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方法的比较

合集下载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与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与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与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摘要玉米育种的基本前提是拥有丰富的遗传资源。

若对大量的种质资源分别进行鉴定、改良和利用,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常因人力或财力限制而力不从心。

为此,有必要建立杂种优势模式,把育种材料作适当的分群。

综述了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的方法及杂种优势模式,以期为玉米育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The basic premise of maize breeding is to have abundant genetic resources,but identification,improvement and use of a large number of germplasm resources is a very difficult task because of human labor power limits or financial constraints.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heterotic patterns and make the appropriate classification of the breeding materials. The method of maize heterosis group and heterotic patterns were summarized,so as to provide science basis for maize breeding.Key wordsmaize;heterosis group;heterotic pattern杂种优势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杂种优势模式是指2个不同的杂种优势群之间具有较高的基因互作效应,因而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相互配对产生强杂种优势的模式。

对杂种优势群而言,它只有在一定的杂种优势模式下才有实践意义[1]。

中国不同时期玉米自交系聚类及杂优模式分析

中国不同时期玉米自交系聚类及杂优模式分析
1 3 试 验 方 法 .
Hale Waihona Puke 取 幼 嫩 材 料 叶 片 , 用 C A 法 提 取 并 纯 化 采 T B D A。 P R 采 用 2 l 增 反 应 体 系 , 中 含 有 N C 0 扩 其
模 式采用 多种 方 法 进行 过 系统 研 究 , 分 的类 划 群 也不尽 相 同 , 杂 交 种 的选 育 起 到 了指 导 和 推 对
( A E) 电 泳 分 析 。 PG 作
试验 选用 我 国不 同年 代 2 0个 代 表 性 品种 的
3 2份 自交 系 为 材 料 。 包 括 黄 早 四 、 5 2、 72 西 0 昌 —、 吉 4 4 黄 野 四 、 2 掖 8 5 5 L 9 0 、 5 1 6 4 、 K1 、 11 、x81 掖 20 、 矮 金 5 5 综 3 、 c、 3 0、 2 、 5 8 豫 自 2、 t黄 丹 4 E8丹 9 、 8 —、沈 l 7 71 3 、齐 3 9、X 7 、U 1 2 1 1 8 8 、掖 l 1 7 0 、 P 6 C、 5 、 4 8 C 6 52 本 7 8 —h 、 HW 郑 8 掖 7 、 80 —、 8 47 t
玉 米 育 种 主 要 利 用 杂 种 优 势 , 以 杂 种 优 势 所
群 的划 分是 玉 米 育 种 的 重 要 内 容 。准 确 合 理
的 划 分 玉 米 杂 种 优 势 群 , 索 最 优 的 杂 种 优 势 模 探 式 , 选 育 优 良 组 合 的 前 提 。 对 玉 米 种 质 改 是 良 、 增 及 创 新 时 也 必 须 遵 循 各 优 势 群 间 优 势 模 扩 式 的原 理 , 样 才 能避 免 事 倍 功半 、 费 资 源 、 这 浪 提 高 育 种 效 率 。 我 国 育 种 者 对 杂 种 优 势 类 群 和 杂 优

十三个自选优良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研究

十三个自选优良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研究
( 红轴 5 8 Y12 D 1 Y 5 ;K 7 9 、D 1 、L 6 、D 4 ) S5和 K t Sl 以与其 它 自交 系 或彼 此 间 归为 一 类 。 2难
关键词 :玉米 ;自 交系; 种质;配合力;杂优类群
中图分 类号 :¥ 1. 5 53 3. 0 1
文献标识码 :A
的产量 为小 区产量 。
1 . 分 析 方 法 .2 2
N 一4 H 1 、红轴 5 8D l 、Y 5D 3 1 x7 L 6 、 9 、Y1 2D 4 、x2 、 3 、D 1 D S x 、p5 、 S 5 Sl p 3 S x6 K 7 t2以及 已 知杂 种优 势类 群 的 K 常规玉米 自交 系 BI 、黄野 四 、 0 4 K1 、旅 九宽共计 1 7 个 ,为了明确这些 玉米种 质与我 公 认 的几大类群 种 质资 源 的关 系 , 用 了 M l 、h 3 B 3 黄早 四 、 选 o 7 o4 、 7 、
第 l 2卷 第 6 期
21 0 0年 l 月 1
辽 宁 农业 职 业 技术 学 院 学 报
J u a o io i g A rc h r l l g o r l fL a n n g i u u a l e n Co e
Vo . 2.NO.6 11
NO .0 0 V2 1
有利 于有 目的地 扩 大玉 米种 质资 源 , 高玉米 育 种 提
唐四平 头
旅 大 红 骨 B 野 黄

水平 和育 种效 率 。我 国玉米 种质 的来 源虽较 广泛 ,
旅 九
但是遗传基础 比较狭窄 , 造成我国玉米杂交种的亲 本种类较少 , 种质遗传基础较狭窄 , 玉米产量 的育 种水平 进展缓慢 。 本研 究 对 辽 宁农 业 职 业 技术 学 院 玉米 育 种 研

玉米育种的几种方法

玉米育种的几种方法

玉米育种的几种方法
玉米育种是以利用杂种优势为主,是从选育自交系开始,以选育并利用单交种为主要目的。

自交系的选育标准以自身繁殖产量高,优质、多抗、耐密和综合性状优良为标准。

自交系的育种方法是与原始材料的种类以及育种目标性状相关联的
1.二环系育种:用单交种和一些商品杂交种等作原始材料,一般采取常规的二环系育种方法;
2.群体改良法:利用遗传基础复杂的综合品种或群体作为原始材料选育自交系时,可以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结合群体改良,在进行轮回选择的同时,分离自交系。

另一种是按二环系育种方法直接分离自交系;
3.回交改良及定向复交综合法;是改良自交系某些缺点的有效途径;
4.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培养、孤雄、孤雌生殖法;
5.诱变育种:采用射线处理玉米种子、花粉、幼苗使之产生变异;
6.配子选择法和聚仓改良方法:前者因其程序较繁琐,后者因其局限性,一向较少采用。

7.生物育种技术:80年代以来,特别在90年代中,分子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分子标记技术已经广泛用于玉米遗传育种研究。

在一定条件下,可加速玉米育种进程,提高选择效果;用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可鉴别玉米
种质的多样性和差异;用于qtls的研究,可以探明受多基因控制的玉米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基因座位效应和效应,认识杂种优势的机理;用于基因定位,可以进行基因克隆制作精确的玉米基因图谱,最终可能破译玉米的全部遗传密码,调控玉米性状的遗传行为。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必将更广泛地用于玉米遗传育种的研究之中,促进本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研究

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研究

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研究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研究摘要: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是玉米育种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通过对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目前对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的研究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杂种优势的表现和遗传基础等。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利用新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深入研究杂种优势的形成机制,以更好地为玉米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研究1. 引言玉米(Zea mays L.)是世界上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粮食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玉米的育种目标之一是通过杂交优势的利用,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而玉米自交系则是利用杂交优势进行玉米杂交育种的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存在差异,因此对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进行划分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 现有研究进展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是以基因型为基础的,主要通过分析遗传距离和群体遗传结构等指标来判断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例如,李某某等人通过采用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和Principal CoordinateAnalysis(PCoA)等方法,对一批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遗传关系分析,发现了不同的杂种优势群。

而张某某等研究也利用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方法,发现了不同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存在。

3. 影响因素分析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涉及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自交系的遗传背景、基因型和杂交优势等。

首先,由于玉米自交系经过多年的自交,其遗传背景存在差异,不同自交系存在不同的杂种优势群。

其次,玉米自交系的基因型差异是划分杂种优势群的重要因素。

有的自交系可能携带了一些特异的基因或基因组区域,使其表现出不同的杂种优势。

玉米各自交系类群及其特点概述

玉米各自交系类群及其特点概述

常见玉米各自交系类群及其特点概述(据老师课堂讲课内容总结,出处不知)一、Reid群1.该类群特点:多为美国杂交种系,遗传基础较丰富,植株叶片较上冲,抗病抗倒性较好,果穗较长,略粗,籽粒长,马齿形,多中熟,配合力高,但近年来该类群感染锈病、弯胞菌叶斑病和粗缩病较多。

2.包括的自交系:掖478,郑58(该类群代表自交系),郑32, 8112,7922,郑653,黄C,L105,新白503,琼42,济223,掖107,沈219-1, 52106, 独321,3184,郑13, 153等二、唐四平头群1.该类群特点:该类群叶片上冲,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中等,果穗中长,较粗,籽粒中长,硬粒或半硬粒型,早熟或中早熟,多为浅黄色,易感锈病、弯胞菌叶斑病、青枯病和病毒病。

2.包括的自交系:黄早四,昌七-2(该类群代表自交系),安152,京7,K12,黄选522,浚152,获选A60, 5237等三、旅大红骨群1.该类群特点:叶片较宽,上冲,抗病性好,抗倒性中等,果穗中长,较粗,马齿或半马齿型,生育期较长,易感锈病、弯胞菌叶斑病、青枯、病毒病和黑穗病等2.包括的自交系:E28,丹340(该类群代表自交系),360选,郑22,8340,选4-1, 340-5,F349, 53,选3, 868,811等四、Lancaster群1.该类群特点:植株较高,叶片平展或中间型,抗病性较好,抗倒性中等,果穗长,中粗,籽粒长,马齿或半马齿型,中熟,株型松散,根系欠发达,易感条锈病,近年来育种应用比重呈下降的趋势。

2.包括的自交系:Mo17(该类群代表自交系),商27-263,维矮141,许052,漯12,HZ32五、P78599群(简称P群或78599群)1.该类群特点:该群含热带和亚热带种质,遗传基础十分丰富,具有高产、优质和抗倒的特点,茎叶青绿,保绿度好,活秆成熟,秆强不倒,抗叶斑病和茎腐病等2.包括的自交系:P178,P138,丹599,丹3130,齐319, 89-1, 87-1,599-3,齐318,济533,丹598,早318等六、综合群1.该类群特点:不大明显2.包括的自交系:综3,综31,N808, 374等。

优良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类群划分研究

优良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类群划分研究

优良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类群划分研究刘宗华;王庆东;赵武英;汤继华;胡彦民;陈伟程;杨鹏鸣【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05(020)004【摘要】以代表不同种质类群的国内16个常用优良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从140多对SSR引物中筛选出91对能够较清晰反映其多态性的引物,依SSR多态性,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同时按Griffing Ⅳ交配设计,对所组配的120个杂交组合进行产量、穗长、穗粗等性状调查,并依各组合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对16个自交系进行种质类群划分.结果表明:分子标记分析结果将供试自交系分为6个优势类群,与配合力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其中自选系87-1、87-3与带有明显热带血缘的自交系P138、许178聚为一类,证明87-1、87-3含有部分热带种质成份;群间杂种优势明显,分属Ⅱ、Ⅲ类群的自交系87-1与综3间的遗传距离较远,二者在穗部等重要性状方面呈现明显优势互补.【总页数】5页(P49-53)【作者】刘宗华;王庆东;赵武英;汤继华;胡彦民;陈伟程;杨鹏鸣【作者单位】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河南,郑州,450002;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河南,郑州,450002;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河南,郑州,450002;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河南,郑州,450002;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河南,郑州,450002;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01【相关文献】1.优良玉米自交系"87-1"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及其杂优类群的划分 [J], 杨鹏鸣;刘宗华;王庆东;朱卫红;李朝锋;赵威2.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和模式的研究:Ⅱ玉米自交系优势类群的… [J], 陈彦惠;刘新芝3.十三个自选优良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研究 [J], 陈长城;董丙友4.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与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 [J], 王国胜;陈举林;侯玮;闫保罗;孙洪波;李平海5.采用RAPD分子标记,表型和杂种优势聚类分析法对玉米自交系类群的划分 [J], 刘新芝;彭泽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主要温带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

主要温带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

主要温带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樊荣峰;王建林;张宝石【期刊名称】《作物杂志》【年(卷),期】2008()1【摘要】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育种准确性和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的亲本为材料,利用SSR标记的遗传距离划分优良玉米种质的杂种优势群。

选用的110对SSR引物对30份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分析,共检测到546条带,表明该30份自交系在分子标记水平上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PIC变异范围在0.1115~0.91之间,平均为0.652,大部分集中在0.5~0.8之间。

根据SSR分析结果计算30个自交系之间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0份自交系划分为7个杂种优势群:第一类是P类群,有P007、齐319、丹599、沈137、178、P138和87—1共7个自交系;第二类是以黄早四等为代表的唐四平头群,共6个系,有K12、Q1261、黄野四一3、黄早四、冀35和昌7—2;第三类是Reid群,有478、B73、K14、黄C和沈5003共5个自交系;第四类是以自330等为代表的自330群,共有4个自交系,包括中综3、中综31、自330和丹340;第五类是E28群,包括E28以及二环系一郑22;第六类是Lancaster群,包括M017、荻唐黄17和齐205共3个自交系;此外,鲁原92、吉63、旅28被划为一群,为其他群。

【总页数】5页(P21-25)【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SSR标记【作者】樊荣峰;王建林;张宝石【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S565.1【相关文献】1.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杂种优势预测中的应用 [J], 费志宏;高永山2.利用配合力和SSR标记对热带和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 [J], 番兴明;陈洪梅;谭静;杨峻芸3.利用配合力和SSR标记对热带和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 [J], 番兴明;陈洪梅;谭静;杨峻芸4.24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与中国温带玉米四大优势群代表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研究 [J], 吴健聪;徐春霞;陈洪梅;谭静;韩学瑞;黄必华;番兴明5.利用SSR标记对29个热带和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的划分 [J], 番兴明;谭静;张世煌;李明顺;黄云霄;杨峻芸;彭泽斌;李新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个自育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群分析

5个自育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群分析

5个自育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群分析自育杂交是玉米育种中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自交系的选育和杂交配制,可以创造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杂交种。

本文将探讨5个自育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以及杂种的优势群分析。

杂交优势又称杂种优势,指的是杂种表现出比亲本更好的一系列性状。

杂种优势群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自交系的亲缘关系及其在杂交后代的表现。

通过这种分析,育种工作者可以选择配制出表现出最佳杂种优势的组合,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是5个自育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的群分析:1. 自育玉米自交系A:这个自交系具有高抗病性和早熟性的特点。

经过配制杂交种,杂种A表现出较高的产量和抗病性。

杂种A在干旱条件下也有较好的适应性,适合于干旱地区的种植。

2. 自育玉米自交系B:该自交系具有较高的耐寒性和耐盐碱性。

与其他自交系杂交后,杂种B表现出更强的耐寒性和抗盐碱性。

这使得杂种B适合于寒冷和盐碱地区的种植,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较高的产量。

3. 自育玉米自交系C:该自交系具有高产量和较长的抽雄期特征。

与其他自交系杂交后,杂种C表现出更高的产量和较长的抽雄期。

这使得杂种C具有较高的籽粒品质和营养价值,适合于商业化种植。

4. 自育玉米自交系D:该自交系具有优良的品质特点,例如颗粒饱满、甜度高等。

与其他自交系杂交后,杂种D表现出更好的品质特征。

杂种D的籽粒颗粒饱满、味道甜美,非常适合于加工食品和食用市场。

5. 自育玉米自交系E:该自交系具有快速生长和丰富的叶绿素含量。

与其他自交系杂交后,杂种E表现出更好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叶绿素含量。

这使得杂种E在生物质产量领域具有潜力,可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生产。

综上所述,这篇文章对5个自育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这些自交系的配制杂交和分析,我们可以选择最佳的组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综上所述,通过对5个自育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自育玉米自交系A适应于干旱地区的种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与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与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与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作者:王国胜陈举林侯玮闫保罗孙洪波李平海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03期摘要玉米育种的基本前提是拥有丰富的遗传资源。

若对大量的种质资源分别进行鉴定、改良和利用,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常因人力或财力限制而力不从心。

为此,有必要建立杂种优势模式,把育种材料作适当的分群。

综述了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的方法及杂种优势模式,以期为玉米育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群;杂种优势模式中图分类号S513;S3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087-03StudyonHeteroticGroupandHeteroticPatternamongMaizeInbredLinesBasedonSCAWANG Guo-sheng 1CHEN Ju-lin 1HOU Wei 1YAN Bao-luo 1SUN Hong-bo 2LI Ping-hai 1(1 Agricu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Taian of Shandong Province,Taian Shandong 271000; 2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AbstractThe basic premise of maize breeding is to have abundant genetic resources,but identification,improvement and use of a large number of germplasm resources is a very difficult task because of human labor power limits or financial constraints.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heterotic patterns and make the appropriate classification of the breeding materials. The method of maize heterosis group and heterotic patterns were summarized,so as to provide science basis for maize breeding.Key wordsmaize;heterosis group;heterotic pattern杂种优势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玉米亲本自交系几大类群

玉米亲本自交系几大类群

玉米亲本自交系几大类群1、改良REID杂优群本群系以中粗较长穗为主,株型好,耐密植,茎干坚硬,抗倒伏,多中间型或半马齿型,花粉量较少,制种产量高,宜做母本。

主要代表系铁7922,郑32、U8112、掖478、5003及其改良系均属此群。

2、兰卡斯特杂优群分为两个亚群;一是MO17亚群,本群系多长穗,制种产量高,抗病性较好,适应性广,宜做母本,有些系花粉量较多,亦作父本,用适宜的种质进行改良以提高配合力、抗病性和自身产量;主要代表系以C103的二环系MO17及其改良系为主,如齐302、77、杂C546、1324等;二是自330亚群:本群系多粗穗,适应性强,花粉量多,宜做父本,有些系亦可做母本;主要代表系以自330改良系为主,如3H-2、Oh43、200B、龙系17等;可用黄改系、墨黄9系等种质进行改良,也可用一些农家种或综合种选系改良;3、四平头杂优群本群系多为硬粒型,株型好,抗病性强,耐旱而瘠,适应性广,花粉量多,宜做父本;主要代表系以黄改系为主,如黄早四、H21、吉853、掖502、京7、昌7、黄野四、四自四、196、404;可与旅大红骨群系、Suwan系、自330亚群系进行改良;4、旅大红骨杂优群本群系多粗穗、半硬粒或中间型,株型和抗病性较好,适应性广、花粉量多,宜做父本;主要代表系以旅9改良系和杂交种选系为主,如旅9、旅9宽、旅28、丹340、E28、丹黄02等;可用黄改系、Suwan系和综合品种选亚群系等进行改良;5、其他杂优群(1)外杂选亚群多为国外杂交种和品种选系及其改良系,有些与Reid群和MO17亚群种质有一定关系,如掖107、J7等;可用于改良Reid群和MO17亚群,并可对其余适宜种质进行改良;(2)综合种选亚群主要为群选种、农家种、综合种等选系,遗传基础复杂,如群选亚种综31、混517、集2911、东237等,农家品种选系如获白、吉63、白鹤43、甸11等,应作为四大类群种质的补充种质改良利用;(3)Suwan亚群新的低纬度种质,如S37、S73、S2-4、Q3012等;此群品质好、抗病耐旱、但偏晚熟;宜与黄改系和旅大红骨系及综合品种选亚群系相互改良;(4)Tuxpeno群低纬度种质亚群,以墨西哥综合种选取为主,如墨黄9、SC12、ETO等;。

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

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

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摘要:收集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前提,通过对资源进行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

本研究利用135对InDel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引物,系统分析了491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标记多态性信息量变化范围为0.255~0.678。

通过计算遗传相似值(GS),上述材料被划分成8个包括Reid 群、Lancaster群、四平头群和PB群的杂种优势群。

本研究结果为组配优良玉米杂交种提供了遗传信息。

关键词:玉米;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杂种优势群;遗传相似性;InDel标记中图分类号:S513.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107-03收稿日期:2015-08-24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K20141385);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3)3060]。

作者简介:林峰(1978―),男,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遗传育种研究。

E-mail:flinlc@。

通信作者:赵涵,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

Tel:(025)84390751;E-mail:zhaohan@。

杂种优势是指2个遗传组成不同的生物体杂交后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及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利用杂种优势获得总体性状优于亲本的杂交种是现代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杂种优势群集中了大量有利基因,群间自交系杂交时往往可以获得较大的杂种优势。

因此,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有助于自交系改良和杂交种选配,对杂交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是典型的异交作物,杂种优势明显。

玉米中最早的一对杂种优势模式是Reid×Lancaster,2003年,Hallauer提出了BSSS-Tuxpeno和non-BSSS-non-Tuxpeno两个杂种优势列(Heterotic Alignment)的概念,又称SS和NSS群[1],这一模式大大促进了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和创新,得到了广泛应用。

几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遗传及杂种优势研究

几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遗传及杂种优势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一、引言玉米原产于南美洲,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十八世纪又传到印度。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种植,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集粮、饲、经“三元一体”的优势作物。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

玉米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自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来,玉米在解决温饱问题、保障粮食和饲料安全、发展国民经济以及缓解能源危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工业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玉米消费量迅速增加,玉米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解决温饱的主要粮食作物,发展成为禽畜饲料、工业原料、餐桌副食、能源作物四位一体的多样化格局,特别是近年来再生能源(汽油醇)与精深加工(化工醇)领域赋予了玉米新的内涵,工业加工比例急速增长,多元需求使玉米成为21世纪举足轻重的战略资源。

近50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玉米品种完成了6次更新换代,并且使优良品种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了30%以上n1。

我国玉米优良品种的广泛使用,加上良好的栽培技术,是我国近年来玉米产量稳步提高的关键因素,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缓解能源危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

据测算,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如果按玉米占粮食份额的四分之一计算,到2030年我国玉米的总产应达到1.6亿一1.75亿吨。

在玉米播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要求玉米单产在1998年351公斤/亩的基础上,年均增长5公斤庙才能基本满足对玉米的需求乜1。

因此,提高玉米产量对我国农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十分重要。

1.1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现状1.1.1种质资源的概念作物种质资源(GermplamResources)Y..被称为物遗传资源(GeneticResources),指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是控制生物本身遗传和变异的内在因子n1。

14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群分析

14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群分析

14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群分析玉米的自交系是指对自交繁殖有较高亲和性的品种,其通过自花授粉或人工授粉进行自交繁殖,逐代进行筛选和改良,以提高其品质和产量。

而杂种优势则是指在杂交后代中,相比于父本自交系,杂交优势品种具有更高的产量、更好的抗性等优点。

以下是14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群分析:自交系1:产量高,但抗病性差。

与自交系2进行杂交,可以提高抗病性,但并不能进一步提高产量。

自交系2:抗病性强,但产量低。

与自交系1进行杂交,可以提高产量和抗病性,但抗病性的改善程度较自交系1与自交系2单独杂交时的改善程度稍低。

自交系3:早熟性强,但耐旱性差。

与自交系4进行杂交,可以提高耐旱性,但对早熟性的改善影响不大。

自交系4:耐旱性强,但早熟性差。

与自交系3进行杂交,可以提高早熟性,但对耐旱性的改善影响不大。

自交系5:产量稳定,但抗虫性差。

与自交系6进行杂交,可以提高抗虫性,但产量稳定性略有下降。

自交系6:抗虫性强,但产量不稳定。

与自交系5进行杂交,可以提高产量稳定性,但对抗虫性的改善影响较小。

自交系7:品质优良,但生长周期长。

与自交系8进行杂交,可以缩短生长周期,但品质有局限。

自交系8:生长周期短,但品质一般。

与自交系7进行杂交,可以提高品质,但生长周期略有延长。

自交系9:耐寒性强,但抗病性差。

与自交系10进行杂交,可以提高抗病性,但对耐寒性的改善影响较小。

自交系10:抗病性强,但耐寒性差。

与自交系9进行杂交,可以提高耐寒性,但对抗病性的改善影响较小。

自交系11:产量高,但适应性差。

与自交系12进行杂交,可以提高适应性,但对产量的影响较小。

自交系12:适应性强,但产量低。

与自交系11进行杂交,可以提高产量,但对适应性的改善影响较小。

自交系13:抗虫性强,但抗病性差。

与自交系14进行杂交,可以提高抗病性,但对抗虫性的改善影响不大。

自交系14:抗病性强,但抗虫性差。

与自交系13进行杂交,可以提高抗虫性,但对抗病性的改善影响不大。

美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测验种

美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测验种

美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测验种一、美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美国现代玉米自交系划分为SS和NS两个杂种优势群,或两个杂种优势列。

在六十多年前(双交种时期),杂交种产量主要取决于亲本自交系之间的特殊配合力。

分子标记研究证明,早期自交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呈随机分布,尚未分化出杂种优势群,因此,六十年代以前,玉米育种是件很难的事情,在理论之外,还需要凭经验,碰运气,那时候,企业的育种研究敌不过专家教授。

五十年代以后,玉米自交系被划分成若干个杂种优势群,再后来到单交种时期逐渐浓缩为三个群,在SS和NS之外,Iodent曾经是独立的第三群。

建立杂种优势群以后,企业的商业育种就逐渐超过了大学和政府机构的育种能力和规模。

美国人的思想方法是只要与SS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就推入NS类群,于是,Iodent种质现在属于NS群。

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明显的,但也令人担忧SS 种质的遗传基础会显得比较贫乏。

美国Iowa州立大学和先锋公司的一大贡献是从阿根廷引入Maiz Amargo种质,育成骨干自交系,丰富了SS杂种优势群的种质基础。

先锋公司育成的PHG39是现代Maiz Amargo种质的“奠基者”自交系,随后衍生了一系列自交系,拓展了SS种质的遗传基础和抗逆能力。

Maiz Amargo是一个很独特的种质,在先锋公司属于母本群,开发得很成功。

Iowa 州立大学培育的两个公立自交系B96(100% Maiz Amargo)和B64(25% 的Maiz Amargo)均含有Maiz Amargo种质。

先锋公司用这两个自交系育成了PHG39,然后衍生了PHP38、PHHB9、PHR61、PHW52、PH07D等一大批优良母本系。

PHG39含有69%的SS,25%的Maiz Amargo。

分子检测结果显示,PHG39接近于B14和B37,而与B73较远。

在先锋种质中,Maiz Amargo与B73相互改良,丰富了先锋的SS 种质。

随着先锋杂交种的推广,PHG39种质在其他公司的商业育种项目中也得到广泛使用。

【玉米种质】两个重要的概念区分,一篇文章搞清楚!!!(内含Iodent种质的详细介绍)

【玉米种质】两个重要的概念区分,一篇文章搞清楚!!!(内含Iodent种质的详细介绍)

【玉米种质】两个重要的概念区分,一篇文章搞清楚(内含Iodent种质的详细介绍)A.瑞德黄马牙×兰卡斯特杂种优势模式的建立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概念是当代玉米育种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纵观美国玉米育种历史,杂种优势模式和杂种优势类群随着育种进程的发展,其实质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美国杂交种培育的早期,玉米育种主要利用北方硬粒型和南方马齿型两个群。

Reid 群主要来源于南方马齿型,而Lancaster群以北方硬粒型为主,这种地理起源的差异性奠定了两群间杂种优势的基础。

1947年后,人们根据自交系的来源把自交系划分为Reid 和Lancaster两个杂种优势群,于上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在此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第一个杂种优势模式:瑞德黄马齿×兰卡斯特(ReidYellow Dent×LancasterSure Crop)杂种优势模式。

B.BSSS×Non-BSSS种优势模式的建立新杂种优势模式的产生有其重要的历史背景。

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育种家们开始将玉米自交系进行归类。

先锋公司的Duvick博士最初按照玉米杂交种父本和母本的不同要求进行归类,这种自交系划分类群目的是降低玉米杂交种子生产成本和提高杂交种子生产效率。

来自于BSSS群的自交系B37具有良好的母本系特点(种子产量高),而作为父本系利用比较困难(花粉量小散粉时间短),随之将其归为母本群,与BSSS相关联的其它玉米自交系最后均划归到母本种质库中,相应地与BSSS具有良好配合力的另一系列自交系自然而然地划归为父本种质库中。

先锋公司的母本种质库也称之为Stiff Stalk(SS),如B37、B73、B14 等;父本库则称之为Non-Stiff Stalk(Non-BSSS或NSS),如C103、C123、Mo17、OH43 等。

对于血缘不清的处于杂种优势模式以外的种质来说,可以通过在BSSS 群与NSS群间进行改良,使其向两边分化。

高油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划分和优势模式分析

高油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划分和优势模式分析

材 料 与 品 种
S O (S nh t sae l YN D y tei Di sd Oi c e )群 体 选




系; 第二 群主 要为 AI XHO( e a d rhg E Alxn e ih
i 材料 与品种 : ;
芥 芥 蒂 芥 芥 芥 芥 芥 芥
Oi l )和 B HO( 农 大 高 油 )群体 选 系 。根 据 北 高油玉 米种 质 的杂种 优 势 类 群 和杂 种 优 势利 用模式 划分 结 果 , 合 分 析 得 出高 油 玉 米 种 综 质与普 通 玉 米 种 质 杂 种 优 势 利 用 的 9种 模
选用 优质 常规 稻 八桂 香 和 闻香 占干种 子 作 为诱 变亲本 材料 , N+ 子束按 相 同的能 用 离 量 (5 e 以低 、 、 三种 不 同的束 流 20 2k V) 中 高 00
×2 6 1 1 N c 、 5 0 . X 1 1N / . × 0 3 / m。 2 0 X 2 6 0 3
但 出现 诸 如 生 育 期 、 蘖 力 、 形 、 色 、 分 叶 叶 粒
红骨和外引种质群等 5 个不 同杂种优势群的
代表 性 自交 系 Mo 7 7 2 、 2 丹 30 和 1 、 9 2 K1 、 4 80 7 1为测 验 种 , 来 自于 B 以 H0、 AU H0、 X RY D H0、YN 等 4个 不 同 高 油 群体 的 S DO 2 O个 自交 系 为 被 测 系 , 用 NC Ⅱ设 计 分析 利 了被 测 系的配 合 力 、 种 优势 群 、 杂 杂种 优 势模
白化或 黄化 叶绿素 突变的频率较低 , 且供试
品种 问存 在一定 差 异 , 八桂 香 为 0 1 , . 2 闻香 占为 0 分蘖 力 的 突变 频 率 八 桂 香 为 0 7 , ; .8 闻香 占为 0 3 , 变 表现 为分 蘖力 剧增 ( .5 突 最 高苗 数达 2 O苗蔸 以上 , 处 理 的八 桂 香平 均 未 最高 苗 数 为 1. 5苗 蔸 , 22 闻香 占平 均 最 高苗 数 为 1. 5苗 蔸 ) 抽 穗 期 提 早 或 延 迟 ( o9 ; 比原 品 种 的提早 或 延 迟 7 d以上 )其 突 变 频 率八 ,

玉米核心自交系的泛基因组组装及杂种优势机理初步解析

玉米核心自交系的泛基因组组装及杂种优势机理初步解析

玉米核心自交系的泛基因组组装及杂种优势机理初步解析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质资源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使其成为研究杂交优势机制的理想对象之一。

玉米的核心自交系是当代玉米杂交育种的基础材料,对于离子极化、清除杂交阻隔和产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初步解析玉米核心自交系的泛基因组组装及杂种优势机理。

泛基因组组装是将某个物种的全部基因组组装到一个或多个超级染色体上的过程。

在玉米中,泛基因组组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玉米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深入研究玉米的遗传变异和杂种优势机制。

玉米的核心自交系由一系列自交后代构成,其基因组包含一定数量的自陈性等位基因和自交育种时引入的新异等位基因。

根据以往的研究,玉米的核心自交系的泛基因组组装通过结合基因组重测序和拼接技术,可以得到约95%的玉米基因组序列,包括完整的基因序列和非编码RNA序列。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玉米的功能基因和调控元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泛基因组组装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解析玉米核心自交系的杂种优势机理。

泛基因组组装数据显示,玉米核心自交系中存在丰富的等位基因变异,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插入/缺失(Indel)和结构变异等。

这些变异对于玉米的产量、抗病性和适应性具有重要影响。

杂种优势是指杂交后代相对于纯系亲本表现出的更高适应度或生产力。

杂种优势通常由两个因素所驱动:优势等位基因效应和杂合优势效应。

优势等位基因效应是指由于杂交而产生的基因组重组,从而增加了优势等位基因的数量和多样性。

杂合优势效应是指杂交后代相对于纯系亲本表现出的增强的表型。

通过泛基因组组装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解析玉米核心自交系的杂种优势机理。

泛基因组组装数据显示,玉米核心自交系中存在大量的自陈性等位基因和自交后代引入的新异等位基因。

这些等位基因的重组可以增加玉米核心自交系中的基因组多样性,从而增加玉米的适应性和生产力。

此外,泛基因组组装数据还显示出玉米核心自交系中存在大量的基因副本数变异和拷贝数变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o mp a r i s o n o f Cl a s s i ic f a t i o n Me t h o d s o f Ma i z e I n b r e d Li n e s i n t o He t e ot r i c Ad v a n t a g e Gr o u p
交系。
型杂种优势模式 。处于热带 的发展 中国家利用本地资 源, 探索出 了一 些很 有发 展潜 力的杂 种优 势模式 , 如
T e x p e n o×E TO、 T u s o n×T u x p e n o、 古 巴 硬 粒 ×e x p e o n
等 。Me s s m e r 等 通 过 比较 M a l e c o t 共 亲系数 和 1 8 8 个
mo d e 1 . t h a t i n b r d e l i n e s, h y b r i d c o mbi n a t i o n o f ma t c h i ng a n d b r e e d i n g e f f i c i e n c y c o u l d b e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pr o v e d . I n t h i s p a p e r , i t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mol e c u l a r ma r k e r t e c h n ol o g y i n h e t e r o s i s g r o u p h a d a d v a n t a g e s o v e r o t h e r me t h o d s , b y c o mp a r i n g t h e s e v e r a l d i f f e r e nt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me t h o ds o f he t e r o t i c a d v a nt a g e g r ou p s o f a i m z e . Ke y wo r ds : a i m z e i n b r e d l i n e s ; h e t e r ot i c a d v a n t a g e gr ou p s ;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mo l e c u l a r a r m k e r
间相关显著( 硬粒 自交系间 R=0 . 7 1 , 马齿 自交系间 R
学 科 址采








5期
一0 . 8 6 ) 。S mi t h等用系谱法 、 F 产 量与 R F L P标记对
代表美 国玉米带种质 的 3 7个玉米 自交系 的遗传 相似
性 进行 了研 究 , 得 出三 种 方 法 的 聚类 结 果 的相 关 系 数 较 高 。
作物产量的重要技 术措 施。正确 划分杂种优势 群 , 才
能 在 实践 中 有 目的 地 对 种 质 进 行 改 良和 创 新 , 丰 富 种
质基础 , 从而有 利 于选育 优 良 自交 系, 配制强 优势 组 合, 提高育种效率 。因此 , 正确划分杂种优势群 在玉
米 杂种 优 势利 用 上有 重 要意 义 。 杂种 优势 群 ( He t e r o t i c g r o u p s ) 是 遗传 基础 广 阔,
WANG Mi n g - qu a n
( Ma i z e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He i l o n g j i a n g Ac a d e my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a r b i n ,He i l o n g j i a n g
曼龙 江农 业科 学 2 0 0 9 ( 5 ) : 4 1 ~4 4
H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玉米 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方法 的比较
王 明泉 ( 黑龙 江省农 业 科 学 院玉 米研 究所 , 黑 龙 江哈 尔滨 1 5 0 0 8 6 )
s i s o f m a i z e b r e e d i n g . D i v i d i n g r e a s o n a b l y a n d a c c u r a t e l y m a i z e h e t e r o t i c g r o u p s a n d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h e t e r o t i c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收 稿 日期 : 2 0 0 9 — 0 6 1 5
R F L P标记数据 的遗传相似 系数 , 研究 了欧洲 2 9 个 玉
米 自交 系 的 亲缘 关 系 , 发 现 遗 传 相 似性 和 共 祖 系 数 之
作者简 介 : 王明 泉 ( 1 9 7 8) , 男. 黑龙 江 省 通 河县 人 . 硕士, 助 理 研 究 员. 从 事 矗米 育 种 研 究。E - ma i l : w a n g mi n g q u a n 8 8 8 8@ y a h o o .
系为材料 , 利用表型值估算 的遗传距 离进行 聚类 , 并研 究了遗传距离 与杂种优 势 的关系 ] 。结果 表 明, 根据 自交系的表型值计算出的遗传距离不能完全反映 亲本 自交系间的遗传差异 , 聚类结果 与材料 的亲缘关系 、 地
理 来 源没 有 必 然 的 内在 联 系 , 在 此 方 面 只 能 反 映 亲 本
杂 交组 合 , 以 每个 组 合单 株 产 量 的 对 照 优 势 作 为基 础 ,
我国学者 2 0世纪 8 0年代初就采用系谱法对 国内 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 础、 杂种优势群及 优势模式 等进 行了研究 。吴景锋根据 系谱推测 , 将我 国玉米种 质划 分为国内系和国外系。曾三省也 曾将我 国种质划分 为
所需的工作量 , 但它 必须要 先通过 已知的杂种优 势群 筛选 出一套标 准测验 种。对 于一定 数量 的种 质资源 , 并已经建立 了一定 的杂种优势群或标准 测验种 , N C - I I 设计将非常适合划分种质类群 。 通 过双列杂 交‘ , 根据产量 特殊 配合力 ( S C A) 计 算 亲本 间遗传距离 , 然后划 分杂种优势群[ 。近年来 , 国 内育种 家通 常 采用 N C - I I 设计 分 析 种 质 材料 的产 量 S C A, 然后把材料 间的特殊配合力做 聚类分析 , 并结合 F 产量 、 杂种优势 、 一般配合力来划分杂种优势群 。如 陈彦惠等用 1 5 个来 源不 同的玉 米 自交 系组配 1 0 5个
应是 可靠的。它是根据种质的系谱来源确定亲缘关系 的远近 , 进 而达到划分杂 种优势群 的 目的。采取查 找
育种手册和计算共亲系数法对已知血缘的 自交系进行 聚类分析 , 从而划分类群 。但是 由于作 物品种 的系谱 不完整甚至不清楚 , 制约着 系谱 分析法划分作物 杂种
优 势群 的应用 。 自1 9 4 7 年 以后 , 美 国人 根 据 玉 米 自交 系 的来 源把 自交 系划 分 为 R e i d 和L a n c a s t e r 两个 优 势群 , 发现 两 者 间有 很 强 的 杂 种 优 势 , 形成 了著名 的 R e i d ×L a n c a s t e r ( 简称 L a n ) 杂 种 优势 模 式 。后 来 依 照 地 理 来 源 和 籽 粒
的基础 。
初步分析了玉米 自交 系杂种优势 群的划分 , 根 据杂种 优势和配合力 测定结果 , 将 我 国玉米种 质划分 为 四平 头、 旅大红骨 、 兰卡斯特 、 瑞 德和难 以分群 的其他 类型
2 形 态 指标 法
形 态 指标 法 就 是用 玉 米 自交 系 的形 态 学 指 标 进 行
问的 形态 差 异 。
供了理论依据 ] 。陈彦 惠等分 析了代 表中国温带玉米 主要杂种优势群 的 5个 自交系 、 3 个改 良群体 与 1 0个 热带、 亚热带群体之间的配合力 、 杂种优势和杂优组合 模式。曹靖生等根据总配合力效 应值 , 分析 了 2 0个玉 米 自交系, 并将 它们 划为 四大类群 9 ] 。番兴 明等根据 杂交组合产量性状 的配合力分析 , 初步将 1 0个优质蛋
l 5 0 0 8 6 )
Ab s t r a c t : Mai z e g e r mp l a s m r e s o u r c e s a r e h u ma n v a l u a bl e ma t e r i a l we a l t h, a l a r g e n u mb e r o f g e r mp l a s m r e s o u r c e s a r e t h e b a —
国内 系和 国外 系两 大 类 。王 懿 波 等 根 据 系 谱 分 析 将 国 内2 3 4 个 玉 米 自交 系 划 分 为 5个 杂 种 优 势 群 、 9个 亚
群, 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1 0 种 主体模 式和 1 6 种 子模 式 。 这些划分玉米 自交系类群 的方 法虽然粗 浅 , 却是研 究
玉米 种 质 资 源 是 人 类 宝 贵 的 物 质 财 富 , 大 量 的 种
1 系谱 法
系谱 追 踪法 在 早 期 曾 被 广 泛 应 用 , 此 方 法 的 结 论
质资源是开展玉米育种 的基础 , 但 是如何充分利 用他
们, 需要进行遗传分类研究。杂种优势利用是 2 o世纪
农业 科 学 研究 中一项 重 大 突 破 , 也是 2 0世 纪 各 国 提 高
遗传变异丰富, 具有较多的有利基 因, 较高的一般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