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竹的意象

合集下载

竹子与中国文化

竹子与中国文化

竹子与中国文化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是象征着节俭、坚韧、纯洁和品格高尚的象征。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文学、艺术、建筑、手工艺品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不同方面的应用。

1. 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被视为一种圣洁和高尚的植物。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常常以竹子来比喻自己的品格,他们认为竹子坚韧而不屈,象征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强大的意志。

竹子还被视为一种清廉、正直的象征,因其不染尘埃,清洁纯净,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和高洁的心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常被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和高尚的思想境界。

2. 竹子在中国文学中的应用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竹子经常被用来描绘文人雅士的风度和品格。

中国古代文人在诗歌、书法、绘画中常以竹子为题材,表现了他们对竹子的喜爱和崇拜。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竹子更是被描绘成一种幽静的意象,代表了深邃的思想和清净的心灵。

杜甫的《竹枝词》中写道:“萧萧几叶竹,人闲静秋空。

”表现了竹子在寂静中的孤高和高洁的品格。

4. 竹子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竹子常常被用来作为建筑材料。

古代的中国人常常利用竹子来建造房屋、桥梁以及建筑构件。

由于竹子具有坚韧、灵活、轻便等特点,所以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的庭园建筑中,竹子更是被用来塑造出幽静的意境,表现出高雅的气质和清洌的情怀。

5. 竹子在中国手工艺品中的应用在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竹子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竹编、竹刻、竹雕等工艺品,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价值。

竹编、竹刻、竹雕等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竹意象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竹意象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竹意象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竹意象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被诗人、书法家、画家等文人雅士所钟爱、倾心描绘。

竹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但却具有令人振奋的韧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因而被视为象征中华民族的刚毅和坚韧品质。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竹子的形象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艺术内涵,成为了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元素。

首先,竹子被赋予了崇高的道德意义。

文人们常常以竹子为楷模,借助其高洁、淡泊的品格来表达自己对于生命的态度和追求。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便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名句,其中的“一层楼”即取意于竹子的节节高升。

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怀古》中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竹林一根”的诗句,意在表达竹子的刚毅坚韧。

其次,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还被赋予了艺术性的意义。

在中国画、书法中,竹子经常被作为题材,以其清新脱俗、挺拔高洁的姿态来表现画家或书法家的境界和情感。

如唐代画家韩干的《竹石图》、宋代书法家米芾的《苏轼赤壁诗卷》等,都是竹子艺术的代表作品。

竹子的艺术形象,也反映了中国人讲究“以物喻人”的思想。

最后,竹子还被赋予了抗争精神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古代,竹子能够屹立不倒,且不怕寒暑风霜,被视为一个具有无与伦比的抗争能力的象征。

在历史上,竹子也曾被用来象征抵抗外敌的精神或者对于压迫的反抗。

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的故事《话竹》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总之,竹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自然物,更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古诗词中的竹子意象

古诗词中的竹子意象

古诗词中的竹子意象.txt
古诗词中的竹子意象
竹子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它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中竹子的意象,并分析其特点与内涵。

一、坚韧不屈的品质
竹子生长在崇山峻岭中,经受着风雨的洗礼,却能屹立不倒。

这种坚韧不屈的品质常常被用来喻指人们顽强不屈的精神。

例如,孟浩然的《登科后》中就写道:“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通过将竹子的坚韧与自己的精神融为一体,歌颂了自立自强的品质。

二、清雅洁净的气质
竹子生长在清凉的山水环境中,它的清雅洁净的品质常常被用来形容处世不污秽的人。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中的竹
子被描绘成一片青翠的原野,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这种纯洁、清雅的气质常常仿佛与高尚的人格相互呼应。

三、谦逊自持的人生态度
竹子虽然矗立在山水间,但其茂盛的叶茎却总是微微低垂。


种谦逊自持的态度常常被赋予在人们身上,用来讲述一个人的人生
态度。

诗人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卧别舟中作》中就写道:“野旷
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中的竹子被描绘成抵挡狂风大浪的形象,同时又展现出谦逊自持的精神。

综上所述,竹子作为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之一,通过其
坚韧不屈的品质、清雅洁净的气质和谦逊自持的人生态度,传达出
了高尚、纯洁、自强不息的品质。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竹子成为了
一种寄托情感和人生哲理的载体。

唐诗宋词中有关竹子的意境

唐诗宋词中有关竹子的意境

唐诗宋词中有关竹子的意境摘要唐诗宋词里有大量的诗歌写到竹,创造了多样的意境感受。

在唐诗宋词里,竹常与泉水、少径、风、寺庙、人等组合,勾画出幽静恬然、淡泊宁静的意境。

竹子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质体,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诸多园囿,并凝聚于精神文化之中,加之文化传统理念的审美观照,就构建了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竹子情结”。

竹在唐诗宋词里备受钟情,被斌予了多样含义,它作为重要意象,丰富了唐诗宋词与意境,对唐诗宋词及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唐诗宋词,竹,意象,意境目录摘要 (I)引言 (1)1“竹子情结”的文化孕含 (2)2唐诗宋词里竹子的意境美 (4)2.1有节与虚心 (4)2.2凌寒与平安 (4)2.4竹诗画的文化外延 (5)3唐诗宋词里竹子的意象组合及意境创造 (6)3.1竹与泉 (6)3.2竹径 (7)3.2竹与风 (7)3.3竹与寺庙 (8)3.4竹与人 (8)4结论 (10)4.1秀逸之竹 (10)4.2无奈之竹 (10)参考文献 (11)引言在华夏文明的演进历程中,竹不仅仅文化、宗教、艺术、伦理等领域,并承传着中华民族的人格理想、宗教理念和审美情愫。

由此,竹子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质体,确已渗透到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诸多园囿,并凝聚于精神文化之中,加之文化传统理念的是生产和生活诸多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用具,而且渗透到审美观照,从而建构了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竹子情结”。

大学生论文网/1“竹子情结”的文化孕含中国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分布中心。

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华夏文化是“竹的文化”;英国李约瑟博士也认为中国的文明是“竹子的文明”。

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傲雪凌霜、四时长茂而倍受国人的称颂,并被赋予坚忍不拔、虚心硬节、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

在人类历史演进中,竹子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色彩,幻化为别具一格的中国传统竹子文化。

可以说,“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竹韵竹雅伴竹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

竹韵竹雅伴竹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

竹韵竹雅伴竹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原文转自竹韵竹雅伴竹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摘要“竹”的意象是诗人丰富各异的性情的外化。

在唐诗宋词中,“竹”被给予了多重内涵。

有出生精神的闲散高傲和入世精神的豪云壮志,结称出身抒发感情;有坚毅不拔和高洁谦逊等道德质量,这是一种赞誉更是一种神往。

同时,竹的意象其实不是独自出现的,当它与其余的意象组合在一同时,常常又会演变为此外的象征符号。

除此以外,爱情、活力、自然等意义都能“竹”上找到适合的归宿。

经过举例和对照更好地领悟“竹”这一意象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词出生入世质量托物言志意象组合自古以来,国人把竹和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又把竹和松、梅同列为“岁寒三友”,可见竹在炎黄后代的心目中地位非同一般。

打开《全唐诗》和《全宋词》,随地可见竹的留痕。

悠悠竹韵,千古情思,几处幽雅,几许情思。

唐诗宋词中的竹,已不再不过不过一个简单的客观实物,而是作者寄情言志的完盛情象。

一、出生入世,闲散壮志竹林幽幽,安静文雅。

满眼葱绿是隔挡滔滔红尘的最正确屏障,其清冷安逸与洒脱超然曾使多少“穷则独善其身”的高人隐士流连此中。

魏晋时代的嵇康、阮籍等七人不满现实,常聚竹林,吟诗作赋,人称“竹林七贤”,成就了一段文坛美谈。

唐朝诗人王维身居官位,却向来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

他常在景色优美的辋川别业和南别业与裴迪等挚友及一些僧道交往。

其名作《竹里馆》便表现出了诗人超然物外、潇洒绝尘的情怀:“独坐幽篁里,抚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幽静竹林,正合萧散尘外的心境;琴啸和鸣,恰适漠然无物的情怀。

除了洒在身上的月光,谁也不知竹林深处还有一个徜徉世外的诗人。

宋有名词人辛弃疾现存词626首(所《稼轩词编年长篇笺注》所校勘和收录辛词的总数),辛词中出现竹意象的词作有54 首,占到辛词总数的约十分之一。

【1】可见其对“竹”的喜欢。

在其《点绛唇》(身后功名)中写道:“竹外僧归,路指霜钟寺。

竹的意象文学短评

竹的意象文学短评

竹的意象文学短评
竹子作为一种独特的植物,在东方文学中具有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以下是一篇关于竹子意象的文学短评:
竹子,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

在东方文化中,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谦逊和自强。

诗人们通过对竹子的描绘,抒发了他们对美好品质的向往与赞美。

首先,竹子以其坚韧不拔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竹子的茎干坚硬挺拔,即便在严寒和炎热的环境中也能屹立不倒。

正如古人所言,“篱笆短墙,竹篱茅舍”,竹子的坚韧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依靠。

在文学作品中,竹子的这种品质被视为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象征。

其次,竹子的高洁品质也令人敬仰。

竹子直直地向上生长,不媚不俗,不为利益所动,这种高洁的品质正是文人所崇敬的。

在诗歌中,竹子往往被用来表现作者对清廉、正直的向往,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竹子成为了传递清高意境的载体。

此外,竹子还象征着谦逊和自强。

竹子虽然挺拔,但其顶端总是略微弯曲,表现出一种谦逊的姿态。

同时,竹子生长迅速,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这种谦逊与自强相结合的特性,使得竹子成为了文人心中的楷模。

总之,在东方文学中,竹子以其坚韧、高洁、谦逊和自强的品质,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意象。

诗人们借助竹子这一意象,传达了他们对美好品质的向往与赞美。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植物意象。

这些植物意象不仅具有生动的视觉效果,还承载着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诗经》中的植物意象。

1. 桃树:在《诗经·周南·桃夭》中,桃树被用来象征美丽的女子。

诗中描述女子容貌鲜艳如桃花,寓意着生机勃勃的美和喜庆氛围。

2. 柳树:在《诗经·小雅·采薇》中,柳树成为诗人寄托感情的对象。

诗中描述战士离家赴战,临别时柳树依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

3. 梧桐:在《诗经·周南·梧桐》中,梧桐树被用来象征坚贞的爱情。

诗中描述梧桐树枝繁叶茂,相互依偎,寓意着爱情的美好和执着。

4. 草:在《诗经·小雅·鹿鸣》中,草被用来象征友情。

诗中描述朋友之间如同草地上相互依存的植物,寓意着真挚的友谊。

5. 棘(酸枣树):在《诗经·周南·棘》中,棘树被用来象征婚姻中的爱情困境。

诗中描述棘树多刺,象征婚姻生活中的艰难和挫折,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忧虑和期望。

6. 梅树:在《诗经·诗经·秦风·梅》中,梅树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

诗中描述梅树在寒冬中独自绽放,寓意着坚贞不屈和洁身自好。

7. 竹子:在《诗经·卫风·淇奥》中,竹子被用来象征君子的品质。

诗中描述竹子青翠挺拔,寓意着高尚、坚韧和正直。

总之,这些植物意象丰富了《诗经》的审美内涵,使诗歌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同时,它们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竹意象的诗句

竹意象的诗句

竹意象的诗句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意象之一,被赋予了许多深远的内涵。

它的形象在古人的诗词中被频繁描绘,表达了丰富多样的情感和思考。

以下是一些关于竹意象的诗句,供参考:1. 《悯农》 - 李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这是一首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诗,其中有“两三点雨山前”,就描绘了竹子在雨中的意象,展现了竹子的清雅和婉约之美。

2. 《竹石》 - 孟浩然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以竹子和石头为主题,表达了竹子的坚持不懈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通过描绘竹子生长在破岩中的形象,寄托了人们追求理想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

3. 《竹里馆》 - 王之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将竹子作为诗人的寓所,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以竹子为背景,表现了一种宁静和自由的境界。

4. 《卜算子答罗昌甫》 - 李之仪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谁知细雨轻风来,触动乡心泪数行。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在细雨轻风中的景象,表现了竹子的柔软和脆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 《竹石》 - 魏晋朝(竹)病笺卧抱亲,幽意与君谐。

箫韵寒泉落,弦声夜月归。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题,表达了诗人与竹子的情感交融。

通过描绘竹子的病态和音乐之美,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情感的表达。

以上是一些关于竹意象的诗句。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包括高洁、坚韧、清雅、谦逊等等。

这些诗句以不同的视角描绘了竹子的形象和寓意,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也正是因为竹子的独特魅力,它成为了诗人们不可或缺的创作题材之一。

古典诗词中竹子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竹子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竹子的意象古典诗词中竹子的意象言情控 2017-10-19 12:04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郑燮《新竹》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

——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吴均《山中杂诗》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李峤《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郑谷《鹧鸪》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陆容《满江红·咏竹》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欧阳修《戏答元珍》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王维《山居即事》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杨万里《夏夜追凉》夜深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范成大《喜晴》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古诗竹的意象

古诗竹的意象

在古诗中,竹子的意象丰富多样,涵盖了品格、精神、情感等多个层面。

首先,竹子常被用来象征高风亮节的品德。

例如,朱淑真的《咏直竹》中,“劲直忠臣节,孤高烈女心”一句,通过竹子表现了忠臣和烈女的高尚品质。

竹子的孤高和直节,成为了高尚品德的象征。

其次,竹子的坚忍不拔的毅力也是其常见的意象。

郑板桥的《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句,描述了竹子在风雨中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成为了人们赞美和追求的对象。

此外,竹子还被用来表现气冲云霄的志气。

如诗中所描述,“深崖无绿竹,秀色徒氛氲。

愿托灵仙子,一声吹入云。

”这里的竹子,象征着人们追求高远理想的决心和勇气。

竹子还常被用来象征勃勃生机和昂扬的气概。

如“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这里的竹子,以其生机勃勃的姿态,展现了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勇敢。

同时,竹子也常被用来颂扬顽强的生命力。

如刘禹锡的《庭竹》中,“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这里的竹子,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成为了生命力的象征。

最后,竹子还常被用来象征闲适隐逸的君子之风。

如杜牧的《题刘秀才新竹》和罗隐的《竹》中,都以竹子为媒介,表达了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竹子在古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涵盖了品格、精神、情感等多个层面。

它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成为了人们赞美和追求的对象。

竹意象诗句

竹意象诗句

竹意象诗句【篇一:竹意象诗句】竹,号称君子,不刚不柔,凌霜雪而不凋.奋进、挺拔.拔青翠,摇曳多姿,清香袭人——竹之韵;不畏酷暑,不屈霜雪,生不避贫壤,伐而可复生——竹之性;高风亮节,清风瘦骨,虚心有节——竹之品.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的竹,以自己独特的品质、风韵,征服了无数文人骚客的心,而处于诗歌黄金时代的唐朝,关于咏竹、颂竹、写竹、画竹的作品更是不计其数.*通过竹的有节来赞美其高洁与气节,“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李建勋《竹》*通过竹的虚(空)心来表现谦虚,“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薛涛《酬人雨后玩竹》*因其经暑抗寒表现坚韧,“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岑参《范公丛竹歌》*因成竹之高来表现气冲云宵的志气,“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孙岘《送钟元外赋竹》*因生长之快来表现新竹的勃勃生机与昂扬气慨,“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因其不避贫壤来表现其适应力与生命的顽强,“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刘禹锡《庭竹》由于竹的风韵,我们从唐诗中可以看到,或亭或寺或山庄或别业等幽深清净之所到处充满着竹的身影.而这些有竹相伴的幽静之处的相关描写,要么流露着诗人沉醉山水的闲适而愉悦的心境,要么表达着诗人向往山林,渴望归隐的情结,要么抒写了诗人身居幽处,淡然而雅致的生活.在这些诗中,竹子已成为一种清净、闲适、恬静、幽然、典雅生活情状的代言意象.“竹,竹.披山,连谷.出东南,殊草木.叶细枝劲霜停露宿.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张南史《竹》),成片竹子披满山岭,连接山谷,叶细枝劲,成竹如绿云,新竹如碧玉,随风摇曳,影映水中……好一个清凉世界,诗人于其中,恬适愉悦,闲静而自足.*与水相关者——水是清净之物,与竹相依相映,清幽淡雅,自然成趣.“竹院松廊分数派,不空清泚亦逶迤.落花相逐去何处,幽鹭独来无限时.”——郑谷《水》“一渠春碧弄潺潺,密竹繁花掩映间.看处便须终日住,算来争得此身闲.”——吴融《新安道中玩流水》*与亭相关者——亭台楼榭,是人休息玩赏之处,而亭边见竹林,更让人顿觉清爽恬适.“文史归休日,栖闲卧草亭.蔷薇一架紫,石竹数重青.”——徐晶《蔡起居山亭》“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李白《谢公亭》*与居所园林相关者——园林别院,清雅闲居之所,一块绿地,数丛竹子,一片新篁,自现风流.“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诗人独自坐在深而静谧的竹林,一个人弹琴长啸而无须他人欣赏,静静的月亮懂得,已足够,诗人隐逸闲适之情溢于诗中.“栖禽恋竹明犹在,闲客观花夜未休.” ——姚合《题田将军宅》*与寺院有关——茂林修竹,但见一寺院隐约其间,佛家圣地,更显清净庄严.是的,唐诗中有很多写寺院的诗有竹景相伴.很多寺院或隐于竹林,或有竹植于院内,有些寺院更是以“竹”命名.天竹寺以产竹著称,湘妃庙以斑竹闻名.“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白居易《画竹歌并引》“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张祜《题杭州灵隐寺题杭州灵隐寺》“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空.”——温庭筠《开圣寺》“浮图经近郭,长日羡僧闲.竹径深开院,松门远对山.”——张祜《重居寺》幽居之处,风吹竹动,竹叶萧萧,竹枝婷婷,竹韵悠悠.在这里,竹已成为清雅、恬淡的代名词,成为唐人们追寻闲适淡雅清幽生活情状的独特意象!三、几许情思—关于爱情关于忠贞一根竹杖入水化为飞龙,一抹相思泪洒竹上,变为点点斑痕.竹子的意象不只关乎君子、道德,不只关于闲适、隐逸,还系连着梦幻迷离的神化传说,艳绝凄美的爱情故事.特别是那泪洒千杆竹的娥皇、女英,为爱创造的千古传奇,更是千百年来为人称颂.而那泪染的湘妃竹,点点的斑竹亦成为诗人们歌颂爱的意象,成为唐诗中每每吟咏之物,为那爱情的忠贞,凄绝与动人!“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李商隐《湘江竹》)不尽的离愁,无尽的思念,点点泪痕,片片相思,“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起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痴情而忠贞的女子,为爱守候着神话!可怜“湘江竹上痕无限”!多少泪滴,多少首诗祭奠!“殷痕苦雨洗不落,犹带湘娥泪血腥.”——无名氏《斑竹》“九处烟霞九处昏,一回延首一销魂.因凭直节流红泪,图得千秋见血痕.”——汪遵《斑竹祠》“龙鳞满床波浪湿,血光点点湘娥泣.”——无名氏《斑竹簟》一首首斑竹诗,一首首湘妃颂,或凄艳、或哀婉,那点点红泪、那潇潇斑竹,那有关爱的绝恋已定格在湘妃竹上,那有关爱的忠贞已意化于斑竹身,成为永恒爱情的象征.四、几多追求—关于抱负关于怅然在古代的中国,因着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根深蒂固,很多文人钟情仕途,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从而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且唐朝随着科举选拔制度的发展,庶族的崛起,更是刺激着唐文人的求仕之心.然而,仕途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诗人们屡屡受挫,每每有生不逢时之感,常常有命运不济之叹……而有着君子风范的竹这时就常常进入唐诗,成为诗人自比自况的对象.诗人们或借之比喻自己的凌云之志,表达自己远大的追求抱负.或以之抒写自己的追求受挫之况,抒发自己的或失意或怨恨之情.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借嫩竹抒发自己凌云之志以及倍受贬抑的忧愤之情,并希冀当权者加以扶持.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全诗以竹自况,抒写了新竹蓬勃生命力与凌云之志,表达了希望严武培植的愿望.唐朝诗界有“诗鬼”之称的李贺更是以竹为意象,写了一系列竹诗抒发自己的志向、抱负及怀才不遇的愤慨.《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专门写竹,第一首写晶莹如玉的新竹,生机无限,如遇时机,便会“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第二首感叹难遇知音,刮竹写怨,“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第三首,“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歌颂竹子顽强的生命力与性格.最后一首以老竹结束,写在风雨飘摇中的竹里,无所作为的牢骚与无可奈何的悲哀,“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潇潇翠竹,点点情致.悠悠竹韵,千古情思.几种品质,几处幽居,几许情思,几多追求.唐诗中的竹,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客观实在物,它已成为诗人们寄情言志的独特意象.它承载着诗人们的道德与理想,寄寓着文人的情趣与追求,隐喻着作者的情思与感叹,负担着仕人们的抱负与悲情.以竹喻人,以人比竹,人与竹,竹与人,浑然一体!【篇二:竹意象诗句】中国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被西方学者视为“东方竹子文明”的故乡。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竹意象(2)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竹意象(2)

第20卷第3期2002年9月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 A L OF L U OYANG IN STITUTE OF TECHN OLOG Y (SOCIA L SCIEN CE)V ol.20N o.3Sep.2002收稿日期: 2002-01-27; 修回日期: 2002-05-08作者简介: 赵丽(1974— ),女,黑龙江肇东人,讲师。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竹意象赵丽(大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大庆163712)摘 要: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竹意象,既有道德人格的比附意义和爱情的象征意义,也有宗教指涉意味,充满禅宗禅趣,深得历代文人雅士的钟爱。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竹意象;道德人格;爱情象征;禅宗中图分类号:I222;Q949.71+8.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04(2002)03-0065-03 中国古代文学描写四时花木的景物诗中,松竹兰菊桃李梅争奇斗艳各呈异彩。

其中竹最得文人雅士的钟爱,咏竹文学在中华民族广袤的文学园地中独领风骚,以其独特的阴柔之美打动读者的心灵之弦,成为一道绝美的风景。

竹最早进入中国文学视野的是先秦民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这是一首表现原始人类射猎生活的诗歌,在这里竹只是一种客观物质的再现,还没有被赋予任何意义上的文学色彩。

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中开始出现咏及竹的篇章和诗句。

《诗・卫风・淇澳》:“瞻彼淇澳,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陈子展的《诗经直解》[1]注:“淇奥之地润泽膏沃而生绿竹。

竹,为生物之美者,兴武公之美内充,而文章威仪著于外也。

”诗中又有“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莹,会弁如星。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皆是以竹起兴,用来赞美卫武公严正、勇猛、心胸宽广的君子德行。

《小雅・斯干》中又有:“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以竹苞(即竹根)坚固来比喻兄弟和睦家族兴盛。

《卫风・竹竿》:“翟翟竹竿,以钓于淇。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竹”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竹”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竹”意象阅读过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咏竹或诗词中涉及“竹”意象的的读者,大抵会注意到其对“竹”意象叙述,多写竹的正直、高洁、坚韧等品格,或于竹前月下饮酒作诗、或与竹影清风共享隐逸乐趣。

在这种有趣叙述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寓意?儒家文人通过这样的叙述,试图向读者传达怎样的一种价值观?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分析,揭示出它所隐含的观念。

正如许多学者注意到的,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以文人为社会精英的文官制社会。

在正统的文人阶层中,多数信奉的是儒家积极用世、建功立业人生观念。

在传统的儒家文化里,文人的价值实现并不表现于个人享乐的方面,而是表现于社会的、利他的方面。

正如孔子所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孔子看来,通过“立人”与“达人”来实现“立己”与“达己”,是人类不同于鸟兽的主要标志。

人通常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而是与社会及周围人群的相互关系中给自己作价值定位的。

中国是个诗歌国度,诗词歌赋这些经典文学样式成为中国传统儒家文人建构价值观的载体。

孔子的“诗言志”,白居易的“歌诗合为时而作”的言说,无不是传统儒家文人经时用世的具体体现。

中国传统儒家文人在诗歌的国度中阐释着、歌哭着自己的人生观念和理想。

唐代诗人李贺的《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作为文人士夫的李贺,在青山碧水,茂林修竹的家乡昌谷,写了不少咏竹的诗句,以寄托自己的经时用世的理想:笋壳初落,露出绿玉般的新竿,那母竹原是高耸入云的奇材。

若是容竹笋尽情长大,那一定可以远别泥土了。

李贺完全是借竹自比,希望自己能够致身通显,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

爱竹如命的郑板桥在潍县衙门的屋舍中,听到萧萧的竹声,即刻想到的是民间的疾苦,推己及人,“为生民请命”的儒家积极用世思想昭然若揭: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不论是唐代的李贺,还是清时的郑板桥,他们的咏竹诗中的“竹”意象,显然继承了儒家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的行为准则。

以竹子为意象的诗歌并且诗中带竹字

以竹子为意象的诗歌并且诗中带竹字

《竹韵诗篇:以竹子为意象的诗歌探析》导言竹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深受我国古代文人的喜爱。

从古诗词到现代诗歌,笔墨纸砚间,竹子的身影总是隐隐约约地显现出来。

本文将从竹子的意象入手,探讨以竹子为主题的诗歌,旨在洞悉诗人的心灵和情感,以及竹子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一、竹子在我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1.1 竹子的具体形象及特点竹子,是我国文化中常见的植物之一,其挺拔的身姿、细长的枝叶、清新的气息,给人以高洁、纯洁、坚韧的形象。

如《竹石》中“飘然直上,千尺之岩”的描写,展现了竹子的挺拔和顽强。

1.2 竹子在我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竹子在我国文化中常被赋予高洁不染、韧性坚韧、临危不惧等美好的象征意义。

这些特质不仅体现了我国传统美德,也成为诗人笔下的灵感来源。

二、以竹子为意象的古代诗词2.1 从古诗的文本中解读竹子的美好意象《深山挂疏雨,幽人倚细竹》这句诗以竹子为意象,描述了深山清幽、幽人清瘦的美丽画面。

2.2 解读古代诗词中的竹子意象古代诗词中的竹子意象多以清新、高洁、坚韧为主,诗人通过竹子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人生观。

比如《竹枝词》中“凌波不过五十尺,青青翠竹,和烟与雨”便是一种以竹子来比喻恬静清雅的意境。

三、现代诗歌中的竹子意象3.1 从现代诗歌中感受竹子的韵味现代诗歌中的竹子意象常常与诗人的情感息息相关,通过竹子的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3.2 竹子意象在当代诗歌中的应用与延伸当代诗歌中的竹子意象不仅停留在描绘自然景色和意境,更多地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情感、社会的思考与表达。

四、结语:竹子意象的魅力通过对以竹子为意象的诗歌的探讨,我们不仅能够品味到诗人的高深情感,也能够领略到竹子这一意象在诗歌中的多重意义。

竹子不仅仅是一种植物的形象,更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寄托着诗人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和抒发。

在今后的阅读中,让我们共同走进诗歌的境界,感受竹子意象的魅力。

个人观点竹子这一意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古诗以竹为意象的诗句

古诗以竹为意象的诗句

古诗以竹为意象的诗句
以下是三条关于古诗以竹为意象的诗句及相关内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是郑燮《竹石》里的名句呀!你看,竹子紧紧地咬定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

就好像那些坚韧不拔的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坚守自己的立场,绝不退缩。

比如生活中的一些勇者,面对挫折就像竹子扎根岩石一样坚定。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在《竹里馆》中这样写呢!一个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哇,这是多么惬意和自在的画面呀,仿佛能让人远离尘世的喧嚣。

就好像有时候我们也想要找一个安静的角落,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不是吗?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苏轼这话多有个性啊!他说宁可吃饭没有肉,也不能居住的地方没有竹子。

这竹子对他来说得多重要呀!这不就跟我们有些人特别喜欢某种东西一样,没了它就感觉生活少了点什么。

像有的人就特别喜欢花,家里必须摆满鲜花才觉得舒服呢!
我觉得呀,这些以竹为意象的诗句真的太妙了,它们让我们看到了竹子的各种美好品质和给人带来的独特感受,真的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呀!。

有关“竹子”这一意象的古诗词

有关“竹子”这一意象的古诗词

含有“竹子”这一意象的古诗词原诗1.《竹石》o清·郑燮o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o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竹里馆》o唐·王维o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o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新竹》o清·郑燮o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o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4.《庭竹》o唐·刘禹锡o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o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5.《咏竹》o唐·张九龄o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o凤鸣条已秀,龙去骨遗奇。

6.《于潜僧绿筠轩》o宋·苏轼o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o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o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o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7.《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o宋·王安石o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o会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8.《咏竹》o宋·徐庭筠o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

o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9.《题画竹》o清·郑燮o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o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10.《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o唐·李白o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o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o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o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o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o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o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诗经带竹的名字

诗经带竹的名字

诗经带竹的名字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并没有直接以“竹”为名字的篇章。

但在《诗经》的一些篇章中,竹子作为一种意象和比喻被广泛使用,象征着坚韧、纯洁和忠诚等品质。

例如,在《诗经·小雅·斯干》中有这样的诗句:“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不可松弛。

”这里的“竹苞”就是用来形容竹子茂密的样子,通过这样的描绘来表达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蕴含着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通过对植物、动物和自然景观的描述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虽然《诗经》中没有直接以“竹”命名的篇章,但竹子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和自然元素,在整个《诗经》中都有所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植物。

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

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

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

诗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蕴藏着深邃的哲理。

举例:
1.“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苏轼《绿竹筠》),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
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清•郑板桥《新竹》),歌颂了竹子敬老爱幼、世代相传的美德。

4.“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刘兼《新竹》)表现竹子高风亮节
5.“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表现了忠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