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
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有何区别?
![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有何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f718503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a.png)
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有何区别?一、化学性质的概念及特点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的特征和性质。
与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涉及到物质内部的原子和分子结构的改变。
下面从几个方面展开,解析化学性质的概念及特点。
1. 反应性化学物质的反应性是其化学性质的重要特点之一。
不同物质在反应中的行为和特征各不相同。
例如,氧气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燃烧反应,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等产物。
而铁在与氧气接触时则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铁锈。
物质的反应性不仅与其种类有关,还与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有关。
2. 电化学性质电化学性质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之一,指的是物质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行为和特征。
例如,酸和碱可以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反应,产生带电的离子。
电化学性质的研究对于电池、电解池等电化学器件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 氧化还原性物质的氧化还原性是其化学性质的重要体现。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化学键和电荷状态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
例如,金属在与非金属元素结合时,通常表现为被氧化,而非金属元素通常表现为将金属元素还原。
二、物理性质的概念及特点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特征和性质。
它与物质的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无关,主要涉及到物质的质量、形状、颜色、密度、熔点、沸点等外部特征。
下面从几个方面展开,解析物理性质的概念及特点。
1. 惰性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惰性,即物质的物理性质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例如,铁的质量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玻璃的透明度也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
物理性质的惰性保证了它们可以作为物质的特征指标,用于物质的鉴定和分类。
2. 不涉及化学反应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不同,不涉及物质内部原子和分子结构的改变。
物理性质是通过对物质的测量和观察得到的结果,反映了物质的外部特征。
例如,水的密度和沸点是其物理性质的体现,而水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则属于其化学性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ab94610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6.png)
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物质是世界的基本构成单位,包括了我们所处的自然和人造物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是对物质性质的两种描述方式,它们的描述角度不同,但却密切相关。
一、物质的化学性质所谓物质的化学性质,指的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和特点。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的性质会发生改变,生成了新的物质。
1. 燃烧性燃烧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特点是通常伴随着热量和光线的释放。
许多物质都存在燃烧性,如煤、木材、纸张和燃料等。
2. 酸碱性酸碱性是指物质的酸性或碱性程度,通常用PH值来表示。
其中7为中性,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
3. 腐蚀性许多物质对于金属材料或其他物质有腐蚀作用。
如硫酸对于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4. 分解性许多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分解成更为简单的物质,如过氧化氢在加热时分解为氧气和水。
因此,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关于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和特点。
二、物质的物理性质所谓物质的物理性质,指的是物质不参加化学反应时表现的性质和特点。
物理性质不会改变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
1. 密度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它通常由物质的粘度、温度、压力、分子大小、弹性和形状等决定,是物质的一个物理特征。
2. 磁性磁性是物质特有的属性,只有与磁场相互作用时才能表现出来。
钢铁、镍、钴和铁石等物质都是磁性物质。
3. 电性电性指物质导电的能力。
金属和碳素是常用的导电材料,而塑料和橡胶则不导电。
4. 光学性质光学性质是物质相对于光学现象的响应性能,包括折射、反射、吸收和散射等。
光学性质是许多物质赖以实现其功能的重要特征。
因此,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关于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和特点,不涉及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测量、观察和实验获得。
三、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联系和区别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是密切相关的。
物质的物理性质在许多情况下决定了其化学性质。
例如,物质的密度直接影响了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效率,而物质的磁性和电性则影响了其在电磁场和电化学反应等化学反应中的角色。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比较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dbb872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f.png)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比较化学物质是指能够经历化学变化的物质,其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包括了颜色、凝固点、熔点、密度等,而化学性质则包括了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在进行化学实验研究的过程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比较十分重要,下面将逐一分析。
一、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的性质。
这包括了物质的密度、熔点、凝固点、颜色、形状等,主要是由于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其物理性质不会发生变化。
例如,金、银、钴等金属的密度和颜色因化学成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化学性质则涉及物质本质上的变化,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体现出的性质,反映了物质内部的分子结构的变化。
例如,物质受到酸、碱等物质的影响而被分解,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这就是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的体现。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比较1.熔点与沸点熔点与沸点是物质最基本的物理性质之一,它们都是物质在温度变化下的状态变化。
若在一个常压环境中对许多物质进行加热,从而使它们的温度升高,直到到达一定温度再变为液体状态,这时的温度就是该物质的熔点。
同样的,在温度不断升高的作用下,物质在达到一定温度后猛烈地汽化成气体状态,这时的温度就是该物质的沸点。
熔点和沸点是物质表征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这些性质是物质成分稳定性的体现。
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物质的分子弱化而不断失去稳定性,从而变得不稳定,最终分解。
相比之下,化学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会影响其熔点和沸点,靠其自身或化学反应转化为其它物质、终产物、热能等导致其熔点和沸点的变化,这是物理性质不具备的特点。
2.酸碱性化学物质的酸碱性是其最为基本的化学性质之一,它是溶液中正、负离子离解的程度和性质对酸碱反应方向影响的体现。
因此,酸碱性的不同将对化学物质的很多性质产生显著的影响。
例如,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酸性的物质更亲水,而碱性的物质更喜欢阳离子;另外,酸性物质更具有还原性,而碱性物质则偏向氧化性能,这些都是酸碱性的影响。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6241376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9.png)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许多科学研究研究中经常提及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区别。
首先,它们都是描述物质性质的术语,但它们并不完全相同。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特征,一般可以用数量和定量来衡量,如质量、体积、熔点、沸点、密度等;而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的化学反应,其特点是易受复杂因素的影响,不能用定量的数量来表示,如pH值、溶解度、比重、水溶性等。
另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差异。
物理性质可用于分类、鉴别和识别物质,如对煤炭、石灰石、铁矿石的鉴别,通过它们的密度、硬度、熔点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可用于研究物质间相互作用、实现化学反应等,如用点火器点燃煤粉就体现了化学反应的特征。
由此可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不能完全替代的两个概念,它们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物理性质提供了一些定量信息,有助于对物质性质的快速判断;化学性质提供了关于物质相互作用、可能存在的化学反应等相关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性质。
此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为更精确的判断物质性质提供指导,如判断某个化合物的结构、分析物质的表征等。
实际工作中,科学工作者可以综合运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以更加精确准确的方式来分析某种物质的性质。
综上所述,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重要的、广泛应用的科学概念,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分析、识别物质,研究物质间相互作用、实现化学反应等,在科学研究、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综合利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可以更加精细、准确地解析物质的性质,拓展科学的应用,促进科学的发展。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10ec50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c.png)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元,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
在研究物质的性质时,我们常常会遇到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两个概念。
虽然它们都描述了物质的特征,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它们通常与物质的形态、状态、组成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首先,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形状、大小、透明度等来确定其物理性质。
另外,物理性质还可以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来确定。
其次,物理性质是可以被物质本身改变的,而不改变其化学组成。
例如,我们可以改变物质的形状、大小、温度等物理性质,但它们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化学组成。
这意味着物质的物理性质不会引起物质的化学反应。
最后,物理性质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
无论我们是否观察或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都是不变的。
例如,一块金属的质量和体积是固定的,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它们通常与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有关。
首先,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来确定。
只有当物质参与了化学反应,才能观察到它的化学性质。
例如,当铁与氧气发生反应时,会生成铁的氧化物,这是铁的一种化学性质。
其次,化学性质是由物质的化学组成所决定的。
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元素组成,因此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例如,氧气和氮气由不同的元素组成,因此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最后,化学性质是可以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的。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它的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这意味着化学性质能够引起物质的化学反应。
总结起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物理性质是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是可以被物质本身改变的,是客观存在的。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cd2864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c.png)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元素的两大类别,它们在性质和用途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对金属和非金属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一、物理性质的区别1. 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优良的导体,能够传递电流和热量;而非金属通常是绝缘体或半导体,导电导热性较差。
2. 光泽度: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表面光滑闪亮;非金属则多呈现无光泽或呈现其他特殊的光泽。
3. 延展性和韧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可以被拉伸成细丝或轧制成薄片;而非金属通常脆性较大,不具备这种性质。
4. 密度:金属的密度一般较大,比如铁、铜等;而非金属的密度一般较小,如氧气、氮气等。
5. 熔点和沸点:金属的熔点和沸点一般较高,如铁的熔点为1535摄氏度;非金属的熔点和沸点一般较低,如氧气的熔点为-218.8摄氏度。
二、化学性质的区别1. 金属通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通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易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2. 金属与非金属在与氧气反应时的性质也有所不同,金属通常会被氧化形成金属氧化物,而非金属通常会与氧气发生还原反应。
3. 金属通常具有较强的金属活性,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非金属的活性较弱,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4. 金属通常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够抵抗大部分化学物质的侵蚀;非金属的耐腐蚀性较差,容易受到化学物质的侵蚀。
5. 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氧化态,易形成阳离子;非金属通常具有较低的氧化态,易形成阴离子。
三、应用领域的区别1. 金属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如铁、铜、铝等;非金属则主要用于化工、电子、医药等领域,如氧气、氮气、碳等。
2. 金属材料常用于制造机械设备、建筑结构、电线电缆等;非金属材料常用于制造化学试剂、半导体材料、医药原料等。
3. 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适用于承受较大的力和压力;非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
![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fae8ed93bceb19e8b8f6ba51.png)
一、物质的变化、性质及用途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可以”、“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例1:(2015•广东)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水力发电只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B、煤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炸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汽油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触类旁通1:(2015•德阳)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B.用食盐制得纯碱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D.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用食盐制得纯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010-2015年青岛中考题1.(1分)(2010•青岛)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葡萄酿酒B.汽油燃烧C.湿衣服晾干D.食物霉变2.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料制成家具B.温衣服晾干C.蜡烛熔化D.葡萄酿成酒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钢能导电B.镁能与氧气反应C.常温下水是无色液体D.常温下甲烷是无色无味气体4.(1分)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状态B.溶解性C.密度、硬度D.可燃性5.(1分)(2014•青岛)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菜刀生锈B.葡萄酿酒C.食品发霉D.瓷盘摔碎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B.海水晒盐C.玻璃破碎D.蜡烛燃烧6.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熔点、沸点B.颜色、状态C.密度、硬度D.可燃性、还原性12.(1分)(2010•青岛)下列对于物质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硫酸铜溶液具有杀菌作用,可用于饮用水消毒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C.“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D.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用于制作电器元件练习题【例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有无颜色变化B.有无新物质生成C.有无气体生成D.有无发光、放热现象【例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C.镁条逐渐变短 D.放出大量的热【例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例4】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甲基丙烯酸与丙烯酸的区别
![甲基丙烯酸与丙烯酸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3c81d43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5.png)
甲基丙烯酸与丙烯酸的区别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是两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化学结构和性质上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方面介绍这两种化合物的区别。
一、分子结构:甲基丙烯酸的化学式为CH2=C(CH3)COOH,它是由甲基基团(CH3)和丙烯酸基团(COOH)组成的,其中甲基基团连接在丙烯酸的碳原子上。
而丙烯酸的化学式为CH2=CHCOOH,它只含有一个丙烯酸基团。
二、物理性质:1. 外观和状态:甲基丙烯酸为无色液体,丙烯酸为无色液体或白色结晶固体。
2. 沸点和熔点:甲基丙烯酸的沸点为163-165℃,熔点为14-15℃;丙烯酸的沸点为141℃,熔点为14℃。
3. 溶解性:甲基丙烯酸可溶于水、醇和醚等有机溶剂;丙烯酸可溶于水和醇,但不溶于醚。
三、化学性质:1. 稳定性:甲基丙烯酸相对稳定,在常温下不易分解;丙烯酸容易聚合反应,受热或有氧条件下容易分解。
2. 酸碱性: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都具有酸性,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3. 聚合性:丙烯酸具有较强的聚合性,可以与其他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形成聚丙烯酸或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4. 单体反应:甲基丙烯酸具有活性双键,可以与其他单体进行加成反应,如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基丙烯酸;而丙烯酸本身已经是最简单的单体,不可以通过加成反应生成其他化合物。
四、应用方面:1. 甲基丙烯酸:由于其稳定性和活性双键的存在,广泛应用于合成树脂、涂料、胶水、纺织品和塑料等领域。
它可以作为单体用于聚合反应,也可以作为功能性单体与其他单体共聚,改善聚合物的性能。
2. 丙烯酸:由于其聚合性和酸性,主要用于合成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如聚丙烯酸和聚丙烯酸酯。
这些聚合物在水凝胶、纺织品涂层、超吸水材料和油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在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化合物。
什么是物理学和化学?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什么是物理学和化学?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38cd9e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2.png)
什么是物理学和化学?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作为两门基础科学学科,物理学和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它们探究的范畴广泛,涉及物质、能量、结构等方面,加深了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
那么,物理学和化学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呢?下文将详细讨论。
一、物理学1.物理学简介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它关注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家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粒子、能量、力、运动等方面。
2.物理学的基础理论物理学有许多基础理论,如牛顿力学、热力学、电磁学、相对论等。
这些理论构成了物理学的核心体系,加深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知。
3.物理学的应用物理学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物理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可以应用于工程、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
二、化学1.化学简介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反应及其应用的学科。
研究对象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等。
2.化学的基本理论化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这些理论为化学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方向,也为我们理解化学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3.化学的应用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如药物研究、食品工业、环境保护、材料研究等领域都需要化学知识的支持。
三、物理学和化学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物理学是研究物理性质、物理现象的学科,而化学则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和分子构造等。
物理学主要关注基本物理规律,如运动力学、定律等。
而化学则更多地考虑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
2.联系物理学和化学有许多联系,两者在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上都有着密切的结合。
在物质研究方面,物理学和化学都注重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研究上,以达到一种更全面的认知。
另外,许多化学实验都需要物理学的支持,如精密测量等。
3.物理化学的交叉学科物理化学作为物理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间的相互作用。
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热力学、量子力学、电化学、材料物理等。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e18a6b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19.png)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解析版)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对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
2、物理变化的特点:(2)运用物理变化的特点来判定物理变化时,不要被表现现象所迷惑了,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的本质进行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只有当它们是同一种物质时,该变化才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行细心地分析、判断;(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等等。
(4)物质性质和用途关系例: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发生燃烧变化,航天上可以用于作火箭燃料。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区别:【考点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典例11】(2022秋•重庆期末)关于化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产生新物质B.一定发生能量变化C.可能伴随颜色变化D.可能产生新的元素【答案】D【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结合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一定会产生新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可能伴随颜色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学变化不可能产生新的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典例1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时,总会伴随着如发热、吸热、放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发生。
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改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分子分解为原子,这些原子又重新构成新的分子(或者构成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进行重组,重新构成新的物质(或分子)。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4fed32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9.png)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描述了物质的不同特征,也是区分物质的重要标志。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和研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彻底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
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自身的特征,包括大小、重量、形状、颜色、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磁性等。
与化学变化无关,也不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
它是物质在未受到化学反应影响的原始属性。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可以通过物理手段来改变,如改变温度、压力、电场等,但不能通过化学反应改变物质本身的性质。
例如,水的密度是一个物理性质,可以通过称量和计算来确定,但它的密度不会因为加入少量盐或酸而改变。
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属性,包括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易燃性等。
与物质的化学组成有关,它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具有的特征。
化学性质也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但是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得到结果。
例如,金属铁与酸反应时可以生成氢气,这个过程中产生氢气就是铁的化学性质。
铁的化学性质可以被改变,如可以与其他化学物质反应,或者改变酸的浓度来控制反应speed。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1.本质不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它们涉及到的基本特征不同。
物理性质是物质自身的特征,与物质的化学组成无关,而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属性,与物质本身的化学组成有关。
2.改变性质不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对物质的改变性质上也有所不同。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物理手段来改变,如改变温度、压力、电场等,而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变。
3.影响性质的因素不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受到的影响因素也不同。
物理性质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可以受到各种物理变化的影响,如温度、压力、光照等,而化学性质则是由物质的化学组成决定的,它受到的影响主要是化学反应,如酸碱度、氧化还原等。
四、应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研究物质基本特征的重要方法。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172e64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a.png)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涉及到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理解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物质的特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所固有的属性,不改变物质本身的化学成分的特征。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获得,通常与物质的形状、颜色、质地、密度、导电性、导热性等有关。
以水为例,水的物理性质包括:1. 颜色:水呈现无色透明的状态;2. 密度: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3. 融点和沸点:水的融点是0摄氏度,沸点是100摄氏度;4. 导电性:水在纯净状态下是不导电的,但当溶解了电解质时,可以导电。
物理性质可以用于判断和描述物质,但不改变物质的化学本质和组成方式。
另外,物理性质通常可以通过简单的物理操作和观察进行测定。
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更加关注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的特性。
化学性质描述了物质对外部环境产生的变化以及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能力。
以金属铁为例,其化学性质包括:1. 氧化反应:铁与氧气反应会生成铁的氧化物,通常称为铁锈;2. 酸碱反应:铁能够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气体;3. 腐蚀性: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被氧气腐蚀,形成铁锈。
化学性质描述了物质内部的变化,涉及到物质的分子结构、元素组成等。
与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的了解和研究需要更多的实验手段和技术。
三、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1. 变化方式:物理性质的更改通常是可逆的,改变了物质的外部状态,但未改变化学成分;而化学性质的更改通常是不可逆的,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会发生变化。
2. 测量方法:物理性质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实验和观测进行测量和描述;而化学性质的测量通常需要涉及到化学反应、化学试剂等实验条件。
3. 特征改变:物理性质改变物质的外观和性质,但不改变物质的化学本质;而化学性质改变物质的化学本质和组成,产生了新的物质。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例子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ea96c94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0.png)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定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实例1.定义: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实例: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金属活动性、易分解、易风化、稳定性等。
两者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物质的性质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水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描述物质(特别是气体)性质时一定要强调是什么状况。
标准状况:101kPa,0℃;通常状况:101kPa,20℃;常温常压:101kPa,25℃。
决定性质用途反映1.性质和变化的关系2.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可以”、“会”、“易”、“具有”等关键词;叙述物质的变化时往往用“生成了”、“变成”等词语。
3.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如冰与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
如当我们观察到一种物质的气味时,这种物质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物质的气味这种性质就是物理性质。
而氧气具有助燃性是氧气与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所以为化学性质。
2.物质的腐蚀性涉及了物质与其它物质间的反应,为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1.(2020·四川省遂宁市中考真题)下列各选项对颜色的描述,体现物质真实物理性质的是()A.大量塑料垃圾导致的“白色污染”B.含有丰富资源的“蓝色海洋”C.健康卫生无污染的“绿色食品”D.青少年要坚决抵制有害身心健康的“黄色书籍”例2.(2020·北京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用于制作导线B.干冰用作制冷剂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D.赤铁矿用于炼铁例3.(2020·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用高梁酿造高梁酒B.干冰用于食品冷藏保鲜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D.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例4.(2020·南京中考真题)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气味B.密度、硬度C.氧化性、可燃性D.熔点、沸点例5.(2019·乐山)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B. 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C.干冰用于冷藏食品D.用铜或铝制作导线考向一、物理性质1.(2020·四川甘孜州)下列应用只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煤用作燃料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2.(2019·宿迁市)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C.铜用于制作导线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3.(2019·成都市)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金刚石切割大理石B.碳素墨水书写档案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D.硫酸用于铅酸蓄电池4.(2018·重庆)下列用途中,只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氧气作供氧剂B.碳酸钙作补钙剂C.活性炭作吸附剂D.小苏打作发酵剂5.(2018青岛)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C.铜用于制作导线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6.(2018仙桃)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A.NaNO2有咸味﹣﹣物理性质B.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物理性质C.NaNO2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D.NaNO2有毒﹣﹣化学性质考向二、化学性质7.(2020·山东潍坊)下列语言描述不涉及化学性质的是()A.凡海盐,见水即化B.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D.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煅炼金、石之用8.(2019·乐山市)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B.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C.干冰用于冷藏食品D.用铜或铝制作导线9.下列语言描述不涉及化学性质的是()A.凡海盐,见水即化B.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D.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煅炼金、石之用10.(2020江苏南京)化学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f873bab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3.png)
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工业生产,都离不开化学物质的应用。
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们的用途,而它们的用途则反过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探讨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并举一些具体例子来说明。
一、化学物质的性质化学物质的性质是指它们的化学成分、分子结构、物理性质等方面的特征。
这些性质直接影响了化学物质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1.1 有机物与无机物化学物质可以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
有机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如石油中的烃类物质和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
无机物则是由除了碳以外的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如金属氧化物、无机盐等。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有所不同,所以它们在用途上也有所区别。
1.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熔点、沸点等,而化学性质则包括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如燃烧、腐蚀等。
这些性质决定了化学物质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反应性,从而影响了它们的用途。
二、化学物质的用途化学物质的用途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领域。
2.1 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中有诸多应用。
例如,我们常用的洗衣粉、洗洁精等清洁用品中含有表面活性剂,能够去除污渍;牙膏中的氟化物可预防蛀牙;香水中的香精则赋予了其独特的气味。
此外,食品添加剂、化妆品、药品等也离不开化学物质的应用。
2.2 化学物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化学物质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合成树脂广泛用于制造塑料制品;化肥则是农业生产中的必需品,提高了作物的产量;染料和颜料赋予了纺织品和油漆色彩丰富的特点。
此外,化学物质还用于制造燃料、合成材料、电子产品等。
2.3 化学物质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化学物质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脱硫剂可减少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减少酸雨的发生;气体净化剂可去除污染源中的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植物保护剂用于农业生产,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
浅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区分
![浅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区分](https://img.taocdn.com/s3/m/39a0524c10a6f524ccbf859b.png)
浅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区分作者:陈宏珂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第03期摘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高中生在学习理科是无法跳过的内容,尽管这些概念的定义并不复杂,但却非常容易被混淆,使得高中生对其理解不到位,无法有效构建知识体系。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联系是高中化学中无法跳过的话题,既是在简单的实验中也会要求学生掌握和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而高中物理主要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
高中理科知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对比,分析,归纳和总结,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作出区分,是一种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学习方式,也是对自身知识点的深入总结和进一步地了解区分。
文章基于高中生视角,以全面化客观化的思维全面分析,浅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区分。
关键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区分许多高中生难以理解和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在学习化学和物理时不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一些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这种学习情况不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
对于化学和物理相关理科的学习高中生必须要区分和归纳,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探索,构建知识框架,完善知识体系,才能够有效提升。
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高中化学与高中物理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也是两个独立的学科领域,但他们都作为应用性理科,在生活中能够被广泛的运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区分是其中的联系,也是物理和化学学科非常重要的联系之一。
然而可惜的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只是对这些知识略过,没有起到很好的启蒙和反思作用。
然而却没有办法快速培养提升高中生的反思能力,这与高中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现状有关,目前我国高中生归纳化学知识的能力薄弱,更需要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归纳总结相关知识。
我国大部分高中生归纳化学知识的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体现在很多方面,在此无法一一详尽,只能选择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说明:1.相关概念的提出物质的性质相当于物质的固有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稳定存在,并且相同物质的同种性质是非常稳定和相似的,如石油是可燃的,只要达到自身的着火点才能够燃烧,而无论是我国开展的石油还是外国开采的石头都具有可燃的性质。
乙醇和甘油的化学鉴别
![乙醇和甘油的化学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435a4af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4.png)
乙醇和甘油的化学鉴别乙醇和甘油是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化学性质和用途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方面对乙醇和甘油进行鉴别。
一、物理性质乙醇,化学式为C2H5OH,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
它具有特殊的酒精气味,可溶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
乙醇的密度为0.789 g/cm³,沸点为78.4℃。
乙醇的折射率为1.361,属于正常的折射性物质。
甘油,化学式为C3H8O3,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
它具有甜味,可溶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
甘油的密度为 1.261 g/cm³,沸点为290℃。
甘油的折射率为1.474,属于正常的折射性物质。
通过对乙醇和甘油的物理性质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颜色、气味、密度和沸点都有明显的差异,这有助于我们进行初步的鉴别。
二、化学性质乙醇和甘油在化学性质上也有明显的区别。
乙醇是一种醇类化合物,具有亲水性和氧化性。
它可以与酸、酯、醚等发生酯化、醚化等反应。
乙醇还具有脱水性,可以通过脱水反应制备乙烯等化合物。
甘油是一种三醇类化合物,具有亲水性和还原性。
它可以与酸、酯、醚等发生酯化、醚化等反应。
甘油还具有保湿性,常被用于化妆品、药品和食品等领域。
通过对乙醇和甘油的化学性质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反应性上有所不同,这也有助于我们进行进一步的鉴别。
三、应用方面乙醇和甘油在应用方面有着不同的用途。
乙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例如用作溶剂、燃料和消毒剂等。
乙醇还可以用于制备酯类和醚类化合物。
甘油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
甘油常被用作药剂的溶剂和保湿剂,也可以用于制备甘油酯类化合物。
通过对乙醇和甘油的应用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用途上有所不同,这也有助于我们进行最后的鉴别。
乙醇和甘油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通过对它们的颜色、气味、密度、沸点、化学反应和用途的比较,我们可以准确地鉴别乙醇和甘油。
乙醇和甘油在许多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它们的区别和应用也体现了它们的重要性和价值。
元素大比拼氢氧化钠vs氢氧化钾
![元素大比拼氢氧化钠vs氢氧化钾](https://img.taocdn.com/s3/m/99ff806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b.png)
元素大比拼氢氧化钠vs氢氧化钾元素大比拼:氢氧化钠 vs 氢氧化钾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钾(KOH)是两种常见的碱性化合物,它们在实验室、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尽管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比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
一、物理性质比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都是固体,属于白色结晶粉末。
它们分别在常温下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氢氧化钠的分子式为NaOH,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熔点。
它可以溶解在水中,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并产生极强的碱性。
氢氧化钾的分子式为KOH,相对于氢氧化钠,在氧化性上具有更强的活性。
它也可以溶解在水中,生成氢氧化钾溶液。
值得一提的是,氢氧化钾的溶解度要比氢氧化钠高。
二、化学性质比较尽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都是碱性物质,但由于它们的原子性质不同,它们在一些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首先,它们在与酸反应时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
此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还在电解质溶液中表现出不同的离子行为。
氢氧化钠溶液在水中离解成钠离子(Na+)和氢氧根离子(OH-)。
氢氧化钾溶液则离解成钾离子(K+)和氢氧根离子(OH-)。
这两种溶液的碱性程度都很高,但由于氢氧化钾中含有更多的氢氧根离子,因此其碱性要比氢氧化钠更强。
三、应用领域比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在许多相似的应用领域都有着重要的用途,但它们也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
氢氧化钠广泛用于制造肥皂、清洁剂和漂白剂等日常化学品的生产过程中。
此外,氢氧化钠也被用作调节酸碱度和中和酸性溶液的中和剂。
另一方面,氢氧化钾在肥料生产、玻璃制造以及电池的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氢氧化钾还被广泛应用于高级药剂的制造和医学实验室中。
总结起来,虽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在某些方面相似,但它们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从物理性质上看,氢氧化钠的密度和熔点较高,而氢氧化钾的溶解度更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性质:
1. 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
化学性质:
1.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实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3. 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三、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1、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
区别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特有属性,不同的物质其属性不同,是变化的内因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有序的,动态的,性质的具体体现
2、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发生的变化,而变化又是性质的
3、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四、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
1. 物理性质:
(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密度: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
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
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
导热性也好。
(10)延展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
二者合称为延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之一。
2. 化学性质:
(1)助燃性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进行燃烧的性质。
如硫具有可燃性。
(2)助燃性物质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
如氧气具有助燃性。
(3)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提供氧元素的性质。
(4)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夺取含氧化合物中氧元素的性质,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即还原剂)有 H2、CO、C。
(5)酸碱性酸碱性是指物质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性质: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
(6)稳定性物质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自身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的性质,如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7)风化结晶水合物(如Na2CO3·10H2O)在干燥的环境中失去结晶水的性质。
五、练习题
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氮气;③四氧化三铁;④二氧化硫;⑤二氧化碳;⑥食盐水;⑦氖气.请用这些物质的化学符号填空(混合物填名称):
(1)属于混合物的是;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3)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
(4)稀有气体是;
(5)没有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黑色固体是。
解析:
1、试题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食盐水是食盐和水组成的混合物;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大于占空气体积的78%;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二氧化硫,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等气体,没有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
2、试题解析:
(1)食盐水是食盐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故答案为:食盐水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大于占空气体积的78%,故答案为:N2
(3)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二氧化硫,故答案为:SO2
(4)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等气体,故答案为:Ne (5)没有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2
(6)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故答案为:Fe3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