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合集下载

《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

第4课《诗经》两首
氓(1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和把握本诗的故事内容。

2、分析本诗人物形象。

3、学习本诗比兴的表现手法与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的
表达方式。

3、体会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分析本诗人物形象,体会女主人公的情感。

【学习新知】
自主学习:阅读全文3遍,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1:阅读课文第一遍,给生字词注音,将你找到的难以理解和需要注意的字词翻译写在下面。

活动2:阅读课文第二遍,培养语感,写出诗歌的故事情节。

活动3:阅读课文第三遍,给课文作注释,能够独立理解和翻译各段大意。

请把你不理解的词句写在下面供课堂讨论。

学习任务二分析本诗人物形象与艺术手法
活动4 阅读教材,指出本诗中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各有什么形象特点?
活动5 分析本诗艺术手法
1、《诗经》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本首哪几章采用了比兴手法,
是怎样运用的?
2、本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试加以分析说明。

活动6 探究本诗主旨
1、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本诗,你认为正确的的婚恋观应该是怎样的?。

高中语文必修2《氓》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2《氓》导学案

课题:氓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梳理归纳《氓》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语活用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梳理归纳《氓》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语活用现象。

难点:在诵读中基本把握故事情节,初步体会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三、教与学过程(一)前置作业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______ 。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___________ 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_________ 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 ______________ 篇,所以又称“ _____________ ”。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 __________________ ,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是。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

3、《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4、熟读课文,想想诗歌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爱情故事,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你认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二)基点知识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氓()蚩蚩()匪来贸丝()乘彼垝垣()()愆期()将子无怒()载笑载言()尔卜尔筮()()桑葚()体无咎言()于嗟鸠兮()犹可说也()其水汤汤()靡有朝矣()士也罔极()渐车帷裳()()夙兴夜寐()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2、下面有关《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古诗两首:氓导学案

古诗两首:氓导学案

古诗两首:氓导学案氓》导学案【新课标解读】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2、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3、阅读语言文字方面的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释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探索有关问题。

【学习目标】、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课时安排】课时【课前导学】一、知识链接——作品零距离:知识卡追溯背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记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共305 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有诗105 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有诗40篇。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

后人习惯上把“风” 、“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

《氓》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诗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

氓,古义指民众、百姓或男子,念meng ;而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如“流氓”,念m ang。

知识卡片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

——铺陈(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高中语文《氓》导学案

高中语文《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深入探讨爱情观,加强学生品德修养。

★学习重点:1、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2、培养高尚的爱情情操。

★课前导学1、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篇。

先秦称为《诗》,又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三类,表现手法主要有、、。

2、了解“四书”“五经”:“四书”指《》《》《》《》;“五经”指《》《》《》《》《》3、《氓》简析:《氓》是卫国的民歌。

卫的都城在河南朝歌(淇县)一带。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也是最好的一首弃妇诗。

春秋时期,虽然封建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在婚姻中的两性不平等现象已《(((经形成了。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里,妇女的婚姻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氓》就是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叙述了她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过程,表达了她的怨恨和反抗之情,反映了妇女在不平等社会制度下的悲惨遭遇。

(二)课前基础检测:1、给下列加短线的字注音:氓()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其黄而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犹可说()自我徂尔()淇水汤汤()女也不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2、学成语识文言:(解释成语意思)(1)毫厘不爽:。

(2)屡试不爽:。

(3)载歌载舞:。

(4)忠贞不贰:。

(5)白头偕老:。

(6)信誓旦旦:。

(7)夙兴夜寐:。

(★智慧导学一、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后齐读课文。

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

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2、学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互释疑问。

二、问题探讨:1、《氓》是以谁的口吻写的?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叙述了哪些经历?你能从中感受到主人公怎样的内心情感?2、《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对氓的思念的句子是:。

《卫风·氓》导学案(通用5篇)

《卫风·氓》导学案(通用5篇)

《卫风·氓》导学案(通用5篇)《卫风·氓》导学案篇1《卫风·氓》导学案导学任务一、字词匪:fēi愆:qiān将:qiāng载:zài于:xū说:tuō徂:cú汤: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二、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XX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古代婚礼《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分述如次: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

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第一篇:《氓》教案《氓》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熟悉诗歌内容;清楚人物形象。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2.比兴艺术手法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六、教学方法1.第一课运用诵读法,改写民歌熟悉课文故事情节。

2.第二课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一、导入淇水边的爱情——水是生命之源,水边也总是爱情的发生地。

翻开《诗经》,一条条清澈的河流蜿蜒而过,无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对心爱女子的思念追求,还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清澈柔媚的河流旁上演过一幕幕爱情的悲喜剧。

追寻流水的足迹,穿越三千年诗经的画廊,走近《卫风?氓》,我们来探访远古的诗情与爱意,领略先贤的美丽与哀愁。

(幻灯片)二、由淇水讲解情感的变迁,梳理情节。

思考淇水在这幕悲剧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诗歌中淇水出现了几次?1.学生朗读(注意四言诗歌二二拍的节奏)2.梳理字词音用法意义。

(幻灯片)3.学生思考淇水问题,梳理情节,形成板书她在文中出现三次,她是婚姻悲剧的见证者,当初情意绵绵的送别,后来欢喜披着红盖头嫁过去,再后来带着受伤的心痛苦回来。

她见证了这一场由美丽爱情开始最后以悲剧收场的失败婚姻。

第一次:甜蜜、期盼、依恋、幸福“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第一次穿越淇水时,正是女子与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对貌似忠厚老实的氓,女子一见倾心。

离别时十八相送,情意绵绵,难舍难分。

送走之后,翘首企盼,望眼欲穿。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載言。

”时哭时笑,抑制不住的眼泪和笑容泄露了心底最深的爱意。

远古时代的郊外旷野竟有如此清新纯朴、芳香迷人的爱情;娴静似水的女子竟有如此简单而真诚、随意而自由的胸怀。

诗经《氓》导学案2

诗经《氓》导学案2

诗经《氓》导学案2
一、巧设迁移
二、解读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
2、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3、研习文本,理解文言现象,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

过程与方法
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坚强独立的人格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现象,诵读全文
教学难点:
诵读全文,准确书写
三、自主探究
(一)课前预习
1、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氓》的背景和作者1.1.2 分析《氓》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1.1.3 解读《氓》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1.1.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1.2 教学内容1.2.1 《氓》的背景和作者介绍1.2.2 《氓》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分析1.2.3 《氓》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解读1.2.4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讲解《氓》的背景、主题思想和文学技巧等2.1.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促进课堂互动2.1.3 案例分析法:分析《氓》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2.1.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2.2 教学手段2.2.1 教材:《氓》原文及相关注释和解读资料2.2.2 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视频、音频等2.2.3 网络资源:相关文献、评论和分析文章等2.2.4 讨论板:学生可以在上面发表观点和交流想法第三章: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介绍《氓》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3.1.2 文本阅读:学生自读《氓》,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3.1.3 主题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氓》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1.4 文学技巧解读:讲解《氓》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3.1.5 学生展示和讨论: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分析和解读,进行课堂讨论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和文本阅读:1课时3.2.2 主题分析和文学技巧解读:2课时3.2.3 学生展示和讨论:1课时第四章:评价和反馈4.1 学生评价4.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4.1.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氓》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1.3 小组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4.2 教师反馈4.2.1 课堂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讨论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4.2.2 作业反馈: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4.2.3 改进教学: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第五章: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5.1 教材:《氓》原文及相关注释和解读资料5.2 学术研究:相关文献、评论和分析文章等5.3 网络资源:在线文献、博客、论坛等5.4 教学工具:PPT、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等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目的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氓》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素养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

2.把握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赏析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4.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文化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的源头。

诗经六义包括、、、、、。

【整体感知】概括每一章的大致内容①②③④⑤⑥【思考探究】1.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2..结婚前后男女主人公各自有何举动?简要概括其形象特点。

男子:女子:3.从女主人公对氓称呼的变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4.诗中“淇水”这一意象出现了三次,且对应女主人公婚恋的三个不同时期,请结合整首诗歌,探究每一处“淇水”的深刻意蕴和蕴含的丰富情感。

【艺术特色】①赋、比、兴交替运用,抒情含蓄第一、二章采用赋的手法讲述故事,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两人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情深。

第三、四章比、兴结合,皆以桑树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女子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女子婚后的不幸。

第六章赋兼比兴,比中有兴,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

②善用对比,揭示文章主题第一,人物形象的对比:女主人公善良、真诚而深情;“氓”则虚伪、自私而绝情,两相对比,个性鲜明。

第二,男女不同境遇的对比:“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第三,人物自身在婚前婚后的对比:“氓”始而蚩蚩,终而暴戾;女主人公始而快乐,终而凄苦。

另外,还有“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矣”的对比。

【全诗主旨】本文以“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和抗争精神。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深入理解诗歌,熟练掌握诗歌中文言常识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能力3、掌握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氓》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感受和扩展诗歌中关于其他形象的分析,从提高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解读诗歌,解读诗歌的情感美。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诗歌中文言常识【学习难点】掌握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学法指导】通过对《氓》的学习,夯实文言知识,并了解诗歌形象的类型,掌握一定的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目的。

【使用说明】认真感受知识链接中关于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同时认真学习课文及训练,熟悉文言知识。

然后完成知识的巩固和测试.【知识链接】1、高考链接,写作能力的拓展2、关于诗歌形象的分析(1)什么是诗歌形象:通常是指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的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的形象),也指咏物诗中所借托的事物(物象)和写景诗中的景物(景象)。

(2)、诗歌形象的分类:1、诗中主人公形象。

2。

诗人自己的形象。

3.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事物)4。

写景诗中描写的景象(景物)。

从诗歌主客体角度来看,诗歌形象可分为客体形象和主体形象.所谓客体形象是指作者在诗中刻意描绘的物象,如优美的景物、发人深省的古迹、耐人寻味的事物等;主体形象是指蕴藏在客体形象之中的带有作者浓郁主观色彩的自我形象。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碧空"“长江”等景象属于客体形象。

据此我们可以想象出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站在江边目送友人依依不舍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就是主体形象.再如《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中的“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是客体意象,而所传达出来的男主人公离别后的凄凉情怀,则是主体形象。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诗经》,《氓》教案(高一必修篇一诗经》两首,《氓》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梁小嫦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与用法和本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3.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法: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选自《诗经》的诗作--《氓》。

关于《诗经》的诗作,我们并不会太陌生。

我们初中的课文中,有什么课文就是选自《诗经》?《关雎》、《蒹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不是?还有《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不是?2、那关于《诗经》,大家又知道多少?知道些什么呢?(利用《名师面对面》的资料链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印了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或“十五国风”,是各地歌谣,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

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3、导入:《诗经》中有大量爱情题材的诗作,如我们学习过的《关雎》、《蒹葭》。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氓》;(2)理解《氓》的文言文内容,把握其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3)分析《氓》的艺术特色,领会其寓意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氓》的词语和句式;(2)运用合作学习,探讨《氓》的主题和写作手法;(3)运用探究学习,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和典型事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兴趣;(2)培养学生对诚信、友善等美好品质的认同和追求;(3)引导学生从《氓》中汲取智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氓》;(2)理解《氓》的文言文内容;(3)分析《氓》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氓》中的难懂词语和句式;(2)《氓》的主题和写作手法;(3)《氓》中的人物形象和典型事例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氓》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氓》,感受其韵律和气势;(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氓》的内容,把握其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氓》的主题和写作手法;(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氓》;2. 运用《氓》中的故事情节,谈谈自己对诚信、友善等美好品质的理解和体会;3. 选择一篇与《氓》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异同。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氓》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探讨其艺术特色的差异;2. 分析《氓》在古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联系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感悟。

七、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氓》中的主人公有哪些品质?请举例说明;2. 学生回答:主人公的品质包括忠诚、善良、宽容等;3.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主人公的品质,并提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培养这些品质。

八、课后反思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氓》的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对《氓》中的主题和写作手法的把握能力;3.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思维品质等。

最新《氓》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最新《氓》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卫风氓》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学习重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1、理解《诗经》“六艺”。

【知识链接】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篇,所以又称“”。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五经”指《》《》《》《》《》《》),才更名为“诗经”。

(“五经”与“六经”的区别是“六经”本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儒家经典。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是。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

3、《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三类。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

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氓》全文;(2)理解《氓》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氓》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氓》的内涵;(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忠诚、善良、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氓》;(2)理解《氓》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氓》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把握《氓》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分析《氓》;(3)联系现实生活,体会诗歌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氓》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氓》,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意义;(3)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诗歌所传达的价值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氓》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氓》中的美景、美德、美好情感等;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2)引导学生从《氓》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总结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文学素养。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氓》;3. 推荐一首类似的古典诗歌,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主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速度等;3. 学习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氓》的理解程度及自身感悟;4. 诗歌推荐:了解学生对同类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氓》的教案(优秀10篇)

《氓》的教案(优秀10篇)

《氓》的教案(优秀10篇)氓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一、导入:(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

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明确]《诗经》中的《蒹葭》,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

二、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三、引入《氓》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四、指导诵读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五、词汇掌握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无—毋说—脱等等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以为泣涕子贿宴)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4、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六、小组讨论理清思路(用两个字概括诗歌大意)明确:恋爱婚变决绝(板书)七、自主合作探究《氓》是一首叙事诗。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氓》的诗意和主题。

(2)能够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能够背诵并默写《氓》。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解读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氓》的诗意和主题。

2. 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中深层意象和寓意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要介绍《氓》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氓》,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解读(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解读。

(2)深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5. 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背诵《氓》。

(2)检查学生默写《氓》的情况。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课文,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并写成小论文。

2. 让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话题。

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爱情的古代诗歌,如《离骚》、《孔雀东南飞》等,让学生对比《氓》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2. 现代诠释:鼓励学生将《氓》的主题和意象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谈谈对爱情、人生等话题的感悟。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了《氓》的诗意和主题,分析了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诗经氓导学案

诗经氓导学案

诗经氓导学案一、导学目标:了解《诗经·氓》中的内容和意义,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传世价值,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导学内容:1. 导入介绍《诗经·氓》的背景和出处,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内容分析《诗经·氓》是《诗经》中的一篇,共四章,描写了古代氓人的生活状态和境遇。

根据文本分析,探索氓人的社会地位、职业特点以及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3. 艺术特点分析《诗经·氓》的艺术特点,如诗歌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篇诗歌的表达意图和艺术魅力。

4. 传世价值探讨《诗经·氓》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如何影响后世文学创作和社会发展。

三、导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诗经·氓》的来源和背景,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

2. 分析《诗经·氓》的内容:分组讨论,每组阅读并解读一章,回答以下问题:- 描述氓人的生活状态和境遇。

- 氓人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 与其他篇章的联系和对比。

3. 分析《诗经·氓》的艺术特点:- 探索诗歌的韵律和格律特点。

- 分析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

- 分析诗歌结构,如何体现主题和情感。

4. 探讨《诗经·氓》的传世价值:- 讨论《诗经·氓》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 分析《诗经·氓》对后世文学创作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导学延伸:1. 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诗经》中其他篇章,了解更多古代文化和诗歌艺术。

2. 创作活动:要求学生以《诗经·氓》为灵感,创作一首符合韵律和格律要求的古体诗。

3. 田野调查: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调查,了解当代工人和劳动者的生活状态和境遇,与《诗经·氓》进行比较和对照。

五、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诗经·氓》不仅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诗歌艺术,还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劳动的尊严和社会的变迁,增强对劳动者贡献的认识和珍视。

《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

《氓》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 积累字词,把握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含义,并熟练朗读背诵。

3. 理解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反复的朗读,感知课文。

2. 合作并探究,理清课文大意与结构。

3. 情感交流,比较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一、整体感知1、收集《诗经》的相关知识。

2、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3、阅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4、思考诗歌表现的主题。

二、自练自测1.对下列各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终于又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

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劝说了。

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

2. 填空。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篇,包括“”“”“”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内容梗概这首诗叙述了一名女子与“氓”从()、()、()到最后()的过程,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

三、质疑问难1、《氓》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同学们依据情节的发展抓住诗中的语言信息进行分析概括。

2、从全诗看,女子内心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诗中女主人公对氓的称呼有哪几种?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4、《氓》中,哪些诗句运用到“比”“兴”的表现手法,找出来,加以分析。

(可参考《三维设计》环节二:把握文意第8题A选项)《诗经》以四言为主,《诗经》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比兴手法是《诗经》开创的,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

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氓》导学案必修教案0111 09:53::《氓》导学案德育之爱情观教育学习设想:高中阶段,课文涉及到的爱情诗不多,《氓》是一首爱情悲剧诗,很有时代意义。

当下,早恋现象已是一种普遍现象,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

虽然然老师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慢慢熏陶感染,以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本导学案,试图从欣赏爱情的角度入手,通过诵读经典,分析《氓》的爱情悲剧根源,引导学生唱自己喜欢的爱情歌曲,歌曲情调,代表一个人的品位,希望他们能够唱出高尚的爱情歌曲,从而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深入探索爱情观,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学习重点:1、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2、针对学生早恋现象,拓展学习,培养高尚的爱情情操学习过程:一.预习(一)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解释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二)上网收集诗经中经典爱情诗,并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内容: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1)关关水鸟叫声。

雎(音居)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

洲:河中沙洲。

(2)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

淑:善,好。

逑(通仇):配偶。

(3)参差:长短不齐。

荇(音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

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

寤(音务):睡醒。

寐(音妹):睡眠。

(4)思:语助。

服:思念。

悠:忧思貌。

辗:半转。

反侧:反身,侧身。

(5)琴:五弦或七弦乐器。

瑟:二十五弦乐器。

友:交好。

(6)芼(音帽):有选择之意。

钟:金属打击乐器。

鼓:皮革打击乐器。

2、《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内容:诗人追求汉水游女,终于失望的恋歌。

(1)休:息也。

指高木无荫,不能休息。

思:语助。

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

游女:汉水之神。

(2)江:江水,即长江。

永:水流长也。

方:桴,筏。

(3)翘翘(音桥):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

错薪:古代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诗经》嫁娶多以折薪、刈楚为兴。

刈(音义):割。

楚:灌木名,即牡荆。

归:嫁也。

秣(音莫):喂马。

(4)蒌(音楼):蒌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驹:小马。

3、《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内容:祝贺女子出嫁的恋歌。

(1)夭夭:桃含苞貌。

一说形容茂盛而艳丽,一说形容少壮的样子。

灼灼(音茁):鲜明貌。

华:花。

(2)归:妇人谓嫁曰归。

宜:与仪通。

仪,善也。

室家:犹夫妇。

男子有妻叫做有室,女子有夫叫做有家。

(3)有:语助词。

蕡(音坟):实之盛也。

(4)蓁蓁(音真):草木茂盛貌。

4.《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内容:追求爱人而不得的恋歌。

(1)蒹葭(Ji à nJiā兼家):芦苇。

苍苍、采采:俱指繁茂、苍翠的样子。

(2)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3)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方,指对岸。

(4)溯(Sù塑):指逆着水流的方向行。

洄:指水流回旋。

溯洄:指逆着水流回旋的方向行。

溯游和溯流都是指逆着水流的方向行。

洄漩跟随:在回旋的流水中跟随(佳人)。

(5)阻:险阻。

(6)萋萋(Qī妻):形容生长非常茂盛。

(7)晞(Xī希):干。

(8)湄(Mé i眉):河岸边。

(9)跻(Jī基):登,上升。

(10)坻(Chí持):水中的高地或小洲。

(11)未已:还没有完。

(12)涘(Sì似):水边。

(13)右:弯曲。

(14)沚(Zhǐ止):水中的小块陆地。

评价:《诗经》中的爱情诗,绝无半点礼教和贞洁观念的束缚,没有掺杂任何世俗功利的考虑,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纯真的人类美好情感的讴歌,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

《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礼赞了纯洁自由的爱情,肯定了以爱情为基础的自主婚姻,表现了下层人民的习俗。

爱情婚姻诗,在《诗经》中最多,有七八十首,艺术成就也最高,它广泛地反映了爱情婚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说媒到初恋,从热恋到结婚,从分别到相思,从起风波到遭遗弃的婚姻生活的全过程,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

这种淳朴、自然、浪漫的平等爱情,是汉以后爱情诗的矫揉造作所不能比拟的。

这种浪漫与明媚的爱情,如山野中不败的鲜花,虽然充满野性,但却像营养着生命的空气一样,培育着生活和情愫,塑造着生命的精神。

二、感知文本(一)整体感知(1)解释本文的一些重要词语1、氓:是对一般男子的称呼。

诗中的氓,从其“抱布贸丝”来看,是一位做贩丝生意的小商人。

2、之:主谓之间,取独,无实义。

3、本文的四个通假字:匪:通“非”,不是。

于:通“吁”,感叹词。

说:通“脱”,摆脱,脱身。

泮:通“畔”,边岸。

(2)结合注解和以前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3)梳理文章脉络:1、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

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

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2、概述每一节的内容一段:定情。

A、表现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

氓急躁而任性。

B、婚姻方式:自由恋爱,自主婚姻。

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恋爱。

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

终于答应结婚。

三段:懊悔。

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四段:被弃。

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

五段:劳苦。

具体叙述婚后的悲苦生活。

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

六段:决绝。

表现女子的清醒和坚强。

3.全诗结构为一部分:相恋(一、二章)A、基调:热情,幸福B、手法:赋——直接铺陈叙述,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二部分:婚变(第三、四、五章)A、基调:怨恨、沉痛B、手法:比兴和抒情。

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

三部分:决绝(第六章)女子清醒坚定地分手。

A、基调:清醒、刚烈B、内容:女主人公在无法排解的悲伤中表示了自己决绝的态度。

C、手法:比。

抒情。

4.概述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参考:女:温柔痴情,清醒刚烈。

男:用情不专,没有责任心。

(三)局部赏析:(1)女子答应嫁给氓,是不是太草率?答:不。

①青梅竹马。

②婚前通过氓进行了占卜。

(2)女子被遗弃,责任在氓还是在女子?划出句子。

答:男方。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女子甘心贫困,辛苦操劳,多年如一日。

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

(3)氓为什么要遗弃女子?(色衰爱弛)(4)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出了什么经验?划出句子。

“于嗟鸠兮……不可说也”:作为女子,千万能沉溺于男女的情爱之中。

常言道:“痴心女子负心汉”。

男子沉溺于情爱,还可以自我解脱,然而女子一旦沉溺其中,就总是不能自拔。

因为女子的感情是专一不二的,而男子却往往朝三暮四。

本诗写出了男子的用情不专和女子的痴情专一。

(5)女子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答:清醒果断的决绝。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6)从全诗看,女子内心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答:恋爱时的温柔痴情——婚变中的怨恨沉痛——觉醒后的清醒刚烈。

(7)本文三处提到淇水,划出原句。

其用意是什么?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三处写淇水,是为了给我们提示女主人公的思绪轨迹。

淇水是女子这段不幸婚姻的见证。

当初送子涉淇,(A)至于顿丘,见证我对你的温柔和痴情。

(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见证我对你的忠贞和专一。

虽然婚后生活是贫困的,但当初我冒此深水渐车之难而来,对你是多么的专一,可是你却如此无情。

因此,淇水是女主人公那段以欢乐始,以悲伤终的生活的见证人。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见证了这桩不幸的婚姻。

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

在这里,淇水就是这位负心汉的见证。

(四)主题探究(1)女子的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参考答案:不是。

这一婚姻悲剧又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

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他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再者,娘家的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2)在你身边,有没有早恋现象,是不是社会问题?参考答案:(可自由阐述自己观点)(3)这场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从文中找到答案)。

参考答案:虽然不是很草率,但是对氓的人品还是缺乏深入了解。

有点仓促。

在家里太勤劳(4)现在一些早恋现象,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参考:喜欢,仰慕,虚荣,攀比,装点自己(5)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自由阐明自己观点)(6)你认为真正的爱情应是什么?参考:敬畏,真诚,担当,责任与义务(7)历史上典型的负心男子你熟悉那些人?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参考:唐明皇李隆基宋人陈世美明人李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9)你还熟悉那些爱情故事,他们身上哪些优点令你感动?参考:《牛郎织女》《天仙配》《梁山泊与祝英台》四.拓展:今日爱情诗(一)《一见你就笑》徐小凤我一见你就笑你那翩翩风采太美妙跟你在一起我永远没烦恼我一见你就笑你那朗读句子使人美了跟你在一起我永远的逍遥你究竟为了什么我一见你就笑因为我已爱上你出乎你的预料一见你就笑你那朗读句子使人美了跟你在一起我永远没烦恼你究竟为了什么我一见你就笑因为我已爱上你出乎你的预料我一见你就笑你那朗读句子使人美了跟你在一起我永远没烦恼(1)唱这首歌(2)这种爱情观,你赞成吗?与《氓》有没有相同之处?(二)《迟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