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业信息资源与数据库建设及开发利用

合集下载

试论农产品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试论农产品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心。 吃的安全 ” 和建立 “ 从农 田到餐桌 ” 的食 品安全体 系 , 多 很 消费者 开始热衷 于购买“ 证农 产品” 有不 少发达 国家甚至 认 ,
的开发利用也成为档案信息化研究的—个新的问题。


农产品档案概述
1 . 品档案定义 农产
提 出让“ 一棵 菜都有档案”消费者通过特定 的查询渠道 , 每 。 可
■圈
■ 云南 大学 公共 管理 学院
摘 要 :本 文对农产品档案的定义和构成做 了简要 的介
金 文杰 邢华 洁
试论 农产 品档 案信息 资源 的开发 利用
展, 这一表现在西部地 区尤为 明显 , 新农村建设 的首要任务就 绍, 分析 了农 产品档案信 息资源开发的重要作 用, 出了我国 指 目前农产品档案信息 资源开发利 用中存在 的主要等情况 。 产品档案是农产品信息最原始 农
出 了解 决 措 施 。
是农业 生产的发 展 , 随着科学技 术的推广应 用 , 单调 、 粗放 型
的农业生产模式 已越来 越不适应新型 的农业发展 ,客观上要
求农业 生产 向集 约型 、 准化 、 标 产业化 、 规模 化方 向转 变 。其
信息 开发 利用
关键词 : 农产品档案
中。 提倡最广泛的就是农业生产过程 的标 准化 , 农产 品档案 的 建立 , 则为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提供 了理论支持 。 因为其 内容
加值 , 最终 达 到 增 收 的 目的 。
民经济 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 近些年来 ,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对象 , 为农产品建立档案, 成为许多农 业生产地区保证其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有效措施 ,农产品档案
3有利于维护消费者 的合法权益 .

试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

试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
。 集的网络化水平 。三要加快重 点数据 库建 设。数据库建设是
三 、农业 和农 村信 息化建设 中存 在 的 问题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的重要 内容 。对农 业部 门现有数据库资源
f 社会效能。 f
…张建萍生 态旅游 理论与 实践 【 北京. 国旅 游出版社 Ml 中 【孙 红梅 生态旅 游 法律制 度研 究 【l 重庆大 学硕 士论 2 D
【】 3赵立新 生态旅游规划应纳入法制化轨道【绿化与生活 , 儿
2 。 ( ). 03 5
理和保护工作进行监督 。从监督主体的监督手段 、范围和 权 2 0 版. 01 督 充分有效统一起 来 ,强 化各监督主 体之 间的协作和制 约 , 文 ,2 0 0 6年.
要有健全严 谨的生态旅游法律监督制度作保 障 ,应依法设立
参 考 文献 :
进生态旅 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专门的生态旅游 管理机关对备部 门有 关生态旅游 的开发 、管 责着手 ,将行政 监督 、司法监督 、权力机关 的监督和社会 监 形成优势互补 的完整 监督 体系 ,充分实现生态旅游法律监 督
会信息化 ,也可以说是社 区等 的信 息化应用 ;四是企业信息 条件 。主要包括信息 网络、信息技术基本装备和信息安全设
化 ,企业的 E, ( P 资源计划)系统的建立等。在应用模 式上 , 施 、信息交换体系等部分 。二是 信息资源。这是农业和农村 P 核心是五个方面 ,即 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 、远程 教育 、远程 信息化建 设的重要 内容 。三是 人才队伍 。这是农业和农村信 医疗 、电子娱乐 。
6 、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促进人 与 自然和谐共 生。是生态 旅游法律体系的价值取 向应该 是在 可持续发展之道下 ,实现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职助农微课程云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职助农微课程云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职助农微课程云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数字乡村建设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本课题采用无服务器云函数(ServerlessCloud Function)技术构建了中职助农微课程云平台,建立一系列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新农业技术微课程,以微信小程序作为客户端开展线上教学,在线下结合实训基地开展农民新技术培训;在教学理论研究方面探索了线下线上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对职业教育成果转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进行了探索;更重要的是普及了数字乡村建设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

关键词:数字乡村;云平台;混合式学习0引言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可以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中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地得到广泛运用,而西北地区农村振兴,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传播必不可少。

县域职教中心作为地区职业教育的主体,担当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随着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一大批当前新技术、新技能、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得以建立,将这些先进的课程、师资等资源应用于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产教融合,将为本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将构建中职助农微课程云平台,建立一系列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新农业技术微课程,以微信小程序作为客户端开展线上教学,在线下结合实训基地开展农民新技术培训;在教学理论研究方面探索了线下线上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对职业教育成果转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进行了探索;更重要的是普及了数字乡村建设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发挥了职业教育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促进了乡村振兴技术传播。

1核心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1.1课题核心概念说明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试论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试论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6期 2 0 年 1 月 06 2
农业 科技 管理
Ma a e n o rc lu a S in e n d n g me t f Ag u t r l c e c a Te hn l g i c oo y
v 12 No 6 o . 5, . De c, 2 0 06
文章 编号 :0 1 8 1 ( 0 6 0 — 0 7 0 10 — 6 20 )6 0 3 —பைடு நூலகம்3 1
试 论新形 势 下农业 科技档 案信 息 资源 的开发利 用
林 爱 华
( 国热 带农 业科学 院科 技信 息研究 所 海南 儋 州 5 13 ) 中 777

要: 文章 阐述 了新形 势下农 业科技 档案 信 息资 源开 发利 用的 意义 , 分析 当前 农 业科 技档 案 开发利 用 工作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仅 现 在 有 用 , 来 也 有 用 。 收集 整 理 、 定 和 保 管 好 将 鉴
业科技档案信 息资源开发利用要抓住这个有利 时机 ,
有 目标 、有 针对性地开发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 , 为 各 级 政 府 决 策 部 门 、 研 部 门 、 产 部 门 提 供 及 时 可 科 生 靠 的信息支撑 , 满足“ 三农” 对农业信息的需求。
a c no o y Do um e s un r Ne S t t o nd Te h l g c nt de w iua i n
L n Ai u i h a
( stt o S i c n ehooyIfr ai , A A , azo 7 7 7 C ia I tue f c n eadT cn l nom t n C T S D nhu5 1 3 , hn) n i e g o

论农业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论农业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维普资讯
第 1 期
2 0 年 1月 0" 2
坝 代 情 报
Juay 2 N 12 0 OO . a n r
论 农 业 网络 信 息 资源 开 发 与 利用
郭 建 新 ( 克 江 八 一 农 垦 大 学 , 密 山 180 ) 黑 53 8
2 5 选择 性 原 则 .
开发 利用 农 业 阿 络 信 息 资 源 的 选择 性 原则 。体 现 在 25 1 要 根据 服 务 对 象 的 信 息 要求 ,选 择 稳 定 性 强 .信 誉 高 的 站点 所 提 供 的信 息 。 25 2 要 善 于 选择 不 同 的查 找 方 法 和 途 径 来 检 查 信 息 。 . 2 53 要 对 检 查 到 的信 息 有 选 择 地 提 供 给 用 户 ,将 信 息 垃 .. 圾从 总 体 中剧 除 出去 ,谨 防 信 息 污 染 。 源自2. 连 续 性 原 则 4
由 于农 业 网 络 信 息 资 源 更 新 快 ,有 必 要 对 信 息 源 进 行 跟踪 ,一 旦 发 现 有 新 的试 用 信 息 ,就 应 将 其 开 发 出 来 并 提 供 给 用 户 ,无 疑 ,其 有通过 对 农 业 网络 信 息 资 振 的 连 续 开 发 ,才 能 为用 户 提 供 新颖 及 时 的 信 息 。
[ 中围分类号 ]G 5 3 [ 207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10 — 81{0 2 l 0 2 0 0 8 02 20 l0 一 08— l
1 农 业网 络信息 资源的 新特点
11 农 业 阿 络 信 息 资 源具 有 大数 量 、多 类 型 、 多媒 体 、非 规 范 、 跨 时 问 、跨 地 域 、跨 行 业 ,多 语 种 等 特 点 。举 凡 文

试论农业科研单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构想

试论农业科研单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构想

获取信息 、 组织信息 、 使用信息及学 习和生活方式 , 提高 工作效率 , 实现图书馆文献 资源管理 向知识信 息管理 的
转变 。
1 图书馆数 字化 的涵义
图书馆数字化是一门全新 的科 学技术 , 是一种 拥有
多种媒体 内容 的数字 化信 息资 源 , 能为 用户 方便 、 捷 快
网络化方 向发 展l 。建设 数字 图书馆将 会 改变信 息 资 2 ] 源保存 、 管理 、 传播 、 使用 的传 统 方式 和手 段 , 使信 息资 源得到有效利用和共享 。
络时代 的重要 战略 , 这项工 作关系 到图书馆今后 的生存 与发展方 向。在新的环境下 , 数字化 图书馆将 改变人们
的决 策 , 据 不 同 服 务 对 象 的 需 求 多 途 径 地 逐 步 建 设 。 根
信息 资源 以数 字化储 存 , 以网络化形 式 相联 接 , 提供 给
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 的用户 , 用户获取信 息消费不受 使 空 间及时间限制 , 以在 网上远 程跨库获取 任何所需 的 可 信息资源 ,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
严格遵 守现行 的数据规范 和标准 , 选择尽 可能有发展潜 质的系统平 台和开发工具 进行应 用开发建设 。 目前 , 黑 龙江省农业科 学 院图书馆 工作 管理 手段基 本上 实现 自 动化管理 , 但在数字 化建设 上 , 还处于初级 阶段 , 针对这 种情 况 , 进行图书馆数 字化建设时 , 在 应该从实 际出发 ,
地提供信息 的高水平 服务 机制 。它借 鉴 图书馆 的资 源 组织模式 、 助计算 机 网络通 讯等高 新技 术 , 借 将所 收 藏 的文献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 , 而使 图书馆 的文献信 息 从
资源收藏从 手工操作转化 为 自动化存取 知识为 目标 , 创

论农业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构建

论农业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构建

综 述 与 专论 ・
农 业 网 络信 息
AG CU RI L 强 NETWO RK / F N ORM A曰 l 0 Ⅳ
21 0 1年 第 7期
论农 业 信 息 共 享 交换 平 台的构 建
王 维瑞 , 孙伯 川 , 建 平 梁
( 京市 农业 局信 息 中心 ,北京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北 0 09
面深入 发展依赖于信息 资源 的共享 交换 ,其 目的是对
信 息 资 源 的 充 分 利 用 。 而 目前 农 业 信 息 共 享 交 换 程 度
护 ; 建设平 台共享数据库阁 部署 在信息 资源交换 管 再 ,
理 中心 ,利 用 中心 的 网 络 资 源 、设 备 和 专 业 化 的 运 行 维 护 人 员 服 务 ,充 分 保 证 共 享 数 据 库 的 运 行 安 全 、稳
wt h p cf i aino giu ua ifr t ainc nt cin i e ig ti p p rdsu sd hw t o s u t h h r g i tese ics u t faTe h rl nomai t o sr t n B O n ,hs a e i se o oc nt c esai h i t o z o u o c r t n
s ai g a d e c a g .T a rprs ne o lt o sr to naiy n x o d d t i ain a d sg fc c t h rn n x h n e he p pe e e td ac mpee c n tucin me tlt,a d e p un e hest to n ini a e o is u in f a pl ain. p i to c

论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在农业上的应用

论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在农业上的应用
2. 专 家 系 统
栽培 , 9 O 年代 以高产 群体 质量 指标体 系及 其 优化调 控理 论研 究为 主 , 突 出质量 型栽 培 , 使研 究 工作 的深度 和广 度都 得到 明显提 高 。 这 些理论 和技术 基 本定量 了各 种环境 因子对 作物生 育的影 响 ; 明确 了作物某 些基本生 理过 程及其相 互 影 响, 如光 合作 用 、 呼 吸作用 、 蒸腾作 用之 间的 关系 , 定 性描述 了一 些农 艺措 施如 施肥、 灌 溉 等对作 物生 育 的影响 ; 制 订 了一系 列定量 或定 性描 述作物 系统 行为
3. 作 物 生 长模 拟 系 统
农业 生产 系统是 一个复杂 的多 因子系 统 , 受 气象 、 土壤 、 作物及 栽培 管理技
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综合考虑这些多因子的互相作用、 预测和分析作物生
长趋 势 等方面 , 信 息技术 有其它 工具不 可替 代的优 势。 数 据库 能储存 多年 、 多种
的指标。 这些成果为建立数据库、 专家系统和作物生长模型提供 了重要的数据
和依 据 。 2 . 信 息 管理系 统提 供莉 的研 究手 段
家系统从实验室拿到生产第一线, 不仅给农业生产者送去了新技术 , 而且有力
地 推动 了农业 知识工程 研究 。 1 9 8 5 年 中国科学 院人工智 能所开 发的砂疆 黑土小 麦施肥 专 家咨询 系统 , 在 安徽淮 北平 原得 到很 好的推 广应 用。 通过“ 七五 ” 、 “ 八 五” 科 技攻 关 , 又研 制开 发了更 多的农业 专家 系统 , 应 用于水 稻 、 小麦、 玉米等 作 物, 内容 包括栽 培 技术 、 新 品 种选育 、 病虫 害 防治 、 杂草 识别 与防治 等 。

农业信息化导论

农业信息化导论

简答题(60分)1.什么是智慧地球?其内容包括哪些?有何意义?(参考2014年《贵州大数据纲要》)答:智慧地球也称为智能地球,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其内容有:智能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旅游、智能工业、智能电子商务、智能食品安全、智能医疗卫生、智能农业等等方面。

其意义在于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建共享。

围绕车辆、商品和人员流动建设物联网应用平台,围绕医疗、教育、社保、食品安全等领域,推动社会信息化建设,促进各项社会服务管理一体化,在管理社会各项事务上做到高效节能,夯实地球可持续发展战略。

2.什么是虚拟农业?对实际的农业生产有何作用?答:以农业领域研究对象(农作物、畜、禽、鱼、农产品市场、资源高效利用等)为核心,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以计算机为平台的研究对象与环境因子交互作用,以品种改良、环境改造、环境适应、增产等为目的技术系统,其本身不能实现作物生产,虚拟农业的科研成果必须接受真实种作的实践的检验。

其对农业的作用有:科学家能够以农业研究领域为对象,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计算机为平台,在虚拟环境下开展农业研究,从而降低实验成本、缩短实验周期,提高农业领域研究的效率,而后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指导实际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化,减少实际农业生产中各个环节的资源浪费,做到节能高效。

3.国内外GIS软件有哪些?说明各软件特点。

答:目前国内外的GIS软件主要:ARC/INFO、Mapinfo、MAPGIS、GeoStar、SuperMap GIS。

其主要特点为:(1)ARC/INFO:影响广、功能强、市场占有率高。

ARC/INFO可运行于包括SUN Solaris、SGI IRIX、DigitaI Unix、HP UX、IBM AIX、Windows NT(Intel/Alpha)等平台上,在这些平台上可直接共享数据及应用。

试论临沧农业信息化发展及对策

试论临沧农业信息化发展及对策

业 信息化发展现状 ,并针 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从加强领导 ,完善制度 ,科 学运行 ,抓 好服务 ,提高队伍索质 等
方 面 ,提 出 了促 进 农 业 信 息化 建设 的对 策 措 施 。 关键 词 :农 业 ;信 息 化 ;发展 ;对 策
当前 以计 算 机技 术 、通 信 技 术 和 自动控 制技 术 为 特 征 的信息 化浪 潮 已席 卷全 球 。信息 是财 富 ,信息 是 资 源 ,信息 是生 产 力 已成 为社 会 的共 识 。现 代 信息 技 术 也 逐 步 向农 业 渗 透 ,农 业 信 息 化 已成 为 农 村 小 康 化 、农 民富 裕化 、农 业 现代 化的 标志 和关 键 ,同时 也 是 促进 农村 经济 发展 和 提 高农 民收入 的重要 途径 。充
的组织 全 市农 业信 息 队 伍 ,采 取 多种 形 式 培训 农 村信
l 临沧 市 农 业信 息 化 发展 现 状
临 沧市 的农 业信 息 化 建设 工作 ,在市 委 、市政 府
的重视 和省 农业 厅 的支 持下 ,通过 全 市各 级 农业 部 门
息 员 ,全 市共 举 办 了 7次农 村信 息 员培 训 , 训 150 培 0 多人 ( )共 发 展 农 村 信 息 员 3 0多 名 。提 高 了 临 沧 次 , 0
1 队伍 建设 得到 加 强 . 3
加 快构 建适 应 临沧市 新 时期 农业 发展 的现 代 农业 信 息 体 系 , 已成 为增 强 临 沧 市 农 业 竞 争 力 的必 要 支 撑 条
件。
多 年来 ,临 沧市 为进 一 步建 立健 全 农 村信 息 员 队 伍 ,积极 开展 了农 村 信 息 员培 训 和管 理 工作 。不 定期

试论农业科技信息开发及推广体系创新模式

试论农业科技信息开发及推广体系创新模式

收终端 ,制作多 媒体 教育培 训课件 ,为农 民提供形 式多样 、 内容丰富的教育培 训 。切实帮 助农 民提高素 质 ,引导农 民依
三 、创 建与应 用农 村科 技 信 息服 务体 系模 式
1农业信息资 源数据库 建设 。农 业信息 资源数据库 建设 靠科技致 富 ,为农村信息化发展助跑 。 . ()建立农业科技文献查询系统。通 过引进 国内外大型 3 要从本地农 业实际情况 出发 ,应用基于 规则的知识表 示 ,运
实用技术与提高 农 民科 学素质相 结合 ,搭建 信息传播 平台 ,
三个 文明”建设营 图书 、电子图书及 中外文大型科技数据库 、光盘等充实馆藏 为当地农 业经济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 资源 ,开展备类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电子阅览室建设 。 造 良好的工作氛 围。

8 一 6
二、农 村 信 息服 务技 术 内容 与 形式
4农业科技信 息示范基地 。在不 同地 区,根据地理条件 、 .
党中央 、国务院非常关注 “ 三农 ”问题 ,相继制定 多项 经济条件和农 民文化水平及农业生产特 点等 方面 ,建设农业 政策措施 ,加 大农 村科技信息服务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 供技 科 技信息示范 基地 ,指导和 支持 示范基地 发挥示范 、带动 、 术支撑。涉及农村科 技信息服务很多 ,主要是 : 辐 射作 用。举办 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科技经 纪人培训班 ,提
【 辩技s教育 1
试论农业科技信息开发及推广体系创新模式
◎陈 玉成 陈


要 :本 文通过农业科技信息技术研究与科技 中介服务 相结合 ,运 用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 术等 高科技 信
信 息技 术 开发 推 广 体 系建设 模 式

论文

论文
2.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东北农业大学承担的大豆产业科技服务示范工程项目,在黑龙江省富锦市建设了大豆科技专家大院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其核心区设在富锦市农技推广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分别在富锦市上街基镇、向阳川乡、兴隆岗镇建立3个辐射示范区。以“十六大”党代表——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麻晶莉同志名字命名的“麻晶莉农业技术学院”,作为该项目的培训分中心,首批招收青年科技农民学员141名,进行了全面培训。为村级大豆综合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提供了高标准的师资,他们成为富锦市大豆标准化栽培的带头人和科技样板,是大豆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传播者。并在富锦市公众信息网上开设了东北农业大学专家在线专栏,农技人员以及农户可通过网络点击,咨询农业专家,解决技术难题;网站开设了以绿色大豆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农业专栏。为了帮助农民及时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开通了农业科技110专家咨询电话,在大豆生长期间处理热线电话4500余个,接待农民5000余次。
1、政策支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相对也是一个农业弱国,农业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目前还比较低下。为圆农民朋友一个丰收梦,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尽早用上具有神效的肥料。公司深知农民对生态高效肥料的渴求,制定了各项让利于民的优惠政策,并在全国首列出台了“在规模种植基地免费提供肥料和技术服务”特殊政策。目的是让农民朋友不花钱或少花钱尽快用上“圆丰”牌肥料,早日实现丰收的梦想,走上康庄大道。
4.乡镇企业发展及农业产业化开发工作。牡丹江市乡镇企业发展成为全省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先后有绥芬河风华众和新型建材公司的钢塑共挤型材及门窗产业化生产、黑宝药业集团的熊胆中药制剂开发、牡丹江水稻壮秧剂厂的水稻壮秧剂、牡丹江互感器一厂的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牡丹江响水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响水大米系列开发等14个项目,由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专业银行下达了星火计划专项贷款,共获得贷款规模8620万元。同时,省科技厅利用星火基金和星火贴息25万元,支持了东宁格兰特肉制品公司的俄式肉制品加工等项目,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

论土地资源的整理与开发利用

论土地资源的整理与开发利用

论土地资源的整理与开发利用摘要:我们要切实保护土地资源,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

这是关系我国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我们要以节约集约用地的实际行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整理;科学发展观一、合理统筹规划建设用地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资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土地的整理,可以更好的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全国各地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整理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探讨。

土地整理是多学科的,在社会制度不同、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的多样性,使得土地整理的概念有所不同。

在我国,国土资源部在借鉴海内外土地整理概念的基础上,将土地整理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1]。

我国的土地整理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土地整理主要指农地整理,广义的土地整理包括土地的复垦和开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目前,国土资源部的土地整理内容将逐渐涵盖传统的农地整理以及土地的复垦和开发,但重点仍是农地整理。

二、我国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1、土地整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

土地整理主要针对改变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的土地现状,进行水利设施配置、道路的建设,进行渠道合理布局和硬化,整理后的农田灌水排水能耗降低,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有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整理后土地经营范围扩大,宜种性广,从而可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可大大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科技推广

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科技推广
生 产 要 素 。 信息 化 的发 展 是 人 类 科 学 技 术 的巅 峰 之 作 , 作 它
模式 , 效率低下。科研部门一些最新 的科技成果推广不力 , 不 能完全满足农 民的技术需求 。在整 个农 业生产系统 中, 农业
研 究 、 产 、 给 、 售 、 务 等 信 息 失 灵 , 息 散 布 在 重 复 建 生 供 销 服 信
农业信息化是 2 世 纪世界农业 的重要 标志。随着科学 1
技 术 的进 步 , 以计 算 机 为 基 础 的 网络 传 播 技 术 在 农 业 领 域 的
应用 日益成熟。通过 网络 传播推动农业信 息服务 , 无论 是在
引 导农 业 结 构 调 整 , 快 农 产 品流 通 , 现 农 业 增 效 、 民增 加 实 农 收方 面 , 还是 在 推 动 城 乡 经济 社 会 的 协 调发 展 , 进 社 会 主 义 促 新 农 村 建 设 等 方 面均 发 挥 着 目益 重要 的作 用 。
且 目前 美 国信 息 业 对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的 贡 献 率 超 过 了 5 % , 0 农
是中长期市场分析与预测 、 结合本地情 况开发利用 的信息资
源 十 分 匮乏 。农 业 信 息 服 务 的 总 量 不 足 、 构 失 衡 导 致 了农 结 民 生产 上 的新 的 盲 目性 。
( 接 第 4 5页) 上 5 关 , 漏量 大于 无 压 暗 渠 。 “ ’ 渠 与 长 度 、 渗 U’ 型 安装 质 量 有 关 。
() 2 占地 面 积 。 由 小 到 大 的 顺 序 为 有 压 管 、 压 暗 渠 、 无 “ ” 渠 、 明渠 、 u型 石 防渗 渠 、 渠 。 土
在 农 业科 技 推 广 中 , 业 信 息 化 的作 用 越 来 越 突 出 。但 农 从 总 体 来 看 , 国 农业 信 息 化 建 设 仍 处在 起 步 阶段 , 我 与发 达 国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实操案例讲解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实操案例讲解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及实操案例讲解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快速发展,海量信息数据不断积累,大数据已与全球各个层次、地区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

大数据最早应用于金融和信息通讯行业,提供销售、推广等服务性业务,而后渐渐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

目前,我国利用大数据进行研究已经取得了成熟、突破性的成果,众多学者开始进一步通过挖掘人类行为活动特征信息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进行指导。

随着各行各业对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大数据在农业方面也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自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利用大数据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以来,我国又多次重申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

由此可见,农业信息化和智慧农业建设,是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大数据是能够真正支撑现代农业稳定长足发展的关键。

目前,大数据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耕地生态、资源管理、气候预警等方面,尚未有运用大数据指导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规划研究。

因此,本文以大数据为方法和手段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进行构想和探讨,为我国建立大数据背景下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体系流程奠定基础。

01、大数据背景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问题解析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浪潮,虽然数量和类型得到了充分发展,但尚未形成协同高效的区域性和全国性空间网络体系。

且在规划方面,仍面临基础资料收集困难、理论体系滞后、产业布局紊乱、项目设置雷同等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的特点,发现传统农业产业园区规划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 数据信息动态性不足大数据背景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需要和产生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基础资料数据、规划成果数据和管理运营数据。

但在传统规划过程中,基础资料数据以现状调研和上位规划为主,规划成果数据以系列蓝图为主,而管理运营数据完全脱离规划过程。

因此,在前期调研、中期规划设计和后期管理服务3个方面均表现出数据信息动态性不足的缺点。

试论我国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试论我国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 比如农 产 品信 息 等 ,第 三类 是农 业科 研信 息 .包 括农 12 信 息 内容 更 新 快

业方 面的新 成果 、新 技术 等 ,这类 信息 在农 业高 校 和 农业 科研 院所等 部 门 比较 多 。
1 信 息 内容形 式 多样 . 1
网上 的农业 信 息具 有高 度动 态性 。由于 因特 网上 的环境 是 变化 的 .包括 网站 、网页及 报道 内容 时 时处 处 在 变化 之 中 ,尤其 是农 产 品市 场供 求信 息 、会议 信
维普资讯
第 1卷 第O 8 2期 20 0 6年 2月
农 业 图 书 情 报 学 刊 Ju fLbay ad Ifr t n Si csi r utr o mM o ir n nomao c n e nAgi l e r i e c u
tr ln o ma in i h n u a f r t C i a i o n
Ke r s n t r fr t nrs u c s a r utrlno main rsuc o srcin ywod : ewo ki o ma o o e ; gi l a fr t ; o ec n tu t n i e r c u i o e r o
网上信 息来 源繁 杂 ,政府 、大 学 、研 究 机构 、社 息 、科 技新 闻更 是 变动 频繁 ,因此 ,网上农 业 信息 资 会 团体 、企 业 甚 至 个 人 都 可 以 自由地 在 网上 发 布 信 源是 瞬息万 变 的 ,缺乏 连续性 。 息 ,就 形式 而言 ,网上农 业信 息资 源类 型 丰富 ,有 网 1 农业 网络 信 息 资源数量 大 .传播 广 泛 . 3 上 出版物 ( 电子 报 刊 、电子 工具 书 ) ;有 书 目数 据 库 由于 信 息 发 布 的 自由 。网上 的农 业 信息 量 激 增 ,

试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试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A b tac : s r tThe 21 tc n u y, f r ain tc noog a e n wi l s d i a la p cs o u s e t r i o m to e h l y h s b e dey u e n l s e t f h man s cey,u s e tae t n o it b ta o p nert he l a rc l r l e tr o wa d. f r ai tc n l g c mb n d g iut a s co f r r I o u n m t on e h o o y o i e wi t h a rc lu a tc olgy n grd ll f r e a e gi ut r l e h n o a d a ua y o m d n w M o m de
农业 信息 技术 是 以传感 、通 讯和 计算 机技 术 为主 ,实 现农 业
农业 的应用 平 台和服 务 体系 ,一 般包 括 农业 资源环 境信 息管 理 、
生产 活动 有关 的信 息采 集 、数据 处理 、判 译 分析 、存 贮传 输和 应 用 为一 体 的集 成农业 技术 。其 目 是 将现 代信 息技 术 的成 果引入 标 农 业科 研 、生 产 、经营和 管 理系 统 中,进 行创 新 ,重在 应用 ;通 过 利用 现 代信 息技术 对传 统农 业进 行 改造 ,加 速农 业 的发展 和农 业 产业 的 升级 ,是现 代信 息科 学迅 猛 发展 和农 业产 业 内部 需求相 结合 的必 然产 物 。农业信 息技 术主 要 包括 农业 信息 监测 技术 、农 作物模 拟 技术 、农业 信息 管理 系统 、农业 信息 网络服 务技术和 农 业 专家 系统 等 。
4 00 50 6)

农业信息化的内涵、意义与发展重点

农业信息化的内涵、意义与发展重点

农业信息化的内涵、意义与发展重点
刘玉春
【期刊名称】《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00)005
【摘要】农业信息化包括过程和状态两个方面,它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应包括以下内容: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农业监测与灾害预防,发展生态农业及农业应用软件开发和利用等。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刘玉春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党校;山东;东营2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0
【相关文献】
1.农业信息化发展重点工作与对策分析 [J], 俞守华;易雅馨
2.泰州市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发展重点及对策 [J], 王永明
3.农业信息化发展重点与策略研究 [J], 滕桂法;王芳;刘毅红;常淑惠
4.试论农业信息化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兼谈辽宁农业信息化建设 [J], 由振宇
5.天津市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重点 [J], 齐中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农业信息资源与数据库建设及开发利用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数据库在农业中的应用作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针对农业信息资源以及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促进我国农业信息资源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促进现代农业、信息化农业的不断普及与推广。

关键词: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开发建设引言: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支持,农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而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又能够反哺农业,促进农业的生产向着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当今社会,生产力总体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世界经济增长模式也开始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由资源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只有通过将信息资源充分的在农业发展中进行应用,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技术含量。

一、农业信息资源与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农业文献信息资源投入较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书刊行业成本提升,加上文献购置经费不足,所以造成各级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采集工作开展举步维艰,文献单位订购量逐渐减少,这样很容易造成文献单位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扩大自身的文献收藏量,尤其是国外针对文献资料的收藏量受到严重冲击[1]。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农业信息资源与数据库的建设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根据当时的文献资料来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省级以上107个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高等院校的图书馆中外文期刊达到了316 409种,图书出版达到了4 747 164 种,数据库达到了85个,收集数据达到了3 150万条。

引进国外数据库达到28个,总共66套,国内数据库11个,打造34套。

由此可见,我国开展农业信息资源与数据库的建设具有较好的基础。

在2000年,我国的八家科研单位共同组成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正式确立了我国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朝向正规化的发展方向。

并且同年12月,国家科技信息网正式开通,收集整理了理、工、农、医等各个领域科技文献信息总共约300万条,并且针对用户实行免费提供。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农科院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始终没有提升,但是书刊的价格却随着物价的增长而增长。

这样很容易造成原本的文献购置经费无法满足文献资料的采购工作,进一步造成文献资料采购质量下降,无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图书馆对于文献书籍的采购不够重视,在很多方面都是为了应付指标而订购文献资料,这样也会造成对于农业文献信息资源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

(二)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无法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数据库的工作就是为信息提供自动化存储、管理、归纳修改的存储空间,并且数据库的建设对于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作用非常关键。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国内自建数据库仅为1038个,并且农学、畜牧、兽医科学等与农业相关的数据库仅为28个,远远达不到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从这一方面来看,我国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工作还比较薄弱,并且缺乏统一规划,所以很大程度上导致数据库的建设不够合理,缺乏一定的建设标准,造成数据库质量参差不齐。

同时商业化程度比较低,缺乏大规模的服务能力,也不利于数据库的推广与大范围应用。

同时数据库建设的资金投入比较少,缺乏一定的规模,并且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大部分为理论研究,缺乏针对农业发展的实践。

同时,由于数据库大部分为自建库,这样就缺少公用共享数据库资源,同时无法连接网络,资源搜索与获取比较困难。

(三)农业信息资源与数据库的建设缺乏环境动力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很多的农业信息资源与数据库的建设主要面向的还是科研院校,很少有农业信息资源与数据库的开发针对农业生产实际情况。

尤其是很多的新型农业品种培育、农业机械化生产等方面的信息资源与理论文献,大部分都是在理论层面上的一种探讨,缺乏有效地实际利用价值,或者与实际利用价值之间的管理并不紧密。

大部分的信息资源与数据库的建设主要还是依赖于农业科技大学、科研单位等场所,所以利用效率比较低[2]。

同时,广大农户由于自身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比较低,对于很多理论性较强的文献阅读起来非常困难,同时由于缺乏外语知识,所以对于外语文献的查阅能力比较有限。

还比如,信息资源建设与数据库的建设缺乏专业人才,或者人才队伍不精干,这些问题都很容易造成农业信息资源与数据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问题。

(四)信息知识淡漠阻碍了信息资源与数据库的利用伴随着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完善,广大农村地区信息经济发展促使农民直接作为商品的生产着与经营者参与到试产环境之中。

但是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农民缺乏基础知识。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农民的大部分年龄在35——55岁之间,并且受教育程度在小学阶段,很少有农民朋友接受初中教育。

这两方面的原因就造成广大农民朋友的思想行为受到严重局限,并且文化素质水平比较低,对于信息判断以及相关意识淡薄,无论是技术推广还是科技下乡等信息资源的推广与普及都无法接受,并且不愿在信息方面浪费时间和资金。

二、农业信息资源与数据库建设的利用措施(一)加强农业信息资源与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农业科技信息化的发展使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大力开展农业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将农业科研单位和院校作为重点基地,搭理提高农业科研单位和院校文献数据库的信息这行李水平,提高农业实用数据库的建设,保证农业信息资源与数据建设符合农民朋友的需求。

另外增强对于农业宏观决策的支持以及文献数据库的支持和完善,加强农业信息购置专项资金的管理与发放,适当提高专项资金的金额,促进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与数据库大规模采购国外信息技术,为农业信息资源的发展和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充足的经济保障。

在采购的过程中,文献采购人员除了需要购买领导、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需要的文献资料之外,还应该考虑广大农民朋友的实际需求,通过建立并且完善农业信息库,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型综合数据库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数据库的统筹规划,科学管理,保证农业信息资源以及数据库的建设形成专业性强、层次分明的农业信息资源。

同时应该强化硬件建设,针对我国农业技术比较落后的问题,必须加强各级部门和领导的重视,这样才能够保证文献资源购置的顺利展开[3]。

并且一定要重点完善农业信息资源与数据库的建设和开发工作,促进农业信息资源真正的服务农民,帮助农民获得最新信息,搭理推广新型机械、新技术,帮助农民朋友增产增收,提高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水平。

(二)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随着我国光纤入户工程的深入推进,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也能够有良好的网络环境,通过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可以帮助农业基础薄弱以及农业发展相对弱势的地区提供现代化的信息服务方式,这样能够通过网络这一工具来积极引导农民朋友的信息来源,增加农民朋友对于农业发展新动向的了解。

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可以将全国各地的农业信息资源与数据库资源相整合,保证了资料信息的全面与准确,更加方便农民朋友的查阅。

同时农业信息网络还可以作为农民朋友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经验交流,还可以邀请农科院的专家、学者、科学研究人员参与到信息讨论的过程中,为农民朋友答疑解惑,提供权威的信息。

同时,农业信息网络还可以与其他的网络进行连接,例如国家金农工程网、农业科技大学校园网等信息网络相连接,保证了农业信息网络的全面与完善,为农民朋友搭建更加现代化、更加专业化的网络空间平台。

(三)促进农村信息化服务多样化发展农业信息对于农业发展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例如,通过领导、农业干部等决策层来针对农业技术推广与普及做出重要指导,并且通过科学有效地方式来强化农民接受信息化资源。

通过开展深层次服务,积极推动农村信息机构的相关信息建设,更好的开展农业信息推广与普及共工作,例如在政策方面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平均收入水平,积极改变其生产条件,提高农户的生活质量、农业产量。

促进多种农业技术推广形式和组织形式,加大农民购买农机具的补贴力度,让农民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

积极促进惠农政策的尽快落实,让广大农户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

在农业信息推广的过程中,必须积极转变农业信息推广模式,重点增强对于机械、农药、化肥、种子信息资源的推广与普及,深入广大农村地区,走到农户家中进行宣传。

选择示范户进行实验,让其他的农户切实的看到农业技术带来的好处[4]。

(四)强化农业信息资源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作为资源的管理者与宣传者,人才队伍质量直接决定了农业信息资源技术的利用水平。

所以必须要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的专业性与通俗性。

即可以理解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又可以将这些高深的农业科研信息技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农民朋友进行宣传,也可以翻译外文文献,帮助农民朋友更好的获得农业信息资源。

通过强化农业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从整体方面提高我国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与管理水平,加强对于农业信息资源的重视与发展,促进数据库建设的完善,也能够提高农业信息资源与数据库建设的利用效率,帮助农民朋友更好的发展经济。

结论:当今社会,信息已经与物质、能源共同组成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由此可见,信息资源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程度与国外发达国家相相比起步郊外,发展速度较慢,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必须积极协调农业信息资源与数据库的建立,并且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合理的利用农业信息资源以及数据库资源,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参考文献:[1]郭永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澳大利亚农业信息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8+134.[2]王剑,吴定峰.大数据视角下农业科研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探索[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1):147-152.[3]刘相彤,薛晖,郑旭阳.基于云计算的农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的实践研究[J].南方农机,2017,48(02):106.[4]余琨.基于信息融合的农业信息化平台整合——以荆门市为例[J].荆楚学刊,2016,17(03):12-16+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