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消费金融公司经营模式的比较与借鉴[文献综述]_毕业论文
《公司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公司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末,国外已有大量学者对营运资金进行研究,并将理论知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从不同视角研究营运资金的管理,逐步开始从整体视角寻求最优管理方案,以达到综合管理的效果。
斯特恩开创了渠道行为理论的研究先河。
他在1969年的文章中指出,渠道中每个成员的利益冲突与其他成员的依赖程度有关。
此后的学者在他研究的基础上对渠道行为理论继续进行探究。
布朗等学者认为冲突不是静态的分销渠道,而是一个动态过程,衡量显著冲突最有效的方法是观察争议频率和冲突强度。
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康弗斯和胡基对渠道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提出了渠道纵向一体化的概念,并阐述了采购和销售渠道的存货的确定性和一体化问题与营销费用的高低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给关于渠道的学术研究带来了如何协调和管理的问题。
Sandip Dhole et al.(2023)指出拥有高效营运资本管理的公司今后不太可能在财务上受到限制,资金受限、营运资本管理效率高的公司估值较高。
[i] Wagner Enoc Vicente-Ramos et al.(2024)指出改善营运资本的管理能够提高效率、效力和竞争力,如果它能够有效地管理财政资源、公平的客户信贷政策、适当的库存管理以及供应商杠杆和短期的适当管理,就能做到这一点。
[ii] 2 国内研究现状直至1993年我国才开始实行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制度,在此之前国内甚至尚未对营运资金进行界定,在此阶段,国内的研究人员对于营运资金的研究成果明显落后于国外,但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营运资金的研究中。
顾健(1995)指出如今国际市场逐渐呈现出趋势是消费和投资的多样化,多销售渠道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企业带来潜在的经营风险,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营目标的冲突,另一种是渠道内信息传递的失灵。
销售渠道管理的内容是庞杂且繁琐的,需要配以高度的技巧加以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渠道内的各个成员的角色、功能、目标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经常注意收集市场信息,了解分销商的各种需要,并努力满足分销商的要求,并建立起伙伴关系,并努力保持这种关系,认为销售渠道管理的中心内容是两个词:协调和控制。
国内外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发展比较与经验借鉴
国内外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发展比较与经验借鉴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已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个人对于财富管理和增值的需求日益增长。
本文将对国内外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发展进行比较,并从中借鉴有益的经验。
一、国外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发展在发达国家,个人金融理财业务起步较早,发展相对成熟。
以美国为例,其金融市场高度发达,金融产品种类丰富多样。
从传统的储蓄、债券、股票投资,到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广泛的选择。
美国的金融机构注重客户细分,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方案。
例如,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推荐稳健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对于追求高收益、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客户,则提供股票基金等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组合。
此外,美国的金融教育普及程度较高,个人普遍具有较强的理财意识和金融知识。
金融机构也通过举办讲座、在线课程等方式,不断提升投资者的金融素养,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欧洲国家的个人金融理财业务也有其独特之处。
在德国,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同时,德国的保险市场十分发达,保险产品在个人理财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国内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财富的管理和增值。
国内金融机构不断推出创新的理财产品,如银行理财、基金、保险、信托等。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个人金融理财业务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金融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
许多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和服务上大同小异,难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金融机构的客户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机构在销售理财产品时,过于注重业绩,对客户的风险评估和投资教育不够充分,导致一些投资者在不了解产品风险的情况下盲目投资。
再者,我国投资者的金融知识相对欠缺,理财观念相对保守。
《国有银行普惠金融实践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
国有银行普惠金融实践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Lenka等(2018)表明,普惠金融是以可承受的成本向贫困和低收入家庭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例如存款和信贷服务、支票服务、移动/互联网银行和保险设施,并且认为,普惠金融使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和缺少银行服务的人有机会获得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和其他服务。
Mohan(2018)表明,普惠金融是指使得社会不同层级,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享受优质、合理、安全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过程。
Germana与Luisa(2017)表明,普惠金融旨在促进银行服务最广泛的社会群体,在这部分群体可承受的条件范围内。
对比金融排斥则意味着,对于特殊群体无法或者有困难获取,或者使用主流的金融服务来满足需求,并帮助他们在社会中正常生活。
Meghana等(2015)认为普惠金融有多种定义,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为缺少银行服务的人提供可使用、便宜且安全的金融服务。
而且认为阻碍普惠金融的因素包含多方面:地理位置较远、交易成本较高、企业缺乏对金融的理解、贷款高利率、有抵押要求和繁琐的文书工作等。
Luiz、Mateus 等(2016)有研究得出,商业银行可以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主要使用的是完善风险控制以规避风险、借助掉期工具迁移风险等手段,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手段需要不断升级。
就海外分析而言,有关普惠金融作用因素的分析方面,大多聚焦于某一项具体调研而获取,同时这项调研大多集中于欠发达国家,分析的侧重则是分析各种作用因素在普惠金融中发挥的效应及其具体的传输机理,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某一作用因素在普惠金融中发挥的影响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同时这些作用是如何产生并不断推进的。
通常情况下,政策的设计与推行、金融知识的推广程度、手机银行与信息科技的运用、人们的基本信息等存在着较为关键的作用。
Michael 等(2019)借助于抽样调研的方式就某些国家展开分析得出,普惠金融的推进和金融组织的政策支持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从业技能存在着正向的关联,同时表明居民金融知识与学习经历是普惠金融的关键影响因素。
关于境外金融消费的分析
关于境外金融消费的分析一、境外金融消费的内涵英国是全球金融监管一体化机制先行者,在2000年率先颁布《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对金融消费内涵进行了比较详细概述,金融消费主要指个人行为或者授权下所实施的境外金融产品的消费行为,其范围仅限于境外金融市场领域的消费,同时境外金融消费者是为了购买境外金融产品以及经授权而实施类似行为的个人。
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为了满足生活家庭需要,而不是为了生产经营目的,只要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购买金融产品的个人都属于金融消费者范围。
在行为主体上排除了机构投资者,普通百姓是市场中实施金融消费行为的主体。
普通百姓积聚的资金数量有限、资金积累时间长、风险抵御能力弱、资本金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偏大,金融风险对其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远高于机构主体,在投资地位和能力上远不如金融机构,在金融消费中处于明显弱势地位。
二、境外金融消费的特点(一)境外金融产品种类不断创新。
国际金融市场日新月异和金融产品日趋复杂,以新市场、新产品创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金融创新飞速发展,金融产品从单一产品发展到复合型金融产品,再到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繁荣。
金融市场发展可归结为金融产品创新的变革之路,比如从股债互换角度创新金融品种、从流动性角度增强金融工具变现能力、从风险转移角度实践货币及利率互换等。
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任何一种金融产品的创新在增加金融消费者可选择机遇的同时,杠杆效应增加的风险也在成倍上升。
(二)境外金融产品结构设计和手段专业化强。
金融机构针对全球金融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差异化的金融产品,金融产品结构创新造就了大量金融专业术语,以金融衍生品为代表的金融产品通过层层打包,设计日趋复杂,金融产品结构设计专业性有增无减。
金融业规模日益壮大及销售领域不断扩展,金融机构无时无刻都在创造新的营销策略和竞争方法,以致金融业营销手段逐渐专业化。
传统的面对面营销方式和新型的虚拟网络远程营销手段将长期共存,未来营销手段的创新将成为金融机构收益增长的重要途径。
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
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一、主要经验做法(一)设立专门机构。
美国、日本通过设立进出口银行、海外私人投资公司、贸易投资保险公司等专门机构,将促进出口与实施海外投资战略相结合,为本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和海外投资中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金融支持,涵盖信贷、担保、保险和基金等多个领域,助力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和贸易保障,促进本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综合竞争力(见下表)。
美、日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专门机构表(二)提供信贷支持。
主要是对特定主体有专门的信贷支持服务。
即在除提供常规的直接贷款外,还针对买方或者小型企业等特定主体提供专业化的信贷支持服务。
如美国进出口银行对企业“走出去”提供的信贷服务,除直接贷款外还提供全球信贷快递和中长期信贷保证等信贷类服务。
其中,全球信贷快递是专门为信誉良好小型出口企业提供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可为企业提供50万美元额度的循环贷款,期限6个月或12个月;中长期信贷保证是帮助出口商的国际买家获得有竞争力的信贷支持,可为信用良好的国际买家提供最长10年的信贷融资。
(三)提供担保支持。
一是提供贸易型担保。
一类是针对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经销商、国际买家等不同贸易环节中的主体提供相应的担保服务。
如美国进出口银行为小型企业出口提供流动资金担保,保障其及时获得必要流动资金信贷支持;为美国出口商及其供应商提供供应链融资担保,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保障出口商及其供应商及时获得低成本资金;向购买美国货物和服务的国际买家提供融资租赁支持。
另一类是创新型业务担保。
如日本国际协力银行除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外,还对海外日本企业提供发行债券担保、货币掉期交易担保,以及为他国出口信贷机构的担保提供再担保。
二是提供投资型担保。
如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OPIC)为符合条件的投资人提供其直接贷款担保或第三方银行(TPL)贷款担保,促进其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进行中长期投资,以及资本的扩张和私有化,担保项目涉及160个国家和地区,担保额度最高达2.5亿美元。
国内外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和现状V20150901
大数金融简介
大数金融致力于以实证的独特技术和运作能力,打造中国领先的专业化信贷 工厂,专注于小额无担保贷款,为银行提供销售和风险管理的全流程外包服 务,同时对信贷工厂的出品质量负责。
• 全称深圳前海大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注册及实收资本1.11亿; 公司简介 • 中国首家专业化信贷工厂,专业生产高收益的小额无担保贷款; • 成立之初即获得红杉资本1亿元风险投资; • 已设立深圳、东莞、广州、重庆、北京五家分公司,天津、南京等地分公司也将 于今年陆续开业。 • 截至目前,放款量已突破12亿元,合作伙伴包括华兴银行、廊坊银行、北京银行、 南粤银行,还有多家银行正在审批流程中。 管理团队 • 管理团队拥有发放近800亿元(40万户)该产品的风险管理经验,连续五年稳定 损失率的风险控制能力; • 管理团队是平安银行和南粤银行此项业务的创始人和实际管理人,包括原平安 银行零售总监/南粤银行副行长、原平安银行UPL风险负责人、南粤银行无担保 事业部总经理、副总经理;小微部、零售部负责人等。
说明:1、迁徙率(Flowrate)=每一个延滞区的未收回金额/上月上一个延滞区的未收回金额,例:2013年2月 30 M0→M1 Flowrate%=2013年2月的 M1余额/2013年1月的M0余额=630/9854=6.4%。
0.4
0.6
0.8
1.2
数据化风控(4/5)- 评分卡
0.2
0
1
损失率预测精度
验证样本 建模样本
小微细分市场最准确的评分模型,分值越高代表信用风险越低,400分以上精 确吻合,可准确识别出优质客户,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国内外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和现状
2015年9月 深圳
@版权所有:大数金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700字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概况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想法,倾向于将个性和个人利益进行融合。
因为传统银行带来的服务并非完全没有变化的,所以无法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金融产品比较多的时候会让人感觉杂乱无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为客户制定对应的产品策略。
Hsien Tang Tsai,Leo Huang,Qmng Gee Lin(2005)的观点是,每个年龄的群体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推动力在程度上是不同的。
其发展受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使用熟练度以及对网络银行理解度的制约[1]。
Mark Gertler & Nobuhiro Kiyotaki(2011)的观点是在网络金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及信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银行也只有跨行也行,网络银行的风险要比之前的金融风险更高,而且并不是受到市场价格波动。
这个单一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网络银行硬件设施,相关技术以及设备安全的综合作用[2]。
Dilip K. Patro & Min Qi & Xian SunS(2012)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络银行的兴起,为金融业与其他行业的混合经营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平台,这对目前的传统银行业经营模式产生了不小冲击,金融业的三驾马车: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之间,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推动下又产生了新的合作方式,而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下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顺手可用的应对措施,这就导致面临各种问题,金融行业的监管难度不断上升[3]。
(二)国内研究概况马仲康(2018)的观点是随着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且用户数量的增加,为了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很多传统银行纷纷在网上开设自己的网络银行,这给用户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不用到银行也可以办理业务,在我看来比较满意的是跨行转账可以实时到账,并且没有手续费。
而且可以在网上银行进行理财。
虽然网上银行有很多优势,但由于其发展速度过快。
欧美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欧美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近年来,我国消费信贷发展迅速,消费金融产品的不断升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信贷发展水平较低,消费信贷的结构也不尽合理。
消费金融公司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
本文分析了欧美消费金融公司的成功经验,对促进我国消费金融具有重要的启示。
标签: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经验启示一、我国消费金融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消费信贷发展迅速,至2015年9月行业市场总额510多亿元,贷款余额460亿元,行业运行整体平稳,业务规模逐步扩大,盈利能力逐步提高。
2015年6月国务院决定:放开市场准入,将原在16个城市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
审批权下放到省级部门,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使消费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错位竞争互补发展。
艾瑞咨询预计2014-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将维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7年将超过27万亿。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新兴的消费金融市场主体不断出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消费金融能够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的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惯用互联网的年轻人,互联网消费的需求将与日俱增。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在信贷结构中占比仅为20%左右,而在美国消费信贷的占比超过60%,远高于中国,中国的消费信贷规模与国家经济总量存在巨大缺口,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将很大的上升空间。
二、欧美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经验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消费金融公司已有几十年,在信贷模式、信用体系、行业监管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积累不少有益经验和良好做法值得借鉴。
(一)市场定位在设立主体方面,美国和欧盟较为相似。
美国基本上都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譬如传统商业银行以及融资公司;欧盟基本上也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譬如贴现公司、典当行以及租赁公司等。
美国以及欧盟消费金融公司的目标客户,贷款对象多为工薪阶层或收入较低者,主要是刚成立的家庭以及社会青年、学生,或者是需要购买新耐用消费品的家庭。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情况孟加拉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试验,得出小额贷款概念,该实验的操作主要面向低收入阶层,为具有一定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资金,以小额度资金开创金融服务,这是一种创新的金融服务方式,自此该国出现小额贷款业务。
这一举动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很多国家开始效仿和推广,这便是小额贷款的最初来源。
国外学者对于这一现象展开了分析和研究,各个学者的看法不一,主要有以下观点:Bin LI,Qiming TONG,Xinmei ZHANG(2011)发现小额贷款公司是中国信贷市场的新颖性,但作为一项新兴业务,对其缺乏系统的研究,也缺乏有效的监管。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结构进行探讨,时间安排,风险管理和盈利能力特征。
Bin LI, Qiming TONG, Xinmei ZHANG.(2011)发现小额贷款公司是具有新颖性,但作为一项新兴业务,对其缺乏系统的研究,也缺乏有效的监管。
通过这一研究探讨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结构、时间范围、风险管理和盈利特点等问题。
这一研究同时也为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参考作用。
Jing XU和Shujia CHENG(2015)提到融资难是一个普遍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阻碍我国“三农”问题和微型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的出现满足了市场空缺和个人理财的需要,为中小企业的建立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但是小额信贷的发展期很短。
公司缺乏成熟和完善的业务模型,让其发展十分困难。
本文分析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创建良好的外部开发环境,并着重于内部控制和选择系统,以确保:稳定的小额信贷发展与企业一起追随可持续发展的脚步。
Haoran Fu、Angran Fu和,Jinlei Zhu(2020)提到“三农”的发展与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关系密切,小额信贷为农村金融发展带来更多发展可能性,在实施这项业务的同时,在解决农民贷款问题的同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贷款前对贷款人的审查不到位,贷款中手续较为复杂等问题。
国外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经验及借鉴
� � � � � 华北金融 00 年第 期
金融监管
目前我国保险业尚未开展这 项业 务, 这是 制约 个 人消费信贷业务开展的重要 因素 之一 。 二、科学构建我国商业 银行 个人 消费 信贷风 险管理体系 ( 一 )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 理体 系需 要从 技术 、 组织和流程三方面综合考虑 个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是一 个系 统工 程,其 中技术是核心,技术的重点 就是 要建 立科 学的评 估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要充 分考 虑消 费者 的历史 信用 信息 和个 人资 料, 还要 尽可 能地 反映消 费者 的现 实需 求。 组织是 关键 , 个 人信 贷风 险管 理的组 织工 作包 括成 立专 门的 信用 管理部 门来 进行 风险 管理 , 在这 个组 织中 , 有专 门的分 析组 , 在具 体业 务组 中也 配有 专门的 风险 管理 人员 ,并 且风 险评 估和 销售 分离 , 发生 坏账 后, 清 收部 门也 与销 售分 离, 只 有这 样, 商业银 行才 能最 大限 度降 低个 人消 费信 贷风险 。 ( 见 图 3 ) 流 程是基 础, 所有 的工 作都 需要 按照 既定 的
发展个人消费信贷意义 重大 ,尤 其在 我国 经 济发展的现阶段,大力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消费 信贷 不仅 可 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提高 生活质 量, 而且 对促 进
银 行各类 贷款 余额 的 50 %
(全美 银行 贷款 资产 占
总 资产的 5 % , 证券 资产 占总 资产 的 2 2 % ), 其 中 4 45 家 资 产 超 过 1 0 亿 美元 的 大 银 行 消 费 贷 款 占
( 二 ) 完善 的风 险评 估系 统 美国 的自 动风 险评 估系 统对 有效 识别 个人 信 用 风险, 判断 是否 给予 消费 者贷 款作用 突出 , 具体 流程 如下 图 ( 见图 2 ) 。 美 国的个 人资 信材 料主 要包 括两 个部 分 一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国际比较及借鉴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金融学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国际比较及借鉴研究一、引言投资银行作为一个“中介机构”,主要业务是中间体代理而不是自营和自投,从而规避运营风险;核心业务是为企业兼并、收购、重组提供咨询服务,从而使得各种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配置。
发展投行业务,参与上市服务、收购兼并服务等,使银行在贷款外,可向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不断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也由分业经营逐渐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
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投资银行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业务中的重要部分。
客户融资需求的多元化发展使单一的银企借贷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在国内,2002年工行率先成立投资银行部,成为国内第一家开办投资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8年之后,建行,光大,民生,浦发、兴业、中心、农行等商业银行纷纷成立投资银行部门,投资银行业务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大范围、长时间,多样化的发展,并在银行利润的增加方面产生了重大了作用。
但是,我国投资银行也产生、发展的历程很短,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目前只能说刚刚开始,在渐进式银行业管制放松的思路下,不免产生严重问题。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大多数的投资银行业务受到影响,尤其在美国出现了投行了大幅度倒闭现象,单纯性只经营投行业务的经融机构存余甚少。
发展投资银行促进了银行国际化的进程,积极借鉴西方银行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这一新兴产业有重要意义,但也要在金融危机的基础上,对比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行情的发展之路。
二、主体(一)国外相关研究Liu Ruibo.Zhai Yinjia(2007)指出作为领导者和资本市场的主心骨,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成为焦点,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相对比,该国投资银行的规模小,市场竞争力薄弱,行业寡头缺乏。
在面对金融融合以及进入WTO后金融市场全方位开放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建议通过以下途径扩大经济规模:增加资本和股票,新股上市,发行弯曲和并购股票等资本融资渠道,以此来促进我国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消费金融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研究
美国消费金融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美国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和监管体系,以及消费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经验。
通过对比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现状和挑战,分析了美国经验对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借鉴意义。
在提出了借鉴美国消费金融监管经验、产品创新以及对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美国的经验进行研究和借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更好地服务广大消费者,推动金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美国消费金融, 借鉴研究, 现状, 监管体系, 产品创新, 我国发展,挑战, 借鉴经验, 启示1. 引言1.1 美国消费金融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研究美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金融生态系统,涵盖了信用卡、消费贷款、支付结算等多个方面。
其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庞大,产品种类丰富,服务体系完善,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选择。
在消费金融监管方面,美国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监管体系,包括联邦储备系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多个监管机构,保障了市场的稳定和透明。
美国消费金融市场还在不断推动产品创新,如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信用信息不完善、金融服务滞后等问题。
消费金融市场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和监管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力度,促进市场规范发展。
借鉴美国消费金融监管经验和产品创新,我国可以加快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美国消费金融市场的现状美国消费金融市场的现状可以说是相当成熟和多元化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美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庞大,涵盖了信用卡、贷款、金融投资、保险等多个领域,为消费者提供了广泛的金融服务选择。
美国消费金融市场拥有发达的金融科技和创新能力。
金融科技公司如PayPal、Square等在移动支付、在线贷款等领域居于领先地位,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背景、政策支持、服务内容及其成效各具特点。
了解这些差异与共性,对于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多国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进行比较与分析,并为我国农村金融创新提供借鉴。
一、国际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多样性1. 欧洲:小额信贷与合作社模式在欧洲一些国家,小额信贷已成为支持农村发展和农民生计的重要方式。
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这些国家的金融服务多依赖于地方性合作社银行。
这些银行通常不仅提供存贷款服务,还参与农民的生产和市场流通,帮助农民获取必要的市场信息和技术支持。
合作社银行通过集体形式降低了农民的融资风险,提高了信贷的可获得性。
2. 美国:农业信用体系美国的农业金融主要依托于农业信贷机构和全国性的农业信贷银行。
由联邦政府支持的农业信用体系能够在危机时刻为农民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美国还设有农业补贴、保险等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风险。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美国农业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迅速推进,在线贷款申请及风险评估系统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
3. 亚洲:微型金融及农户贷款在东南亚,微型金融逐渐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趋势。
以菲律宾为例,微型金融机构通过小额贷款和储蓄产品,显著提高了贫困农村家庭的经济自主性。
这种模式不仅帮助农民解决了融资问题,也促进了女性的参与与经济独立。
同样,印度的自助小组(SHG)模式也以类似方式运作,基层合作组织通过互助贷款促进了社会资本的积累和提升。
4. 非洲:移动金融服务非洲的农村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向移动互联网转型。
例如,在肯尼亚,M-Pesa成为了改变农业金融服务的重要力量。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资金的转移、储蓄及小额贷款服务,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
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金融包容性,也加速了农村商品和服务市场的流动性。
二、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尽管各国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但它们在某些方面体现出共同的特征。
《新零售企业营销策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
新零售企业营销策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国外学者皮拉·金认为互动数字技术的状态正在迅速发展,并极大地改变了客户的购物方式。
这一趋势加剧了对研究时尚零售中采用的最新交互式数字技术工具的需求。
作为回应,她的目的是研究时尚零售商在在线和离线零售形式中采用新的交互式数字技术,包括新的混合环境,以及其在提供新的体验质量方面的结果,这些质量有助于与客户互动。
她首先回顾文献,然后提出研究问题。
接下来是对这些命题的探索性证实,这些命题来自案例研究的结果,这些案例研究研究了六家领先的时尚零售商实施的新互动数字技术。
在实体到点击,点击到实体零售中实施的各种数字技术工具为客户提供了各种体验品质,使他们能够共同创造产品,参与情感驱动的耸人听闻和个性化的购物体验以及虚拟无缝购物,所有这些都源于为提高客户参与度而实施的交互式数字技术。
原创性/价值这项研究考察了互动数字技术在上述时尚零售环境中的实施情况。
本文通过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视角并评估技术为顾客在购物中的互动质量提供的优势做出了原创性贡献,这与传统的以公司为中心的视角不同,后者将技术视为创新零售商运营的一种方式。
国外企业家伊恩·芒特讲述了乔希·科恩从一个垂死的家庭坚果店如何演变成一个蓬勃发展的网络零销商的历程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式。
朱国安的文献认为在数字营销模式的背景下,传统零售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营销的竞争优势正在消失。
因此,他在数字营销模式的基础上,对零售精准营销策略进行了全面探索和分析。
首先简要分析了中国零售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详细规划了零售行业精准营销的实施措施,最后从营销中的客户细分、市场篮定位和针对性客户营销三个方面,通过实际的精准营销应用,分析了数字营销模式下的零售精准营销策略。
贝克·诺伯特和大卫·瑞格尔认为商业专家热情地预测了一个无缝的零售世界,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跨渠道购物。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较多,对于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共同发展的细分领域内容也在逐步丰富。
Gurley and Shaw(1995)提出,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于金融的发展,金融业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资金,使其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投资,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在金融支持下,国家资金流动不畅的问题会更加少见,经济发展会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
Goldsmith(1969)在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先对金融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一国的金融结果是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之和,这些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金融中介机构中各种分支机构的集中程度等。
改革开放初期,金融压制政策开始实行,极大地干预了金融市场及金融体系的发展,使得国内资本市场和国内经济发展都受到了抑制。
于是学术界开始深入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比如Shaw(1973)认为金融深化是金融发展理论的核心,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还不成熟,财政政策等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过度,导致市场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不利影响,不利于市场参与者的收入及财富水平的提升,对此,需要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可以利用计划、配额、许可证、法令、特权等手段来实现。
总之,要想促进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减少政府的市场干预。
Mckinnon认为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前提是金融市场完全竞争,但这种完全竞争基本上不存在,因此,金融自由化理论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观点,需要结合实际加以利用。
Stigliz and Hermans(1994)等提出了金融约束论,即金融部门一定程度的干预方能促进金融深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其要想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需要官方实施一些控制手段,使金融和生产两个部门可以更好地发展。
进入到21世纪,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不少的经济危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联系不再紧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开始更多进入视野,科研成果也相继出现。
普惠金融国际实践的主要模式比较
普惠金融国际实践的主要模式比较普惠金融是指通过金融工具和服务,为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储蓄、保险和支付等服务的金融模式。
在全球范围内,普惠金融的发展日渐受到重视,各国纷纷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普惠金融国际实践模式。
本文将比较几种主要的普惠金融国际实践模式,以期深入了解各国在普惠金融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第一种模式是由孟加拉农业银行创立的“格拉米恩银行”模式。
格拉米恩银行是世界上最早的微型金融机构,也是最著名的普惠金融模式之一。
该模式的特点是通过信用联合会和信用小组等方式,将小额贷款提供给贫困人群和小微企业,帮助他们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模式在运营中采用了基于信用评分的风险控制方法,大大降低了风险,从而实现了良好的贷款收回效果。
第二种模式是由秘鲁渠通合作银行创立的“厄尔多拉多”模式。
厄尔多拉多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教育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提高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该模式强调了对小微企业的全方位支持,包括贷款、培训、咨询等,从而帮助他们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与格拉米恩银行模式不同的是,厄尔多拉多模式更加注重对借款人的经营能力和潜力的评估,以确保贷款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三种模式是由肯尼亚MPESA移动支付系统创立的“移动金融”模式。
移动金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移动支付系统,将金融服务送达到更多的人群中。
这一模式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手机和移动网络,用户可以进行存款、取款、转账、支付等操作,如果在regular情况下操作价值较高,可以不需要前往银行或ATM。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移动金融模式为居民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同时也加快了金融资源的普及和流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第四种模式是由巴西为基础的农村信贷银行创立的“巴西农村银行”模式。
巴西农村银行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农村信贷银行、农业合作社和农产品收购合作社等渠道,提供贷款、储蓄、保险和支付等金融服务。
中外金融监管模式比较分析
中外金融监管模式比较分析在全球范围内,金融市场是一个高度开放、高度复杂的体系。
而对这一体系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管理,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面对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各国金融监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对中外金融监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欧美金融监管模式在欧美地区,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属于中央集权管理模式,主要以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要监管机构。
欧洲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主要由欧洲主权国家和欧洲联盟共同构建而成。
欧洲监管部门分为欧洲金融管理局和欧洲防洗钱金融机构,两个部门内部也有分工,共同在欧盟范围内监管金融业务。
美国金融体系的监管机构主要分为金融业监管局、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SEC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机构。
这些机构不论是在制定监管条例还是在执行监管任务时,都有着非常完整的共同协作和联系体系。
在监管方面,美国机构通过规定发债、股票等证券发行的程序和法律法规等手段来规范金融市场的运作。
总的来说,欧美金融监管模式的优势在于其严格的法规标准和完整的监管机制。
这样的监管模式在金融危机时期也能够快速响应、迅速调整政策,有效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二、中国金融监管模式在中国金融监管模式中,央行居于核心位置,依法监管整个金融体系。
除央行外,还有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等专门承担金融市场监管职责的机构。
这些机构各司其职,形成了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金融监管体系。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国际化,中国监管机构不断加强对异地分支机构和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
在国际标准方面,中国也在逐步对监管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加速向符合国际化标准的监管体系转型。
相比欧美,中国的金融市场监管力度相对较强,政府在金融市场的管理中也参与较多。
但中国的监管机构和监管措施在某些方面仍有待完善,如未来还需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数字监管以及完善外汇交易、股票发行等监管程序。
三、中外金融监管模式的比较分析中外金融监管模式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都是以规范金融市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保障投资者权益为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国外消费金融公司经营模式的比较与借鉴一、引言消费金融是指为了满足居民对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而提供的金融服务。
经典消费理论认为,居民消费的多少取决于可支配收入、对未来的预期以及所拥有的财富等因素。
理性消费者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用一生的收入来安排一生的消费与储蓄,从而将消费的即期决策推广到跨期决策,因此,当前收入只是决定消费支出的因素之一,预期和财富也是决定消费的因素。
换句话说,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居民消费者可能在当期储蓄留作未来消费,也可能在当期借贷预支未来储蓄。
正是在这种需求的孕育下,消费金融应运而生。
如今,消费金融已成为向社会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一种现代金融服务方式,在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和支持经济增长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0年1月7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公告,正式批准北京银行、中国银行、成都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筹建消费金融公司,自此,消费金融机构在我国的独立发展正式拉开序幕。
依据《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其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信贷资产转让,以及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等。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从事消费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还很少,消费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不到12%,而且消费信贷主要以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业务为主,业务品种较少。
在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的大环境下,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除此之外,成立专门的消费金融公司,相比较商业银行而言,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等独特优势,从而更能提供专业化、快捷的服务,进一步细分金融市场,为老百姓的消费融资提供新的渠道。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消费金融公司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我国尚处于尝试阶段,其未来发展仍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要想其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借鉴国外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诸多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二、主体(一)国内相关研究1.关于国外消费金融公司经营模式的相关研究消费金融公司在国外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还是一种新生事物,分析研究国外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情况和经营模式,对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孙章伟(2010)以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对美国消费金融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花旗银行的“全能金融超市”模式、汇丰北美控股的“消费信贷业务偏重”模式、通用资本和通用汽车金融可以吸收公众存款的“消费金融公司”模式和美国银行的“商投零消费金融超市”模式这四个案例的分析,作者认为,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消费金融业务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下降,资产质量恶化。
美国的经验、教训值得我国在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防范和定位消费金融业务性质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借鉴。
许文彬和王希平(2010)对目前西方消费金融公司的两种基本运作模式进行了归纳和对比。
笼统地说,美国模式的金融公司业务业务范畴更宽泛些,不仅包含了各种消费者信贷,还涵盖了房地产抵押信贷与商业信用,甚至旁涉租赁、保险等业务,但消费者信贷一直是其主要的资产运用业务,其占比也比其他业务高得多。
而英国模式的金融公司内部分工更精细些,消费金融公司作为一个子类,主要只面向个人提供消费信贷及其相关的金融服务,与面向厂商的其他金融公司有较分明的区隔。
冯彦明和程都(2010)经研究发现,美国的消费者金融公司贷款对象多为收入来源有限的工薪阶层,或者收入和职业不稳定的群体。
在产品供应方面,消费者金融公司往往通过自身分支机构、耐用消费品销售点、邮局网点构建分销网络。
在资金来源方面,消费者金融公司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向银行借款和发行债券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筹集资金。
在风险管理模式上,消费者金融公司有一整套的贷款风险评估方法。
在行业监管方面,由于属于非吸收存款类贷款人,消费者金融公司不会对银行体系造成伤害,也不会牵扯公共资金,所以美国监管者对消费者金融公司监管较为宽松。
何明明(2010)分析了Cetelem和HomeCredit两家欧盟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成功的经营模式,发现其在客户及产品定位、经营模式、信贷模式和风险管控等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
在客户及产品定位上,形成了以有稳定收入的和中低端个人客户为主的客户定位模式,并提供特定用途和非特定用途的两类贷款。
欧盟的消费金融公司营销多采用全方位营销模式,注重延伸服务,以此来吸引更多潜在的客户。
信贷模式主要有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直接营销模式和以经销商为主体的间接营销模式。
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以小额贷款为主,因此业务数量多、额度小、风险大、信贷风险控制成本高成为其不可避免的经营特点。
卜强(2010)认为,近年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个人消费需求不旺,日本银行业因不良债权问题所累而严重惜贷,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此期间大幅度下降,而专向低工资和收入不太稳定的年轻阶层提供消费信贷的金融公司却异军突起,迅猛发展。
这种贷款无需提供担保且手续简便,并可以通过无人自动协议机操作,因此深受工薪阶层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
刘宁(2010)认为,印度个人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金融业结构性深化改革。
个人消费潜力巨大;市场竞争激烈,消费金融产品透明度高;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消费金融需求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多样化的风险管理保证盈利性;农村消费信贷多与农业生产性信贷捆绑,这些都是印度消费金融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对我国消费金融的全面启动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推动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健康发展相关政策建议的研究谢世清(2010)在总结了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国际经验后,结合我国国情,对发展我国的消费金融公司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包括丰富设立主体、开拓农村市场、扩大产品范围、尝试服务消费贷款、加大促销力度、完善信用机制和加强内部风险管理。
刘一和杜孝良(2010)指出,我国消费金融公司仍处于发展初期和探索阶段,受到社会环境、信用机制、贷款用途、贷款余额等种种原因的限制,要想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在目前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消费金融公司短期内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因而,需要有针对性地健全消费金融公司政策运作机制、有意识地培育信用客户群体,以提升消费金融公司的运作效率,实现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等目的。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其次,可以引入民间资本进入消费金融体系;最后,联合零售商和生产企业开展消费金融业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金融的发展环境将不断改善,消费金融公司在我国将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陈琼和杨胜刚(2009)认为,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我国一类新生的金融机构,应当稳健发展、通过试点逐步推开。
借鉴其他国家发展消费金融的经验和教训,应当注意到以下几点重要启示: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对我国完善金融机构体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准确的市场定位是消费金融公司设立与发展的前提;科学适度的外部监管是消费金融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的保障;先进的客户评分系统及自动审批系统和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是消费金融公司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向志容和颜蕾(2009)认为,为了减少甚至消除居民对消费金融公司负债而使日常生活消费水平下降的现象,真正提高社会有效总需求,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消费金融公司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的相关政策。
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借鉴农村信用社创建“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的经验,在城镇推动“信用社区”的建立,培养信用客户群。
此外,相关部门应在税收政策上更加给予做高风险业务的民营资本充分的税收优惠,以解决消费金融公司不靠存款只靠吸收社会资本所面临的融资困难。
巫伟晨(2009)对全球最发达的美国消费信贷市场进行了剖析,提出一些促进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建议,除了积极推动出台更多消费信贷法律政策和开发创新产品吸引消费者,还建议消费金融公司设置专门信用机构,收集消费信贷者日常在金融机构和商业机构信用支付情况,并将来自曾经工作过的机构记录加以整理分析,记入消费信贷信用档案。
(二)国外相关研究Debjit Biswas,Babu Narayanan and Ramasubramanian Sundararajan(2005)给出了消费金融领域中有关预测问题的一些模型,包括反馈模型、盈利预测模型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同时提出了一些指导方针以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从而为消费金融公司绩效的衡量和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David nder(2008)认为,消费信贷的增长在美国是惊人的,这些消费信贷的爆炸性增长对个人家庭,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对投资资本的回报,甚至对美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已产生了大规模的经济社会效应。
然而,美国的消费信贷体系并不让人满意,一些消费者用借来的钱改善他们的生活,而另外一些背负着各种苦难和破碎的梦想的人则伴随着绝望的高负债。
即使是最复杂的信用评估机制也有它的局限性,在目前的做法和政策保障下,仍然会出现大量的违约,因此,规范消费信贷,实现消费信贷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为了颁布有效的消费信贷规章,政策制定者们必须清楚地掌握消费信贷的供需情况,以及经济环境和社会中的一些利弊因素,从而建立合理的信贷标准,只有当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时才可以发放贷款,除此之外,规范次级抵押贷款,以建立信贷成本的上限。
通过诸多立法手段和监管政策达到规范消费信贷的目的,从而为消费金融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Werner and Martina(2009)通过对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消费信贷公司进行对比,详细分析了消费信贷行业的盈利能力。
由于近年来消费信贷行业在欧洲的快速增长,因此对消费信贷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能够给消费信贷领域的工作做出有利的贡献。
作者认为,消费信贷公司的收入可以分为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两部分,其中利息收入是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由于产品和服务范围的扩展,以及对市场细分和客户忠诚度的高度重视,佣金收入在近几年来也有所增加。
消费信贷公司主要的成本项目是资金和佣金支付上产生的利息费用,以及一些其他的相关成本,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有关贷款组合的减值准备。
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通常是通过资本收益率指标和资产收益率指标来衡量的,其中,资产收益率用净利润除以总资产来计算,用来衡量公司资产创造净利润的能力。
通过对四个国家消费信贷公司资产收益率的详细分析,作者发现,较高的税负和较低的息差都会对消费信贷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佣金和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收入的增长则会提高公司的资产收益率,从而对其盈利能力产生积极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