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游春教案定稿

合集下载

最新孔子游春教案设计优秀8篇

最新孔子游春教案设计优秀8篇

最新孔子游春教案设计优秀8篇孔子游春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跟随孔子来到了美丽的泗水河畔,你觉得泗水河畔美吗?2、你能通过读,把这份美表现出来吗?二。

学习第3至第9自然段。

1、读课文第3至第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了孔子对水的这份情意?2、学生读。

3、交流。

(1)同学们认真读书的情意成为课堂上最美的画面,只要认真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2)指名谈感觉。

投影出示“水奔流不息……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① 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板书:真君子)② 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指名说,让他们到黑板上写。

③ 再读这段话,边读边写收获,可以写想到的古诗名句、想到的课文等,在书上加批注。

(3)再次读书体会。

a. 没有水,就没有……?(水有德行)这样的水你敬佩吗?你感激吗?带着这份敬佩、感激,一齐读。

b. “或”是什么意思?你猜猜?(生说)(师:“或”是有时的意思)。

教师由“或方或长”引出“柔情似水”这个词。

c. 交流“水有志向”,想到名言: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教师引读:这样一往无前的水,这样充满志向的水,就是孔子心中的真君子!d. 交流“水善施教化:。

“荡涤污垢”你怎么想?就像老师帮助学生洗掉……(4)通过这番言论,你能看出孔子对水怎样的心情?(5)出示孔子关于“君子”的言论。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名言的含义。

(6)仿说:水____,它好像____。

(7)读了这段话,你对水有了怎样的情感?配乐齐读!(8)孔子为什么要论水?你觉得还有哪些人是君子呢?过渡:孔子的弟子们明白了孔子的良苦用心吗?读第10至第18自然段。

三。

学习第10至第18自然段。

1、学生朗读。

2、交流:你认为弟子们明白了孔子的良苦用心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出示文言文《论语》中的内容:(1)读懂这段名言了吗?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2)读这段话。

4、你觉得孔子是个怎样的老师?出示其他名人对孔子的评价:“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等。

孔子游春教案【3篇】

孔子游春教案【3篇】

孔子游春教案【3篇】课时篇一一、复习指名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泗水河边的醉人春景,理解文中第8自然段中孔子话语中所蕴的道理。

3、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意。

教学重点: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话语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孔子论水”这段意味][深长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感受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关键:通过学习课文,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孔子的画像)师: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在教育方面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主张,他堪称“智慧的化身”,难怪《巴黎宣言》给予了这样高的赞誉。

(出示宣言)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摘自《巴黎宣言》2、师: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2500年前的这个浓浓的春日里,随孔子一起去游春,在游春的过程中寻找孔子的智慧。

这是一个怎样的春日呢?二、赏景1、投影出示图片:师:漫步在泗水河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先自由交流,再齐读。

师:泗水河边桃红柳绿,风景迷人。

课文又是怎么描述的呢?(课件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师:多美的一幅春景图呀!作者把如此之美的大自然比作什么?(出示句子:大自然多像一味伟大的母亲!)看,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投影出示: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师引读:她宽广的胸怀就是那广袤的大地,她飘逸的长发就是那茂密的森林,她那明亮的眸子就是那温暖的太阳,她那甜蜜的絮语就是那和煦的轻风。

师:大自然的确很美!文中的一个符号已经告诉我们她的美景不至于此?究竟是哪个符号呢?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学着作者也来赞一赞这伟大的母亲吧!生交流所写句子。

《孔子游春》优秀教学设计3篇

《孔子游春》优秀教学设计3篇

《孔子游春》优秀教学设计3篇《孔子游春》优秀教学设计3篇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孔子游春》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1、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2、孔子是什么人?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名言?3.揭示课题:孔子游春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每句话。

②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示成语: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温文尔雅深思熟虑沉着不迫手舞足蹈(3)指导书写生字①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②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突出字的各局部之间的比例及笔顺)③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默读课文: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体上写了几局部内容?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10篇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10篇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10篇孔子游春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3.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一、复习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局部?二、精读课文:1.反复轻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深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1)自由朗读。

(2)引导同学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3)展开想象,练习说话:(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泗水春景这么美丽,所以孔子带弟子到河边游玩。

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腾不息,是抚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1)自由读,考虑: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2)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3)“善施教化”后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水的其它特点)那你觉得能合理的补充那些特点呢?(心地善良、胸怀宽广、博古通今、孝亲敬长……)(4)从中你有什么体会吗?(孔子教育弟子做人,却没有直接进行说教,而是用水来打比如,巧妙地暗示弟子。

孔子循循善诱、很聪明充溢了智慧。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8)分角色朗读3---9自然段。

出示: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

课文《孔子游春》教案设计范文

课文《孔子游春》教案设计范文

课文《孔子游春》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孔子游春》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孔子游春的故事背景和文化意义,感受孔子对教育和道德的重视。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孔子游春》是一篇描述孔子带领弟子们游春的故事,展现了孔子对教育和道德的重视。

故事中,孔子与弟子们在游春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话和教诲,传递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基本情节和角色关系。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并进行运用。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孔子和儒家思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孔子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教育理念。

3.2 阅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孔子游春》,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3.3 口语表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对话情景。

学生可以通过扮演孔子和弟子们,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阅读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思考情况。

4.2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发音、语调和语言组织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孔子游春》5.2 教学多媒体:图片、视频或音频材料,用于辅助教学和增加学生兴趣。

5.3 学习材料:学生作业本、阅读测试卷等相关学习资料。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孔子游春》的故事内容,了解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1.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1.3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体会孔子的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孔子游春》的阅读与理解。

2.2 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的分析。

2.3 孔子的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的探讨。

三、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分析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3.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孔子的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孔子在故事中的言行,引导学生理解其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的人物背景,引发学生对《孔子游春》的兴趣。

4.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孔子游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孔子的人物形象。

4.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4.4 案例分析:分析孔子在故事中的言行,引导学生理解其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

4.5 总结反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谈谈对孔子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的理解和体会。

五、作业设计:5.1 写一篇关于孔子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的短文。

5.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孔子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的理解和体会。

5.3 推荐一本关于孔子或古代文化的书籍,并简述推荐理由。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学生对《孔子游春》故事的理解程度,包括故事情节的掌握和孔子人物形象的分析。

6.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包括观点的表达和讨论的积极性。

6.3 评价学生对孔子的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的理解和体会,以及其与自身经历的联系。

七、教学资源:7.1 课文《孔子游春》的文本。

7.2 关于孔子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7.3 与孔子思想相关的视频资料或文献。

七、教学注意事项:8.1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

孔子游春教案15篇

孔子游春教案15篇

孔子游春教案15篇孔子游春教案1一、敲开读的大门,张开听的翅膀,感受泗水春景。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清晰地印在你的脑海中的是哪几幅画面?”新课开始,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既串起了课文的脉胳,又让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在孩子们的心中鲜亮起来。

“让我们跟随孔子的脚步,再一次走进两千多年以前那一个温暖的春天。

”一句极富感染力的引语,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让孩子们在齐读中张开了心灵的翅膀。

(板书:春意正浓)二、扬起读的风帆,开启思的航程,感悟孔子论水。

孔子关于水的论断教材中短短91个字,却充满哲理,发人深思,更重要的是,它饱含着孔子对水的一往情深。

孔子生在泗水边,葬于泗水畔,他对水的这种深厚的感情浸透在字里行间。

引导学生潜入到文字当中,读懂孔子的“情”,领会孔子的“爱”,是重中之重。

在出示了这段话之后,我引导学生从“水是真君子”入手,“为什么孔子说水是真君子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孔子说的哪一点触动了你的情思,引发了你的感慨?”如此,让学生静静地读书,边读边写下自己的感悟。

学生充分自读之后,在同桌交换读书收获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在此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边读边悟,边悟边读。

比如说,在“有德行”一句中,我从词语入手,抓住“奔流不息”,什么是“奔流不息”你还会用哪些词语描绘流水的样子?你见过奔流不息的流水吗?回忆学过的课文《长江之歌》中对水的描写,温故而知新。

比如说,在“有志向”一句中,我从画面入手,把水穿岩凿壁的图景呈现给学生,紧扣“穿”和“凿”,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感悟水的无所畏惧。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不管是从词语还是从画面入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建立文本与生活的联系,让水的形象在孩子的头脑中鲜活起来,进而接受它,理解它,悦纳它,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与孔子达成心灵的沟通。

在深入文本之后,我带领学生走出文本,给他们一个更宽的视野,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这段话的内涵。

在这个环节,我做了三件事。

1、把孔子论水的一段话稍加变动,把原本是第三人称的“水”改成“你”,形成孔子与水的直接对话,提问:“水如果会说话,它想说什么?”,深化真君子的形象。

《孔子游春》教案(10篇)

《孔子游春》教案(10篇)

《孔子游春》教案(10篇)《孔子游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文中的成语,如:“意味深长”、“善施教化”、“司空见惯”等。

3.能运用“串词法”(成语)围绕课文内容说话,从而感知《孔子游春》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4.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论水”所蕴含的道理,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1.能运用“串词法”(成语)围绕课文内容说话,从而感知《孔子游春》的主要内容。

2.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孔子“论水”所蕴含的道理,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前诵读的句子、六个成语、孔子论水的话等)教学过程:一、课前诵读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这些话是谁说的?(孔子。

)二、谈话揭题1.谁能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孔子吗?(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他为“天下之师” 。

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他的言行思想主要记录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的《论语》。

)2.出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同学们,这是1988年75位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首巴黎的时候发表的联合宣言中的一句话。

读了这句话,感到自豪吗?让我们自豪地读读这句话。

过渡:那么,孔子到底有着怎样的智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孔子游春》这篇课文中去找一找。

(揭题,读题)三、寻找智慧1.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或读不通顺的字或句子多读几遍。

2.抽读第2、8、10、16自然段,相机正音。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的成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1)交流成语,然后质疑。

(2)现在老师选了6个成语,你能读正确吗?出示六个成语:桃红柳绿、绿草如茵、司空见惯、意味深长、情不自禁、手舞足蹈。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8篇)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8篇)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8篇)《孔子游春》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二个成语造句。

3、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所蕴含的道理。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意。

教学准备:1、文字材料投影。

2、课文插图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第二自然段关于春天美丽景色的描写,并能有感情诵读。

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关于水的意味深长的话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请文章层次,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课文一(1-2)、二(3-9)段,感受文中所写春天的美景,及关于水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继续学习课文三(10)、四(11-一qi)段,联系课文理解成语意思,并能选择二个成语完成造句,从理解课文中体会孔子师生间浓浓的情意,有感情第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揭题:1、导入:在社会课上,我们学习过关于孔子的情况,谁说说孔子是怎样一个人?(酌情补充)2、补充并揭题:孔子很会教育他的弟子,他和弟子的关系非常融洽,常常抓住身边的一些寻常事物来教育弟子们,今天,我们要学的便是这么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孔子游春二、检查自学:1、介绍:同学们已经按要求预习了课文,老师请同学们用接力的方式读课文,听的同学要仔细,看有没有读准音、读顺句。

(指名读)(结合正音)2、投示生字词:“泗水飘逸……嘛”(泗、凿平舌音)(澜、茵前鼻音)每个读2遍。

3、抄写生字4、课文我们已经读过,你能用几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三、引导抓住重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点:同学们通过自读课文,初步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文中那些地方文字优美,写得特别精彩?或者能让你有所思,有所启发的地方呢?请速读课文,找找是哪几个自然段。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2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2

《孔子游春》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孔子游春》,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游春经历,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化知识,如孔子的教育思想、儒家文化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孔子游春》的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2.1 理解《孔子游春》的故事情节,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游春经历。

2.2 掌握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理解儒家文化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3.1 深入理解《孔子游春》中所体现的孔子教育思想。

3.2 引导学生运用儒家文化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孔子游春》的故事情节,阐述孔子教育思想。

4.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孔子游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儒家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简要介绍孔子及其弟子,引发学生对《孔子游春》的兴趣。

5.2 讲解:详细讲解《孔子游春》的故事情节,阐述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5.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孔子游春》,记录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儒家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儒家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孔子游春》的理解程度,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以及对儒家文化的把握。

6.2 总结性评价:课后布置一篇关于《孔子游春》的读后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谈谈对孔子教育思想和儒家文化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7.1 教材:《孔子游春》。

7.2 参考资料:有关孔子、儒家文化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7.3 网络资源:有关孔子、儒家文化的网站、论坛、博客等。

《孔子游春》教案(通用16篇)

《孔子游春》教案(通用16篇)

《孔子游春》教案(通用16篇)《孔子游春》篇1《孔子游春》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

2、熟读课文,能揣摩课文前后的联系,感受文中洋溢着的师生深情。

教学重难点:感悟“孔子赞水”这部分内容,并以此融会贯通地理解全文。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及说明:一、整体感知1、同学们已经认真初读了全文,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谈志向二、自主选读,感悟语言1、同学们已经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大家选读其中感受深的那一部分内容反复轻读,有什么感受?2、学生自读。

3、交流。

相机教学:a、读悟“泗水春景”。

(1)录像(春景)。

(2)配乐,教师范读。

(3)学生交流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齐读。

b、读悟“孔子论水”。

(1)小组练读。

(2)交流读,老师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听这小组读,边听边想这部分内容,哪些词、哪些句子、哪一段落你感受最深。

(3)交流感受,相机引导学生重点读第八自然段。

(4)读词“凝望”、“意味深长”,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论水”这段话。

(5)交流对这段话的感悟,感受“真君子”的形象。

(6)欣赏“水”的动画。

(7)结合第八自然段再交流一下感受或对水还有哪些更深入的感受。

(8)齐读第八自然段。

c、读悟“师生谈志向”。

1、出示“急性子”、“温文尔雅”两个词语,练读好子路和颜回的两段谈论。

2、指名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

三、感悟部分间的联系1、同学们已经熟读了课文的三部分内容,那么这些内容是怎么联系起来融成一段美文的呢?2、学生先自我感悟,然后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4、教师交流,相机板书:景、理、行、情。

四、自主设计作业1、同学们学完了全文,如果请你做些作业,你将会自己设计哪些作业?2、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五、引导课外阅读1、出示“子曰:君子有九思……”。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7篇)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7篇)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7篇)《孔子游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一、二、八自然段。

2、理解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成语的意思。

3、体会第八节中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重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适时自主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水在大自然中不同的形态,使学生加深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巧借水诱导弟子,教给他们做人道理。

一、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孔子师:孔子是谁?同学们课前搜集了资料,谁愿意上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师:同学们对孔子了解的还真不少!(看网件关于孔子的介绍)师:现在春暖花开,正是出游的好季节。

于是孔子便带着他的弟子们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啦!板书完课题:孔子游春学生活动:生1: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生2:南京的夫子庙就是纪念孔子而建的……生3:……生n: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生读题。

二、教学活动。

1、学习第一段。

(1)、(看网件上泗水图片)现在我们随着孔夫子的脚步来到泗水河畔,你们喜欢这儿的景色么?(2)看来同学们很喜欢这儿的景色,我们来读读课文是如何描写泗水河畔美景的。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朗读“大自然多象一位伟大的母亲!…”,体会排比句的用法。

部分学生试着在有感情的基础上背诵。

你最喜欢文中哪句对春天的描写,就先把他背下来。

(4)同学也很喜爱春天的美景,把它带到了教室里。

2、学习第二段。

师:泗水河畔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可是孔子却顾不上欣赏,原来是奔腾不息的河水引起了他的思考。

由这司空见惯的河水会想到什么呢?师: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师:我们来看看孔子想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哺育生灵——有德行流必向下——有情义穿石凿壁——有志向荡涤污垢——善施教化适时引导学生体会水的特点与孔子联想到水的品质之间的联系,思考孔子对学生讲这段话的原因,明白孔子是在借水教育学生要做真君子。

《孔子游春》公开课教案

《孔子游春》公开课教案

《孔子游春》公开课教案
孔子游春教案篇一
一、教学要求
2.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
2、孔子是什么人?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名言?
3.揭示课题:12孔子游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每句话。

(2)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示成语: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
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3)指导书写生字
①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②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突出字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笔顺)
③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孔子游春优秀教案

孔子游春优秀教案

孔子游春优秀教案【篇一: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孔子游春》第2课时优秀教学设计】23、孔子游春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三个字:春、水、人,并知道这三个字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白孔子带弟子游春的用意。

2、体会第 8 自然段中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3、感情朗读并背诵写水的一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孔子的名言,指读并简要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2、知道这些名言都是谁说的吗? ( 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3、看课件 ( 孔子的介绍 )4、现在春暖花开,正是出游的好季节。

于是孔子便带着他的弟子们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啦!板题,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孔子带着弟子们游春,看到了一片美丽的春景,课文哪个地方写了?2、出示文中第2小节,这段话中有些生字,你会读吗?(泗水、广袤、眸子)解决了拦路虎,就请你们用朗读把我们这儿所有的人都带进春天,好吗?2、学生感情朗读,说说读后感受到了什么?(景色美、语言美:叠词、比喻、排比的运用)师读中指导。

3、过渡: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篇课文这么长,但我读来读去,发现它就写了三个字,第一个字就是你们刚才读的“春”,那第二个字,第三个字要靠你们的读书把它读出来。

4、学生自读课文,读后交流。

(“水”)5、哪些句子是跟水有关的?(1)这么多写水的句子,其中集中描写水的句子是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出示)。

请你们大声地把第八自然段读一读,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孔子说:“学贵有疑。

”读了第8自然段后,你有什么有价值的问题与大家讨论?预设 1 :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 ( 重要 )预设 2 :为什么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是真君子? ( 关键 ) 预设 3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水还有什么特点? ( 注意标点 )预设 4 :论水的用意。

( 思考得更深 )(3)再读其段。

讨论解答。

《孔子游春》优秀教案(精选15篇)

《孔子游春》优秀教案(精选15篇)

《孔子游春》优秀教案(精选15篇)《孔子游春》优秀教案篇1一、教材解读:本课是一篇游记,是描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孔子乘“泗水河正涨春潮”之际,适时组织弟子“游春”,并以“水”为话题,叙物明理、润物无声,善教至极;随后与弟子弄琴唱和、“手舞足蹈”、情浓至极。

文章辞章俱佳、意境深远,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二、设计理念:《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中“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法。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课文第八自然段孔子“论水”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这一段的教学过程中,教者首先以“孔子提倡学贵有疑”鼓励激发学生通过自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大家讨论,而后将问题归纳、整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逐个解决(为什么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使教化?→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省略号省略了其他什么特点?→孔子论水的用意)。

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重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

其中为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说水有德行,有情又有志向,善使教化?”这一铺垫性问题。

给学生适当提示方法,便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顺利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体验,提高探索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

我们对于语文材料应该有理解一致的地方,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领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一个语文材料,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教育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见解。

孔子的大弟子路和颜回的性格迥异,特点鲜明,教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是孔子的弟子,你喜欢谁呢?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说说自己与众不同的喜好,然后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志向”以展示自己独特的人生理想,也为后面理解体会“孔子关心、热爱每一个弟子”作了铺垫。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4篇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4篇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4篇孔子游春教案篇一文本(教材)是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为了让其发挥更大的功能、价值,实施新课程倡导的“生本”理念,不少老师加大了对文本价值和内涵的发掘,以增加文本资源利用的含金量,毋庸置疑,这对促进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精神的成长有着诸多益处,但如果教师不能够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一味地追求个性化的理解,反而会减损了教材的价值,使阅读教学走入误区。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12册中的一篇美文,文章说理透彻,浓浓的师生情谊宛若清水缓缓地流淌字里行间。

尤其是论水一段,叙物明理,内涵十分丰富、厚重。

笔者曾多次聆听多位教师执教《孔子游春》这一课,发现执教教师在教学时,在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孔子论水的宏论时,对水和真君子间的联系把握不够准确,有的老师甚至引导学生偏离了孔子论水的目的。

请看下面一段课堂实录:师:孔子说的有道理吗?你由此想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生1:由‘水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我想到了黄河;由‘水和顺温柔’,我想到了桂林山水,由‘水穿山岩,凿石壁’,我想到了瀑布……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生2:我觉得孔子论水很片面,“水流必向下”,只能说明水没有远大的志向,人们不是有句常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吗?可见,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师:有道理!生3:孔子说水能荡涤污垢,我认为应该是藏污纳垢才对,它包庇、隐藏污点,难道是君子的行为吗?4:水不像孔子说的那样完美,比如说,泛滥的洪水曾淹没了多少农田,又让多少老百姓无家可归!生5:为什么会有洪水?我觉得人类应该好好反省,如果不是你们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又怎么会有洪水?……在上述片断中,学生把“水的德行”仅仅理解成“黄河”,把水的不同形态和相对应的景物联系起来,又在洪水的问题上有了争议,谈到了环保;显然,学生的这种建立在自己生活阅历和体验上的理解与感悟,已经脱离了文本主旨,甚至违背了文本主旨。

面对这种浮浅的、片面的自由发挥,教师若不适时地正确引导,课文教学则失去了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更无法继续深入下去,因为文中的第三部分弟子们各言其志就是在建立在论水的层面上的,子路之所以悟到应该“有福同享”,颜回之所以悟到应该做“不为自己表功的人”;都是悟到了孔子论水的主旨:即要做一名像水一样的“真君子”!由于上述案例中的老师忽视了文本内容的价值取向,所以导致下一环节的教学走入了误区,可以说,这节课看似体现了生本理念,实则是失败的。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通用12篇)《孔子游春》教学设计(通用12篇)《孔子游春》教学设计篇1教材解析本课是一篇游记,是描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友谊。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贯穿一个“读”字,瞄准一个“悟”字,紧扣一个“导”字。

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学中让学生默读、速读、朗读……反复读、尽情地读,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其次,注重“探究学习”。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课文第8自然段孔子“论水”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这一段的教学过程中,教者首先要以“孔子提倡学贵有疑”鼓励激发学生通过自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大家讨论,而后将问题归纳、整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逐个解决(为什么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使教化?→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省略号省略了其他什么特点?→孔子论水的用意)。

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重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第8自然段。

2、理解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温文尔雅、从容不迫、深思熟虑等词语成语的意思。

3、体会第8节中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流程一、简介人物,解读课题1、板书课题:孔子,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

2、看课件(孔子的介绍)。

师:现在春暖花开,正是出游的好季节。

于是孔子便带着他的弟子们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啦!3、板书课题:孔子春游。

学生发现课题写错,师解题(古人称之为“游春”,今人称为“春游”,意思相差不多。

)师改“春游”为“游春”。

设计意图:简介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思想家,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解释“春游”与“游春”,让学生感受古今用语的差异。

孔子游春教案

孔子游春教案

孔子游春教案《孔子游春》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1. 上节课,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跟随孔子来到了美丽的泗水河畔,你觉得泗水河畔美吗?2. 你能通过读,把这份美表现出来吗?二。

学习第3至第9自然段。

1. 读课文第3至第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了孔子对水的这份情意?2. 学生读。

3. 交流。

(1)同学们认真读书的情意成为课堂上最美的画面,只要认真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2)指名谈感觉。

投影出示“水奔流不息……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① 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板书:真君子)② 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指名说,让他们到黑板上写。

③ 再读这段话,边读边写收获,可以写想到的古诗名句、想到的课文等,在书上加批注。

(3)再次读书体会。

a. 没有水,就没有……?(水有德行)这样的水你敬佩吗?你感激吗?带着这份敬佩、感激,一齐读。

b. “或”是什么意思?你猜猜?(生说)(师:“或”是有时的意思)。

教师由“或方或长”引出“柔情似水”这个词。

c. 交流“水有志向”,想到名言: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教师引读:这样一往无前的水,这样充满志向的水,就是孔子心中的真君子!d. 交流“水善施教化:。

“荡涤污垢”你怎么想?就像老师帮助学生洗掉……(4)通过这番言论,你能看出孔子对水怎样的心情?(5)出示孔子关于“君子”的言论。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名言的含义。

(6)仿说:水,它好像。

(7)读了这段话,你对水有了怎样的情感?配乐齐读!(8)孔子为什么要论水?你觉得还有哪些人是君子呢?过渡:孔子的弟子们明白了孔子的良苦用心吗?读第10至第18自然段。

三。

学习第10至第18自然段。

1. 学生朗读。

2. 交流:你认为弟子们明白了孔子的良苦用心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 出示文言文《论语》中的内容:(1)读懂这段名言了吗?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2)读这段话。

4. 你觉得孔子是个怎样的老师?出示其他名人对孔子的评价:“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等。

《孔子游春》教案范文

《孔子游春》教案范文

《孔子游春》教案范文《孔子游春》教案范文《孔子游春》教案1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

2、熟读课文,能揣摩课文前后的联络,感受文中洋溢着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感悟“孔子赞水”这局部内容,并以此融会贯穿地理解全文。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读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大体内容。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同学们已经认真初读了全文,如今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

老师相机板书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谈志向〔通过初读,反应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奠定根底。

〕二、自主选读,感悟语言1、同学们已经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今请大家选读其中感受深的那一局部内容反复轻读,有什么感受?2、学生自读。

〔学生自主选读,充分表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表达教为学效劳。

〕3、交流。

相机教学A、读悟“泗水春景”。

〔1〕学生读。

〔2〕配乐,老师范读。

〔3〕学生交流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齐读。

〔在学生自主选读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意境美,表达方式的美,更好地诵读好这段文字。

〕B、读悟“孔子论水”。

〔1〕小组练读。

〔2〕交流读,老师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听这小组读,边听边想这局部内容,哪些词、哪些句子、哪一段落你感受最深。

〔3〕交流感受,相机引导学生重点读第八自然段。

〔4〕读词“凝望”、“意味深长”,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论水”这段话。

〔5〕交流对这段话的感悟,感受“真君子”的形象。

〔6〕欣赏“水”的动画。

〔7〕结合第八自然段再交流一下感受或对水还有哪些更深化的感受。

〔8〕齐读第八自然段。

〔“孔子赞水”为教学重、难点,本段教学的过程仍按着整体至局部、至重点的步骤,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根底,相机引导感悟这段文字,并通过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感受水的形象,使学生对孔子这段意味深长的宏论有或浅或深的领悟。

〕C、读悟“师生谈志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孔子游春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回顾课文内容,运用成语概括课文内容。

2、结合阅读积累,用心品读课文第8自然段。

3、走进孔子内心世界,体会君子品性,追求君子情怀,初步了解《论语》及孔子的“仁爱”思想。

课前谈话:读比较熟悉的孔子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词句,整体把握文本。

1、上堂课,我们跟着孔子来到了泗水河边,在美丽的泗水春景中感受到了孔子
师生的浓浓情意,认识了一些成语,一起来读。

(出示成语,齐读)
2、你能选择一些来说说跟课文有关的话吗?
3、听得出来,课文中的画面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大家的脑海里。

你能告诉大家课
文为我们描述了哪些画面吗?(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言志)
二、回顾泗水春景,目光聚焦泗水。

1、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穿越历史的天空,来到两千多年以前那一个温暖的春天。

(引读课文第1自然段,配乐。


2、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面对着波澜起伏的泗水,孔子的心情?可见,他对泗水情有独钟啊!(配乐停)同学们,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3~9自然段,看一看哪一个自然段集中地写出了孔子对水的情义?
3、这段话是围绕其中的哪一句话展开的?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

【板书:水(古汉字)真君子】
三、品读孔子论水,感悟君子品性。

1、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再读这一段,根据理解从中找出有关的词语。

(板书)
2、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是因为他觉得水……?同学们,水的这些品性一定让你想到了一些成语、名言、诗句以及我们学过的课文,等等等等。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用笔在书上圈点批注,把想到的写下来。

3、好,我看同学们都已经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下了许多闪烁着智慧的文字,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读书的收获。

可以先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再说一说你的感受。

4、交流:
A、有德行句
(1)理解“奔流不息”:这一册第一篇课文?开头第一句是怎么说的?从雪山走来,向……就是哪一个词语的意思?(文字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温度不够,读好这个词,把这句话读出来。

)他想到了长江之歌,你呢?你想到了什么?(甘甜的乳汁)
(2)这个“甘甜的乳汁”让你想到了谁?想到母亲,你的心里充满怎样的情感?把这种情感送进去,读出来。

(3)这一切“生灵”包括(你),包括(我),包括坐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如果没有水的话,就……,如果没有水的话,就……如果没有水,就没有这一切(生灵),所以你该带着一种怎样的感激去读这个“一切生灵”啊?指名读。

这种感激是游子对慈母的感激,是落叶对大地的感激。

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4)小结过渡:这有德行的水啊,它应该就是(真君子),它应该就是(真君子)!还有哪一句话让你感触颇深?
B、有志向句
(1)从哪些字里体会出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的?(穿、凿)是的,这一穿一凿,把水的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刻画得淋漓尽致。

(2)你们看,水就是这样的穿山岩,凿石壁,谁能把穿和凿放进句子里,读出来。

指名读,是的,你不但强调了穿和凿,还强调了“从”。

(3)男同学们,把水的志向表现出来。

有道是人无志则不立,孔子也说过: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就是水的志向啊!一起读。

(4)这有志向的水呀,它当然就是真君子!你还从哪一句话中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C、有情义句
(1)水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这或方或长什么意思?猜一猜,这个或的意思。

不是或者,不是也许,是有时的意思。

那么或方或长的意思就是……水什么时候是方的,什么时候是长的?你们看,水流必向下,你给它一个方方的
池塘,它就是……,你给它一条长长的溪流,它就是……这就是水的善解人意,和顺温柔。

难怪孔子要说它(有情义)谁来读出水的这种情义?
(2)指名女生读。

老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到了一个词,那就是柔情似水。

所有的女生一起来柔柔地读一读这句话。

(3)这有情有义的水呀,它是理所当然的(真君子)!还有一句话,谁来谈谈感受?
D、善施教化句
(1)这善施教化让你想到了苏格拉底,是呀,水就像苏格拉底那样循循善诱。

万物只要入水,必能…,这污垢可能是我们看得见的脏东西,也可能是思想上的污垢,而老师就像水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2)老师就是这样的春风化雨,水就是这样的润物无声。

谁来轻轻地读这一句话。

指名女生读。

(3)声音虽然轻,感情却重。

(4)这善施教化的水啊,它是当之无愧的(真君子)!
4、同学们,现在知道孔子为何偏偏对这泗水情有独钟吗?你们可能不知道,孔子出生在泗水河边,生长在泗水河边,去世以后又埋葬在泗水河畔,所以这短短的一段话,包含着孔子对水怎样的感情啊?(赞美、热爱、依恋、感激、敬仰……)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情)。

看,一个情字心字旁,就是因为孔子心中有情,才使他的话语如此传情,也才使我们读来如此动情啊,难怪孔子会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谁来读出这其中的情?指名读。

听出了情。

5、孔子对水的一往情深,都在他深情地凝望里,都在他意味深长的话语里,都在这四个好像里,所以这四个好像读的时候要有变化。

来,咱们合作一下,你来读写水的特点的“奔流”这地方,我来读后面四个好像的句子。

一起再读,师读前面,生读后面。

四、了解师生志向,走进孔子情怀。

1、弟子们静静地聆听着孔子的这一番宏论,引读第9自然段。

他们还从老师的话里听出了什么?孔子还是在对谁说呢?快速默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从中寻找答案。

2、他们都在谈论自己的志向,子路从老师的话里明白了要做一个?联系孔子论
水的话想想,这样的人就像是水那样有情义;孔子的另外一个弟子颜回有得到了怎样的启发?你认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又是怎样的人呢?
3、作为他们的老师,孔子又有怎样的志向?你从这里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4、是呀,孔子心里时刻想着的是老百姓,时刻念着的是全天下。

他胸怀天下,心系百姓,他就是水一样的真君子啊!这就是孔子一生推崇的仁爱思想。

他的仁爱思想,不仅表现在他的志向里,他论水的话语里,在那本记录孔子和弟子言行的书《论语》中有着详细的记载,建议大家去读一读。

《论语》中也有孔子与弟子谈论志向的情景的记载,老师已经给大家印出来了,课后我们可以对照课文去读一读,诵一诵,你一定能读懂。

五、回读孔子论水,再悟君子品性。

1、现在我们回过头再想想,如果说弟子们谈论志向是受到了孔子的启发,那孔子谈的志向又是受了谁的启示呢?
2、那在孔子眼中,这水还仅仅是水吗?在孔子眼中,水是良师,是益友,水就是真君子!他一次又一次深情地凝望着泗水的绿波,动情地向这位真君子倾诉着内心的感受。

再读第8自然段。

3、孔子的话说完了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板画:省略号)
4、孔子还有怎样的话课文中没有写出来呢?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积累,试着选择其中的一句把它补充完整。

A、说话练习:水清澈透明,一望而见底,它好像()。

水(),它好像有毅力。

水()。

它好像()。

B、交流,评价:你们可都是孔子的知音哪!
5、据史书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72贤人。

此刻,你能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怎样的人呢?具体说说(为苍生着想,循循善诱的教师,有学问,伟大,教学有方:何以见得?平易近人。


6、是的,他是循循善诱的老师,他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更是一位像水一样的真君子!中国古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历史学家,叫司马迁,他曾经引用《诗经》上的话这样评价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他认为孔子的德行高不可攀。

这么说来,君子离我们可有些远。

7、唐朝大诗人杜甫他曾经说过: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仲尼是谁?就是孔
子。

他认为孔子点亮了万古长夜。

可见,孔子的影响有多大。

8、鲁迅先生还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身上,都有孔子的影子。

这么看来,这君子离我们好像(并不远)。

六、链接当下生活,追求君子情怀。

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这本书中,也有对君子的看法,老师摘录来与大家分享。

(“君子”这个《论语》中出现最多的字眼,他的道理永远是朴素的,是温暖的,是和谐的,是每一个人可以从当下做的;而那个梦想,那个目标,既是高远的,又不是遥不可及,它其实就存在于当下,也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


2、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这样说来,这真君子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做人的标准啊!老师希望这真君子的品性能一直影响大家,并相信大家都能成为真君子!
3、最后,让我们再次重温孔子那闪烁着智慧的经典名言,结束我们这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之旅吧!
板书设计:
23.孔子游春
有德行
有情义
孔子真君子!!!
有志向
善施教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