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历史初中复习与能力训练 电子版
历史初中复习与能力训练电子版1、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单选题] *A.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正确答案)B. 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C. 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10.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
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它颁布前需要通过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单选题] *A.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正确答案)3、36.以下统一王朝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单选题] *A.秦朝B.西汉(正确答案)C.东汉D.西晋4、25.“安史之乱”使唐朝难现往日的繁华。
下列对“安史之乱”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A.发生在唐玄宗后期B.是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C.使唐朝日趋衰落D.是一场农民起义(正确答案)5、76.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
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单选题] *A.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B.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C.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正确答案)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6、86.某同学在撰写的历史人物小论文中提到了“五禽戏”“麻沸散”,这个历史人物是()[单选题] *A.扁鹊B.商鞅C.华佗(正确答案)D.张仲景7、54.六月二十一日16时30分,随着最后一门考试科目结束的铃声响起,考生们涌出考场,欢呼雀跃,武汉市2021年中考顺利收官。
这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可以追溯到历史上开创于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单选题] *A.隋朝;九品中正制B.隋朝;科举制(正确答案)C.唐朝;三省六部制D.唐朝;科举制8、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一惨境发生在()[单选题] *A.西汉末年B.东汉初年C.东汉末年(正确答案)D.三国时期9、武汉是一座承载了苦难与辉煌的光荣的城市,在这里()?[单选题]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 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C.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正确答案)D. 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胜仗10、从12世纪晚期开始,武士集团的首领将军开始控制中央政权,天皇成为傀儡。
2022至2023年七年级下半年第一次月考历史考题同步训练(江苏省灌南县新知双语学校)
选择题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这一制度创立于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明朝【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指科举制度。
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制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
故选C。
选择题“自秦天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A. 统一文字B. 独尊儒术C. 创立科举D. 重文轻武【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了五代时期武将篡权,政权更替频繁的教训,采取了“重文抑武”的政策,客观上促使了宋代文化的昌盛,D项符合题意;统一文字的是秦始皇,A项不符合题意;独尊儒术的是汉武帝,B项不符合题意;创立科举的是隋炀帝,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选择题为“还我河山”,下图历史人物率部抗击A. 辽军B. 金军C. 西夏军D. 元军【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的人物是岳飞,这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取得了郾城大捷,大败金军,收复了很多失地,B项符合题意;抗击辽军的是北宋时期的杨家将,A 项不符合题意;岳飞也没有抗击西夏军和元军,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选择题下图为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其中,中书省的职责是A. 监察百官B. 起草政令C. 审核政令D. 执行政令【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三省指的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职能相互分工和制衡,确保了皇权的独尊。
由此可见,中书省的职责是起草政令,故B符合题意;A和三省的职责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审核政令的是门下省,故C不符合题意;执行政令的是尚书省,故D不符合题意。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 材料训练(含答案)1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科举制经宋明两代不断完善,逐渐定型,日趋规范。
通过这项制度,不仅满足了王朝政治的人才需求,而且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情绪、向心力。
据不完全统计,在实行科举制的一千三百多年中,进士总数接近十万人,举人、秀才以百万计。
事实证明,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科举考试,极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十万进士、百万举人,相当一部分来自社会底层。
这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公正。
科举体制为唐宋以来输送了大批名臣能相、国之栋梁。
至少从宋代以后,中国政治基本上就是文人而非武人的舞台,士大夫阶层的重要职业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治,掌控政治。
所谓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十八世纪之前西方人对中国政治秩序的赞美,主要的都是因为科举制为输送了取之不尽的有教养有学识的人才。
——摘自马勇《科举: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2016—09—08国家人文历史(1)科举制创立于什么时候?(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答案】(1)隋朝。
(2)观点:科举制的创立是历史的进步。
论述: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取士依据考试成绩,普通士人不受门第限制,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积极性(材料摘抄),使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人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地方上的门阀势力受到抑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2)依据题干“科举制满足了王朝政治的人才需求,而且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情绪、向心力。
极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这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公正。
科举制为输送了取之不尽的有教养有学识的人才。
”提炼一个观点:科举制的创立是历史的进步。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自学能力培养第一单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包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自学能力培养第一单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2)材料二反映唐太宗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举出一个敢于直言的“忠臣”。
(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举一例史实说明他是这样做的。
2.唐三彩被誉为盛唐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物质载体,了解唐三彩有利于养成充分的文化自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
……由于釉彩以黄、绿、蓝三色为基调,并经唐代创烧,俗称“唐三彩”。
唐三彩的出现、发展与唐代厚葬风气有着直接关系,多用于陪葬,少部分用于建筑和生活陈设。
——广东省博物馆《梦回大唐——盛唐艺术与生活展》解说词材料二:资料卡:唐三彩骆驼载乐舞队俑材料三:唐三彩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博得各国人民赞美,一时之间群起仿制。
朝鲜出现了以日常器皿为主的“新罗三彩”。
日本出现了“奈良三彩”,受皇室、贵族、僧侣喜爱,也和我国一样用作殉葬品。
波斯出现了蓝色调的“波斯三彩”。
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国都曾发现唐三彩。
——《略探燃唐三彩的人文价值》材料四:2009年7月,经洛阳市科学技术局和民政局批准,高水旺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成立了洛阳唐三彩研究院,并出任院长。
研究院是在国家积极挖掘、抢救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势下创立的国内唯一唐三彩科学文化研究开发机构。
——《古今结合开辟唐三彩艺术新天地》(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唐三彩兴起直接相关的社会风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社会风气存在的物质基础。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该特点相关的民族政策。
初一下学期历史科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
初一下学期历史科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西周的建立D. 秦朝的建立答案:D2. 下列哪个皇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A. 秦始皇B. 汉武帝C. 汉文帝D. 汉景帝答案:B3. 下列哪个战役是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之间的决战?A. 马陵之战B. 桂陵之战C. 长平之战D. 巨鹿之战答案:C4. 下列哪个文档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制定的,规定了土地、人口、赋税等制度?A. 《农战法》B. 《九章算术》C. 《汉律》D. 《推恩令》答案:D5. 下列哪个朝代实行了行省制度?A. 秦朝B. 汉朝C. 三国D. 元朝答案:D6. 下列关于岳飞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他是南宋的建立者B. 他在抗金战争中表现出色C. 他是北宋的著名词人D. 他是明朝的名将答案:B7. 下列哪个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中英《南京条约》B. 中法《北京条约》C. 中日《马关条约》D. 中英《天津条约》答案:C8. 下列哪个事件爆发后,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A. 九一八事变B. 七七事变C. 九一八事变D. 一二八事变答案:B9. 下列哪个会议确立了为党的指导思想?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中共三大D. 中共七大答案:D10.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 1949年1月1日B. 1949年10月1日C. 1950年1月1日D. 1950年10月1日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____。
答案:秦朝2. 汉武帝时期,发明了____,使我国古代数学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答案:十进位制3. 隋朝时期,开通了____,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答案:大运河4.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____、杜甫、白居易等。
答案:李白5. 宋朝时期的两大发明是____和指南针。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初一下册语文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的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初一下册语文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的答案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
B.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亲。
荣国府为了迎接这一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了荣府。
C.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北静王看“宝玉”赞宝玉,赠以前日圣上亲赐念珠一串,回来后宝玉立马把这串念珠送给了湘云。
(正确答案)D.“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
她心无城府,曾在大家对长得像林黛玉的戏子“笑而不言”时脱口而出“是像林姐姐的样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焉斯天下之民至焉则将焉用彼相矣B.如洛阳亲友如相问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正确答案)C.然填然鼓之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于则移其民于河东青出于蓝,而青于蓝3、1与李白并称“李杜”的是杜牧。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1《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1一人不排队挤上公交车,众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
”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这个挤公交的人语言幽默、得体。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关联词:在强极光出现时,地面上物体的轮廓都能被照见,()会照出物体的影子来。
[单选题] *特别甚至(正确答案)因此所以7、“脍炙人口”中“炙”的读音是“jiǔ”。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对《红楼梦》中的情节概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史湘云醉眠芍药裀B.王熙凤大闹宁国府C.薛宝钗重建桃花社(正确答案)D.贾探春兴利除宿弊9、1工作时如果来电话的人太啰嗦,聊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浪费时间,你可以说“别废话”,然后直接挂掉电话。
七年级下册历史基础训练答案2022第13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基础训练答案2022第13课一、选择题1.宋朝时,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建立西夏的民族是 [单选题] *A.契丹族B.党项族(正确答案) C.女真族D.蒙古族2.北宋时期的社会特点是() [单选题] *A.重文轻武(正确答案)B.藩镇割据C.封邦建国D.郡国并行3.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统治近百年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 [单选题] *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B.推行民族分化政策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正确答案)D.成吉思汗、忽必烈善于谋略,政治经验丰富4.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最终完成是在() [单选题] *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北宋时期D.南宋时期(正确答案)5.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该词写于北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年)七月,是作者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这位作者是 [单选题] *A.苏轼(正确答案)B.毕昇C.李白D.辛弃疾6.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下列我们熟悉的节日和传承风俗习惯搭配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春节——贴对联、吃饺子B.清明节——踏青、折柳枝C.端午节——赛龙舟、吃元宵(正确答D.中秋节——团圆、吃月饼案)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曾经这样记载:“重文教,轻武事。
”把这一策略作为基本国策的王朝是() [单选题] *A.隋朝B.唐朝C.宋朝(正确答案)D.元朝8.契丹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单选题] *A.辽(正确答案)B.西夏C.金D.北宋9.南宋时期率领“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铁军"取得郾城大捷的抗金名将是() [单选题] *A.文天祥B.戚继光C.岳飞(正确答案)D.郑成功10.词是两宋最为宏大的全民参与的社会歌声,在一首首长短句中,我们能窥视到两宋民众的日常生活。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人教版
夏、商、西周的兴亡知识要点阳城早期国家启世袭禅让家天下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奴隶主阶级平民和奴隶汤商伊尹盘庚殷殷朝纣炮烙周文王姜尚牧野镐西周巩固统治土地平民奴隶亲属功臣诸侯周天子贡品疆土边远地区统治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 5 B C B C B6 - 10 C A A C C11 - 15 D A C B D二、非选择题16、问题一:这些预言都是错误的。
夏桀与商纣王的统治都因为暴政被推翻。
问题二:暴政会失去民心,丧失政权。
17、问题一:指周王。
依据所分封等级的高低得到不同的分赐。
问题二:周王会降低受封人的爵位,削减受封人的封地,甚至剥夺受封的一切特权。
问题三:西周的分封制。
拓展与探究思考一:标志性成果《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确立了夏商周的起止年代。
思考二:没有得到最终结论。
因为,夏商周的断代问题,没有确切文献记录,现在的研究成果是根据已有资料得出的。
随着新史料发现,这一结论有可能被修订。
灿烂的青铜文明知识要点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成都平原青铜立人像大多精美瓷器夏、商、西周五谷青铜商奴隶人身自由贡品(人牲) 殉葬品(人殉)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 5 C D C D B6 - 10 A B B D C11 - 14 D B B C二、非选择题15、问题一: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多;工艺精美。
问题二:上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去博物馆参观;实地考察已发现的商周时期的铜矿遗址;等等。
问题三:只有贵族才能使用青铜器。
理由:制造青铜器的费用昂贵;青铜器的使用,还代表了森严的社会等级秩序。
16、问题一:奴隶社会。
问题二:奴隶们的悲惨处境,最终会激起奴隶们反抗斗争;奴隶们的斗争,一定程度上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甚至改朝换代,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灿烂的夏商周文明是奴隶们辛勤创造的。
拓展与探究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从社会发展水平看,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繁荣,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文化成果。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训练1.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智慧,下列哪些历史事件能够体现出图片中的智慧结论?()C.清军入关、开元盛世D.明朝的灭亡、贞观之治2.“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
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上诉材料反映的是()A.黄巾起义B.大泽乡起义C.李自成起义D.黄巢起义3.“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
三月……十八日,进占外城。
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绕而死。
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隋末农民起义B.黄巢起义C.陈桥驿兵变D.李自成起义4.下列图片中①①①①对应的朝代分别是()A.秦、汉、唐、元B.唐、北宋、元、明C.唐、南宋、元、清D.唐、北宋、南宋、清5.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主席在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共进京赶考,不能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李自成。
这是因为李自成曾经A.推翻了明王朝B.攻占北京却又被迫放弃北京C.攻占北京却又拱手让给清王朝D.建立大顺政权都城没有设在北京6.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①时期,封建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长安城成为国际性大都会①时期,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缔结和约,发展边境贸易,促进了民族交融①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丞相制度被废除①时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A.①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7.明末流行一首民谣:“朝求升,幕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这反映了()A.广大农民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B.李自成起义军推翻明朝C.各级官吏对民众进行百般盘剥D.明末民族矛盾异常尖锐8.清初名臣张廷玉《明史》:“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评价:“李自成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 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知识要点170万;云南;元谋;70万-20万;周口店;打制;直立;3万;周口店;钻孔;磨制;审美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C 解析:考古研究发现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
2.C 解析:该化石是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土的。
3.B 解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4.B 解析:大量灰烬的发现,证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5.B 解析:周口店遗址生活着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和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
6.A 解析: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
7.D 解析:最初的人是群居的,因为那时生产极不发达,单个人的力量太小。
氏族是原始社会以共同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一种血族团体。
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
8.D 解析: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9.C 解析:山顶洞人已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10.A 解析:有孔石珠和兽牙都是装饰品。
11.B 解析:北京人的头盖骨低平,额向后倾,虽已比猿类增高,但低于现代人。
北京人的脑量平均为1043立方厘米,介于猿和现代人之间。
他们的头盖骨比现代人约厚一倍。
眉嵴粗壮,向前突出,左右互相连接。
北京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没有下颏。
12.A 解析: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
13.A 解析: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使用打制石器。
14.D 解析:早期人类没有文字记载和传说流传,主要依靠考古发掘。
二、非选择题15.问题一北京人会制作不同类型的石器;已经学会使用火;会猎取动物和采集植物果实。
问题二山顶洞人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
他们已具有审美观念。
16.问题一懂得使用火。
问题二火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了温暖和光明,改变并增强了人类的体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拓展与探究北京人及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解决了19世纪爪哇人发现以来围绕科学界近半个世纪的“直立人”究竟是猿还是人的争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选择题1.“万历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
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谓之辽饷。
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明朝这个天下,自然是无从收拾了。
”由此可推断()A. 明朝末年经济发展缓慢B. 明朝末年朝廷赋税沉重C. 明朝末年军事实力增强D. 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2.据史书记载,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部交给宦官魏忠贤。
这说明()A. 明朝皇帝疏于朝政B.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C. 明朝大臣结党营私D. 明朝机构瘫痪3.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加深,具体表现在()①宦官专权②奸臣当道③藩王割据④土地兼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明朝末年,统治愈加腐朽,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最先爆发于()A. 陕西北部B. 河南中部C. 四川地区D. 东北地区5.明末民通“朝求升,符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这里的“闯王”是指( )A. 陈胜B. 吴广C. 张献忠D. 李自成6.“左图右史”这一传统说法,说明了历史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
下图反映的史实是()A.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B. 清军入关推翻明朝C. 明末农民起义的进军路线D. 张献忠农民军推翻明朝7.明末的民谣唱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这首民谣反映的是()A. 君王昏乱,奸臣当道B. 宦官专权,打击忠臣C. 明朝刑法严酷D.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8.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A. 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 反映了农民要求减免赋税的愿望C. 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 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采用的方案9.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其根本原因是()A. 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赋税沉重B. 广大农民觉悟高,拥护起义军C. 均田免赋促使农民加入起义军D. 均田免赋是农民起义的目的10.1644年,百万大军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知识要点一百七十万云南工具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周口店龙骨山七十万二十万猿类天然群居三万打制人工血缘氏族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A(课本p. 2)2. B(A、C、D项都是神话传说)3. B(课本p. 2)4. A(课本p. 2),元谋人生活的时代还属于旧石器时代,③④两项都是磨制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现象。
5. B(课本p. 3、p. 4)6. D(北京人过的是群居生活)7. A(项链是装饰品,说明山顶洞人懂得爱美)8. A(图B是元谋人的牙齿;图C是磨制石器,但山顶洞人主要使用的是打制石器;图D 是打制石器,但不能显示山顶洞人掌握磨光钻孔技术)9. C(课本p. 5)10. B(课本p. 5)11. A(这枚针主要用于把兽皮缝制为衣服。
这枚骨针比较小,用于射杀野兽可能性不大,实用性强,做装饰品可能性也不大)12. C(北京人的食物还不包括米饭)13. A(山顶洞人也使用打制石器)14. B(使用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特征)二、非选择题15. 问题一:人工钻木取火。
证据:考古资料证明,山顶洞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问题二:用火烤熟食物,可以提高人的体质;用火驱赶野兽,维护自身安全;用火照明取暖,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火的使用,提高人们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演变过程中的重大进步。
16. 问题一:山顶洞人遗址。
问题二:制作这样的器具,需要一定的磨制和钻孔技术,说明山顶洞人生活时期,人们已学会缝制衣服,懂得美。
这是生产力的重大进步。
拓展与探究思考一:旧石器时代;北京人。
思考二:群居在洞穴中;用打制石器和木器劳动,获取食物等等(合理的想象均可)。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要点七千长江浙江磨制耒耜水稻干栏式定居五六千黄河陕西磨制粟半地穴式定居水稻粟磨制陶定居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A(课本p. 7,现有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2. C(课本p. 7)3. D(课本p. 7)4. D(课本p. 7、p. 8)5. B(课本p. 7)6. D(A、C项所说情况出现在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B项所说情况出现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文物)7. C(要过定居生活,必须有人工建造的房子)8. C(课本p. 8)9. C(纺轮只能是用陶土制成雏形,然后烧制。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华夏之祖知识要点四五千炎帝黄帝涿鹿华夏宫室衣裳挖井舟车养蚕缫丝文字人文初祖炎黄子孙尧舜禹部落联盟首领禅让制约公元前2070 禹原始奴隶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 5 A D B A C6 - 10 D C A D C11 - 13 C D A二、非选择题14、问题一:禅让制(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首领制度);没有;大禹传子启后,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问题二:材料表明,为了争夺部落联盟首领之位,各部落首领之间互相斗争。
跟课本说法不一致。
说明:历史上存在的许多“传说”,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必须多方面考证。
15、问题一:材料一属于历史传说;材料二属于文字记录;材料三属于实物资料。
问题二:材料三代表的实物资料。
拓展与探究思考一: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足,对许多现象不理解,存在着敬畏心理,于是,人们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动物和自然现象作为自己的祖先等崇拜的对象,并将其符号化,这就是图腾。
思考二:通过民族大融合,以华夏族为主体,其他各民族不断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
大变革的时代知识要点铁牛耕牛耕李冰都江堰天府之国秦商鞅公元前356 商鞅土地私有自由买卖耕战军功大小旧贵族县制经济军队战斗力封建地主农民封建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 5 C D D B A6 - 10 A B B C D11 - 14 B D A C二、非选择题15、问题一:商鞅。
他主持的改革直接促使秦国强大;推动中国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法家学说。
问题二:嬴政。
秦灭其他六国,统一全中国。
问题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灭其他六国,统一全中国奠定基础。
16、问题一:大禹和李冰;都江堰问题二:中国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问题三: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水利兴修。
拓展与探究思考一:奖励耕战,农业生产不积极、没有军功的人不授爵位,废除了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任免官吏,剥夺了贵族世袭把持地方的特权。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发生剧变。
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是()。
A.波兰B.民主德国C.罗马尼亚D.南斯拉夫【答案】 A2、周恩来总理在195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说:“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B.海牙会议C.日内瓦会议D.联合国大会【答案】 C3、据史料统计,1872—1890 年间,进口棉纱的价格下降了 1/4 以上,如以1872 年的进口棉纱价格为基数,1886 年进口棉纱的价格仅为它的 66.9%。
这一变化引起的直接后果是()。
A.政府财政收入增加B.民族工业迅速发展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D.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答案】 C4、《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于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对这一政策的最恰当的评价是()。
A.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B.合理调节各抗日阶级内部关系C.保障地主的基本利益D.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答案】 D5、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即许县)。
这一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史籍中却有不同的记载。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和《三国志·毛玢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诸葛亮传》及诸葛亮的《隆中对》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说明()。
A.史料包含了记录者自身的立场情感B.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史实记载C.史料与历史真相之间可能存在差距D.自相矛盾的史料不能作为历史证据【答案】 C6、缺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B.《民法大全》C.《民法典》D.《汉谟拉比法典》【答案】 A7、某学者在研究宋代历史时,对两宋时期枢密使的人数进行过统计,数据表明724名枢密使、枢密副使中,文臣为659人,约占总人数的91%。
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第一单元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基础训练1. D2. B3. D4. A5. B6. B7. D8. C9. C10. D11. 12. B13. 14. B15.时间人口垦田粮仓得出结论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体现特征社会经济繁荣导致因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16. 问题一:(1)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
(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问题二: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他对大运河的开凿持否定态度。
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因为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
他对大运河的开凿基本持肯定态度。
问题三:同意胡曾的观点。
理由是: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隋炀帝暴政的体现,也是导致隋朝在农民起义被*的原因。
同意皮日休的观点。
理由是: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南北的交通和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动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拓展与探究问题一:可从地理因素(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势等)、经济发展因素(农业发展、商业贸易、交通成本等)等去考虑。
第2课贞观之治基础训练1. B2. D3. C4. A5. C6. C7. A8. C9. D10. B11. B12. A13. 划线为错误,括号为准确:隋文帝(隋炀帝);李世民(李渊);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姚崇(魏征);魏征(杜如晦)14. 问题一:唐太宗理解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
因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唐太宗重视民生的思想。
材料三说明唐太宗把魏征作为镜子,通过魏征来了解自己的得失,反映了唐太宗广开言路的开明思想。
问题三:反映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
根本目的在于巩固统治。
2拓展与探究文物专家是根据铜镜背面的铸字判定铜镜是假文物的,因为贞观时期是627—649年,不会存有“贞观29年”之说。
2019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宋朝人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C.开通大运河D.实现国家统一2.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的中心是洛阳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④它有效地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3.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说:“中国无世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
”他所评价的是中国的( )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监察制度D.科举制度4.下列工程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A.营建东都洛阳B.开凿大运河C.修筑长城和驰道D.兴建都城长安5.某同学赋词《临江仙》:“水比黎庶君比舟,贞观治,一新秋。
月碎重圆星再聚,勤政真盛世,英名万代流。
”这首词称赞的是( )A.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炀帝6.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B.重视人才的培养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创立科举制度7.《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改国号为周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8.唐朝政局可用右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9.贞观时期和开元时期是唐朝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
这两个时期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皇帝都勤于政事,任用贤臣B.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C.社会秩序混乱,人民流离失所D.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清明10.“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后练习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宋代东京大相国寺院子周围的走廊可容纳万人,每年有5次庙会,寺内商贾多达万人,还有杂技、戏剧表演、说书等众多民间艺术活动。
材料反映了宋代()A.农业经济发展B.水陆交通便利C.都市生活繁华D.民间艺术精湛2.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名家辈出。
其中,成功塑造“窦娥”这一艺术形象的是()A.马致远B.郑光祖C.白朴D.关汉卿3.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
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秦朝B.宋朝C.隋朝D.汉朝4.《水浒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梁山好汉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不仅有人说书唱曲,耍杂技,还有人卖食物、药材、古玩、字画。
该描写中梁山好汉所逛的地方可能是()A.瓦子B.大相国寺C.邸店D.坊市5.孔庙大成殿供奉有儒家十二位代表人物,其中只有朱子不是孔子的亲传弟子。
朱子是南宋人,明朝规定科举考试以他的《四书集注》为答题标准。
“朱子”是()A.朱温B.朱熹C.朱棣D.朱耷6.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境是()A.岳飞在郾城打败金军B.可以在勾栏内观看表演C.许多读书人在书房里钻研八股文D.你和你的朋友晚上可以出来吃点夜宵7.《东京梦华录》记载:“瓦子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面、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A.社会分工明确B.海外贸易繁荣C.市民生活丰富D.开封城经济落后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材料反映的传统节日是()A.春节B.元宵节C.元清明节D.端午节9.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搜集到以下资料,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南宋经济重心的南移B.宋朝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C.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D.宋朝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10.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第一单元
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基础训练
1. D
2. B
3. D
4. A
5. B
6. B
7. D
8. C
9. C10. D11. 12. B13. 14.B
15.时间人口xx粮仓
得出结论人口激增xx扩大粮仓丰实
体现特征社会xx
导致因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16.问题一:(1)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
(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问题二: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他对大运河的开凿持否定态度。
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因为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
他对大运河的开凿基本持肯定态度。
问题三:同意胡曾的观点。
理由是: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隋炀帝暴政的体现,也是导致隋朝在农民起义被*的原因。
同意皮日休的观点。
理由是: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南北的交通和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动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可从地理因素(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势等)、经济发展因素(农业发展、商业贸易、交通成本等)等去考虑。
第2课贞观之治
基础训练
1. B
2. D
3. C
4. A
5. C
6. C
7. A
8. C
9. D10. B11. B12. A
13.划线为错误,括号为准确:隋文帝(隋炀帝);李世民(李渊);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姚崇(魏征);魏征(杜如晦)
14.问题一:唐太宗理解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
因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唐太宗重视民生的思想。
材料三说明唐太宗把魏征作为镜子,通过魏征来了解自己的得失,反映了唐太宗广开言路的开明思想。
问题三:反映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
根本目的在于巩固统治。
2拓展与探究
文物专家是根据铜镜背面的铸字判定铜镜是假文物的,因为贞观时期是627—649年,不会存有“贞观29年”之说。
第3课开元xx
基础训练
1. D
2. D
3. A
4. B
5. A
6. D
7. B
8. A
9. A10. D 11. D12. C13.B14. C15. B
16.问题一:xx前期。
问题二:稻米、粟米。
问题三:提示:经济发展繁荣、人口增加、城市交通发达。
17.问题一:唐朝的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