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置换软基处理方案

合集下载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XX湾新区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一期)三标段路基强夯及强夯置换工程施工方案审核:编制:XX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年3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编制依据 (3)三、施工部署 (3)四、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6)五、施工工艺 (6)六、质量保证措施 (13)七、安全保证措施 (15)八、文明施工 (13)一、工程概况:XX湾新区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六号路(南4号路-南10号路)道路工程,K1+314.097~K1+960、K2+060~K2+130.543段场地表层为近期回填土,回填厚度介于4~5m,松散,主要由粉质土混砾构成,欠固结,为较差地基土,设计要求采用强夯处理。

K0+956.302~K1+048.227 段地表层为近期回填土,回填土厚度介于1~2.5m,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混砾石构成,欠固结,为较差地基土,由于覆盖层较薄,设计要求采用强夯置换处理。

本工程施工工程量如下:强夯处理长度715m,面积44625㎡(夯击能2000KN·m),强夯超填土方量31238m3;强夯面积44625㎡。

强夯置换处理长度92m,面积5608㎡,满夯面积5608㎡(夯击能1000KN·m)。

二、编制依据1、编制依据:(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4)施工合同;三、施工部署1、项目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项目部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情况如下: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的全面管理工作项目副经理:配合项目经理的具体管理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部的技术管理工作 施工员:负责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 质检员:负责项目部的质检管理工作 安全员:负责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 材料员:负责项目部的材料管理工作项目组织机构图2、施工段划分:本工程拟分两个施工段落即路基强夯施工段和路基强夯置换施工段。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海南恒大海花岛3#岛首期第三批次第一阶段(1区)强夯置换法地基处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拟建的海花岛3#岛详勘工程位于儋州市滨海新区海花岛3#岛,拟建2层建筑一栋、3层建筑47栋、6层建筑2栋、7层建筑17栋,起重6层7层建筑处设有整体1层地下室,拟建建筑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形式拟采用桩基础、基础埋深待定。

二、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成果及场地附近资料,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地层共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揭露地层由上到下分为:①素填土:青灰色,干饱和,松散,土质不均匀,成分以石英质砂为主,含少量贝壳碎屑,为新近人工回填土。

②淤泥质粉质粘土(Q):灰黑色,软塑状,土质不均匀,切面稍有光泽,含少量有机质,韧性、干强度差,有轻微摇振反应,含少量细砂.③珊瑚贝壳砾砂:杂灰色,灰黄色,松散状,以较多珊瑚碎屑及贝壳碎屑夹石英质砾砂为主。

呈块状,块径2~6cm④-1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褐色,可塑状,土质不均匀,韧性、干强度中等,切面无光泽,无摇振反应,含较多的石英质细砂.⑤粉质粘土:青灰色,可塑~硬塑状,局部坚硬状,土质不均匀,韧性中等,干强度较高,切面无光泽,无摇振反应,局部含少量石英质砂及贝壳碎屑,其中11。

7~13.0米为生物碎屑、石英质砂等钙质胶结呈半成岩状,致密状。

三、施工技术要求一、设计依据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

2、《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JTS133—2013).3、《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

4、《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147-1—2010)。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7、《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8、《海花岛3#岛首期规划总平图》(业主提供).9、《海花岛3#岛首期第三批次(1区)地勘中间资料》(中南勘察设计院湖北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7月)。

地基工程 强夯置换法施工

地基工程 强夯置换法施工

地基工程强夯置换法施工1加固原理及适用范围强夯置换法是近年来从强夯加固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方法,属于夯实地基,它主要适用于软弱黏性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加固机理为动力置换,即强夯将碎石整体挤入软弱黏性土成整式置换或间隔夯入淤泥成桩式碎石墩。

按强夯置换方式的不同,强夯置换法又可分为桩式置换和整式置换两种不同的形式。

整式置换是采用强夯将碎石整体挤入软弱黏性土中,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换土垫层。

桩式置换是通过强夯将碎石填筑土体中,部分碎石桩(或墩)间隔地夯入软弱黏性土中,形成桩式(或墩式)的碎石墩(或桩)。

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振冲法等形成的碎石桩,它主要是靠碎石内摩擦角和墩间土的侧限来维持桩体的平衡,并与墩间土起复合地基的作用。

2.削强夯置换法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式置换施工设计参数1)桩式置换中,置换深度的大小由土质条件决定,除厚层彻口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

深度不宜超过IOm o2)置换深度又与强夯置换的夯击能量和夯锤的底面积密切相关。

试验表明,单击夯击能量越大,强夯产生的有效加固深度也越深,强夯挤密区域也越大,夯坑深度相应也较深。

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单点夯击能,也能大大改善置换加固的效果。

在夯击能量和地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夯坑夯击深度同单位底面积的夯击能量与单位面积锤底静压力密切相关,也即与夯锤底面积有关。

夯锤底面积越小,对地基的楔入效果和贯入力就越大,夯击后获得的置换深度就越深。

因此,强夯置换与普通强夯相比,宜采用锤底面积较小的夯锤,一般夯锤底面直径宜控制在2m以内。

3)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墩底穿透软弱土层,且达到设计墩长;②累计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520倍;③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参见强夯法的要求。

4)桩式置换的夯点布置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

夯点的间国巨应视被置换土体的性质(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荷载大小而定,当满堂布置时可取夯锤直径的2.0~3.0倍。

(整理)_软弱地基的强夯置换法施工

(整理)_软弱地基的强夯置换法施工

_软弱地基的强夯置换法施工软弱地基的强夯置换法施工向国庆贵州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贵阳550007摘要:强夯置换法是在强夯法和软弱地基换填或者强填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强夯置换法的工法特点、工艺原理和操作要点。

实践证明,该工法加固地基效果显著,在保证地基基础承载力要求的同时节约了施工费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地基加固强夯置换点夯强夯承载力中图分类号:TU75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4144/ki.jzsg.2015.05.008 XIANG GuoqingNo.2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Guizhou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 Group Guiyang 550007The dynamic replacement method is a kind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 which developed in combination of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and soft foundation in replacement and reinforcement filling.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features, the technological principle and the operation points of dynamic replacement method have been introduced.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suchconstruction method for the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has remarkable effect, which not only can ensure the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requirements but also can save construction cost and has certain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dynamic replacementlocal compaction dynamic compactionbearing capacity1 工程概况贵州师范大学花溪校区建设工程一期会议中心、礼堂工程应用了地基强夯施工,采用杂填土填筑。

用强夯置换法处理某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技术分析

用强夯置换法处理某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技术分析
2施 工 试 验计 划
将某高速公路路段软基分作两个试验 区 , 每个试验 区 ( 5 m× 0 ) 为 0 5 m ,且两 试验 区相距 1m左右 , 0 第一试验 区为夯击一遍 , 逐点夯击由 中间 向 两边 一 次 性 完 成 ,夯 点 间距 设 计 为 4 m, . 第二试验 区为夯击两遍 , 一遍夯击 为隔 5 第 点夯击 , 第二遍为补夯 , 夯点间距设计为 4 m 。 , 0 两试验区均采用锤重 1t 8,锤直径 20或 25 . .m, 夯点布置成正方形 。 2 . 1有关施工试验参数的确定。确定锤重 和落距 : 因本工程确定用强夯击换法m,即加 固深度 为 60 .m左右 。 . 22夯点布置。 据地基规范夯点布置 可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 , 为便于施工 采用正方形布置 。夯点间距按规定取锤直径的 2 3 , 低值 2 ~ .倍 , —倍 取 .2 0 5 第一 方案夯点 间距 4 m 第二方案夯 点间距 4 m - 强夯时间间 . , 5 . 。2 0 3 隔。 因本工程是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地基土 , 此 种方法是利用土的强度瞬时降低 以排开软土点 可连续施工 ,两遍夯击之 间不必 留出孔隙水压 消散 时间, 这样可以加快施工进度 。 . 24夯埋材 料的选用 。本标段 范围内分布母岩为火山碎屑 岩、 石英 、 角闪石片石及花 岗岩 , 严重风化不等。 为节约成本选用开山石、 碎石 、 片石等材料。材 质要求无侧 阻抗 压强度 大于 1m a 0 p 粒径必 须 在 8 e 以下且 粒径大 于 3 c 的不超过 3 %。 0r a 0m 0 3施工流程 31 . 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在施 工前清理
一 一

地 表 耕 植 土 ,把植 物 根 系 、地 下 降 碍 物 清 理 F

强夯置换碎石处理软土路基施工工法

强夯置换碎石处理软土路基施工工法

强夯置换碎石处理软土路基施工工法摘要:以某市政道路工程为例,介绍了强夯置换碎石处理软土路基施工方法,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及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简要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加以验证。

关键词:强夯置换,碎石处理,软土路基,复合地基Abstract: taking a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the dynamic compaction replacement gravel processing soft soil subgrade construction method, suitable scope, process principl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key operation and quality guarantee measures are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brief analysis and, and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o verify it.Keywords: dynamic compaction replacement, and gravel processing, soft roadbed, composite foundation1、前言处理软土路基常用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水泥搅拌桩,粉喷桩,CFG桩等,但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强夯置换碎石因其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程序简单、施工机具少、操作简便等特点,因此在不良地基处理上被广泛应用。

我们通过采用强夯置换碎石施工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并通过工程实践总结形成本工法。

2、工法特点2.1施工程序简单,施工质量易保证,施工人员易掌握;2.2施工使用机具少,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施工速度较快,在不受土层中块石的限制;3、适用范围3.1适用地表软土层为淤泥质土,淤泥质土层深度较,下部有持力层的软土路基。

强夯置法换处理软土地基有效置换深度计算方法综述

强夯置法换处理软土地基有效置换深度计算方法综述
置换体端部的应力可采用基于静力试验的结果计算:
式中,P为接触应力;r为柱体半径;z为深度;??为参数。
同时,也可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为一待定参数;W为锤重,H为落距。
以上两式取即可得出。综合上述各式,可得置换深度
应满足:
式中,为置换体端部被置换土层的极限承载力。
该方法估算置换深度时可考虑单击夯击能、夯锤锤径和土质条件的影响,较仅从单击夯击能来估算的方法更为合理与接近实际但在实际工程中很难确定,建议取0.04s有很强的主观性;其中v和等参数的选取也不准确,与实际工程还有一定差距。
其中
式中:A,B,C,N,G,分别为待定系数和指数;Ki为修正系数;分别为强夯置换深度、夯锤单击能、夯锤直径和土层承载力经无量纲化处理的自变量,计算式为:
式中,Hi,WHi,Di及fi分别为第i处强夯置换工程的置换深度、单锤夯击能量、夯锤直径及土层承载力;分别为平均置换深度、平均单击能量、平均夯锤直径及平均土层承载力,n为样本数量。
关键词:强夯置换,有效置换深度,计算
1强夯置换法
强夯置换[1][2]是近年来在强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适用于处理高饱和度、低透水性黏性土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利用强夯排开软土,夯入块石、碎石、砂或其他粗颗粒材料,最终形成块(碎)石墩,块(碎)石墩与周围混有砂石的夯间土形成复合地基。
大约在80年代初期[2],强夯置换在国外渐渐推广。在我国,太原工业大学曾于1984年采用在夯坑中填砂石的办法处理新近堆积软土。该场地原为稻田,土质为软~流塑的粉质黏土,承载力60~70kPa。采用1610kN·m的强夯,边夯边填,夯后形成深度为4m的砂石墩,复合地基承载力200kPa。1987年山西机械施工公司等在武汉钢铁公司的龙角湖沼泽地试验强夯置换加固取得成功。此后,强夯置换法发展迅速已有一系列工程采用强夯置换处理软土或液化地基。涉及的工程类别有机场、工业厂房、原料堆场、油库、办公楼、公路路堤等。

强夯强夯置换处理施工方案

强夯强夯置换处理施工方案

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道路工程强夯、强夯置换施工方案(金城路、环湾东路)批准:审核:编制:中水电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总承包部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目录1、编制依据 (1)2、编制原则 (1)3、工程概况 (2)4、施工组织 (5)5、施工平面布置 (6)6、工期计划和措施 (7)7、资源配置计划 (9)8、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12)9、质量、安全、环境控制措施 (26)强夯、强夯置换施工方案(环湾东路)1、编制依据1.1、烟台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金海路施工图纸;1.2、招投标文件和施工合同;1.3、自然条件调查和施工资源调查资料;1.4、《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 50783-2012);1.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1.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8、《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D31-02-2013)1.9、我公司施工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2.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节约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2.2、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和施工机械。

2.3、符合环境保护、文明施工要求。

2.4、处理好当地村道的交通维护与转换。

3、工程概况金山湾生态城位于烟台市金山港区金山湾和周边地块,西至卧龙山,北至黄海之滨,南至昆崙山南路,东至大金山。

规划总用地17.88平方公里。

本方案涉和的道路软基处理强夯、强夯置换施工包括:金城路、环湾东路。

根据施工图设计,软基处理采用强夯和强夯置换进行处理,其中:环湾东路强夯置换处理范围为K0+260~710段,处理路线长度450m;强夯处理范围为K0+710~K2+000,抛石挤淤+强夯处理范围为K2+000~K2+346,处理路线长度1636m。

强夯置换结合强夯法处理液化土软地基

强夯置换结合强夯法处理液化土软地基
k a Es 1 . P 。 P , = 80M a
理后 的复合 地基要求达 到承载力特征值 fk 8 a ≥10 施工要求清除表层全部腐殖土 ,第 1 遍以边长
地质报告显示 ,勘察深度 2 . 围内土层 k a 6 0m范 5 P ,压缩 模量 >1 a 0MP 。 以素填土 、 粉砂 、淤泥质粉质黏土和细砂为主 ,拟
油 气 田地 面工程 (tp/ w ht :/ ww.qd cc r) y t mg . n o 一7 — 9
第 3 卷第 1 期 (0 1 0 工程管理) 0 0 2 1 . )( 1
浊漳河流域高水位流砂层管道施工工艺
申永 亮’ 景丽晓 苑伟 民’
1 中 国石 化天 然气 分公 司工程 建设 管理 处 2 中原石 油勘探 局工 程建 设 总公 司
底 宽 2m,渠 边坡 按 照 1: .放 坡 ( 1 5 开挖 土 放 在沟 限 ,开 挖 ( 回填 ) 的土 需 要 用 单 斗 挖 掘 机 二 次 倒 现象 消失 ,淤 泥层 置换 成 功 ,墩 体形 成 直径 4m左
2 施工方案
2 1 总体 方 案 .
,施 _ 用 履 带 单 斗 的一 次 施 _ 范 围有 丁采 T 根 据 河 道 地 形 和 水 流 量 ,考 虑 地 下 水 位 比较 渠 外 围 ) 高 ,且 管 沟土 质为 流砂 和卵石 ,管沟不 宜成 型 ,采 第 4遍 满 夯 , 能 级 200k 0 N。 夯 点 间 距 偏 差 小 于 ±0 . m。根 据 夯 击 能 量 确 定夯 锤 锤 重 和夯 锤 落 5

0 第⑤层细砂 :密实 ,饱和 ,成分以长石 、石英 料 ,粒 径 大 于 3 0mm的颗 粒含 量 不 宜 超过 全 重 的 0 . m考虑 ,置换率为 3 %。墩 3 0 为 主 ,颗 粒 级 配不 良 ,亚 圆形 ,该 层 局 部 夹粉 砂 、 3%,墩 体直径 按 3 0 a( k 。处 粉质黏 土 。该 层分 布均匀 ,土质较 好 ,f 20 体承载力特征值 志≥5 0 P 按计 算确定 ) a 0 k=

强夯置换软基处理施工工艺

强夯置换软基处理施工工艺
随时填料 。
间隔 2 个 夯点 ,如下 图所示 :
l 2 3 4 5 6 7 8 9 1 0
● 0 o ● Q o ● 0 o ●
图1 夯点夯击顺序 由图 1 所示 , 先夯击图 中 l 、 4 、 7 ……: 再 2 、5 、8 、…… ;然后 3 、6 、9 ……;最 后一遍满夯 。 3 . 3 施工间歇时间 四遍夯击之间必须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 各 遍之 间的 间歇 时间取 决于加 固土 层中孔 隙水压力消散所需要 的时 间。强夯 区各遍 之 间的间歇时间为 7天。
图 1施工 工艺 流程 ② 测定沉 降量。 ③重复夯击 ,直到沉降量小于 5 e a时 。 r 停止夯击 ,测量总沉降量及夯击面积。 ④填筑天然砂砾整平夯坑 。 4质量控制 4 . 1夯点放样定位 宜用石灰或打小木桩 的方法明确标 出夯点 , 并测量夯点 中心位置 偏差 ,偏差应控制在 1 5 e a范 围内。 r 4 . 2强夯施工 时 ,每一点的夯击能量应 大于 2 0 0 0 K N . m、每次最后两击夯沉量 只差 小于 5 c m;每边 总夯沉 量小 于 3 0 e m 时 ,此 点单击完成 。并 且保 证夯锤 落距偏 差不大于 3 0 c m,夯坑倾斜度不大于 l 5 度。 4 . 3最后一遍低能量满夯 ,保证 夯印重 叠l , 3 ,将表层松土夯实。 4 . 4夯点按照等边三角形布置。 5处理效果检测 施工完成两星期后 。 实验室检测 了复合 地基承载力达到 1 6 0 k p a 。 大于设计要求 的复 合地基承载力 。 6结束语 强 夯置换 处理 软 土地基 ,加快工 程进 度 、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工程效益等优点 , 可在软基加 固中广泛应用 。
工程 建筑 2 0 1 3年 9期 ( 上)

强夯置换软基处理方案

强夯置换软基处理方案

强夯置换软基处理方案引言: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而软基处理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保障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软基处理方案——强夯置换。

1. 强夯置换的原理强夯置换是一种通过夯击作用改变土体结构的软基处理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夯击机将钢筒或钢板以一定频率和能量夯击到土体中,使土体发生变形和重新排列,从而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质和承载能力。

强夯置换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夯击作用使土体中的颗粒重新排列,填补土体中的孔隙,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2. 强夯置换的适用范围强夯置换适用于软弱土地基处理、填土加固、桩基加固等工程项目。

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往往需要在软弱土地上进行建设。

强夯置换能够有效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质,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为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

3. 强夯置换的工程实施强夯置换的工程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现场勘测与分析:通过对软基地质的勘测与分析,确定施工方案和夯击参数。

(2)准备工作:清理现场,搭建夯击机和相关设备。

(3)试验夯击:在选定的试验区域进行试验夯击,通过监测和分析土体的变形和承载能力,确定夯击参数的合理范围。

(4)正式施工:根据试验夯击结果确定的夯击参数,对整个软基进行夯击处理。

(5)监测与评估:施工结束后,对处理后的软基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4. 强夯置换的优势和局限性强夯置换作为一种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施工速度快:强夯置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土体的处理,节约了施工时间。

(2)施工成本低:相比于其他软基处理方法,强夯置换的施工成本相对较低。

(3)施工效果可靠:强夯置换能够有效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质,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施工效果可靠。

然而,强夯置换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对土体的适应性有限:强夯置换对土体的适应性有一定的限制,不适用于部分土体类型。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理方案(强夯置换)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理方案(强夯置换)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理方案(强夯置换)软基处理(强夯置换)王蕊摘要:我国高等级公路的软土地基处理中,常用的方法有粉喷桩、砂垫层法、竖向排水法、加铺土工织物、碎石桩、深层搅拌、强夯等。

本文章主要讲述强夯置换。

此方法长久以来通过与新科技的接触,更准确的计算软基处理时所需要的相关数据。

达到处理方法的优化并且节省了资源。

一、成因与问题(一)软土路基的成因路基强度及稳定性与路基干湿状态紧密相关。

由于路基低、路面宽、排水设施不好,水稳定性差使得雨水和生活用水向路基内渗透使地下水位升高,经常处于潮湿状态,导致路基软化。

(二)软土路基在公路中的危害及常有的问题(1)勘察设计不详细或不准确,应该作软基处理的地段未作处理设计,此类现象不少。

(2)早知是软土地基,却未做好软土地基处理,造成路堤失稳或危及线外建筑物。

工例有:汕头磊口大桥引道.由于高填土引起线外土地隆起,民房受损.路基难以稳定,只好增加桥梁长度,建成后一段时间,仍然出现锥坡不均匀下沉,又做了处理。

(3)虽然作了软土地基处理,但是措施不力,施工不当造成路堤失稳。

珠海南屏桥引道,虽然软土采用砂并结合分级加裁预压处理,路堤填土高度7m,南岸砂井施工完成后,仅填土到2.5m高(第一级加载)时就发生破坏,北岸在第三级填土完成时发生破坏。

填土完成也发生破坏。

经开挖分析,原因是地质资料不准确,填土速度过快,后加的反压护道又阻塞了砂垫层的排水通道。

最后采取了挖深边沟排水,用袋装砂井和铺土工布进行修复。

(4)堆料不当,未按规定分层填筑,填土过快,碾压不当,造成路堤失稳。

新会虎坑、大洞桥的引道,原设计对软基都作了袋装砂并结合砂垫层加固处理,由于投资限制,大部分路段的处理被取消。

有几处路堤发生滑塌现象,通车后整个路段不均匀沉降。

主要原因是堆料不当,未按规定分层填筑,也未作施工观测,填土过快,碾压不当。

(5)扰动“硬壳层”或填筑不当,使“硬壳层”遭受破坏,导致路堤失稳。

有的地区甚至认为,有“硬壳层”存在的软土地基,宁可不作软土地基特殊处理,利用扩散应力作用采取预压以保持填筑路堤的稳定。

软土地基处理强夯法及强夯置换法施工技术

软土地基处理强夯法及强夯置换法施工技术

4.2.3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强夯是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它通过一般10~40t 的重锤和10~40m的落距,对地基土施加很大的冲击能,在地基土中所出现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可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

同时,夯击能还可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

强夯置换法是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等粗颗粒材料,用夯锤夯击形成连续的强夯置换墩。

具有加固效果显著、施工工期短和施工费用低等优点。

当前,应用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处理的工程范围极为广泛,有工业与民用建筑、仓库、油罐、储仓、公路和铁路路基、飞机场跑道及码头等。

总之,强夯法在某种程度上比机械的、化学的和其它力学的加固方法更为广泛和有效。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同时应在设计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工程实践表明,强夯法具有施工简单、加固效果好、使用经济等优点,因而被世界各国工程界所重视。

对各类土强夯处理都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但对饱和软土的加固效果,必须给予排水的出路。

为此,强夯法加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带)是一个在软粘土地基上进行综合处理的加固途径。

1、加固机理强夯法是利用强大的夯击能给地基一冲击力,并在地基中产生冲击波,在冲击力作用下,夯锤对上部土体进行冲切,土体结构破坏,形成夯坑,并对周围土进行动力挤压目前,强夯法加固地基有三种不同的加固机理:动力密实、动力固结和动力置换,它取决于地基土的类别和强夯施工工艺。

(1)动力密实采用强夯加固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密实的机理,即用冲击型动力荷载,使土体中的孔隙减小,土体变得密实,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

非饱和土的夯实过程,就是土中的气相(空气)被挤出的过程,其夯实变形主要是由于土颗粒的相对位移引起。

强夯置换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置换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置换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1-24T11:44:27.384Z 来源:《时代建筑》2021年29期10月中作者:李扬阳[导读] 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强夯置换法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与处理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一种在我们国家软土地区和地基最为常用的处理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该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抗压性,并且还能有效帮助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

通过对该软土地基的方法处理与研究改善地基的物理性质,并且可以提高该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进而降低该工程的施工成本。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李扬阳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强夯置换法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与处理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一种在我们国家软土地区和地基最为常用的处理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该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抗压性,并且还能有效帮助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

通过对该软土地基的方法处理与研究改善地基的物理性质,并且可以提高该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进而降低该工程的施工成本。

关键词:软土地基,应用处理,强夯置换法1 引言如今在我们国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我们国家当前综合实力的各方各面都在提升,各个地区之间距离也越来越近,也在积极促进加强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飞速速发展和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各个领域的新篇章,在此种背景之下我们道路工程项目也是日渐完善,工程量也逐步增多。

施工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并且可以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了更好的对道路工程建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提升,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也在逐渐强化,施工质量也是整个项目的重点工作,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有效的进行施工,所以这也是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将会采取有效处理方式与技术措施,在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施工团队有很多种处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其中我们最常见的方法有排水固结法,PHC管桩,水泥碎石桩法等而在此方法中,强夯置换法也是当前最重要的软基础措施,在对技术措施选择过程中,为了提高处理效果,需要对施工现场情况来展开分析制定一套有效的方案方法,对工期和成本要有着更为准确的认知,为此我在强夯置换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详细分析以下几点:2强夯法的主要影响因素2.1单击夯击能单击夯击能一般根据工程要求的有效加固深度来确定夯击能越大,有效加固深度也相应越大,其大小由锤重与落距的乘积决定。

软土强夯置换工程方案

软土强夯置换工程方案

软土强夯置换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软土地基是指含有较多水分的土层,其物理性质比较松软,强夯是一种能够改善软土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方法。

软土强夯置换工程是利用强夯机将料土夯实进而进行置换加固,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抗沉降能力。

本文将依次介绍软土强夯置换工程的工程原理、工程前期工作、工程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施工现场管理、质量保证及验收标准、安全与环保等方面。

二、软土强夯置换工程的工程原理1.强夯原理软土强夯技术是一种通过连续或交叉夯击在地下40m~50m深的新型土地基处理技术。

其原理是由强夯机发出的持续夯击力,使夯击点周围的土层发生逐渐均匀的变密,达到增加土层密实度从而提高土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的目的。

2.置换原理强夯机通过夯实土层,使土体强度提高,并使土体整体稳固,即软土夯实,强短订单组成了连续体,然后再用更牢固的料土置换夯鹤的工具和机械设备,依此逐层进行,使软土完全置换为料土夯实,从而达到地基加固稳定的目的。

三、工程前期工作1.地质勘察对工程地点进行地质勘察,了解软土地基的土质状况、水文地质情况、地下水位等情况,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设计方案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结合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由专业工程师进行软土强夯置换工程的设计方案。

3.施工准备确定强夯机和设备的型号和数量,准备所需的料土和其他施工辅助材料,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准备施工所需的资料和手续等。

四、工程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1.施工工艺(1)现场准备:确定施工现场范围,清理现场杂物,进行施工现场标定。

(2)夯实土层:使用强夯机对软土地基进行夯实处理,逐层夯实,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夯实度。

(3)料土置换:将料土通过输送管道输送至夯实区域,对夯实后的土层进行置换加固。

(4)二次夯实:对料土置换后的土层进行二次夯实,确保土层达到设计要求的稳定性。

(5)收尾工作:对施工现场进行综合清理,做好施工记录和资料整理等。

2.注意事项(1)施工人员需做好防护措施,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嘿,兄弟,今儿给你整一个经典又实用的方案——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别看这名字挺高大上,其实里面门道多了去了。

咱就直接进入主题,一点一点给你捋清楚。

咱们得明确一下强夯和强夯置换是啥玩意儿。

简单来说,强夯就是用大锤子砸地面,让土层更结实;强夯置换呢,就是用石头或者砂石等材料替换掉一部分软土,让地基更稳固。

下面,咱们就开始具体施工步骤。

一、施工前准备1.收集资料: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土层分布、地下水位等情况。

2.设计方案: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制定合理的强夯或强夯置换方案。

3.准备设备:购买或租赁强夯机、破碎机、挖掘机等设备。

4.招标投标: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工程招投标,选择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

二、施工步骤1.场地平整:将施工区域内的杂物、垃圾清除干净,确保场地平整。

2.测量定位:根据设计方案,确定强夯或强夯置换的位置。

3.强夯施工:a.进行试验性强夯,确定最佳夯击能和夯击次数。

b.按照试验结果,进行大面积强夯施工。

c.强夯过程中,要随时监测地面沉降和侧向位移,确保施工安全。

4.强夯置换施工:a.进行试验性置换,确定最佳置换材料和置换深度。

b.按照试验结果,进行大面积强夯置换施工。

c.置换过程中,要随时监测地面沉降和侧向位移,确保施工安全。

5.施工缝处理:在施工过程中,要预留一定的施工缝,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裂缝。

6.施工缝回填: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缝进行回填,确保地基整体稳定性。

三、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2.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质量。

4.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四、施工后期处理1.施工结束后,对地基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2.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3.地基处理完毕后,进行场地平整,为后续工程做好准备。

兄弟,这事儿就说到这儿了。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关键就是细心、认真、专业。

铁路软路基强夯置换施工工法

铁路软路基强夯置换施工工法

铁路软路基强夯置换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铁路交通在我国的日益发展,铁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成为了国家重点工程之一。

在铁路建设中,软路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基础。

然而,在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软路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常常会受到地质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需要采用一些先进的工程技术和工法来保障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铁路软路基强夯置换施工工法是近年来新型的软路基处理技术,具备工艺流程简单,施工效率高,施工阶段合理,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已经在我国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二、工法特点铁路软路基强夯置换施工工法是一种集置换、实夯、强夯于一体的处理方法。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简便:相对于传统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操作起来较为简便。

施工人员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夯实器和处理方式,即可快速有效地进行软路基处理。

2、施工效率高:铁路软路基强夯置换施工工法具有较高的施工效率。

通过对软路基进行强夯处理,可快速地提升其密度和强度,从而保证后期的工程质量。

3、施工过程合理:该工法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合理的措施,包括工期安排、施工顺序,以及施工标准等方面的规定,从而达到了安全、高效、合理的施工目标。

4、经济效益好:相对于传统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的施工成本较低,同时施工效益也很好。

在工程实践中,其经济效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和确认。

三、适应范围铁路软路基强夯置换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软路基处理工程,包括铁路、公路、桥梁、隧道等工程。

同时,该工法的施工范围也包括了各种软路基处理工程的不同部位,例如窝洞、支护、填方、挖方等。

四、工艺原理铁路软路基强夯置换施工工法的原理基于从实际工程目标和工程特点出发,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措施,通过强夯和置换等方法对软路基进行处理,从而提升其密度和强度,达到保证后期工程质量的目的。

1、强夯处理强夯处理是该工法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软路基进行强夯处理,提升其密度和强度。

强夯置换软基处理方案

强夯置换软基处理方案

目录1 编制依据 (1)2 编制原则 (1)3 工程概况 (1)3.1工程概述 (1)3.2主要工程量 (2)4 施工组织 (2)5 施工平面布置 (2)5.1施工道路及临建布置 (2)5.2施工水、电布置 (3)5.3材料堆放布置 (3)5.4施工布置 (3)6 工期计划及措施 (4)6.1组织措施 (4)6.2技术措施 (5)6.3质量措施 (5)6.4安全措施 (5)6.5经济措施 (6)7 资源配置计划 (6)8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7)8.1施工工艺 (7)8.2施工方法 (7)8.3强夯置换施工 (10)8.4质量检验 (12)8.5碎石垫层施工 (12)9 特殊时期施工措施 (13)9.1雨季施工 (13)9.2夜间施工 (13)10 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与环保控制措施 (14)10.1质量保证措施 (14)10.2安全保证措施 (15)10.3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15)强夯置换墩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依据设计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及设计相关文件;(2)金山湾基础设施建设地质勘探资料;(3)《烟台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清河路施工图设计—道路工程》;(4)《烟台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江河路施工图设计—道路工程》;(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2-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相关施工规范;(6) 依据现场勘查及测量数据,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成功经验。

2编制原则(1)充分领会设计精神,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的标准、规范等文件进行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编制,确保施工方案能够正确指导施工;(2)强夯置换施工方案编制科学、合理,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及不可预见的施工干扰,确保强夯置换施工有序进行,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3)根据试夯结果,调整或完善设计与施工参数,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严格控制每道工序,在提高工程质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的基础上,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保证施工工期;(4)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合理配备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采用平行流水作业作业,尽量做到均衡施工,保证施工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编制依据 (1)2 编制原则 (1)3 工程概况 (1)3.1工程概述 (1)3.2主要工程量 (2)4 施工组织 (2)5 施工平面布置 (2)5.1施工道路及临建布置 (2)5.2施工水、电布置 (3)5.3材料堆放布置 (3)5.4施工布置 (3)6 工期计划及措施 (4)6.1组织措施 (4)6.2技术措施 (5)6.3质量措施 (5)6.4安全措施 (5)6.5经济措施 (6)7 资源配置计划 (6)8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7)8.1施工工艺 (7)8.2施工方法 (7)8.3强夯置换施工 (10)8.4质量检验 (12)8.5碎石垫层施工 (12)9 特殊时期施工措施 (13)9.1雨季施工 (13)9.2夜间施工 (13)10 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与环保控制措施 (14)10.1质量保证措施 (14)10.2安全保证措施 (15)10.3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15)强夯置换墩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依据设计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及设计相关文件;(2)金山湾基础设施建设地质勘探资料;(3)《烟台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清河路施工图设计—道路工程》;(4)《烟台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江河路施工图设计—道路工程》;(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2-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相关施工规范;(6) 依据现场勘查及测量数据,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成功经验。

2编制原则(1)充分领会设计精神,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的标准、规范等文件进行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编制,确保施工方案能够正确指导施工;(2)强夯置换施工方案编制科学、合理,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及不可预见的施工干扰,确保强夯置换施工有序进行,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3)根据试夯结果,调整或完善设计与施工参数,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严格控制每道工序,在提高工程质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的基础上,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保证施工工期;(4)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合理配备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采用平行流水作业作业,尽量做到均衡施工,保证施工工期。

(5)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防护、环保及文明施工相关工作。

3工程概况3.1工程概述江河路北起银河路,南至龙翔大街,道路全长1.058km,设计为城市道路A级,双向两车道,设计速度为30km/h,道路标准断面宽度为18m;不良地质为软土和液化土,呈高饱和状态,根据施工图设计,部分路段软基处理采用强夯置换进行处理,处理长度共计642m。

清河路北接龙华大街,南至龙翔大街,路段全长2042.23m。

设计为城市道路A级,双向两车道,设计速度为30km/h,道路标准断面宽度为18m;不良地质为软土和液化土,呈高饱和状态,根据施工图设计,部分路段软基处理采用强夯置换进行处理,强夯置换范处理长度1122m。

强夯置换呈正方形布设,桩直径1.8m,间距4.0m,桩长4-6m。

依据设计图纸设置50cm厚块石施工垫层,按“由内到外,隔行跳打”原则完成全部夯点的施工。

强夯置换检测合格后,铺设50cm碎石垫层,并设置聚丙烯双拉塑料格珊。

3.2主要工程量表1主要工程量表4施工组织为保证强夯置换软基处理工程施工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成立强夯置换软基处理施工小组,从技术、质量、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等方面全面控制施工,确保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组织机构见下框图。

图1强夯置换墩施工组织机构框图5施工平面布置5.1施工道路及临建布置施工道路根据设计图纸整体规划的场区运输道路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修筑,充分考虑与区域内其他作业面的衔接,并确保施工场区原有民用便道畅通无阻。

在平交路口、弯段及池塘等危险路段设置警示标识以确保交通安全。

目前已基本进入雨季施工,气温偏高。

在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前提下防雨、防汛、防暑降温工作为目前一项重点工作内容。

为便于现场管理、做好防雨、防暑应急工作,在每个作业区段设置一处临建场区。

主要包括集装箱式移动彩钢板房一座,建筑面积18㎡,室内配备饮用水,防暑药品等;移动厕所一座,建筑面积4㎡,做好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相关工作。

5.2施工水、电布置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采用饮用水。

强夯置换施工设备为柴油动力型设备,不需配备施工电源。

施工期间用电主要为现场办公、生活用电、排水用电及零星施工用电。

现场配置一台50kW小型发电机供电,并在营区配备一定数量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做好防汛应急物资储备。

5.3材料堆放布置强夯置换法施工主要材料为块石。

施工区域多为池塘路段,若设置材料堆放场需填筑储料平台,填筑工程量较大,为降低施工成本,结合本工程线性施工特点,将作业面划分为强夯施工区和材料堆放区,施工块石材料随用随存,并有一定富余量。

根据施工进展,适时调整作业区和材料堆放区的位置,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5.4施工布置根据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施工整体计划安排进行施工强度分析,强夯置换法软基处理施工可同时开展多个工作面进行施工,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单个工作面拟配置2台强夯施工设备,满足施工需要。

根据强夯置换法施工特点,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向夯坑内充填块石材料,每个作业面配置1台135kW推土机、1台1.25m3挖掘机,每两个相近作业面配置1台3 m3装载机机动作业,以满足施工需要。

强夯置换法软基处理施工部分路段建有民用房屋等设施,为避免施工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有害的影响,根据情况采取挖减振沟的防振措施,减振沟深度不小于2m,底宽1m,边坡1:1,距施工平台外边缘线4m。

施工区域部分路段施工与吹填施工平行作业,为保证干地施工,做好地表水排放,将减震沟兼作截、排水沟,防止地表径流流入场地,同时可将雨季场地内积水排入减震沟内,及时用水泵抽排至附近排水沟渠。

6工期计划及措施根据年度进度计划要求,本工程施工安排在2014年6月25日开工,工期52天,于2014年8月15日完工(详见下图《强夯置换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为保证在计划工期内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经过精心组织、综合考虑,拟采取如下措施保证计划的实施。

图2强夯置换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6.1组织措施成立合理的专项施工组织机构,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工作积极性,全面做好技术支撑、质量管理、安全管控、文明施工等相关工作,并根据施工任务的特性,选派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负责该项任务的施工。

选择我公司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

选用的施工机械机动灵活、高效低耗、环保、运行安全可靠。

其性能及工作参数满足工程设计、施工条件、施工方案、工艺流程等要求。

6.2技术措施开工前,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领导质量管理部、工程管理部、试验室、测量部、安全环保部组建完整技术管理体系,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各尽其职。

按照技术管理体系要求,开工前进行相关的技术准备工作:(1)进行施工图纸的会审,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记录》,对会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有关单位及部门进行处理;(2)进行专项方案的编制,由负责该项施工任务的专业工程师进行编制,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后向上级部门报批。

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是施工方案的核心,所以必须选择技术上合理、成本上最优、又能保证工期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3)开工前,技术负责人组织对施工现场负责人、参与施工的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作业人员熟知施工技术参数、质量要求及检测标准等内容,以保证施工精准、无偏差,最后形成交底记录存档。

6.3质量措施施工所采用的块石、土工格珊等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开始前,试验人员取样送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施工使用。

对施工中用到的材料,试验室执行严格的进场检验及过程抽检制度,不合格的材料立即清场。

开工前,测量人员应严格执行测量程序,测量放样应符合相关测量精度要求。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确保每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6.4安全措施根据强夯置换法施工特点,做好施工安全防护,主要包括飞石防护、振动防护等。

根据施工环境特点做好防汛、防暑相关工作。

避免因防护不到位、应急处理不及时而引发安全事故,影响施工进度。

6.5经济措施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建立奖罚制度,促进施工作业队的积极性,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7资源配置计划根据设计要求,强夯置换单击夯击能要求2000~4000kN•m,满夯夯击能1000~2000kN•m,拟采用直径1.5m、锤重26t及直径2.2m、锤重10t的铸钢锤用于本工程强夯置换墩施工。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见下表。

表2单作业面主要施工机械及设备表表3单班劳动力计划表8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8.1施工工艺强夯置换法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图3强夯置换墩施工工序流程图8.2施工方法8.2.1施工前准备工作(1)测量放样施工正式开始前由专业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软基处理范围及施工规划进行放样,并做好明显标记。

(2)场区运输道路修筑本次强夯置换法软基处理施工路段沿线多为养殖池,根据设计整体规划及施工需要,在拟建道路工程西侧修筑场区运输道路,作为施工设备、材料运输道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场区运输道路修建标准及施工方法详见设计图纸及场区运输道路施工方案。

(3)场地清理、平整根据设计图纸的处理范围,对沿线的表土进行挖除、砍树挖根,对沿线水塘、沟渠等不满足施工要求的路段进行回填,回填采用外购石渣,运距40km,利用履带式推土机(135kw)平整,20t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

石渣料填筑宽度以满足强夯置换施工为原则,每侧填筑宽度宽余块石垫层坡脚不小于1.5m。

将拟建道路工程区域内的池塘堤坝、浆砌石闸门利用1.25m³挖掘机挖除,装20t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地点存放,运距现场确定。

对不满足施工要求的局部路段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换填处理。

(4)材料检验、储备①块石垫层及强夯置换桩体材料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石,不均匀系数大于15m,料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30%。

桩体材料的最大料径不大于夯锤底面直径的0.2倍,含泥量不超过10%。

②土工格栅:施工所采用的土工格栅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表4土工格栅技术指标表可进场使用。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单桩的充盈度为1.5~2.0倍。

为解决目前施工材料紧缺的问题,提前做好填料的供应储备,以满足生产需要。

(5)设备组装、调试强夯机械机场后,利用填筑的施工平台进行设备组装。

设备组装利用25t 汽车式起重机进行。

设备组装完成后进行设备检修、维护,调试完成后试运行,确保设备以优良的状态投入施工使用。

8.2.2块石垫层施工根据设计施工图,强夯置换法软基处理施工设有50cm块石施工垫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