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艺术赏析

合集下载

敦煌莫高窟艺术阅读札记

敦煌莫高窟艺术阅读札记

《敦煌莫高窟艺术》阅读札记一、阅读札记之莫高窟历史背景这座古老的沙漠之城,是中国艺术的宝库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

当我踏入这座文化之城,便被莫高窟的艺术气息所吸引。

为了更好地了解敦煌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与艺术魅力,我展开了深入的阅读和研究,现作如下札记。

莫高窟位于敦煌城东南的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创建于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等历史阶段。

这是一个历经千年的艺术宝库,每一幅壁画、每一尊佛像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积淀。

随着历史的变迁,莫高窟不仅见证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还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作为佛教艺术的代表,莫高窟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莫高窟的历史背景与其所处的环境紧密相连。

地处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莫高窟深受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其艺术风格在融合中原传统艺术的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莫高窟的兴衰也与政治、宗教的变迁息息相关。

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的稳定与否、宗教的兴盛与否,莫高窟的艺术创作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了解到莫高窟的珍贵之处在于其丰富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壁画、塑像还是石刻经文,都体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卓越才能和无尽创意。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记录了历史,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信仰和审美观念。

每一幅壁画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尊佛像都是信仰的象征。

这些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的。

莫高窟的历史背景与艺术魅力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有待提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莫高窟的艺术价值,我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知识。

我也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莫高窟的艺术魅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敦煌壁画飞天艺术新探[权威资料]

“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敦煌壁画飞天艺术新探[权威资料]

“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敦煌壁画飞天艺术新探【摘要】“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

飞天是敦煌石窟艺术的标志,也是佛教艺术的典型造型之一,他们婀娜的飞舞于天际之间,衣裙飘拂,身姿优美,飞越近千年,历经不同时代和民族风格,是美的象征、自由的化身。

在今天,他们更是夺壁而出,飞入了无数舞蹈艺术家的世界里,幻化成一个个神奇、灵动的舞蹈形象,从天国降临人间。

【关键词】飞天艺术;敦煌舞蹈;飞天启示在敦煌壁画艺术中,存在着一种飘逸、独特、灵动多变的艺术形象,她是佛教艺术中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身如浮云,轻柔曼妙,美学家张平治先生这样评价到:“她的飘逸洒脱之美,恰是在虚与实之间,太实了,缺乏想象便不美,太虚了,失去生活依据也不美;她的浪漫主义之美,是从适度的夸张与幻化中表现出来的,适度很重要,不及或过分便不美;她的新颖脱俗之美,是从敢于创新,敢于破格中体现出来的;她的多样统一之美,是从民族特色出发,在繁复多彩中求得统一而表现出来的......”[1]她的故乡在印度,并伴随着佛教传入我国,经过艺术家“中国化”的洗礼后,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便是“飞天”。

敦煌石窟艺术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余个朝代,无论是壁画还是雕塑中的飞天,和洞窟同时出现,飞越了近千年。

在这千年间,敦煌飞天由于历朝历代政权的更替、中西贸易往来的繁荣、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自身的形象、飞行姿态、形式风格及意境和情趣都发生了独具特色的变化。

一、解读“飞天”1.飞天的来历长久以来,关于“飞天”这个称呼及它的身份的确认在学术里,不同的学者、研究人员对此有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它是佛国世界中自由飞翔的“天人”,如日本学者吉村怜,他通过进一步对敦煌石窟、龙门石窟等佛教石窟中的天人形象及早期天人图像的考察,他则认为“飞天”一词与佛经的本意是不相符的,佛经中出现的只有“天人”一词,并且在他之后关于飞天的文章中,都用“天人”作为表述,而不是用“飞天”;还有人认为,飞天是天龙八部中的“乾闼婆”和“紧那罗”,如常书鸿先生,他在《敦煌飞天》一文中,指出飞天“在印度,梵音叫犍闼婆,又名香音神,是佛教图像中众神之一”。

敦煌壁画故事赏析

敦煌壁画故事赏析

敦煌壁画故事赏析敦煌壁画是中国独特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凭借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闻名于世。

这些壁画记录了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和宗教的繁荣与发展,成为了人们了解古代中国历史的重要窗口。

下面将对敦煌壁画中的一些故事进行赏析。

敦煌壁画中的故事主要分为两大类别:佛教故事和世俗故事。

佛教故事是敦煌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描绘了佛陀的生平事迹、佛教经典中的故事以及佛教教义的重要内容。

这些壁画以其生动的形象和精湛的绘画技巧,将佛教的智慧和慈悲传达给观者。

例如,著名的《法句经》壁画描绘了佛陀在迦毗罗卫国讲经的情景,展示了佛陀对修行者的教导和引导。

除了佛教故事,敦煌壁画中还有世俗故事,这些故事多涉及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等。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红楼梦》中的故事壁画。

这些壁画以其精美的细节和情节的生动再现,引起了人们对这部古代文学巨作的兴趣。

同时,还有描绘历史人物如李白、杜甫等的壁画,让观者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风采和情怀。

敦煌壁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既有饱含哲理的线条画,也有绚丽多彩的彩绘壁画。

这些壁画采用了优秀的绘画技法,如透视、立体感和光影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逼真生动。

同时,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衣着华丽,表情丰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的来说,敦煌壁画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故事内容,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古代文化和艺术传承了下来。

这些壁画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赏析敦煌壁画中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感受到艺术的美和人类智慧的卓越。

让我们一同走进敦煌壁画的世界,感受古老而神奇的故事。

敦煌飞天赏析300字

敦煌飞天赏析300字

敦煌飞天赏析
敦煌飞天指的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中国独有的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有名词。

敦煌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

它是佛教天人和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后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

敦煌飞天的特征是不长羽毛不生羽毛、借助云而不依靠云,主要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

它们的形态、服饰、装饰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有特色,“U”字型身躯也有柔美和直硬。

而敦煌莫高窟壁画是十六国至清明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稀有文化宝藏,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历史悠久,位列中国全国石窟之冠,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窟艺术宝藏。

它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寓意并寄托着人们善良的愿望,也起到了抚慰人们心灵的作用。

285窟敦煌飞天赏析

285窟敦煌飞天赏析

285窟敦煌飞天赏析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的飞天壁画是敦煌壁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魅力的一种。

而285窟的飞天壁画更是被誉为“飞天之王”,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飞天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285窟的飞天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285窟的背景和特点。

285窟位于敦煌莫高窟的南部,是一个规模较小的洞窟。

这个洞窟的主要特点是其壁画,尤其是其中的飞天壁画。

飞天壁画是敦煌壁画中的一种主题,通常描绘了身着华丽服饰、翩翩起舞的天女形象,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而285窟的飞天壁画在艺术表现和历史价值上都具有独特的地位。

在艺术表现方面,285窟的飞天壁画以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生动的形象塑造而著称。

首先,飞天的形象栩栩如生,身姿轻盈飘逸,面部表情生动自然,衣袍飘动,仿佛随时都要从壁画中飞出来。

其次,壁画的色彩运用也非常精妙,明快的色彩搭配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再者,壁画的构图和布局也极具审美价值,画面中的飞天形象与周围的花鸟图案和装饰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这些艺术表现上的特点使得285窟的飞天壁画成为了敦煌壁画中的一大亮点,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之一。

除了艺术表现上的特点,285窟的飞天壁画在历史意义上也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这些飞天壁画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追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而飞天形象则是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飞天壁画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和进步,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次,这些飞天壁画也反映了敦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而飞天壁画中融合了汉族、回鹘族、藏族等多种民族文化元素,成为了文化交流的见证和产物。

最后,这些飞天壁画也为后人研究和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线索。

通过对这些壁画的研究,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生活风俗等方方面面,对于丰富和完善我们对古代中国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敦煌壁画配色赏析教案

敦煌壁画配色赏析教案

敦煌壁画配色赏析教案教案标题:敦煌壁画配色赏析教学目标:1. 了解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理解敦煌壁画配色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

3. 学习敦煌壁画的配色技巧和方法。

4. 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敦煌壁画的图片或幻灯片。

2. 色彩相关的教具和材料,如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等。

3. 课堂展示板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敦煌壁画的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敦煌壁画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敦煌壁画为何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讲解(15分钟):1. 简要介绍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包括敦煌地理位置、历史意义和艺术风格等。

2. 强调敦煌壁画配色在整幅画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配色来表达情感和创造艺术效果。

示范(20分钟):1. 选择一幅敦煌壁画,详细解读其配色方案和技巧。

2. 利用教具和材料,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不同颜色和色调来塑造画面的氛围和表现力。

3. 鼓励学生参与互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练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幅敦煌壁画进行配色练习。

2. 学生可以使用彩色铅笔或水彩颜料等工具,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进行配色尝试。

3. 鼓励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和分享,互相学习和借鉴。

总结(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配色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和讨论。

2. 总结敦煌壁画配色的要点和技巧,强调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表达情感和独特性。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欣赏敦煌壁画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中的配色艺术。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敦煌壁画配色实践,并创作自己的配色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进一步了解和欣赏不同艺术形式中的配色艺术。

3. 鼓励学生进行文化研究,了解敦煌壁画的其他相关知识,如题材、绘画技法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配色能力和创造力。

2. 收集学生的配色作品并进行评价,包括配色的合理性、表现力和创意等方面。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题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指导教师:群姓名:梁晨专业:美术教育准考证号:年月日内容摘要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

飞天可以称作是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

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

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

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构图色彩灵动美目录一、引言 (4)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4)(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4)(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5)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5)(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5)(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7)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8)(一)灵动美 (8)(二)色彩美 (8)五、结语 (9)参考文献 (11)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一、引言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原始的飞天,其实是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史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等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的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一)“亁闼婆”和“紧那罗”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

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出飞行的姿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

敦煌壁画赏析

敦煌壁画赏析

敦煌壁画赏析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备受世人赞誉。

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的莫高窟中,保存了大量精美绝伦的敦煌壁画,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宗教信仰和艺术风格提供了珍贵资料。

敦煌壁画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其中,佛教题材是最为突出的一类。

壁画中的佛像造型庄严肃穆,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壁画中的佛教故事和经文也通过形象生动的表现方式,深入人心。

此外,敦煌壁画还描绘了社会生活、宫廷宴会、农耕、商业活动等各个方面的图景,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线索。

敦煌壁画的绘画技法独特精湛。

壁画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色彩,色调鲜明,层次分明。

画家运用线条勾勒出精细的轮廓,再通过渐变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出立体感。

壁画的构图合理,画面布局严谨。

画家运用透视法和比例关系,使壁画呈现出和谐的整体美感。

敦煌壁画所描绘的场景和人物形象鲜活生动。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根据他们的身份和角色,画家赋予了不同的服饰和表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壁画中的场景描绘了各种自然景观和建筑物,画家通过精准的线条和细腻的色彩,使观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古代社会的氛围和景色。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是研究古代文化、社会历史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

它的保存与传承对于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一同欣赏和赏析敦煌壁画的艺术魅力,感受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

敦煌壁画雷公鼓赏析

敦煌壁画雷公鼓赏析

敦煌壁画雷公鼓赏析摘要:一、敦煌壁画雷公鼓概述二、雷公鼓的形象特征三、雷公鼓的艺术价值四、雷公鼓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五、现代社会对雷公鼓的传承与创新正文:敦煌壁画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中雷公鼓壁画更是堪称佳作。

本文将对敦煌壁画中的雷公鼓进行赏析,分析其形象特征、艺术价值以及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并探讨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与创新雷公鼓文化。

一、敦煌壁画雷公鼓概述敦煌壁画雷公鼓,绘制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这幅壁画位于莫高窟第156窟,画面描绘了雷公鼓与众神共舞的场景,充满了神秘古朴的气息。

二、雷公鼓的形象特征雷公鼓的形象独具特色,画中的雷公头戴冠冕,手持鼓锤,身着锦绣袍子,肌肉线条分明,展现出雄壮的气势。

他的面部表情严肃,双目圆睁,透露出庄严的神态。

周围的众神则围绕着他,共同烘托出雷公的威严与权威。

三、雷公鼓的艺术价值敦煌壁画雷公鼓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画面构图独特,场景宏大,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其次,人物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再次,雷公鼓壁画反映了古代我国民间对雷神的崇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雷公鼓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在传统文化中,雷公鼓是雷神的象征,具有辟邪驱鬼、祈福安康的寓意。

雷公鼓壁画展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我国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五、现代社会对雷公鼓的传承与创新在现代社会,雷公鼓文化依然具有较高的价值。

一方面,我们应该传承雷公鼓的文化内涵,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将雷公鼓文化融入当代生活,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例如,可以将雷公鼓的形象运用到工艺品、动画影视等方面,让更多人感受到雷公鼓的魅力。

总之,敦煌壁画雷公鼓是一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的佳作。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典范
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 认可,为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借鉴 和参考。
06
保护现状与未来展望
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01
自然环境破坏
风蚀、水蚀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 对莫高窟壁画和塑像造成了严重 破坏。
人为因素
02
03
保护技术难题
游客数量过多、不当的参观行为 以及历史时期的破坏行为也对莫 高窟保护构成了威胁。
的虔诚与传承。
雕刻技法与风格特点
技法
莫高窟塑像采用泥塑、木雕、石雕等 多种技法,其中泥塑最为普遍,通过 搭架、捆草、塑型、敷彩等步骤完成 。
风格
特点
注重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刻画,通 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细节展现人 物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塑像风格多样,既有古朴厚重的早期 风格,也有细腻优雅的唐代风格,还 有充满民间气息的西夏风格等。
《五百强盗成佛》
此故事绘于254窟南壁后部西侧,是莫高窟最长的连环画式故事画之一,讲述了古印度萨 埵国王舍身饲虎的故事。画面构图独特,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
《尸毗王割肉贸鸽》
此故事绘于254窟北壁后部,是莫高窟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之一。画面中心为尸毗王端坐正 中,双手合十,神态安详。两侧分别绘有割肉和贸鸽的场景,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情节感 人至深。
艺术风格多样性
莫高窟壁画和雕塑风格多样,既有中原汉风,也有西域胡风,还有 印度犍陀罗风格等,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对中国佛教艺术的深远影响
佛教艺术的传播
莫高窟作为佛教艺术的宝库,对于佛教艺术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 重要作用。
绘画与雕塑技艺的传承
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技艺精湛,代表了当时中国绘画和雕塑艺术的 最高水平,对后世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敦煌壁画赏析精美绝伦

敦煌壁画赏析精美绝伦

敦煌壁画赏析(精美绝伦)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

五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类:一、佛像画。

作为宗教艺术来说,它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大蟒神等等。

这些佛像大都画在说法图中。

仅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有933幅,各种神态各异的佛像12208身。

二、经变画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

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用文字、讲唱手法表现者叫“变文“。

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

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

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画阿修罗与摩尼珠,南北两面画东王公、西王母驾龙车、凤车出行。

车上重盖高悬,车后旌旗飘扬,前有持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

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

飞廉振翅而风动,雷公挥臂转连鼓,霹电以铁钻砸石闪光,雨师喷雾而致雨。

四、供养人画像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

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

五、装饰图案画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

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

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

六、故事画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题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指导教师:张群姓名:梁晨专业:美术教育准考证号:年月日内容摘要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

飞天可以称作是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

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

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

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构图色彩灵动美目录一、引言 (6)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6)(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6)(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6)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6)(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6)(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7)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8)(一)灵动美 (8)(二)色彩美 (8)五、结语 (9)参考文献 (10)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一、引言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原始的飞天,其实是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史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等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的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一)“亁闼婆”和“紧那罗”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

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出飞行的姿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

敦煌壁画艺术赏析

敦煌壁画艺术赏析

《敦煌壁画艺术赏析》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欣赏神奇又美丽的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呀,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故事书,里面画了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

你们看,有的壁画上画着漂亮的仙女,她们穿着长长的裙子,飘来飘去,好像在天上跳舞。

还有的画着好多好多的佛像,他们的表情很慈祥,就像在对我们微笑。

比如说,有一幅壁画上画着一只很大很大的鸟,它的羽毛五颜六色的,特别好看。

还有一幅画着一群小和尚在念经,他们的样子可认真啦!
小朋友们,敦煌壁画是不是很神奇呀?
《敦煌壁画艺术赏析》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看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里的颜色可漂亮啦!有红红的、黄黄的、蓝蓝的,好多好多。

这些颜色搭配在一起,就像彩虹一样美。

比如说,有一幅壁画上画着一片森林,树叶有绿色的、黄色的、橙色的,好看极了。

还有一幅画着一个大大的花园,里面的花各种各样,颜色也各不相同。

而且壁画上的人物画得也很生动。

他们有的在笑,有的在哭,就像真的一样。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样的壁画吗?
《敦煌壁画艺术赏析》
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里还有很多好玩的故事呢。

比如,有一幅壁画讲的是一个勇敢的王子去打败大怪兽的故事。

王子骑着白马,拿着宝剑,可威风啦!
还有一幅壁画是说一个善良的仙女帮助穷人的故事。

仙女用她的魔法给穷人变出了好多好吃的和漂亮的衣服。

小朋友们,想象一下自己走进这些壁画里,和里面的人物一起玩耍,是不是很有趣呀?
敦煌壁画真的是太了不起啦,咱们要好好保护它们哟!。

敦煌莫高窟壁画反弹琵琶飞天形象赏析与探源

敦煌莫高窟壁画反弹琵琶飞天形象赏析与探源

敦煌莫高窟壁画反弹琵琶飞天形象赏析与探源作者:程红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反弹琵琶飞天是敦煌壁画中艺术表现手法最具特点的画面,也代表了敦煌壁画较高的艺术水准。

在现阶段“一带一路”的宏观大背景下,又被赋予新的价值与意义,值得深入探究开发利用和不断创新。

关键词:反弹琵琶;赏析;探源中图分类号:K879.41;J2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5-0178-01反弹琵琶飞天见敦煌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为该窟《西方净土变》的一部分,伎乐天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举足旋身,创造了反弹琵琶的绝技造型。

可以说,反弹琵琶飞天是敦煌壁画中艺术表现手法最具特点的画面,也代表了敦煌壁画较高的艺术水准。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富有浪漫色彩的经典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则从另一个角度塑造了具有活生生人的体温的反弹琵琶经典形象。

《丝路花雨》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以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和丝绸之路为题材,描绘了敦煌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以及与波斯商人患难与共、生死相交的动人故事。

《丝路花雨》以富有表现力的舞姿、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将瑰丽多彩的敦煌壁画搬上舞台,形象地再现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创造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让观者宛如置身于充满传奇色彩的丝绸之路上。

《丝路花雨》女主角英娘反弹琵琶飞天的造型,把东方女性的优雅妩媚之美,以美伦美幻的舞蹈形式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在敦煌壁画中,反弹琵琶飞天是佛及菩萨的侍从,其主要职能是“娱佛”。

敦煌飞天总数接近6000身,每个时代的飞天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中可以看出外来飞天变身中国式飞天的发展轨迹。

飞天形象起源于印度,最初为强壮的男性。

飞天,佛教中天歌神与天乐神的化身,也是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

这本是夫妻的一对男女,后来合为一体,不男不女,再后来就变成了女性的飞天。

敦煌早期北凉石窟中的飞天就是典型的男性形象,带有明显的印度和西域风格特征。

敦煌壁画中地“飞天”形象赏析

敦煌壁画中地“飞天”形象赏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题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指导教师:张群姓名:梁晨专业:美术教育准考证号:年月日内容摘要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

飞天可以称作是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

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

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

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构图色彩灵动美目录一、引言 (4)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4)(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4)(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4)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4)(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4)(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5)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6)(一)灵动美 (6)(二)色彩美 (6)五、结语 (7)参考文献 (8)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一、引言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原始的飞天,其实是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史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等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的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一)“亁闼婆”和“紧那罗”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

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出飞行的姿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

敦煌壁画阅读题答案-敦煌壁画节选阅读答案

敦煌壁画阅读题答案-敦煌壁画节选阅读答案

敦煌壁画阅读题答案|敦煌壁画节选阅读答案做阅读题,除了好好阅读原文,还要分析问题的重点,敦煌壁画阅读题答案,为大家提供参考。

6.第②段“另一种写法〞指的是:___________。

(2分)7.第④⑤段除了描绘飞天色彩与线条的美,还寄予了怎样的情思?(1)________ (2)_________(4分)8.第⑥段中“已经跑进过去的时光里〞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分)9.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表现了神像□□的特点。

(2分)10.对原文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

(4分).全文共有四部分,作品的主旨集中表达在第二部分对石窟艺术生动传神的描述之中。

B.第③段中的“小脚婆姨〞、“阉了的宦官〞反衬出敦煌文化的宏大自由和蓬勃生命力。

C.第⑧段承上启下,由描绘洞窟艺术转入对“至极的〞“真正的经义〞的诠释和阐发。

D.第1213段运用对比手法,批判了现代人为外物所困扰、所同化而丧失精神追求的现象。

E.第14段“从洞窟中出来〞照看第一部分“走进敦煌〞,表达了巡游敦煌石窟的鲜活印象。

11.第11段“敦哉煌也!〞奇异地将标题“敦煌’化为一个感叹句,成了文章的精彩之笔。

请结合全文,说说“敦哉煌也!〞的丰富内涵。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以第⑥段或第15段为例,写一段赏析文字。

(100字左右)(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6.用敦煌石窟遗址(遗迹、文物)呈现历史(2分,回答“一段最鲜活的历史就住在这贫瘠的表皮下〞给1分)7.(1)对灵魂自由、生命狂欢的赞美;(2)对后世自由精神缺失的遗憾(惋惜,不满,批判)(4分)8.壁画(的部分内容)已经损坏,不能为今人所见。

(2分)9.鲜活(或逼真,生动,活泼)(2分)10.、C(4分)11.“敦哉煌也!〞是对敦煌艺术盛大辉煌的热情赞美,也是对敦煌艺术制造者(在贫瘠环境下专注于事业,关注于灵魂和生命,追求精神的永久)宏大精神的由衷赞美。

敦煌飞天的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敦煌飞天的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敦煌飞天的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敦煌飞天,作为敦煌壁画的代表之一,是敦煌文化的瑰宝。

敦煌飞天以其独特的形象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成为众多研究者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介绍敦煌飞天的历史背景,探讨其艺术特点,并深入分析飞天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敦煌飞天是指敦煌壁画中的一种形象,描绘了人身上半部,背后展开巨大翅膀,飞翔于空中的神秘生物。

早在唐代,飞天形象就出现在敦煌壁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飞天形象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飞天形象不仅是敦煌壁画题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敦煌艺术的代表之一。

敦煌飞天的艺术表现具有独特的魅力。

首先,飞天形象通过独特的线条和色彩运用展现了生动活泼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飞天形象的姿态多样,有的张开双臂,有的骑马飞翔,有的手持乐器,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形象的创造力和艺术尝试。

再次,飞天形象寄寓着人们对自由、向上和追求的渴望,与壁画整体氛围相得益彰。

最后,飞天形象的绘制技法精湛,线条流畅自然,充分展现了敦煌壁画的艺术水平和创作才华。

敦煌飞天的文化意义不容忽视。

首先,飞天形象融合了佛教艺术、道教符号和民间信仰的元素,具有较强的宗教意味,对于研究敦煌的宗教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其次,飞天形象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具有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艺术特色的融合。

再次,飞天形象的传播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最后,飞天形象作为敦煌文化的代表之一,充分展示了敦煌的艺术魅力和独特性,对于推广和传承敦煌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敦煌飞天的艺术价值不可低估。

首先,飞天形象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被广泛视为壁画艺术中的珍品。

其次,飞天形象的创作给观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充分发挥了艺术表现的自由性和多样性。

再次,飞天形象的艺术创作不仅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还代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最后,飞天形象作为敦煌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于研究和保护敦煌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如何赏析中国国敦煌壁画

如何赏析中国国敦煌壁画

如何赏析中国敦煌壁画——行知11绘画新媒体11203435魏茹茹敦煌石窟艺术的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壁画上。

由于它产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中段的关键地区敦煌,因而具有特殊的地理文化性质。

敦煌自古便是“华戎所交”的都会,也是一个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石窟艺术传自印度,途经中亚、西域,从内容到形式,必然具有多种因素和风格的特点。

但所有特色都包融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艺术体系之中而呈现出新的风彩。

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与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

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

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敦煌壁画立足现实立足现实立足现实立足现实,表现时代风貌表现时代风貌表现时代风貌表现时代风貌。

任何伟大的艺术都与他所处的时代是息息相关的,脱离现实的作品必然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

敦煌壁画历经千年时代变迁,其内容与主题也是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的。

历代所绘的“供养人”像,基本上都是当时社会政治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和人物肖像图。

反映并表现现实生活应该是艺术的基本使命,可以说敦煌壁画充分遵循了这一原则,这也是敦煌艺术之所以成就其伟大的原由。

敦煌壁画坚持创新的理念。

千年敦煌壁画充分的告诉我们,所谓传统也是不断地创新,一成不变、因循守旧是无法创造出杰出的作品的。

敦煌壁画之所以吸引那么多的目光,就在于它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风格并存。

从内容上看,纵观整个壁画史,基本上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新的内容和主题。

一般来说隋朝被认为是创新成就相当高的一个时代,在多方面进行了创新,首先它的经变画突破了北朝时的布局模式,开始了大型经变化的创作,并且改变了以往叙事风格的传统,开始探索以“境” 以及“人”为主的绘画模式;再则敦煌壁画总体是以人物画为主,山水只是作为衬托主题的背景来出现,但是到了唐代,山水画开始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赏析——敦煌壁画浅析研究报告摘要:敦煌艺术灿烂辉煌,其壁画艺术蔚为大观,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融古汇今,汲取了东西方影响,包纳了巨大容量,创造了独特形象,从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

敦煌壁画艺术蕴含“崇高与优雅、对称与和谐、阴柔与阳刚、悲壮与英勇、庄严与浪漫”的显著美学风格。

这些陈果都与敦煌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有着莫大的联系。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赏析;敦煌壁画;佛教历史;建筑学一、敦煌壁画艺术源流这是个民族的遗产,多少实际留下来的积淀,社会逐渐蒸发的结果所形成的结晶。

总之,这是一种特有的结构。

——雨果敦煌,古称三危,地处河西走廊的西北端,南有祁连山,北部有北塞山,往西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加上地处青藏高原北部的边缘地带,是个地处高山和沙漠、戈壁环绕的小绿洲,以戈壁、沙漠和山地为主。

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汇处。

自汉代以来,敦煌一直是中原通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西域,以后便在附近设立了汗河西四郡之一的瓜州。

随着河西走廊的逐渐稳定,敦煌成为了沟通欧亚大陆桥,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之一,史书称敦煌“华戎所交,一大都会”。

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这里交易中原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珍宝,北方的驼、马与当地的粮食,包括中国、印度、波斯及阿拉伯在内的亚洲文明,与来自欧洲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在这里汇聚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域文化。

与此同时,自汉代中西交通畅通以来,中原文化不断传递到敦煌,在这里深深扎了根,中西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

敦煌之所以形成以壁画为主的艺术圣地,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原因:第一,敦煌是一片富庶的绿洲,历史上经济得到较好的发展。

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连浩瀚无垠的罗布泊,北靠嶙峋崎岖的北塞山,东靠峰岩突兀的三危山。

历史上的敦煌,有较大的绿洲,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肥沃、草木茂盛,是理想的农牧业区。

汉唐两代,敦煌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武帝多次从内地移民到此,汉族逐步超过原来的少数民族,成为主体民族。

他们屯田、兴修水利工程,把敦煌的社会生活从以游牧为主转变成为以农耕为主,使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第二,敦煌偏安的历史,使其拥有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在敦煌历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敦煌的发展并不完全与中央王朝的盛衰治乱同步,有很多偏安发展的经历。

东汉建立以后,经过200多年的经营,从中原迁来的大族在敦煌逐渐站稳了脚跟;同时,中原文化也在这个地区扎下了根,以儒家经典为主的许多汉文典籍开始在这里传播。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混战,敦煌有近20年没有太守,但在当地大族的控制下,保持相对平衡。

晚唐以后,敦煌进入一个特殊时期,即归义军湿气。

归义军政权保持了敦煌地区200年的社会稳定和不受战争璀璨,创造了敦煌拥有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所以说偏安是敦煌历史发展上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第三,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中转站。

丝绸之路有五六条路通往现在的西亚,每一条路都要经过敦煌。

交通上的重要地位,使很多文化沉淀在这个地方。

中原的一些士人到西域去,要通多敦煌,往往有些人到这里走不过去了,就成为了敦煌居民;从西边来的人也一样,甚至终老于此,所以就有了更多文化传播。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丝绸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成为罗马帝国时髦的服装面料。

同时,西方各国的珍禽异物、宗教思想,又陆陆续续流入中原。

这样,位于丝绸之路干线上的敦煌,就成为东西贸易中心和商品中转站。

第四,民族的多样性以及各民族的争斗和融合。

据师古注引应劭说:“敦,大也;煌,盛也。

”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敦煌地区是很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敦煌地区发现的游牧民族留下的许多岩画至今历历在目。

此外,敦煌地区曾经被吐蕃人统治了70余年。

他们也信佛教,留下了不少东西。

进入宋代以后,回纥人和西夏人又相机成为敦煌的统治者。

敦煌还是与周边民族交往最密切的地方,一些民族政权和外国王族、使臣不断来到敦煌,长期居住,开窟造像,各民族都为敦煌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第五,敦煌地区特殊的地质情况,形成敦煌石窟壁画的物质条件。

敦煌石窟的岩质属于酒泉系砾石岩层,由泥沙与卵石沉淀粘结而成。

卵石坚硬,金石难琢;沙层疏松,稍碰即落,因此不适于雕刻。

故古人凿枯之后,在壁顶和墙面上抹上泥灰,涂上白粉,令其平整再绘画其上。

由于壁画和雕刻相比费工少,易于描绘细节,所以表现佛经内容及时代社会风貌都较时刻广泛、丰富、详尽。

这就是敦煌石窟有别于其他石窟的最大特点和独具的优势。

我们可以这样说,大同石岗、洛阳龙门易于雕刻,故以石雕为主;敦煌不适宜雕刻,故采用了壁画的形式。

第六,宗教信仰是敦煌壁画形成的精神支柱。

据《高僧传》记载,约公元244年前后,外国僧人竺上座在敦煌收世居敦煌的月氏人竺法护为徒。

晋武帝时,竺法护随师东游西域诸国,学会了36国语言和文字,携大量胡本佛经东归,在敦煌、长安、洛阳等地传教译经,成为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译经大师。

后来,内地佛教禅宗传到了敦煌地区。

盛唐时期,佛教有进一步的发展。

唐武宗时,曾发生被成为“会昌法难”的毁佛事件,中原佛教受到沉重打击,而敦煌躲过了这次劫难,是佛教艺术在此繁衍。

佛教的兴衰使石窟发展成为有相当规模的佛教建筑,窟内雕塑佛像供奉绘制壁画以表现佛教的教义,壁画佛教题材就有尊像画,本生、佛传、因缘故事,佛教东传故事,经变画和中国传统神话等五大类,每一类又可细分为十多种题材不等。

上述六大因素使敦煌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和积淀处,铸造了敦煌壁画艺术的辉煌。

二、敦煌壁画艺术佛缘善不善法,从心化生。

——《金刚三昧经-真性空品第六》佛教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文化的主要形态之一。

它起源于古印度,大约于公元1世纪前半期传入中国。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接触,由依附、冲突逐渐到融合协调,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不仅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中国古代学术、艺术等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敦煌佛教艺术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传入敦煌地区,对敦煌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宗教通史》认为:“由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根基深厚并且富于包容精神,其结果就是吸收外来文化和同化外来文化同时并存,外来文化的进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却并不丧失中国文化的特有本色。

”换言之,中国本土文化又反过来作用于佛教,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传统。

敦煌佛教艺术也鲜明地体现着这一特色。

敦煌佛教艺术具有以下四种特征:宗教性,敦煌壁画佛教艺术具有浓厚的宗教性特征。

从本质上看,敦煌佛教艺术毕竟属于宗教艺术范畴,是一种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艺术形式。

程式化,敦煌佛教艺术的宗教形式及决定着它高度的程式化特征。

敦煌佛教艺术不仅在思想内容上严格遵循佛教的教理和教义,而且在外观形式上也有着严格的宗教仪轨。

程式化可以说是敦煌佛教艺术在形式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佛教有严格的度量和仪轨,这一方面形成了佛像的“庄严妙相”,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佛教艺术的自由创造。

佛教艺术程式化特征是其宗教性本质的自然延伸。

民族性,敦煌佛教艺术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的有机融合,敦煌佛教艺术既包含有佛教所含有的印度文化特色,更包含着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

敦煌佛教艺术反映出中国文化善于吸收外来文明而加以创造性发展的能力。

象征性,高度的象征性也是敦煌佛教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佛教艺术承载着传达佛教教理教义的任务,它用形象化的方式来阐明佛教对世界和人生的基本观念。

在佛教艺术中,形象是最基本的表态元素,利用某些形象来固定地传达某种意义,就成为一种象征。

敦煌佛教造像有佛、菩萨、罗汉等等各种各样的形象,他们代表着不同的神格和境界,也就象征着佛教的教理。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一幅巨大的象征性图景,由此生动地体现着佛教的神灵谱系及其对生命境界的基本观念。

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图主要有佛说法图、佛传故事图及本生故事画。

佛说法图早起洞窟的显著位置都会有佛说法图,是描写世尊在苦行后,向子弟说法的情形:佛趺坐或站立中央,手结转法轮印,佛头有项光,身后有火焰,头上有幢幡宝盖,两旁侍立佛的大弟子迦叶和阿难,在外面一层是胁侍菩萨。

佛传故事图释迦摩尼的图像除说法图外,还有连续性的佛传图。

佛传故事图主要有8相:下生、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转法、入涅,叙述释迦成道行化的主要事迹。

敦煌的佛传图,由山水切隔成连环画式的一个个的画面,形象地展现了佛的一生,内容丰富、完整,应是首屈一指的。

本生故事画,在早期的佛教经典中,吸收了许多印度古老的民间寓言和故事,颂扬释迦摩尼在降生于净饭王家为太子之前,就已具有悲天悯人的伟大人格,他终成正果是因为他过于无量劫中行善积德的报应。

这些释迦摩尼的生前故事,叫做本生故事。

根据这些故事绘画的本生故事图,是对佛的行善的形象摹写,比文字更能感召人。

敦煌壁画的佛教意义。

证明了佛教东传学说的合理性佛教立教初期只有佛足迹石、晒衣石等故事,这些早期佛教故事传到了印度意外的许多国家,却并无佛像制作和偶像崇拜。

佛像的出现是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佛像出现后,按着丝绸之路向东传。

敦煌开窟造像的佛教图像与印度的对照,再印证文献,不难考订佛像崇拜及其艺术风格是由印度经于阗再传到中原。

直观形象地表现了佛教和佛教艺术古代识字的人不多,普遍文化水平低,而佛教经典大多高深晦涩、寓意深远,不利于大众理解。

敦煌壁画用通俗的壁画表达深奥的佛经,经一些大型的说法图、故事图、经变图、因缘图等,用一个个小故事将佛教提倡的这里蕴于生活,让更多的信徒通过生活化的直观形式理解佛教义理。

敦煌壁画不仅展现了佛教教义,还展现了都叫艺术,必是佛教史上非常宝贵的遗产。

为研究佛教艺术中国本土化进程提供了资料敦煌早期佛教历史故事画和中唐瑞像多是印度故事,自公元848年归义军时期起,莫高窟故事画的题材、绘画位置、表现形式、佛教地位发生改变,题材多为中国佛教圣迹故事等。

这是佛教中国化的痕迹,是以中国佛教故事为内容的中国式佛教艺术。

这些材料的史学价值实非史学价值非文献可比。

为佛教绘画提供了丰富的模板敦煌壁画与敦煌建筑、敦煌彩塑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敦煌佛教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不仅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系列,而且为佛教绘画提供了丰富的模板,充实了中国画史的内容,并可以为当代美术事业提供历史的借鉴。

在历史上促进了佛教的发展敦煌壁画作为一种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传播佛教的手段。

从佛窟的营造到壁画的绘制都是佛教发展的体现,必然对当地百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加了佛教信众,使处于或战乱或太平的人民百姓得到了精神上的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