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1.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识别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各类危险源,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实地勘查: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勘查,观察和检查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化学品储存区等。
(2)文献调研:查阅相关的安全技术资料和规范标准,了解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专家咨询:请安全专家对工作场所进行评估和指导,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3.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危险源:如高温、高压、高速、噪音、辐射等。
(2)化学危险源:如有毒气体、易燃液体、腐蚀性物质等。
(3)生物危险源:如病原体、细菌、病毒等。
(4)人为危险源:如不当操作、违章行为、缺乏培训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对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1. 风险评估的目的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危险源对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2. 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评估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风险矩阵法:根据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2)风险评估表法:制定风险评估表格,对危险源进行评估和打分,以便确定风险的程度和紧急程度。
(3)专家评估法:请安全专家对危险源进行评估和指导,确定风险的程度和控制措施。
3. 风险评估的内容风险评估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等级:根据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的等级,如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4篇)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一、引言危险源是指具有潜在危险的工作环境、设备、物品或活动等。
在各种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中,存在各种潜在的危险源,如果不及时进行识别和控制,就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建立完善的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是保障工作场所安全的关键。
二、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识别是指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设备、物品和活动等进行全面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该过程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实地考察、观察、调查问卷调查等。
识别出的危险源应根据其可能性和影响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并记录。
1. 实地考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工作场所的情况和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考察内容包括场所的布局、设备使用情况、物品摆放情况等。
2. 观察:观察员应随时观察工作环境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和潜在危险源,如电气设备的老化、水源的泄漏、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等。
3. 调查问卷调查:编制一份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工作人员对工作场所的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存在的潜在危险源的了解情况。
4. 记录和分类:将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和分类,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的危险源、电气设备的危险源、化学品的危险源、物理因素的危险源等。
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程度评估,并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程度评估可采用量化和定性两种方式,确定风险程度后,应根据风险管控原则,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
1. 风险程度评估:根据危险源的可能性和影响严重程度,对危险源进行评估。
可能性可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影响严重程度可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根据可能性和影响严重程度的不同组合,将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2. 风险管控原则: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高风险的危险源,应采取立即控制措施以消除危险或降低风险;对于中风险的危险源,应采取适当控制措施以保持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对于低风险的危险源,应采取日常管理措施以维持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内可能导致事故或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1. 工作场所环境因素的辨识根据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进行辨识,如噪音、振动、温度、湿度、辐射等。
通过测量、观察和记录,获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工作场所设备设施的辨识对工作场所的设备设施进行辨识,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学品、气体等。
通过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操作规程和维护记录,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定期维护保养、安装安全防护装置等。
3. 工作场所作业活动的辨识对工作场所的作业活动进行辨识,包括人工作业、机械作业、高处作业、化学品操作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高风险动作、不当操作、无防护措施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引发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通过评估确定风险的大小,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事故的后果。
1. 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是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风险进行主观判断,如采用风险矩阵法、风险等级法等。
定量评估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得出风险指标和概率,如采用风险值法、风险频率法等。
2. 风险评估的步骤(1)确定评估的范围和目标:明确评估的对象和目的,确定评估的范围和内容。
(2)收集相关数据:收集与危险源相关的数据,包括事故案例、工作场所环境数据、设备设施数据等。
(3)分析和评估: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的大小和可能导致的后果。
(4)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以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1. 工作场所危险源辨识在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各种危险源,如机械设备、化学品、电气设备、高温、高压等。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全面检查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源,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在机械设备方面,需要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在化学品方面,需要对存放和使用化学品的区域进行标识和分类,确保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2. 工作任务危险源辨识不同的工作任务可能存在不同的危险源。
对于每个工作任务,都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以确保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例如,在高空作业任务中,可能存在坠落、物体打击、电击等危险源。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需要考虑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等因素,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的过程。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
1. 风险可能性评估风险可能性评估是对危险源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
通过对历史数据、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进行高温作业时,可能存在着火的风险。
通过评估工作环境的温度、设备的状况、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等因素,可以确定着火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增加消防设备、提供适当的防火装备等。
2. 风险严重程度评估风险严重程度评估是对危险源造成的损害程度进行评估。
通过对潜在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或伤害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威胁。
例如,在进行化学品操作时,可能存在中毒的风险。
通过评估化学品的毒性、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体浓度等因素,可以确定中毒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提供适当的通风设备、配备个人防护装备等。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引言概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用于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评估其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风险。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组织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并详细阐述其五个关键部分。
一、危险源辨识1.1 环境分析: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物理环境、化学品、设备和工具等,以确定潜在的危险源。
1.2 作业过程分析:对工作过程进行详细分析,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步骤和操作,包括人员行为和工作条件等。
1.3 事故案例研究: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故案例,分析其原因和教训,以帮助识别类似的危险源。
二、风险评估2.1 风险识别: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进一步评估,确定其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潜在风险。
2.2 风险分析:分析危险源的概率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以确定其风险等级和优先级。
2.3 风险评估报告:总结风险评估结果,提供详细的风险描述和建议措施,以便组织决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风险控制3.1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适当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消除危险源、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轻风险后果等。
3.2 控制措施实施:根据风险控制策略,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3.3 监督和改进:定期监督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四、风险沟通4.1 内部沟通:向组织内部的相关人员传达风险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确保每个人都了解和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4.2 外部沟通:与外部利益相关方共享风险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以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信息。
4.3 应急响应计划: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包括事故报告和紧急疏散程序等,以应对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五、持续改进5.1 监督和审核:建立监督和审核机制,定期审查和评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过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5.2 培训和教育: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任务背景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管理工作,旨在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评估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风险程度。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人员的安全。
二、危险源辨识1. 定义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疾病的物质、设备、环境、行为或作业过程。
2. 危险源辨识方法:可以采用现场勘察、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在现场勘察时,应注意对设备、工艺、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观察和记录。
3. 危险源辨识内容: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火灾隐患、高处作业、危险物贮存、人员行为等。
三、风险评估1. 定义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引发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以确定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2. 风险评估方法:可以采用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应考虑危险源的概率、严重程度、暴露时间等因素。
3. 风险评估等级: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等级,以便后续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控制措施1. 控制措施选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
2. 工程控制:通过改变设备、工艺或环境来消除或减少危险源的产生。
例如,安装防护设备、改进工艺流程等。
3. 行政控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培训教育等方式来管理和控制人员行为。
例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安全培训等。
4. 个体防护措施:为人员提供个体防护装备,以减少对危险源的暴露。
例如,佩戴安全帽、防护服等。
五、风险评估报告1. 报告内容: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危险源辨识的结果、风险评估的方法和结果、控制措施的建议等内容。
2. 报告格式:风险评估报告应采用标准格式,包括封面、目录、正文、附录等部分。
在正文中,应清晰地呈现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过程和结果。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任务背景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潜在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可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进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危险源,评估其对人员和环境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危险源:如高温、高压、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
2. 化学危险源:如有害物质、易燃易爆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3. 生物危险源:如病原体、有害生物等。
4. 人为危险源:如不安全操作、工作方式不当等。
5. 自然危险源:如地震、火灾、洪水等。
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巡查和调查,结合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和经验知识,可以辨识出潜在的危险源。
三、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可能带来的损害程度,将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2. 风险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
3.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4. 风险监测和评估:对实施了风险控制措施后的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危险源的优先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工作场所的风险水平。
四、案例分析以某化工厂为例,进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1. 危险源辨识:- 物理危险源:高温反应器、高压管道、高空作业平台等。
- 化学危险源:有毒气体、易燃液体、腐蚀性物质等。
- 生物危险源:无。
- 人为危险源:不安全操作、操作失误等。
- 自然危险源:火灾、地震等。
2. 风险评估:-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可能带来的损害程度,将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检查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危险源。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该遵循以下步骤:1. 收集相关资料:收集与工作场所相关的各类资料,包括工作场所的平面图、设备清单、工艺流程图等。
2. 实地勘察: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工作环境、设备布置、工艺流程等情况。
3. 识别危险源: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实地勘察的情况,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高处作业、机械设备、化学品等。
4. 分析危险源: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其危害性质、危害程度以及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5.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
6. 编制危险源清单:将识别出的危险源整理成清单,包括危险源的名称、危害性质、危害程度以及控制措施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和优先级,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该遵循以下步骤:1.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危险源的危害性质和危害程度,评估其风险等级,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风险指数法等。
2. 确定风险优先级:根据评估的风险等级,确定危险源的风险优先级,将风险较高的危险源列为重点控制对象。
3. 制定控制计划:根据风险优先级,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明确控制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间等。
4. 实施控制措施:按照制定的控制计划,对危险源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的实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5. 监督和检查:对已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性。
6. 风险评估的周期性:风险评估不是一次性的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周期性的评估计划,定期对危险源进行评估和控制。
三、案例分析以某制造企业为例,进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1. 危险源辨识:通过收集企业的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和现场勘察,识别出高温作业、机械设备、化学品等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的实施对于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分析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场所巡查: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巡查,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工艺流程、化学品、电气设备、人为因素等。
2.危险源辨识调查:对已发生的事故和不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其中的危险源,并加以改正。
3.员工培训:培训员工对危险源的辨识和处理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识别: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确认。
2.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其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
3.风险评估:对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其优先级,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风险控制程序风险控制程序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的过程。
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人为控制等。
2.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对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包括对设备、工艺流程、化学品等进行改进和加强管理,对员工进行培训等。
3.风险控制效果的评估:对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估,确定其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危险和风险。
准确地辨识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估,能帮助我们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并探讨一些相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指会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环境破坏的因素、条件或行为。
辨识危险源是为了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常见的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高温、高压、有毒物质等。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信息:了解工作场所、工艺流程及使用设备的相关信息,包括技术资料、操作手册等。
2. 实地观察:亲自到现场进行观察,注意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有没有明显的机械设备、化学品、电气设备等。
3. 研究记录:根据观察和收集到的信息,制作一份详细的危险源记录表,标注每个危险源的具体位置、特点和可能的危害。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环境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哪些危险源需要优先处理,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预防措施。
进行风险评估时,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 评估概率:评估危险源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的概率,包括发生频率、曝露时间等。
2. 评估严重程度:评估危险源对人员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包括潜在伤害程度、经济损失等。
3. 评估后果:综合考虑概率和严重程度,评估风险的后果,确定其优先级。
4. 制定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预防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和损害程度。
三、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多角度观察:通过不同人员的参与和不同角度的观察,可以更全面地识别危险源和评估风险。
2. 参考经验:借鉴类似工作场所或项目的经验,可以更准确地辨识危险源和评估风险。
3. 紧密合作: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如安全、生产、技术等,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方法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方法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危险源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而对这些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评估,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的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应对各类危险源带来的风险。
一、危险源识别的方法1. 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法规、标准以及历史事故案例等资料,了解危险源的种类、特点、影响因素等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从而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 视察法: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调查,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在工业生产现场,可以通过观察设备运行状况、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以及现场环境等,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专家评估法:借助相关领域的专家知识和经验,进行危险源的评估和识别。
专家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源。
二、风险评估的方法1. 定性评估法:根据危险源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主观判断和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初步评估和快速评估。
2. 定量评估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等方法,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这种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程度,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3. 专家评估法:借助相关领域的专家知识和经验,进行风险评估。
专家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判断和评估,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
三、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的流程1.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历史事故案例、现场观察数据等,建立数据库,为后续的识别和评估提供依据。
2. 危险源识别:根据前述介绍的识别方法,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并进行分类和归纳。
同时,要考虑危险源的概率、频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
3. 风险评估:根据前述介绍的评估方法,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评估结果应该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4.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
方法对危险源进行等级划分和识别。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02
通过对系统或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进行预测和分析,识别
出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
事件树分析(ETA)
03
用于分析某一初始事件可能导致的一系列后续事件,从而识别
出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
常见危险源示例
电气危险源:如电击、电火灾等 ,可能由裸露电线、破损电器等 原因引起。
应急演练与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在应对危险源事故时的应急 处置能力。
救援设备与资源储备
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资源,如灭火器、急救箱等,确保 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
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危险源事故进行及时上报、 调查和处理,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危险源控制措施和风险 防范策略。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
目 录
• 引言 • 危险源识别 • 风险评估 • 危险源控制与风险防范 • 案例分析与实践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的定义
•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是指通过系统分析和科学方法,识别出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损害的危险源,并 对这些危险源进行量化或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可能产生的风险级别。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 据,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02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认知和防范
意识,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应对危险情况。
定期检查与隐患排查
03
定期对危险源及周边环境进行检查,发现潜在隐患及
时整改,确保危险源处于可控状态。
应急预案与救援措施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 处置流程和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引言概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准确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对其进行科学评估,可以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的相关内容。
一、危险源辨识1.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方面之一。
包括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
例如,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可能存在风暴、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地理位置接近化工厂等危险场所的居民区,可能存在化学品泄漏、火灾等危险源。
1.2 设备设施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对危险源的辨识至关重要。
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建筑结构等。
例如,老旧设备容易出现故障,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建筑结构不符合安全标准,可能存在倒塌、崩溃等风险。
1.3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危险源辨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包括人员操作、管理制度、员工培训等。
例如,操作不当、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缺乏安全培训的员工容易忽视安全细节,增加事故的风险。
二、风险评估2.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的第一步,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确定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
例如,对于一个化工厂来说,可能存在化学品泄漏、火灾等风险。
2.2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通过分析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可能性,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例如,对于化学品泄漏的风险,可以评估其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影响程度。
2.3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例如,对于化学品泄漏的风险,可以加强设备维护、建立紧急应急预案等措施来控制风险。
三、风险评估方法3.1 定性评估定性评估是基于专家经验和知识,对风险进行主观判断的方法。
通过专家的意见和经验,对风险进行描述和分类。
例如,根据专家判断,将某个危险源的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3.2 定量评估定量评估是通过数据和统计分析,对风险进行客观量化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引言概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是在工程、生产、建设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潜在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的相关内容。
一、危险源辨识1.1 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损失的物质、设备、环境或行为。
危险源可以是明显的,也可以是潜在的,需要通过专业的辨识方法来确定。
1.2 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 通过现场调研和观察,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化学品、高温、高压等。
- 借助专业工具如危险源辨识表、安全检查表等,系统地记录和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1.3 危险源辨识的意义- 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有助于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工作安全意识。
二、风险评估2.1 什么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和可能性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风险的等级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2 如何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危险源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和方法。
- 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评估,计算出风险等级。
2.3 风险评估的作用- 可以帮助企业确定优先处理的危险源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地降低风险。
- 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生产和员工的安全。
三、风险控制3.1 采取何种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通过技术手段如改进设备、加强维护等,消除或减少危险源的存在。
- 通过管理手段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培训等,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2 如何评估风险控制效果?- 建立风险控制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确保风险控制效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3.3 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风险控制是预防事故和保障安全的关键环节,需要企业高度重视和持续改进。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和确定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伤害或潜在危险因素的过程。
这些危险源可以是物理的,如噪音、高温、高压等;化学的,如有毒物质、化学品泄漏等;生物的,如病原体、昆虫等;以及人为的,如疏忽或错误操作、不当使用设备等。
危险源的辨识可以通过观察、检测,参考以往经验和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
风险评价是指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的潜在风险的程度。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危险源:确认与工作环境或作业过程有关的危险源。
2.评估风险的概率:评估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包括频率和持续时间。
可以使用历史数据、统计数据或专业知识来评估概率。
3.评估风险的严重性:评估风险发生时可能导致的后果和影响的严重程度。
例如,可能的伤害程度、经济损失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4.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概率和严重性的评估结果,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
5.采取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等级,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是预防性的(如改进工作环境设施、采取工程措施等),也可以是应急响应措施(如培训员工、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6.监控和评估: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性。
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对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及时识别和评估危险源,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员工免受潜在的危害。
此外,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还有助于加强工作场所的紧急响应能力,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时,应确保参与者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此外,需要充分了解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最重要的是,应将这一过程纳入日常管理,并定期进行复查和更新,以适应工作环境和作业过程的变化。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
目录
01
危险源识别
02
风险评估
03
风险管理
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分类
01
人为因素:操作失误、违 章作业、安全意识薄弱等
02
设备因素:设备故障、设 计缺陷、维护不当等
03
环境因素:恶劣天气、自 然灾害、有毒有害物质等
04
管理因素:安全管理制度 不完善、安全培训不足等
识别方法
1
现场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生 产现场的设备、工艺、人员等情况
2
经验法: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识 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安全检查表法:使用预先编制好的安 全检查表,对生产现场进行系统检查
4
事故树分析法:通过分析事故发生的 原因和过程,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典型危险源
01
化学品:易燃易爆、 有毒有害物质
04
建筑施工:高空作 业、脚手架坍塌等
02
机械设备:高速运 转、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容器等
水平
风险沟通: 加强与相关 方沟通,确 保风险信息 共享,共同
应对风险
谢谢
05
交通运输:交通事 故、航空事故等
03
电气设备:高压电、 电气短路等
06
自然灾害:地震、 洪水、台风等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方法
01
定性风险评估 方法:通过专 家判断、经验 总结等方式进 行评估
02
定量风险评估 方法:通过数 学模型、统计 分析等方式进 行评估
03
半定量风险评 估方法:结合 定性和定量方 法进行评估
04
风险矩阵法: 将风险发生的 可能性和影响 程度进行矩阵 分析,确定风 险等级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任务背景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管理工作,旨在识别和评估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因素。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估,可以帮助组织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和管理策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危险源辨识1. 危险源辨识的定义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系统地识别和分析各种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因素等,以确定潜在的危险源。
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资料收集法:收集相关的技术资料、文件记录、事故案例等,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辨识。
(2)现场观察法: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学品等。
(3)专家咨询法: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评估,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辨识危险源。
3. 危险源辨识的步骤(1)确定辨识的范围和目标:明确辨识的对象和目的,确定辨识的范围,如生产车间、办公区域等。
(2)收集相关资料:收集与辨识对象相关的技术资料、文件记录、事故案例等。
(3)现场观察和检查: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检查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4)整理和分析数据: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潜在的危险源。
(5)编制危险源清单:将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和整理,编制危险源清单。
三、风险评估1. 风险评估的定义风险评估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潜在风险程度。
2. 风险评估的方法(1)定性评估: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结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对危险源进行定性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如高、中、低风险等。
(2)定量评估: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危险源的概率和后果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计算风险值和风险等级。
3. 风险评估的步骤(1)确定评估的范围和目标:明确评估的对象和目的,确定评估的范围,如人员伤亡风险、财产损失风险等。
(2)收集相关数据:收集与评估对象相关的数据,如事故发生率、人员暴露时间等。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引言概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是现代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潜在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本文将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危险源辨识1.1 危险源的定义和分类危险源是指那些可能导致事故或伤害的物质、设备、环境或行为。
根据其性质和来源,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和人为危险源等。
1.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工具危险源辨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工具进行,如风险矩阵、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HAZOP分析等。
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识别出系统中的潜在危险源,并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和评估。
1.3 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危险源辨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只有准确识别出潜在危险源,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和事故预防。
因此,危险源辨识是确保工作场所安全的首要步骤。
二、风险评估2.1 风险评估的概念和目的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的过程。
其目的是确定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为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2 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指标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
常用的风险评估指标包括风险等级、风险概率、风险严重性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量化和分级。
2.3 风险评估的应用和意义风险评估可以帮助管理者全面了解工作场所的风险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同时,风险评估也是监管部门对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能够提高企业的合规性和竞争力。
三、风险控制措施3.1 风险控制的原则和方法风险控制的原则包括预防原则、综合原则和合理性原则等。
风险控制的方法包括隔离控制、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等。
3.2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和实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同时,要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3.3 风险控制措施的监督和改进风险控制措施的监督和改进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引言概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评估这些危险源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危险源的辨识1.1 了解工作场所在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了解。
这包括了解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和工艺流程等。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1.2 分析工作过程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源。
因此,对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分析工作过程,我们可以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的关键环节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1.3 研究类似事件研究类似事件是一种有效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通过对类似事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类似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导致事故的危险源。
这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避免类似的危险源。
二、风险评估的方法2.1 标识潜在风险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是标识潜在风险。
在标识潜在风险时,我们需要考虑可能的危险源、可能的事故后果以及可能影响的范围等因素。
通过标识潜在风险,我们可以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2.2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是风险评估的核心内容。
可能性指的是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指的是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
通过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我们可以确定哪些风险是高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3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等。
制定控制措施时,需要考虑到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以及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效果。
三、风险评估的工具3.1 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
它通过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来评估风险的程度。
事件树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清事故发生的逻辑关系,从而找出可能导致事故的关键环节。
3.2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疾病的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潜在的风险,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1. 环境因素的辨识环境因素是指工作场所内外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可能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产生影响。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重点关注以下环境因素:- 噪音:通过测量和分析工作场所的噪音水平,确定是否存在超过安全标准的噪音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照明:评估工作场所的照明条件,确保足够的照明强度和均匀度,以减少事故和眼部疾病的风险。
- 温度和湿度:监测工作场所的温湿度,确保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和员工的健康。
- 通风:评估工作场所的通风状况,确保空气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浓度。
- 辐射:检测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紫外线辐射等,确保辐射水平不超过安全标准。
2. 设备和工艺的辨识设备和工艺是工作场所中的另一类危险源。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重点关注以下设备和工艺:- 机械设备:对工作场所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设备运行正常,不存在安全隐患。
- 高处作业:对高处作业的操作流程和安全设施进行评估,确保员工在高处作业时的安全。
- 化学品:对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化学品进行辨识和分类,评估其对员工健康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电气设备:检查工作场所的电气设备,确保设备符合安全标准,防止电击和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 火灾风险:评估工作场所的火灾风险,包括可燃物的存储和使用、火灾逃生通道的设置等,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风险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风险识别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识别出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产生风险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机械、心理等方面的风险。
2. 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其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潜在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铁十二局集团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经理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办法一、目的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工区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三、危险源辨识方法(一)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
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a)物理性危险源:(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钻、空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核子密度仪、激光导向仪发出的辐射。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如:气割产生的高温颗粒。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氮、氧气泄漏。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如:洞内二氧化硅粉尘。
(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其他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b)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如:火工品、瓦斯。
(2)自燃性物质;如:煤。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如沥青熔化过程中产生毒气。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如:充电液中的硫酸。
c)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1)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2)心理、生理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d)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失误);.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e)其他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2、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共分为20类:(1)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砸伤和造成的伤害,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是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如机动车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电瓶车、矿车或放飞车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挂钩、跑车事故;(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
如工具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削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具缠压住等。
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4)起重伤害,是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身,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隧道、洞室透水淹溺;(7) 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指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包括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包括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和坠落,也包括由地面坠入坑、洞、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是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
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
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塌方等情况,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11)冒顶片帮:指隧道、洞室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拱部、顶板垮落为冒顶。
二者常同时发生,简称冒顶片帮。
(12)透水:指矿山、地下隧道、洞室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13)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4)瓦斯爆炸: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15)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17)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汽瓶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
容器爆炸是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
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形成的化学爆炸,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18)其他爆炸: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19)中毒和窒息:指人体接触有毒物质,如在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横通道、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到,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
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和职业病导致的死亡;(20)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
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
(二)危险源的辨识内容:(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4)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三)危险源辨识准备。
在危险源辨识前,各单位负责此项工作的员工应作好充分准备:(1)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2)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如生产副经理、总工、工程师、技术员、安全员、班组长、机械司机、管库员、现场施工人员;(3)识别和应用的法律法规要全,基本覆盖本单位、本项目的所有施工、作业(工作)及设备(设施);(4)对参加辨识的员工掌握辨识范围和类别的基本情况,了解法律法规对本单位、本项目安全具体要求;(5)资料准备齐全。
(四)危险源辨识方法(1) 调查法:辨识小组按4.1.2内容在现场进行调查、辨识;(2)安全检查表辨识法:辨识小组按4.1.2内容编制安全检查表,进行辨识;(3)经验法:辨识小组按4.1.2内容,结合以往经验进行辨识;(4)经辨识的危险源填入《危险源调查表》内。
4.1.5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确定(1) 重大危险源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
(2)险源一般出现在:隧道坍塌、突泥涌水、煤层瓦斯、斜竖井提升、洞内外爆破、桥基开挖、起吊作业、多人高处作业、高压电气、锅炉压力容器、油料、爆破物品贮运等。
(3)重大危险源的确定要防止遗漏,不仅要分析正常施工、操作时的危险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支护失效,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因素。
五、风险评价办法1、风险评价应由有关管理人员、专家成立评价小组,在熟悉作业现场、相关法规、标准、评价方法后方能进行。
2、专家打分评价法(1)由评价小组(一般5~7人)对本单位、本项目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逐个打分,根据分值大小确定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在评价时要考虑:A伤害程度;B风险发生的可能性;C法律法规符合性;D影响程度;E资源消耗等因素。
其分值大小见《危险源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
(2)评价时,对应《危险源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几人同时对某一危险源进行打分,然后由主持人将各位专家的分值相加,再除以人数,所得分数即为危险源和级别分数。
综合得分在12分以下为一般危险源,12分以上为重大危险源;当A=5和B=5时,也应定为重大危险源。
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专家打分法)评价表》内。
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