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艺术之“动”与“静”

合集下载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至今仍旧散发着其强大的生命力,赏析书法艺术对于陶冶情操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书法艺术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书法艺术赏析论文篇1试谈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

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

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8 ]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

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

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

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

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浅谈书法艺术中的元素与创作灵感

浅谈书法艺术中的元素与创作灵感

浅谈书法艺术中的元素与创作灵感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文化遗产,也是一种生动的艺术形式。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美学价值。

这种艺术形式是由汉字演化而来的,因此,元素和创作灵感来自于汉字的本质特点,即形、音、义、象、意五个方面。

首先,形是书法艺术中的一个基本元素。

字形的结构、线条的粗细、横竖的长短、曲度的变化等都是书法作品中用来表现艺术形象的最基本的元素。

古代书法家常常通过精雕细琢、变化多端的字形结构来表现文化内涵和情感。

在现代书法艺术中,形的表现更为博大精深,可以通过改变字体结构等来表现更多的情感和主题。

其次是音。

音是中国文字形成的重要源泉。

许多字的形态来源于其发音的本质,如“人”字的形态就像人的侧面。

在书法艺术中,音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观众的审美感受。

比如,说“静”字,使人联想到寂静无声的夜晚,此时体会到的是书法作品中淡定、沉静的意味。

再次是义。

义是指汉字所代表的意义和思想。

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内涵,古代书法家通过单字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达到了深化人们对于文化传承的认识和理解的目的。

同时,现代书法艺术家也注重了意义的表现,往往以诗词为主题,溢彩于纸上的汉字,如音韵、文化寓意等多种意义被融合在书法艺术作品中,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意境。

其次是象。

象是书法艺术中最具有生动感的元素之一。

在这里,指的是字形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比如,画出一只鸟或者牛,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自然的真实感,古代书法家通过形象的书法作品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文化认知形象,它更是书法艺术作品中优美、多彩、生动的表现。

最后是意。

意是指书法艺术家希望通过书法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在中国古代,书法作品常用于表达内心情感,比如写《枕霞录》的唐代书法家怀素在他的书法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是他的志向和个性。

现代书法艺术家同样注重意境表现,从心中流涌的思绪和面对世界的态度出发,独具深意、独具风韵的书法艺术作品历历在目。

浅谈魏晋书法的审美特征

浅谈魏晋书法的审美特征

浅谈魏晋书法的审美特征1. 引言1.1 概述魏晋书法的历史背景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历时约200年,涵盖了魏、蜀、吴三国以及晋朝。

在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魏晋时期也有了新的发展。

在魏晋时期,书法家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个性和审美追求,尝试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书法的笔法更加简练而又富有生动感,墨色也更注重淡雅的表现。

这种简练而生动的笔触和淡雅的墨色相互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使魏晋书法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魏晋书法注重自然与意境的结合,追求一种纯净而又深远的艺术感受。

在书法作品中常常能感受到书法家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心灵境界的表达,这种自然与意境的结合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魏晋书法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书法注入了新的艺术元素。

在中国书法史上,魏晋书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篇章,其影响和地位不可忽视。

到此结束。

1.2 介绍魏晋书法在中国书法发展中的地位魏晋书法在中国书法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开创了中国书法发展的新篇章。

在这一时期,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化、文学和艺术领域。

魏晋书法家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魏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在艺术上创造了新境界,更在审美观念上为后世书法家树立了榜样。

魏晋书法作品的流传,使其在后世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即便经过千百年的变迁,魏晋书法依然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书法家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魏晋书法在中国书法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为中国书法注入了新的艺术元素,为后世书法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由此可见,魏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其影响力将会持续流传下去。

2. 正文2.1 笔触简练而造型生动魏晋书法以其笔触简练而造型生动而闻名于世。

浅谈书法与舞蹈

浅谈书法与舞蹈

浅谈书法与舞蹈舞蹈与书法的媒介不同,但他们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相同的。

提取书法的笔画、结体、章法,与舞蹈的形体、动作组合、队形编排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对比。

能得出些许两类艺术在空间运作规律上的共同之处。

因此人们常说“书法史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

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书法是文字组合的艺术,它们所表现的载体不同,但两者的内在特质和表现规律在本质上却是相通的。

舞蹈艺术的形体、动作组合、视觉冲击与书法艺术的结构、章法、动态美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正所谓“书法是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

一、舞蹈与书法的审美同取谈“美”是一切艺术热衷的话题,而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处于审美本体地位的是“象”与“境”以及由它们构成的“意象”、“意境”、等,它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标准之一。

所谓“意象”既不是单纯的客观物象,即审美意象不是物的特征;同时它又不是纯粹主观心意的产物,既不是主体空幻臆造的产物。

而是处在审美的主体和对象的互动联系中,一种主体的“情”和对象的“景”的交融之物;并且它还体现出超越纯粹物象自身的追求“道”或“气韵”的特征,一种超越具体形似和物质特征的内在精神追求。

它代表中国美学的独特性,反映了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的内核。

在我国,文字的产生本来是代表语言和传达思想的工具,并不是一种艺术活动,中国的文字诞生的雏形就具有简单的刻画符号和图案式的古文陶,文字与绘画一开始在它们的孕育期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它们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门类,由此而形成“书画同源”之说。

鲁迅在谈到汉字地起源时说:“中国文字的基础是‘象形’”,“写字就是画画”。

它包含了形象性的特征和造型美的因素。

而且从创作和接受过程看,观象以取意,以象而尽势乃至以象评书都离不开象;从书法形式构成看,线条形成根源于象,书势构造模拟于象,形式整体效法于象,象之影不离书之左右。

因此,可以说取象说是中国书学最重要的理论,它那生动、具体、形象的属性,用线条将丰富的感情体验作以高度的概括和抽象,在凝聚在短暂的一挥之中,即化物态为情思,变具象为抽象。

浅谈书法中的美学

浅谈书法中的美学

浅谈书法中的美学美是一种感觉,在书法史上,不同的书体、书法观、书法美学存在于各朝各代。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由此不难看出,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的书法思想、书法意识以及不同的书法作品。

那么对于学书者而言,我们自然会从书法的角度,对美形成独特的认识。

标签:书法;艺术表现;美学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汉字是构成书法的物质载体。

随着时代的更替,书法艺术不断成长,经历着时间的淘洗冲刷,书法艺术之所以能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是因为书法艺术最具有民族代表性,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被认为是世界上并不多见的高水平的艺术。

既然书法被认定为是艺术,艺术都有独特的美,而其艺术性表现的作用和意义正是在于艺术的组织构造和外在形式的结合,所以符合艺术概念的最终作品所要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往往取决于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是否能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整体。

由此,黑格尔得出结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整齐一律的法则整齐一律的法则是最基础最单纯的形式美法则。

例如,我们看小篆的用笔整齐光洁,粗细一致;又如我们看唐楷,其章法行列皆是匀称的、整齐划一的。

2.对称均衡的法则对称均衡的法则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很多艺术品、建筑中。

对称具有安静性和稳定性,如汉字中的“昌” “常”“平”等字形。

这种对称平衡的法则依然存在整齐一致的法则,只是由一个个体变成了空间上相对的两个个体,例如,小篆中“天”“不”“草字头”“宝盖头”等,都蕴藏着对称均衡的法则。

3.调和与对比的法则调和与对比法则体现了要素间斗争与统一的特点。

调和更多是求同存异,是相对的;对比则是求异,是绝对的。

例如,楷书中为了某个笔画不会对其他笔画和整体造成冲突,长短欹正都需要书写者在书写的时候注意避让,这就是调和。

在行书草书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长短、大小、疏密、欹正、墨色等要素,这也是对比。

4.比例的法则比例通常指物体之间形的大小、宽窄、高低的关系,这种比例在书法中常常出现在结构和章法中,即部分和部分、部分与整体、整体与整体的关系。

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3篇)

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3篇)

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3篇)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3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20xx年10月23—24日,我有幸参加了临沂市举办的首届中小学书法教学研讨会活动,本次活动在临沂双月湖和临沂二十二中举行,虽然行程匆匆,但是一天的研讨还是让我有所收获。

先将浅谈一下参加本次活动的几点感触:临沂双月湖小学,校园面积不大,但处处充满着书法文化气息。

一块块顽石,因雕刻着的文字而熠熠生辉,一张张普通的木板,因刻着学生们稚嫩的书迹而巧妙绝伦,一面简单的墙璧因悬有幅不同品类的毛笔字,而彰显出特定的文化气息,真是一索精致、别致而且雅致的校园。

这里不仅有花香、书香、更飘着墨香。

浓厚的写字氛围、良好的书法文化既传承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又美化了校园,陶冶着学生的心灵,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功效。

一幅幅学生的书法作品和一道道学生写字的场面,使这所学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这次研讨会让我享受了一场写字教学的盛宴。

魏晓雪老师和陈永老师执教的书法课让我印象深刻,教师从课前的准备和多媒体的利用都将人带入了一种具有汉字文化的情节之中,使我对书法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展示的书法作品更是让本次参加活动的老师们赞不绝口,小小年纪竟有如此高超的书写水平真是让人 ___。

尤其让我钦佩的是二十二中陈永老师上课时,操起毛笔,蘸好墨,在宣纸上范写,边讲边书,藏锋、回锋、快慢、轻重、长短、弯直一一讲到写到,行云流水,酣畅淋漓。

不因讲解而令笔画呆滞,不因笔画贯气致使讲解滞后。

气定神闲,十分洒脱。

临沂二十二中学坚持,方方正正写字,踏踏实实做人的教学理念与学校的养成教育相结合,把写好规范字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让每一个孩子在“墨韵文化”中幸福成长。

而“成果篇”环节,百名学生现场挥毫,潇洒进行软笔书法展示。

浅谈书法教学的有效方法

浅谈书法教学的有效方法
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欣赏书法作品和讲小故事的方法能收到不错的效果。书法欣赏是书法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学生只有懂得欣赏书法之美,才会喜爱书法。小学生从小学成一手好字,对自己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对提高文化素养都有重要作用。
二、学生对书法兴趣的产生最初来源于欣赏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的认识,没有学生对历代书法名家及名作的崇拜与热爱,则任何技法训练都毫无意义。兴趣、喜欢、崇拜、热爱虽然只是停留在感知程度上的欣赏,但这足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点燃学生学习书法的激情了。在书法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故事可以调节学生的手指肌肉和大脑的疲劳,提高练习效率,学生感兴趣亦会产生奋发图强的动力,增强了练习书法的毅力。在故事中再适当加入教师示范和学生的练习,通过师生互动,把抽象的书法练习和形象的故事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课堂显得生动活泼,更可以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六、引导学生学习中坚持“三到”,逐步学会读帖、临帖
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读帖、临帖是练习书法的重要手段,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会从初步的模仿中体会前人的书写法则,学习他们的运笔方法和结构规律,由无知到感知,由模拟到突破,由吸收到创新。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是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
浅谈书法教学的有效方法
摘要:书法要写得漂亮且具有艺术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经过一步一步的长期练习,才能掌握书法的要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完成有效的书法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找到科学、适合学生个性的书法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感到快乐。
关键词:书法 教学 方法
五、教会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找到学习书法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够仔细是最为常见的心理品质不完善的具体表现。他们在临写字贴时,常常看一笔写一笔,一个字写得东倒西歪,结构松散。我的体会是教会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首先,读贴、辨字、记形是教学的基本方法。读贴,即引导学生看清字形,在脑海中留下一个字的完整的轮廓。记形,即让学生记准字形和笔画、部件在格子中的位置。学生练习都是用带“米”字格的字贴和练习纸,教学时教师稍加分析,学生就容易记清字在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征。其次,比较使学生观察得更为仔细,让学生先写再比,找差距。一个字通过读贴、辨字、记形之后,基本上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记忆,经常写写,把这个记住了的字表现出来,找找差距,学生容易进步。我在指导学生练习时,提醒他们:这个字在哪本字贴上临写过?你看见过哪位名家或老师书写过?是什么样的字?学生们七嘴八舌,一下把这个字的字形说出来了。我让学生写后,再找原字贴比较,这样极容易发现不足。最后老师讲,学生比,促提高。一些学生经常写一些漂亮的字,教师应及时地把这些意想不到的好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者在教室墙壁上展出,让全体学生欣赏,让学生们自己来评一评、比一比,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作总结。

浅谈书法学习的美学意义

浅谈书法学习的美学意义

浅谈书法学习的美学意义发布时间:2021-03-01T06:32:54.025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8期作者:杨敬晓[导读] 作为书法教师,我们要先明确书法教学的意义之所在,才能有的放矢。

那么书法教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几点:济南市纬十路小学山东济南 250000摘要:审美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到底意味着什么?美感、审美标准、审美能力是形成人格的关键。

一个人爱好的选择、学习的方向和生活习惯的形成等都离不开它们的引导。

审美的形成,会让人享受到人生旅途的美好风光。

也会通过它们,提升人格的品味和境界。

而书法,作为中国最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一,传承至今,处处体现着美。

深入其中,不仅能净化心灵,更能陶冶心性。

书法内涵与外延的美,我们也会在不断深入学习过程中得以彰显,并浸润着我们的人生。

关键词:审美能力;优雅的性情;古典文化美;延续传统文化;韵律美;节奏美一、感悟书法教学的美学意义作为书法教师,我们要先明确书法教学的意义之所在,才能有的放矢。

那么书法教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几点:(一)书法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实际上从小就开始了。

当我们带着学生欣赏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时;当学生用柔软的毛笔把简单的汉字呈现在宣纸上时;当我们和学生一起去分析书法作品的结构和章法时,他们已经开始走向了自己的审美世界。

或许,这一切看起来还不那么明显,但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已经在学生的心目中生根发芽了。

中国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一种图画美,而毛笔千姿百态的变化正好呈现汉字的这种美。

一个练习书法的学生和一个不练习书法的学生在审美的能力上是不一样的。

练习书法的学生能透过书写的汉字,直通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

台湾美学家蒋勋说过:“东方亚洲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蕴含在汉字的书写中。

”我认为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中国的汉字每一个都透着一种深厚的文化。

书法的演变也是中国人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史,篆、隶、楷、行、草也是中国人审美发生变化的历史。

大学书法结课论文

大学书法结课论文

大学书法结课论文授课教师:李景峰班级:能动13-3姓名:吴子天书法学习的浅谈书法——我国的国粹,是反映生命的艺术。

它作为一种艺术,玄妙而艰深。

人人皆知写字容易,但是要想达到炉火纯青的书法艺术境界却十分艰难。

书法艺术的神奇之处,在于能够通过作品将书法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等不动声色地折射出来,给人留下一种最解放、最自由的心灵之美。

书法的学习看似容易,其实是个艰辛的旅程。

书法学习是付出努力的过程,我们用眼睛去感受写字的美感,用联系探求美,用心感受美。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高质量的生活,也许忽略了书法的学习。

书法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从小培养良好的书法兴趣是重要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变得会认真起来。

我从小就学过硬笔书法,对于基础的书法还是有点讲究的。

我觉得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其次,学习书法的时候要勤于思考,若有老师可以指导你则更佳。

在小学之前,我的写字大多都出自于老师的帮助,老师以别样的方法让我们习字,感受书法学习的妙趣横生。

到了后来,就要学会自己去观察,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

如果是更进一步的学习与鉴赏,更要全面观察书法的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字的艺术感,美感,和神韵。

再者,书法学习要养成自己独特的方式。

随谈不上自己能写出书法字体的特色,但是要能去领悟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书法中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字不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备。

一、书法发展史及习字的规律我国的书法有着辉煌的历史,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其中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已经定型,书法艺术猜开始了有序发展。

浅谈中国古代书法行书的特点及作用

浅谈中国古代书法行书的特点及作用

浅谈中国古代书法行书的特点及作用引言中国古代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之一,行书是其中的一种书写风格。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的特点以及其在艺术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

特点1. 流畅自如行书以其行云流水般的流畅风格而著称。

字体独特,笔画间自然流转,毫无拘束感,体现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境界。

行书的字体极富动态感,给人以轻盈、舒展之感。

2. 线条饱满行书的线条流动而饱满,给人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感觉。

粗细对比明显,由此产生的节奏感使得行书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

3. 速度感强行书注重快意书写,强调写作速度的同时保持字形的清晰准确。

行书的创作过程中,速度得到了一定的保留与表现,回应了作者内心情绪的流露。

4. 笔锋变化行书的笔锋变化丰富多样,这种变化是以毛笔书写为基础的。

通过细心的笔锋运用,行书能够达到变化万千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用1. 文化传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书法行书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行书通过字体的独特性,将过去时代的文化和艺术形态传承至今。

2. 美感享受行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受到其优雅与高尚。

无论是书法爱好者还是观众,都能从行书中领略到一种优雅与美感。

3. 文字表达行书的字体不仅具有美的外表,还能够表达文字所传递的含义。

行书字体的特点使得书法作品更加深刻、生动地诠释了文化内涵与情感。

4. 心灵沟通行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直观与内涵的沟通力量。

行书作品能够与人们的心灵进行接触,通过文字与艺术语言表达情感,与观众产生共鸣和沟通。

结论中国古代书法行书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在艺术领域及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流畅自如、线条饱满、速度感强以及笔锋变化等特点使得行书成为中国书法的瑰宝之一。

同时,行书通过文化传承、美感享受、文字表达和心灵沟通等方面,为人们带来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和精神愉悦。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行书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情感的共鸣。

浅谈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与主体情感

浅谈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与主体情感

浅谈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与主体情感摘要:对书法美的追求,既是追求笔法、章法和精神,笔法和章法属于有形方面,即面貌。

面貌是浅的,外在的,而精神是深的,内在的。

看不见的内在精神必须凭借外在的面貌而出现。

书家以文字的抽象线条,直接体现内心的境界。

书法之所以有生气,都因是主体生命力的外现;书法之所以给人以生机盎然的审美感受,是因为主体情感精神得到审美升华而与欣赏者的审美情趣相契合。

书法能在有限的空间中,批露出无限的生命力。

作品的内质与作者对生命体验和个性意志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关键词:书法艺术;个性创造;雅化精神;主体情感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08(2011)03-043-02任何一种艺术皆在表现和传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的创造就是人们把自己感受和理解的东西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

作为中国古老艺术形式之一的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媒体的艺术。

也同样充分体现了主体人的思想、情感与精神。

确切的说,书法艺术是通过汉字的线条变化对主体精神情感充分外现的艺术。

古人云:“书者,心之迹也。

”历代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表达书家的思想、感情、性格和气质多有论述。

明代四杰之一的祝枝山说的较为具体,他说“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疏,怒则字粗而气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

情有轻重,则字之敛疏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

”还有李邕所说“下笔有力,肌肤之丽。

”卫夫人所谓“多力丰筋者盛,无力无筋者病。

”王羲之所言“藏骨抱筋、含文包质。

”王僧虔所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等等。

这都说明对书法美的追求,第一要有自己的笔法;第二要有自己的章法;第三要有自己的精神,笔法和章法属于有形方面,即面貌。

面貌是外在的,而精神是内在的。

看不见的内在精神必须凭借外在的面貌而出现。

从外在的面貌中,进而认识内在的精神,才能异中求同,同中见异。

所以,书法中文字用笔的格调问题并不是单一的形式问题,而是与书家主体的情感、精神息息相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透漏出书家的人格情调。

书法艺术创作浅谈

书法艺术创作浅谈

1 . 藏与露。藏锋运用较为广泛 , 邕在《 蔡 九势》
中说 :藏锋 , 画 出人 之 迹 , 左 先 右 , 回左 亦 “ 点 欲 至 尔 。” 涵 义 不仅 是 使 笔锋 不 外 露 , 且还 要 将 蕴 其 而
[ 收稿 日期 ]0 0 0 — 0 2 1— 3 3
[ 作者简介】 汪连军(91 )男, 15一 , 黑龙江哈 尔滨人 , 大庆 日 报报 业集团工会干部 , 事书法艺术研究 。 从

1 4・ 3 ຫໍສະໝຸດ 1对 比 。 比是 矛盾 的统 一 。 小 、 . 对 大 疏密 、 动静 、 快慢、 细 、 粗 曲直 、 圆 、 右 、 方 左 浓淡 、 润 、 枯 长短 、 奇 正都 是对 比出来 的 。对 比强 烈 的 即具有 跳跃 性 , 起 伏 变 化 大 ; 比平 和 的跳 跃 性 小 , 伏 变 化 缓 和 。 对 起 对 比强 烈 平 和都 是 在谐 调 中进行 的 ,只有 谐 调 才 具 有完 美 的 节律 ; 比不 当破 坏 了谐 调 , 对 就会 起 反 效果 , 因而对 比存 在着 度数 。在 作 品创作 中能完 善 地 掌握对 比方 法 , 能体现 优美 的节 奏 感 。 即 2呼应 。呼应 是组 成统 一体 的根本方 法 。因为 . 本来 事 物 就是 一个 统 一 体 , 互依 存 而存在 , 互 相 相
阴 阳对立 统一乃是 我 国古代朴 素 的辩证 哲学思
想 。阳 刚 阴柔 相 互 依存 , 相互 对立 , 我 国古 代朴 是
素的美学观 ,是指导艺术形式千变万化 的主导思
想 。书法 中的 刚柔 、 实 、 密 、 虚 疏 曲直 、 正 、 圆 、 斜 方
培训班点评作品。其 中白煦 、 文华是我大学同学 ,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之美」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之美」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之美学院:年纪:专业:姓名:学号:序号:2014年6月9日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传说中的皇帝时代至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学不断积累、沉淀,汇集了所有炎黄子孙的经验和智慧,绽放出人类文明史上无与伦比的美丽。

在这其中,中国书法以其独特的特点,成为世界最美的艺术之一。

本文通过简要的说明来探究中国书法艺术之美。

关键词中国书法艺术美力量美线条中国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

中国书法之美,源于中国汉字之美。

汉字和书法,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汉字因书法而有无限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无比丰富的内涵之美。

而书法和汉字之美,又都根源于自然之美。

从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到如今为我们打印方便而普遍使用的宋体字,汉字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逐渐变化,这期间中国书法艺术也随之进步升华着。

隶书之美。

古人《隶势》有云:“或穹隆恢廓,或栉比针列,或砥平绳直,或蜒胶戾,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

修短相副,异体同势。

奋笔轻举,离而不绝。

纤波浓点,错落其间。

若钟簴设张,庭燎飞烟。

崭岩嵯,高下属连。

似崇台重宇,增云冠山。

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

奇姿谲诡,不可胜原。

”所以,隶书之美,是厚重凝聚、庄严典雅的宁静之美。

它给人的是肃穆敬仰之感,庄严厚重之情。

篆书之美。

蔡邕《篆势》有云:“或龟文针列,栉比龙鳞;纾体放尾,长短复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焚缊;扬波振,鹰跱鸟震;延颈胁翼,势似凌云。

或轻笔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水露缘丝,凝垂下端;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员;若行若飞,跂跂翾翾。

远而望之,象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迫而视之,端际不可得见,指不可胜原。

”所以,篆书之美,是奇正相生、逶迤盘旋的活力之美。

它给人变幻不定之感,探索创新之情。

楷书之美。

古人《字势》有云:“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旁;云而上布,星离离以舒光;禾苯以垂颖,山岳峨嵯而连冈;虫跂跂其若动,鸟似飞而未扬。

书法心得体会15篇

书法心得体会15篇

书法心得体会15篇书法心得体会15篇1汉字,我国最美丽的艺术文化瑰宝之一,只要写好它,它就像一幅画一样有着独有的艺术气息。

而练书法,就是写好它的方法。

一个人的品质往往可以从这个人写的字中体现出来,由此可见书法多么重要。

不得不说,我的字写得并不怎么好。

不过这个假期老师逼着我们写书法却让我找到了写书法的感觉,也找到了写字的方法,尽管有点怪异。

我认为书法主要的是要多写,大量地写,大量持久不断地书写让我感受到了书法的乐趣。

古代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练好字,写字用尽了18大缸水,最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了一代名书法家,在书法史上与父亲并称为“二王”。

但光是多写也是写不好字的,还得掌握写字的方法,专门教你练书法的书中可以学到很多写字方面的知识,这些书上可以让你了解到汉字有哪些重要的结构,有哪些字体,里面最重要的是汉字的基本笔画该如何去写,汉字的笔画并不多,练好这些应该是很简单的。

还有,我讨厌一笔一划地写,那样写起来又慢又累,不一会手就会酸得要命,最主要的是找到每一个字的主要笔画,把那一笔写好,其它的只要照上面把基本笔画练好,这个字就可以写得很好。

这样一大篇很快就写完了,手也不怎么累,并且你会发现写出来的效果还不错。

许多人认为写书法必须有个安静的环境,这并不完全正确,当然,也不是让你到吵吵闹闹的环境中去写,写书法真正要求安静的是自己的内心,心静自然清,写着写着就会忘我,完全投入到状态中,那时写出的字堪称完美。

我的心得也许微不足道,但我相信它一定很实用。

书法心得体会15篇2学习“书法艺术鉴赏”这门课程的时间不长,但在我所上过的几堂课中,我依然感受到这门课程的独特魅力——中国书法艺术的悠久历史和精神内蕴。

我就像翻开了一本弥漫着浓郁油墨香气的书,欲罢不能的沉浸在书法艺术的世界里。

曾经只懂得“篆书,隶书,楷书,行草,草书”,“柳体,颜体”的我并不了解整个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书法艺术的赏析。

从前的我觉得书法就是写大字,但上了课之后,我明白,书法不仅仅是写字,它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文化,它利用了最平淡无奇的生活实用工具——文字,负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能透露出写字人的性格和气质,也是大千世界的抽象和浓缩。

浅谈书法艺术的美学

浅谈书法艺术的美学

浅谈书法艺术的美学作者:梁新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01期【摘要】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并源远流长。

随着汉字书写的产生、使用和不断的发展,书法艺术以它独特的审美功能和人文情趣也日受关注。

而书法的美学著作从东汉时期已经开始出现,并且延续至今。

书法是中国所有传统文化中最具经典性的民族符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同时也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放异彩。

【关键词】书法;艺术;美学【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一、中国书法的发展演变中国文字书写材料由甲骨、金石、竹简再到纸张,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

书法的书体也由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的相继出现而快速发展演变,对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人格造就起到了极其关键性的作用。

可以说,既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心灵变化史,可以是飘逸的、奔放的,也可以是拘谨的、巧妙的、笨拙的,等等,每一种书体都代表着每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特征,每一个书法家的作品都体现着时代的精神层面。

简而言之,书法艺术诠释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并在人格的形成中有着积极向上的意义。

二、中国书法的生命之美从汉字产生之时,书法的美也随之一同产生。

将汉字进行抽象的形象化、艺术化,所体现出的是书者的思想和精神世界的美。

例如,众所周知的书法家颜真卿,他中期所写的《多宝塔碑》,是在环境平和的时期写的,字体清晰悦目、端重浑厚,成为了楷书代表作之一。

而在他的行书《祭侄稿》中,所透露出来的是悲愤之情和伤痛,这种情绪的变化也导致了笔触的跌宕起伏。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在喜庆、平和的情况下创作的,所以每个线条都是那样的遒劲、秀美。

“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意,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出自刘熙载《艺概》一书,说的就是“书如其人”,书写技巧的严谨和灵活,通常呈现出气、骨、筋、肉、血等内容。

“骨”指中锋运笔形成字架挺拔,行笔有力,似银划铁钩,能支撑起整个字的形状。

骨是关键,无骨,则筋肉无所依附。

“筋”是字体笔画之间的贯穿,筋脉扭转相通,使字体笔势更具有韧性。

我的书法教育观——浅谈当代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的书法教育观——浅谈当代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175·理论博览摘 要:课程改革为优化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给予支持,帮助教师在传授学生书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技能及知识等各个层面上有所收获,本文通过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方略,以期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音乐欣赏;能力培养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要点(一)教学氛围小学音乐教师应营建良好的音乐欣赏教学氛围,以教材为依托,为学生准备更多具备艺术性且符合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音乐作品,用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欣赏音乐,不断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我有一只小羔羊》教学时,基于该首歌曲属于“聪明的小动物”课程之一,为此教师可以在讲授该歌曲演唱方法、歌曲内涵、歌曲特点等知识同时,组织学生欣赏《我有一只小毛驴》《赶鸭子》《熊猫宝宝真可爱》等歌曲,并在这些歌曲播放结束后,给小学生10分钟诉说心得体会,其中学生群体进行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迸发音乐欣赏情感,激活学生音乐欣赏思维,培养其音乐欣赏能力的过程,同时还可培养小学生热爱小动物等优秀品格,继而通过营建良好的音乐欣赏教学氛围落实新时期音乐教学目标。

(二)生本教育小学音乐教师需将学生视为音乐教学主体,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培育实况着眼,科学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同时,达到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等核心素养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进行《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时,发现学生无法感受音乐内涵,对音乐的理解不够深刻,无法有效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基于此教师耐心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国旗,看到学生茫然无知的表情,教师则了解到小学生对国旗乃至国家的历史知之甚少,便面向学生宣讲国旗的历史,渗透家国情怀,拓展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范畴,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同时,可将爱国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达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创新优化小学生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教师根据小学生心理不断创新音乐教学方法,丰富学生体悟音乐内涵的途径,多维度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使小学音乐教学体系更加完善,有效落实音乐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宝宝睡着了》教学时,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鼓励小学生在学唱歌曲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将音乐情境用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在赋予小学音乐课堂生本性、教育性、趣味性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有效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凸显创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浅析书法的美学特征和鉴赏方法

浅析书法的美学特征和鉴赏方法

浅析书法的美学特征和鉴赏方法作者:王安达尹宣龙黄芊慧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8期摘要:我国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上下五千年的积累使得我国书法传承博大精深。

书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是通过笔画的力度感、节奏感、立体感,以及字形结构、章法、墨法和钤盖印章等形式语言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创造艺术形象和意境,其艺术属性独特。

关键词:书法的美学特征;鉴赏方法引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同时我国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非常关注。

汉字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精神。

汉字不仅发挥着传承思想及文化的作用,自身还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

书法就是汉字的实体表现,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

我国漢字经历最初的图画、符号,经过历史的沉淀,最终定形为我们现在通用的简笔字,它的每一步发展都是文化精神的体现。

同时,它还具有较高的美学特征,也是我国哲学精神的一种体现形式。

一、书法鉴赏的原则1.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原则。

人们的审美大都不同,他们对书法艺术的鉴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往往是从自己的角度来欣赏书法的。

实际上,书法作品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主要记录的是作者的情感、精神追求。

这就要求人们在鉴赏书法的过程中遵循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原则,不仅要客观地鉴赏书法作品,还要在鉴赏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把握好文化立场的转换,从而使主观性与客观性实现有机统一,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2.整体与局部统一原则。

鉴赏一幅书法作品,我们必须遵循整体与局部统一的原则,不仅要统观全局,还要进行局部欣赏,这样才能对书法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方面,要从整体入手,统观全局,对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有一个初步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要从局部入手,抓住细节,仔细观察作品的用笔、结字、章法、墨法等,欣赏书法的笔墨之美。

3.静止与运动转换原则。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书法家,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不同的思想内涵与文化情怀,我们在鉴赏的过程中必须将静止的书法作品转换为运动的创作流程,模拟作者的创作过程,进一步感受作者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用笔节奏、用笔力度和情感的不断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加深对书法作品的了解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书法艺术之“动”与“静”
作者:陈玺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第13期
摘要:“动”与“静”作为一对呈现事物状态的物理范畴,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中国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

书法艺术既包含书写过程中“动”的状态,又以“静”的状态作为书法作品呈现给世人。

“动”与“静”贯穿于书法艺术的各个环节之中,文章阐述了“动”与“静”在书法艺术中的体现。

关键词:动;静;书法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在汉字形体的基础上,运用毛笔书写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动态的书写过程与静态的书法作品是书法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书法理论家无时无刻不在讨论“动”与“静”在书法艺术中的内涵。

1 “形”与“势”是“静”与“动”在书法本原——字体形态上的体现
蔡邕《九势》曰:“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式出矣。

”[1]“形”指书法艺术的形体。

书法是由点、画等组成的线条艺术,从文字的创始之初,便具有模仿自然物象的特点,“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2]因此,书法从源头开始便具有造型艺术的特征和审美价值。

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形体是书法艺术产生的目的之一。

“形”通过笔墨创造后呈现的是“静”的状态,在自然情况下可保存上千年,达到记功传世的效果,仍能为我们展现书家当年手迹的风采。

“势”的概念首次出现于崔瑗的《草书势》,经蔡邕正式提出,在西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势”的书论。

蔡邕《九势》中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3]这里“势”包含两层含义,既指一字之中点画的联系和安排,又指笔在纸上运动的状态。

《九势》中“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麟”等名目皆描绘作书时使笔所呈现的运动状态。

字由点、画的连续和组合而成,每一笔的起收疾涩都合乎一定的规范。

而“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则无不透露出点画与点画之间运动的气势,这些都使书法艺术富有了动感和生命力。

西晋杨泉《草书赋》曰:“字要眇而有好,势奇绮而分驰。

”[4]字因“势”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势”中蕴含的运动之态带给了字活力。

康有为说:“盖书,形学也。

有形则有势。

”[5]由此看来,“形”与“势”是不可分割的一对矛盾体,是“静”与“动”在书法本原——字体形态上的体现。

西晋书论对书体“形”与“势”的状写往往在于直观的描摹与欣赏,并将其比附于自然万象,运用各种形象的描绘来表达他们对书法艺术的认识。

如卫恒《四体书势·字势》中曰:“其曲如弓,其直如弦。

矫然突出,偌龙腾于川;渺尔下颓,若雨坠于天。

”[6]弯曲的笔画像弓,纤直的笔画像弦,一旦发出,便如蛟龙腾跃于山川之上,偶尔落下,又如雨水从天而降。

欣赏者若能运用自己的想象去理解书家所描绘的字体形态,则可轻易感受到笔墨之间的无穷力感。

东晋继续沿用西晋书论的范式,传卫夫人《笔阵图》中对七种笔画的形象描述也是“形”与“势”的有机结合。

“一”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丶”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7]。

书家用简明却富有生命力的物象来形容笔画,让欣赏者心有所触,在静态的笔画中感受书法艺术的动感和力度。

这种以自然万物来比况书法艺术美的风尚一直延续到唐朝。

陆羽的《怀素别传》中有载张长史私谓邬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

原本是自然万物中一种寻常的现象,运用于书法之中却能展现线条的动感。

前代书论中探讨自然与书法形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张旭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感悟,即通过自然来启示书法艺术,以自然美感悟艺术美。

蔡希综《法书论》中有云:“若字有点处,须空中追掷下,其势犹高峰坠石。

”[8]其意在追求用笔时呈现出飞动的“势”的状态来表现生机活力的美。

书法之“形”中也处处包含“动”与“静”的关系。

古往今来的书法家,尤以王羲之为代表,其书法作品之所以能流传千载,于今日观赏仍觉笔墨灵动,原因在于王羲之从字形方整平直的静态中寻求遒丽流便的动态美。

王羲之《书论》曰:“夫书字贵平正安稳。

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

”[9]传为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曰:“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戈,如百均之弩发。

”[10]王羲之对每一笔画的要求都强调要表现动感,于静态的结体中寻求变化,达到生动的意趣。

2 “静”与“动”在书法创作过程中的体现
书法作品的好坏主要靠创作过程来完成。

孙过庭《书谱》中提出“五乖”“五合”来强调书法创作之于作品的重要性。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写到:“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11]“凝神静思”指出了书法创作前的一种状态,即聚精会神地思考,在脑中对字形大小、笔画安排、章法布局等做一定的筹划,然后进行书法创作方能“下笔如有神”。

书法创作前的“静”与创作时的“动”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丰富变化的艺术形态。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楷书居静以治动。

草书居动以治静。

”[12]篆、隶、楷书以其方整平直的笔画,端庄秀整的气韵被称为“静态书法”,表现理性的结构美与典雅的宁静美;而行、草书则以遒丽流便的线条、错落变化的姿态被称为“动态书法”,表现感性的气势美与炽热的运动美。

“静”“动”之间是相互会通、互为交融的。

“静中有动”方使严整的楷书散发出
活力与生命感;“动中有静”才不致使草书过于浮夸而仍透露浑厚的沉着底蕴。

唯有动静结合、迟速应心的作品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方为上品之作。

3 “变通”观念是“静”与“动”在书法艺术发展规律中的贯穿
“静”的事物往往是安定、一成不变的,它也许是永恒的,却并不具有发展的空间;而“动”的事物则更具生命的活力。

“静”与“动”贯穿于书法艺术发展规律中便是“变通”的观念。

西晋成公绥《隶书体》中有提到书体“时变巧易,古今各异”的现象,书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并不是静止的,而是有变化地发生改动。

索靖《草书势》中提出“科斗鸟篆,类物象形,睿哲变通,意巧滋生”的“变通”观念。

有了“变通”的思想,便不会只执着于古老的书法字体,能认识到新字体产生的功用,“厚古薄今”“今不逮古”的思想都是批评中偏执而不圆通的表现。

“变通”观念的产生在草书大兴的时代起到了坚强的盾牌作用。

汉初草书刚兴起时,即遭到传统书体维护者的非议。

赵壹撰《非草书》,站在传统翼道卫教者的角度否定草书的实用功能,却没有看到草书的产生是由于文字本身“化繁为简”的需要。

古代书体由篆变为隶,由隶变为草,都体现了书体发展的这一趋势。

以后历代书论家也都提倡变通的观点,反对“泥古不化”的思想。

中唐时期,文学领域中出现了元和体的变新,散文以韩愈、柳宗元为首出现古文运动。

书法也出现了与其相一致的求变之风。

颜真卿一变魏晋以来以骨力为主,追求韵味的楷书风尚,形成了与其人品相符的宏大开阔的气象。

晚唐书家释亚栖《论书》中指出“凡书通即变”,也强调了书法创作中的推陈出新。

“变通”的观点一直到晚清在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中发展最甚。

第一章《原书》中康有为就指出:“变者,天也。

”他认为变化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本规律,它是出于自然,不可更易的。

“变通”是事物发展不可避免的规律,“静中求动”也是事物发展所必须追求的过程,更是书法艺术欲求丰富的一种手段。

4 结语
“动”与“静”看似是一对简单的物理范畴,却蕴涵了深厚的中国哲理,更能贯穿于书法艺术的本原、创作过程以及发展规律之中。

在书法艺术的理论与实践中,我们都要注意将这对矛盾统一运用,方能使此门艺术发展得更为丰富。

参考文献
[1][3]蔡邕.九势[M]//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许慎,徐铉.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4]杨泉.草书赋[M]//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5]康有为.广艺舟双楫[M]//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6]卫恒.四体书势:字势[M]//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7]卫夫人.笔阵图[M]//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8]蔡希综.法书论[M]//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9]王羲之.书论[M]//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0][11]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M]//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2]刘熙载.艺概:书概[M]//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