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水体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_倪建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4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Vol.31,No.2第31卷第2期 MARINE GEOLOGY &QUATERNARY GEOLOGY Apr.,2011DOI:10.3724/SP.J.1140.2011.02011
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水体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
倪建宇,刘小骐,赵宏樵,江巧文,姚旭莹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
摘要:探讨了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的总有机磷(TOP)、总有机氮(TON)以及无机溶解营养盐的分布规律。

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中TOP和TON含量占TP和TN的大部分,TOP和TON的平均含量分别占TP和TN的57.5%~94.2%和75.0%~98.4%,高值出现在表层,而低值出现在深层水体中。

空间分布上,表层海水中的TOP在总磷中所占的比例自西向东是降低的,在20°N附近的西太平洋海区水体中的磷以有机态为主,而10°N附近的东太平洋海区则只占58%~67%。

表层水体中不同形态的氮在整个研究区的分布都较为一致,有机氮在总氮中占大部分,通常在75%以上,并在140°W附近出现高值。

水体中总氮总磷的比值表明,20°N附近的西太平洋海区,氮磷的比值在Redfield比值附近,说明限制该海区初级生产的因素可能是氮、磷以外的元素;而10°N附近的海区,氮磷比值低于Redfield比值,说明该海区以氮限制为主。

总体而言,研究海区的垂直扩散和水平输送以及生物固氮作用,可能是控制研究区这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TOP和TON对研究海区的初级生产以及营养盐的循环起着显著的作用,是初级生产所需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

关键词:总有机磷;总有机氮;营养盐;北太平洋
中图分类号:P73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6-1492(2011)02-0011-09
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上层海洋生态系统则是调节大气和深海之间物质转移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作为全球最大的开阔洋区[1],在全球气候变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该海区以低营养盐、低生产力为特点,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该海区的初级生产力水平是早前认识的两倍[1],海洋固氮作用以及溶解有机氮(DON)、磷(DOP)组分是该海区营养盐循环的重要一环,也是贫营养盐海区营养盐储库的主要组成。

DOP和DON可作为初级生产所需营养盐的重要来源,它们在温跃层上部的混合可显著影响营养盐的再生速率。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与有机碳的研究相比还较少,本文通过分析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有机和无机氮、磷的组成,对该海区的营养盐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期揭示制约研究海区初级生产的主要因素。

1 研究区概况
基金项目:大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专项基金项目(DYXM-115-02-4-07);科技部公益项目(2006FY220400);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JG0702)
作者简介:倪建宇(1969—),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E-mail:jianyuni@sio.org.cn收稿日期:2010-06-29;改回日期:2010-10-09. 文凤英编辑
研究海区表层洋流主要是由北部的北赤道流(North Equatorial Current,NEC)、南侧的北赤道逆流(North Equatorial Countercurrent,NECC)构成,东北部受加里福尼亚冷水团的影响,西南则受西太平洋暖池东伸暖舌的影响[2]。

夏季,北赤道流位于10°N与20°~25°N之间;北赤道逆流位于3°~10°N之间。

在10°N,研究区域内的温跃层深度比较小,均小于100m,深度最小出现在125°W左右,从此处向西,深度逐渐加大,向东也略有下降。

在20°N的研究区域,温跃层深度均在100m以下。

混合层深度的分布和温跃层十分类似,在赤道和10°N,混合层深度从东到西逐渐加深,但都小于100m[2]。

从研究区温度-盐度图(图1和2)上可见,研究区底层水体为下绕极底层水(lower circumpolar wa-ter,LCPW);中层水体在20°N附近为南极中层水(AAIW)和北太平洋中层水(NPIW),10°N附近则主要是南极中层水(AAIW);上层水体则主要是热带表层水(Tropical surface water,TSW),在20°N附近还受到北太平洋表层水(North Pacific surface water,NPSW)的影响,而在10°N附近还受到赤道表层水(Equatorial sur-face water,ESW)和亚热带潜水团(Subtropical Under-water,STUW)的影响。

2 样品与分析
样品分别采自“大洋一号”船的DY115-17B和19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
图1 北太平洋20°N附近水团的温度与盐度
Fig.1 θ-S diagram of water masses in the reg
ions near 20°
N图2 北太平洋10°N附近水团的温度与盐度
Fig.2 θ-S diagram of water masses in the reg
ions near 10°N航次,采样站位分布见图3。

其中CLCTD02
、CM3CTD03、CXCTD04和CACTD05处于20°N附
近,属于亚热带太平洋海区;WS0504到EP2005-04这6个站位处于10°N附近,
属于热带太平洋海区。

由21
 第2期 倪建宇,等:
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水体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图3 北太平洋站位分布略图Fig.3 Location of sampling 
stationsCTD(Seabird 
911)采水器按每个站位12层进行采集,海水中溶解态无机氮(DIN)和无机磷(DIP)的测定则在采样后现场进行;用于总磷、总氮分析的样品,取50mL直接分装于聚四氟乙烯内塞的玻璃瓶内,滴入4滴5%的HgCl2溶液固定后冷藏保存,供岸上实验室内分析。

海水中总氮和总磷的测定采用Valderrama[3

的过硫酸钾氧化法进行,氧化剂由过硫酸钾、硼酸和氢氧化钠构成,其浓度分别为50、30、15g/dm
3。

移取50mL海水样品于有聚四氟乙烯内塞的玻璃瓶中,加入7mL氧化剂,旋紧瓶盖,混匀后放入医用高压消毒锅内,保持温度115~120℃,压力为1.2
~1.3kg
/cm2
下消解30min;冷却至室温后,将样品定量转移到25mL比色管中,在7230G型分光光
度计上分别测定水样中的硝酸盐和磷酸盐。

总有机氮(TON)和总有机磷(TOP)则根据总氮、总磷和无机氮、无机磷的差值计算得出。

采用甘氨酸和甘油磷酸钠按一定比例配成的混合溶液,
对该方法的氧化率和分析精度进行了检验,经试验,氧化效率可达93%以上,相对标准偏差磷小于±8%,氮小于4.5%。

3 结果与讨论
3.1 溶解无机氮和无机磷
在开放大洋,海水中溶解无机磷主要以正磷
酸盐的形式存在[4]
,溶解无机氮则主要以硝酸盐
的形式存在,铵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通常都非常低,一般在仪器的检测限附近。

研究区内DIP的
含量为0.01~3.36μmol/L,平均值为1.82μmol/L;DIN的含量为0~52.87μmol/L,
平均值为24.98μmol/L。

从图3和4中可见,研究区内20°N附近的站位,其营养盐跃层位于200~800m,
而10°N附近的站位则位于50~200m。

剖面分布
上,表层水体中由于生物活动的强烈消耗,DIP和DIN几乎耗尽,其含量一般非常低,水体中的DIP和DIN含量通常都在仪器检出限附近;表层以下,DIP和DIN的浓度迅速增加,这是因为生物新陈代谢过程的排泄物和死亡后的残体在向深层沉降的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和氧化作用,有一部分重新转化为DIN和DIP,释放回水体中。

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DIP和DIN的浓度在800~1 000m深度出现最大值,并且在最大值出现之后,水体中DIP和DIN的浓度随水深的增加而略微降低,但在离底100m层,则又开始逐渐升高,表现出较高的浓度梯度,可能是受海底再悬浮沉积物的影响所致。

空间分布上,由图4和5可明显看出,20°N附近海区的站位,其DIP和DIN的含量在200m以下才开始快速增加;而10°N附近海区则从50m左右开始迅速增加,且其浓度梯度也大于20°N附近海区。

这是因为10°N附近海区的站位主要受北赤道逆流的影响,海水强烈辐散,有着比较强的上升流;而且,受加利福尼亚沿岸流向赤道的延伸即赤道冷
舌的影响[2,5]
,下层冷海水向上涌升,使混合层变
薄,温跃层变浅,下层的营养盐可以涌升到比较浅的位置。

而20°N附近的站位则处在副热带环流,海水辐聚,有着较弱的下降流。

东太平洋海区的6个站位中,水体DIN的浓度总体上从西到东有增加的趋势,而DIP的分布则较为一致。

3.2 总磷和总氮
研究区内总磷(TP)的含量为0.12~4.04
μ
mol/L,平均值为2.20μmol/L;TN的含量为2.07~65.35μmol/L,平均值为32.60μmol/L。

其剖面分布类似于DIP与DIN,表现为北纬20°附近的站位,总氮(TN)和总磷的含量在0~200m内最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 
低,而在北纬10°附近的站位则在0~50m的范围内含量最低(图6),温跃层之下,含量随水深的增加而升高,并在800~1 000m处达到最大值,尔后则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

3.3 总有机磷和总有机氮
总有机磷含量为0.04~1.44μmol/L,平均值为0.52μmol/L;总有机氮的含量为0.13~26.61μmol/L,平均值为9.33μmol/L。

它们在水体中分布的明显特征是,表层水体中TOP和TON含量占TP和TN的大部分,TOP和TON的平均含量分别占TP和TN的57.5%~94.2%和75.0%~98.4%,说明表层水体中的氮和磷主要以有机态形式存在。

但随水深的增加它们的比例逐渐降低,在近底层水体中TOP的含量只占TP的5%~25%,而TON则占TN的2%~25%,反映了水柱中有机质的矿化作用对营养盐分布的影响。

图7和图8为各站位上层水体(西太平洋海区为0~200m,WS0504站点为0~100m,其余东太平洋区为0~50m)不同形态的氮、磷平均含量的水平分布。

从图7中可见,表层海水中的TOP在总磷中所占的比例自西向东是降低的,在西太平洋海区水体中的磷以有机态为主,而东太平洋海区则只占58%~67%。

表层水体中不同形态的氮在整个研究区的分布都较为一致,有机氮在总氮中占大部分,通常在75%以上,并在140°W附近出现高值(图8)。

图4 北太平洋水体中无机磷的剖面分布
Fig.4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DIP in the water column


 第2期 倪建宇,等:
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水体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图5 北太平洋水体中无机氮的剖面分布
Fig
.5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DIN in the water column 表层水体中T
OP和TON的分布通常受物理和生物过程的共同控制,在开放大洋,表层水体中营养盐主要来自不同水团之间的垂直混合作用以及水平输送。

由于海水中的有机磷主要来自活体生
物[6]
,因此,海洋中的有机磷不可能来自非生物合
成。

在研究区我们观察到表层水体中DIP和TOP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图7),可能反映了生物活动将有机磷转化为DIP或颗粒磷,从而导致了TOP的
降低[
7]。

在氮限制的情况下,浮游植物可利用TON作
为其生长所需的无机氮源,在培养实验和受控实验中都观察到浮游植物吸收利用硝酸盐的过程中可释
放出有机氮[8]
,Libby和Wh
eeler[9]曾指出水体中的TON也主要是由生物活动形成的,
赤道高生产力海区所形成的TON通过径向Ekman输送向北迁移
是热带北太平洋氮循环的主要组成之一。

当水体中存在DIN时,TON的含量可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因为系统中TON的消耗可从生物对DIN的利用而得到补充;当水体中无机氮的含量很低时,体系中的氮主要来自再生作用和外部输入,这样必然导致TON的降低。

当水体中DIN的含量很低而TON的含量升高时,
通常认为水体中的有机氮可能主要来自生物固氮作用,Cap
on等[10]认为,表层水体中有机氮的50%来自生物固氮作用,
且在寡营养的表层水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0-
11]。

研究区内除了140°W附
近的站位,其他站位表层水体中的DIN都相当低,且DIN和TON之间呈反向的关系。

在140°W附近氮和磷出现高值可能是受到南赤道流(SEC)
和北5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
图6 北太平洋水体中总磷和总氮的剖面分布
Fig
.6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P and TN in the water colum
n图7 北太平洋各站位上层水体中DIP、TP和TOP的平均浓度的水平分布Fig.7 Averag
e contents of DIP,TP and TOP in surface water at each station61
 第2期 倪建宇,等:
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水体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图8 北太平洋各站位上层水体中DIN、TN和TON的平均浓度的水平分布Fig.8 Averag
e contents of DIN,TN and TON in surface water at each station赤道逆流(NECC)之间的辐聚作用的影响[12]
,SEC
和NECC之间的辐聚作用使得水团不稳,加剧了区内的混合作用,从而维持着表层水体较高的营养盐水平。

3.4 氮磷比值
海水中总磷、总氮的含量常用来区分海洋生态系统的氮、磷限制,如果水体中的氮和磷比值低于浮游植物生长所需的平均N∶P比(16∶1)
,则为氮限制;反之则为磷限制[
13]。

图9是研究区总磷和总氮的关系图,从图中可见,20°N附近的西太平洋海区,氮磷的比值在Redfield比值附近,说明限制该海区初级生产的因素可能是氮、磷以外的元素。

而10°N附近的海区,氮磷比值低于Redfield比值,说明该海区可能以氮限制为主。

水深分布上,20°N附近的西太平洋海区呈现“T”型分布的特征,反映海水中的氮和磷不是表层水体生物初级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而10°N附近的海区则呈现“7”字型分布,是氮限制的反映(图10
)。

图9 太平洋总磷和总氮的关系(虚线为Redfield比值(N:P=16:1
))a:西太平洋海区;b:东太平洋海区
Fig.9 TP and TN relationship
(dashed line is the Redfield ratio(N:P=16:1))a:stations near 20°N;b:stations near 
10°N7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
图10 太平洋各站位TN∶TP的水深变化图(虚线为Redfield比值(N:P=16:1))
a:西太平洋海区;b:东太平洋海区
Fig.10 TN:TP ratios versus water depth(dashed line is the Redfield ratio(N:P=16:1))
a:stations near 20°N;b:stations near 10°N
4 结论
(1)海水中溶解无机磷和氮以及TOP和TON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TOP和TON的含量分别为0.04~1.44μmol/L和0.13~26.61μmol/L,它们在水体中分布的明显特征是,表层水体中TOP和TON含量占TP和TN的大部分,TOP和TON的平均含量分别占TP和TN的57.5%~94.2%和75.0%~98.4%,说明表层水体中的氮和磷主要以有机态形式存在,但随水深的增加它们的比例逐渐降低,在近底层水体中TOP的含量只占TP的5%~25%,而TON则占TN的2%~25%,反映了水柱中有机质的矿化作用对营养盐分布的影响。

空间分布上,表层海水中的TOP在总磷中所占的比例自西向东是降低的,在20°N附近的西太平洋海区水体中的磷以有机态为主,而10°N附近的东太平洋海区则只占58%~67%。

(2)表层水体中不同形态的氮在整个研究区的分布都较为一致,有机氮在总氮中占大部分,通常在75%以上,并在140°W附近出现高值。

水体中总氮与总磷的比值表明,20°N附近的西太平洋海区,氮磷的比值在Redfield比值附近,说明限制该海区初级生产的因素可能是氮、磷以外的元素。

而10°N附近的海区,氮磷比值低于Redfield比值,说明该海区以氮限制为主。

(3)水深分布上,20°N附近的西太平洋海区呈现“T”型分布的特征,而10°N附近的海区则呈现“T”型的左支分布。

总体而言,研究海区的垂直扩散和水平输送以及生物固氮作用可能是控制研究区这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TOP和TON对研究海区的初级生产以及营养盐的循环起着显著的作用,是初级生产所需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

致谢:感谢大洋一号调查船船长和船员以及考察队其他成员在现场调查和样品采集时所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Karl D M.A sea of change:Biogeochemical variability in the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Gyre[J].Ecosystems,1999,2:181-214.
[2] Fiedler P C,Talley L D.Hydrography of the eastern tropicalPacific:a review[J].Progress in Oceanography,2006,69(2-4):143-180.
[3] Valderrama J C.The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total nitrogenand total phosphorus in natural waters[J].Mar.Chem.,1981,10:109-122
[4] Sol Rzano L,Strickland J D.Polyphosphate in seawater[J].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1968,13:15-18.
[5] Kessler W S.The circulation of the eastern tropical Pacific:areview[J].Progress in Oceanography,2006,69(2-4):181-217.
[6] Karl D M,BJ rkman K M.Dynamics of DOP[M]//Biogeo-chemistry of Marin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Academic
81
 第2期 倪建宇,等: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水体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Press,San Dieg
o,CA,2002,249-366.[7] Abell J,Emerson S,Renaud P.Distributions of 
TOP,TON,and TOC in the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gyre:implications fornutrient supply in the surface ocean and remineralization in theupper thermocline[J].J.Mar.Res.,2000,58:203-222.[8] Bronk D A,Glibert P M,Ward G B.Nitrogen up
take,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release and new production[J].Sci-ence,1994,265:1843-
1846.[9] Libby 
P S,Wheeler P A.Particulate and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J].Deep-Sea Res.II,1997,44:345-
361.[10] Capone D G,Burns J A,Montora J P,et al.Nitrog
en fixa-tion by 
Trichodesmium spp.:An important source of new ni-trogen to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North Atlantic Ocean[J].Global Biogeochem.Cycles,2005,19,GB2024,doi:10.1029/2004GB002331.
[11] Karl D,Letelier R,Tupas L,et al.The role of nitrog
en fixa-tion in biogeochemical cycling in the subtropical North PacificOcean[J].Nature,1997,388:533-
538.[12] Archer D,Aiken J,Balch W,et al.A meeting 
place of greatocean currents:shipboard observations of a convergent frontat 2°N in the Pacific[J].Deep-Sea Res.II,1997,44:1827-1851.
[13] Downing 
J A.Marine nitrogen:Phosphorus stoichiometryand the global N:P cycle[J].Biogeochemistry,1997,37:237-
252.NUTRIENTS DISTRIBUTION IN THE MIDDLE-
TO-LOWLATITUDE ZONE OF NORTH 
PACIFICNI Jianyu,LIU Xiaoqi,ZHAO Hongqiao,JIANG Qiaowen,YAO Xuying
(Key Laboratory 
of Submarine Geosciences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Hangzhou 310012,China)Abstract:The distribution of total organic phosphorus(TOP),total organic nitrog
en(TON),and dis-solved inorganic nutrients in the middle-to-low latitude zone of the North Pacific was studied.In general,TOP and TON vary 
from 0.04to 1.44μM,and 0.13to 26.61μM respectively.TOP and TON are themajor components of TP and TN in the surface water,accounting for 57.5%~94.2%of TP and 75.0%~98.4%of TN respectively,with hig
hest concentrations in the surface water and lowest concentrations inthe deeper water.TN:TP ratios in seawater at the stations near 20°N fluctuate around the Redfield ratio,indicating that the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is region was limited by 
other factors instead of nitrogen andphosphorus.The TN:TP ratios in the water column near 10°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edfieldratio,indicating 
that nitrogen was limited in this region.The joint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controlthe distribution of TOP and TON in surface water,and biological N2fixation may play important role inthe nitrogen cycle in the reg
ion.Key 
words:TOP;TON;nutrients;North Pacific Ocean9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