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

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
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

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

谈三个问题:

1、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是怎样的关系。

2、西方文明继承了古典文明的哪些遗产?

3、认识古典文明在今天的意义。

一、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是怎样的关系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当然很简单,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但这种源与流的关系比较特殊,与我们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不一样,古典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关系不是亲本的关系,而是嫁接的关系。

我们知道,现代西方文明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古典文明,一个是基督教文明,中国知识界善于对事物简化,用学术的话语是概括,用计算机的术语就是最小化,将源头最小化为两个希,就是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Greek civilization and Hebrew civilization)。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古典文明首先是指古希腊文明,其次也包括之后的古罗马文明。其中,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开端与核心组成部分,古罗马诗人贺拉西有个名句:“被征服的希腊把它的征服者变为俘虏”,恰如其分地说明古希腊文明的优势地位,因为古罗马文明在相当程度上是希腊文明的模仿者和继承者。

希伯来文明系指统治西方精神世界千年之久的基督教文明,基督教是从希伯来文明或小一点说希伯来人的宗教犹太教脱胎而来,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时候,其实还是犹太教的一小支派别的精神与组织领袖。历史非常有意思,常常是当事人想进这个房间,结果却进了另一个房间。耶稣本来要进是犹太教房间,而他的门徒们却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把它送到了另一个房间。

基督教的胚胎虽来自希伯来文明,但却是在古罗马的母体内孕育成熟并成长壮大的。因为基督教虽是在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产生,但它真正成为独立的宗教并广泛传播却有赖于罗马帝国对地中海周边世界的统治,特别是最终从被压迫者的宗教变为统治者的宗教,有赖于罗马皇帝在公元4世纪接受基督教,并在帝国范围内对它的大力扶持、推广,甚至对其宗教教义、组织进行全面

整合的结果。基督教正是在这种流变当中,逐渐拉丁化与希腊化,比如《新约全书》是用古希腊文写成的,希腊文一直在东正教教区和拜占廷帝国范围内广泛使用;而西部天主教则广泛使用拉丁文,拉丁文至今仍是罗马教廷的书面语言。所以,基督教虽出自希伯来文明,但它如果没有希腊罗马化,没有保罗之类罗马公民出生入死、前赴后继的忘我传播,没有罗马皇帝后来的大力扶植,它也只是像历史上众多的小宗教一样自生自灭,早就淹没无闻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本身也发展成为古典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有趣的是,古典文明和现代西方并不是同一民族和同一文化的一脉相承的关系,比如中华文明的主体始终是汉民族以及汉民族的儒家文化,地域范围也基本上一脉相承的。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却不是这种一条线上下来的血缘联系。今天的西方文明的主体民族,如盎格鲁?撒克逊人、高卢人或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在古典文明时期,在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眼里,都属于语言不通、文化低下的蛮族人、异族人。现代西文中的barbarian 一词出自古希腊语中的一个拟声词",拉丁文作barbarous。它源于希腊人对异族陌生语言的模仿“吧勒吧勒”(bar-bar),意指急促、含糊不清的说话声,同中文“蛮”字的含义起初并不沾边。它的复数形式起初是指希腊人对外族人(非希腊人)或不讲希腊语的人的一个没有褒贬意义的通称。但到了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取得希波战争胜利之后,开始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优越感,蛮族一词也就具有了贬义,即使是罗马人也属于蛮族之列。后来古罗马人征服地中海周边地区之后,接受了希腊文化,包括希腊人的蛮夷概念,他们把除希腊之外的异族人统称为蛮族。这种自我中心的意识或希腊中心论,在古代并不奇怪,其他民族也有这种情况,比如犹太人称他们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而“他者”是异教徒;中国的大清王朝以天朝大国自居,称外国是“蛮夷之邦”。近代以来,这些在历史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自我中心论随着西方的崛起,逐渐变为“西方中心论”的一论独大。所以,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现今西方文明的主体民族并不被视为一路人,而是非我族类的其他民族。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古典文明也随之消亡,书被封被毁被藏,文化在欧洲因此断了传人,取而代之的是基督教文明,达近千年之久。所以西方的历史同我们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历史有比较大的区别,它的阶段性非常鲜明。

现代西方文明之所以建筑在古典文明的基础之上,完全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西方人在文化上主动认亲的结果。

在西方历史上,有一段所谓的“中世纪”时期,人们因为受基督教和世俗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控制,对古希腊罗马文明几乎一无所知。后来资本主义兴起,西欧首先开始了社会转型的进程。这一转就是几百年。新兴的资产者为了寻找批判现实的思想武器,从尘封的故纸堆中首先找出了古罗马文明,再顺藤摸瓜找出了古希腊文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文艺复兴运动。所谓文艺复兴,就是复兴希腊罗马文化。这一运动发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意大利有丰富的古罗马遗存,为新型的城市资产阶级提供了西欧其他地区所没有的思想寄托场所与表达的出口,所以当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工商业城市佛罗伦萨时,首先是复兴古罗马文化,随后扩展到复兴希腊文化,因为人文主义者在古希腊文献中获得了拉丁文献所缺少的许多思想文化信息。而拜占廷,也就是君士坦丁堡的的沦陷,为文艺复兴运动向古希腊文化扩展提供了动力。君士坦丁堡在中世纪保存了大量古希腊古籍,并且由于长期开办古典学校,有许多懂古希腊语的知识分子。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没有一个懂古希腊语,所以即使他们在收集古代读物的热情中发现了古希腊作品,也完全不能阅读。当君士坦丁堡陷落后,知识分子纷纷逃亡,不少人横海到了意大利,成为人文主义者的古希腊语教师,同时也带去了一部分古希腊作品。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开始受到古希腊文学、哲学、艺术,包括建筑艺术、科学、政治学思想等思想文化成分的启蒙和熏陶。然后,又通过培养留学生、派出学者,从意大利将发掘出来的古典文明成果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进而扩展到英伦三岛。

每一种原有的欧洲民族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古典文明的成分,到了启蒙时代,古典价值观念成为西欧人价值观的基本源泉,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的著作被他们奉为学习和模仿的经典。有相当长的时间,连小学都要开设古希腊拉丁语课,类似我们的古汉语。懂古希腊和拉丁语以及熟读古典文献,是判断一个人学识教养的基本依据。我们读启蒙时代思想家们的著作,无论是哲学之父维科,还是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洛克等等,古典文献是他们思想的材料来源,许多思想实际上是对古典思想家的模仿,比如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不仅布局近似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而且不少论题和论述都与亚里士多德相近。

这种古典文明遗产为文化教育基本教材或读物的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古典文明的成果就是这样与近现代西方文明联系起来并构成其基础部分的。

直到现在,欧美小学、中学中还普遍设有希腊和拉丁文选修课。西方的综合性大学则普遍有一个专业,就是专门研究古希腊罗马语言、著述、历史的古典学系(Classics),有点类似我们所称的国学。

在这种传承的过程中,同期的希腊人并没有任何参与,因为他们沦入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被基本上排除于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之外。所以,近代西方文明把古典文明作为自己的基础,完全是古典文明适应近代西方人需要,从而导致他们主动选择的结果。换句话说,现代西方文明的根源――古典文明或再加上希伯莱文明,对于今天西方文明的主体民族来说,都是外来的文明。

二、那么西方文明继承了古典文明的哪些遗产?

今天的西方文明尽管随着岁月迁流,遗传变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古典文明的因子仍然可以清晰的辨识出来。英国诗人雪莱(Shelley)的话很有代表性:“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我们的艺术,都根源于希腊。若不是希腊-罗马征服者,或者说若不是我们祖先的统治者用武力传播它的光辉,我们也许仍然是未开化者。”

关于古希腊与古罗马的遗产,有两本很好的著作。一本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芬利主编的《希腊的遗产》,一本是牛津大学研究员詹金斯主编的《罗马的遗产》。中文译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大家如果对古典文明的遗产感兴趣,可以到图书馆借阅或到书店购买这两本书。

我想,最表层化的遗产,也就是明眼人每天都能看到的文字。前两年有一部好莱坞的电影《我的盛大希腊婚礼》(My big fat Greek wedding),这是汤姆?汉克思执导的一部小成本大收入的影片。片中有一个作父亲的希腊裔美国人,钟爱希腊文化,别人说一个英文词,他便说出自希腊文的哪个词,即使一个词不是希腊词源,他也要牵强附会地说出自希腊词,不时闹些笑话。其实,这个情节反映了古典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之间的显而易见的联系,也就是语言方面的联系。现代西洋文字中,比如英文当中,有大约百分之五十的词汇有古希腊或拉丁文词

根。如历史、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论理学、物理学、数学、水利学、电学、文明、民主、共和、街道、金属、蜡烛、奶酪、纸张、原子、诗人、剧作家、基督、圣诞节、圣经、偶像、异端、教父等等,它们不是出自古希腊语,就是出自拉丁语。这反映英法德俄等文字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词汇不足,只能大量借用古希腊和拉丁的现成词。可以说古希腊文和拉丁文所赋予欧洲语言大量的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汇所反映的含义和观念,是古典文明遗产中最明显的部分。

还有一些露在表面的显性遗产是建筑艺术,戏剧以及戏剧的两种形式悲剧和喜剧,综合性的大型体育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

比如建筑艺术,柱廊、雕塑、喷水池、三角形的山墙和圆形的屋顶,美国国会大厦是典型代表。但这些建筑艺术在今天主要是装饰性的,如同今天我国现代建筑要装饰大屋顶等传统建筑艺术形式一样,基本不具有功能性。但它们反映了古典文明这一组成部分的不朽价值。当然也不完全如此。比如根据考古发掘的材料,古希腊的议事会大厅的建筑样式就与现代众多国家的议会大厅内部的结构如出一辙,即有成排的座椅,正面或中央的主席台。另外扇形的剧场同今天的大型体育场的建筑样式雷同。

再如戏剧起源于古希腊,传到古罗马,成为古代世界最受欢迎的文艺形式。戏剧所以诞生在古希腊的雅典,显然由于雅典城邦的繁荣,民主制的发展,促进了群众性的文艺活动的开展,从而创造出悲剧和喜剧的表演形式,以及深刻反映人性复杂性的大量剧本、舞台与剧场的基本格式。尤其是悲剧,至今仍是戏剧的正剧。

三如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希腊人自公元前776年开始举行泛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每4年一次,一直举办到公元217年,持续了进一千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是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形式和理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1894年到2004年正好一百年。第一届和明年这一届均在雅典举行,具有纪念的象征意义。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基本比赛项目的先导。比如短跑、中长跑,跳远、铁饼、标枪、摔跤、拳击、赛车(当时是马车)、火炬接力、健美比赛等等。与戏剧与体育赛会相联系,古希腊人举行的戏剧比赛、文化节、狂欢游行都流传到现代。由于公民社会民主自由的关系,古希腊人是古代世界最大的玩主,整个民族一起玩。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古代文明民族都没有的。

所以古代世界唯有古希腊人以及后来效仿古希腊人的罗马人在城市中有那么多的公共空间,广场、剧场、体育场、体育馆成为城市市政建筑规划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当然这影响到现代西方的城市规划。

至于不明显的遗产,但却是根本性的遗产,或者说决定了近现代西方文明基本面貌的遗产,是古希腊和罗马人的思想遗产,尤其是古希腊人的遗产。因为罗马除了拉丁文、罗马式建筑之外,思想遗产主要是法律,罗马人在治国平天下方面远远胜过古希腊人,但对于作为一种文明精髓的思想精神,古希腊人是罗马人的老师。其思想遗产构成近现代西方精神文明成果的核心。

当代德国历史哲学家雅斯贝斯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观念,就是轴心时代。公元前8-2世纪,这是世界范围内的精神解放时代,中国、印度、希腊,奠定了文明的轴心内容,决定了不同文明的基本面貌,其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就积极的方面来讲,这些所谓轴心的理念包括民主体制与民主法治的思想,与此相连的是宪制政府、言论自由、社会宽容、对个人权利的尊重、文职政府控制军队、政教分离、中产阶级的稳定作用等观念;再有就是理性与科学的精神。我国知识分子将这一切简化为民主与科学。这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思想基础。

古希腊是民主制的发源地,这恐怕是古希腊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的最重大贡献。在西方史学界,普遍认为希腊雅典于公元前509年建立的民主政权是世界史上可与法国大革命与美国革命相比的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拉丁文对拼为Demokratia)由(人民)和(主权)两词组合而成,意思是人民掌握权力。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如英文词Democracy,皆出自这个希腊古词。

古希腊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这种直接民主制虽然与现代的代议制民主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性质是一致的,都强调人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的参与权、知情权,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公众演说中对民主政体的这种本质特征做了经典阐述: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再者,一个穷困的人只

要给国家提供了某种服务,他便不会由于其等级低下而被排斥于政治生活之外。我们不仅在政治生活中是自由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摆脱了彼此间的猜忌。如果我们的邻人做了他喜欢做的事,我们感觉不到怨恨,也不会露出讨厌的神情……我们在私人交往中避免冒犯他人,在自己的公共生活中则主要出于畏惧而与不法行为绝缘。我们服从政府官员和遵守法律,特别是遵守哪些为扶助被压迫者而制订的法律……我们让自己的城市对全世界开放。我们从不以排外行动来组织任何人学习和参观哪些在未加掩饰情况下,敌人由于观看从而可能得到好处的东西……在我们这里,一个人承认自己的贫穷算不得耻辱,对他来说更达到耻辱是没有竭尽全力去避免贫穷。

显然,在这里,伯里克利不仅提出了至今仍然充满活力的民主政治原则,比如公民无分贫富贵贱,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职人员的遴选任人唯贤、机会均等;民主社会应该是法律至上和开放的社会;而且民主也属于经济范畴,同时又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或生活方式。比如国家应当考虑全体公民的福利,而不是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人应当自立自强,奋发向上;要尊重他人的选择权利。

至于文职政府控制军队、政教分离、中产阶级的政治与社会稳定作用,这也是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希腊国家的军队由战时招之即来,战后挥之则去的公民兵组成,军队统帅都是每年民选公职人员,服从公民大会或议事会的领导。希腊、罗马没有古代近东和南亚次大陆那种庞大的僧侣集团,各邦的神职人员是民选的公职人员,所以宗教人士对国家政治完全没有决定权。而中产阶级的稳定作用则是希腊罗马崇尚的中庸的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亚里士多德曾经深刻地论述中产阶级的政治作用。现在已被普遍视为一国现代化的社会标志之一,即从长期延续下来的金字塔形结构发展到橄榄形社会结构。

古希腊文明的另一亮点是其高度的民主制度。开始的古希腊也存在过王权,但是统治范围很小,没有什幺神圣性和令人敬畏的地方。之所以这样我们也可以从其地理环境找到答案,希腊的城邦很小,统治者们和普通市民生活在一起,统治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七情六欲,弱点缺点,他们都清清楚楚。约公元前8世纪左右,古希腊的王权基本上消失,开始了民主的时代。经过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利等人的连续改革,古希腊的民主达到了一个令现代人吃惊的程度。“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度,是因为政权是掌握在全国公民手中,

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利克利的话道出了希腊民主的实质。民主制度也确实深入到社会和政治生活当中,希腊人的所作所为,甚至他们的想法都会受到其杰出民主制度的影响。希腊的民主是建立在城邦制的基础上的。城邦,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的独立王国。城邦制度是希腊的传统,离开了城邦也就谈不上希腊的政治。自然,对于希腊的城邦,不要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和以前的小国林立相混淆。春秋以前的诸国,虽然政体各异样,各专征伐,然而有史以来就有一个凌驾他们之上的最高权威,这和中国封闭的环境和单一的社会结构有关,中国的专制意识异常的强大,这是中国的一个特点。希腊的那种“主权在民”的意识在我国西学东渐之前从未产生过,这是我们东方文化的一大缺陷。

从古希腊作家、史学家的口中得知了他们对于东方人的感受(广义),一次波斯皇帝克谢尔克谢斯向希腊进攻,途中一位吕底亚贵族设宴款待他和士兵,还赠送许多财物,主人谦恭地说,他有五个孩子在军中服役,请求其中一个留在自己身边。这位皇帝听之却勃然大怒:“你竟敢提这种要求,你是我的奴仆,你必须把你的一切奉献给我,包括你的妻子在内。”随即下令把主人的儿子砍成两半示众。还有一位贵族多年享受皇帝恩宠,后来失宠了。皇帝请他去吃饭,饭毕,侍从端来一个篮子,里面装着他独生子的头和脚,皇帝高兴地问他:“你知道刚才吃的是什幺肉吗?”这位贵族回答:“我知道,凡是皇帝做的事情我都高兴。”这两个事例被希罗多德记载下,并被认为是自远古以来的东方精神,告诉了全世界。

希罗多德借此事例说明:我以为我们必须停止使一个人进行独裁的统治,因为这不是一件好事。当一个人愿意怎样做便怎样做而对所做的事又可以毫不负责的时候,那幺这种独裁的统治有什幺好处呢?把这种权力给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他也会脱离他的正常心理。他具有特权,产生了骄傲,这是在他身上产生一切恶事的根源。

因此,希腊人(以雅典为最典型),崇尚民主。认为人是自由的,人可以有他的看法,众人之见比一人之见要好,至少在名声上。我们可以看到雅典的几位大改革家,如梭伦、伯里克利都是民主精神的身体力行者,号有权力却不去获得,梭伦在立法后自愿放弃权力,周游列国。而伯里克利执政几十年,一直是个穷人。一次,一个卑鄙无赖的家伙对他痛骂,凌辱了一整天,他不声不响,默默忍受,

继续当众处理一些急事,黄昏时他漫步回家,那家伙仍一路跟着他,用最下流的言语污辱他。他到家门口时,天黑了,他叫一个仆人举着火把把那人送回家。这表明他认为别人有指责他的权利。

另一个例子是,一位以公正闻名名叫亚理斯泰迪兹的人一次与泰斯托克利因战备问题发生争论。亚理斯泰迪兹主张发展陆军,而泰斯托克利主张发展海军,两个争论得不可开交,于是利用陶片放逐法在他们之间作出选择。据记载,投票正在进行时,亚理斯泰迪兹走过街道,一个来自近效农村的不相识的公民因不会写字,喊住了他,请他把泰斯托克利的名字写在这位公民的陶瓷碎片上,“为什幺?”亚理斯泰迪兹问:“你对于亚理斯泰迪兹有意见吗?”“没有”,这位公民回答说,“我从来也没有见过他,只是老听人把他叫作公正的亚理斯泰迪兹,我实在厌烦透了。”用现代心理术分析,这位选民无疑是逆反心理在起作用,亚理斯泰迪兹不再多说,就按那人的意志写了。这件事大约只有在民主制度下才能出现这种高度宽容和高度尊重个人权利的事。当然也暴露了民主制度的一些缺陷,民主的结果未必是最好的结果。

法治传统之开辟

法治是民主问题中应有之义,真正的民主必然是法治的,希腊各城邦有自己的保护神,但各城邦都有认为法律才是城邦真正的保护神。如《奥林匹斯颂》中说道:“这里居住着法律女神,是诸城的安全基础,以及她的姐妹们,与之共生养的公开与和平之神,她们是给人以财富的分配者,是明智忠告的正义之神的黄金的女儿们。

古希腊人的法律基于两个方面的理念;一是目的论与价值观;一个是性恶论,目的论与价值论是指制定城邦的意图是正义原则的实现,在此情况下,公民能够在城邦中过上优良和幸福的生活,让公民尽可能幸福。性恶论主张人之初性本恶,或至少人性中有恶和自私自利的一面,因此必须制定法律,促使人性向好的方向发展。

柏拉图曾经在《法律篇》中提到:“人类必须有法律并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就象最野蛮的兽类一样……人的本性将永远倾向于贪婪与自私,逃避痛苦,追求快乐而无任何理性。”柏拉图认为最高境界是:有知识,并遵循理性行事,但是这样“慎独”的人太少;因此必须用第二种最佳选择,这就是法律与秩

序。

从古希腊开始的法律思想是浓厚的,苏格拉底在审讯后得到死亡的不公正判决,有人愿意帮助他逃跑但是他却不愿意,他认为:“审判虽然不公。但却是合法的。”自己不能违背法律。

除了民主与法治这一重要遗产之外,古典文明留给西方文明的另一宝贵财富是理性与科学的精神。理性精神体现在超越其他许多古代民族的神本主义精神的高度人本主义,独立思考的精神,对知识和道德的追求。

人本精神特别体现在智者学派的自信上,他们宣称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世间最重要的因素。从人本出发,希腊思想家通过个人的观察和体验去理解和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社会本身出发去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哲学、认识自己、逻辑方法)。在探究客观事物因果关系时,希腊思想家提倡对观察到事物进行客观分析,透过表面现象去寻找本质,他们认为,人的智慧不是感性认识,而是关于事物的原因和原理的知识。换句话说,超越感觉、透过现象,发现事物之间联系与本质的思维活动或脑力劳动,才属于智慧层面的思考。比如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断言感觉不是智慧,尽管要知道个别事物主要通过感觉,但它们不告诉关于任何事物的为什么,例如火为什么热,而只知火热。

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精神是古希腊人价值观的精华。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便是追求客观真理的最好表述。尽管他对老师柏拉图充满敬意,但在学术问题上却不含糊,他的代表大作《政治学》中的许多论述就是针对老师的看法进行的批评。

在知识和道德的重要性方面,苏格拉底的思想具有代表性。他欣赏“认识你自己”这句箴言,他对自己的认识是他很无知。当苏格拉底听到神谕说他是人间最聪明的人后,他感到自己并不聪明,就到处找有知识的人谈话,想证实神谕。结果他发现这些所谓有知识的人既缺乏知识,又不聪明,于是苏格拉底发现了自己的聪明之所在,那就是他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认为人人都应该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节制、正义、勇敢等美德。只有经过启发和引导,人才能意识到这些内在的美德和知识。这是非常理性的精神。

科学的精神则主要体现在实事求是和逻辑思维上。比如,在认识自然方面,最初的希腊哲学家是自然哲学家,他们能够从观察到的事实出发,然后去进行高度的概括,从而得出水或者火等物质因素是世界的本原、月亮的光是太阳光的反射、太阳是一团纯粹的火、月蚀为地球对太阳光的遮挡等等在古代世界绝乎仅有的科学结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他的研究都是从收集大量材料开始,经过严密分析、概括、推理,最后才得出结论。他提出归纳与演绎两种方法。前者由个别到一般,后者由一般到个别。这种逻辑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之中,也深刻影响到后世。希腊的逻辑思想使希腊数学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其他古代民族虽然得出了丰富的数学知识,但主要是实用的算数知识,如我国的《九章算数》。但希腊数学家却超越了经验性知识,认识到点、线、面、边、平行、大于、小于、等于之类数学因素,从而产生了真正的数学。毕达哥拉斯指出奇数与偶数的区别,发现了无理数。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对人类科学的杰出贡献,它提出了世界最早的公理化的数学体系,即从公理和公设出发,用演绎法推出一个严整的几何系统。由于具有逻辑思维,古希腊人首先重视定量分析,在定量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为了进行定量分析,古希腊人重视对概念进行严格的界定,比如什么是正义、美德、民主制、寡头制等等。这是现代西方人科学思维的前导。而古代东方民族缺少自觉的逻辑思维方法,停留在经验层面。比如射箭的训练,我们的祖先就是要求受驯者盯住前方的铜钱孔,盯到钱孔变大的时候,功夫就学到家了。而古希腊人则考虑发射箭矢的角度、风向、风力等因素。由于没有逻辑思维的习惯,我们的祖先缺少严格的概念体系,比如在《论语》中,孔子讨论“仁”,举出许多语义不尽相同的定义,最终难以使读者确知他的“仁”概念的准确内涵。

在理性和科学精神基础上创立了知识部门,这些部门奠定了现今西方这些知识学科的基础。比如希腊的政治学理论,与中国的典章制度研究不同,它用比较方法研究政府如何运作,政治体制的类型和不同政体的优劣。一些基本的政治理念,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等思想,均是古希腊人的产物。古希腊的哲学,拟定了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基本课题和知识范畴。比如形而上学、逻辑学、语言哲学、知识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艺术哲学。

当然,古典文明也有消极面,甚至是很丑陋的消极面。上面我们谈到的一切

都是有条件的。比如民主和法治仅局限与具有公民身份的社会成员,非公民,主要是奴隶、外邦移民或被征服的异族人,在古希腊和罗马不仅不具有民主参与权,而且是沉重压迫的对象。妇女也属缺少权利的社会成员之列。古典文明的各个国家,实际上是男性公民的俱乐部。然而我们也需看到,在古代的历史条件下,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古希腊民主政体和罗马共和制毕竟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实现了古希腊人关于“轮番而治”、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的设想,这无疑是伟大的创举。

三、古典文明知识的价值――-鉴古识今

古希腊人有句箴言,叫做“认识你自己”。古典文明已经成为历史,了解历史包括了解这段历史,是人类自我认识的一种基本途径。

我们知道,历史是人类社会的过去(历史有双重含义,一指客观的过去,二指对客观过去的认识)。过去之所以值得人类反复去思考,去玩味,去复制,去展示,去总结,是因为现实对过去的需要。由于现实是从过去脱胎而来的,因此同过去始终存在着紧密继承和变异的联系。不了解过去的人类社会与文化,就失去了认识现实的人类社会与文化的起点,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了解现在,至于合理地预测未来发展趋向和选择正确的行动就更无从谈起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位物理学家不知道物理学史,或他感兴趣的物理学课题的研究史,不了解本学科或本课题的过去和现状,他就无异于一个睁眼瞎,根本没有能力去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

事实上,人们不管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每天都在运用自己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积累来处理现实问题。没有历史认识,我们连一个简单的概念(如这次大英博物馆珍藏展中的木乃伊、法老、古朴时代、古典时代等等)都无法理解。假设有一天人类失去了所有已经积累的历史认识,失去对过去的记忆,一切从零开始,那将是怎样一种可怕的情景?所以归根结底,认识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是人类为了自觉地认识自己从何处来,现在在何处,将来应当往何处去而形成的一种精神需要。世界各国都把历史课作为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其原因便在于此。

对于历史(这里指对过去的认识),人们通常认为近现代史最有用处。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与现实具有直接联系,不首先了解国史,或者对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历史一无所知,就不能理解现实的中国。因此中国近现代史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自从晚清以降,中国就逐渐同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融汇到了一起,到了今天则可以说与外部世界息息相关。现代中国历史和现状的几乎每一种变化,都同世界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仅以日常生活习俗而言,现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加消遣等每一个环节,都打有外来文化的烙印。所以,认识近现代中国,还必须了解世界历史的外因。比如,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最终成为执政党有着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但要很好地解释这种合理性和必然性,至少要追溯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甚至要追溯到工业革命。这样一来,世界近现代史就同中国近现代史一样,对当代中国人是十分重要的了。由于近现代史同现实的紧密关系,因此世界各国的史学界或社会科学的管理部门都把近现代史研究放到历史学的优先地位。

但这不等于说厚今就一定薄古,古代史无足轻重。这是因为历史发展有连续性,今天是昨天的继续,昨天是前天的继续。所以认识今天的中国需要认识昨天的中国,认识昨天的中国,又需认识古代中国。同样,认识今天的中国需要认识昨天的世界,认识昨天的世界又需要认识前天的世界。只要人们的认识要求一旦进入寻求原因的层面,思考的时空范围就必然要向前扩展。比如要认识今天西方世界的一些基本理念和制度,像宪制政府、言论自由、个人权利、文职政府控制军队、政教分离、中产阶级的社会稳定作用、个人财产所有权、科学探索的理念等等,就很自然地要追本溯源到两千多年前的希腊文明。

所以认识古典文明有一个现实的意义,就是深刻认识现代西方文明。这个文明不是凭空掉下来的,是在古典文明基础上演化过来的,是前天的古典文明的继续,它们之间存在着始终无法割断的血缘联系。可以这样说,倘若我们不了解古典文明,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认识现代西方文明的机缘。

庇西特拉图(约公元前7世纪末—公元前527年)及其后裔的僭主统治,(公元前560年—公元前510年,中有两次间断)客观上打击了氏族贵族,改善了作为公民主体的小农的经济地位,促进了雅典经济、文化的发展。

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 (10)

第十一单元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 第33讲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主干知识梳理】 1.小国寡民新兴工商业者阶层 3.陶片放逐法成年男性公民观剧津贴黄金时代 【考点深化探究】 考点一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之一,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优越的地理环境可以加速社会发展,恶劣的地理环境则会延缓社会的发展。 考点二 1.(1)轮番而治;少数服从多数;法律至上。 (2)古代雅典法律至上、人民主权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制和任期制,这些都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直接民主政治、抽签与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陶片放逐法”等忽视参政者的素质导致权力滥用、误用;城邦利益至上的观念造成对个体权利的忽视;缺乏对公民大会等多数权力的有效监督。 【高考链接突破】 ?解考题 考题1B[解析]本题以雅典注重公民谈话、辩论的能力为切入点,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提取、解读与分析的能力,考查新课程标准中历史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素养。材料关键信息是雅典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在大型集会上发表个人主张,赢得民众支持,这是民主政治的体现,是公民参政议政活跃的表现,故答案为B项。A项错在“必须”一词,表述过于绝对;C项错在“危机”,材料本身无法体现;D项错在“内乱”,材料无法体现。 考题2D[解析]本题以僭主的出现和结局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历史理解能力。由材料可知,僭主是在破坏民主政治的基础上产生的,最终遭受流放等惩罚,表明古代雅典社会主流思想仍是民主政治,由此可知D项正确。题干中未体现贵族垄断国家政权,故A项错误。B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未涉及平民政治权利内容,故排除C项。 考题3D[解析]本题以古代雅典官员、陪审员和青年男子宣誓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古代雅典官员、陪审员就职前宣誓的目的是限制权力滥用、防止官员腐败,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体现了培养其权利观念,故A、B、C三项未反映题干材料的全部主旨,以偏概全,故排除;古代雅典的官员、陪审员就职前宣誓和成年男子参加宣誓仪式均是为了增强责任意识,故D项正确。 考题4C[解析]本题以雅典的公共奴隶行使警察职能驱使公民参加公民大会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并未丧失其作用,故A项错误;题干中雅典政府有时用上述方式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这只是一种临时手段,并不能说明民众失去政治热情,故B项错误;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题干的核心信息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政府有时让公共奴隶行使警察职能,在不能伤害公民的前提下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突出的是公民参政的义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C项。 考题5C[解析]本题以古代雅典法律规定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古代雅典政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材料只有一项法律规定,不能说明雅典法律的完备性,故排除A项;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强调的是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在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与自杀无关,排除D项;雅典公民自杀必须先申请,说明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与法律尊重生命无关,排除B项,选C项。

西方文化宗教

‘西方文化1.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西方表现出了对一个超越的彼岸世界的向往,在价值上以人为本In the attitude towards religion, the West showed a longing for the transcendence of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the value of people-oriented 2.源头The source of culture: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古希伯来文明Ancient Greek and Ro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ancient Hebrew civilization 3.古希腊:奠定理性认识基础Lay the foundation for rational knowledge 古希伯来:提供宗教尺度Provide religious scale 4.基督教是主流Christianity is the mainstream 发展5.希腊哲学融入基督教奠定思想基础,影响发展方向Greek philosophy into Christianity, to complete the ideological history of knowledge, behavior and faith of the integration, laid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and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ulture 6.基督教从犹太教继承了一神论,古希伯来律法观,契约观,古罗马法律思想西方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Christianity inherited the monotheism from Judaism, the ancient Hebrew law view, the view of contract, the ancient Roman legal thought Western legal system laid the foundation 基督教7.人的存在有限和有罪The existence of man is limited and guilty 8.人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灵魂属于上帝,肉体属于自己Man is the combination of soul and body, the soul belongs to God, the body belongs to oneself 宗教理念Religious philosophy1.一元神的上帝观念是西方文化价值的根基和支柱,在西方社会中产生巨大的作用The idea of God is the foundation and pillar of Western cultural values and has a great effect on Western society 2.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是由上帝预先安排和决定的Everything that happens in the world is pre-arranged and decided by God 3.上帝是人的尺度God is the scale of man 以爱拯救罪感Save the sins with loveA罪感Guilt原罪sin B爱感Love feeling上帝通过基督来显示对众人的爱God shows the love of the people through Christ,上帝之爱是精神之爱的最高形式,爱是基督教最大的律法,爱感使人们从罪感中解脱God's love is the highest form of spiritual love, love is the greatest law of Christianity, love so that people from the sense of relief,'爱的宗教,知罪会改的宗教‘ Christianity is a monotheistic(一神论的)religion based on the life and teachings of Jesus Christ, who serves as the focal point for the religion. It is the world's largest religion, with over 2.4 billion followers, or 33%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 known as Christians. Christians believe that Jesus is the Son of God and the savior of humanity whose coming as the Messiah (the Christ)弥撒was prophesied in the Old Testament。 The central tenet of Christianity is the belief in Jesus as the Son of God and the Messiah (Christ). Christians believe that Jesus, as the Messiah, was anointed by God as savior of humanity, and hold that Jesus' coming was the fulfillment of messianic prophecies of the Old Testament. The Christian concept of the Messiah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the contemporary Jewish concept. The core Christian belief is that through belief in and acceptance of the death and resurrection of Jesus, sinful humans can be reconciled to God and thereby are offered salvation and the promise of eternal life.generally Christians believe that Jesus is God incarnate and "true God and true man" (or both fully divine and fully human).基督教的中心宗旨是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和弥赛

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别

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别 一,中西方启蒙教育的认知方式不同 东西方民族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结构,生产活动方式和发展水平不同,反映在思维,认识方式和风格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民族思维方式以逻辑分析为主要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民族思维方式则以直观综合为基本特征.中西方不同的认识方式深深影响了本民族理论思维和科学文化沿着不同的路向发展. 西方重唯理,思辩,中方重经验,直觉 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古希腊对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关心世界本源,主客体关系,事物如何发展变化等.虽然他们在简单仪器下的观察和实践缺乏逻辑连贯性,理性的方式并不系统,但人们的这种直接观察总是弥漫着理性思维的色彩,抽象思辩是西方思维的特征.而作为东方民族典型代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则以直觉和经验为特征.中国古代科学和哲学的各种范畴是靠向内思维得到的,是将各种经验现象酝酿体会,豁然贯通而提出的概念的.这些概念的理解与西方向外思维逻辑演绎所得到的不同,理解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如对中医医理和气功的理解,又如对一幅书法作品,一幅国画的欣赏,只能向内领会,才能领略作者的神韵的起伏. 西方的细节分析与中方的整体综合 西方文化结构以细节分析居优,东方文化结构则以整体综合见长.如:在姓氏排列中,中国姓氏先是宗姓,辈份,其次才是自己的名字,突出的是氏族整体.西方国家则先是自己的名字,再是父名,然后才是族姓,突出的是自己.又如:在时间,地址的书写表达顺序上,中国人习惯以年,月,日从大到小依次为序,地址则是按省,市,县到门牌号码排序,突出的是从整体到个别的析出关系,西方人则与中国人的顺序表达恰好相反,突出的是个别到整体的合成关系.可见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意识结构中,从整体出发的综合观占

专题四 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专题四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考点导图】 一、古希腊民主政治 1.形成条件 (1)地理因素:以海洋为依托,多山、多岛、环海。 (2)经济因素: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相对发达。 (3)政治因素: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4)人文因素: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 2.确立过程 (1)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3.特点 (1)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2)实质: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4.历史评价 (1)意义: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 (2)局限:仅“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直接民主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重 要原因。 二、罗马法 1.演变历程 (1)起源阶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制定,成文法代替习惯法。

(2)发展阶段: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公元3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完善阶段:更加系统化和法典化。 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完善了罗马法,形成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基本内容 (1)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历史影响 (1)罗马法是维护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 利益。 (2)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3)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 (4)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 三、奴隶制经济繁荣发达 1.古希腊的奴隶制经济达到了典型的发展阶段,商品经济发展较快,为古希腊辉煌文明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2.古罗马经济先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为基础,后随帝国对外征战,获得大量奴隶,出现奴隶经济发展繁荣的局面。 四、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1.产生的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3)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思想主张 (1)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3)柏拉图:理念论和《理想国》——为理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把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主题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时段特征 古代希腊罗马史(公元前8世纪~公元6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其文化对近现代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人文主义思想,古罗马的法律,犹如璀璨的明珠,为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政治上: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

试论东西方文明发展与地域的关系

试论东西方文明发展与地域的关系 汤谨熙12040032035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内容提要:东西双方自古相隔整个欧亚大陆,在千余年的岁月中,虽然有着路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连接,但由于科技和地 域的限制,双方的交流并不能频繁的进行,所以它们基 本处于各自独立发展的状态。本文试论东西方在各自独 立的发展状态下与地域的关系。 关键词:东西方文明地域演变古代环境规律 一、古代西方文明与地域 追溯西方文明的源头,只能将目光放向爱琴海沿岸,那正是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源地。爱琴海地区独特的多良港,多山,土地贫瘠的环境孕育了西方文明的理性与辉煌。 (一)地域与经济 爱琴海地区土地贫瘠,但是其拥有大量的良港,这使得希腊人无法大规模的发展农业来满足自身需要,迫使希腊人只能通过海上贸易来获取生活物资。这使得整个古希腊的经济呈现一种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海洋性特征,使他们与海洋结下了密切的联系。正是由于这样的特性,使得它们是一种开放型的经济。单纯一个民族不能完全靠自己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必须通过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贸易来换取必需品。这种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在之后的西方,也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在

航海大发现之后,殖民主义兴起也与西方对外部的依赖有很大关系。 此外,这种独特的海洋属性赋予了希腊人冒险的基因,并且这种基因在西方文明中一代代的延续了下来,使得西方拥有一种强烈的商业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促使他们去发现新的世界,去寻找新的原材料产地,间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地域与政治 希腊的气候温和,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较为适宜人类居住。法国学者丹纳在论及希腊气候对希腊的影响时说:“这样温和气候中 成长的民族,一定比别的民族发展更快更和谐。没有酷热使人消沉或懒惰,没有寒冷使人僵硬迟钝。”不断的航海冒险,易于培养人民的 独立性和平等观念。 虽然,希腊半岛的生存环境稳定,但它的内部并不是个统一的整体,它分成了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城邦,并且它们之间的斗争也十分严重。希腊处于一个相对松散的形式之下,可每个城邦内部相对又比较紧密。个人的独立和平等需要一个平台去得到实现,这种结构恰好为人民提供了一个相对能满足自我权利的环境。因此西方文明的民主制度的萌芽在希腊诞生了,虽然这只是一种在一部分人范围内的民主,可是它是现代民主的先祖。 (三)地域与文化 古代希腊文明的海洋特性使它更容易接受其它文化的东西,所以在古希腊时代,在地中海东岸的几个古老文明的交流频繁,不同的民族和宗教不断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古代在地中海东岸的辉煌文明。

东西方文明都有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东西方文明都有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不同文明或者民族的神话含义都有自己的特点。西方神话启示人们的哲学智慧,东方神话体现道德修炼,教化人心。从许多古代出土文物和典籍看,东西方古人都是敬神的,遵守着神所教导的道理为人处事,薪火相传。 现代人相信“眼见为实”,认为目前科学无法论证的“神话”只是文学艺术的加工。但也有思维开阔的科学家和学者,从神话中获得启示,获得了别于以往的理性研究成果。而一些科学的发现,也证实了神话传说不仅仅是传说。 科学家称诺亚方舟曾真实存在 人们在建造诺亚方舟。(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据《圣经》记载,上帝为重淘汰已经彻底不相信神、彻底败坏了的人类,下令信徒诺亚制造一艘庞大木舟,在洪水到来前将地面上所有动植物,按类别、雌雄一对对全部接运方舟内避难。随后,洪水淹没了地面一切,只有方舟漂浮在水面。洪水过后,方舟最后就停靠土耳其亚拉腊山。 公元13世纪,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亚拉腊山考查,并在日记中写道:诺亚方舟依然停泊在某一座高山极顶之上,那里终年积雪越来越厚,将方舟淹没于千年积雪之下。 《圣经》中记录诺亚方舟长300肘,宽50肘,高30肘(注:一肘为0.45米),也就是说诺亚方舟长144米,宽24米,高8.5米。今年4月,英国莱斯特大学物理系几名毕业生利用《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比例数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得出,这种体型的船只可承受7万只动物的重量,并能在水中漂浮。 研究结果认为,诺亚方舟确实存在过。研究人员表示,很多人认为《圣经》不可以作为科学信息的来源。当我们发现这是可以的时候,我们也很惊讶,这个概念(《圣经》作为科学研究信息来源)确实可行。 著名考古学家的发现来源于神话

浅议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浅议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摘要: 宗教自古以来对我们中西方的文明有着重大的影响,对社会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西方的宗教差异,说到底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本文就佛教和基督教进行对比,主要分析两者发展过程和文化上的差异,旨在更好地了解西方和西方宗教文化。 关键词: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佛教、基督教 中西方的宗教均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在其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生产方式和水平的限制,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流,由此发展出了拥有许多不同之处的中国宗教和西方宗教。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 一.中西方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差异 1、佛教传入中国 早在秦汉初期,中印文化交流便已出现,佛教盛行印度,国王派遣佛教徒云游四方,传播佛教,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2.基督教在西方社会产生 《圣经》上记载:犹太人耶稣在30岁开始在犹太省的犹太人群中传道,并在罗马取得成功。从2世纪末起,罗马帝国内忧外患,人们从动荡不安的现时中逃离,投身宗教以求得心灵上的安慰;与此同时,统治阶级也急需为即将破灭的罗马王朝寻求思想支柱,这为基督教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从此,基督教进一步一步迈上了西方社会统治的最高峰。 由此可见,无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都是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于民众的情感空虚之时,盛极于统治阶级的推崇与利用之下。 二.佛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及西方的发展方式差异 1、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主要发展时期及特点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之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的存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佛教在中国不问社会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汉化佛教:此时佛教刚传入中国,主要传播活动仍是佛典翻译,这个阶段的译经工作为以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 (2)南北朝佛教:有了佛典翻译作基础,此期佛典更足被大量翻译,并且中国僧侣开始自创佛学论著,佛教在中国盛极一时。 (3)隋唐佛教:唐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已极为丰富。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趋势加强,佛教发展空前繁荣,创立了不少新宗派。 (4)宋元明清佛教:此阶段佛教由盛转衰。北宋统治者虽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但是并无新宗派产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只是利用佛教帮他巩固初建立的明朝政权。清朝末期中国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佛学研究者,但在佛教理论方面,并无创新。 2、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的主要发展时期及特点 (1)早期基督教:罗马帝国时期为基督教创立早期阶段。此阶段基督教强调的是耶稣救赎的恩典。教会虽在第二、第三世纪遭遇大逼迫,但教会依然茁壮发展。 (2)中世纪的基督教: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是在日耳曼、基督教和希腊罗马三重文化因素的整合运动中逐渐形成的西方共有文化。它为中世纪的文化奠定了最主要的根基,构成了中世纪文化的核心理念。

主题东方文化VS西方文化汇总

主题:东方文化VS西方文化 陈星帆高二(9)班 前言: “孝”、“万事孝为先”是东方文化的基本信条。上千年来,由“孝”派生出“忠孝节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和“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封建礼教中更有妇女要“三从四德”的规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西方文化的核心是“爱”,博爱、仁爱。强调以“爱”作为行为准则。爱的本质是主动、控制、强制。我“爱“你,就是以自己的愿望主动控制,要求对象按照我的意图行为,要求对象实现我的目的。因而是主动的,不是服从,是控制对象的,是创新,开拓,发展。这种文化鼓励创新,开拓,扩展思维,因此促进社会快速发展。 正文: 稍有点儿文学素养的人都听说过夸父和后羿,想必也听说过亚当和夏娃,更不必说女娲和耶稣了。他们都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代表形象,他们身上都渗透着东西方文化的精髓,由字面深入本质,我们不难以发现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我们不妨将切入点放在东西方文化中占据等价重要性的龙的身上。众所周知,在东方,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它吞云吐雾、能飞善游、上天入地、活灵活现;然而在西方,龙却是妖孽的代表,它动辄伤及无辜、玩火焚物、霸气十足。东方的龙长着猪鼻、蛇身、鹰爪、鹿角、鱼尾,这集万物生灵的龙无疑是吉祥如意的象征,通常脚踏五色云,身披七彩霞,腾云驾雾、穿梭自如;西方的龙则长着硕大的翅膀,笨重的身躯,每每出现都携带着滚滚黑云。风云骤变,电闪雷鸣。同一种事物,通过截然不同的人主观给予的客观评论,就一夜之间拥有了与众不同的色彩。 同样是为红男绿女牵红姻缘线的神话形象,东方是一位满面春风的智慧老人,西方却是长着翅膀拿着弓箭的可爱小孩儿;同样是普度众生的最高神灵,东方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法力无边的玉皇大帝,西方却是一位拥有七情六欲、近乎常人的宙斯;同样是创造人类的神灵,东方是一位母性十足、和蔼可亲的女娲,西方却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耶和华;同样是为了时空转移,东方的嫦娥双脚轻轻一踏就能够登上月宫,西方的太阳神却能够驾着马车去上班;同样是奸诈狡猾的动物,东方的狐狸专门喜欢修炼得道玩弄凡人,西方的狐狸却喜欢与人玩耍,机灵敏锐集于一身。 我们通过多组神话形象的鲜明对比,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东方文化侧重的是万物皆和谐,而西方文化注重的是人类所富有的独立人格化。神话的差异折射出文化领域的区别,然而其差异却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所积累沉淀形成的。 酒香飘四野,哺育了东西方人不同的品酒方式。 粗放豪爽的东方人喝酒总要摆出大碗,这样才能够突现出客气大方,用其有力的大手抓起酒坛。倒上一碗,然后十分随和地捧起碗“咕咚”一声,酒便入肚了。其外放豪迈的酒意就不知不觉与醇醇酒香融为一体,浪漫精明的西方人,喝酒时很讲究。其一,选择恰当适中的氛围;其二,挑选共享对象;其三,根据不同场景不同气氛品位不同口感的酒,再者,西方人在喝酒之前都会余少许时间进行感情酝酿,接着轻轻端起精致的酒杯,轻缓地摆弄着酒

西方文明的摇篮练习题及答案

西方文明的摇篮(练习) 一、选择题: 1.(2013·湖北黄石·17)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下列不属于大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 A.古印度文明 B.古埃及文明C.古代中国文明 D.古希腊文明2.(2013·湖南株洲·11)世界文明发源地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也有起源海洋的。下列文明起源于海洋的是( ) A.古代希腊 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3.(2013·湖南常德·12)有一个旅游团想去了解欧洲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的最佳旅游地应是( ) A.希腊 B.英国C.法国 D.德国4.(2013·云南德宏·16)这里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摇篮。“这里”指的是( ) A.法国B.罗马C.英国D.希腊 5. (2013·黑龙江龙东·12)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最高峰时,在 位的执政官是( ) A.伯利克里B.屋大维 C.亚历山大D.凯撒 6.(2013·湖北恩施州·22)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雅典的民主 政治则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有() ①民主政治时期的雅典没有国王 ②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 ③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④包括妇女在内的所有雅典人都享有民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2013·湖北咸宁·21)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达到全 盛的城邦是() A.雅典B.斯巴达 C.奥林匹亚D.罗马8. (2013·山东烟台·16) 2012年被称为“选举之年”,这一年俄罗斯、法国、 美国等国先后进行了总统大选。选举作为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较早出现在()

西方文化是如何协调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的

西方文化是如何协调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的关系的 西方文化的形成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他的核心就是一种共识。在这种共识之下,传统的宗教信仰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所形成的科学理性是一个深刻的问题。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相互依存也存在冲突。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西方的文化对此作了一些调整,使之和谐并存,共同发展。希腊城邦时代,科学与宗教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同一关系,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界限。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宗教信仰是绝对的专制权力,而科学与哲学只能仰承宗教之鼻息,完全不具有独立地位。随着近代理性精神的崛起,科学开始逐渐摆脱宗教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逆转,最终导致了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对宗教信仰的猛烈批判。但是这种激进的宗教批判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根基,相反,它导致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一种共生和互补的新关系模式,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精神世界。 首先,科学的理性与宗教信仰要互为存在。所谓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在原始社会,人类智力和能力很不发达,人类出自内心地对日月星辰运转的神秘力感,日夜冷暖的更替轮回,自身生命的存在与信托,从而导致人们以一种虔诚的态度“仰望”这种伟大的力量,对它产生一种信任依托之感,希望能借助他这个无限的终极力量解决自己心灵的恐惧和困惑。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文艺复兴与思想启蒙运动等的推动下,是人们开始思考,理性的研究神秘而还未知的事物。因而,在宗教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对于未知事物进行探寻。而正是这样的探索使得人们了解自然,理解社会人情,因此产生一定的判别力,从新审视自己信仰的宗教,认识教义等,不再盲目的相信,进而有选择的,理智的对待信仰。 其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宗教与科学理性相互促进,引导人们的思想。 希腊最早的一批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具有很深的宗教情结。例如被我们称为第一个唯心主义者的毕达哥拉斯,他既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又是一个杰出的数学家,更是一个奇怪的宗教团体的创始人。这个宗教神秘主义者本身却是伟大的数学定律——毕达定律(即勾股定律)的发明者。他在哲学上提出了数是万物本原的重要思想,由此奠定了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意义上的)之根基。由此可见,无论是柏拉图所代表的神秘主义,还是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理性主义,都并未在科学与宗教之间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甚至截然对立的界限。只要合理的利用权衡宗教与科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就能达到一种平衡的关系,反而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社会和谐效应。 最后,西方现代文化中科学与宗教的妥协和互补 法国启蒙运动标志着科学理性在经历了长期的委曲求全之后,终于开始扬眉吐气地对宗教信仰进行全面的清算。科学理性取代了宗教信仰而成为生活的主宰,成为唯我独尊的新上帝;而基督教信仰则在理性的法庭面前被攻击得遍体鳞伤,似乎已经虚弱到了朝不保夕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康德作为科学与宗教之关系的一个调节者应运而生。 众所周知,康德无疑是近代西方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全部工作都指向一个终极目标,即自由,而自由只有在科学与宗教的协调中才能真正实现。康德曾经说过,在他一生中有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牛顿让他看到了井然有序的宇宙中的自然规律,而卢梭则让他看到了人心深处的道德良知。 在西方文化的漫漫长河中,宗教与科学相互批判,相互博弈,成为各个党派的利用武器,但是,他却作为西方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好的保存至今。可见,西方对于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平衡协调是多么重视,显而易见的,正因如此,他也达到了十分令人满意的效果。

走进宁波走进中西方文明

略谈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温州市龙湾区海滨中学周巨鹤中西方文明相互间很不容易了解的,两大文明之间有很大差异,因此凡是作中西文明比较而强调中国与西方如何有相似性的,必然都很难理解。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两大文明体系,即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东方文明即亚洲和北非文明,西方文明即欧洲和美洲文明。这两大文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可以说现在的世界就是在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中发展的。 一、不同宗教下的文明 东西方不同程度上归结为不同宗教下的文化。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华夏(佛道儒)文明。不同的宗教,人们的信仰也不同,因而世界观也不同,价值观也不同。 各自文明与其它文明碰撞和发展对游牧文明除了少数成就被我们借鉴之外,其余被彻彻底底的同化了。在同一地区内,少数处于劣势的文明遇到更为高级的文明,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被同化,要么被征服。就像农业文明取代狩猎文明。佛教被明显的中国化了。与中国传统融合。虽起源于印度,但难见印度的影响。在近代以前,个个区域性的文明核心区之间不会出现同化或完全征服。基于科技和交通的制约,每一处文明核心区都发展出了最适应自己地域特征的文化。外来的同样高级的文化会在本土显示出强烈的不适应。西方文明并不是西方想将自己的文化传播给别人,而是其他文明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接受西方的文明。先是军事,而军事的发展又需要工业,而工业有需要科学技术,进而扩展到文化,教育,政治体制… 二、不同价值观下的处世哲学在人与人的相处中,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处世态度。有两句话虽不很准确,但反映了不同文化下的不同态度。说是“中国人走在大街上,先要把人看成坏人,防范着,接触中再找出谁是好人。西方人走在大街上先把人看成好人,然后再辨出谁是坏人”。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在临死的前一天终于攒够钱买了一栋房子,没来得及住漂亮的新房子就死了。而一个

教案:高中历史《希腊文明的摇篮》

前言:“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写一篇说课稿的步骤简析教材、阐述教法、指导学法、概说教学程序、教学效果分析。其次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本人根据多年亲身教师经验,整理了具体实用、条文严谨的<高中历史《希腊文明的摇篮》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减轻教师你的工作负担。格式都按照公文标准排版好了,直接下载编辑/打印使用即可,谢谢!上面前言部分使用时请删除。 高中历史《希腊文明的摇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地图,说出希腊半岛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并能够分析这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给古希腊带来的影响;能够结合公民的概念,更深刻理解城邦政治制度的特点。 2.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资料,获取相应历史信息,锻炼、提高获取和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 3.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产生的重要影响,体会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树立正确的文明史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城邦和公民的概念。 【难点】

自然地理环境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名谚:“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 教师讲述:希腊和罗马都被誉为西方文明之源,尤其是辉煌灿烂的希腊文明给西方文明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政治等方面都打下了很深的印记。希腊之所以有着如此辉煌灿烂的成就,和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有这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师提问: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怎样的特点?又带来哪些影响呢?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古希腊自然环境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希腊地形示意图和柏拉图名言,提问: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2.陆地上是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

西方文明与西方宗教

西方文明与西方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其主要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西方世界的文明发展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君士坦丁一世正视基督教开始,文明历史的发展与宗教的发展可以说是永远分不开的了。而基督教可以说是犹太教的一个异端分支,虽说只是一个分支,但是其特殊的历史经历导致了其成功凌驾于犹太教之上,成为信仰人数远超出犹太教的教派。 下面我们来谈谈西方宗教与西方文明的关系。 (1)西方宗教的历史传统先后相续地分成三个大的阶段:第一是希伯来人的“犹太教”阶段,是结合古代埃及文明(摩西带领犹 太人逃离埃及法老的统治)和巴比伦文明(波斯人征服巴比伦 而放回的“巴比伦之囚”),在闪米特游牧民族传统信仰的基础 上形成的统一的宗教。第二是“基督教”阶段,它是通过耶稣 和其他犹太人改革派结合希腊哲学和罗马拟人神综合形成的更 宏大的宗教,其神由犹太教的“义神”转变为基督教的“善神”,信仰者为犹太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第三是通过改造犹太教和 基督教而形成的“伊斯兰教”,它强调教法合一,教族合一,其 神为唯一“真主”,信仰者开始主要为阿拉伯人,后通过征战和

迁徙扩展至斯拉夫人、突厥人和马来人等。 (2)西方文明即“二希”(“2H”文明:Hebrew and Hellenic)中“希伯来”的涵义:一元论的人格神信仰体系,统称“亚伯拉罕信 仰系统”包括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希腊”在西方文明 中意味着“寻根问底”的精神,表现形式有哲学、科学、政治 与艺术等;“希伯来”在西方文明中意味着“安身立命”的精神,表现形式有创世论、伦理学、价值论和救赎论等。以西方文明 现在的“硬通货”—美元为例,我们可以在实用层面区别出各 种不同大小的量值,但每种币值的美元一定以“我们信赖上帝” (In God we trust)为统一的标志,以表达其恒定的价值基础。 西方人小到婴儿洗礼(洗去“原罪”)大到按摸《圣经》的总统 就职宣誓(恪守“神赋人权”)都弥漫着宗教的气息。 (3)宗教的核心观念是“上帝”,基督教借鉴了希腊哲学中“绝对理念”和“一”的思想,将犹太教的“耶和华”改造成“道成肉身”的耶稣,使先知更具人的经验特征,通过其献身救赎人类而体现宗教求善(哲学求真,艺术求美)的真精神,使希腊哲学和希伯来的宗教具有了普遍的意义,成为世界性的文明现象。 (4)基督教的《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个部分,犹太教只承认“旧约”,基督教则承认“两约”,“约”表达的是神与人之间的神圣契约。在“旧约”中这种约定主要是“摩西五经”即“律法”,在罗马帝国时代与罗马的世俗法形成反差和互补;最初在罗马帝国境内人们知道“Law”(现在译为“法律”)是专指“律法”,而世俗的法

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观差异

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观差异1 王恩界,乐国安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300071 WangEnjie@ 摘要: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文化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与文化环境是相互生成、相互影响的关系,因而,道德观念也必然是由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文化世界所塑造的。时至今日,东西方文化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一点反映在道德观方面表现为:西方道德观强调个人自由、权利、公正、关爱和宽恕等;而东方的道德观念则更加强调以集体和个人责任为导向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文化心理学、道德观、公正、关爱、宽恕 1.引言 西方心理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努力向自然科学靠拢,在价值中立原则的指导下力求实证性和精确性的研究。但是,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在揭示人的社会性方面往往力不从心,由于其在方法论上坚持还原主义、机械主义和个体主义,所以,忽视了人类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都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其发生、发展和变化都与主体赖以存在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这一重要事实。进入20世纪90年代,文化心理学的崛起提供了认识人的社会性的有益视角。文化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与文化是相互生成的关系,文化习惯及其意义是由心理过程转而生成和转换而来的,而文化习惯及其意义可以进一步填充和表示心理过程。文化心理学假定,人的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皆是通过人们生活其中的文化世界所塑形的,心理并非独立自主的过程,其只能通过与文化发生紧密联系而存在和发挥作用。文化心理学的上述观点对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此后,几乎所有的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都开始关注研究对象的文化背景,虽然道德观研究向来不是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但这一研究趋势在道德观分析中还是得到了非常突出的体现。 心理学关于道德心理的科学研究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到了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一些系统理论,在其后的二十年里西方研究者就道德观念问题阐发了三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即公正道德观、关爱道德观和宽恕道德观。就理论基础而言,道德心理研究可以看作是规范伦理学和实证心理学的交叉领域,实证心理学着重探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过程的本质及功能,通过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研究道德现象的心理机制,发现道德心理活动的规律[1];规 1本课题得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04BSH022)和天津市社会科学重点项目(TJ03-JX007)资助。 - 1 -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4西方文明的源头_古代希腊罗马限时训练

板块4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知识点角度题号 雅典的民主制 雅典政体的制衡机制 1 雅典维护社会秩序的措施 2 雅典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3 雅典法律权威性的提高 4 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局限性 5 罗马法罗马法形式主义的特征 6 罗马法的人文主义特色7 罗马法适用范围的扩大8 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9 罗马法的理性精神10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11 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12 综合13、14 1.(2018·广东茂名二模)伯利克里时期,作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的陪审法庭也参与立法活动,拥有对公民大会决议的最后批准权。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司法监察制度日趋完善 B.法治理念被民众所接受 C.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 D.权力运行带有制衡色彩 解析:D 材料关键信息是“作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的陪审法庭也参与立法活动,拥有对公民大会决议的最后批准权”,而当时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作为司法机关的陪审法庭,可以干预公民大会立法,反映出当时雅典的权力运行带有制衡色彩,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C项与史实不符,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度达到鼎盛,故排除这三项。 2.(2018·湖南十三校联考)雅典公民大会的相关制度规定:下列人员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任何不赡养父母的人;任何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任何挥霍掉从其父母或从其他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财产的人。这些规定旨在( ) A.确立以孝为先的社会价值观 B.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秩序 C.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D.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解析:B 本题考查古希腊的城邦生活。材料“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任何不赡养父母的人;任何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任何挥霍掉从其父母或从其他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财产的人”涉及孝、守法、勤俭方面的品德要求,A、C、D三项都不全面,应排除。公民大会对公民孝、守法、勤俭的品德要求是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秩序服务的,故B项说法正确。 3.(2018·陕西百所名校质检)在雅典,改革的法案常常写在石碑上,而这些石碑一般是放在市政广场西侧的执政官官邸的巴赛勒斯柱廊里,雅典公民穿行于柱廊间就可以看到改革的法案。这一做法有利于( ) A.宣扬天赋人权理念 B.保障公民平等 C.培养公民参政意识 D.维护贵族政治 解析:C 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将改革的法案在公共场所公布,这有利于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故选C 项。材料并未体现天赋人权的理念及公民的平等地位,故排除A、B两项;雅典将改革的法案在公共场所公布有利于维护民主政治而非贵族政治,故排除D项。 4.(2018·福建福州质检)公元前5世纪初,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便成为法律。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规定,如果公民大会上有人对任何法律提出异议,公民大会则要对有关法律进行讨论,并选举一个立法委员会进行裁决。这反映了( ) A.立法规则受到破坏 B.民主政治逐步建立 C.公民大会权力强化 D.法律权威得到提高

浅析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在西方文化中的辩证关系

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代鹏 1112012049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12级博士队 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历来关注的热点之一。传统观点认为科学与宗教或者相互冲突,或者相互分离,或者是一种互相整合的关系。宗教与科学不仅有着本质上的对立,更有着观念上的内在联系,二者存在着一种建设性的互补关系。宗教是研究形而上的东西,在对“人是谁”的追求中来探讨一种永恒的存在,科学则是形而下的研究,是对客观真理与规律的探索。作为承载当代社会发展的两大车轮,科学与宗教共同谛造新的人类文明。 回顾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的起源,它们是既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15、16世纪西欧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和人的价值,质疑教会宣扬的苦修。17世纪哲学与科学的兴盛则弘扬了一种清新的理性主义精神,它表现为一种普遍的怀疑精神和经验立场来摧毁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构建出来的虚假世界,使人类摒除基督教的神学思想,重新认识了自然,通过理性而得到真理。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以理性科学为旗帜,反对教会禁锢思想,反对宗教蒙昧,摧毁封建专制赖以维系的宗教基础。在曲折的发展史上,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存在辩证关系。 信仰与理性区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类灵魂内所具有的一份执着,是一种经过价值选择的能够成为人们精神支柱的思想观念或精神追求。信仰是宗教的灵魂,离开了信仰,宗教就不成其为宗教。然而宗教不能等同于信仰,宗教只是信仰的一种形式,并且数千年来,宗教信仰一直是信仰的主要形式。当然科学也离不开信仰,然而这与宗教的信仰特性明显不同。这是因为宗教的信仰性特征突出地表现为虔信,表现为盲目性,表现为以从不发生疑问而一味接受、顺从地遵守和实施。理性作为人性的表征而存在,而人性是丰富的、多样的,因此,人的理性也必然是丰富的、多样的。科学与宗教作为人类文明的两种文化样式,分别内蕴着两种不同的理性。科学以理性为核心,它所包含的理性称之为科学理性。宗教理性以自己建构起来的彼岸世界为对象,是从超越的神圣存在的角度出发理解世界的。 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存具有统一和互补的关系:首先,宗教信仰是与科学理性并存的文化思想枷锁,限制人性的精神自由,而自然界成为科学的领地,科学追求客观真理与规律,二者并存但不冲突。其次,从认识论的根源上看,宗教和科学都渊源于对世界基本问题的解释。人类从一开始就特别关心与其自身的利害祸福有关的事物,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