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秋整理)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秋整理)

第四象限
在x 轴上
在正半轴上 在负半轴上
在y 轴上
在正半轴上 在负半轴上
原点
横坐标符号 + - - + + - 0 0 0
纵坐标符号 + + - - 0 0 + - 0
课堂小结
平面直角坐标系
y
5
第二象限 4 P• 3 •
(-2,3)2
1
-6 -5 -4 -3 •-2 -1O
-1
-2
第三象限 -3
-4
1 2 3 4 5 x6
C2
一个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进行平移,其 坐标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可以简单地理解为:
左、右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变化 规律是左减右加;
上、下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变化 规律是上加下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述平移的一个方 法是用图形上任一点的坐标(x,y)的变化来表 示.
2
D(2.5,-2) E(0,4)
-4 -2 O
C•
-2
-4
•A
2 4x

D
新课推进
例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组 点,并将各组内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得到 一个封闭图形,说说你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并 计算它们的面积.
(1)A(5,1),B(2,1),C(2,-3); (2)A(-1,2),B(-2,-1),C(2,-1) ,D(3,2).
x轴和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分别
叫做第一、二、三、四象限. y
第二象限 4
3
坐标轴上的点, (-,+) 2
1
也就是x轴、y
轴上的点不属于
-4 -3 -2 -1-O1
第一象限 (+,+)
1234 x

沪科版八年级上数学《一次函数》总复习PPT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上数学《一次函数》总复习PPT课件

中,分别表示两人的路程与李华追赶弟弟的时间的关系,由图
中信息可知,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B ) .
A.李华先到达终点
B.弟弟的速度是8米/秒
C.弟弟先跑了10米
D.弟弟的速度是10米/秒
s/米
. t/秒
18
中考实战
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地沿同一条路到B地,已知 乙比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骑行时间t/h之间 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下列说法: A.他们都骑了20km; B.乙在途中停留了0.5h; C.甲和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D.相遇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
80 x/分
15
你能回答下列问题了吗?
1.从家到菜地用了多少时间? 菜地离小明家有多远?
2.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多少时间?
y/千米
2
3.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时间? 菜地离玉米地有多远?
4.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多少时间?
5.玉米地离家有多远?小明从玉米 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1 小 明
o 15 25 37
图1 解:由于直线过(0,3)和(-2,0)两点,则 3=b,0=-2k+b, 即 b=3,k=32.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32x+3.
.
10
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知识深化)
可以根据已知图象或表格确定函数关系式,对于一些实际 问题,需弄清变量的意义,确定函数表达式.
.
11
练习:
3.如图 ,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 A,且与正比例函数 y=-x 的
y/千米
2
1.1
o 15 25 37
55
.
80 x/分
14
八年级 数学

统编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件 本章复习 (5)

统编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件 本章复习 (5)

例7:如图,已知:在△ABC中, AB=AC,∠BAC=120°,AB的垂直平 分线交AB于点E,交BC于点F.求证: CF=2BF.
【解】解:如图,连接AF, ∵AB=AC,∠BAC=120°, ∴∠B=∠C=30°, ∵EF垂直平分AB, ∴BF=AF, ∴∠B=∠FAB=30°, ∴∠FAC=∠BAC-∠FAB=90°, ∴CF=2AF, ∴CF=2BF.
(1)把△ABC向下平移 2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 请画出△A1B1C1;
(2)请画出△A1B1C1关 于y轴对称的△A2B2C2,并写 出A2的坐标.
【解】答案如图所示.
3.作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1)作出一些关键点或特殊点的对称点. (2)按原图形的连接方式连接所得到的对称点,即得 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ABP=∠APB=75°, ∴∠PBC=15°. 同理可得:∠PCB=15°, ∴∠BPC=150°.
课堂小结
1.关于轴对称的点,线段,图形 的性质与作法. 2.角平分线的性质. 3.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
课后作业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完成练习;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6.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和识别
例6:如图,D、E、F分别是等边△ABC各边上 的 点 , FE ⊥ BC,DF ⊥ AC,ED ⊥ AB, 垂 足 分 别 为 点 E,F,D,求证:△DEF为等边三角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ABC为等边三角形, ∴∠A=∠B=∠C=60°, ∵DF⊥AC, ∴∠DFA=90°, ∴∠ADF=30°, ∵ED⊥AB, ∴∠BDE=90°, ∴∠FDE=180°-∠ADF-∠EDB=60°. 同理可得:∠DFE=60°,∠DEF=60°, ∴△DEF为等边三角形.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复习课件(PPT共276张)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复习课件(PPT共276张)
(2)△ABC 的面积为 3×3-12×3×1-12× 3×1-12×2×2=4, 所以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4×2=8.
数学·沪科版(HK)
第11章 |复习
方法技巧 我们以前就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 且相等,而线段平移后得到的线段与原线段平行且相 等,于是我们可以利用平移求平行四边形第四个顶点的 坐标;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多边形的面积时,一般采用 补形法,即将所求图形的面积转化成若干个特殊的四边 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的和与差,如本题中求△ABC 的面积, 就是转化为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与三个三角形面积的差 来求解.
数学·沪科版(HK)
第11章 |复习 针对第15题训练
在坐标轴上,距离原点 5 个单位长度的点的坐标是 ___(_5_,0_)_,_(_0,_5_),__(-__5_,0_),__(0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沪科版(HK)
第12章复习(一)
数学·沪科版(HK)
数学·沪科版(HK)
第11章 |复习
►考点二 确定图形平移后的点的坐标
例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线段 MN 的两个端 点的坐标分别是 M(-4,-1)、N(0,1),将线段 MN 平移 后得到线段 M′N′,点 M、N 的对应点分别为 M′、N′, 若点 M′的坐标为(-2,2),则点 N′的坐标为___(2_,4_)___.
,通
常把横坐标写在纵坐标的前面,这样坐标平面内的点
与 有序实数对 之间一一对应.
数学·沪科版(HK)
第11章 |复习
3.点的坐标特点
(1)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符号特征:第一象限 (+,+) ,第 二象限 (-,+) ,第三象限 (-,-) ,第四象限 (+,-) .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秋整理)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秋整理)

像一个箭头
y
6•
4
••
2
••
-6 -4 -2 O
2 4 x6
-2


-4
-6
2.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B, C的坐标分别为(0,0)和(4,0),写出点 A、D、E、G的坐标,并指出它们所在的象限。
y G(1,5)
(-2,3)
A
E(5,3)
F
D(6,1)
B(0,0)
C(4,0)
x
3.李强同学家在学校以 东100m再往北150m处,张 明同学家在学校以西100m再 往南50m处,王玲同学家在 学校以南150m处,如图,在 坐标系中画出这三位同学家 的位置,并用坐标表示出来.
第四象限
在x 轴上
在正半轴上 在负半轴上
在y 轴上
在正半轴上 在负半轴上
原点
横坐标符号 + - - + + - 0 0 0
纵坐标符号 + + - - 0 0 + - 0
课堂小结
平面直角坐标系
y
5
第二象限 4 P• 3 •
(-2,3)2
1
-6 -5 -4 -3 •-2 -1O
-1
-2
第三象限 -3
-4
A
6 5 4
A1
3
→B1(2,2)
2 B1
C(1,1)→(7,1)
1C
-4 -3 -2 -1O 1 2 3 4
56
→C1(7,-1)
-1 -2
C1
x
思考
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图形,按下 面的要求平移,那么,图形上任一个点的坐 标(x,y)是如何变化的?
(1)向左或向右移动a(a>0)个单位; (x,y)→(x+a,y) 向右 (x,y)→(x-a,y) 向左

统编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件 本章复习 (4)

统编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件 本章复习 (4)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在△ABC和△DEF中
∠A=∠D (已知 ) AB=DE(已知 ) ∠B=∠E(已知 )
A
D
∴ △ABC≌△DEF(ASA)
CF
B
E
有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A
D
B
CF
E
A
A′
B
C
B′
C′
1. 如图,点B在AE上,∠CAB=∠DAB,要使ΔABC≌ΔABD.
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ΔABC和ΔDEF中
F
AB=DE(已知) ∠A=∠D(已证)
A
E
BD
AC=DF (已知) C
∴ΔABC≌ΔDEF(SAS)
(2)解: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角)
相等”可知:
①BC=EF,
F
②∠C=∠F, ③∠ABC=∠ DEF,
A
E
BD
④ EF∥BC,
⑤AE=DB等.
C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
A
D
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
“边角边”或“SAS”)
CF
B
E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在△ABC与△DEF中
A
D
AC=DF
∠C=∠F BC=EF
CF
B
E
∴△ABC≌△DEF(SAS)
有两角和它们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
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ADCF NhomakorabeaB
E
A E
B
C
3. 如图,在ΔABC和ΔDEF中,A、E、B、D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实数与二次根式2. 一元二次方程3. 几何图形的密接与位似4.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5. 概率初步6. 综合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与运算。

2. 学会解一元二次方程,了解其应用。

3. 理解几何图形的密接与位似,掌握其性质与判定。

4. 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5. 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

6. 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实数的理解与二次根式的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概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几何图形的密接与位似;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入新课。

(2)新课导入:1) 实数与二次根式:讲解实数的概念,通过例题讲解二次根式的性质与运算。

2) 一元二次方程: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讲解求解方法,如公式法、配方法等。

3) 几何图形的密接与位似:讲解密接与位似的定义,通过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其性质。

4)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方法,如表格、图表等。

5) 概率初步:讲解概率的定义,通过实例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6) 综合应用: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思考题。

六、板书设计1. 章节2. 新课内容3. 例题及解答4.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1)实数与二次根式:计算题、应用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沪科版):第12章一次函数复习课件

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沪科版):第12章一次函数复习课件
思考
y=k xn +b为一次函数的条件是什么? 一. 指数n=1
二. 系数 k ≠0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
(1) y 2x
(2) y
1 (3) y x 1(4) y x
x2
答: (1)是 (2)不是 (3)是 (4)不是
2m2 :函数y=(m +2)x+(m² -4)为正比例
函数,则m为何值__m__=_2___
思考:下面2个图形中,哪个图象是y关于x的函数.
图1
图2
练习 1、一辆客车从杭州出发开往上海,设客 车出发t小时后与上海的距离为s千米, 下列图象能大致反应s与t之间的函数关 系的是( A )
A
B
C
D
2.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 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 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课,他比修车 前加快了骑车速度匀速行驶。下面是行驶路程 s(米)关于时间t(分)的函数图像,那么符合这个 同学行驶情况的图像大致是 ( C )
0=-2k+b

-1=b

把 b= -1 代入①,得:
y
k= - 0.5
a
-2
o
x
所以,其函数解析式为y=
-
0.5
-1
x-1
点评:求一次函数y=kx+b的解析式,可由已知条件给出的两 对x、y的值,列出关于k、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由此求出k、 b的值,就可以得到所求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y与x-1成正比例,x=8时,y=6,写
(3) ∵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轴的下方 ∴m-3﹤0 ∴m﹤3
怎样画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

【沪科版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 小结与复习》课件PPT

【沪科版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 小结与复习》课件PPT

5. △ABC中,∠B= 1∠A= 1∠C,求△ABC的三个内 34
角度数.
解:设∠B=x° ,则∠A=3x°,∠C=4x°, 从而x+3x+4x=180º, 解得x=22.5°.
即∠B=22.5°,∠A=67.5°,∠C=90°.
考点三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例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且平分三角形面积 B.直角三角形的高线只有一条 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 D.钝角三角形内只有一条高线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概念逐一进行判断. 【答案】B
③∠ADB=∠ADC=90°. B 注意:① 三角形的高是线段;
DC
② 锐角三角形三条高全在三角形的内部;
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是直角边,另一条在内部;
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另一条在内部.
③ 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2.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
表示法:
① 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1) 从折叠可以看出:∠A+∠B+∠C=180º (2) 从剪拼可以看出:可知:∠A+∠B+∠C=180º
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 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 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② ∠1=∠2= 1∠BAC.
B
2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
12
D
C
②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全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④用量角器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四、命题与证明 对某一事件作出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 注意:① 命题有真命题和假命题两种. ② 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称之为 条件,后一部分称之为结论.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4章 全等三角形 复习课件 (共22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4章  全等三角形  复习课件 (共22张PPT)
第14章 全等三角形
复习题
要点梳理
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D B和 点E ,点C和_点F _是对应顶点. 其中点A和 点 ,点 AB和 DE ,BC和EF ,AC和 DF 是对应边.
∠BAO =∠CAO吗?为什么?
解: ∠BAO=∠CAO, 理由:∵ OB⊥AB,OC⊥AC,
B A C O
∴ ∠B=∠C=90°.
在Rt△ABO和Rt△ACO中,
OB=OC,AO=AO,
∴ Rt△ABO≌Rt△ACO ,(HL)
∴ ∠BAO=∠CAO.
热点四 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例4 如图,两根长均为12米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旗杆与地面垂 直,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上的木桩上,两根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 相等吗? 【分析】将本题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就是证明BD=CD.由已知条件可知AB=AC,
D.AB=DE,BC=EF, ∠ C= ∠ F
3.如图所示,AB与CD相交于点O, ∠A=∠B,OA=OB 添加 或∠AOC=∠BOD , 所以 条件 ∠C=∠D △AOC≌△BOD 理由是 AAS . 或ASA
C O A D
B
考点三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例3 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CE⊥AD于点G,交AB于点E,EF∥BC 交AC于点F, 求证:∠DEC=∠FEC.
A
D
BC=CB(公共边),
∠ACB=∠DBC(已知), ∴△ABC≌△DCB(ASA ).
B
C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函数及其性质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反函数的概念及求法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顶点坐标与对称轴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图像变换3. 三角形及其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三角形的重心、外心、内心、垂心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 四边形及其性质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了解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2. 掌握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解析式及其应用。

3. 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性质、重心、外心、内心、垂心等概念,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4. 掌握四边形的分类、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2. 教学重点: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三角形的分类、性质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四边形的分类、性质与判定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形、四边形等概念。

2. 例题讲解:讲解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其性质分析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介绍三角形的分类、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讲解四边形的分类、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3. 随堂练习:解答函数性质的应用题画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像,分析性质判断三角形的全等关系识别四边形类型,判定矩形、菱形、正方形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左侧板书:函数及其性质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三角形及其性质四边形及其性质2. 右侧板书:实例、定义、性质、图像、判定等关键内容例题解析、解题步骤、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函数性质的应用题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与分析判断全等三角形的题目四边形类型判定及性质应用题2. 答案:(1)函数性质的应用题答案:根据函数性质,解答应用题(2)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与分析答案:根据函数解析式,绘制图像,分析性质(3)判断全等三角形的题目答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三角形全等关系(4)四边形类型判定及性质应用题答案:根据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解答应用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分析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讨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数学竞赛题目,提高解题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补充说明:函数的性质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这些性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总复习课件

例题: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 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 比是3:4,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例题2: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 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速度之 比是4:3,则它们的时间之比是?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测平均速度”实验中已有的器材是小车,斜面、金属片,
第三章 声的世界
2021/10/14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 真空 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 不同 。
响度:声音的 大小 ,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乐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 高低 ,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

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声源(产生)处减弱
1.一只小蜜蜂离采蜜的花源3km,需要飞30min才能 到达,求它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有两艘潜艇一前一后,两者相距L,且两者始终 保持相同的速度V同向前进,后面潜艇的水下声 呐系统发出声呐信号,到达前面的潜艇时立即被 反求射:回 后来 艇。 从已 发知 出声信呐号信到号接在收水信中号传的播时的间速 ?度为V0.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 静止 状态
原来静止的物体 不受力 保持静止 理解 原来运动的物体 不受力 保持运动

惯性:物体保持 运动状态 不变的性质

合力的概念
运 动
力的合成
方向相同:F合=F1+F2
同一直线上 合力方向:与二力方向一至
的二力合成 方向相反:F合=F1-F2 合力方向:与大的那个力一至
(2)把凸透镜放在50cm刻度线处,将它正对平行 光,当光屏移动到图所示位置时,屏上1呈0 现出最 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___cm;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PPT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PPT课件
m=5.5
3、一次函数y=(m+7)x -(n-4) 经过原点的条件2是021 _ 。m≠-7,n=4 14
4.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的 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 数y=kx-k的图象大致是( )
B
y
y
y
y
Ox
A .
O x
Ox
Ox
B.
C.
2021
D.
15
5、直线y1=ax+b与直线y2=bx-a在同一 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 B )
1
-4 -3 -2 -1 O 1 2 3
x
-1
第三象限 -2 第四象限
-3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2021
4
三: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符号
1.点P(m+2,m-1)在x轴上,则点P的坐标是 ( 3, 0 ) . 2.点P(m+2,m-1)在y轴上,则点P的坐标是 ( 0, -3 ) . 3. 点P(x,y)满足 xy=0, 则点P在 x 轴上 或 y 轴上 .
2021
32
考点三:三角 形的三线 例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 B:直角三角形的高线只有一条。 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 D:钝角三角形内只有一条高线。
例5:在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中,同一条边上的中 线,高和这边所对角的角平分线,最短的是(B )
分析与解: ∠O=180°-(∠OBC+∠OCB)
=180°-(180°-(∠1+∠2+∠A)
A
=∠1+∠2+∠A=135°.
B
2021
O 1
图1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小结与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小结与复习

A
12 D
B
E
C
证明:作∠BAC的平分线AE,交BC于点E,如图所示,则
1=2= 1 BAC. 2
∵AB=AC, ∴AE⊥BC.
∴ ∠ 2+ ∠ACB=90 °.
A43; ∠ACB=90 °. B ∴ ∠ 2= ∠DBC. ∴ ∠BAC= 2∠DBC.
E
C
方法总结
二、线段的中垂线
1.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定理: 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逆定理: 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中垂线上.
三、等腰(边)三角形
1.性质①: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推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性质②: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三线合一).
【分析】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线段之间的转化即可.
A
解:∵ AD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
∴ AB =AC,BD=CD.
∵ 点C 在AE 的垂直平分线上,
∴ AC =CE,∴AB=AC=CE,
∴ AB+BD=DE.
B DC
E
方法总结 常常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
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进行线段之间的转换来求线段之间 的关系及周长的和差等,有时候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结合起来考查.
A E
C D
F
C
G
D
A
EB
8. 如图所示,已知△ABC中,PE∥AB交BC于点E,PF∥AC交 BC于点F,点P是AD上一点,且点D到PE的距离与到PF的距离 相等,判断AD是否平分∠BAC,并说明理由.
解:AD平分∠BAC.理由如下:

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优质课件【全套】

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优质课件【全套】
O (-,-) (0,b) (+,-) (+,+)
(0,0)
x
巩固
3.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P(-3,0)在( B )
A.x轴正半轴上
B.x轴负半轴上
C.y轴正半轴上
D.y轴负半轴上
4.指出下列各点所在的象限或坐标轴: 第四象限 点P(5,-3)在 ; 点P(-3,-1)在 点P(0,-3)在 点P(4,0)在 点P(0,0)在
y 4 3 2 1 -3 -2 -1
0
B (1,-3) -3 C (3,-3) A (-2,-3)
1 -1 -2
2
3
4
x
请你观察A、B、C三点的坐标的
变化,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探究二
1.点A向上 平移5个单位长 度得到点B。 2.点A向上 平移7个单位长 度得到点C。 A (-2,-3) B (-2,2)
第三象限
y轴负半轴 x轴正半轴
; ; ; 。
原点
小结1
1.你眼中的坐标系是什么样的?坐标系有什么作 用? 两条在原点互相垂直的数轴 2.你还能想起各象限、两坐标轴的点的坐标有
什么特征吗?
图形记忆法 3.怎样找点的坐标?
分别做两轴的垂线段
y
点的坐标特征 (-,-) (+,+)
(a,0)
O (-,+)
(0,0)
x
(+,-) (0,b)
复习
1.若点P(a-2,a+3)在y轴上,则点P的
坐标是 。
2.若点P(a,b)在第三象限,则点Q(-a,
b)在
象限。
3.若点P(a,b)在第三象限,则点Q(-a,
b 2 )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各象限点坐标的符号
y
3
第二象限 2 第一象限
1
-4 -3 -2 -1 O 1 2 3
x
-1
第三象限 -2 第四象限
-3
若点P(x,y)在第一象限,则 x> 0,y> 0 若点P(x,y)在第二象限,则 x< 0,y> 0 若点P(x,y)在第三象限,则 x< 0,y< 0
若点P(x,y)在第四象限,则 x > 0,y< 0
x
-1
第三象限 -2 第四象限
-3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 限
三: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符号
1.点P(m+2,m-1)在x轴上,则点P的坐标是 ( 3, 0 ) . 2.点P(m+2,m-1)在y轴上,则点P的坐标是 ( 0, -3 ) . 3. 点P(x,y)满足 xy=0, 则点P在 x 轴上 或 y 轴上 .
1. 点( x, y )到 x 轴的距离是 y
2. 点( x, y )到 y 轴的距离是 x
1.已知A、B关于x轴对称,A点的坐标为(3, 2),则B的坐标为 (3,-2)。
2.若点A(m,-2),B(1,n)关于y轴称, m= -1 ,n= -2 .
(1)点(a, b )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 a, -b ) (2)点(a, 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是( - a, b) (3)点(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 -b)
已知点A(10,5),B(50,5),则直线AB的位置特点是( )
A.与x轴平行
B.与y轴平行
C.与x轴相交,但不垂直
D.与y轴相交,但不垂直

五: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1.已知点A(2,y ),点B(x ,5 ),点A、B 在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则x =5_,y =_2_;
2.已知点A(2a+1,2+a)在第二象限的平 分线上,试求A的坐标。
发后多长时间赶上客车?200
客车
4 小时 3
150
出租车
100
50
O
1 2 3 4 5 x(小时)
2.如图,已知函数y=x+b和
y=ax+3的图象交于P点, 则
x+b>ax+3不等式的解集为
y y=x+b
y=ax+3
P
. X>1
O1
x
1.如图,直线AB与y轴,x轴交点分别为A(0,2)
B(4,0) y
m=5.5
3、一次函数y=(m+7)x -(n-4) 经过原点的条件是_ 。m≠-7,n=4
4.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的 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 数y=kx-k的图象大致是( )
B
y
y
y
y
Ox
A .
O x
Ox
Ox
B.
C.
D.
5、直线y1=ax+b与直线y2=bx-a在同一 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 B )
(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种植时间为多少天时,总用水量达到7000
米3? 分段函数
y(米3)
4000
1000 O
20 30 x (天)
2.(1)根据图象,请分别写出客车和出租车行
驶过程中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客车和出租车行
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试求出出租车出
y(千米)
1.若点P(x,y)的坐标满足
xy﹥0,则点P在一第或三
象限;
2. 若点P(x,y)的坐标满足 xy﹤0,
且在x轴上方,则点P在第 二

限. 3.若点A的坐标为(a2+1, -2–b2),则点A在
第__四__象限.
二: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符号
y
3
A(3,0)在第几象限?
第二象限 2 第一象限
1
-4 -3 -2 -1 O 1 2 3
注意: 1. 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表示为(x, 0),
2. 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 表示为(0,y)。
原点(0,0)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
1. 已知点A(m,-2),点B(3,m-1),且 直线AB∥x轴,则m的值为 -1 。 2. 已知点A(m,-2),点B(3,m-1),且 直线AB∥y轴,则m的值为 3 。
(1). 若点P在第一、三象限角的平分线上,则P( m, m ).
(2). 若点P在第二、四象限角的平分线上则P( m, -m ).
1.若点A的坐标是(- 3, 5),则它到x轴的 距离是 5 ,到y轴的距离是 3 .
2.若点B在x轴上方,y轴右侧,并且到 x 轴、y 轴距离分别是2,4个单位长度, 则点B的坐标是(4,.2) 3.点P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是2,1, 则点P的坐标可能为(1,2)、(1,-2)、(-1,2)、. (-1,-2)
1.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1,-5), 且与正比例函数y= 1 X的图象相交于点
1. 直线y=kx+b与y=2x—4 平行,且过点 (-3,2),y=kx+b与x轴y轴的坐标分别是 _(-4,0),__(0_,_8_) _。
2.直线y=ax+5不论a为何值都过定点_(0_,_5_)
1. 某农户种植一种经济作物,总用水量y(米3)
与种植时间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图.
(1)第20天的总用水量为多少米?
问题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A 2
及△AOB的面积.
y 1 x2 2
SAOB 4
O
B
4
x
问题2:
当x满足什么条件时,y>0,y=0,y<0,0<y<2
当x<4时,y > 0, 当x=4时,y = 0, 当x >4时,y < 0, 当0< x<4时, 0< y <2,
1.已知y+1与x-2成正比例,当x=3 时,y=-3,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画出这个函数图象; (3)求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 积; (4)当-1≤x≤4时,求y的取值范围;
(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
(2)X取一个确定的值,y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
2.已知一次函数y=(m-4)x+3-m, 当m为何值时, (1)Y随x值增大而减小; m<4 (2)直线过原点; m=3 (3)直线与直线y=-2x平行; m=2 (4)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 3≤ m<4 (5)直线与直线y=2x-4交于点(a,2)
B(-11,6)
y
A(-2,8)
C(-14,0)E
D
0D
X
如图,四边形ABCD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 2,8),(– 11,6),(– 14,0),(0,0)。 确定这个四边形的面积,你是怎么做的?
1.下列图形中的曲线不表示是的函数的
是(
v
C)
v
v
y
0
x
x O
0
x
0
x
A
C
D
函数的定义要B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