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课件 第四章 社会保险制度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知识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知识点

第一章社会保障理论概述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社会保障通过分散个人的风险,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内容;在中国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社会优抚制度;概念要素依法建立,立法先行突出以人为本具有经济福利性属于社会化行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功能、互助功能、其他功能社会保障的特点公平性:起点、过程、结果社会化福利性法制规范性特征多样性特征刚性发展特征风险分散机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其他原则社会保障体系概述含义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社会保障体系有无漏洞通常是衡量社会保障制度完备与否的基本依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完整性协调性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根据业务内容: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根据是否与受保障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或收入关联根据政府介入程度及法律规范的强制性层次性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其他福利军人保障补充保障慈善事业、社区服务、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家庭保障第二章社会保障主要理论思想德国新历史学派劳资问题是一个伦理问题国家至上法律至上社会保障思想:倡导国家保险,缓和劳资矛盾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冯·施穆勒G. Schmoller主要观点: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形式变化可以避免其经济发展重点弊端;提倡社会改良,主张实施社会立法,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历史价值被政府接受,是德国率先实施的依据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主要观点:充分就业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是引起失业的根本原因;要想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就必须依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历史价值:被美国政府接受;需求管理成为很多国家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有效需求理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政策主张有效需求管理政策刺激消费,引导需求政策社保思想:有限再分配和有限保障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总需求,主要是从生产的角度考虑的,最终是为了维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是维持社会再生产的连续性,实施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措施,只是为了刺激需求和保护生产,以实现充分就业,其政策并非出于对民众福利的真正关心;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充分强调个人责任,国家承担有限责任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社会保障仅是“有限”保障;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旧福利经济学、卡尔多新福利经济学主要观点:旧福利经济学:福利是一个人获得的效用或感受到的满足通过国家干预,通过收入再分配的形式来实现福利最大化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最优理论——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历史价值:将社会福利与国民收入联系在一起,是福利国家产生的理论依据旧福利经济学基本观点经济福利边际效用价值论①国民收入大小;②国民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思想:政府干预,实施社保,收入均等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最优”与“补偿原理”“社会福利函数”论“相对福利论”论社保思想:补偿变革损失,实现合理分配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分析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含义: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有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之分社会保障绝对水平是指每个独立个体所获得的社会保障给付量;微观: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总额的比重;中观: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宏观: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特点;粘性或者刚性特点、动态性特点、适度性特点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社会救助;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超度”客观原因:人口老龄化、失业率增高、医疗费用膨胀;主管原因:政策原因、认识误区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度”平等与公平公平的相对性不同的主义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时期或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的个人对公平的理解也有分歧社会保障中的平等参保资格上是否平等、在保险缴费、支付、水平上是否平等、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门槛是否人人相同、在社会保障模式层次上,促进收入平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社会保障中的效率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内部而言的效率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有效供给外部而言的效率外部效率衡量指标: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在职职工总收入中社会福利收入占工薪收入的比重,福利分配与工薪就业的关联度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一般公平原则:1生存保障原则;2正向分配原则;3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情相适应原则;4普遍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各子项目公平原则:1社会救助原则——选择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受助权利原则、最低生活原则2社会保险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统筹互济原则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各子项目公平原则:3社会福利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4社会优抚原则——励军荣军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不同主义的不同公平原则:1关于国家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2关于社会保障收支问题;3关于“劫富济贫”和福利收入均等化问题4关于社会保险的资格条件问题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社会保障基金征税方式与征费方式费改税的积极作用提高征收率和降低成本、提高社会保障统筹级次、有助于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基金安全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费改税的障碍面临着制度障碍和相应成本制度缺失成本与制度摩擦成本、配套管理制度亟待完善与我国现行的“统账结合”的制度构架相冲突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现收现付型、完全积累型、部分积累型现收现付式:不同人群的代际收入再分配,内涵:利用目前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为现在的保险受益人支付保险金,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以支定收,略有节余;优点:以支定收,只需考虑短期资金平衡,不必承担长期风险;缺点:当人口年龄结构和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或者经济发生动荡时,会增加现有人口和劳动力的负担完全积累式:个人生命周期内的收入平滑;内涵:未来用于支付保障待遇的基金为投保人在整个缴费期间的缴费额及其储备基金的投资收益,也就是通过一定的积累来满足个人未来的保障需求;特点:费率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可以由有关管理当局通过投资活动予以保值、增值;优点:能够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使基金的筹集与经济条件相联系,权利与义务关系紧密;缺点:通货膨胀导致基金贬值风险的客观存在又使资金的保值与增值压力倍增;每个劳动者分别设立账户且历经多年导致管理难度比较大;部分积累式:现收现付与部分积累的结合;内涵:将现收现付式和完全积累式实行有机结合,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现收现付,另一完全积累;特点: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付平衡有机结合作为指导的基金管理方式;实践: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的就是部分积累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收支平衡,确保制度正常运行:现实生活中,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一般都采取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方式;合理负担,维持适度待遇水平:在企业、个人和政府之间进行合理的社会保障费用;综合平衡,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一定期间内社会保障项目支付的需要确定合理的支付准备金规模,剩余部分用于投资运营,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安全性原则:最基本原则,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收益原则:社保基金通过投资运营获得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率流动性原则:衡量标准是资产变为现金的能力属地化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类型:决策机构主要是由政府机关充当执行机构主要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组织担任监督机构由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担任社会保障管理方式集权制管理:在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把各个社会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中,集中对社会保障各项基金的筹集、待遇给付以及运营监管等实施统一的管理;分权制管理: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由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各自建立起一套执行机构、资金运营机构和监督机构,并且各机构间相互独立,资金不能相互融通;统分结合的管理:将相关性较强的社会保障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而将特殊性较强的项目单列出来,由专门的部门进行分散管理第五章养老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结构模式,而不是指单一群体或个人年龄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衡量标准: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养老养老金替代率即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的比率;通常作为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重要评价标准;替代目标和公式缴费工资替代率缴费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指数化缴费工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社平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地方社会平均工资个人退休前工资替代率个人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退休前工资金替代率根据社会保险的原则,养老金标准的上限应该考虑退休人员已经形成的生活水平,下限应当高于贫困线,即养老保险金必须高于社会救济的标准;国际劳工大会的文件规定:缴费和就业30年并有一个符合养老条件的配偶,正常的养老保险工资替代率不得低于40%--50%;国外的养老金替代率一般在40%--70%之间,如美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为40%,法国为50%,日本最高为68%;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模式待遇确定型,缴费确定型待遇确定型DB计划,defined benefit指按预先确定的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替代率与支付养老金标准,支付雇员退休时的待遇;“以支定收”例如:养老金水平=该职工退休前若干年的平均工资系数工作年限优点:收益额明确,退休后有收益有保障;缺点:有通货膨胀及待遇刚性增长等风险;缴费确定型DC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是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缴费标准,按照这个缴费标准投保费率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存入劳动者的个人账户;“以收定支”养老金水平取决于缴费年限的长短、资金积累的规模及其投资收益的多少优点:简便灵活、雇员选择权;缺点:保值增值难度大养老保险三支柱方案、五支柱方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含义: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目前定位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补充;基本模式;建立了以受托人为中心的信托模式;企业年金由企业发起设立年金计划,并成立年金理事会,确定受托模式后,由受托人代表委托人选择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和账户管理人;通过四个资格管理人之间的相互监督,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第六章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医疗服务价格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都较小,收入弹性较大供方信息垄断医疗服务需求易受心理作用影响医疗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特点医疗服务具有异质性特点医疗服务市场的失灵医疗保险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风险选择risk selection、撇脂cream-skimming、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与医疗服务市场相连:第三方补偿机制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国家卫生服务模式:特点:普享的福利制度:本国全体公民资金流向:公民纳税——二次分配——医疗服务提供方——为居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不存在“第三方付费”:政府举办医疗机构,较强的计划性,市场机制基本不起调节作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概念: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由雇主和雇员按一定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用以支付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特点:国家立法强制居民参保和筹集医疗保险基金,强调权利与义务先对应,第三方支付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专款专用,与就业和收入相关联,保障范围扩大,被保险人自付一定费用商业医疗保险模式概念:以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本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制度,辅之以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障的一种医疗保障模式;是把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按市场法则自由经营的医疗保险模式特点:自愿的契约关系,特殊商品,市场调节,政府责任是制订与监管医疗保险的法律法规,第三方支付,强调精算公平储蓄医疗保障模式概念:将医疗费用损失风险自留的一种形式,通过个人账户的积累,以解决家庭成员患病所需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障制度特点:法律强制性储蓄的方式,要求每个有收入的国民在年轻时就要为其终生医疗需求储蓄资金;不能分散风险;强调基金积累,突出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和责任;个人储蓄账户只能用于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医疗消费;患者根据自己经济支付能力自主选择医疗服务项目,享受的医疗服务水平越高,个人自付的费用就越高复杂性:多种制度,主导制度分类依据·:兼顾资金筹集方式、对医疗机构的支付方式、医疗费用的分担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医疗保险费用分担方式起付线方式起付线方式又被称为扣除法,是指被保险人只有在支付一定数额的医疗服务费用后,保险机构才负责支付部分或全部的医疗费用;共同付费方式共同付费方式又称按比例分担,即被保险人和保险机构按一定比例共同支付医疗费用,这一比例又称共同负担率或共同付给率;最高保险限额方式该方法是先规定一个医疗费用封顶线,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只偿付低于封顶线以下的医疗费用,超出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由被保险人或由被保险人与其单位共同负担;混合式混合支付法是将上述多种支付方式综合起来应用的偿付方式;医保支付方式医疗服务付费方式按服务项目支付Fee for Service第三方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协议,按医生和医院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数量向医疗服务机构支付医疗费用的形式;按住院床日费用支付Per Diem日均住院费用付费,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院实际提供的住院天数,按每一住院日的费用偿付标准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单病种支付Per Case医院对单纯性疾病按照疾病分类确定支付额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根据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标准,将住院患者的疾病分为若干组,每组分为几级,对某组某级疾病的诊疗全过程一次性向医疗机构偿付费用;按人头付费Capitation根据医疗结构服务人数,按照每人定额定期由第三方向医疗服务方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为被保险人购买医疗服务的制度;总额预付制度Global Budget协商确定一定时期内提供一揽子医疗服务项目所需的资金总额医保两定点、三目录两定点: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处方外配药品购买;三目录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目录;起付线社会统筹基金开始分担的医疗费用的金额起点, 为当地员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共付制社会统筹基金分担医疗费用时,要求个人分担一定比例;封顶线社会统筹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员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第七章失业保险制度失业失业的概念: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努力寻找工作的状态失业三要素:年龄、工作能力、正在努力寻找工作的状态失业的基本类型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力信息不完全、市场组织不完善所导致的人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停地转换工作而引起的难以避免的摩擦所造成的失业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和流动选择机制引起历时较短,自愿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兴衰转移而导致的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职位空缺和失业者并存原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变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持续时间较长周期性失业:有效需求不足事业,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引起的劳动力供大于求所造成的失业难以预料,后果严重,难以治理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由于季节性变动而导致的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所形成的失业现象,可以预料,容易解决失业陷阱在失业保险制度作用下,当失业者失业期间享受的失业保险金收入和其他补助与找到工作的净收入相比具有很高的替代率时,失业者宁愿选择失业而不愿再就业;/缩小了失业者和就业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支付期限较长,客观上促使长期失业者形成;/等额发放不利于失业者再就业如何应对失业陷阱降低失业保险金的替代率、短失业保险金发放时间、随给付期限累退发放失业保险金、对失业者提前就业给予奖励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失业保险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失业保险向失业预防和就业援助相结合转变失业保险条例经济体制转型与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创建的客观必然性以三个法规为线索的失业保险制度发展脉络初创: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1986年发展: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1993年完善: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从三大法规的变化看失业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资助企业创造就业机会,抑制企业解雇员工,稳定就业均等金额给付不论失业前收入水平多高,都规定给付同一绝对金额的津贴均等比例给付按失业前一段时间平均收入水平的同一比率给付津贴递减给付失业津贴占原工资的比例与失业前的工资水平成反比根据失业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给付金额或降低给付比率均等金额线付与均等比例给付相结合失业津贴分为两部分:固定部分、与原工资相联系的部分给付期限最高限额为连续领取8~39周,通常为26周给付期限与失业者的年龄条件、缴费时间以及失业率有关失业保险给付期限计算方法连续计算,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最长期限连续计算累计计算,在一定时间内累计,超出不再享受第八章其他保险工伤保险实施原则无责任补偿原则也称无过失补偿原则;劳动者意外遭遇工伤事故,不论事故责任人是谁,不论雇主、雇员哪方过失,甚至没有过失,劳动者均应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待遇给付与责任追究分开本人犯罪或故意行为除外;个人不缴费原则工伤保险的保费由企业承担,个人不缴费待遇标准从优原则工伤保险待遇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优厚只要符合工伤标准,待遇给付即可获得,不考察年龄、缴费期等其他因素补偿、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从经济补偿转向事故预防、医疗康复及职业康复相结合,这是现代工伤保险的标志也是发展趋势职业病工伤是职业性伤害的简称,内容包括工作意外事故和职业病所致的伤残及死亡;工伤包含伤、残、亡三种情况,均为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引起的后果;“伤”指致使身体器官或生理功能受损;“残”指经治疗修养无法复原,以致器官丧失或功能障碍,引起永久性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亡”指死亡;职业病的范围是由国家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即工伤保险范畴内的职业病是国家认定的法定职业病我国工伤认定在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前,首先必须对受伤者进行伤残鉴定,以确定其伤残等级,然后按照伤残等级支付保险待遇工伤保险条例对保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规范工伤保险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制度指导思想:从原来纯粹的生活保障,逐步转向工伤保险、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大环节的一体化保障,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统一的、普遍适用的、社会化的工伤保险制度制度的主要内容: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工伤范围及职业病认定因工伤残等级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给付第九章社会救助制度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贫困与贫困度量贫困的界定贫困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既属于社会学范畴,又属于经济学范畴,甚至还涉及心理学领域贫困的度量恩格尔系数市场菜篮子法生活形态调查法我国现行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9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保障对象界定;条例规定,低保对象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保障标准确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保障资金来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第四阶段:深化阶段1999年至今恩格尔系数社会救助制度的含义由政府主导或在政府的推动下,通过再分配的形式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制度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行为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遭受生活困境的社会弱势群体,即依靠自身能力难以摆脱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社会救助是一种补救性质的制度,其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避免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社会救助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国家责任。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救助型(非洲)、保险型(德国、西欧、美国、日本)、福利型(英国、北欧包含瑞典及丹麦)、国家保障型(原苏联)、自助型(新加波、马来西亚)五种模式。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内容是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

1)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要求。

、2)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或暂时推动劳动能力从而中断收入后任能享有基本生活。

3)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公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4)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上备爱尊敬的军人及其眷属以及因维护国家或社会利益,从事公务活动而致使生命或健康受到损害的人员及其眷属的基本生活。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一、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新老自由主义学派、民主社会主义学派、中间道理学派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一、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而积累起来的专项基金,当受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提供给他们的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有:财政拔款、社会保险费(税)、基金运营收入、其他资金(募捐、发行福利彩票、服务收费)。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1)基金的共担性(由法律明确规定由国家、统筹单位、个人三者按一定比例合理负担社会保障费,建立起社会保障基金。

)2)基金的共济性(社会保障制度所提供的物质帮助的对象是最广大的劳动者,包括企业事单位的职工、国家公务员、城镇个体劳动者、农民等)3)基金的公益性: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不以营业为目的,而是为了社会上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福利,为的是社会安定与文明)。

4)基金的强制性:社会保障机构依法强制缴费义务主体参加社会保障,履行法定缴费义务,强化有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对违反者给予制裁,这是社会保障基金实现统筹共济目标的关键一环。

5)基金的保值性(社会保障由保险经办机构通过投资收益使其价值量增多)。

《社会保障学》第04章: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学》第04章:社会保障水平

我国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的统计可以从两个途径进行:一是从社会保障 体系中所包括的主要项目出发进行统计,将各个项目的分支出总计而 得出社会保障费用的总支出;二是从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的主要承担主 体出发进行统计,确定每一个承担者所承受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 比重,最终确定社会保障的总支出。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项目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 助、社会优抚四个部分,它们又可分为许多具体的分项目,社会保障 费用的支出统计需要把所有这些方面的支出全部进行统计。 从社会保障支出的承担主体方面进行统计,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费用的 主要承担者包括: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主要由国家承担的社会保 障包括社会救济、国家福利(主要是由国家举办的各种福利院、养老院 等)、国家保险(即养老、职业、工伤、生育等保险 )、优抚安置、国家 补贴(根据有关政策发给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如生育补贴 等)等;主要由用人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障有失业保障、养老保障、工伤 保障、医疗保障、职工福利、生育保障等;目前个人负担的部分在我 国比较普遍的执行的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但是这种统计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往往会造成重复计算或统计不足, 用人单位和个人的部分往往也不是当期的社会保障费用支出,所以我 国目前主要从社会保障项目出发进行统计。
“工资等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劳动生产要素分 配比例系数,作为一个指标用来测定国民经济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 否进行。事实表明:这一比重过低,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未能得到基本 保证,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甚至引起劳动者反抗;这一比重过高,则 会使资金积累减少,影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在历史统计资料基础上 ,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出合理 、适度的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为75%。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 下,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为75%,仍具有现实性。当然,现实 经济活动中的具体分配比重可能有所区别,有的国家高于这个限度, 有的国家则低于这个限度。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教案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教案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教案全套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1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特征解释社会保障的定义分析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1.2 社会保障的目的与功能阐述社会保障的目的介绍社会保障的功能1.3 社会保障的类型与体系介绍社会保障的类型分析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2.1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介绍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分析各原则的含义与作用2.2 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回顾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探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2.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挑战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探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第三章:社会保障政策3.1 社会保障政策的基本目标阐述社会保障政策的基本目标分析各目标的重要性3.2 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介绍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过程探讨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策略3.3 社会保障政策的评估与调整分析社会保障政策的评估方法探讨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机制第四章:社会保障项目4.1 养老保险介绍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与制度分析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与待遇水平4.2 医疗保险解释医疗保险的定义与类型探讨医疗保险的待遇与费用支付4.3 失业保险与社会救助分析失业保险的制度与待遇介绍社会救助的定义与对象第五章:社会保障管理5.1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阐述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构成分析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特点与问题5.2 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与职能介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能探讨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改革与发展5.3 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解释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与使用探讨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原则与措施第六章:国际社会保障parision6.1 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比较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势和不足6.2 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意义与实践探讨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意义分析国际社会保障合作的实践案例6.3 全球社会保障发展的趋势与挑战分析全球社会保障发展的趋势探讨全球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第七章: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7.1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阐述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7.2 社会保障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探讨社会保障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分析社会保障政策对就业与失业的影响7.3 社会保障与贫困缓解解释社会保障对贫困缓解的作用探讨社会保障政策在贫困缓解中的优化方向第八章:社会保障与公民权利8.1 社会保障与公民权利的关系阐述社会保障与公民权利的相互关系分析社会保障对公民权利的影响8.2 社会保障法律保护介绍社会保障法律保护的制度与实践探讨社会保障法律保护的完善方向8.3 社会保障与平等权分析社会保障对平等权的促进作用探讨社会保障政策在平等权保障中的优化方向第九章:社会保障与社会的和谐稳定9.1 社会保障与社会的和谐关系阐述社会保障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分析社会保障对社会的稳定作用9.2 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解释社会保障对社会安全的意义探讨社会保障政策在社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9.3 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分析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探讨社会保障政策在社会发展中如何实现优化第十章:未来社会保障的发展方向10.1 社会保障的未来挑战分析社会保障在未来面临的挑战探讨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方法10.2 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介绍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方向与实践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与意义10.3 社会保障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社会保障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社会保障如何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重点解析本教案全面覆盖了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的主要内容,从社会保障的概述、制度、政策、项目到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知识概述.ppt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知识概述.ppt

三、社会福利
2、种类
• 公共福利事业——国家和社会团体兴办的以全体 人民为对象的公益性事业 • 特别的、专门性的福利事业——民政部门为残疾 者、孤儿、生活无着落的老人等具有特殊需要而 又无力自理的人举办的疗养院、教养院等 • 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国家为了照顾一 定地区或一定范围的居民对部分必要生活资料的 需要而采取的优惠措施 • 三种内容的综合
四、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目标: 确保基金的完整与安全 实现基金的保值与增值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原则: 依法管理 专款专用 收支分离 预算管理 禁止挪用、杜绝浪费、防止冒领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体制:
政府直接管理社会保障基金 • 预算管理、财务监督、投资管制 社会保障基金自治管理和私有化管理 • 社会团体或私营机构管理基金 • 政府部门监督
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政府负责制定社 会保障政策和法令,承担立法、监督责任, 并负责社会保障的业务管理 具体形式: • 集中统一(英) • 分权管理 纵向:上下分权(美) 横向:部门分 权(日)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共同管理的体制(半 官方自治)—— 政府负责社会保障立法和监督,社会公共 组织负责社会保障具体的业务管理(主要 是基金管理)(德、法)
按照社会保障各个项目的支出统计 按照社会保障支出的承担主体统计
按照社会保障各个项目的支出统计
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其他费用
社会救济
最低生活保障 传统城乡贫困 救济 孤寡残救济 灾民救济 灾害补助 慈善事业 其他费用
社会福利
住房补贴 义务教育 生育补贴 职业培训 残疾人福利 老年人福利 妇女儿童福利 其他费用

《社会保障》第四章-社会养老保险PPT课件

《社会保障》第四章-社会养老保险PPT课件
职工A 350 24240 1000 职工B 1500 48000 1000
10.04.2020
25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 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 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 养老保险。它居于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中的第二层次,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 部决策执行。
长期积累:养老保险具有了如下两个固有的特征:一是缴费 时间长达数十年,二是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也长达十多年到数 十年不等。
管理复杂:养老保险的长期积累性带来了制度设计与管理的 难度,而且由于基金规模庞大,基金保值增值的负担也十分 繁重,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基金运营工作。
10.04.2020
6
10.04.2020
33
2.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采取的是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在现收现
付向部分积累转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 问题。 主要包括两块: 一是新制度实行前已经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他们没有个人账户的积 累,所享受的养老保险待遇便成为了历史债务。
10.04.2020
17
养老保险的管理体制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养老保险共有三种 管理模式,即:
直接由政府部门管理。如中、日、美、加。 由自治公共机构管理。如新、德、瑞典等。 由私营基金公司管理。如智利。
10.04.2020
18
第二节 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制度设计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10.04.2020
12
四、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个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通常有以下内容: 覆盖范围 基金来源与筹资方式 养老金的享受条件和待遇水平 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 养老保险管理和监督机制

第四章 社会保障管理 《社会保险概论》PPT课件

第四章 社会保障管理 《社会保险概论》PPT课件

4.4.2 管理信息系统
1、功能 数据处理功能 管理分析功能 决策优化功能
2、信息系统框架





会 保 障 管 理
控 制 系 统










社会保障预算计划 社会保障决算计划 社会保障法律,政策
个人缴费系统 单位缴费系统 财政拨款系统 基金投资收益系统 社会保障支付系统 统计查询系统 统计报表系统 统计分析系统 公民查询系统
4.3.2 财务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 预算审批 预算执行
4.3.3 财务决算管理
1、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体系一般包括社会保障基金收支表,资产负 债表和有关附表。有关附表一般又包括社会保障参加 人员的基本情况表,基金缴纳情况表,基金收支情况 分析表和往来帐目明细表等。
基金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财务情况说明书 决算审批
4.4.3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1、作用
有效地提供其准确的财务信息 提高其财务会计核算质量 发挥其监督职能 达到财务信息资源的共享 增强其公开性和透明度
4.4.3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2、主要内容
基金征收系统的信息化 基金投资运行系统的信息化 基金支付系统的信息化 基金决算管理的信息化 公民个人查询系统的信息化
4.5 .2 主要内容和实施原则
2、基本原则 法制化原则 社会化原则 一体化原则 规范化原则
4.5.3 管理机构设置
决策机构 具体业务实施机构 基金运行机构 监督机构
4.5.4 管理体制的类型
1、影响因素 国家政治体制 社会经济发展程度 经济市场化程度 社会保障的财务方式 社会保障的基本理念

社会保障学PPT全套课件

社会保障学PPT全套课件
下图为以载体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及其项目构成
政府: 筹资功能、经济政策
企业、各种社会组织 (以载体为核心)
大企业、小企业联合
行业协会、社区等
非营利组织、社团组织
城镇和农村社区
城镇职工及家属 社会保险
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 保险
贫困者 的社会救助
农村居民和城市未覆盖居民的 社会保障







择 性

福位福 福

福 利


退



伍 军
役 军

人 退
人 就 业 安 置
人 及 其 家 属 优
烈 属 抚 恤
休 生 活 保 障

资金保障
政策、财政支持
服务供给
图1-2
社区落实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及其项目构成
(一)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劳动岗位的人 提供的收入保险计划。
公共管理方式(以新加坡为代表)
我国《社会保险法》的优缺点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缺陷之一:收入分配缺陷:两极分化(重效率、 轻公平)
——其解决措施是政府介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热点:社会保障制度关键在公 平可持续 视频链接:
导读——熟知也许非真知
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无论是在新闻报道还是政 府的工作报告中都被频繁提起。可以说,社会 保障制度已经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所关心。然 而熟知也许非真知。
机造成了巨大的社会震荡。
美国: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这是世 界上第一个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国家。
背景2: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的上台和空前残酷的世界大 战——构成建立社会保障的政治压力。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课件 第四章 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课件  第四章 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劳动。
三、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2
职责不同
➢社会保险是对丧失劳动能力和失去劳动
机会的劳动者承担生活保障责任,职责只 限于补偿由此造成的直接收入损失,因此, 它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特点手段。
➢社会保障不但包括所有国民一切可能遇 到的普遍危险,困难和损失的保障责 任,而且还包括社会发展方面的责任,如
➢社会保险是以社会劳动者为对象,在劳
动危险损失前提下发挥作用的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以全体国民为对象,在任何
危险损失以及满足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作 用。
➢社会保障的作用就主要体现 在社会福利的发展方面。
四、社会保障的功能与意义 (一)社会保险的功能
1.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安定社会 2.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增进劳动者体质 3.促进生产发展,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4.为社会、为基层服务,方便群众生活
(4)由于劳动资源与生产资料配 置失衡因素所造成的劳动机会丧失 和经济收入损失。主要表现为失业 现象的存在。
2.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现保险的经济基础
(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剩余产品大量 增加,国家和社会因此有能力全面承担起 对广大劳动者的保障职责。
(2)社会分工细密使协作更加具有连锁 反应关系,人们在经济利益和生活安全 上彼此相互牵扯制约,一部分人的危险 可能导致劳动过程整体失衡,甚至引发 社会政治与经济秩序的紊乱,因此人们 有充分理由实行互助互济。
5.实行收入再分配,适当调节劳动分配, 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 进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在 企业中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恢复了社会保险基金由社会统筹的
制度,变自我保险为社会保险; ➢二是把覆盖面扩大到所有的企事业单 位职工和城镇劳动者; ➢三是实行国家、单位、个人三方面负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 课件 第4章 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  课件    第4章 社会保险
(2)再分配的功能。社会保险基金在性质上属于社会公共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 中最庞大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基金。社会保险基金中,国家投入的资金是从财政收入中 支取的,来源于国家税收收入,因此这部分资金实际上是国家借助其权力参与国民收 入分配和再分配的结果。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一是社会保险制度作为需求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来发挥作用,从而对经济起正面的作用;二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经济 的持续繁荣;三是社会保险成为企业招揽人才的基本条件。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以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未成年人和没有工 作的居民为主要参保对象的医疗保险制度。它是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后,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障问题, 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重大举措。它主要是对城镇非从业居民医疗保险做了制度安 排。
(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并)
2016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发(2016)3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将原来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整合为城乡统一的城 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随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以前我国存在的三大 医疗保险格局将逐步消除,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共存 的三角格局将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两大保险种类。
1.保障对象
在我国,失业人员在满足: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办理失业登记、有求职要求, 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这三个条件 后,方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2.保险待遇 失业保险待遇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按月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即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支付给符合条件的失 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用。 (2)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即支付给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 发生的医疗费用的补助。 (3)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丧葬补助金和供养其配偶、直系亲属 的抚恤金。 (4)为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开展职业培训、介绍的机构或接受职业培 训、介绍的本人给予补偿,帮助其再就业。

社会保障ppt课件

社会保障ppt课件

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
• 历史文化因素:主要影响非正式制度,进 而影响正式制度
• 结论:社会保障制度多样性,不可能完全 国际化
29
第二节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
• 慈善事业时代 • 济贫制度的出现与发展 • 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
30
慈善事业时代
• 时间段:自发的救灾、济贫到国家以立法介入社会保障 • 社会背景:农牧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取决于举办者的意愿和财力 • 三大支柱: (1)宗教慈善事业:宗教教义和行善作为基本准则;宗教组织救灾、济
• 分歧:不同学者的观点 (1)陈良瑾:责任主体是国家、目的是满足基本生
活需求,条件是社会立法 (2)侯文若:保障基本生活,实现社会安定和生活
安全 (3)郑功成:生活保障系统,包括经济保障、服务
保障和精神保障
5
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和理论框架 • 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 • 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 社会保障的目标 • 社会保障的功能
9
社会保障的目标
• 目标是动态的:早期主要是维护统治,现 代是追求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平
• 总目标:改善民生(解决生存危机)、增 进福利(提高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和谐 发展(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目标)
10
社会保障的功能
• 稳定功能:社会保障属于社会稳定机制之一,市场机制属 于动力机制(举例各项目说明稳定功能)
“道德”表明的却是生活本意的性质。道德是一个存在论概念,是一个作为伦理学
基础的特殊的存在论概念。道德问题是伦理学的根本性问题。伦理规范作为一些
禁令,总是为保护有意义的生活,而确立伦理规范只是依照道德要求的技术性处
理。因此,伦理学的主题是“道德”而不是“伦理”,道德主题引出两个问题:一个

关于社会保障的PPT课件

关于社会保障的PPT课件

.
11
(3)孙光德、董克用(人大教授)
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
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
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
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
度。
理解:
1.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政府
有能力、有效率、有动因
2.社会保障的依据:社会保障立法
Social Security
Social Security
.
5
2. 德国
德国是社会保险制度,也是现代社会 保障制度的发源地。
德国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主要基于市场经济 理论。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所遵循的是特殊性原 则,强调个人在其中的责任,认为社会保障即 社会安全和社会公平,旨在为因生病、残疾、 老年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而不能参 与市场竞争者及其家人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使其不致遭受灭顶之灾,并能获得重新参与竞 争的机会。即对竞争中不幸失败的那些人提供 的基本生活保障。 (保障公平竞争)
美国总统林肯在其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告诉 世人:“人是生而平等的”。
我国的儒家典籍《礼记·礼运篇》则记载了:“大 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
这些传统思想源于人类内心深处崇高的道德准则: 互助互爱,众生平等,扶贫济困,这就形成了现代
Social Security
.
28
5、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特点
1.基本保障 2.广泛覆盖 3.多个层次 4.逐步统一
Social Security
.
29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绩及面临问题

社会保障ppt

社会保障ppt
(一)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相同点 • 都是一种风险防范与风险转移机制; • 在保障对象和性质上是一致的; • 从功能上看,两者都是社会风险化解
机制; • 都具有互助互济、分担风险、保障人
民生活安定,维持经济繁荣的作用; • 运作机理类同,如“大数法则”;
(二)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二)社会保障的制度特征
• 国家主导性 • 法制性 • 社会性(对象、责任和义务、
管理) • 福利性 • 人道性
(三)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
• 以个人自立为基点,承认帮助 个人抵御在市场经济中可能遇 到的生活和劳动风险既是社会 和政府的义务与责任,也是个 人的权利。
• 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是自助者 公助。
• 参与社会劳动或为社会做出 贡献(先天残障者除外)
社会成员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权利:
• 在丧失劳动能力,或遭受到自 然灾害及丧失劳动机会、失去 生活来源时,享有按照法律规 定向社会保障机构申请领取社 会救助、享受社会保险及其他 待遇的权利;
• 享有要求提供社会保障政策咨 询及其他服务事项的权利;
• 享有就与本人有关的社会保障 争议提出仲裁或者提出诉讼的 权利;
• 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质与量相统一 的概念。
• 适度社会保障水平主要通过社会保 障给付标准的社会适当性来体现。
• 社会适当性可以表述为社会保障是 依据某一生活标准为某一类别的受 保人提供有关津贴的。
• “社会适当”在同一时期的不 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 表现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有很 大的差异。
• 要求社会保障机构提供社会保 障政策咨询;
• 就与本单位有关的社会保障争 议提出诉讼或仲裁;
• 监督社会保障机构及工作人员 的工作;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3-4章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3-4章

第二节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国民收入
初次分配
职工个人收入
企业利润
企业留利 未分配利润
税收

生福
产利
Hale Waihona Puke 财政次 分 配缴 社
发 展 基
基 金
缴 社





社企



会业


捐 赠
捐捐 赠赠

社 会 福 利 基 金
行 政 事 业 国 防 经
社 会 后 备 基 金
生 产 及 社 会 建 设



社 会 保 障基金
优势,又兼具积累制的优点, 就是说,它采用前者的融资方
式,用当代就业者的缴费来支
付当前退休的一代,这样就避
免了现收现付制向积累制过渡
的转型成本,但在给付方面则
是缴费确定型的,严格按缴费
的数量给予退休津贴,将缴费
与未来津贴紧密联系起来。
第四节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
一、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主体
主体: 一个政府专署或受托机构
为保证基金的按时、足额收缴和支付,税务机关和经办机 构根据工作需要有权按规定要求缴费单位如实提供用工情 况、工资表、财务报表等与社会保险有关的原始资料和数 据。
基金纳入单独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以下简称财政专 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 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和调剂。
功能
极性
个人缴纳,能够提高个人 共济性和
自我受益 的积极性
互助性较

包括公共 所有和个 人所有两 部分
具有共济性, 还能调动个人 积极性
共济性差 于社会统 筹模式

社会保障学课件 第4章--社会保障模式

社会保障学课件 第4章--社会保障模式

社会保险型模式建立条件
1.经济条件 2.政治条件 3.理论基础
4.文化条件
1.经济条件
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整个德意志经济 发展相当迅速,尤其是煤铁等重工业部门。 普鲁士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取得的50亿法郎 赔款全部投入了工业生产; 对法国著名工矿区的占领,使德国的工业生 产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工业原材料; 1871年德意志实现了统一。这一系列原因, 为后来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 础。
社会保障模式多元化的“三支柱”体系
社会保障模式多元化的“三支柱”体系
三支柱体系主要是指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基于效率和公平、储蓄和 再分配的不同功能,将社会保障模式设计成为三个支柱。
在第一支柱(Ⅰ)中,体现了现收现付、代际转移,利用社会统 筹,确定给付,并对应实行公共管理;
在第二支柱(Ⅱ)中完全积累,收入关联,利用个人账户,确定 缴费,并对应实行私人管理;
国家保险型模式的特点
1.国家通过宪法将社会保障确定为国家制度。 2.社会保障支出由政府和企业承担。 3.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 4.工会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对国家保险型模式评价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是与福利国家型 社会保障模式相近的模式,即使是仍然坚持社 会主义的中国,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这 套制度,并代之以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社 会化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支柱(Ⅲ)用于满足更高层次的社会保障需要,体现自我积 累、完全积累和个人自愿原则。
“五支柱”体系
“零支柱 第一支柱
第二支柱 第三支柱 第四支柱
零支柱
“零支柱 第一支柱 第二支柱
第三支柱 第四支柱
“零支柱”为社会援助性方案, 即社会保障制度内非缴费型的 最低保障支柱。“零支柱”的 设立旨在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 公平,人作为社会存在应该享 受基本生存条件,这是人类发 展的基本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互济性
➢——是指社会保险按照社会共担 风险的原则进行组织。社会保险费 用由社会统筹,建立社会保险基金。 社会保险机构要用互助互济的办法 统一调剂基金,支付保险金和提供 服务,实行收入再分配,使参加社 会保险的劳动者生活得到保障。
4.福利性
➢社会保险不以营利为目的, 它以最少的花费,解决最大的 社会保障问题,属于社会福利 性质。
第四章 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
核心内容。 社会保险对于维护社会安定、 满足人们对社会安全感的需 要、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保险概述
第一节 社会保险概述
一、社会保险的含义及内容 二、保障性实施社 三、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四、社会保障的功能与意义
一、社会保险的含义及内容
(一)社会保险的含义
➢社会保险制度是同近代工业化 社会相伴而生并在西欧最早出现
的一种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中最引人注目、发挥作用最大
的组成部分。
一、社会保险的含义及内容
(一)社会保险的含义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
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 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 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
➢社会保险是以社会劳动者为对象,在劳
动危险损失前提下发挥作用的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以全体国民为对象,在任何
危险损失以及满足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作 用。
➢社会保障的作用就主要体现 在社会福利的发展方面。
四、社会保障的功能与意义 (一)社会保险的功能
1.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安定社会 2.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增进劳动者体质 3.促进生产发展,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4.为社会、为基层服务,方便群众生活
1 实施范围和对象不同
➢社会保险在一定时期只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实行,
这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如我国目前主要在 国有企业和部分城镇其他企业职工中实行,它主要
以社会劳动者为社会保障对象。 ➢社会保障始终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的,经济发
展水平只决定其保障水准高低,不决定其范围大小,
又是以全体国民为保障对象的,不论其是否参加过
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的帮助的各 种制度的总称。
一、社会保险的含义及内容 (二)社会保险的内容
1.养老保险 2.医疗保险
3.失业保险
4.工伤保险
5.生育保险
1.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内容,是 指一个国家为其老年公民所提供的必要 生活费用开支保障。
➢更进一步讲,养老保险是社会劳动者老 年时退出生产岗位后,由国家和社会依 法向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的一项 社会保险制度。
第二节 社会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社会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险制度(法)的产生
二、社会保险产生的主客观条件 三、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
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险制度(法)的产生
德国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发源地。
担社会保险费的制度;
➢四是建立国家基本保险、单位补充 保险、个人储蓄性保险多层次的社会
保险体系。
四、社会保障的功能与意义
(二)社会保险的意义
1.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稳定 的重要保证
2.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推进 劳动制度改革 3.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启动 失业机制、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4.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因工 负伤、致残,致伤和患职业 病,暂时或永久丧失收入来 源,生活难以维持时,本人 及其家属获得赔偿、物质帮 助和社会服务权利的一种社 会保险制度。
5.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是指女职工在 生育期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 增加的额外支出,国家或社会 所给予的物质帮助。保证妇女 劳动者在整个生育阶段的健康 和安全,是关系到国民生产发 展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大问题。
社会劳动。
三、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职责不同
➢社会保险是对丧失劳动能力和失去劳动
机会的劳动者承担生活保障责任,职责只 限于补偿由此造成的直接收入损失,因此, 它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特点手段。
➢社会保障不但包括所有国民一切可能遇 到的普遍危险,困难和损失的保障责 任,而且还包括社会发展方面的责任,如
2.医疗保险
➢——是指劳动者因身体伤残,疾 病需要医疗费用支出时,提供一 次给付或定期给付的各种保险的
统称,它包括意外保险、疾病保险、 医疗费用保险以及意外死亡伤残保 险。
3.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制度就是国家通过 立法强制实施的,由社会集中 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 断收入(生活来源)的劳动者 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 制度。
5.实行收入再分配,适当调节劳动分配, 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 进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在 企业中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恢复了社会保险基金由社会统筹的
制度,变自我保险为社会保险; ➢二是把覆盖面扩大到所有的企事业单 位职工和城镇劳动者; ➢三是实行国家、单位、个人三方面负
免费教育、困难救济等。
三、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3 分配原则和保障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的分配和劳动者对保险基金 的贡献直接相关。待遇给付适当考虑劳
动者原有的收入水准,保障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保障分配在多数情况下是国家或 社会对国民的单方面援助,待遇给付
不考虑受援者原有的收入水准,它保障的 是最低生活需要。
5.普遍性
➢社会保险实施范围广,一般 在所有职工及其供养的直系亲 属中实行。
三、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主要内容 1 社会保险
2 社会救济 3 优抚安置 4 社会福利
三、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1 实施范围和对象不同
2
职责不同
3 分配原则和保障水平不同
三、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二、社会保险的特征
1.保障性
2.法定性
3.互济性
4.福利性
5.普遍性
1.保障性
➢实施社会保险的根本目的,就是 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之后 的基本生活,从而维护社会的稳 定。
2.法定性
➢就是国家立法,强制实施。保险待 遇的享受者及其所在单位,双方都必 须按照规定参加并缴纳社会保险基金, 不能自愿。法定性,是实现社会保险 的组织保证,目的在于保障劳动者因 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失业时 获得生活保险,安定社会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