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 组内公开课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范文(通用9篇)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范文(通用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篇1一、立足学生选择教学内容应当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起点与终点都应源自学生、复归于学生。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可确定以下两个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五岁孩子的视角看故乡的景物,感受对故乡、对童年的怀念。
2.了解文章的描写方法,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上述教学目标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考虑的。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中,作者林海音回忆了五岁时在北平故里的几个生活片段,抒发了对童年一去不返的怅惘(“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更表达了对童年、对故乡的怀念(“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如果仅从成人的角度去看作者回忆的人和事,会觉得琐碎而细微,但是当唤起学生童年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从五岁孩子的视角去看这些事、这些人时,平凡的生活小事会让他们觉得新鲜而有趣,从而对林海音笔下的故乡、童年产生贴己的感受,由此我确定了“目标1”。
文章主要采用了“白描”的写作方法,用词极其凝炼,比如文中的一个“呆”字,精准而形象地表现了小英子看得投入,教学时应当围绕这个内容展开;又比如文章多处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营造了怀旧的氛围,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加以体会。
由此我确定了“目标2”。
二、观照整体确定了适切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围绕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宜以“本”为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应持有“风物当宜放眼量”的态度,先从宏观角度去考量。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感悟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1.2 教学内容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
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来理解课文。
二、教学准备2.1 教材准备准备《冬阳·童年·骆驼队》课文文本。
准备相关的文学评论文章和资料,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2.2 教学设施准备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课文文本和相关图片。
准备音频设备,用于播放相关的音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冬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氛围。
简要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和象征意义。
3.3 主题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四、案例分析4.1 课文案例分析教师选取课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片段进行解读和分析。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2 相关文学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的文学作品中类似的主题和象征手法。
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5.2 拓展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课堂互动与讨论6.1 课堂提问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6.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骆驼的特点、生活习惯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掌握骆驼队的相关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骆驼的特点、生活习惯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骆驼队在冬阳、童年中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资料等。
3.2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骆驼队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冬阳、童年、骆驼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骆驼的特点、生活习惯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4.3 合作探究4.4 课堂讲解讲解骆驼的特点、生活习惯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重点阐述骆驼队在冬阳、童年中的特殊地位。
4.5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骆驼队观察活动,了解骆驼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关于冬阳、童年、骆驼队的画作。
3. 家长协助孩子拍摄一段关于骆驼队的视频,分享骆驼队在家庭生活中的趣事。
六、教学评价6.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6.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践环节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反思八、教学拓展8.1 开展骆驼队主题活动:组织一次骆驼队知识竞赛、骆驼队图片展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骆驼队。
8.2 参观骆驼基地:安排学生参观骆驼基地,近距离接触骆驼,了解骆驼的生活习性。
九、教学计划调整9.1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更适合学生的需求。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骆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骆驼的生活习性。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
(3)培养学生勇敢、坚韧、团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骆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骆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理解。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4.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骆驼的生活习性。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组内讨论。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骆驼队的情景。
(3)写一写你对自己的童年时光的回忆。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骆驼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观察大自然,记录下身边有趣的事物。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优秀3篇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优秀3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2、通过情境教学法,提高发散思维想象的能力。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作者追忆童年的感情。
2、难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品读赏析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接触过的关于思念家乡的文学作品;教师引导:中国现代作家多有恋乡情结的作品。
恋乡源于生命中曾经的苦痛与欢乐、苦难与幸福。
尤其是回忆童年故乡题材的创作,更是饱蘸着作者的情与爱,是唱给童年故乡的生命咏叹曲。
我们今天一起走近林海音看看她眼中的老北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读全文,复习生字词,给诗歌断句,标出重读字词,并且明确诗歌总体结构。
诗人从我怎样相信未来到为什么相信未来,最后呼吁人们相信未来。
这是整体感知的第一步,通过自己的诵读体验。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文件,注意朗读者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从而体会诗人当时的特殊情感。
3、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讨论作者笔下一共写了几幅童年的画面。
明确:第一幅画面:“骆驼队停留在我家门口”,当爸爸和拉骆驼的人在讲价钱时,“我”在看骆驼吃东西。
第二幅画面:“我”和爸爸关于骆驼“为什么脖子上带铜铃”的对话。
第三幅画面:“我”在追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里去了”。
第四幅画面:作者在回忆中重温了童年的生活画面,最后点明创作《城南旧事》的心灵体验。
回顾四个画面,尤其前三个画面,作者勾勒了老北京城一个普通平民家庭的生活场面:冬天购买烧煤,这在许多北方人家是多么平常普通的场景,然后作者却抓住了这一生活画面,给我们带来了细腻温馨又带有寂寞感伤的情感体验,这样在开篇就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教案【篇一:五年级下册语文6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咀嚼”,领会“嚼”字在口语与书面语中的不同读法;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书空与练写结合的方法,牢记“嚼”字字形。
2.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3.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难点: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童年的美好。
4、能了解作者的背景,有进一步的阅读期待。
教学过程(一)解释课题1.上课前,咱们先来聊一聊,你的童年里有哪件事情让你印象最深刻?(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2.请大家一起齐读课题。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说说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
这类课题学生在课本上第一次接触到。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起阅读兴趣。
】预设1:觉得课题很有意思,很特别。
(师: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接预设2)预设2:会联想到冬天的太阳,缓缓行进的骆驼队等等。
(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预设3: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师:请大家再读课题。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作者简介与背景1.师:除了要熟悉文章的内容,我们还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的背景和作者。
通过图片展示冬阳、童年、骆驼队的相关场景。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简短的介绍,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学生分享他们对冬阳、童年、骆驼队的记忆和感受。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共情能力。
2.2 教学内容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细节和主题。
2.3 教学活动学生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情感。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讨论课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第三章:词汇与语法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新词汇和语法结构。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教师挑选课文中的新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讲解和示例。
学生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所学的词汇和语法。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新词汇和语法结构,学生进行记录和理解。
学生通过练习和游戏,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进行表达。
第四章:写作与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技巧。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4.2 教学内容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冬阳·童年·骆驼队》的短文。
学生进行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4.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写作任务,学生进行写作。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和评价,提供反馈和建议。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行拓展思考。
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拓展思考。
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第六章:讨论与分析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品词析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感受作者对童年的独特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2.课件或黑板3.纸质材料(用于学生写作)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联系生活,提问: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有没有什么难忘的童年趣事呢?2.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
3.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3.教师提问:课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四)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美,提问: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五)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同学们以“我的童年”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3.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关于童年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课后作业1.收集关于童年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2.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品词析句、写作训练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本节课在时间把握上还需加强,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五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3篇
五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案优秀3篇自由畅读,步入童年篇一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⑴看骆驼咀嚼。
⑴看骆驼脱皮毛。
⑴关于铃铛的遐想。
⑴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深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篇二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①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②全班交流。
(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观察【牛牛范文】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③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①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
②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
③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猜测挂铃铛的原因课件出示: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到的,总会吃饱的。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从“想象铃铛用处”片断中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认同)看骆驼脱毛课件出示: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暧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使学生了解并感受作者林海音的童年生活,以及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回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文章,主要描绘了作者在冬天里与骆驼队的邂逅,以及与骆驼队相关的一系列趣事。
文章以童真的视角,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童年的怀念。
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详细描写,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童真的视角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预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 课文讲解:a. 逐段讲解课文,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b.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如骆驼队的形象描写、作者与骆驼队的互动等。
c. 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童真的视角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4. 课堂练习:请学生选取文章中的一个片段,进行分析解读,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在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2.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童年为题材的短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读后感写作质量和文学创作能力,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课程中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评估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案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林海音及其作品背景。
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运用朗读、默写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眷恋,培养对家庭、故乡的情感认同。
2. 学生能够领悟友情、成长等主题,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探讨。
教学难点:1. 理解骆驼队在不同场景下的象征意义。
2. 领悟作者对童年、家乡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林海音及其作品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基本内容,讨论交流收获。
3.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如骆驼队在不同场景下的寓意。
4. 深入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童年、家乡、成长等主题。
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童年、家乡、成长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对骆驼队象征意义的把握。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讨论、分享、表达等。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读后感、个人感悟等。
4. 通过家校沟通,了解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情感认同和生活体验。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个人观点和经历。
4. 运用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作品,拓宽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原文。
《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案篇1:《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案一、出示课题,明确基调在台湾有一位著名的女作家林海音女士,她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就是在我们刚才所看到的胡同、四合院里度过的。
回到台湾后,她把自己童年在北京城南生活的往事写成了一本书,叫《城南旧事》。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本书的出版后记——《冬阳·童年·骆驼队》,先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这三个词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了冬天的太阳下一群骆驼在走着。
生: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暖暖地照耀着大地。
一群骆驼从遥远的地方来到了北京城南,一群小孩子围上去东摸摸西摸模,觉得非常新奇。
长大了,这一段美好的回忆就留在了他们的心里。
二、整体感知,了解趣事师:这一群小孩子中也许就有文章的作者林海音。
刚才大家在头脑中想象的画面,其实也是林海音无数次在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这一幅画面成为作者关于童年生活的最为清晰的记忆,正如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所说的,“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那么当作者的脑海中无数次浮现出这一画面的时候,童年的哪些往事又重临于“我”的心头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篇文章。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师:作者的心头又浮现出哪些童年的往事?生:“我”学骆驼咀嚼草料的样子(师指导“咀嚼”的书写)师板书:看骆驼生:“我”与爸爸争辩骆驼脖子上为什么要挂一个铃铛。
师板书:问驼铃生:想修剪骆驼肚皮下垂着的一大块一大块毛。
师板书:剪驼毛生:问妈妈骆驼去了哪里?师板书:问驼踪三、走进童年,体味趣事师:孩子们,你们真不容易,也很了不起!请你们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那件事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孩子,你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件事?生:“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这句话是说林海音学骆驼咀嚼草料的样子,然后我就想到了这时候的林海音是傻傻的,她做出来的样子应该是非常怪的,龇牙咧嘴的样子。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精选7篇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精选7篇《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有人说“童年是一首诗”,是一首怎样的诗呢?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啊,这个诗一般的题目,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透过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来体会她诗一样的童年。
二、按要求自主读课文1、幻灯出示自学要求:⑴ 作者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哪几个片段?⑴ 每个片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析童年片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⑴ 小组交流讨论:四个片段分别用什么感情去读。
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并进行讨论解决,互助互学。
⑴ 全班交流。
⑴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体会四个片段的感情。
(细致、童趣、好奇、温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⑴ 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⑴ 小组内比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同桌交流: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5、综合与拓展:⑴ 教师小结:出示幻灯: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⑴ 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语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板书设计】冬阳·童年·骆驼队1、冬天骆驼咀嚼、系铃铛,课文是按季节推移的顺序记叙的。
2、冬春之交骆驼脱毛,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夏天不见骆驼影子。
4、童年时代结束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电脑。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本文的作者1、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有过难忘或有趣的经历吗?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案
五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案《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正确地读写“毡帽、优质、咀嚼、铃铛、交错、沙漠、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2、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特点。
【授课时间】两课时二、说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谈话法、重点突破教学法。
三、说学法联想、感情朗读、默读、做批注。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轻轻地走进童年的记忆1、创设情景,走进自己的童年。
激发“共鸣”应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上乘境界。
教师若能善设机巧,让学生与作品之间产生“共鸣”。
如此学习课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林海音童年在老北京的生活,现在的小学生却不太容易领悟得深刻。
所以我安排了笑谈自己的童年趣事来导课,进而欣赏作者的童年趣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这样导入: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无忧无虑又充满幻想。
你小时候做过哪些有趣得事,留下了难忘的记忆?2、激发想象,走进作者的童年。
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合词语进行联想训练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课题是文眼,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
包容量如此大、又如此具有审美特质的题目,却是不多见的。
要抓住这一素材,展开一个凝练的、对全课的展开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联想环节,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1)林海音的童年是在老北京的城南度过的。
她的童年里又有哪些有趣的事呢?今天,我们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骆驼队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骆驼队的图片,了解骆驼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1.3 教学方法观察图片、讨论交流。
1.4 教学步骤步骤1:展示骆驼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步骤2:介绍骆驼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骆驼队在运输、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步骤3:组织学生讨论骆驼队与家乡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步骤4: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骆驼队的重要性。
第二章:诗歌欣赏2.1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关于骆驼队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2 教学内容学习并欣赏一首描绘骆驼队的诗歌。
2.3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欣赏。
2.4 教学步骤步骤1:展示诗歌,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歌内容。
步骤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感受骆驼队的魅力。
步骤3: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步骤4: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诗歌欣赏的方法和意义。
第三章:骆驼队的故事3.1 教学目标通过讲述骆驼队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2 教学内容讲述一个关于骆驼队的生动故事。
3.3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创作。
3.4 教学步骤步骤1:讲述骆驼队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故事的魅力。
步骤2: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新故事情节。
步骤3: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步骤4:让学生创作自己的骆驼队故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骆驼队的歌曲4.1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关于骆驼队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
4.2 教学内容学唱一首描绘骆驼队的歌曲。
4.3 教学方法学唱、讨论、表演。
4.4 教学步骤步骤1:展示歌曲,让学生学唱并理解歌曲内容。
步骤2: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
步骤3:组织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骆驼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骆驼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童年时光,感悟生活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骆驼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骆驼的特点及生活习性的理解。
(2)感悟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查阅有关骆驼的资料,了解骆驼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骆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骆驼。
(2)邀请学生分享查阅的骆驼资料,对骆驼的特点及生活习性进行简要介绍。
(3)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体验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展示生字词卡片,介绍生字词的含义。
(2)教师点评,总结生字词的重要性。
(3)学生运用生字词编小故事,巩固学习效果。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
(2)教师引导讨论:课文中的“骆驼队”代表了什么?作者为什么怀念童年时光?(3)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感悟与拓展(3)学生写一篇关于童年时光的短文,进行拓展练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冬阳童年骆驼队-组内公开课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组内公开课教案《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咀嚼”,领会“嚼”字在口语与书面语中的不同读法;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书空与练写结合的方法,牢记“嚼”字字形。
2.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3.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难点: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童年的美好。
4、能了解作者的背景,有进一步的阅读期待。
教学过程(一)解释课题1.上课前,咱们先来聊一聊,你的童年里有哪件事情让你印象最深刻?(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2.请大家一起齐读课题。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说说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
这类课题学生在课本上第一次接触到。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起阅读兴趣。
】预设1:觉得课题很有意思,很特别。
(师: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接预设2)预设2:会联想到冬天的太阳,缓缓行进的骆驼队等等。
(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预设3: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师:请大家再读课题。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
)2.引导学生质疑。
师:了解了作者的背景,你现在有什么不明白的吗?预设1:作者的童年经历的哪些事情,能让她为此写一本小说?预设2:给作者童年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等等。
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这篇课文的学习。
3.教师总结,出示:“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方式。
1.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的阅读与理解。
1.2.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方式。
1.2.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
2.1.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方式。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2.2 运用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导入新课3.1.1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骆驼队这一特殊群体。
3.1.2 提问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2.2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骆驼队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3.3 课堂讨论3.3.1 分组讨论: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分析骆驼队与童年生活的关联。
3.3.2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3.4 深入分析3.4.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方式。
3.4.2 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意表达。
3.5.2 布置课后作业:以“我的童年”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分享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咀嚼”,领会“嚼”字在口语与书面语中的不同读法;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书空与练写结合的方法,牢记“嚼”字字形。
2.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3.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难点: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童年的美好。
4、能了解作者的背景,有进一步的阅读期待。
教学过程(一)解释课题1.上课前,咱们先来聊一聊,你的童年里有哪件事情让你印象最深刻?(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2.请大家一起齐读课题。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说说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
这类课题学生在课本上第一次接触到。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起阅读兴趣。
】预设1:觉得课题很有意思,很特别。
(师: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接预设2)预设2:会联想到冬天的太阳,缓缓行进的骆驼队等等。
(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预设3: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师:请大家再读课题。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作者简介与背景1.师:除了要熟悉文章的内容,我们还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经过预习,你们对本文的作者有了哪些了解呢?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表扬从资料袋中摘取信息的学生。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介绍作者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为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地铺垫。
】预设1:这篇文章的作者林海音写过一本《城南旧事》,并且被拍成了电视剧。
预设2:作者林海音是在日本出生,在北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城南旧事》就是描写了她在北京经历的童年往事。
师:《城南旧事》是一部你们爸爸妈妈曾经看过的电影,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家问问,他们看后的感受。
2.引导学生质疑。
师:了解了作者的背景,你现在有什么不明白的吗?预设1:作者的童年经历的哪些事情,能让她为此写一本小说?预设2:给作者童年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等等。
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这篇课文的学习。
3.教师总结,出示:“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
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Ppt}(三)经过我们的预习,你能不能告诉大家,那些字的字音和字形需要我们注意呢?【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利用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字。
】结合预习情况,在在生字、新词的音形义上进行点拨。
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点拨:卸煤中的“卸”的笔顺,第7笔是“提”。
共9笔。
并在生字本上书写一个“卸”。
咀嚼中的“嚼”、是个多音字,它还念jiáo,如慢慢地嚼。
傻事中的“傻”右上部分里面的笔画。
并在生字本上书写一个“傻”。
(四)初读课文,理解字词,理清文章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②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预设1:学生默读后交流,答案基本一:4个片段。
接2。
预设2:答案不统一,有说三个片段,有说四个。
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按顺序梳理片段。
并追问具体描写段落。
从哪一段到哪一段讲的第一个童年片段。
【设计意图: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理解方面,重点之一就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此环节意在使学生阅读时能从疏散的文字中根据叙述顺序梳理出具体内容。
】2.PPT:4个童年片段骆驼队停在我家门前,。
骆驼队过来时,。
春天就要来了,。
夏天来了,。
骆驼队停在我家门前,我看骆驼吃草,我的牙齿也动起来。
4骆驼队过来时,我和爸爸讨论骆驼脖子下系铃铛的来历。
5-9春天就要来了,我想剪去骆驼的旧驼绒袍子。
10夏天来了,我问妈妈骆驼的行踪。
11-143.用小标题来概括这四个片段:(板书:学咀嚼、猜驼铃、剪驼毛、念骆驼)第二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3、了解文章的描写方法,感受语言特点。
4、能积累文章中的重点句段。
教学重点:能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描写方法,感受语言特点。
(一)回忆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还记得文章描写了童年的哪几个片段吗?预设1:冬天我看骆驼咀嚼的样子。
我和爸爸谈论驼铃的来历。
春天骆驼脱掉绒袍子。
夏天我问妈妈骆驼的行踪。
(师:谁能用简练的语言再说说。
)接预设2预设2:用小标题概括:学咀嚼、猜驼铃、剪驼毛、念骆驼【设计意图:学生有的会根据语言的直接描述,梳理主要内容,有的会根据小标题来概括主要内容。
经过对比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发现,运用小标题的方法,能使主要内容更简练。
】师:现在让我们根据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常用的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合并段意、题目扩展、六要素、找中心句,当一篇文章描写了几件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提炼小标题的这种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二)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请大家默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设计意图:阅读叙事性作品,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回顾、梳理体会感情的方法。
以读带讲自主的关注文章的重点词句。
】PPt: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预设1:从“那样….那样….那样….”体会到作者观察骆驼非常仔细。
(从骆驼的“咀嚼”这个动作,体会到生活在城里的孩子,看见了骆驼吃东西的样子,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并幼稚的模仿起来。
体现出小孩儿的天真,童真。
)师: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现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
预设2:如果学生在理解“咀嚼”时遇到困难,我会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咀嚼是什么意思?怎样咀嚼?接预设1。
预设3:小时候的作者看骆驼,看“呆”了。
(师:是什么让她发呆呢?接预设1. 请生读好关于骆驼的描写。
体会她观察的仔细,体会“那样”中的情感色彩。
)引读:PPT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 ),那样( ),那样( )。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 ),大鼻孔里( ),白沫子( )。
我看得呆了,( )。
看着看着,小英子竟然看——呆了!竟然学着骆驼——也咀嚼起来。
想象当时小英子的神情,讨论这“呆”还是我们平时讲的意思吗。
(看得太入迷了)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请学生看插图,猜测小英子大概几岁了。
(五六岁)师:五六岁的年龄,正是对什么东西都充满好奇的时候,看到从没看到的骆驼,怎能不看呆呢。
可是三四十年过去,如今她还会因为骆驼而看呆吗?她还会在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吗?课文中哪儿告诉你的?(课文16自然段相关句子。
)师: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在现在的林海音看来,这“学咀嚼”的事,实在是一件——傻事。
因为这好奇的呆、专注的傻只属于孩子。
就让我们带着对往事的怀恋,再来读这第四自然段吧。
(引导学生读出童真。
)自由学生朗读,指名朗读,相互评价。
(三)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师:这是一篇笔触细腻,文辞优美的文章。
聪明的同学可能注意到,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先反复读,然后画下令我们感触最深的句子,认真体会;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习惯。
请大家在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
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
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
预设1:猜测挂铃铛的原因(从“想象铃铛用处”片断中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认同)师:这一部分大量地御用的任务的什么描写?(对话描写)可是爸爸的话没有直接写出来,你们能猜到爸爸是怎么说的吗?指名说。
师:既然是对话,我们就来分角色读一读好不好?同桌互练,指名一桌桌分角色读。
师点评。
对于为什么系驼铃,爸爸的观点是——;小英子的观点是——这两个观点那个对呢?(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没有错,就连爸爸最后也很认同小英子的看法。
不管怎样,从她与众不同的答案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呢?师:课文中除了讲她问爸爸驼铃的事,还讲了她问什么?接预设3预设额2:看骆驼脱毛课文中还有一件事——剪驼毛,谁愿意来读读?指名读。
大家也读读,看看你们又从这段文字里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呢?预设1:天真、可爱、充满童趣。
(师:说说从哪儿看出来的?并读好相关句子。
)预设2: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的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你们说拉骆驼的人像谁一样?按常理,我们一般是说骆驼像人一样脱了旧驼绒袍子,可是文章中怎么写人像骆驼一样脱了反穿大羊皮呢?这样写突出了小英子的天真,被新奇的骆驼吸引,把自己当做骆驼的一员。
师:多么天真可爱的小英子呀!可是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想给骆驼剪旧毛皮的想法,我也——不会再有了。
(从“想替骆驼剪毛”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预设3:指名生分角色读小英子与妈妈的对话。
课文中妈妈怪小英子“总是问”,你猜小英子还会问些什么事呢?(接预设1)师:这就是童年的小英子,一个对所有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的小英子。
可是,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和爸爸——谈驼铃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问妈妈骆驼去向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出示ppt分角色朗读四、链接拓展,体会对童年的怀念1.师: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林海音已经42岁了,而且早已身居台湾,可是童年的一幕幕却依然清晰地在她的眼前浮现,同学们联系你们自己的童年,你们猜猜她或许还会想起什么事来呢?能不能也像这篇课文的题目一样取一个名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