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与公务员的比较
公务员制度的历史演变
2、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凡初任人员都应按规定的年龄从学校毕 业,通过竞争考试表明具有通才智力后才能被 择优录用。1855年英国成立文官事务委员会, 举行统一考试,从各部提名的候补人员中择优 选拔,四年以后又规定,只有经这个委员会录 取而被使用的人员才有在退休后领取退休金的 权利。1870年枢密院院会又宣布,除外交、内 政两部外,其他各部的缺职均应由公开竞争考 试合格的人员担任。
因而被解雇。1883年公务员法的短短几页却构
建起了联邦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框架,绘制 了“一种值得信赖和尊重的公务员蓝图”。
3、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制度简史
1920年,颁布了第一个《公务员退休法》。该法与1922、 1926、1930以及1956年进行过多次补充修改; 1923年,颁布了第一个联邦政府《公务员职位分类法》。 1949年颁布了第二个《职位分类法》; 1944年颁布《退伍军人照顾法》 1949年,公务员委员会制定《联邦人事手册》,该手册的 指导内容涉及职位分类、招募和筛选、任用安置、晋升、 绩效评定、雇员关系、激励、处罚等,为联邦政府机构的 全面人事行政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细则。
公务员法包含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2)采用竞争性考试雇佣公务员。招募公务员 的考试向所有公民公开,根据考试结果所显示 的能力择优录用申请者,不得考虑政。
3、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制度简史
3.1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公务员法包含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3)公务员实行政治中立及职业保障。公务员 的职业行为在政党政治中保持中立的立场。同 时,公务员实行常任制,不得因非工作表现原
1970年,通过了《邮政重组法》;
1972年,通过了《平等雇佣机会法》。
3、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制度简史 3.2 1978年的公务员制度改革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西方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传承(可编辑).doc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西方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传承(可编辑)精选资料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西方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比较浙江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何芳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及其发展演变提出科举制度不仅为西方国家建立公务员制度提供了蓝本而且是古代中国与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交汇点。
并从这个方面讨论了两制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科举制度公务员制度考试任职一、引言科举制度与公务员制度对许多人来说显然并不十分陌生。
因为科举制度给中国古代社会留下的痕迹即使在今天看来也还是清晰而浓厚而公务员制度在当代西方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正在变得日益巨大而深远。
在年美籍华人学者罗纳德·S苏(LeonardSHsh)曾经在他的《孙逸仙他的政治和社会理想》一书中这样写道:“几乎所有的西方学者都没有注意到当今世界现存的高级公务员制度起源于中国这样一个事实。
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中国对这一制度的影响而它往往被西方学者所忽视。
我们认为中华帝国的科举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传播并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实施和发展行政精英制度的基础。
毫无疑问美国公务员竞争考试的特点主要受英国的影响而英国的公务员制度则来源于中国。
”罗纳德·S苏的这段话明确无误的指出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西方现代国家的公务员制度的渊源。
二、古代科举制度的形成及其演变古代中国政治体系中始终存在着专制传统但不管是哪一种专制君主都需要掌握官员的选拔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而考试任职尤其是由朝廷举行的统一的、可以充分贯彻君主用人意图的考试任职显然是控制官员选拔的有效方法。
在古代中国历史与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个尚武精神逐渐泯灭而重文风气日间抬头的趋势。
知识阶层的活动领域集中于政治与专制政治的关系过于紧密意味着这一阶层不得不接受专制君主日甚一日的控制。
古代的考试任职传统演变为科举制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而科举制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察举征辟制。
论我国传统科举制度对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启示
论 我 国传 统 科举制 度对公 务 员制 度改革 的 启示
河 南大 学哲 学与 公 共 管理 学院 岳 英 杰
科举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历 史悠 久 的文 明古 国的文化遗 产 , 与我 国现 代 的公
务员制度之 间却有着相通 的关系 。 科举制度给 中 国古代社 会 留下 的
痕迹 即使在今 天 看起来也 还 是清晰而浓 重 , 而 现代公 务员 制度在 当
我 国 的公 务员 选拔 制度 。
第一 , 德才兼 备 , 德 为先 。 公 务 员 是代表 国家行使行政监 督管理
权
的国家工
作人员
其素质不
,
仅仅体现在专业
技能上
更
,
关键地
是体
现在其道德 品行上 。 古代科举考试 通过者还 需 经 过考察合格方可 为
官
。
封建社会科举选
官
也是很注重
,
考察应试
者德行
的。
人无德不立
,
国无 德 不 兴 。 不 同社 会 、 不 同 的统 治 者 对 “ 德 才 ” 的理 解 不 同 、 要 求 各
异 . 但 都 希望 能够选 拔 到符合他们 自己 “ 德 才兼 备 ” 标 准 的人 才 。
第 二 , 形 成有 效 的竞争机 制 。 古 代 的科 举 考试 对 所 有 士 子 都具 有
代西方 社会 乃 至 我 国 发挥 的作用 正 在变得 日益 巨 大而 深 远 。
,◆ 一 、 我国 传统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
从产生
发展
、
、成熟
、
到衰落经
历
了漫长
的过
程
。
科举制
创立 于 隋代 . 在唐代发展 并逐 步成熟 . 明清走 向衰落 。 作 为一 种具 有
科举考试制度与现今各类考试制度之比较
科举考试制度与现今各类考试制度之比较科举考试制度是一种以考试为核心的选士制度,它起始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成熟、衰亡于明清,历经六个朝代,绵延了一千三百年,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均产生过重大影响。
而中国现今各类考试制度则是脱胎于科举制,经过发展、完善,最后固定下来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如当今的高考、公务员等考试制度,有如现代的科举。
从本质来源上讲,可以说,它们都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演化的现代版。
所以,科举考试制度与现今的各类考试制度有一些共性,但是,二者也有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今各类考试制度加以比较分析,总结科举制度的利弊,借鉴其合理之处,以期深化和逐步完善我国现今各类考试制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考试制度。
一、科举考试制度与现今各类考试制度的共性(一)选拔人才均较为公正客观科举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考试有一定的内容,分级进行考试,不同的科目采用不同的方法,为确保考试的公正合理而建立的一系列防范措施,比以前任何一种选士制度都更为客观公正。
科举考试重视考生的学识和才干,而不是出身和门第,允许平民子弟参加考试。
科举举才依照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取,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平等原则。
当今的各类考试制度正是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这一原则,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选拔人才更为客观。
(二)程序严密,优胜劣汰科举考试全程均有严密的控制程序,以规范主考与应考主体的行为,还创立诸多防弊之法,以达到对徇私舞弊之风的防范。
我国现今的考试制度都有明文规定,程序也相当的严密,优胜劣汰。
如我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了录用考试的基本原则、资格条件程序、考试办法及考试类型、主考机关,甚至命题、监督及阅卷工作等都有相关文件和法律规定。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公务员录用比例直线上升,有些热门职位的报考人数达到几百比一,其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三)对象开放,机遇均等不光科举考试,古代文官制度的考试对象是超阶级的,特别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的范围和对象进一步扩大,凡士子皆以自由报考方式参与竞争和接受挑选。
科举制度与公务员的比较
宏观的角度对比科举制与现代公务员制度之异同一引言与介绍人世间,不会有十全十美的制度,不管过去还是未来的,现实的情况是:在行政管理方面,西方的制度体系占据了主导地位,进行着一种管理精神上的垄断。
我们的问题是:中国是否能建立一种现代科举制度,把官员的选拔范围扩大,使得所有中国人,不分党派,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信仰……,都有真正平等的机会进入国家管理层,换句话说,也就是一种中国式的民主形式,打破西方的精神垄断,为人类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答案是未知的,但我们可以从科举制的历史中获得一些有益的东西.从汉代的察举,辟除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其选人范围与标准都是相当狭隘的.满足不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人才的能力受到广泛的质疑,直到隋朝,科举制使管理机关的面貌焕然一新,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为朝廷招揽了大批人才。
唐朝以后,科举制更加完善,考试程序简化,选拔标准客观真实、人才有的放矢等优点一目了然,尤其是清朝的科举制度已与任官制度紧密相连,形成一套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达到它的发展巅峰。
虽然科举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舞弊,捐官等不良现象,八股取士的制度也被广泛批评,但它依然有着上千年的生命力,显然优于它之前的一系列选官方式。
根本上说,它表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极大的亲和力,高度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成熟以后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1>笔者认为,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它所存在社会的其它政治制度,是中华文明的又一个闪光点。
回顾现代公务员制度,仅仅发展了二百年的时间,现在基本处于成熟期。
我们不得不指出的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对公务员制度的形成有着不可勿视的诱发作用,它是其直接推动力.1969年,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在《中国游记》一书中首次对中国的科举选官制度表示赞叹;另一位传教士德万多萨在《伟大的中国》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科举制的考试方法与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在1570—1870年间,用英文介绍中国官员制度的书籍就达70多种.〈2〉目前,西方学术界公认:现代西方文官制度源于中国的科举制,曾任美国联邦人事总署署长的艾伦·坎贝尔教授甚至说:“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涉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都归于中国。
公务员制度的历史演变
1、科举制度
夏、商、周采用的是“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其 结果是“龙生龙,凤生凤”,平民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 与政治几乎无缘。汉朝以“察举”和“征辟”制取代世袭制, 由州、郡地方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经朝廷考察后授其官职, 或由皇帝特诏选任官吏。这自然是历史的一个进步,但由于 掌握选官大权的官僚们注重门第,官官相护,徇私舞弊,用 人问题仍不能得到很好解决,以至出现“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等严 重问题,出身底层的优秀人才难以被选拔上来。魏晋南北朝 实行“九品中正制”。这在当时多少改变了州、郡地方长官 随意左右、受贿营私的状况,选拔出一些比较有才能的人进 入仕途。但中正官到后来完全被世家大族所把持,家世、门 第成为评定官员的唯一标准。“九品访人,唯问中正”,它 实际上已成为大地主、豪族势力控制选官的工具。
3、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制度简史
1954年颁布了向联邦政府雇员提供人寿保险福利的《联邦 雇员团体人寿保险法》 1958年,国会通过了第一个《公务员培训法》 1959年,颁布了想联邦政府雇员提供健康保险福利的《联 邦雇员健康福利法》; 1962年,颁布了《联邦薪酬改革法》; 1970年,颁布《联邦薪酬平衡法》;
2、 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英国文官制度发展的历史表明,现 代意义的文官制度是资产阶级工业竞争
的产物,是议会政府制度不可缺少的组
成部分,也是西方国家较为典型、较为
完备的一种用人制度。
美国政府雇员(公务员)制 度的核心原则是什么?
3、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制度简史
美国联邦公务人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联邦政府 的建立。美国联邦政府人事管理办公室在其一份长 达300多页的文献《一种理念的传记:联邦公务员 历史》中,把自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至今的200多 年联邦政府公职制度发展划分为三大历史时期:
公务员制度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
公务员制度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公务员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用人制度,不仅在我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公务员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现状进行分析。
一、历史演变公务员制度在中国可以追溯到秦代,但是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则起源于清朝。
清朝时期的官员选拔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这一制度为后来科举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公务员的选拔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手段。
随着清末的改革潮流,公务员制度也开始发生变革。
辛亥革命后,新政府推行了公报法、差官法等重要法律,建立了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框架,开启了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新时代。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公务员制度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公务员选拔和培养进行了全面规范,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制度。
特别是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实施,将公务员制度正式立法化,并规定了公务员的权益和义务,进一步完善了公务员制度。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公务员制度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它在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在政治稳定方面,公务员制度提供了一支忠诚于国家、拥有高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干部队伍。
公务员选拔体系和职称评定制度的不断完善,确保了政府机关和公共部门内工作人员的队伍素质和能力。
这有助于增强政府的权威性和稳定性,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在社会发展方面,公务员制度对于提高政府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保证了政府工作的廉洁性和公正性。
公务员职业能力培训和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然而,公务员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公务员选拔和晋升仍然存在一定的腐败和不公平现象。
有些地方的招考程序不透明,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另一方面,一些公务员对公共服务意识不强,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造成了一定的服务短板。
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 02 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03 科举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04 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的比较 05 科举制度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
1
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
起源与创立
起源:隋朝时期,为选拔人才 而创立
创立者:隋文帝杨坚
度
废除与影响
废除时间:1905年 废除原因:不适应社会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影响:促进了教育普及,提高了国民素质 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促进了民主化进程
2
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政治方面的影响
选拔官员:科举 制度为政府选拔 了大量有才能的 官员,提高了政 府的行政效率。
社会流动:科举 制度为平民提供 了向上流动的机 会,促进了社会 的公平与稳定。
5
科举制度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
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科举制度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 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公平、 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机制,有 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科举制度还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有助于增
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 重要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 厚的文化底蕴。
科举制度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仍然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为我 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促进社
会的进步和发展。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
科举制度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科举制度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社会流动性,增强社会凝聚力。 科举制度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公务员考编是科举吗
公务员考编是科举吗
公务员考编并不是科举。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从唐代开始,经过宋代的完善,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在科举制度下,官员选拔从考试入手,通过文、武考试,分别选拔文官和武官。
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层次,最终通过殿试的一部分考生进入宫廷成为官员。
而公务员考编是现代中国的一种选拔公务员的制度。
公务员考编是指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公务员考试,选拔合格人员进入政府及各部门工作。
公务员考编并不像科举制度那样通过多个级别的考试选拔官员,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考试来选拔公务员,包括笔试、面试、体检等环节,最终确定人员录用。
科举制度和公务员考编在选拔官员的目的上有相似之处,都是为了选拔有能力、有资质的人才,保证政府机构的运行顺利。
但是两者也有一些显著的不同之处。
首先,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制度,而公务员考编是现代中国的一种制度。
其次,科举制度注重考试成绩,分数高低决定官员的级别,而公务员考编则综合考虑了考试成绩、面试表现、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
再次,科举制度只针对文官选拔,而公务员考编则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务员进行选拔,包括文官和技术员等。
总之,公务员考编并不是科举制度,虽然两者在选拔官员的目的上有相似之处,但是公务员考编是一种现代化、科学化的选拔制度,与古代的科举制度有着显著的不同。
简析科举制度与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简析科举制度与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比较与借鉴内容摘要: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发展于唐、完善强化于宋元、衰败于明清,距今已有1500多年。
虽然它存在诸多弊端,但是作为中国古代封建国家最有代表性的选官制度,在巩固封建统治基础的同时,对现代文官制度和科层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也起了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产生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公务员制度从产生到发展,不断完善,可以说科举制度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处于不断改革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其中录用制度是重要组成部分。
公务员制度可以说是经由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而演变过来的。
因此,研究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寻找其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特别是对我国现代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借鉴之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科举制度;公务员录用制度;比较;借鉴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隋代始便拉开了帷幕,直至清光绪二十七年,才退出了一千三百多年历代王朝都籍由此方式选拔任用官吏的历史舞台。
在这一千三百多年中,科举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是组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创造出中国整个官僚阶层的具体制度,也塑造出中国无数代知识分子的面貌、精神。
它从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又再创造了中国文化。
科举制度对当代影响深远,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尤为重大,同时也塑造出科举制烙印的中国式公务员制度。
中国现代的公务员考核录用制度脱胎于科举制,经过发展、完善,最后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但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录用制度加以比较分析,总结科举制度的利弊,借鉴其合理之处,为深化和逐步完善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录用制度服务。
一、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一)科举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最早的雏形——选举制度,在汉武帝以后逐渐趋于定型,历史上称为乡举里选①。
三国时代,陈群创设九品中正制②,然而这种制度亦仅能针对当①杨阳主编终归政治制度是纲要(第二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6 第132页前弊端,不能一直延续使用,直到隋朝隋炀帝大业三年时,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变化,加强中央集权,才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即考绩试用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之比较与分析
結合当今公务员考试制度论述科举制度的现代启示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本文将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加以比较,并总结科举制度的利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借鉴到我国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之中。
从科举制度看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一)政治角度1、科举制它极大地拓宽了官员选拔的渠道,从而打破豪门世族对行政权力的垄断。
、它是对血统论和世袭制的彻底倾覆。
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社会阶层界限的凝固化,从而为社会成员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和希望,缓和了因社会地位差别形成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社会的稳定。
2、科举制又极大地强化了“读书做官”的官本位意识—这一点才会形成“学而优则仕”的浓厚社会文化氛围和强烈的社会文化心理。
3、古代的科举考试是由各级政府组织进行的。
这一作法也许是当时的权力构架下的唯一选择。
而在现代社会中则不可取。
而由另一个权威的专门考试机构专司此事,就有可能把此种弊病降到最小程度。
由人大组织实施,更能够保证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二)经济角度科举把国民的注意力和聪明才智引向做官这一渠道,冷落了其他学科和行业,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观念和风气。
思想自由发挥,这大大钳制了人的思想,限制了人能力的发挥,从而经济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三)文化角度1、科举制将文化水平的高低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正确的原则。
因为任何社会都必需要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来进行管理,文官执政与武士专权两者相比,其优劣高下一目了然。
三、科举制度对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启示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从它的产生到最后的消亡,其原因并不是考试制度本身,而是考试内容的僵化,导致它的灭亡。
它对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有以下值得借鉴之处。
(一)实行多式考试制度,全面选拔社会良才1、科举选才实行的是有效的竞争机制。
而我国现行的公务员选拔制度,招考的大多是中、低级、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竞争客体范围较小,层次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竞争也不够激烈,从而不利于广泛的获取人才资源。
科举制度对当今公务员选拔制度的启示
I理论纵横I科举制度对当今公务员选拔制度的启示文/羊芷萱摘要:本文将科举制度与当今公务员选拔制度对比,希望吸收其优势,规避其缺点,以期完成对科举制度的超越,完善 公务员选拔制度。
关键词:科举制度利弊公务员选拔制度法律体系完善启示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自此,在中国延续了近1300年的科举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离科举制度废除已100多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重新审视这一重大变化对人类历史的影响,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科举制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科举制度对今天的现实生活有所启示。
一、科举制度与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比较(一) 科举制(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一种社会智商、能力的培养、挑选、使用的社会性管理程序。
科举制度对社会成员“逐级培养筛选、一一对比淘汰”的程序性步骤,得到全世界各种文化的认可接受,是全世界普及度最高,使用度最广,支撑着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社会智商能力挑选”核心制度,科举制从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 1297年。
(二)公务员考试制度是我国的公务员考试选聘制度(招 录制度)的简称。
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而从根本上废除了干部职务终身制,解决了官员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提高了政府等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机关作风和服务意识。
现行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明确规定了必须通过严格、公正的考试程序,方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政策,从而结束了公务员选拔的非制度性、非程序性和随意性。
这无疑是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巨大进步。
从两个制度中不难看出,公务员考试制度与科举制存在共性。
科举制对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也有一定启示。
本文将主要从科举制度的优劣方面进行探讨。
科举制度被废除100多年以来,人们用褒贬不一的眼光看待它,更多的是对科举后来趋向僵化的批评与指责。
不得不承认,科举被废有其必然性,但几乎贯穿封建王朝的科举制度也有其合理性。
科举制与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比较分析
科举制与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比较分析摘要: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选官制度,我国当代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与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将二者进行比较,总结科举制衰亡的历史经验,借鉴吸收其可取之处,以完善我国目前的公务员考试制度。
关键词:科举制公务员考试制度比较近年来,我国公务员考试备受推崇,为数以百万计的群众提供了一条通往仕途的道路。
面对公务员考试高烧不退的现象,人们不禁提出这样的疑问:当前的公务员考试是科举制的死灰复燃吗?为此,本文将通过对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招考对象、目的方式、考试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来分析二者的异同,在总结科举制的利弊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到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当中。
中国封建社会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封建君主必然要借助一定的力量来维护巩固其统治,而这个力量就是官员。
正是由于官僚队伍是封建专制统治的支柱,而吏治的状态又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因此中国古代社会很早便有了严密的官员选拔制度。
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禅让制、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阶段,但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则是科举制。
科举制度是指分科考选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自隋朝开创到清朝末期废除,绵延1300余年。
古代科举制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隋朝初设、唐朝完备、宋朝发展、明朝鼎盛、清朝衰败。
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诞生。
唐宋时期,科举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类,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确认、发展和完善,既丰富了考试内容,又确定了一整套考试录用程序,并建立了严格的监察体制、惩罚体制和管理体制。
明代科举考试大致分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考试形式、答题方式也严格规范化,然而就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危害极大的“八股文”,把科举考试制度引向绝路。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最终消亡。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推行时间最长的一种官员选拔任用制度,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并与君主专制统治相适应的官员选拔制度,也是一种与教育紧密相联的考试制度,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北宋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北宋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北宋科举制度和现代公务员制度都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两种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异同点。
一、选拔机制不同北宋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诗歌、文言文等,在考试中表现优秀者则能够晋升为官员。
而现代公务员制度则是通过面试等方式选拔人才,考察的内容包括政策理解、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通过面试的人才才能够成为公务员。
二、职权不同北宋科举制度下的官员主要是负责治理地方、处理民事案件等行政职务,政治领导和决策则是主要由皇帝和宰相等高层官员来承担。
而现代公务员制度下的公务员则是具有更加广泛的职权,既要负责政府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也要承担具有政治领导性质的工作,如政策研究、政策制定等。
北宋科举制度下,只有通过考试的人才能够成为官员,而且考试还存在一定的门槛限制。
因此,这种制度的选拔范围相对较窄。
而现代公务员制度下,选拔人才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高等院校毕业生,还包括社会人士、军队转业干部等不同背景的人才。
北宋科举制度下,官员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官员本人的办事能力和廉洁度来进行评估。
而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考核则包括绩效评估、职业道德评估、政治素质评估等多个方面。
这种考核机制更加全面,能够更好地反映公务员在工作中的表现和职业素养。
总之,北宋科举制度和现代公务员制度都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而设立的。
虽然二者的内容、途径、范围和考核机制等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都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并且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与国家繁荣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们应该从比较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选拔和管理人才的水平,促进中国的快速发展。
中国古代科举制与现阶段公务员制度之比较
中国古代科举制与现阶段公务员制度之比较作者:赵九州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4年第09期[摘要]科举制始于中国隋朝,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下选拔官僚的重要人事制度。
公务员制度是现代社会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选拔人才的重要人事制度。
虽然公务员制度源于西方的文官制度,但是,中国当下的公务员制度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关的渊源,有人认为,当下的中国公务员制度就是现代社会的“科举制”。
因此,本文通过对古代科举制与现代公务员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综合分析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过往制度的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的公务员制度提供更好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科举制;公务员制度;选拔机制[中图分类号]K24;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9-0077-04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达138.3万,招聘岗位人数约两万,最热门职位报名与录取比例达9000:1,与历史资料记载的广大学子进京赶考的盛大场面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为此,本文通过二者之间的比较,归纳出二者之间的异同,并为当下的制度完善提供历史的借鉴。
一、中国古代科举制发展的历史考察科举制即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选拔人才充实其官僚系统,以实现王朝统治的稳定为目的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
科举制始于隋代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至清代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止。
共经历1300余年,是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人事选拔制度。
(一)科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在隋朝建立之前,中国古代封建官僚选拔制度变迁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秦代之前以西周的分封制为主要代表,宗法制和血缘关系成为官僚选拔的重要手段。
秦代伊始,军功制成为官僚任用的重要考量手段。
秦实现国家统一后,战争的机会相对较少,军功制的选拔机制逐渐让位于贵族制。
汉代,实行举孝廉,由此举荐制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道德修养成为重要的考量标准。
公务员考试相当于古代的科举考试殿试制度练习题
公务员考试相当于古代的科举考试殿试制度练习题公务员考试是现代社会选拔并录用公务员的一种考试制度。
它通过一系列的笔试和面试,评估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确定是否能胜任公务员职业。
而古代的科举考试殿试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也是对文化程度和能力的考核。
尽管两者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但公务员考试可以说是对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制度的一种现代化形式练习。
首先,公务员考试与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制度都是选拔优秀人才的方法。
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优秀人才,为朝廷选拔給官的官员。
公务员考试也是通过一系列的考试来选拔优秀的公务员,确保政府机构能够得到有才干的人才。
这两种考试制度都致力于选拔人才,以确保政府行政机构的高效运转。
其次,公务员考试与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制度都注重对考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制度通过文化知识、判断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来评价考生的综合素质。
公务员考试则考评考生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等,并通过面试等环节来全面评估考生的素质和能力。
两种考试制度都注重结合理论和实践,评估考生的综合能力。
另外,公务员考试相较于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制度更加公平和透明。
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容易收到贿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而公务员考试有一套严密的考试规则和程序,确保每个考生都有公平的竞争机会。
公务员考试的笔试部分通常是匿名评卷,减少了人为干预的可能性。
此外,公务员考试还注重考生的实际表现,通过面试等环节来考察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也减少了单纯机械记忆和应试技巧的作用。
最后,公务员考试也更加灵活多样化,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公务员考试的科目设置和内容与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制度有所不同。
公务员考试的科目通常包括基本知识、行政能力、法律法规等,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此外,公务员考试在考核方法上也更加多元化,如书面考试、面试、资格审查等环节,能够充分评估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中国科举制度与公务员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3、注重候选人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科举制度中,考生需具备一定的文化 素质和理论知识,现代公务员制度也应注重候选人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确 保其胜任工作岗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公共服务导向:现代公务员 制度强调公共服务导向
1、强化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考试制度和 监督机制,确保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参与机会,防止不正之风的出现。
文献综述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选拔人才方式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 科举制度通过分科考试,按成绩选拔人才。随着历史的发展,科举制度不断演 变和完善,成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官员选拔渠道。然而,自清朝末期开始, 科举制度逐渐衰落,最终在1905年被废止。
公务员考试制度是中国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选拔人才方式之一,其历史可以 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公务员考试通常由政府组织,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 节,通过考试者将获得公务员职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务 员考试制度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得该制度更加科学、公正、透明。
中国科举制度与公务员考试制 度比较研究
01 引言
03 比较分析
目录
02 文献综述 04 参考内容
引言
中国科举制度与公务员考试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选拔人才制度。科举 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延续了1300多年,而公务员考试制度则是在20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实施。虽然两种制度在时间和历史背景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它们都 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次演示旨在比较中国科举制度与公务员考试制度之 间的异同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以期为现代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2、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 和方法,准确地评估公务员的能力和表现,以便更好地选拔和任用人才。
中国科举制度的千年沿革
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
明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
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明代 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 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 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 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 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 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中国科举制度 的
千年沿革
壹 中国科举制度简介 贰 科举制度的历史渊源 叁 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 肆 科举制度与公务员制度的比较
中国科举制度简介
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 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
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 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 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 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 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 合。”
而我国现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也还没有通过人大立法,考试 时间不定期,考试内容不统一,特别是阅卷、录取程序各地不统一, 主观随意性大,影响了考试的严肃公正。这个条例与西方国家颁布的 有关法规相比,不仅在数量上不够,而且在内容上也有待于进一步细 化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的角度对比科举制与现代公务员制度之异同一引言与介绍人世间,不会有十全十美的制度,不管过去还是未来的,现实的情况是:在行政管理方面,西方的制度体系占据了主导地位,进行着一种管理精神上的垄断。
我们的问题是:中国是否能建立一种现代科举制度,把官员的选拔范围扩大,使得所有中国人,不分党派,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信仰……,都有真正平等的机会进入国家管理层,换句话说,也就是一种中国式的民主形式,打破西方的精神垄断,为人类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答案是未知的,但我们可以从科举制的历史中获得一些有益的东西。
从汉代的察举,辟除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其选人范围与标准都是相当狭隘的。
满足不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人才的能力受到广泛的质疑,直到隋朝,科举制使管理机关的面貌焕然一新,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为朝廷招揽了大批人才。
唐朝以后,科举制更加完善,考试程序简化,选拔标准客观真实、人才有的放矢等优点一目了然,尤其是清朝的科举制度已与任官制度紧密相连,形成一套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达到它的发展巅峰。
虽然科举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舞弊,捐官等不良现象,八股取士的制度也被广泛批评,但它依然有着上千年的生命力,显然优于它之前的一系列选官方式。
根本上说,它表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极大的亲和力,高度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成熟以后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1>笔者认为,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它所存在社会的其它政治制度,是中华文明的又一个闪光点。
回顾现代公务员制度,仅仅发展了二百年的时间,现在基本处于成熟期。
我们不得不指出的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对公务员制度的形成有着不可勿视的诱发作用,它是其直接推动力。
1969年,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在《中国游记》一书中首次对中国的科举选官制度表示赞叹;另一位传教士德万多萨在《伟大的中国》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科举制的考试方法与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在1570—1870年间,用英文介绍中国官员制度的书籍就达70多种。
〈2〉目前,西方学术界公认:现代西方文官制度源于中国的科举制,曾任美国联邦人事总署署长的艾伦·坎贝尔教授甚至说:“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涉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都归于中国。
〈3〉不少美国学者也表示,中国的科举制让美国人看到“政党分肥制”的丑陋与弊端。
综上,我们已从上面的介绍中看到西方文官制度是中国科举制的变体,二者同宗同源。
下面就开始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二者的异同,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精髓。
二、中国的科举制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比较研究1、技术的层面对于任何一种制度,技术都是它存在的基础,首先从支持它们的物质手段谈起。
对于科举制,无论是乡试,会试、殿试都有专门负责组织考试的机关;考题也都出自事先成立的机密小组;监考时更是出派大批人力物力,除了用木板将考生隔开,还采用了弥封(糊名)、誉录、军人监视、考场封锁等控制手段;考试结束后,试卷统一由“学政”评判,殿试则由皇帝亲阅,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试的公正性。
从这个角度说,在当时的科技水平发展下,科举制的技术支持已相当完备,现代考试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都已基本含概。
今天,现代公务员考试继承了它的一些特点,而且动用了一些现代技术,如监视器、基渎卡以及电脑阅读系统,另外在题目的设置上也渐趋合理。
其次,对于科举制与公务员制度,专门的学校都是与其相辅而行的。
本质上说,科举制下的学校目的首先在于保持贵胄对庶人的某种区别,次在为思想训练和学科重点提供一般示范的途径。
从宋代的太学,到明清的国子监,都意在“学校储材以待科举”,后来甚至规定非国子监生和府州县学生不能应科举。
换句话说,学校变成了科举的必经阶级,变成了官僚养成所,失去了原来存在的价值。
比较而言,现代公务员制度下的学校,尤其是西方已相当成熟,如法国的国家行政学院,其专业化程度,教育水平都发展到一个较高阶级,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行政管理方面的专业素质,又具有普适性的全面素质,符合了行政机关的需要,它与科举制的共同点是在于学校的对口性很强,完全出于统治层的需要,而且这种学校设置有足够的社会支持面,成为一种有效“入仕”的途径。
更重要的是,它们增强了国家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决策的水平。
我们还应该着力说明的是科举制学校的最大特点不只是着眼于从学校选出了多少官吏,而更强调吸引了多少人踏上了读书求官之路。
以唐朝为例,每年进士不过几十人,但何止成千上万的学童,从接受启蒙开始,就受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的教育,他们自然是政权的衷心拥护者。
〈4〉如今,我们行政管理方面的学校也是方兴未艾,我们不得不承认,从这些学校走出的学生有其优势性的一面。
2、制度化的层面(1)科层化的维度这是韦伯的管理思想的精髓,也是我国科举制官僚体系与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共同特征。
对于中国古代管理系统,科层化是一种统治制度,官员入仕之后,便处在了一个特定的位置上,被分成三六九等,随着他们的表现可以向上层迁移。
这种金字塔是较稳定的,同时保持了整个官员系统的连续性。
但它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官员为了权力的扩大,不择手段,只对上负责,而决策是否理性化,人民的反应如何对于官员不是十分重要。
再加上当时的考核制度只留于形式,这种科层制最终只能成为腐败的温床和低效率的基础。
随着文明的发展,现代公务员制度的科层化设计在权力约束,淘汰机制,承诺与分工体系等方面日臻完善,各级公务员各负其责,尤其在日常事务方面依然保持了其传统优势。
同时,科层制与新兴的事业部制的有效结合,集中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弥补了科层制决策的效应,信息传输方面的不足,在这个意义上说,改良的科层制是先进的。
(2)官员分工体系的维度。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官员分工体系的安排都是有意设计的,只是过去是“正官”与“力笔之吏”,现在是政务官与事务官。
科举制下,正官往往都是考试出身,他们被皇帝派往各地任职,并且往往只有他们才有升迁的机会。
各衙门的办事员,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官都是由一些不规范的途径产生:有的是正官“自辟僚属”,有的是通过关系推荐产生,有的是科场淘汰之人,明朝时“生员入学十年,学无所成者及有大过者,俱送部充吏。
”〈5〉就是真实的写照。
他们往往终身从吏,无法升迁。
现代的公务员制度在这方面恰恰相反,它考任的对象都是事务官,政务官往往是选举产生,这就弥补了科举制的两大不足:一是事务官管理水平与效率低下,二是政务官们不需对民众负责,往往目空一切,缺乏了必要的权力约束。
由此可见,两种制度虽都具有选官的功能但考任对象却是有明显区别的。
另外,还有一点必须提出,尽管现代文官制度对政务员与事务官的划分更是合理性,但事务官的常任“危机”仍然不好处理,一旦它们蝇营狗苟,互相勾结,也会像过去时代的“衙蠹”一样,损害到管理机制的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负担。
(3)文职化与合法化的维度回顾历史,在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以及中国的西汉盛唐时期都存在着一种“军而优则仕”的管理体制,军人依靠战功控制着中央或地方的行政管理机构,但他们往往缺乏办事能力,有勇无谋,尤其是规则的意识缺乏,不利于国家管理职能的履行,而科举制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局面,他将文武取士分别对待,尤其强调官僚体系的文职化色彩。
这是一项创举,不仅消弥了军事力量对日常行政工作的影响,而且更广泛,更有针对性地招揽了人才,满足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现代公务员制度很好地借鉴了科举制的这个特点,并很好发展了它,尤其是它的合法化是科举制无法比拟的。
西方国家都有自己的公务员法,详细规定了公务员的各项权利与义务,使公务员的各项工作都能代表国家,不受其它力量的干扰。
总之,无论是文职化与合法化,它们的目的都是尽可能地使公务员的机构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使其工作具有稳定性与连续性,可谓异曲同工之妙。
3、文化与哲学的层面著名学者秦晖先生曾在文章中说过:科学制的哲学基础是强调“大共同体”(君国本位)的传统理念,而西方文官制的基础是强调个人本位,二者都是排斥小共同体本位的。
笔者是认同这种论断的,并且想再从文化方面加以补充。
中国人的文化是相信权威的,科举的本质就是打着君国主义的旗帜来笼络人才的,并且科举制的运行过程中是过分强调统一的:一份试题,一种指导思想——儒学,一种共同的命运——学而优则仕。
我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提到,科举制是封建社会一种非常实用的整合工作,它是强有力的全民动员手段,激励大众的学习热情、工作热情,可以整合社会规范,统一意识形态。
有人说,科举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并不过份,因为它所赢得的社会效应的确超出了其选拔官员的初衷。
相比之下,如今的西方公务员制度也是意在使每一个工作者的个性融合起来,因为国家行政机构的管理活动不能像跳迪斯科这样张扬个性,要有条不紊,要保持相对的稳定。
换句话说,虽然现代公务员制度与科举制的哲学基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落脚点是相似的——追求一种统一(西方即使是形式上的)。
三、新式科举制在中国重新兴起的现实可能性经过我们对上述两种制度的比较研究不难发现,我国传统科举制作为我国传统政治的一大创造,其闪光点不仅是星星点点,而是普遍意义上的。
那么在它退出历史舞台一百年之际,能不能经过改良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呢?笔者认为这恐怕不易实现,原因如下:首先,我们在技术上和制度上发现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的相似,这是浅层或中层上的类同,而非根本上的。
它们二者植根的土壤有本质差异,科举制势必要求一种全民族人们的一致认同,全社会形成统一的价值标准,而在现代这种统一根本无法达成,文化以及追求的多元性改变了客观环境。
其次,科举制在政治上的要求是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现实条件很难达到。
载体是各级握有实权的正官,而非笔吏幕僚,而公务员制度选拔的往往是吏与僚。
在这个角度上说,科举制并没有优势。
最后,从人的因素考虑,精英是在逐步散失的,不能保证他们仍然留下政治领域。
从指导思想上看,马克思主义与科举制只有在形式上可以统一,用科举制作为国家根本管理制度不具备实践的可能性。
综上,科举制度即使与现代性有交互性,重获新生也是相当困难的。
只能说,它是一个时代的结晶,但绕开深层次的变革,脱离现实环境而用它去适应今天的行政管理是天方夜谭,借鉴是唯一正确选择。
四、结语我们应该承认,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科举制的时候,会发现一些就在我们身边存在的东西,与其有惊人的相似,但重新拾起它又是那么的虚幻。
企图用它来改变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设想也是那么的不实际,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必为我们的文明忧虑,它曾经是一个时代的主宰,未来也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