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唐太宗执政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唐太宗执政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摘要:面对隋末唐初百废待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复杂的严峻局面,唐太宗李世民心存忧患,治不忘乱,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关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分析探讨其执政思想并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对于新时期巩固我党执政地位、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唐太宗;执政思想;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君主和政治家,为维护和巩固李氏王朝的统治,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其中闪耀着不少执政思想的光辉。
近年来学术界对唐太宗的研究比较多,从某个具体方面探讨唐太宗政治思想的文章也不在少数,但从整体上研究唐太宗执政思想的文章还不多见。
本文拟从以民为本、选贤任能、重农护农、礼法兼治、民族和谐等几方面对唐太宗执政思想做些分析探讨。
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观念民心向背是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
唐太宗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只有获得百姓的拥护,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唐太宗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了自己的民本思想:其一,务清静以安百姓。
隋朝之所以失去天下,并不是因为当时国家不富强,而是因为“征求不已”使百姓不堪重负导致天下大乱。
唐太宗深知安静百姓才能治国理民的道理,他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木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乎?”唐太宗为了安静百姓,“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并为此采取了“节力役”、“息边争”、“薄赋税”等一系列措施,迅速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安定。
其二,兴产业以富民生。
唐太宗非常了解富民与治国之间的关系,为了达到富民的目的,他大力提倡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通过实行均田制,使耕者有田;通过兴修水利,改善了发展农业生产环境;通过劝课农桑,使当时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此外,贞观年间,唐太宗还修正完善了武德年间制定的租庸调法。
唐太宗在位期间,由于他的严格督责,官吏基本上能够照章办事,使租庸调制得到了普遍实施,成为唐代租庸调制实施最好的时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官吏对老百姓的恣意盘剥和聚敛。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做好当今的“伯乐”,其识人察人的绩效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的荣辱升迁,对国家兴旺,政权稳固,社会和谐尤为重要。
在党管干部前提条件下,做好当前人大政府换届准备工作,如何选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官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要常思失察之痛晏子云:“国有三不祥,夫有贤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
”知人方才善任,任人唯贤素来是立国安邦的根本,古代有识之士把对任人上的失察为认是国家的不祥。
近些年来,任人失察案例时有披露。
据新华社报道,陕西省靖边县新农村乡“毁林书记”米立新,在乡党委书记4年间,所在乡共毁林500多亩,其中米直接参与毁掉的就有160多亩,米如此“大刀阔斧”地毁林,非但没有被查究毁林的责任,反而当上了林业局长。
象“毁林书记”之类,一旦将权力交付于他,就很难保证他真正按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成为人民的公仆,相反,他们一旦穿上了“公仆”外衣,人们的权力就成为他们滋长官僚和腐败的资本,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况且,“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骇人听闻的“三光书记”,涉案人员达300余人,福建周宁县“富翁书记”林飞龙在他的“表率”作用下,该县形成金字塔式的“行贿受贿链条”,一些重要科局的一把手全都卷入其中,无一幸免。
特别是近几年查处的成克杰、刘方仁、胡长清、李嘉廷、李任周、王怀忠、许运鸿、丛福奎、田凤岐、慕缓新、马向东、胡建学、阎健宏、褚时健、李真等一批腐败分子,在令人震惊和拍称快之余,谁也不保证不是用人的失察,教训是惨痛的,代价是沉重的,损失是巨大的,痛定思痛,如果我们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不能从根源上把住识人察人关,未能从思想引起警觉,使那些不称职的同志轻而易举获得人民权力,甚至使一些吹牛拍马、虚报浮夸,无视群众利益的“上级表扬,百姓骂娘”的腐败分子蒙混过关。
长此以往,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的毁灭。
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材料分析题(含答案)
【民族关系篇】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的这句话体现了唐朝政府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
“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
【对外关系篇】
完成下列表格(6分)
①天竺或古印度(2分)②玄奘(2分)③鉴真(2分)
【文化昌盛篇】
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出许多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的是?(2分)杜甫。
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吸取历代王朝特别是隋亡的教训。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任用贤才,任用房玄龄为相(或任用杜如晦为相)。善于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4)列举唐时为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历史代表人物各一人。
鉴真,玄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五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杜甫。
(2)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开元盛世。
(3)这种全盛局面是在何时,因什么事件而被打破 ?
“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刘宗绪《唐代的选和举》
材料二:如必谓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愚民政策,由一二皇帝的私意所造成,这更不合理……若谓此乃皇帝欺骗民众,而且凭此欺骗,便能专制几百年,古今中外,绝无此理……凭实事讲,科举制度显然在开放政权,这是科举制度之内在意义与精神生命。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读李世民有感(优秀5篇)
读李世民有感(优秀5篇)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
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李世民有感篇一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为国家带来了繁荣和安定。
他的领导风格和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李世民的才能和智慧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
下面,我将从他的勇敢决策、卓越才干、智慧和公正谦和四个方面来分享我对唐太宗李世民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唐太宗李世民的勇敢决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他的统治下,国家迎来了和平与繁荣。
他不畏艰险,毅然决然地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在克父杀兄后,他力图稳定政权并整顿国家吏治。
这个决策不仅显示了他的大无畏精神,还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关注。
同时,作为一个统治者,他还不惧风险,迅速采取行动来对抗外来威胁,确保国家的安全。
这种勇敢和果断的决策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启示,它告诉我,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在面对困难和艰难抉择时,勇于迎头而上,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
其次,我被唐太宗李世民的卓越才干所折服。
他不仅在政治决策上表现出色,也在军事战略上展示出非凡的能力。
他对内政外交有着深刻理解,通过推行各项改革并加强国内建设,使得唐朝一直保持着繁荣稳定的局面。
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通过自己的智谋和谨慎的军事打击,让唐朝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壮举。
这些杰出的才干让我深受启发,他们提醒着我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把握时机,做出明智的决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唐太宗李世民的智慧让我感到钦佩。
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学习,善于抓住重点,在充分了解问题之后,做出明智的决策。
他领导下的唐朝有一个开放的政策,积极接纳各种文化和思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他政绩显著,使得唐朝成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盛世,而这些成就和智慧对我来说是一个宝贵的财富。
陇南市文县社区工作者考试题库2024
陇南市西和县社区工作者考试题库2024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行政领导艺术,关于行政领导艺术的格言数不胜数。
比如,曹操的“将贤则国安”,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唐太宗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这些名言主要体现的领导艺术是:A.授权艺术B.用人艺术C.运时艺术D.处事艺术【答案】:B2.生产中使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A.隐含成本B.固定成本C.会计成本D.生产成本【答案】:A3.“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是。
”这句名言出自()。
A.巴菲特B.郭台铭C.李嘉诚D.默多克【答案】:C4.下面不适宜使用函这一公文文种的是:A.×市公安局为委培档案管理员的问题向北京大学发文B.×单位为招聘优秀大学生向有关大学发文C.×市区政府就城市道路规划问题向市交通局发文D.×市政府就春节期间市区禁限燃放烟花爆竹发文【答案】:D1/ 125.《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岁。
A.50B.40C.20D.30【答案】:D6.宏观调控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宏观调控可以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
A.海关部门禁止某类商品进口B.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D.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答案】:B7.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答案】:A8.()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其作者是魏源,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盛世危言》D.《四洲志》【答案】:A9.根据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学校保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B.学校、幼儿园应当减少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性活动,不得向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2/ 12护人推销或者要求其购买指定的商品和服务C.学校、幼儿园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D.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完善安保设施、配备安保人员,保障未成年人在校、在园期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答案】:B10.下列文学作品与其作者及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千古不可易 官箴
千古不可易官箴千古不可易---官箴文/呂本中(宋)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寿州(今安徽寿县)人。
宰相吕公著的曾孙,以恩荫授承务郎。
因为是“元祐党人”子弟,绍圣初被免官。
南宋初,流落至湘、桂一带。
绍兴六年(1136)召赴行在(杭州),赐进士出身,任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
在南宋初年的政治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边,因得罪秦桧而罢官。
其祖父吕希哲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家风濡染,吕本中也熟谙理学。
晚年深居讲学,因祖籍东莱,学者称“东莱先生”。
又因曾任中书舍人,因而人称“吕紫微”。
三十六字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官吏不害怕我的严厉而是害怕我廉洁,百姓不是对我的才能心服而是对我的公正心服;处事公正,那么官吏不敢有所怠慢;做人廉洁,那么百姓不敢有所欺骗。
处事公正就能够明辨是非,能够做到秉公办事,能够获取群众的信任。
做人廉洁就能够形成威力,能够让人心服,能够得到百姓的厚爱。
不与人争者,常得利多;退一步者,常进百步;取之廉者,得之常过其初;约于今者,必有垂报于后,不可不思也。
惟不能少自忍必败,此实未知利害之分、贤愚之别也。
【原文】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然世之仁者,臨財當事,不能自克,常自以為不必敗;持不必敗之意,則無所不為矣。
然事常至於敗而不能自已。
故設心處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
借使役用權智,百端補治,幸而得免,所損已多,不若初不為之為愈也。
司馬子徽《坐忘論》云:『與其巧持於末,孰若拙戒於初?』此天下之要言。
當官處事之大法,用力簡而見功多,無如此言者。
人能思之,豈復有悔吝耶?事君如事親,事官長如事兄,與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僕,愛百姓如妻子,處官事如家事,然後為能盡吾之心。
如有毫末不至,皆吾心有所未盡也。
故,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
领导者: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领导者: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领导者: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和讯管理工作能否圆满完成,关键因素在于人。
正如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唐太宗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曾国藩也认为:“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要义”“人存而后政举”“将欲维持成法,所须引用正人”。
而领导者的首要任务,就是选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领导者的存在价值不在于亲自冲锋陷阵,而在于调兵遣将、运筹帷幄,汇聚众人的智慧,把各种各样的人用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
古往今来,无数卓有成效的领导者深谙此道,并为之投入大量的时间,付出大量的精力。
他们知道,作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制订目标,不是不停地修改规章制度,而是“用人”。
做不好这一工作,所有的目标和设想都将是海市蜃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领导在用人方面存在着以下几大心理误区:一、首因效应误区首因效应是指第一印象左右了对一个人的整体评价,而对以后的表现、以后的变化往往视而不见。
首因效应的弊端是多方面的。
一是容易导致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
二是容易导致以貌取人的肤浅认识。
三是容易导致以偏概全的经验主义。
领导者过分地依靠过去的经验去发现人才,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接受不了新生事物,那些富有个性的、富有时代感的创新型人才很难被选中。
四是容易导致一成不变的僵化思想。
认为原来好的,现在一定就好,原来差的现在一定就差,原来犯过错误的今后万万不可重用。
只看一时一事,看不到人才的变化。
二、晕轮效应误区晕轮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先从局部出发,然后被扩散为整体印象。
通俗地说,就是“一俊百俊”、“一丑百丑”。
晕轮效应最大的弊端是一叶障目、以点带面。
仅仅根据物件的个别特征,就对物件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甚至从喜爱或讨厌一个人泛化到喜爱或讨厌一切与他有关的事物,结论往往是片面的。
比如,有的领导对属下的生活习惯、工作之余的衣着打扮不顺眼,于是就会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
关于忠诚担当心得体会
关于忠诚担当心得体会【篇1】忠诚担当心得体会“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至关重要。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打造世界领先、中国一流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加强政德修养、练就真本领,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大力发展现代工业,而煤炭是工业的粮食,要发展好现代工业,就必须建设好现代化煤炭生产企业。
作为国有重点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至关重要。
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
”忠诚是党员干部的根本政治素养,是党章明确规定的党员义务,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
对党忠诚,就要坚定理想信念。
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才能有牢固思想基础。
方志敏面对敌人的屠刀毫无惧色,铁骨铮铮地说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坚定的信仰,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的。
党员干部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尤其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和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坚定信仰不动摇。
对党忠诚就要忠诚于党的宗旨。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不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党员干部都不能丢掉、不能忘记党的根本宗旨,要始终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心系人民群众,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力的思考
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力的思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而选拔培养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是一项带有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它对改善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结构,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保持农村工作的连续性有着重要意义。
最近,笔者在对武陵区丹洲乡17个村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进行调查时,发现许多村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总体上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
一、存在的问题目前,全区86个村的后备干部队伍常数保持在330名左右,其中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103名。
笔者调研的丹洲乡17个村有村级后备干部51人,平均每村3名,其中40岁以上14人,40岁以下37人,高中以上文化19人,初中文化32人,51人中长期在外打工的11人,在附近打工的29人,经商或从事技术工作的11人。
由于该乡在后备干部确定工作中有明确要求:禁止村干部直系亲属列入后备范围,因此没有一名为干部直系亲属,但有15名与现任干部有间接亲属关系。
总体来看,全乡后备干部队伍年龄与文化结构基本合理,但仍暴露出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1、人选匮乏。
近年来,由于大批优秀农村青年外出经商打工,导致在确定村级后备干部时,可供选择的范围小。
在该乡20-35岁男青年约有60%外出打工,其中长期在外的占30%左右。
由于村干部报酬普遍不高,大部分村不能落实一般村干部的退养安置,不能解决其后顾之忧。
所以在家的部分优秀青年也不愿被列入后备干部之选,从而在后备干部选拔中形成了“矬子里边拔将军”的无奈局面。
2、选拔程序不科学。
目前,多以村党支部或党员推荐为主,由于受支部和党员队伍本身素质不高的影响,推荐的后备干部水平参差不齐。
另外有的村党组织负责人在选拔后备干部时,心存私念,“武大郎开店”,只挑能力弱于自己、听话、顺从的人做后备干部,确保其进班子后好领导,对自己不构成威胁,防止那些有思想、有能力、敢想敢干的人进班子,弄“丢”自己的乌纱帽。
3、培养管理机制不健全。
2024年台州市黄岩区事业单位招聘真题
2024年台州市黄岩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综合知识》(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说明】1.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公正;2.请严格按照规定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编号;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答题;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将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收取并清点完毕后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
A.一出阴沉的喜剧B.一出阴沉的悲剧C.一出乐观的悲剧D.一出乐观的喜剧【答案】:C2.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行政领导艺术,关于行政领导艺术的格言数不胜数。
比如,曹操的“将贤则国安”,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唐太宗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这些名言主要体现的领导艺术是:A.运时艺术B.处事艺术C.授权艺术D.用人艺术【答案】:D3.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 3%和36. 1%。
这表明()。
1/ 11A.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B.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C.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D.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答案】:C4.弥补财政赤字方式副作用较小的是()。
A.向中央银行借款B.发行国债C.提高税率D.增设新税种【答案】:B5.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是指()。
A.法典B.法律体系C.法律部门D.立法体系【答案】:C6.当一个地区出现以下哪一项指标时,说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A.洛伦茨曲线越近似于一条直线B.菲利普斯曲线越近似于一条直线C.基尼系数的值越低,其数值越接近0D.恩格尔系数越接近于1【答案】:D7.社会主义产生以前的阶段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同盟C.股份公司;D.垄断资本主义;【答案】:A8.在金融领域中,“()”指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其特征是概率很高,2/ 11破坏力巨大,但可以预测,可以防御。
略述我国古代选才用人观
样才算有德呢 ?“ 好学慈孝 , 言而 有信 , 施寡取的” 谓之有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处理政务。 博 , 如马融所言 :仁以怀之 , “ 义以厉 德 。人才的第二标准是有才 ,管仲看来 ,有拳 勇股肱之力 ” 之 , “ , 礼以训之 , 信以行之 , 赏以功之 , 刑以严之” 经济上以农为 。 “ 秀出于众者”谓之有才。 , 他认为干大事业的人应该有胆大卓 本 , 重农抑 商。武则天在《 臣轨》 中指出 :好农功者 , “ 虽利迟而 识, 他不赞赏谨小慎微 , 目光短浅的人。他还认为人的才能有 后富 ; 好末作者 , 虽利速而后 贫” 。, 对不同的人应该量才使用。 仲选拔人才的思想及办法 利人” 管 。政治上倡 导“ 亲民之吏” “ 、与民一体” 。除暴安民 , 严格 对齐国的霸业起 了积极作用。 约束 各级官吏 , 尤其 是那些 “ 割众 家之 肉 , 自己之身 ” 安 的酷 古代的忠君保民 , 是官吏施政 的政治原则。官吏忠君即忠 吏 . 则加以抨击鞭鞑 , 为黎民百姓提 供一个维持 正常生活 、 生 于 国家 , 保民是忠君 的手段。即“ 吏以爱民为忠 ” 。所以忠君则 产的社会条件 。为 官者“ 当建 设长利 , 广厉风教 , 国家厚根 为 得民 , 得民 为忠君 。《 晏子 ・ 春秋》 记载 , 叔向问晏子说 “ 哪种品 本。” 德最为高尚, 哪种行为最为敦厚 ?” 晏子回答说 : 最高尚的品德 自古以来 , 凡属明智者无 不具有忧患意识 , 谨慎戒 惧 , 约 莫过于爱护 人民 ,最敦厚 的行为莫过于使人民安乐” 。又问 : 束 自己。《 易经》 “ 讲 谦谦君子 , 以自牧” 卑 。一言兴邦 , 一言丧 “ 哪种品德最为低下 , 哪种行为最 为低贱 ?” 回答说 :最低下的 邦。 “ 宋代民族英雄岳飞说 :正已可 以正扬 , “ 自治可以治人 ” 以 。 品行莫 过于苛刻 地对待 人民 , 低贱 的行 为莫过于残 害人 此警戒自己。“ 最 安不忘危 , 治不忘乱 ” 。女皇武则天说 :忧患生 “ 民。” 这与我们今天以人 为本 、 构建和谐社会亦 有相似之处。 于所忽 , 祸害生于细 微 ,要时刻警惕 , ” 防微杜渐。宋朝政 治家 节操 自爱是讲人才的品德修 养的 ,是应该具备思想素质 范仲淹提 出的“ 先天下 之忧而忧 , 后天 下之 乐而乐 ”博 大胸 , 的标志和伦理准则 。孔子日 ,苟正其身 , “ 于从政乎何有?不能 怀. 寄语深刻 , 发人深思。 正其身 , 如正入何?” 又日“ 其身正 , 不令而行 , 身不正 , 其 虽令 诚然 . 选用人才是中国历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产物 , 它对 不从” 《 。 说苑》 中说“ 人臣之行 , “ 有 六正 ”“ 、六邪 ” 行 “ 。 六正” 则 百姓 、 国家 、 族的兴衰 , 会 的进步 , 系极 大 , 文或 许能 民 社 关 本 荣 , 六正 ” 犯“ 则辱” 。贤臣处“ 六正 ” 之道 . 不行“ 六邪” 之术 . 故 产生某些启示 , 以利祖 国的富强 与发展 。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作者:陈家兴来源:《畅谈》2018年第13期“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都强调了人才的极端重要性。
新时代的中国,也日渐彰显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恢宏气象,令人瞻望未来中国的壮美图景。
唐太宗曾经在《贞观政要》中指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可见发挥人才的作用在古代就被作为一条重要的治国方略流传下来。
历史上,在大业将起之际,或盛世将兴之时,就常常出现延揽天下英才的奇观,而人才建功立业的传奇也随之上演。
看待人才:视人才为祥瑞珍宝用人首先有一个如何看待人才的问题。
这当然不仅是嘴上说人才怎么重要,行为举止上如何爱惜人才而已。
比如三国时期的袁绍也很重视人才,礼贤下士,却不知用人之机,把人才当花瓶而已。
这实质上不是重视人才,而是屈杀人才。
在相当意义上说,只有掂得起人才的分量,才有用得好人才的胆略。
在战国时期的齐威王眼里,人才是珍宝,更让人才在各自岗位上耀亮珍宝之光。
想来,如果不是魏惠王这个庸碌之主想在齐威王面前炫耀宝贝,恐怕齐威王视人才为光照千里的珍宝这段佳话,未必会见诸史册。
当时,齐威王和魏惠王一起去郊外狩猎,在闲聊时魏惠王就问,齐国有宝贝不?齐威王说没有。
魏惠王就说,我的国家虽然小,也还有十颗大珠子,直径有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车子,你们齐国这么大,怎么会没有宝贝呢?显然,在魏惠王眼里,只有这些奢华之物。
但在齐威王眼里,这些东西又岂在话下?他念兹在兹的是人才。
所以听魏惠王这一炫耀,就很潇洒地告诉他,我的臣子中有檀子,让他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来犯,十二诸侯都来朝奉;有盼子,让他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我的河边来打鱼;有黔夫,让他守徐州,燕国人就对徐州北门、赵国人就对徐州西门祈福,迁到这里来居住的有七干多户人家;有种首,让他防备盗贼,就出现道不拾遗的景象。
然后齐威王豪迈地表示,他们四个人,光照千里之外,怎么能只照亮十二乘车子呢?说得魏惠王大为惭愧,怏怏而去。
作文描写用人常用诗词佳句汇总
作文描写用人常用诗词佳句汇总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处: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原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释义: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比喻:即使年老,仍会奋勇争先、为国尽忠。
用法提示:廉颇老的时候在魏国,赵王还想用他,便派使者前去查看。
由于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使者,使者便将能吃米一斗、肉十斤的廉颇,说成了“顷之三遗矢(屎)”的老人。
结果,赵王以为廉颇已老,便没有再用他。
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的对象可以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人,一种是只想着退休养老的,一种是老当益壮的。
前者应该提点,应该学习廉颇;后者应该称赞,有廉颇之风。
比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书写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最为生动的教科书。
2.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原文:“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释义:言语浮夸、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人,往往没有什么真本事,不可重用。
比喻:看人要看其真实能力。
用法提示:说到底,《三国演义》的本质是一部小说,与正史《三国志》相比,在内容上还是有不少出入的。
刘备说马谡不可大用,可是诸葛亮还是用了,结果街亭失守,北伐再次失败。
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可以直接用这句话,也可以援引诸葛亮的事例,说明不可被表面上的“花言巧语”所欺骗的道理,做人用人还是要有真实本事。
比如,“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年轻干部如果急功近利、患得患失、投机取巧、见风使舵、处事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或者搞自我包装、花里胡哨、花拳绣腿,那是没有前途的。
李世民说过的名句名言有哪些
李世民说过的名句名言有哪些李世民说过的名句名言有哪些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名言都很熟悉吧,熟记名言有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打造语言亮点。
那什么样的名言才是经典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世民说过的名句名言有哪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世民说过的名句名言有哪些篇11、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世民2、君者,舟也;人者,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世民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4、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
——李世民《辽城望月》5、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李世民6、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
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
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
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游幸无度,田猎不时。
——李世民《帝范》7、"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
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
——李世民《薛仁贵征东》"8、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李世民《芳兰》9、官在得人,不在员多——李世民10、性怀辨慧,非积学不成。
——李世民《帝范》11、睿智聪明,守之以愚——李世民《帝范》12、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李世民13、治安之本,惟在得人。
——李世民《贞观政要·择官》14、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15、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
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
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
纫珮兰凋径,舒圭叶翦桐。
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
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自律的名言名句
自律的名言名句【篇一:自律的名言名句】自律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2、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3、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徐九经4、名不可以虚求,贵不可以伪得。
《袁子正书政略》5、以细行律身,不可以细行取人。
魏源6、明道德以固本,重修养以安魂,知廉耻以净心,去贪欲以守节。
7、廉耻,立人之大节。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
陈弘谋8、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
李惺9、权似一条河,清浊看官德。
《现代国洪河作》10、多行不义必自毖。
《左传》11、古人有言曰:大-法小廉。
大臣能廉,仅得其半。
非廉无以行法,非法无以佐廉。
陈弘谋12、公生明,廉生威。
1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14、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峻,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
王夫之15、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
岳飞16、大臣之廉耻,即天下之风尚。
史可法17、廉洁方能聚人,律已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18、对可耻的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挽救。
德谟克利特19、贪污受贿,此弊不去,为患浸深。
包拯20、自私与贪婪相结合,会孵出许多损害别人的毒蛇。
艾青21、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22、自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机会改正。
海涅23、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唯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穷可弥缝一二。
人为财死,不贪少祸。
24、贪者逆取,不顾非义而不厌;廉者顺取,得之分内而常愧。
陈荩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26、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朱柏庐27、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已见,而后可以听人言。
金缨28、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
林逋29、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人才之重要,古人都把它看作是“为政”地关键.“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唐太宗认为用人是执政者地第一要务.“构大厦者,必资于众工;治天下者,必赖于群才.”明太祖朱元璋形象地把“治天下”比作“构大厦”,构大厦靠地是一批技艺精湛地工匠,治天下靠地是一大批善于治国地精英.“政治之道,首重人才.”清康熙把重用人才摆在治理国家地首要位置.对于如何用人,古人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识人知人,勤于教养.古人认为,用人地前提是识人知人,而识人知人很难,因为人常有假象.三国时期地诸葛亮在其《将苑·知人性》中指出:“有温良而伪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那么,怎样才能识别真伪,正确识人呢?唐代魏征提出了《六观法》:“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这是让人在地位、处境地不断变化中,观察他们地举止、修养、爱好、言谈、品行和追求,从而认识人地本质与德行,达到识人知人地最终目地.三国东吴孙权是识人知人地高手,他“纳鲁肃于凡品”,“拔吕蒙于行阵”,“识潘濬于系虏”,深为臣下所折服. 人才一旦选定,就要精心地教育、培养和训练,勤于教养,百年树人,这是人才开发地关键.《管子·权修》中有一句名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任何人才都不是天生地,都要经历一个十分艰难地精心开发过程.
如东吴地吕蒙,粗疏而又身微,小时候没有读过书.掌管重任后,孙权就力劝他学文读书,后来果然智慧大增,成长为一员儒将.汉代王安石在《上皇帝万言书》中指出:“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之人才.”意为对人应教之学问,养以礼法,取以贤能,任以专职,任何一个环节上如果不精心而偏离了方向,都足以损毁一个有用之才.
二、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在用人问题上,是以德为先,还是以才为先;是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历来是个热点问题.德才兼备,任人唯贤,自然是唯一正确地选择.即在其位,谋其政,必须修其德,养其才.汉代王符在《潜夫论·忠贵》中云:“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这是说若一个人地品德与职务不相称,或其才能与所任地职务不适应,只能殃其自身,甚至祸国殃民,会带来极为严重地后果.因此,清代地康熙帝认为:“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主张“必才德兼优为准”.什么是“德”?他也提出了一个标准——“以公胜私”;唐太宗也有类似地主张:“须灭私徇公,坚走直道.”虽然他们说地“公”指地都是朝廷地利益,但实际上也是说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 对于德与才之间地关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是统帅与被统帅地关系.并进一步指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他把人分成了四类:圣人、
愚人、君子与小人,并用历史地教训告诫人们:自古以来,大到国家地乱臣贼子,小到家庭里地败家子,都是“才有余而德不足”地小人.
三、扬长避短,用人所长.知人之后如何任用?正确地用人原则就是用其所长.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无终废,人皆有才”.古人对于如何用人所长同样有许多精僻地论述.孔子说:“无求备于一人.”孔子论其弟子,总以其一长,断其有为.东方朔也有一句名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者无徒.”唐代地陆贽则说:“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开创辉煌盛世基业地唐太宗,在《帝范·审官》中更是精僻地指出:“明主之任人,如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个人有其长,也必有其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地人难觅,十全十美地人是没有地.正如有高山也必有低谷一样,“峰谷并存”是人才地普遍规律.因此,在用人问题上最忌求全责备.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委任》中指出:“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薄于责人,而非匿其过;不苟于论人,而非求其全”.提倡因材施用,用人所长.清代诗人顾嗣协有一首《杂兴》诗,专门为用人所长云:“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好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地道理.
韩愈说:“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汉高祖刘邦让擅长运筹帷
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地张良出谋划策;让深通带兵和指挥艺术地韩信统帅大军,以期收到战必胜、攻必克地奇效;让萧何在战时筹集军粮,保障军粮供应,建立汉朝后又让他任相国,制订法度,安抚百姓,让国家早日走上民富国强地道路.
四、任人之道,要在不疑.用人地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用人不疑”.宋代政治家欧阳修在其《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中有句名言:“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意思是讲在用人上一旦选准,就要信任他,放手使用他,充分发挥他地聪明才智.
在用人不疑上,唐太宗可说是个典范.他有句名言:“为人君者,驱驾英才,推心待士.”所谓“推心待士”就是指对任用地人才要推心置腹,充分信任.他更是吸取了隋文帝用人“多疑”地教训,深感“傥君臣相疑,不能备尽肝膈,实为国说大害也.”于是他采取了“洞然不疑”地做法.武德年间,他收降了刘武周地大将尉迟敬德,不久,敬德手下地两个将领叛逃了.于是有人认为敬德必叛,力劝他杀掉敬德.他非但不杀,反而把尉迟敬德召入卧室,温语相慰,使之宽心,临别还赠送金宝.尉迟敬德被他地推心待士,赤诚相见所感动,发誓“以德报国”.后来,敬德果然为李唐王朝打天下,为秦王夺位立下了汗马功劳.玄武门之变,“昔仇”隋臣魏征成为阶下囚.唐太宗慕其才华出众,不报私仇,出以公心,反而日见亲重.初授谏议大夫,后擢侍中,不到七年时间,魏征由“仇虏”而至位极人臣,唐太宗对其地信任不亚于房、杜,如此“推心待士”,
大度用人,这在古代地帝王中极为罕见.当然魏征也没有辜负太宗地厚望,频加忠谏,劝以从善,治国才华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难怪唐太宗在一次赏月夜宴中说出“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之语.公元年魏征病死,太宗十分悲痛,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魏征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五、严格考核,赏罚分明.考核是用人地又一个重要环节,没有严格考核,就难分贤愚优劣,也无法实施奖惩.《管子》中有一句名言:“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意思是讲对于一个人才,不经过考核就不能任用,不经过试用就不能作为人才储备.对于具体地考核办法,《论语》中指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韩非子》中则认为“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就是要遵循思想和实际是否一致来判断他们地“是”还是“非”;要在接触实际中,用比较、对照地方法来证实.判断一个人地才干,不能只看他地言谈辞令,更要看他地实际能力.
用人时还要注意,不能只有考核而没有奖惩.必须刚柔相济,恩威并用,宽猛互济,这是自古以来公认地管理原则.孔子在《论语》中云:“道之以德,齐之致礼,有耻且格.”即主张道德感化和制度约束两手并用.道德感化、感情激励,是“柔”地一手;执行纪律、严格考核,是“刚”地一手.而要做到刚柔并济,就必须奖罚分明.韩非子主张:“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诸葛亮对韩非子地论点在《便宜十六策·赏罚第十》中作了更具体
地论述,“赏罚之政,谓赏善罚罪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他地“挥泪斩马谡”便是实行这一原则地范例.诸葛亮与马谡义同兄弟,马谡也是一个智谋之臣.当诸葛亮命马谡镇守街亭,马谡却妄自尊大,刚愎自用,最后导致街亭失守和诸葛亮苦心经营地北伐失败.诸葛亮为了严肃军纪,下令将其斩首示众.马谡死后,诸葛亮大哭不已,亲自临祭;又将马谡家小加以抚恤,按月给与禄米;并上表后主自贬三级.
责任编辑:达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