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4.研究性学习:
a.学生分组研究火灾案例,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蔓延过程和灭火措施。
b.各小组整理研究成果,制作成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5.拓展阅读:
a.阅读一本关于燃烧和灭火的科普书籍,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b.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使他们懂得在火灾事故中如何正确自救和互救。
2.观察与思考作业:
a.观察家中或学校中的灭火器,了解其类型和操作方法,并记录下来。
b.思考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燃烧和灭火问题,如厨房火灾、电器短路等,探讨如何预防和应对。
3.实践活动:
a.学生与家长共同设计并进行一次家庭火灾逃生演练,制定逃生路线和注意事项。
b.拍摄一段短视频,展示家庭火灾逃生演练的过程,并分享给班级同学。
-助燃物:讲解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其他助燃物质。
-点火源:分析各种点火源,如火柴、打火机、高温等。
2.灭火原理及方法:教师阐述灭火的基本原理,如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移除可燃物等,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不同类型的灭火方法。
-隔绝氧气:演示用灭火器灭火的实验,让学生了解隔绝氧气的作用。
-降低温度:介绍水灭火的原理,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降低温度对灭火的影响。
3.强调燃烧和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安全,提高防火意识。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以下书面作业:
a.根据课堂学习,绘制一张关于燃烧三个条件的思维导图,明确各条件之间的关系。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

本教材在第一单元中探究蜡烛的燃烧,第二单元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氧气性质实验中,对常见物质的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有氧气参与、伴随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重在探究燃烧条件和认识灭火原理,并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更重要的是化学源于生活,化学就在身边,化学的有趣有用能增强同学们持续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动力。

2.教材主要内容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

(2)通过实验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现象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及生产实际,得出防火、灭火的有效措施,掌握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比较等方法获取信息,得出结论。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师生共同探究、讨论的学习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中获得知识和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燃烧现象的比较,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3)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掌握科学灭火的方法四、教具准备:①教师用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带橡皮塞的大试管、装有热水保温杯、500mL的烧杯、酒精灯,火柴,70%的酒精、坩埚钳、小纱布一块、镊子、分液漏斗的固液不加热装置一套。

②学生用品:蜡烛4支,火柴,250mL烧杯1个,100mL烧杯3个,100mL小烧杯2个(其中一个装满水,另一个装有细沙),剪刀;火柴,蜡烛两支,大烧杯一个,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镊子2个,乒乓球片(着火点约180℃),滤纸片(着火点约245℃)。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用。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亮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教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了乐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节公开课的主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燃烧和灭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却未必深入了解。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同时也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场景,如厨房烹饪、森林火灾等,让学生感受燃烧和灭火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燃烧和灭火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实验情境,如烧杯燃烧实验、灭火器材使用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燃烧和灭火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燃烧和灭火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用品:烧杯蜡烛木条玻璃棒煤块水火柴水、教学过程: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1、家庭小实验:点燃三根火柴,分是竖直向上、竖直向下和平放,比较三根火柴燃烧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2、课后习题1、2、
3、4
板书设计:
7.1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定义
二、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3)氧气(或空气)
三、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学生合作学习内容
小组讨论:实验分析探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烧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小组讨论::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
实验准备
提前上网预约实验!
教师实验准备:白磷、红磷、热水、烧杯、铜片、试管
教学过程
授课人
教师活动:
影片片段
设疑:为什么用烧掉一片草地的方法逃生?
回忆:镁条燃烧、铁丝燃烧、红磷燃烧、木炭燃烧的现象
总结:燃烧的共同特征?
(学生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分组实验)
1.实验一: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
2.实验二:分别加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片刻,比较点燃的难易能得到什么结论?
3.实验三:在铜片两边分别放置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加热铜片观察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燃烧发生的条件:
教学案
学科:化学 年级:初三
课题: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
2.掌握灭火的原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说出合适的常见火灾的灭火的原理。
3.能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习
重点
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学习
难点
灭火的原理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3.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了?
4.怎样让热水里的白磷燃烧?
5.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缺少一个行吗?
(思考讨论)
1.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及原理?最简单的方法?原理?
实验用品:沙土、剪刀、烧杯、水、抹布,使用这些用品你能用几种方法将蜡烛的火焰熄灭呢?原理?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结: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放热、氧化反应。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具体方法;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②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归纳现象和结论,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生通过小组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③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内容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本课知识是从学生司空见惯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入手,目的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起点,使学生站在化学科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就是一种化学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是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从生活走进化学”。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控制燃烧的进行,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维持燃烧的条件,优化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使学生又自然而然的“从化学服务于生活“。

三、学情分析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非常熟悉“燃烧”这种变化,也见过不少相关的现象,但没升华到化学的角度来分析,学生通过第二单元氧气的性质的探究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实验,已经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五、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六、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行实验探究,将知识科学化,体验学习的乐趣。

七、课时安排本课题设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八、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玻璃棒小木条棉花蜡烛剪刀白磷红磷薄铜片制氧装置湿布等九、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燃烧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变化。

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烧水、煮饭、取暖、火力发电、冶炼金属、发射火箭等都与燃烧有关,燃烧为人类带来光明,为我们提供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能量。

但燃烧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火灾、森林大火、爆炸等事例不胜枚举,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因此,人类必须了解物质为什么会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怎样使不合理的燃烧很快熄灭?我们要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控制燃烧,使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本课题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日常生活和实际生产出发,让学生分析常见的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归纳出燃烧的条件,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体验化学科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重大作用。

二、【学情分析】所施教的班级,平时课堂纪律良好,大多数学生对化学课感兴趣,学习基础扎实。

在前几次的探究课上,学生的探究欲望强烈,思维活跃,讨论热烈,虽然他们的想法和讨论的内容略显幼稚,但都是学生真实想法的流露,充满了好奇心,也体现了良好的探究意识。

本课题是在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之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生活中燃料的燃烧又非常熟悉,灭火方法也略知一二。

但严谨地设计实验,准确地筛选出条件,难度仍很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燃烧条件。

2、知道灭火的原理和简单的方法。

3、了解一些必要的火场逃生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体验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讨论和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燃烧的认识,培养学生辨证的观点认识客观世界。

2、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火场逃生常识的介绍,树立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应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燃烧;2、实验探究燃烧所需要的条件;3、从燃烧的条件分析了解灭火的原理及常见的灭火措施;4、了解灭火器相关知识,初步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通过对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与改进实验的对比,培养学生实验中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通过实验探究燃烧所需要的条件;⑵从燃烧的条件入手分析灭火的原理,了解常见的灭火措施。

2、教学难点实验探究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法。

三、教学准备燃烧条件探究学生实验用品:水、酒精、小石块、小木块、酒精灯、玻璃棒、镊子、火柴等、蜡烛、空烧杯、水、火柴等、小木条、小煤块、酒精灯、火柴等;实验7-1改进实验实验用品:烧杯、试管、橡皮塞、红磷、白磷、开水;灭火器原理、简易灭火器实验用品:烧杯、小试管、吸滤瓶、橡皮塞等。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展示燃烧的用途及火灾图片;那么什么是燃烧?需要需要什么条件?又该如何灭火?(二)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燃烧;2、实验探究燃烧所需要的条件;3、从燃烧的条件分析了解灭火的原理及常见的灭火措施;4、了解灭火器相关知识,初步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质疑探究1、探究活动一⑴展示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图片,回顾实验,讨论:①燃烧有哪些物质参加反应?②燃烧有哪些相同的现象?③燃烧一定属于什么化学反应类型?⑵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燃烧的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探究活动二⑴讨论:①根据燃烧的概念分析,燃烧需要哪些条件?②有可燃烧物与氧气就一定能燃烧吗?⑵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燃烧需要有可燃物、氧气以及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⑶介绍着火点的概念,并展示P129表7-1,了解一些物质的着火点。

⑷以物质的熔点、沸点作对比,理解着火点的含义,并根据表7-1,体会不同的可燃物燃烧的难易原因。

⑸讨论:③我们知道燃烧需要三个条件,那么如何用实验来验证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呢?⑹引导学生根据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的原理设计验证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的实验方案。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燃烧、灭火的现象和原因。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学会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的实质及燃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3)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药品:白磷、红磷、氯酸钾、二氧化锰、碳酸钠粉末、稀盐酸;仪器和用品:烧杯、药匙、镊子、滤纸、薄铜片、酒精灯、铁架台、试管、单孔塞、导管、蜡烛、火柴、热水。

六、教学过程条件的探究步骤一:如下图步骤二:将薄铜片上的红磷与小石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三者必须同时满足。

3.引导得出着火点的定义投影的步骤完成“燃烧的条件”实验。

2.根据实验现象一起讨论燃烧的条件。

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指导同学们安全、正确的完成实验。

引导同学们得出正确的结论。

提示步骤1能得说明什么。

步骤2又能得说明什么。

两者相结合得出正确的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八分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起评出最佳的结果。

鼓励同学们的积极的动手和思考问题。

提出探究时出现的小问题。

避免再犯。

根据燃烧的条件,思考小魔术中的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热情。

名师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完整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年级学科九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片引入,体现从远古时代燃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到燃烧在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形象地说明了燃烧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课题内容的呈现从燃烧的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从燃烧的条件归纳灭火的原理。

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以及日常所使用的方法都有科学依据,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 .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3 .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二)过程与方法1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 .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汇报交流】各组分别派代表进行汇报,把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多媒体投影到大屏幕,然后进行归纳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介绍】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板书】1、需要可燃物;2、需要氧气;3、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过渡提问】能否设计一组实验同时证明燃烧的三个条件多媒体播放【实验探究】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与改进实验的演示第一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第二步: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第三步:将铜片上的红磷加热【提问】该实验有无不足之处,能否改进【学生讨论】不环保、产生有毒物质、操作性较差……【实验改进】改进二【讨论小结】物质燃烧是需要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还是只需要具备某i两个条件就行用大屏幕展示“火山角''的示意图,通过形象的分合动画,学生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提问】燃烧三个条件的关系是“只具其一”还是“缺一不可”呢【展示】展示“火山角''的示意图,通过形象的分合动画,学生加深对灭火的理解。

初中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1、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的知识范畴。

2、承前:是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化反应知识学习的延续和具体应用;启后:为环境的保护和燃料的充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基础: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2、生活经验分析: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3、学科能力基础:学习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能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问题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认识探究活动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探究活动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的实质及其对生活生产的重大影响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3、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1、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2、科学探究中提出合理问题,及对获得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学生探究〗:烧杯、蜡烛、碳酸钠、稀盐酸等〖演示实验〗:实验:烧杯、试管、热水、白磷、红磷等【教学过程】:附:【板书设计】: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可燃物−−→−清除氧气(或空气)−−隔绝(温度达到)着火点−−条件同时具备。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1课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1课时)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认识防火、灭火的措施以及自救的一般方法。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理解对比的学习方法。

2.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形成科学自然观。

2.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加深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选自人教2012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二单元接触过一些燃烧现象,并初步了解了氧化反应的概念;并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单元学习中了解到二氧化碳是可以灭火的。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在这一课题中学生将会对燃烧进行理论层面的认识,并为在下一课时对氧化反应类型(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的梳理打下基础。

燃烧与灭火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

但是现代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影响,对这些化学现象的实际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认识的直接支持。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单位:潼南县大佛初级中学校教师:龚海军2012年4月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重庆市潼南县大佛中学龚海军 402660一、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在生活中,学生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

本课题是对前面所学“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对高中阶段“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学习将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一座桥梁。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3、解决措施:(1)通过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

(2)通过生活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3)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通过熄灭蜡烛了解灭火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增强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播放《2010年广州亚运会圣火采集》视频。

【师】这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圣火采集仪式。

说到火,人们自然会想到燃烧。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投影图片】图片。

【师】燃烧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燃烧,它开启了人类的智慧和文明。

燃烧,它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进步和辉煌。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c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三、教具酒精灯,纸条,木块,烧杯,坩埚钳,石块四、教学内容[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装在集气瓶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设计意图: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新课]一、认识燃烧的条件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认识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而自动燃烧。

二、燃烧的条件
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缺一不可)
3、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三、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有一即可)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问】当你听到“火”这个字眼是,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在寒冷的黑夜燃起的温暖的篝火,还是使房屋变成一堆废墟的大火呢?
【展示】多媒体展示关于燃烧的一组图片。

【设问】我们学过的燃烧实例有哪些?
【展示】碳、硫、铁三种物质
燃烧的图片。

【交流与讨论】说出三种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现象。

观看图片
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
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

【交流与讨论】开门见山,
入新课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
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还
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
的物质都能燃烧?
【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
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燃
烧。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
的物体都能燃烧。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
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