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

合集下载

2020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2020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 与进化)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身边的生物科学
2020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 与进化)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 传与进化)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目录
0002页 0036页 0038页 0072页 0106页 0172页 0206页 0272页 0338页 0372页 0374页 0477页 0541页 0557页 0573页 0607页 0641页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粮食问题 第二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科学思维 第一节 减数分裂 生殖细胞的形成 授精——孕育新的生命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三节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DNA的复制

人教社2019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二教材变化(37张)

人教社2019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二教材变化(37张)

6.小节内知识的具体变化及呈现顺序
3.3DNA复制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改为必学,列出全保留复制示意图
6.小节内知识的具体变化及呈现顺序
4.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 转录过程强调了RNA聚合酶的解旋作用,提出了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 6.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整节新增 •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拓展了:
适应含义的两个方面。 •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拓展了:
探究实践--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单性花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 4.2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拓展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 分化的关系;表观遗传。
•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拓展了:细胞的癌变并解释结肠癌发 生的原因。
• 5.2染色体变异拓展了:四倍体、三倍体产生配子的情况;染 色体结构变异中各种变异的实例。
• 5.3人类遗传病拓展了:基因检测;基因治疗。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3.4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拓展了:部分病毒遗传物 质的相关信息。 •4.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拓展了:
(1)UGA是终止密码子,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UGA可以编码 硒代半胱氨酸。
(2)在原核生物中,GUG也可以作起始密码子,此时它编码 甲硫氨酸。
(3)课后练习与应用---二拓展应用中介绍了红霉素、环丙 沙星、利福平等抗菌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原理。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5.3人类遗传病---基因检测、基因治疗
4.章节内部知识的拓展
6.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化石;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适应含义的两个方面。

2019版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分析

2019版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分析

2019版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分析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七部分。

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1.单元内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得了解清楚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建议每个章节首先让学生绘制知识框图:也可以在章头课使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通过对各单元知识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2.各单元之间的发展关系本模块各单元内容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三部分的关系如下图:2.1、生物的遗传该部分内容包括第1、2、3、4章,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什么?在哪里?如何传递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

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2.2、生物的变异和育种本模块的第5章内容既是前4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6章和第7章的重要基础。

本章集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遗传物质(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变异的种类有哪些等等。

本章中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模块前五章集中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知识内容是按照科学史的线索展开的,较少涉及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将集中解决这部分问题,并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来展开内容的,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 传与进化(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
全册】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2020版)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130页 0194页 0311页 0415页 0466页 0517页 0568页 0593页 0681页 0750页 0779页 0874页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二 受精作用 第3节 伴性遗传 第1节 DNA是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第1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最新沪科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2020版)遗传与进化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沪科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2020版)遗传与进化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A分子上
最新沪科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2020 版)遗传与进化电子课本课件【全
册】
最新沪科教版高一生物必修 2(2020版)遗传与进化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014页 0016页 0018页 0020页 0047页 0049页
第一章 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第四节 遗传信息的表达 第二章 有性生殖中的染色体变化 第二节 有性生殖中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第一节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第三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五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四章 生物的可遗传变异 第二节 染色体变异 第五章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第二节 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师教学用书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师教学用书

遗传与进化目录致教师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材分析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第3节伴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三章基因的本质教材分析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第3节DNA的复制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第四章基因的表达教材分析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3节传密码的破译(选学)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材分析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节染色体变异第3节人类遗传病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案例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教材分析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案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材分析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人类对遗传现象的科学解释,最早是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他对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使自然科学中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遗传学。

本章内容将引导学生沿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来探索遗传的奥秘。

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分离定律。

3.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能力方面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结构(二)教学内容的特点本章是本册书的开篇,它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即从个体水平出发,来展示人类探索遗传规律的历程。

本章题图创设的画面很容易把学习者带入140多年前的意境中:在书写着孟德尔数学计算手迹的底图上,叠加着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年轻时的肖像,古旧的淡黄底色,无形中给画面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凝重。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材答案和提示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材答案和提示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材答案和提示一、答案第一章遗传和变异知识层面的答案1.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是遗传物质在遗传中的传递规律和变异规律。

2.什么是遗传?–遗传是指生物体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的性状和基因的过程。

3.什么是变异?–变异是指生物个体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包括显性变异和隐性变异两种。

能力层面的答案1.实验:观察子代果蝇的翅膀型态–实验步骤:1.分别取一只具有长翅膀和短翅膀的果蝇作为父本。

2.让它们交配,并使交配后的果蝇产卵。

3.等待果蝇幼虫孵化成成虫,观察它们的翅膀型态。

–实验结论:•如果交配的果蝇基因中都含有长翅膀的基因,那么子代果蝇的翅膀也会是长翅膀。

•如果交配的果蝇基因中有长翅膀基因和短翅膀基因,那么子代果蝇的翅膀可能是长翅膀或短翅膀,具体取决于基因的显性/隐性关系。

2.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有差异?–可能的原因:1.父母的基因组合不同,因此子代的基因组合也不同。

2.受到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兄弟姐妹在生长过程中所受到的环境条件可能不同,导致基因表达差异。

二、提示•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习和应用生物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教材时,可以先浏览整个章节的标题和重点,然后逐节深入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好笔记,重点记录和归纳整理,方便复习和回顾。

•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实例和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遗传和变异的理解。

以上是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材的答案和提示,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记得注重自主学习和思考,多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分析

教材特点: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教材包括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与进化的关系、遗传与进化的应用等内容。
教材编写目的:帮助学生掌握遗传与进化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结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评价方法
课堂观察:观察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教学活动、互动情况等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质量、完成时间等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自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遗传物质的变异和进化
基因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基因的概念:DNA分子上的特定片段,包含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的传递:通过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实现
遗传信息的表达:通过转录和翻译实现
遗传信息的调控:通过基因表达调控实现
生物进化理论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生存斗争,适应环境,获得生存优势。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分析
目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教材概述
Part Three
教学内容
Part Four
教学方法
Part Five
教学资源
Part Six
教学评价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ONE
教材概述
PART TWO
教材简介
教材名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沪科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2020版)遗传与进化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沪科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2020版)遗传与进化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章 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 DNA分子上
沪科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2020版)遗 传与进化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Hale Waihona Puke 沪科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2020版) 遗传与进化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目录
0002页 0029页 0031页 0033页 0035页 0037页 0039页 0041页 0043页 0045页 0072页 0074页
第一章 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第四节 遗传信息的表达 第二章 有性生殖中的染色体变化 第二节 有性生殖中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第一节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第三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五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四章 生物的可遗传变异 第二节 染色体变异 第五章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第二节 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五章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末综合与测试及答案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五章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末综合与测试及答案

【2019统编版】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全章节备课教案教学设计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2.举例说明基因重组的概念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2.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问题引导法、归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问题探讨”,然后学生分小组讨论。

三位同学在抄写英语句子“THE CAT SAT ON THE MAT.”(猫坐在草席上)时,分别抄成了下图中的句子。

请将抄写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看看意思发生了哪些变化?1.THE KAT SAT ON THE MAT.阿拉伯茶坐在草席上。

2.THE HAT SAT ON THE MAT.帽子坐在草席上。

3.THE CAT ON THE MAT.猫在草席上。

我们发现错误类型为一个字母种类的改变和一个单词的丢失,经翻译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变,变化不大和完全改变三种情况。

如果DNA分子复制时发生类似错误势必会导致DNA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将改变DNA遗传信息。

但由于密码的简并性,DNA编码的氨基酸不一定改变,所以这些变化不一定会对生物体产生影响。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介绍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积极思维:正常血红蛋白究竟出了什么问题?1.从图中我们看到正常红细胞是什么形状,有什么功能?圆饼形状。

运输氧气功能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对功能的完成有没有影响?有,运输氧气能力降低,易破裂溶血造成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正常的红细胞变成镰刀型红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让我们来看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图解。

直接原因:正常血红蛋白第6位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

病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__DNA分子中碱基对替换__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新旧教材比较与解读——以《生物的进化》章节变化为例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新旧教材比较与解读——以《生物的进化》章节变化为例

2022年2月第6期Feb. 2022No.6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新旧教材比较与解读——以《生物的进化》章节变化为例赵文婧1a,刘瑞敏1b,李婷婷2,刘世恩2,范文岗2(1.太原师范学院 a.生物系;b.教育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2.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山西 太原 030001)[摘 要]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是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修订而来,修订的主要依据为《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以人教版2019年版教材《遗传与进化》中《生物的进化》章节变化为例,从新旧教材的引言、内容、插图、栏目设置、文章小结、课后习题分析等6个方面进行对比,了解新教材的特点,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教师和学生充分了解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真正培养中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遗传与进化》新旧教材;核心素养;《生物的进化》;比较与解读[基金项目] 2020年度太原师范学院校级项目“案例分析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GLX2123)[作者简介] 赵文婧(1980—),女,山西晋中人,理学博士,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生物教学论研究;刘瑞敏(1998—),女,山西忻州人,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20级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6-0037-04 [收稿日期] 2021-05-312019年,我国部分省市中学开始使用《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1](以下简称新教材)。

教材修订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根本任务为努力落实立德树人,以培养高中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最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 与进化(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
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96页 0158页 0281页 0373页 0464页 0494页 0652页 0742页 0856页 0869页 0926页 1032页
第1章 遗传分裂和受精作用 二 受精作用 第3节 伴性遗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3节 DNA的复制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第1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最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 进化(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高一生物必修2_遗传与进化_《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1课时)》公开课教案

高一生物必修2_遗传与进化_《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1课时)》公开课教案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郑冬琪(一)教材地位与分析教材地位:基因突变”是人教版教材《必修2·遗传和进化》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中第 1 课时的内容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了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学生能否掌握基因突变的特点、实例和意义,对以后理解生物进化的实质和育种原理至关重要。

学习内容分析:学生能否掌握基因突变的特点、实例和意义,对以后理解生物进化的实质和育种原理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1.本班学生属于高二年级第二梯队班级,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关于DNA的生物学知识。

学生乐于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改变了原有的传统学习方式和地位。

2. 通过对亲身设计实施的实验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亲自对探究问题的素材分析和梳理,并展示给全班同学,都极大的调动了高二学生的探究兴趣。

综上所述,所以教师在课堂过程中只充当引导者和材料提供者,由学生完成全部探究过程和设计实验过程。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1、概述基因突变的概念含义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3、概述基因突变的意义能力目标:1、在设计科学实验,提出有价值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

2、在自主构建基因突变概念过程中,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在探究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影响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探究问题,推敲结论严谨性的过程中提高思辨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的学习,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

2、通过基因突变的本质的特点的分析,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

(四)教学过程课堂设计构想:1本节课首先对教材进行的整合与拓展结合教材对现代生物学研究热点“竹黄菌的诱变育种“”科学资料加以整合简化梳理,使其适应高中生学习阶段,作为学习素材和课堂线索辅助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对教材内容印证学习。

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高中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高中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高中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高中生物
教材版本
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单元名称
《遗传因子的发现》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第1章的教学内容。
1.主题内容的特点
(1)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教材内容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削枝强干,重点突出,内容简洁流畅,便于学生沿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验中领悟科学的方法。
设计二
学生在写测交实验的图解时,没有出现上述问题,但在后面写“自由组合规律”的遗传图解时,则普遍出现如下的情况:
PYYRRxyyrr
配子YRyr
F1YyYrRyRr
学生错误的认为,亲本(YYRR、yyrr)的配子各有两个(Y、R;y、r),结果导致了F1出现了4种情况,与事实不符。
在之前的学习中,教师曾有意识的训练过学生对图解的正确书写,因此学生在分析测交实验的时,没有出现上述设计一的错误;但是学生在学习完分离规律后,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单纯地认为配子中的基因只有一个,以致于出现左边图示中的错误。
3.学述问题。
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很高,虽然耗时较多,但最后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学生对孟德尔的假说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
对后续学习的影响
原因探讨
设计一
在学习测交实验时,教师要求学生写出一个完整的遗传图解,结果学生普遍暴露出如下的问题:
F1Ddxdd
配子Dddd

高一生物必修2_遗传与进化_《DNA分子的结构》名师教案

高一生物必修2_遗传与进化_《DNA分子的结构》名师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六、教学流程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分析DNA的结构层次并板书(优教提示:打开素材动画演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元素:C、H、O、N、P碱基有几种呢?分别是什么?在我们的材料中这四种碱基是用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教师板书四种碱基对应的颜色A--绿色G--蓝色C--红色T--黄色这三种小分子连接起来就组成了DNA的基本单位,请大家书写脱氧核苷酸的结构简式。

教师同时板书脱氧核苷酸都写的非常好!现在请大家按照刚才的书写,制作几种不同类型的脱氧核苷酸。

(教师巡视教室,指导学生)待学生制作完毕,幻灯片播放:探究任务1:脱氧核苷酸之间如何相的。

学生回答4:4种学生从桌子上的材料中找出这三种小分子学生回答:四种。

分别是A、G、C、T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材料对应不同的碱基。

邀请学生到黑板上书写脱氧核苷酸的结构简式学生边讨论边制作脱氧核苷酸的模型。

学生思考第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的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己书写以及动手制作,加深对脱氧核苷酸结构的理解。

为学生的自主探连呢?讨论(1)可以在脱氧核苷酸的哪些部位把它们连接起来?(2)结合课本图,给出正确的连接部位非常好!我们提出的这几种连接方式都有可能,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图3-11,找出正确的连接方式。

教师总结,在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会形成一个化学键,把一个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形成脱氧核苷酸长链。

这个化学键叫磷酸二酯键。

现在请大家利用手中的材料先制作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模型。

教师板书:脱氧核苷酸长链并巡视教室,指导学生制作脱氧核苷酸链的模型教师提问:DNA分子有几条链?我们制作另外一条链时应注意些什么呢?引出第二个探究任务,并用幻灯片展示探究任务2: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具有什么联系教师幻灯片展示两条相同的脱氧核并踊跃发言,提出可能的连接部位:磷酸与磷酸之间、碱基与碱基之间、碱基与磷酸之间、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碱基与脱氧核糖之间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必修二会考知识点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b)范围: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时间:在(原始生殖细胞)发展为(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实质: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1 )次,细胞(连续分裂 2 )次结果:分裂产生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目方。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一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含有4个姐妹染色单体,叫四分体。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2、卵细胞的形成三、精子和卵子形成的区别1:形成部位,精子的形成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细胞的形成部位卵巢;2,结果不同: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子和三个极体3、精子的形成经过变形,卵细胞不经过变形。

4、初级卵母细胞及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后期不均裂。

四、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意义: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姐妹分家—减Ⅱ后期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减Ⅱ前期减Ⅰ前期减Ⅱ前期减Ⅱ末期有丝后期减Ⅱ后期减Ⅱ后期减Ⅰ后期有丝前期减Ⅱ中期减Ⅰ后期减Ⅱ中期减Ⅰ前期减Ⅱ后期减Ⅰ中期有丝中期遗传的分子基础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

小鼠死了。

(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转化因子)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

(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后来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九、DNA分子的结构层次:1.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2.组成DNA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

3.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

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A TGC。

4.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5.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基排列在内侧。

十、DNA的特性:1.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

2.多样性:DNA4n(n为碱基对的数目)3.特异性:每个特定的序就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十二、基因与DNA,染色体和遗传信息的关系:(b)遗传信息:基因上的特定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所以说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由于基因的(特定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十三、DNA的复制①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②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③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

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④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母链为模板,以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随着解旋的进行,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

c、形成新的DNA分子。

⑤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⑥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意义: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十四、中心法则: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转运RNA(tRNA):它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三个碱基(即反密码子),都只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三个碱基配对。

DNA(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6:3:1遗传的基本规律十六、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D和d8、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0、纯合子: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如AA、aa,AAbb)11、杂合子: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如Aa,AABb)F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十七、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十八、判断显隐性(一对基因)(1)甲性状×乙性状F1 都是甲性状(结论:甲是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2)甲性状×甲性状F1 甲性状:乙性状=3:1(结论:甲是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十九、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当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1进行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产生的F2有四种表现型A_B_:A_bb:aaB_:aabb,比值为9:3:3:1,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性状的重组。

其中A_bb和aaB_ 为新性状,各占3/16。

二十、生物性别决定类型:XY、ZW型。

人类染色体:44+XY,44+XX 人类性别比接近1:1的原因?(X、Y精子比例为1:1)二十、伴性遗传的种类:(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①男>女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③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①女>男②连续发病③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3)伴Y遗传的特点:①男病女不病②父→子→孙二十一、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一些基因就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的。

白化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合成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酪氨酸酶。

②一些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的。

(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生物的变异一、可遗传变异来源的比较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发生时期减数分裂第一次的前、中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产生原因1、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否产生新基因否,但产生新的基因型是否,但产生新的基因型在变异中的地位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丰富的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材料;形成生物体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1、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

2、基因突变的原因:①物理因素:X射线、激光等;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③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染色体变异,这类变异有2种(1)、染色体结构变异: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二倍体、多倍体(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染色体组:(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染色体组数的判断:①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任意一种同源染色体的条数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育种方法比较原理方法特点举例杂交育种基因重组杂交、自交、选育直至不出现性状分离集不同优良性状于一体、年限长抗倒、抗病小麦诱变育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物理、化学因素诱变提高突变频率、大幅改良性状、盲目性大、处理大量材料青霉素高产菌株多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获得营养器官粗大、营养物质丰富的新品种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单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缩短育种年限抗倒、抗病小麦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提取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分泌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人类遗传病类型(1)单基因病(5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神经性耳聋、糖元沉积病1型)、常染色体显性(并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家族性心肌病?高胆固醇血症)、X连锁隐性(血友病、色盲)、X。

(2)多基因病: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青少年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3)染色体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

染色体结构变异病(猫叫综合征)、染色体数目变异病(21三体综合征)。

单基因遗传病判断方法判断显隐性:口诀:无中生有是隐性,有中生无是显性。

图示如下: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aa)常染色体显形遗传病(A_)24.简述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防治(a)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计算人群中的发病率;在患者家族中研究遗传方式。

基因治疗:为细胞补上丢失的基因或改变病变的基因,以达到治疗遗传性疾病的目的。

25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22+XY)是彻底破解疾病基因密码的国际性科学研究工程,是人类生命科学史上的伟大工程。

26.物种,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b)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