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解读心律失常装置治疗指南(2008)

解读心律失常装置治疗指南(2008)
征 依 据 心力 衰 竭 心 脏 性猝 死 研 究 (u d ncri sd e ada c d a n ha i r t a,S D H E" , 例 如 缺 e t i er f l e r l C . e l h t au i ) 血性 和非 缺 血性 心 肌 病 ,左 心 室 射血 分 数 在 03 . 5
o g, h t / r tp: /my a rc n e r.r . me ia h a o g, WWW. ro ln . t h s n i e
童 、青少 年 、成 年先 天 性 心脏 病 病 人永 久 起搏 和
ID治疗 建 议单 独 列 出 。 C 本 指 南 修 订 内容 有 1 方 面 值 得 注 意 :① 0个 ID植 入 指征 合 并 .因为 一 级 预 防与 二 级 预 防存 C 在 重叠 :② 非缺 血性 心 肌 病 植入 ID一 级 预 防指 C
近几 年 来 ,新 研 究 对缓 慢 性心 律 失 常 和快 速
心 律 失 常 认识 深 化 ,提 供 最 佳 的装 置 用 于治 疗 .
药 物 和装 置 治疗 心 力衰 竭有 显 著进 展 ,新 装 置 可 治 愈缓 慢 型 心律 失 常 、快 速 型 心律 失常 和 心 力 衰 竭 及减 少 其发 病 率 和病 死率 。
( m lnal crivr rdf r l o , ID)。 儿 i pa t e adoe e e bia r C b t i lt
h ath tm sce ,H S ,在 JA ol a i 、 er ryh oi y t R ) m C iC r o d l Cruai 、 H atR y m, 以 及 网 站 ( l . C i lt n c o er h t h WN a . W C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及基层版解读精选全文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及基层版解读精选全文
▪ 可能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药物包括洋地黄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抗精 神病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和抗疟药、抗组胺药、抗肿瘤药物等。
▪ 药物相关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必要 时可完善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以排除 结构性心脏病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
定义与分类
1、NSVT:指连续3个及3个以上的室性心律,频率>100次/min,持续时 间<30 s,能够自行终止,且不会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2、SMVT:指单形性室速持续时间≥30s,或持续时间虽<30 s但室速发 作时伴随血流动力学障碍需早期进行干预; 3、PMVT:指QRS波形态可清楚识别但连续发生变化、频率>100 次 /min,持续时间≥30 s,或虽然<30 s但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须立即终止 的室性心律失常。
▪ 不同于2020版专家共识, 基层版将PMVT与室颤分 开阐述。
▪ PMVT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表现和心电图特征,心电 图特征表现为QRS波形态 不一、无明显等电位线和 (或)电轴多变。
室性心动过速
▪ 治疗原则 ①治疗基础心脏病, 纠正诱因; ②ICD是不可逆性原因所致PMVT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再发 PMVT且暂不适合植入ICD的患者,可考虑穿戴式ICD治疗; ③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④由室早触发的PMVT患者,可考虑导管消融治疗。基层医疗机构应对此类患者的室 早进行密切心电监测,以利于触发灶的成功消融; ⑤自主神经系统干预。无条件开展上述非药物治疗的患者,均可考虑转诊至上级医院 进一步治疗。有或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发生PMVT的原因与治疗措施见表6。
特殊情况下的室性心律失常
▪ 治疗原则 ①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②若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立即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③血流动力学稳定的TdP 患者可在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前提下尝试静脉应用镁剂, 临时超速起搏或给予异丙肾上腺素等进行心率调控、应用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补钾治疗等; ④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速,若室速发作时可经心室临时起搏电极行程控刺 激,若为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导致的室速可试用胺碘酮治疗,若为洋地黄中毒 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应选用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治疗。

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①按压时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这容易 引起肋骨或肋骨肋软骨交界处骨折。 ②按压定位不正确。向下错位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致肝破裂。 向两侧错位易致肋骨或肋骨肋软骨交界处骨折,导致气胸、 血胸。 ③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因而用力不垂直,按压力量减弱, 按压深度达不到5cm(图)。 ④冲击式按压、猛压,其效果差,且易导致骨折。 ⑤放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引 起骨折。 ⑥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压力,使血液难 以回到心脏。 ⑦按压速度不自主地加快或减慢,影响了按压效果。 ⑧两手掌不是重叠放臵,而呈交叉放臵。
1、吹气应有足够的气量,以使胸廓抬起,但一般不超过 1200mL。 2、吹气时间宜短,以占1次呼吸周期的1/3为宜;吹气频 率,8-10次/分。 3、操作前先清除患者口腔及咽部的分泌物或堵塞物。 4、有义牙者应取下义牙。遇舌后坠的患者,应用舌钳将 舌拉出口腔外,或用通气管吹气。 5、对婴幼儿,则对口鼻同时吹气更易施行 6、若患者尚有微弱呼吸,人工呼吸应与患者的自主呼吸 同步进行。 7、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8、通气适当的指征是看到患者胸部起伏并于呼气时听到 及感到有气体逸出。
中断按压时间不超过10s 确认气管导管位臵 : 临床评价: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 两侧腋中线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上腹部听诊:不应该有呼吸音 呼吸CO2监测或者食管探测
潮气量:500~600ml,胸廓明显 起伏 送气时间大于1s 频率:8~10次/分 避免过度通气
基 础 生 命 支 持 总 结
1.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60mmHg 2.患者面色、口唇、甲床、皮肤等色泽转红 3.散大的瞳孔再度缩小 4.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 5.心电显示明显的RS波 6.昏迷变浅,出现各种反射,肢体出现无意识的 挣扎动作.

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解读

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解读

家庭医学2016.10(下)室性心动过速是起源于希氏束分叉处以下的35个以上宽大畸形QRS 波组成的心动过速。

其中加速性心室自主律(有时以心室率>100次/分为界)一般认为是良性的,多数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以不予治疗。

但心室率≤100次/分的非持续或持续的(>30秒或需急救措施的)室性心动过速会造成严重后果,需要认真对待。

在对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 )的定义上,2014年欧洲心律学会/美国心律学会/亚太心律学会(EHRA/HRS/APHRS )“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仍与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以下简称“2006版指南”)保持一致:将频率大于100次/分、持续时间小于30秒的连续3个或3个以上心室搏动称为NSVT 。

从整个篇幅来看,2006版指南并未对NSVT 进行重点论述。

认识到NSVT 的临床普遍性,共识用较大篇幅对NSVT 出现时患者的猝死风险、评估方法和治疗建议进行了详述,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体现了该共识的实用性。

对NSVT 患者,共识列出常用的标准评估项目和进一步评估项目,并给出每种检查适用的目标人群(表)。

标准评估项目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12导联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和实验室检查。

如果这些检查不足以明确病因,可进一步行运动试验、冠脉造影、心脏MRI 、基因检测和电生理检查。

上述检查评估的目的是判断NSVT 患者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因为NSVT 的预后与基础心脏病相关,治疗原则也是治疗基础疾病较治疗心律失常更重要。

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评估表对NSVT 患者的评估阴文/唐闽主任医师北京阜外医院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解读12. All Rights Reserved.家庭医学2016.10(下)Family Medicine 鉴于NSVT 的预后与基础心脏病密切相关,共识将NSVT 分为心脏结构正常合并NSVT 和心脏结构异常合并NSVT 。

2019 ESC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解读(全文)

2019 ESC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解读(全文)

2019 ESC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解读(全文)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管理工作组携手欧洲儿童和先天性心脏病协会(AEPC)于8月31日在2019 ESC年会上公布了最新的室上速管理指南[1](以下称新指南),这是继2003年ESC 室上速管理指南以及201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心律协会(HRS)成人室上速管理指南后的重要更新。

十余年来,随着导管消融治疗技术和三维标测系统的普及、发展与成熟,室上速的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比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因可根治绝大部分室上速,其地位已得到稳步提升,改变了该类疾病的治疗格局。

新指南立足于循证医学证据,总结了16年来业内已发表的研究证据,为室上速患者的管理提供专业指导。

本文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既往指南,对新指南的重要推荐逐一进行解读和评述,指出我们的问题和差距以及发展方向。

一、药物治疗推荐存在变迁伊伐布雷定作为一种窦房结起搏通道(If通道)特异性抑制剂,目前主要应用于心室率控制不佳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以期进一步降低心血管死亡及住院的发生率[2]。

由于其特异性作用,该药可选择性抑制窦房结的起搏电流,在不引起低血压的同时可显著减慢心率。

2015年ACC/AHA/HRS已推荐该药可单独或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症状性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inappropriate sinus tachycardia,IST)(Ⅱa类推荐,C级证据)[3],新指南进一步扩大了该药的适应证,推荐该药可考虑用于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Ⅱb类推荐,C级证据)以及传统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普罗帕酮以及氟卡尼)治疗无效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Ⅱb类推荐,C级证据)。

但同时新指南也指出,该药可能影响神经体液调节反馈机制,从而增加交感神经张力,具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风险,部分针对心力衰竭或冠心病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伊伐布雷定可能增加患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风险。

《EHRAHRSAPHRS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解读(全文)

《EHRAHRSAPHRS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解读(全文)

《EHRA/HRS/APHRS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解读(全文)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问题,疾病谱广,预后差异大,严重的可导致致命的后果。

欧洲心律协会(EHRA)、美国心律学会(HRS)和亚太心律学会(APHRS)共同发布了“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对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翻译、解读如下。

引言为了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欧洲心律协会(EHRA)、美国心律学会(HRS)和亚太心律学会(APHRS)对室性心律失常相关医学文献进行了进行了复习并发布了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可以是良性、无症状的,也可导致包括心脏猝死在内的严重症状。

另外,许多患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出现多种形式的室性心律失常。

因此,临床医师在处理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时面临一些重要的问题,包括哪些需要诊断性和哪些需要治疗等。

专家委员会认识到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表现形式差异很大,室性心律失常可能是心脏异常的最早和唯一的表现,也可能是基础心脏疾患伴随的表现。

因此,室性心律失常本身的特点和之前是否存在基础心脏疾病,对预后判断和治疗决策均有重要的意义。

该共识阐述了各种室性心律失常进行诊断性检查的指征、危险分层的现状和已被证明有效的治疗策略,推荐转诊病人至专业的心律失常诊疗中心,同时也建议读者在需要时参考其他心律失常诊疗的相关文献,如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1,2、导管消融3、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4,4a,5、先天性心脏病6、胺碘酮的使用7、如何处理ICD放电患者8、晕厥9和临终患者的诊疗10。

该共识的推荐级别和证据级别与其他指南和专家共识相同。

大部分预防猝死和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干预措施都是在以往完成的,那时入选患者数量较少,有效性标准较低。

许多终止或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干预从此被运用于许多患者,并且随着时间的变迁,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治疗模式。

专家委员会依据专家的意见并充分考虑上述情况形成该共识中所提出的建议。

ehra指南解读

ehra指南解读

ehra指南解读
EHRA指南是一份针对心律失常领域的指南,包含了对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的详细描述和实践建议。

这份指南对医生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本文将分步骤阐述如何解读EHRA指南。

第一步:了解EHRA指南的内容
EHRA指南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多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内容详实,包括病情分类、病因诊断、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方面。

建议读者先大致浏览全文,了解所涉及的内容。

第二步:选择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自己所需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

比如,如果想了解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可以选择相关章节进行学习,包括药物治疗、射频消融、左心房封堵等方面。

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其他相关内容进行学习。

第三步:注意EHRA指南的更新
作为一份指导性文件,EHRA指南需要不断更新来适应最新的诊疗技术和医学研究。

因此,在学习EHRA指南时,需要关注其更新情况,及时掌握最新的指南内容。

第四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EHRA指南提供了可以供医生参考的指导意见,但在实际诊治工作中,医生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资源的限制,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疗决策。

因此,在应用EHRA指南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综上所述,EHRA指南是一份重要的医学指导文件,对医生进行心律失常的诊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读者可以按照以上步骤进行指南解读,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份指南。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PART TNE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方法
(VW)分类:1975年英国牛津大学的Williams根据药物的电生理特性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4类:I类为钠通道 阻滞剂,包括la、lb、Ic类;n类为p受体阻滞剂;m类为钾通道阻滞剂;IV类为钙通道阻滞剂。 西西里分类:199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在西西里岛依据药物对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及发病环节对抗心律失 常药物进行了分类。 抗心律失常药物最新分类:2018年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现代分类,在VW分类和西西里分类的基础上,扩展 为8个大类,21个亚类,涵盖了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药物和在研药物。新增加的临床用药包括:0类窦房结起搏 电流(I:)抑制剂,I<1类晚钠电流抑制剂,II类中b~e亚类分别为p受体激动剂、毒蕈碱M受体抑制剂与激动剂和 腺苷ai受体激动剂,m类中包括了超快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KJ和瞬时外向钾电流a。)的抑制剂等,Nb类肌 浆网钙释放通道阻滞剂,Vtt类通过上游机制降低心律失常及其病死率的药物等。
四、协调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
➢ 符合非药物治疗适应证者,应根据指南 进行推荐,药物用于提高疗效或减少 植人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放电等;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主要考虑电转复 /除颤或起搏等。无法或不能接受非药 物治疗者,应根据疾病和药物的特点, 使用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与药理学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m类药物(钾通道阻滞剂)
选择性K+通道阻滞剂:主要抑制IKr,包括索他洛尔、伊布利特、多非利特、尼非卡兰等,索他洛尔兼有P受体阻 滞 作 用 。 可 延 长 心 房 和 心 室 肌 A P D 和 E R P, 用 于 房 颤 复 律 和 复 律 后 维 持 窦 性 心 律 ( 窦 律 ) 及 治 疗 多 类 室 性 心 律 失常。但此类药物可引起QTc间期延长、跨膜复极离散度增大,有发生TdP的风险,对于合并严重器质性心脏 病或存在长QT基因突变人群有较高风险。 3.IKik阻滞剂:维纳卡兰,抑制心房特异性IK。电流,也可抑制110和INa。延长心房肌APD及ERP,用于房颤的 转复。轻度延长QTc和QRS间期。 4.1。阻滞剂:110在心外膜表达较强,参与J波形成及2相折返引起的多形性室速。奎尼丁有抑制110作用,用于 治疗Brugada综合征、早复极综合征和短QT综合征0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 (附共识解读)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 (附共识解读)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有些室早不用治疗)室性早搏(室早)很常见,室早在动态心电图上的检出率高达40%~75%,在75岁以上人群中69%的人可见室早。

多数室早因精神紧张或劳累等引起,一般不需特别处理,但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室早,建议及时干预。

病因室早,一般指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正常人在情绪激动、紧张、过度劳累、饮酒、吸烟或熬夜时都可能出现室早。

室性期前收缩更多见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洋地黄或奎尼丁中毒、低血钾等患者。

症状一般偶发的期前收缩不引起任何不适。

当期前收缩频发或连续出现时,可使心排出量下降及重要器官灌注减少,可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出汗、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听诊时可听到突然提前出现心搏,第1心音较正常响亮,第2心音微弱或听不到,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

脉诊可以触到提前出现的微弱脉搏,随后有一较长的代偿间歇。

处置对有症状者,应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对期前收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室性期前收缩应按Lown分级,评定良性(LoWn分级<ΠI级)、恶性(LOWn分级>ΠI级)。

频发的期前收缩可并发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经过全面详细的检查不能证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可认为是良性的,无需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认为是具有潜在恶性或恶性室性期前收缩,必须治疗。

①频率平均25/分钟;②多形性或多源性,但要注意除外房性期前收缩伴差异传导③呈二联律或三联律;④连续3个以上,呈短暂阵发室速;⑤急性心肌梗死,即使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亦应及时治疗。

治疗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多选用作用于心室的I类和In类药。

对于期前收缩患者,应综合考虑患者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风险和收益,伴有心衰或心肌梗死的患者禁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需紧急静脉给药。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AHAACCHRS指南解读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AHAACCHRS指南解读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AHA/ACC/HRS指南解读心脏骤停(SCA)是心脏性猝死(SCD)的常见原因,是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生率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的50%[1,2]。

心律失常性猝死是SCD的最直接原因,其中约80%为快速室性心律失常(VA),20%为心脏骤停及各类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作为预防高危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I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针对SCD的高危患者防治恶性心律失常及SCD的发生;二级预防是针对发生过致命性心律失常或猝死者防治其再发恶性心律失常事件。

ICD二级预防循证医学证据包括AVID 研究、CIDS研究、CASH研究,研究结果均显示对于心脏骤停幸存者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或室颤患者,ICD比抗心律失常药物更有效。

在AVID试验[10]中,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相比,幸存的SCD或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VT的患者,ICD改善了总体生存率(主要是胺碘酮),在其为期2年的研究中发现死亡率相对降低27%,绝对风险降低7%。

基于ICD的良好获益,目前在VA的管理和SCD的预防上持续助力,为此指南首次专门开辟一个章节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治疗(尤其是ICD治疗)的价值。

例如,经静脉ICD推荐用于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当根据患者的并存疾病和心功能状态推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风险很高而非心律失常(心源性或非心源性)死亡风险低时,患者更能够从ICD中获益。

下面将从与特定疾病状态相关及其他相关情况的VA和SCD风险的持续管理方面逐一阐述。

缺血性心肌病(IHD)新指南在缺血性心肌病二级预防的内容上涵盖了2008/2012年ICD 指南二级预防的内容,同时明确了对于患者预期寿命大于1年的要求。

对如下三种情况均给予了I类推荐:1、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因非可逆性原因引起的室颤(VF)或室速(VT)所致的心脏骤停,以及非可逆性原因的伴有[3-6]或不伴[7]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预期寿命1年以上应推荐植入ICD。

室性心律失常指南解读

室性心律失常指南解读
B阻滞剂是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作为抗心 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基础用药。
6. THERAPIES FOR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6.2. Drug Therapy
6.3.1.2. Amiodarone and Sotalol
对胺碘酮总的长期生存率的益处尚有争议
大多数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胺碘酮并无明确的益处。 少数研究和一项几个较大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提示胺碘酮
6. THERAPIES FOR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6.6. Ablation Recommendations
Class I
1. SCD低危、有持续单形性VT、药物治疗无效或不 能耐受、或不愿意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是消融的
适应证。 (LoE: C) 2. 束支折返性VT是消融的适应证。 (LoE: C)
7.3. Repetitive Monomorphic VT
Class IIa
静脉注射胺碘酮、B阻滞剂、和普鲁卡因酰胺 (或索他洛尔,或阿吗林)对治疗伴有冠心病
恶化的伴随情况 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 所选择治疗方案的风险/受益
6. THERAPIES FOR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6.2. Drug Therapy
6.3.1.1. Beta Blockers
B阻滞剂可有效抑制室性早搏和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并且可以减低有、或无心衰的心脏病患者SCD的发 生率。
需要控制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快速心室反应。 B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剂有效。 当其他药物有禁忌、不能耐受、或无效时,可用胺碘酮控
制心室率(off-label )。 当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消融房室结。

2023版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版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果和进展。
0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规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有助于减少患者因用药不当导致的不良反
应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抗心律失常药物概述
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钠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的 钠通道,具有膜稳定作用。根据药物对钠通道阻 滞作用的不同,又分为三个亚类,即Ⅰa、Ⅰb、 Ⅰc。
成功治疗案例展示
案例一
一名中年男性患者,患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经过详细 诊断和评估,医生为其开具了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成 功控制了病情。患者随访数月,未再出现心律失常发作,生 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案例二
一位老年女性患者,患有持续性心房颤动。医生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调整和生活 方式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心律得到有效控制 ,症状明显改善。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钾通道阻滞剂,通过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 和有效不应期,从而延长心脏QT间期,发挥抗心 律失常作用。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交 感神经活性,减慢心率和减弱心肌收缩力,使心 排血量下降,改善心肌供血。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减慢房室 传导速度,降低心肌收缩力,使心排血量下降。
经验教训总结
重视患者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存在差异,因此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仔细询问患 者的用药史,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心律失常合理用药指南要点解读考试参考答案(2020年整理).pptx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心律失常合理用药指南要点解读考试参考答案(2020年整理).pptx

大剂量(静息心率维持在 50~60 次/分)

D. 可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治疗,如 β 受体阻滞剂联合胺碘酮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
10 . 下列对 CPVT 患者处理错误的是

A.限制/避免竞技性体育运动;限制/避免强烈活动;避免精神紧张

B.所有有症状的 CPVT 患者都应使用 β 阻滞剂
的应用尤为重要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
7 . 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单形性室速首选药物为

A.利多卡因

B.胺碘酮

C.维拉帕米

D.普罗帕酮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暂无
8 . 下列关于尖端扭转性室速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积极纠正危险因素

B.硫酸镁注射

C. 积极静脉及口服补钾,使血钾维持在 5.0-5.5mmol/L

C. 胺碘酮治疗有效,可以首先选用

D. 已确诊 CPVT 的患者,尽管进行药物治疗仍有反复晕厥者,植入 ICD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

D. 与心动过缓相关的尖端扭转性室速,未行临时起搏器治疗前,可用异丙肾上腺素提高
心室率
学海无 涯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
9 . 先天性 QT 间期延长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及时纠正诱因,如电解质紊乱、停用延长 QT 间期的药物等
• • C.
B.发生持续 TdP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尽快复律 β 受体阻滞剂可作为首选药物,急性期即可开始应用,应逐渐增加至患者可耐受的最

2019accahahrs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解读-精选文档

2019accahahrs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解读-精选文档

起搏预防心动过速患者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征
• I类 无论是否合并QT间期延长的停搏依赖性VT患者。 (LOE:C) • IIa类 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高危患者。(LOE:C) • IIb类 合并SND的症状性、药物无效的反复发作房颤患者。 (LOE:B)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征
成人获得性AVB患者永久性 心脏起搏器的推荐

IIa类
(1)无症状且没有心脏扩大的持续III度AVB患者,伴 随逸搏心率>40bpm。(LOE:C) (2)电生理检查证实的His术内或束下的无症状II度 AVB患者。(LOE:B)
(3)伴随血流动力学不稳或类似起搏器综合征症状的I 度或II度AVB患者。(LOE:B)
心肌梗死急性期后患者永久性 起搏器植入指征
• I类
(1)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发生His-Purkinje系统交替 束支传导阻滞的持续II度AVB,或His-Purkinje系统 内或之下发生的III度AVB患者。(LOE:B) (2)一过性的房室结下高II或III度AVB患者,合并相 关的束支传导阻滞。如果阻滞部位不明确,应行电 生理检查。(LOE:B) (3)持续性、症状性的II或III度AVB患者。(LOE: C)
成人获得性AVB患者永久性 心脏起搏器的推荐
• I类 (3)任何解剖部位的III度和高II度无症状的窦律 AVB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记录到停搏≥3秒,或任何 <40bpm的逸搏心律,或出现房室结以下的逸搏节律。 (LOE:C) (4)任何解剖部位的III度和高II度无症状的房颤 AVB患者,清醒状态下出现≥1次至少5秒钟的心动过 缓。(LOE:C)
• IIa类 (1)症状与明确的心动过缓关系不明确时,心率 <40bpm的SND。(LOE:C)

2023 ESC心肌病管理指南解读

2023 ESC心肌病管理指南解读

2023ESC心肌病管理指南解读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肌病管理指南发布,并同步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

这是首部包括所有心肌病亚型的国际指南,也是首部针对肥厚型心肌病(HCM)以外的心肌病提出具体建议的指导性文件。

一、心肌病的诊断1•心肌病的新分类,提出非扩张型左心室心肌病(NDLVC)概念:该指南首次对心肌病进行精准分类和明确定义,包括HCM、扩张型心肌病(DCM X NDLV C、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1限制型心肌病(RCMX详细阐述了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流程,首先根据心脏形态和功能学特征明确分型,然后利用基因检测、家系分析、心肌活检等技术明确心肌病病因,并强调心肌病可能是其他常见心脏病(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潜在病因。

2.强调心脏影像学检查的重要价值:指南提出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CMR)等多种影像技术在心肌病诊疗中起关键作用。

CMR或病理检查发现存在非缺血性心室瘢痕或脂肪替代,伴或不伴心室扩张和(或)收缩功能障碍,有时可能是诊断心肌病的唯一线索,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是心肌病组织特征之一。

3•强调基因检测在心肌病诊治中的重要性:对心肌病先证者家族成员应进行临床表型筛直和基因检测评估,并制定定期随访流程。

该指南首次纳入儿童心肌病,在遗传筛查与咨询、诊断与治疗方面均提出重要的建议。

该指南强调应对不同类型心肌病患者进行猝死风险评估,并更新相关治疗建议,尤其关注基因型在心肌病猝死危险分层和治疗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心肌病的治疗指南强调包括心肌病专家、心脏病专家、遗传学专家、病理学专家在内的团队综合管理,将危险因素和伴随疾病的识别和管理作为心肌病患者治疗的组成部分,关注存在猝死风险的个体,综合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X心脏移植等。

1•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医疗建议:首次将心脏肌球蛋白ATP酶抑制剂mavacamten写入指南建议通过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下逐渐将mavacamten加量至最大耐受剂量,可同时使用B受体阻滞剂或维拉帕米/地尔硫革,或作为替代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处理专家共识-2013版(附件)

心律失常处理专家共识-2013版(附件)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2013我国首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北京发布。

有关专家在解读《共识》时表示,心律失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不同场合和临床各科室,发病可急可慢,病情可轻可重,重者需紧急治疗,甚至就地抢救;紧急处理不仅涉及心血管或急诊专科医师,也与其他各科医师有关;《共识》将普及抢救知识,推动规范治疗。

《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联合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心律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编写。

中国心律学会主任委员郭继鸿教授指出:“心律失常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各种疾病多种因素均可引发心律失常,也能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单纯心电活动紊乱。

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具有起病急、复杂多变、进展较快的特点,如不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及时处理,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急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可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社区、基层医院以及临床各科室的医生都能遇到,急诊科更是首当其冲。

虽然一般可请心血管科会诊,但因某些心律失常病情的紧迫性,不得不进行紧急抢救。

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具有独特的特点,对基础疾病的处理、诱发因素的纠正以及针对心律失常本身的治疗都与常规处理有所不同。

目前我国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缺少统一规范,各级医院在急诊心律失常的救治中,都有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不正规现象。

不同医生之间的处理水平差距也很大,治疗不到位和过度治疗的现象比较普遍。

”“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都没有专门的心律失常急诊处理指南。

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内容分散在不同的指南中,较为集中的是心肺复苏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但这些指南出发点是心肺复苏或以缺血性疾病为主要背景。

每个指南都不能涵盖所有急诊心律失常。

即使是心律失常指南,内容也是将急诊和长期治疗放在一起,指南中的重点通常与急诊心律失常无关。

此外,国际指南与我国临床实践有一定距离,没有针对我国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实用性较差,非心血管专科和基层医生使用不方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室功能障碍患者而言,ICD在SCD的一级预防 和二级预防的有益作用已获公认。指南建议选择 ICD指征时尽可能选择高危患者,同时对任何拟 置入ICD的患者,首先是已经接受理想的药物治 疗,并且预计能以较好的状态生存一年以上。
三、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评估
对于心肌病患者,无论是扩张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还是致心律失常性右室 心肌病,有创电生理检查的价值均非常 有限。
有创电生理检查对于长QT综合征无益。 是否可以用于Brugada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也存在争议。
三、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评估
对于原因不明,但可疑心律失常性晕 厥患者,如其合并左室功能障碍(特别 是缺血性心肌病引起者)或者器质心脏 病,有创电生理检查将是获得诊断的一 条重要途径(I类建议)。
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指南解读
《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与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指南》
室性心律失常(VA)的分类 心脏性猝死(SCD)的高发人群 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评估 室性心率失常的治疗 与室性心率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相关的特
殊人群
一、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
1. 根据临床血流动力学状态分为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VA:完全无症状的
离子。 对于伴有左室功能障碍的患者,充分应用具
有逆转左室重构作用的药物,如ACEI、ARB、醛 固酮拮抗剂。
抗栓/抗血小板药物对于左室功能障碍患者亦 有降低SCD的作用。
调脂药是否具有治疗VA和预防SCD的作用, 尚需进一步评价。
四、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3. ICD或者体外复律器械治疗 对于继发于心肌梗死或者非缺血性心肌病的
(2)室速又分为单型性室速和多型性室速。
一、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
3. 根据室性心率失常的病因进行分类: 冠心病 心肌病 心力衰竭 先天性心脏病 婴儿猝死综合症 神经系统异常 结构“正常的心脏”
二、心脏性猝死的高发人群
1. 冠心病: 冠心病是SCD的主要原因,50%左右冠心病 首发表现即是SCD。 2. 以下因素和人群有相对高的SCD风险: 年龄35-80岁之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室内传导异常、吸烟、肥胖、糖尿病、精神压力 大、具有SCD遗传背景、少动的生活习惯等。激 烈运动也是SCD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四、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胺碘酮是否能够减少左室功能障碍患者 SCD的发生仍有争议,且长期应用时药物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索他洛尔同样缺乏改善生存的证据,而 且其致心率失常作用(例如尖端扭转型室 速)相对较强,有研究显示,在接受索他 洛尔治疗的VA患者中,有2%-4%的患者 会出现VA恶化。
四、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临床表现疑诊冠心病,同时合并室速的成年患者 (I类建议)。
已知或疑诊室速系由运动所诱发者,例如儿茶酚胺 敏感性室速(I类建议)。
对于已经确定VA系由运动所诱发者,在对治疗 (药物或者消融)效果进行评价时(IIa类建议)
三、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评估
(3)动态心电图:
包括常规24~48小时心电图、事件记录仪 和置入式长程心电记录装置。除检测心率失常和 评价治疗效果外,还应观察有无QT间期或者ST 段的动态变化,T波电交替等(I类建议)。
三、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评估
1. 病史和体格检查
(1)是否有提示VA发作的三大常见症状:心悸、近 乎晕厥或晕厥。
(2)是否有提示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某些症状:胸 痛,呼吸困难等。
(3)用药史 (4)有无SCD家族史
三、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评估
2. 无创检查手段 (1)静息12导联心电图(I类建议) (2)运动试验:主要适用以下三类患者或情况下:
三、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评估
3.有创电生理检查: 对于冠心病患者:
从期望获得VA诊断的角度出发,有创电生理 检查主要适用于那部分临床高度提示VA (心悸、 晕厥) 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I类建议)
从危险分层的角度出发,主要适用于存在陈 旧性心肌梗死和非持续性室速,而且左室射血分 数(LVEF)≤40%的患者(IIa类建议)
VA和轻微症状的VA(例如心悸)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VA:后者包括晕
厥、近乎晕厥、SCD和心脏骤停。
一、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
2. 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 (1)持续性室速(>30s)和非持续性室速
(<30s)。 虽然<30s但因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
紧急终止者,束支折返性室速,双向性室速(逐 跳心博的QRS额面电轴交替变化,常见于洋地黄 中毒和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 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四、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3)已经植入ICD的患者,有频繁的伴有 快速心室反应的房颤发作,并因此导致ICD 的不适当识别与放电,首选AAD,可考虑 应用胺碘酮。
四、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2. 非抗心律失常类药物 在低钾和低镁时应注意及时补充钾离子、镁
在DDA的具体选择方面,指南根据不同的临床 情况给出如下不同的建议:
(1)尚不具备ICD指征的室速患者,β-受体 阻滞剂是唯一的一线药物,只有当药物的剂量已 达到靶剂量或最大耐受量仍然无效时,可以考虑 应用胺碘酮或索他洛尔。
(2)已经植入ICD,但VA频繁发作并导致ICD 频繁放电的患者,此种情况下可供选择的方案有 两种,其一是索他洛尔,其二是胺碘酮和β阻滞 剂联用,后者特别适用于合并左心功能障碍的患 者。
如果患者心脏结构正常,有创电生理 检查的价值有限。
四、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1. 抗心律失常药物(AAD) 目前用于VA治疗和SCD预防AAD的药物有多
种,然而,指南强调,除β阻滞剂外,其他现阶 段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均不宜作为一线治疗药 物,包括胺碘酮和索他洛尔。询证医学的研究证 实, 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减少室性早搏、AV以及 SCD的发生,并且较为安全,即使对心力衰竭患 者亦然,因此, 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AAD治疗的 基石。
(4)其他心电图技术: T 波电交替( IIa类建议)、信号平均心
电图( IIb类建议)、心律变异性( IIb类建议)。
三、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评估
(5)左心室功能检查 超声心动图(I类建议) 负荷超声心动图或者核素心肌灌注
显像检查:主要适用于疑诊冠心病患者 (I类建议)。
磁共振(MRI)和计算机断层显像 (CT)(IIa类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