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标准化
乌兰察布马铃薯标准体系
乌兰察布马铃薯标准体系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马铃薯是乌兰察布市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其产地大多是乌海盆地内的黄土高原,因此乌兰察布市的马铃薯具有品质好、形态鲜明、筋道好等优点。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高马铃薯质量,乌兰察布市实施了马铃薯的标准化体系。
1.标准制定乌兰察布市制定马铃薯标准体系,是为了规范市场上马铃薯的质量和品牌,同时也是为了帮助消费者进行正确选择。
标准制定要依据国家标准和地方习惯,对于马铃薯的品种、规格、颜色、外观和口感等进行统一规定。
标准制定要借鉴国际标准,结合乌兰察布市的实际情况,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使制定的标准更加严格和科学。
2.标准化生产乌兰察布市为了保障马铃薯的质量,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来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
从种植到收获,再到销售环节都要严格执行标准,保证马铃薯的品种纯度、生长周期、农药使用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标准。
3.标准化包装标准化包装是为了保护产品质量和方便消费者尽快识别和选择。
乌兰察布市对马铃薯的包装标准化规定了包装材料、货运标识、包装形式、包装尺寸、净重、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内容,确保马铃薯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4.标准化销售标准化销售是乌兰察布市认真落实全程质量管控的必然结果。
在销售环节,乌兰察布市通过标准化的渠道和方式来销售马铃薯产品。
销售点要经过市场认定、品牌推广、产品宣传等环节,使消费者能够正确识别和选择优质产品。
总之,乌兰察布市的马铃薯标准体系,是建立在完备的质量安全体系之上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马铃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满意度。
脱毒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
脱毒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脱毒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蔬菜作物之一,近年来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不过,由于土传病毒和病害的侵袭,马铃薯种植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保证产品的安全,脱毒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一、脱毒技术脱毒技术是指将种薯中的病毒消毒或清除,制备出无病毒的马铃薯。
常用的脱毒方法包括化学处理、热处理和组织培养。
其中,组织培养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通过组培培养的方式,可以得到无病毒的种苗。
二、标准化栽培技术标准化栽培技术是指在确定的条件下,实现马铃薯生长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栽培技术。
具体方法包括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种薯,合理选地、科学施肥和合理灌溉等。
三、栽培指导1. 选择无病虫害种薯,进行脱毒处理。
在脱毒种薯还原到正常形态之后再进行栽培。
2. 选择优良的耐寒品种,能够越冬,防止冻害。
3. 选择土层深厚、肥力高的壤土或壤土为基质,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4. 根据土壤肥力,施用适量的机械化有机肥和无机化肥,适量追施。
5. 注意生长期的密度管理,避免过于密植。
6. 科学施水,避免造成发生根腐、疫病和四疮病。
四、栽培注意事项1. 种薯选择要做到“三重选”,即重心、重量和重量。
选择的种薯,要选择健康、生长旺盛、块大、目数多的种薯。
2. 在不同种植地域、年份、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下,土壤深度、肥力等情况变化较大,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肥量。
3. 根据作物生长特点,选取分时分幅浇水,准确把握水分量,应坚持少量多次原则,提高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4. 应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日常防治应注意用药安全,科学选用农药,并遵守使用规范和施用指导。
五、总结脱毒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是一个价值很高且难度较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量的有力途径。
透过脱毒技术和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够有效的降低马铃薯种植中的病毒感染、疫病发生率,提高产量,增加企业收益,为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
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一、播前准备1.选地选择土层深厚、疏松、地势平坦、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排灌方便的微酸性或中性砂壤土。
前茬以豆科或禾本科作物为好,不宜连作。
2.深耕整地马铃薯是地下块茎作物,深耕整地是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的有利措施。
一般在收获后及时秋灌秋深翻,耕深15~20厘米,结合秋深翻施足基肥。
3.选用良种品种是优质、增产的关键。
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抗性好、丰产性好、品质好的优良品种。
品种要两年一更新,同一品种采用易地换种,以增强抗性,提高产量。
4.种薯处理马铃薯易感染病害,在栽培中要选择抗性好的良种,严格进行播前的种薯处理。
一般在播前1~3周,对种薯进行催芽处理,芽长2毫米后,选择薯形大而整齐健康的种薯切种,并将切口和切削工具不断用2‰高锰酸钾或3‰的来苏药液消毒。
同时要提倡小整薯播种,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机率。
二、适期播种当地表10厘米的地温稳定达到6~7℃时播种。
播种采用起垄开沟点播或挖穴点播机械播种。
播深8~10厘米,穴距18~20厘米,每穴两块,垄距80~90厘米,播量2.25~2.15吨/公顷,保苗37500~45000株/公顷。
三、合理施肥马铃薯是高产作物,对肥料的要求很高。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67.5吨、尿素150千克、磷酸二铵300千克、磷酸钾75千克,在秋翻时一次性深施。
播种时每公顷施75千克种肥。
四、加强田管1.合理灌水马铃薯生育期间需水较多。
灌水应根据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情况、土壤类型、降水情况、产量等来定。
一般全生育期灌水4~5次,灌水总量3600~6000立方米/公顷。
收获前10~15天停止灌水。
灌水采用细流沟灌。
2.中耕除草马铃薯是深中耕作物,在生长中提倡“四早”,即早中耕、早除草、早施肥、早培土,出苗后中耕至蕾花期。
3.根外追肥马铃薯初花期和盛花期用磷酸二氢钾3千克/公顷,对水750升叶面喷施。
五、适时收获收获适期以植株达到生理成熟即可收获。
马铃薯种属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
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马铃薯农场化生产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模式。
特别是一些公司引进国外喷灌设施、机械设备并应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的马铃薯农场化生产,使之成为我国马铃薯产业新的亮点。
但同时马铃薯农场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生产模式,一些单位和个人盲目上规模、做农场,在生产和投入上“偷工减料”,生产的商品薯或种薯质量较差,而且也没有达到应有的产量和效益。
尤其是马铃薯种薯生产,目前国内尚无农场化马铃薯种薯技术操作规程。
根据在内蒙多年的繁育种薯实践并参考国外一些公司的资料提出了马铃薯种农场标准化生产技术。
一、选择地区建设农场1、选地:作为种薯生产的农场,尽量远离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商品薯田块,选择3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的地块,要求地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良好的地块。
地块要相对平坦,没有自然和人为的障碍物妨碍喷灌运转。
2、设备购置、安装:根据地块大小选择喷灌系统,于翻地之前完成安装和调试,购置翻地犁、旋耕机,四行播种机、四行中耕机、宽幅21米的打药机、四行杀秧机、两行收获机。
二、播前准备工作1、取样测地:测定土壤的pH值,有机质、有效N、P、K、及微量元素的含量。
如果pH值在于7.8,用石膏粉改造土壤,每亩用量为50-200千克或施用酸性肥料例如硫酸铵等。
2、田间设计:由于喷灌系统覆盖的面积是一个圆圈,必须把马铃薯种植在“雨水”范围内。
所以垄的长短是不一样的,通过测量,做好标记,有利于机械作业。
3、翻地:根据田间设计进行,翻地深度30-35厘米,如果土壤过干,先轻灌,再翻地。
4、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一般每亩施纯氮20-25千克,纯磷15-20千克(马铃薯需要磷肥数量不大,但实际利用率往往偏低),纯钾30-35千克。
选用优质的含硫复合肥,有条件的可以增施部分有机肥和微肥。
施用方法:通过施肥机撒施在地表面,预留1/3的氮肥和钾肥用于追肥。
施肥时避开大风天气保证抛洒均匀。
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
民和县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及农事活动安排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全膜双垄马铃薯种植技术规范为主。
9月-10月:覆膜前物资准备(一)地块选择规格划行地块宜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土层较厚的梯田、沟坝、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地,前茬以豆类、小麦茬口为佳。
用木棍或木条制作一个划行器,在田间规格划行。
距地边25公分处先划出第一个大垄和一个小垄,小垄40公分,大垄70公分,大小垄总宽110公分。
10下旬-11月下旬:秋季覆膜(二)合理施肥、起垄覆膜先在划好的大垄中间开深约10公分的浅沟,将所用化肥按每公斤确定的施用量集中施入大垄的垄带,一般亩施尿素30-4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硫酸钾20 公斤或马铃薯配方肥40公斤。
然后用步犁沿划线来回耕翻起垄,用手耙整理形成底宽为70公分,垄高15-20公分的大垄,并将起大垄时的犁壁落土用手耙刮至小垄间,整理成垄底宽50公分的,垄高10-15公分小垄。
要求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
最后用120公分的地膜全地面覆盖,两幅膜相接处在小垄中间,用相邻的垄沟内的表土压实,每隔2m横压土腰,覆膜后一周左右,地膜紧贴垄面或在降雨后,在垄沟内每隔50公分打孔,使垄沟内的集水能及时渗入土内。
覆膜时间一般在在上年秋季进行秋覆膜,但冬季要注意保护好地膜。
(三)土壤处理、防虫除草1、地下害虫防治: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时,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0.5 公斤加细沙土15 公斤,制成毒土后撒施。
2、膜下除草:起垄后用50%的乙草胺乳油全地面均匀喷雾,然后覆盖地膜。
为提高药效,不要全田喷完后再铺地膜,一般喷两垄,覆盖地膜后再喷两垄,以此类推。
4月中下旬:适时破膜播种、确定适宜密度四)选择良种、切刀消毒1、选种:选择高产、抗逆性强的民薯2号、青薯9号品种等。
2、晒种:将种薯平摊在土质场上,晒种2-3天,忌在水泥地上,晒种期间剔除病、烂、伤薯,以减轻田间缺苗,保证全苗,为丰产奠定基础。
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农业操作记录
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农业操作记录第一篇: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农业操作记录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农业操作记录姓名:基地号:日期主要操作通风、降温、防寒温度掌握在白天25-28℃夜间15-18℃4月中旬4月下旬5月上旬中期田间管理后期管理适时收获撤棚、浇水、防病防治病虫撤棚前要通大风施药防病并浇水冲洗消毒车辆,运输马铃薯 5.5 储存加工包装销售5.5 4.25—4.30 4.12-25齐苗后-浇水3.10-15 3.15-4.10具体要求实施内容亩12.月下旬-1月上旬马铃薯选种、晒种1月上中旬切块、催芽2月10-28日播种2.10-2.28 1.5—1.15实施日期耕地、施底肥农家肥3吨/11.2-11203中、下旬前期田间管理百度知道《知识农业》团队编制,欢迎交流,***************************第二篇:兴业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马铃薯项目通过验收(本站推荐)兴业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马铃薯项目通过验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兴业马铃薯种植项目于2010年11月开始创建,经过三年的努力今已建设完成。
近日,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兴业马铃薯项目目标考核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目标考核验收。
在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兴业县坚持科技创新,建立了大平山镇万亩马铃薯标准化中心示范区,涉及高良、三联、阳村、陈村、鸣峨、龙泉等11个村,面积1.2万多亩,以此带动全县15万亩马铃薯标准化生产。
同时,建立了以县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工作小组为主导,各镇农技服务中心为依托,农技员为支撑的示范区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
建成了马铃薯生产技术标准,从制订、发布、宣贯到实施应用的综合网络,让标准贯穿整个示范区建设的始终。
制定了工作标准、操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等各项标准127项,形成了与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配套的标准体系,使该县马铃薯产业既有明确的产品质量标准,又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生产-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生产-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马铃薯亩产1600—2000公斤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肥料农药的使用原则和要求,生产管理等系列措施,适用于露地和地膜栽培。
2、引用标准GB8079—1987 粮食作物种子NY5010—2001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DB13/T453—2001 无公害蔬菜生产农药使用准则DB13/T454—2001 无公害蔬菜生产肥料使用准则3、产地环境技术条件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5010的规定。
4、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无公害马铃薯生产中使用肥料、农药的原则和要求分别按DB13/T454和DB13/T453执行。
5、生产管理措施5.1、品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的脱毒马铃薯品种。
如早大白、克新1号、克新4号、荷兰15等。
拒绝使用转基因马铃薯品种。
5.2、精选种薯种薯出窑后严格精选,以幼龄和壮龄块茎做种,淘汰薯形不规则、表皮粗糙老化及芽眼凸出,皮色暗淡等不良性状的薯块。
5.3、种薯处理5.3.1 催芽在播种前20—25天,将种薯堆放在火炕上,用棉被等物盖好,保持温度200C 左右,顶芽豆粒大小时,温度降到150C,当芽长到1厘米时,揭开棉被,进行切块。
5.3.2切块消毒切块大小30—40克为宜,通过切芽,随时剔除老龄薯,畸形薯。
当切到病薯时,可用70%酒精或3%来苏尔进行切刀消毒。
为防止环腐病,可将芽块用50毫克/公斤硫酸铜浸泡10分钟,捞出后晾干即可播种。
5.4、播前准备5.4.1施肥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25—50公斤,硫酸钾型撒可富20—25公斤。
5.4.2整地深耕20厘米,耕细整平。
5.5、播种5.5.1播种条件当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5℃,达到6—7℃即可播种。
一般在当地晚霜结束前25—30天为宜。
5.5.2播种密度一般行距45—50厘米,株距20—25厘米。
同时,还应根据品种特性,生育期,施肥水平和气温高低等情况决定。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一)范围本标准化生产技术规定了马铃薯生产过程的选种及处理、选地、选茬、耕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及心得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适用于马铃薯主产区,按此实施,正常年份,公顷产量可达到30吨。
(二)选种及种薯处理1、品种挑选。
在应用脱毒种薯的基础上,按照用途,选用相宜的优良品种。
食用鲜薯生产可选用克新4、克新12、克新13、东农303、早大白等品种;加工淀粉、粉条等,可选用克新12、尤金(88-5)、黄麻子等;加工薯条、薯片等,可选用大西洋、夏波蒂等。
种薯选用幼龄薯、壮龄薯,不行选用老龄薯、龟裂薯、畸形薯、病薯。
2、种薯处理。
①催芽。
播前40~45天出窖,放入室内近阳光处或室外背风向阳处平铺2~3层,温度保持15℃~20℃,夜间注重防寒,3~5天翻动一次,匀称见光,催紫芽。
在催芽过程中淘汰病、烂薯。
②切栽子。
机械播种可切大栽子,每块重35~45克;人工播种可切小栽子,每块重30~35克。
每块栽子保持1~2个芽眼。
切栽过程中,淘汰病、烂薯,切刀用5%的来苏儿消毒。
③拌种。
薯块切口风干后,用abt生根粉5号或8号10毫克/公斤溶液在种薯上匀称喷雾,匀称拌种后用湿麻袋笼罩,闷种12小时,然后播种,或用草木灰拌种。
(三)选地、选茬、耕整地1、选地。
挑选有深翻基础、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
忌碱性地块,防止疮痂病发生。
2、选茬。
挑选小麦、玉米茬,第二是大豆茬(前茬施用除草剂残效时光长的地块,不行种植马铃薯)。
忌用甜菜茬。
3、耕整地。
伏、秋翻、耙、耢后起垄,镇压。
春整地的地块,要在早春耙耢灭茬,达到播种状态。
(四)施肥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
1、底肥。
公顷用15~20吨有机质含量8%以上的优质农肥做底肥。
2、种肥。
公顷用尿素150公斤、二铵225公斤、硫酸钾75公斤混拌匀称或用等同纯氮、磷、钾含量的专用肥或复合肥(忌用氯化钾),施于株间,避开烧种。
3、追肥。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要点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要点马铃薯是我县传统的粮菜兼用型作物,近几年销路好,效益高,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6.2万亩,平均亩产量2000—2500公斤,平均亩产值1300元,在加上套种玉米、收获后复种脱水蔬菜、饲草等,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一、选地整地:选择熟化土层深厚,盐碱较轻;肥力水平中上,且三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如茄子、辣椒、番茄)的田块,前茬以小麦、豆类茬口为宜。
在秋季耕翻、灌足冬水的基础上,翌年春季适时耙耱保墒。
二、施足基肥:马铃薯在施肥上遵循重施基肥,增施钾肥,氮、磷、钾搭配的原则。
结合整地每亩田秋施优质腐熟农家肥5000公斤,春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硫酸钾复合肥40公斤(注意不要施用氯化钾肥,因马铃薯为忌氯作物)。
三、良种选用及种薯准备本地生产的马铃薯不能留种,我县种薯必须是从陕北调入的克星1号、4号,东北白等品种,每亩田需种薯150公斤左右,剔除bing、烂、冻、伤薯块,选择薯型完整,大小中等,皮色正常的作种薯。
播种前一天进行切块,每个切块重20—30克(即半两左右),上面带1-2个正常芽眼。
切块过程中,及时淘汰bing薯,并用开水对切刀消du。
薯块切好后用草木灰拌种,可促进伤口愈合,并兼有施钾肥效果,堆闷1天后即可播种。
四、播种1、播期:当10厘米地温稳定在7-8℃时即可播种,一般为3月15日至3月25日。
2、种植规格:有宽垄种植和窄垄种植两种规格。
宽垄种植:垄面宽110厘米,垄沟宽50厘米,垄高10-15厘米,每垄种植3行,行距40厘米,株(穴)距25厘米,播深8-10厘米,用140厘米幅宽微膜覆盖。
窄垄种植:垄面宽60厘米,垄沟50厘米,垄高15-20厘米,每垄种2行,用90厘米幅宽微膜覆盖。
亩保苗5000株左右。
3、播种方法(1)、对于地温较高,播种偏晚,墒情较好的田块先覆膜后播种:起垄覆膜,然后用打孔器打穴,穴深8-10厘米,每穴放一个薯块,用细潮土封好穴孔。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The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potatoes一、适用范围I. Scope of Application本规程适用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马铃薯标准化生产。
This regulation applies to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of potatoes inall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二、种植技术II. Planting Techniques(一)种植前准备1. Preparation before Planting1.1在种植前,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肥力改良,开垦深耕,提高土壤肥力。
1.1 Before planting, natural resources should be fully utilized for soil improvement, land reclamation and deep plowing to improve soil fertility.1.2培育良好的植株,种植前应对种子进行筛选,仔细检查种子质量,确保种子质量合格。
1.2 Good seedlings should be cultivated. Before planting, the seed should be screened, and the seed quality should be carefully checked to ensure that the seed quality is up to standard.(二)种植技术2. Planting Techniques2.1种植时应根据地形、土质、气候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
临洮县马铃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临洮县马铃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摘要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与贮藏等方面介绍了临洮县马铃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甘肃临洮临洮县是甘肃省重要的优质马铃薯产区,县境内无大型厂矿企业落户运营。
耕作长期习惯于传统农业生产,农药使用极少,土壤无污染,符合GB/T18407.1-2001标准要求。
大气中SO2及氮氧化合物、总悬浮颗粒均低于国家标准允许值,农田灌溉水为无污染的洮河水,水质符合NY5010-2001标准要求,环境达到了生产绿色食品要求,是理想的优质马铃薯无公害生产区域。
近年来临洮县委、县政府把马铃薯生产列为发展经济的优势产业之首,通过积极引导与大力扶持,优质马铃薯生产已成为该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现将临洮县马铃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1选地整地选择土壤肥沃、土质深厚、疏松的川地、梯田地,前茬以小麦、玉米、豆类、药材为宜,忌连作和其他茄科类作物茬种植。
前茬作物收后要及时深耕晒垡,纳雨蓄墒,耙耱保墒,川水地还应在立冬前灌足冬水。
结合精细整地进行施肥。
要求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7.5~45.0 t/hm2、硫酸钾150 kg/hm2、碳酸氢铵和普通过磷酸钙750 kg/hm2作基肥,耕翻深度20~30 cm,做到地绵、墒足。
2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旱作区选用抗旱、丰产的优良品种渭薯1号、渭薯8号、陇薯3号、陇薯5号等,在高寒阴湿区及水川区选用大西洋、夏波蒂、陇薯4号等专用型优良品种。
品种选定后要精选优质种薯,除去冻、烂、病、伤和萎蔫块茎,选用无虫蛀、薯块整齐、薯皮光滑、皮色新鲜的脱毒一级种或原种。
临洮县是马铃薯春种区,需在播种前15~20 d从贮藏窑中取出种薯,然后晒种杀菌催芽,具体方法是在阳光照射较充足的房间或日光温室内将种薯摊放2~3层,温度保持在10~15 ℃,每天翻动2~3次,促使薯皮发绿、芽眼萌动[1-2]。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1
••••••••一、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脱毒种薯。
首先三代以内的脱毒种薯三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符合生产加工的专用、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马铃薯品种。
或者根据地方地域环境及气候条件土豆晒种催芽切块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配方施肥(底肥和中耕追肥)。
▪1234播种后于盖膜前应喷施芽前除草剂,每亩用都尔100毫升兑水50公斤均匀喷于土层上。
(必须在杂草萌芽前使用,不能在马铃薯出苗后使用)四.田间管理1 中耕除草幼苗顶土期闷锄1次,锄深2cm~4cm,不可伤苗;苗齐后深锄1次。
出苗后进行第一次浅耕,争取早铲、细铲、浅铲,做到株间松土;苗高15-18厘米,铲趟第二遍;并追施化肥氮磷钾一次,比例为4:1:3;花前或开花初期,进行第三遍铲趟,趟成上窄下宽的四方头垄。
并结合趟地可在追施一次化肥,氮磷钾比例为3:1.5:4。
后期拔大草2次。
浇水应根据降雨情况灵活掌握,正常情况下, 应在现蕾期、盛花期和终花期各浇水一次,灌水量不能过大,防止积水,有条件的应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
2 浇水3追肥五.病虫害防治1病害预防田间生产马铃薯须预防早、晚疫病真菌病•及时检查田间早、晚疫病病株,如发现连同薯块一同拔出。
并且远离生产薯种植区,做深埋处理。
当植株叶片初见晚疫病斑时,可用58%双福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2%的克露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者用瑞毒霉(又名甲霜灵)500~800倍液或瑞毒铜(又名甲霜铜)500倍液喷雾交替进行防治,每10d喷1次,喷2~3次即可。
或用以上药剂1000倍液灌根,药效更为突出。
2 收获人工收获人工挖掘要防止块茎损伤收获后,块茎要避免暴晒、雨淋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而变色。
马铃薯块茎在装运中要轻装轻卸,不要使薯皮大量擦伤或碰伤而降低产品质量和储存效果。
六1.杀秧根据马铃薯生长情况与市场需求及时采收,采收前若植株未自然枯死,可提前2-3天杀秧。
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 94XIANGCUN KEJI 2018年1月(中)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杨春霞(山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朔州分校,山西朔州036000)[摘要]马铃薯来源于秘鲁和安第斯山区,逐渐在各个国家得到广泛种植,成为人们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
基于此,本文对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简要阐述,旨在为种植者提供参考,有效提升马铃薯的产量。
[关键词]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18)02-94-2为了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人们开始对传统马铃薯栽培技术进行改进,实行标准化栽培,从而获得了最大化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了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现就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马铃薯品种选择和处理1.1品种选择在马铃薯标准化栽培过程中,要在选择脱毒种薯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地区的特点及用途等,选择与当地种植情况相符的品种,并选择抗病毒性能高、适应性相对较高的优质马铃薯品种[1]。
另外,种薯一般选择幼薯或者壮龄薯,不能选用表面有裂缝或畸形的种薯,为保证标准化栽培产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1.2薯块处理1.2.1催芽。
在马铃薯栽培前30d 左右,应在阳光充足或者背风的地方进行催芽。
通常在薯块表面铺两三层沙土,温度控制在15~20℃。
同时要采取防寒措施,避免因为夜间寒冷对马铃薯催芽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在马铃薯催芽过程中,应3~5d 翻动一次土层,以保证马铃薯催芽见光的均匀性。
当芽苗长至1cm 以上,需要进行筛选,剔除质量较差的马铃薯,以保证马铃薯的栽培质量。
1.2.2切块处理。
切块也是马铃薯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主要采取人工切块的方式,每块质量控制在30~35g ,预留一两个芽眼,保障后期马铃薯生长的稳定性。
但是,在马铃薯切块处理的过程中,要用相应的消毒液对切刀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影响马铃薯的生长稳定性[2]。
中国马铃薯产品标准
中国马铃薯产品标准中国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为了规范中国马铃薯产品的生产和质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中国马铃薯产品标准》,以下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产品分类。
根据《中国马铃薯产品标准》,马铃薯产品主要分为原种和商品马铃薯两大类。
其中,原种马铃薯是用于种植的种子,对品质和规格要求较高;商品马铃薯是指供食用、加工或种植的马铃薯,其标准主要包括外观、品质、包装等方面。
二、外观和品质要求。
根据标准规定,商品马铃薯的外观要求应该是整齐、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有光泽,无异味。
而品质方面,应具有适中的淀粉含量、口感好、烹饪性能好等特点。
此外,还要求商品马铃薯的包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产品的安全和卫生。
三、贮存和运输要求。
根据标准,马铃薯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该避免受潮、受冻、受热,防止日晒、雨淋和受力挤压。
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震动和颠簸,保证产品的完整性和质量。
四、检测和监管。
为了保证中国马铃薯产品的质量,标准还规定了相关的检测和监管要求。
对马铃薯产品的质量指标、卫生指标、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都有详细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以及相应的监管措施。
五、标准的意义。
《中国马铃薯产品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增强中国马铃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标准的实施也有利于推动马铃薯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六、结语。
中国马铃薯产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优质的马铃薯产品。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力度,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马铃薯种植技术发展的方向—标准化栽培
摘
要 :开展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是提升我国马铃薯产业的主要措施,详细分析制约马铃薯标准化 生产的原 因,从
管理、科技两个层面提 出了今后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的主要措 施,并指出加快我国马铃薯种植技术标 准化的步伐在工作 目
标上要 明确 “ 三个服务 ” ,工作 方 法上 强化 “ 个结合 ” 三 ,工作 重点 上要 实现 “ 个转 变” 三 。 关键 词 :马 铃 薯 ;种 植 ;标 准化 ;栽 培
idu ti l a o ia Th r s n t d d r s e h e s n r o s r i ig t e s a d r ie r d c in o o a o i n s r i U n i Chn . e p e e t u y a d az n s e s d t e r a o s f n ta n n h f n a dz d p o u t p t t o c o f n
De e o i g Di c i fPo a o Pl t g Te h iu s i ia v lpn r t e on o t t an i c nq e Ch n : n n St n a dz d Cut a i n a d r ie lv t i o
YANG f n ’YUE Yu XI Qi g , e n , ONG u r n , I e g e , I o g u Ch n o g L Ch n d L Zh n h 。
杨祁峰 ,岳 云 ,熊春蓉 ,李城德 ,李 忠虎
(1甘肃省农牧厅,甘肃 兰州 70 0 ;2 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 30 0 . 3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 室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兰州 7 0 2 : 3 0 0 西安 706 10 9)
浅谈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作为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马铃薯,它在陕西地区的农业经济中占据着较大比重,是农民实现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它也是特色农业地区的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绥德县,具备最优的自然特征:那里光照充足,雨热同季而且昼夜温差大,这是最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地质、气候条件。
鉴于它的资源优势,马铃薯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
本文对科学种植马铃薯及如何进行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研究与讨论。
一、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种植马铃薯的地块种植任何一种作物,首选的是地块,因土壤土质是有不同区别的,适合马铃薯种植的地质其首选土壤肥沃、土质松软的,而且土质的透气性好,有利于排水。
由于马铃薯的根系都是分布在土壤的浅表层,这种生长特征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
所以在种植马铃薯时最好的土壤是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层较厚的,土坡松软透气性好的。
利于水分吸收的土壤或砂土壤,是有助于马铃薯的块茎发芽、出苗整齐率高的,而且对于根系的形成及壮大也有其促进作用,块茎可顺利膨大。
正常长出的块茎薯形状圆润,表皮干净,个大、无裂痕的马铃薯块。
如果是前期种植茄科作物已经两年,在收获后最好要在土壤深处进行一次全面灭菌。
二、选择适宜科学种植的操作流程1、选种。
选择适宜种植的马铃薯,以陕西省为例:经实验种植比对,陇薯13号、中薯20号、冀张薯12号,这几个品种的特点均为块茎大、整齐度均匀,而且在同类别品种相对比时,在产量增长上还有10%左右的提升空间,所以种植马铃薯在选择品种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2、切块催芽。
这一过程主要在即将进行播种的前20天进行,时间一般选择在3月初,马铃薯的切块要保证至少会有一个芽眼,用量为以每斤切10至15块较为恰当。
将切好后的马铃薯块用多菌灵粉剂按1:200倍兑水浸种进行杀菌消毒。
等这些马铃薯种块晾干后再进行苗床催芽。
催芽环节一般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室温设定在15℃以上的室内进行,按照一层沙一层种块的方法进行用沙催芽。
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
2017 年第 4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92科研◎农业科学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具有高产、早熟、用途多、适应性广的特点。
是长治市农业生产上传统的种植作物之一,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优越,其产品质量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是一项具有开发潜力的快速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
1 按标选地,合理轮作1.1 生态环境:绿色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必须选择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
基地要避开城郊、工业区和交通要道,周围5公里范围内不能有排放有害气体的工矿企业,特别是上风口不得有污染源。
1.2 地块选择:一般要求在有水浇条件或者高寒山区不受旱灾影响的地区,选择土质肥沃、土层衫厚、土壤疏松、排灌良好、地势高燥、保水保肥性能好的砂壤土,富含有机质的地块种植。
1.3 合理轮作:选择三年内没有种植过薯类和茄果类作物的地块,前茬以玉米、谷子等禾谷类和王科作物为好(一年一倒茬最好),以免相互传染晚疫病、软腐病、青枯病等病害。
2 选用优种,保证质量2.1 选用良种:选用适合当地生产的、适应市场需求的、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优良品种。
更新更换脱毒优良品种是确保马铃薯提质增量的内在区素,因此必须选择适应性好、抗病性强、丰产性高、品质优良的脱毒品种,因地制宜实行区划种植。
骨干品种以“冀张薯12号”、“荷兰15号”、“紫花白”、“大白花”等品种为主,搭配种植等品种。
同时要保持脱毒种薯良种繁育体系,以确保脱毒种薯的满足供应。
薯种要达到GB4406种薯的规定,不应使用转基因马铃薯品种。
2.2 种薯挑选:在播种(3月15日)前20天左右将种薯准备好,对种薯进行严格挑选。
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薯块完整、无病虫害、无冻伤、薯皮光滑、色泽鲜艳的幼龄、壮龄块茎。
坚决淘汰薯形不整齐、尖头、有裂痕、变长变圆、畸形、表皮粗糙老化、芽眼凸出、变色暗淡的不良性状的种薯。
2.3 种薯处理:①催芽晒种:把种薯放在15℃—20℃光线充足的室内暖种催芽。
马铃薯标准化
DB ICS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案号辽宁省地方标准DBXX/XXXXX—XX无公害食品鲜食玉米生产技术规程The pollution-free foodof Fresh Edible Maize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XXXX—XX—XX 发布XXXX—XX—XX 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有机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分为五个部分:——第1部分:产地环境条件;——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第3部分:病虫害防治;——第4部分:采收;——第5部分:生产档案。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10级1班。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光辉、刘璐、任明尧、赵克渊、程思忍、刘洋洋。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马铃薯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食品马铃薯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133 马铃薯脱毒种薯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GB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9630.1 有机产品第l部分:生产NT/T 496 肥料合理利用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脱毒种薯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或其他技术措施处理,获得在病毒检测后未发现主要病毒的脱毒苗薯后,经脱毒种薯生产体系繁殖的符合GB 18133标准的个级种薯。
脱毒种薯分为基础种薯和合格种薯两类。
基础种薯是经过脱毒苗薯繁殖,用于生产合格种薯的原源种和由原源种繁殖的原种;合格种薯是用于生产商品薯的种薯。
3.2 休眠期生产上指在适宜条件下块茎从收获到块茎幼芽自然萌发的时期,马铃薯块茎的休眠实际开始于形成块茎的时期。
4 产地环境产地环境应符合GB/T 19630.1有机食品生产标准中4.1.2条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 ICS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备案号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XX/XXXXX—XX
无公害食品
鲜食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The pollution-free food
of Fresh Edible Maize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
XXXX—XX—XX 发布XXXX—XX—XX 实
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有机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分为五个部分:
——第1部分:产地环境条件;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病虫害防治;
——第4部分:采收;
——第5部分:生产档案。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10级1班。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光辉、刘璐、任明尧、赵克渊、程思忍、刘洋洋。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马铃薯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食品马铃薯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133 马铃薯脱毒种薯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
GB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9630.1 有机产品第l部分:生产
NT/T 496 肥料合理利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脱毒种薯
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或其他技术措施处理,获得在病毒检测后未发现主要病毒的脱毒苗薯后,经脱毒种薯生产体系繁殖的符合GB 18133标准的个级种薯。
脱毒种薯分为基础种薯和合格种薯两类。
基础种薯是经过脱毒苗薯繁殖,用于生产合格种薯的原源种和由原源种繁殖的原种;合格种薯是用于生产商品薯的种薯。
3.2 休眠期
生产上指在适宜条件下块茎从收获到块茎幼芽自然萌发的时期,马铃薯块茎的休眠实际开始于形成块茎的时期。
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GB/T 19630.1有机食品生产标准中4.1.2条的规定。
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疏松、中性或微酸性的沙壤土后壤土,并要求三年以上未重茬栽培马铃薯的地块。
5 生产技术
5.1 播种前准备
5.1.1品种与种薯。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当地栽培条件商品性好的各类专用品种,种薯质量应符合GB 18133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要求。
5.1.2种薯催芽。
播种前15天~30天,将冷藏或经物理、化学方法人工解除休眠的种薯置于15℃~20℃黑暗处平铺2层~3层,当芽长至0.5厘米~1厘米时,将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每隔5天翻动一次,在培芽过程中淘汰病、烂薯和纤细芽薯,培芽时要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
5.1.3切块。
提倡小整薯播种。
播种时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雨水较多的地区不宜切块,必要时在播种前4天~7天选择健康的、生理年龄适当的较大种薯切块,切块大小以30克~50克为宜,每一个切块带1个~2个芽眼。
切刀每使用10分钟后或切到病烂薯时用5%的高锰酸钾或75%酒精浸泡1分钟~2分钟或擦洗消毒,切块后立即用含有多菌灵或甲酸磷的不含盐碱的植物草木灰或石膏粉拌种,并进行掺凉使伤口愈合,不堆积过厚以防烂种。
5.1.4 整地。
深耕,耕作深度约20厘米~30厘米;整地,使土壤颗粒大小合适,并根据当地栽培条件、生态环境和气候情况进行做畦、做垄或平整土地。
5.1.5施基肥。
施基肥应严格按照GB/T 19630.1标准中4.2.3条规定和NT/T 496肥料合理利用准则进行施肥,在使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倡多施农家肥。
5.2 播种
5.2.1时间。
根据气象条件、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播种期,一般土壤深约10厘米处,地温为7℃~22℃适宜播种。
5.2.2 深度。
地温低而含水量高的土壤宜浅播,播种深度约5厘米;地温高而干燥的土壤宜深播,播种深度约10厘米。
5.2.3密度。
不同的专用型品种要求不同的播种密度。
一般早熟品种每公顷6
万株~7万株,中晚熟品种每公顷种植5万株~6万株。
5.2.4 方法。
人工和机械播种。
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宜平作;降雨量较多或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宜垄作;播种季节地温较低或气候干燥时宜采用地膜覆盖。
6 田间管理
6.1 中耕除草
齐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分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
6.2 追肥
视苗情追肥,追肥宜早不宜晚,宁少勿多。
追肥方法可沟施、点施、叶面喷施,施后及时灌水或喷水。
6.3 培土
一般结合中耕除草培土2次~3次,出齐苗后进行第一次浅培土,减蕾期高培土,分垄前最后一次培土,培成宽而高的大垄。
6.4 灌溉和排水
在整个生长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
出苗期不宜灌溉,块茎形成期及时适量浇水,块茎膨大期不能缺水。
浇水时忌大水漫灌。
在雨水较多的地区或季节及时排水,田间不能有积水。
收获前视气象情况7天~10天停止灌水。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7.2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为晚期疫病、青枯病、病毒病、癌肿病、黒腥病、环腐病、早疫病等;主要虫害为蚜虫、蓟马、粉虱、青针虫、块茎蛾、地老虎、蛴螬、二十八星瓢虫、潜叶蝇等。
7.3 防治方法
7.3.1 农业防治
7.3.1.1针对主要病虫控制对象因地制宜选用优良抗病品种,使用健康的不带病毒、病菌、虫卵的种薯。
7.3.1.2合理品种布局。
选择健康的土壤实行轮作倒茬,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
年以上。
7.3.1.3通过对设施、肥、水等栽培条件的严格管理的控制,促进马铃薯植株健康成长,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7.3.1.4合理密植,提垄种植,加强中耕除草,高培土,清洁田园等田间管理,降低病虫源数量。
7.3.1.5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以防为主,尽量少用农药和及时用药。
7.3.1.6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并清除,远离深埋。
7.3.2 生物防治
释放天敌,如捕食螨、寄生蜂、七星瓢虫等。
7.3.3 物理防治
露地栽培和采用杀虫灯以及性诱剂杀害虫,保护地栽培可采用防虫网或银灰膜避虫、黄板以及笼诱剂杀害虫。
7.3.4 药剂防治
农药使用严格执行GB/T 19630.1标准中4.2.4条规定,GB 4285标准和GB 8321标准规定执行。
7.3.5 污染控制
严格执行GB19630.1标准中4.2.5条规定。
8采收
9
根据生长情况与市场需求及时采收。
采收前,若植株未自然枯死可提前7天~10天杀秧。
收获后,块茎避免暴晒、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而变绿。
9 生产档案
9.1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
9.2 对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