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9cba973cff00bed5b9f31d8d.png)
并成为国内外实现距离保护的主流方法
第二节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基本量
补偿电压:
G
k3
M
KZ
I m
k1
y
k2
N
G
F
U m
F
(a)
F
补偿电压,也称为工作电压、操作电压:
U Z I U set
测量电压经保护区段线路压降补偿得到的保护区末端的电压,简言之,
就是测量点补偿到整定点的电压
110kV及以上网络拓扑结构较复杂的电网中较 难应用
第四章 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
第一节 距离保护的基本概念
距离保护是指能直接反映输配电线路从保护安装处
到故障点之间距离(称为故障距离)的继电保护 目前广泛使用的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可以简单地 描述为通过测量故障线路的正序基频阻抗来反映故 障距离
第一节 距离保护的基本概念
Z1 , Z 2 , Z 0 , Z s , Z m
U Z (I U m F 1 k 3I 0 ) U F Z1 I m
U m U F Z1 I m
(4.8) (4.11)
第二节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基本量
U 90 Arg ( ) 270 U
该动作判据只反映线路正向整定阻抗范围内的故障,因此称为方向距离 继电器或方向距离元件
第二节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基本量
极化电压:
距离元件的动作判据,利用比较补偿电压与测量电压的相位关系实现
比较相位,可理解为以测量电压的相位(极性)为基准来确定补偿电
现距离是线路的固有参数,
因此,距离保护可以基本不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
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3e7d981810661ed9ad51f387.png)
满足继电保护速动性、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求,目前广泛采用具有三 段动作范围的时限特性。三段分别称为距离保护的Ⅰ、Ⅱ、Ⅲ段,它 们分别与电流速断、限时电流速断及过电流保护相对应。 距离保护的第Ⅰ段是瞬时动作的,它的保护范围为本线路全长的 80~85%;第Ⅱ段与限时电流速断相似,它的保护范围应不超出下一条 线路距离第Ⅰ段的保护范围,并带有高出一个△t的时限以保证动作 的选择性;第Ⅲ段与过电流保护相似,其起动阻抗按躲开正常运行时 的负荷参量来选择,动作时限比保护范围内其他各保护的最大动作时 限高出一个△t。 编辑本段组成 (1)测量部分,用于对短路点的距离测量和判别短路故障的方 向。 (2)启动部分,用来判别系统是否处于故障状态。当短路故障发 生时,瞬时启动保护装置。有的距离保护装置的启动部分兼起后备保 护的作用。 (3)振荡闭锁部分,用来防止系统振荡时距离保护误动作。 (4)二次电压回路断线失压闭锁部分,当电压互感器(TV)二次 回路断线失压时,它可防止由于阻抗继电器动作而引起的保护误动 作。但当TV断线时保护可以选择投/退“TV断线相过流保护”。 (5)逻辑部分,用来实现保护装置应有的性能和建立各段保护的 时限。 编辑本段装置构成 一般情况下,距离保护装置由以下4种元件组成。①起动元件:在 发生故障的瞬间起动整套保护,并可作
距离保护
为距离保护的第Ⅲ段。起动元件常取用过电流继电器或低阻抗继电 器。②方向元件:保证保护动作的方向性,防止反方向故障时保护误 动作。方向元件可取用单独的功率方向继电器,也可取用功率方向继
电器与距离元件结合构成方向阻抗继电器。③距离元件:距离保护装 置的核心部分。它的作用是量测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一般采 用阻抗继电器。④时限元件:配合短路点的远近得到所需的时限特 性,以保证保护动作的选择性。一般采用时间继电器。 编辑本段阻抗继电器 阻抗继电器的类型很多,实现原理也不尽相同。最常用的有全阻 抗继电器、方向阻抗继电器、具有偏移
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ab2f7610964bcf84b9d57b6e.png)
测量阻抗 Z m 是阻抗复平面图 上的一个向量。
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
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由阻抗复平面图上的阻抗 动作区来表示。
阻抗动作区:是阻抗复平面图 上的一个区域,当测量阻抗落 在区域内,则阻抗继电器认为 是内部故障,继电器动作
三种阻抗动作区:
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
一、对接线方式的基本要求一
1. Z m∝l (保护至短路点的距离) Z m Z1l
2.
Zm与故障类型无关
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
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是继电器电流、电压的选取方式。 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主要有两种: 1、0° 接线方式,反应相间短路故障; 2、相电压和具有K3I0补偿的相电流接线,反应接地短路故障。
4. 防止过渡电阻的方法
1)利用瞬时测量装置 2)改善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
采用多边形的阻抗动作区。
二、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的影响及克服措施
运行中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时,输入阻抗继电器的电压
Um U m 0,则 Z m 0 Im
所以,有可能会造成距离保护误动作。
克服措施:采用电压互感器(PT、TV)断线闭锁元件,即 发现电压互感器二次侧断线后,闭锁距离保护,不使距离 保护误动作。 识别电压互感器二次侧断线的方法: 1、一相电压为零(或很低); 2、电流中无零序电流或负序电流; 当同时满足上述条件1、2时,则任务电压互感器二次侧断线
Zzd
Zzd+ZJ
R
jX
Zzd ZJ Zzd
Zzd-ZJ
Zzd+ZJ
R
幅值比较和相位比较之间的关系(互换性):
(1)幅值比较原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第4章 输电线路距离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第4章 输电线路距离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cab265d4f78a6529657d532d.png)
4.1 距离保护概述
1、距离保护的作用
原因:电流保护区随系统运行方式而变化,有时 电流速断保护或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将 变得很小,甚至没有保护区。
对长距离、重负荷线路,线路的最大负荷电 流可能与线路末端短路时的短路电流相差甚微, 采用过电流保护,其灵敏性也常常不能满足要求。
特点:1)正向保护区外短路时,工作电压大于0。
4.1 距离保护概述
2)正向保护区内短路时,工作电压小于0。
3)反向短路,工作电压大于0。
结论:检测工作电压的相位变化,不仅能测量出 阻抗的大小,而且还能检测出短路故障的方向。
1、极化电压 设极化电压 U pol 与测量电压 Um 同相位,以极化 电压作为参考相量。
U1
U in
U2
Uop
U2
U op
U in
U1
区内短路,U1 大于 U 2 。
区外短路,U1 小于 U 2 。
插入电压一般与测量电压同相。
4.1 距离保护概述
3、距离保护时限特性
距离保护的动作时限与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间距 离的关系,即 top f (Zm ) 的关系称为时限特性。与 三段式电流保护类似,具有阶梯时限特性的距离 保护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4.1 距离保护概述
故障点总是由离故障点近的保护首先动作切除, 从而保证了在任何形状的电网中,故障线路都能 有选择性的被切除。 距离保护核心元件:阻抗继电器。
阻抗继电器:测量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
方向阻抗继电器不仅能测量阻抗的大小,而且还应 能测量出故障点的方向。
4.1 距离保护概述
原理:测量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实际上 是测量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线路距离。
2019年保护装置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培训课件
![2019年保护装置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15dcd3c77da26924c5b03a.png)
第四章 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4—1 距离保护概述 复习:电流电压保护优点:简单,经济,工作可靠。
缺点:受电网接线方式及系统运行方式影响大。
35KV 及以上电压复杂网络难于满足要求。
过电流保护例:L ↑ αI I I f f ≈↑⇒max max ⇒ 灵敏性↓ 一、 距离保护的基本概念。
1、作用:性能更为完善。
2、概念:反应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之间的距离(或阻抗),并根据距离的远近而确定动作时间的一种保护装置。
↑↑→↑→↓↓→↓→t Z L t Z L →动作保证动作的选择性。
⇒〉12t t 保护2不误动。
二、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1、测量元件:测量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线路阻抗)。
k rrr Z I U I U Z ===(测量元件感受阻抗) (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线路阻抗) (假设1=TA n 1=TV n )2、动作原理:set r Z Z 〈 (整定阻抗)→动作 ⇒( 又称低阻抗set r Z Z 〉 →不动作 保护)特点:不受运行方式的影响,只与故障点与保护安装处距离有关。
三、 时限特性: f t =(L ) P117图4-4三段式阶梯形时限特性:Ⅰ、Ⅱ、Ⅲ段。
(与电流保护Ⅰ、Ⅱ、Ⅲ段区别:各段保护范围不随运行方式改变)Ⅰ段: AB Iset Z Z )85.0~8.0(1=⋅I t 1:继电器固有动作时间。
I L 1(保护范围):本线路全长的%85~80Ⅱ段:[]tt t Z Z Z I BC AB set ∆+=+=⋅111)85.0~8.0(8.0 主保护1L (保护范围):不超出下一条线路I L 2 Ⅲ段: :躲开正常运行时最小负荷阻抗。
:阶梯原则。
:本线路及相邻线路全长。
四、 距离保护的构成1、主要元件:(1) 起动元件:电流继电器KA 或阻抗继电器KI 。
(2) 方向元件:功率方向继电器KP 或方向阻抗继电器KI 。
(3) 测量元件:阻抗继电器KI 。
(4) 时间元件:时间继电器KT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件第四章 距离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件第四章 距离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ab3bc77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6.png)
距离保护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技术应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未来距离保护装置将更加智能化 和数字化,能够实现更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和切除。
集成化和模块化设计
为了提高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未来距离保护装置 将采用集成化和模块化设计,减少外部元件数量,降低故 障率。
自适应和智能决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距离保护装置将具备自适 应和智能决策功能,能够根据系统运行状态自动调整保护 参数和策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障或恢复供电。
03
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
距离保护的定值计算
阻抗继电器定值
根据系统最大运行方式和最小运行方 式下的阻抗值,计算出继电器的启动 、速断和过流定值,以确保在故障发 生时能够正确动作。
动作时间整定
根据系统稳定运行的要求和保护装置 的特性,确定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 以保证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切除故 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距离保护的原理
距离保护的原理是利用被保护线路的阻抗值随距离的变化而 变化,当线路发生故障时,阻抗值会发生变化,保护装置通 过比较线路两端电压和电流的大小,计算出阻抗值的变化, 从而确定故障点的位置。
当故障点距离保护装置越近时,阻抗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因此,当故障点在保护装置的整定范围内时,保护装置会迅 速动输电线路故障:某日,500kV输电线路A相发生接地故障,距离保护装 置正确动作,快速切除了故障线路,避免了事故的扩大。
案例二
某220kV变压器内部故障:某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内部匝间短路故障,由于 配置了距离保护,装置正确动作,及时切断了电源,避免了变压器的进一步损坏 。
02 03
变压器保护
距离保护原理
![距离保护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e52a76f2e3f5727a5e9628d.png)
距离保护原理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总工作于最大运行方式下,因此当运行方式变小时,电流保护的保护范围将缩短,灵敏度降低;而距离保护,顾名思义它测量的是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较小,保护范围稳定。
常用于线路保护。
距离保护的具体实现方法是通过测量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实现的,因为线路的阻抗成正比于线路长度。
在前面的分析中大家已经知道:保护安装处的电压等于故障点电压加上线路压降,即UKM=UK+△U;其中线路压降△U并不单纯是线路阻抗乘以相电流,它等于正、负、零序电流在各序阻抗上的压降之和,即△U=IK1*X1+IK2*X2+IK0*X0。
接下来我们先以A相接地短路故障将保护安装处母线电压重新推导一下。
因为在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3IO等于故障相电流IKA;同时考虑线路X1=X2则有:UKAM=UKA+IKA1*XLM1+IKA2*XLM2+IKA0*XLM0=UKA+IKA1*XLM1+IKA2*XLM1+IKA0*XLM0+(IKA0*XLM1-IKA0*XLM1) =UKA+XLM1(IKA1+IKA2+IKA0)+IKA0(XLM0-XLM1)=UKA+XLM1*IKA+3IKA0(XLM0-XLM1)*XLM1/3XLM1=UKA+XLM1*IKA1+(XLM0-XLM1)/3XLM1]令K=(XLM0-XLM1)/3XLM1则有UKAM=UKA+IKA*XLM1(1+K)或UKAM=UKA+IKA*XLM1(1+K)=UKA+XLM1(IKA+KIKA)=UKA+XLM1(IKA+K3IKA0)同理可得UKBM=UKB+XLM1(IKB+K3IKB0)UKCM=UKC+XLM1(IKC+K3IKC0)这样我们就可得到母线电压计算得一般公式:UK&PhiM=UK&Phi+XLM1(IK&Phi+K3I0)该公式适用于任何母线电压的计算,对于相间电压,只不过因两相相减将同相位的零序分量K3IKC0减去了而已。
第四章距离保护
![第四章距离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502e7abdb8f67c1cfbd6b81e.png)
第四章距离保护一、GB50062-9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对距离保护的规定(一)对110kV线路的下列故障,应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1)单相接地短路。
(2)相间短路。
(二)110kV线路装设相间短路保护装置的配置原则如下(1)主保护的配置原则。
在下列情况下,应装设全线速动的主保护。
1)系统稳定有要求时。
2)线路发生三相短路,使发电厂厂用电母线或重要用户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60%,且其他保护不能无时限和有选择性地切除短路时。
(2)后备保护的配置原则。
11OkV线路后备保护配置宜采用远后备方式。
(3)根据上述110kV线路保护的配置原则,对接地短路,应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装设带方向或不带方向的阶段式零序电流保护。
2)对某些线路,当零序电流保护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装设接地距离保护,并应装设一段或二段零序电流保护作后备保护。
(4)根据上述11OkV 线路保护的配置原则,对相间短路,应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侧电源线路,应装设三相多段式电流或电流电压保护。
2)双侧电源线路,可装设阶段式距离保护装置。
3)并列运行的平行线,可装设相间横联差动及零序横联差动保护作主保护。
后备保护可按和电流方式连接。
4)电缆线路或电缆架空混合线路,应装设过负荷保护。
保护装置宜动作于信号。
当危及设备安全时,可动作于跳闸。
二、DL 400-9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规定(一)ll0~220kV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网中的线路保护(1)对相间短路,应按下列规定装设保护装置:1)单侧电源单回线路,可装设三相电流电压保护,如不能满足要求,则装设距离保护;2)双侧电源线路宜装设距离保护。
(2)对接地短路,可采用接地距离保护,并辅之以阶段式或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
(二)330~500kV线路的后备保护(1)对相间短路,后备保护宜采用阶段式距离保护。
(2)对接地短路,应装设接地距离保护并辅以阶段式或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对中长线路,若零序电流保护能满足要求时,也可只装设阶段式零序电流保护。
距离保护1、什么叫距离保护距离保护所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它与
![距离保护1、什么叫距离保护距离保护所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它与](https://img.taocdn.com/s3/m/c8cf20f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b.png)
距离保护1、什么叫距离保护?距离保护所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它与电流保护的只要区别是什么?2、什么叫测量阻抗、动作阻抗、整定阻抗、返回阻抗、短路阻抗、负荷阻抗?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3、等式;;;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立?在什么情况下这些条件才会发生。
4、利用全阻抗、偏移阻抗或方向阻抗继电器作为距离保护的测量元件时,试问:(1)反方向故障时,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保证距离保护不动作;(2)正方向出口短路时,接到继电器上的电压降为零或趋进于零时是否有死区?如有,须如何减小或消除?5、阻抗继电器是通过电压互感器连接到线路上的,这就使继电器端子上的整定阻抗同线路上实际反应的整定阻抗在数值上不相等,试问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由此关系去推断:(1)线路发生短路时,由于电流互感器铁芯饱和而使它出现负误差时,保护范围有什么变化(伸长或缩短)?(2)当短路时,由于电压下降很严重、电压互感器铁芯工作于其磁化曲线的起始部分,即导磁率下降,使误差增加,此时保护范围有什么变化(伸长或缩短)?6、具有圆特性的全阻抗、偏移特性阻抗和方向阻抗继电器各有何特点?7、有两种原理可以用来分析圆特性和直线特性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及其构成方法,试说明这两种原理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8基于比较两电量幅值的原理和基于比较两电量相位的原理中,、、、和各量都用到和,试说明和是什么量?如何获得?如何选取?它与继电器的动作特性及动作整定参数有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之。
9、已知被比较的两电气量为,(1)当比较此二电气量的幅值时,可构成何种继电器?此时其动作条件是什么?动作特性是什么(设已知)?(2)当比较此二电气量的相位时,可构成何种继电器?此时其动作条件是什么?动作特性是什么?(3)对于(1)如该用比较相位的原理,所需二电气量的表达式如何?此时其动作条件是什么?动作特性是什么?(4)对于(2)如该用比较幅值的原理,所需二电气量的表达式如何?此时其动作条件是什么?动作特性是什么?10、已知被比较的两个电气量分别为,(1)试问采用比较该二电气量的相位,且取动作条件为时所构成的继电器是什么继电器?它的动作特性是什么?试用复平面或向量图画出它的动作特性或动作范围。
第四章距离保护
![第四章距离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4677037df242336c1eb95e68.png)
第四章 距离保护一、GB50062-9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规定(一)对110kV 线路的下列故障,应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 (1)单相接地短路。
(2)相间短路。
(二)110kV 线路装设相间短路保护装置的配置原则如下(1)主保护的配置原则。
在下列情况下,应装设全线速动的主保护 1)系统稳定有要求时。
2)线路发生三相短路,使发电厂厂用电母线或重要用户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60%,且其他保护不能无时限和有选择性地切除短路时。
(2)后备保护的配置原则。
11OkV 线路后备保护配置宜采用远后备方式。
(3)根据上述110kV 线路保护的配置原则,对接地短路,应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装设带方向或不带方向的阶段式零序电流保护。
2)对某些线路,当零序电流保护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装设接地距离保护,并应装设一段或二段零序电流保护作后备保护。
(4)根据上述11OkV 线路保护的配置原则,对相间短路,应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侧电源线路,应装设三相多段式电流或电流电压保护。
2)双侧电源线路,可装设阶段式距离保护装置。
3)并列运行的平行线,可装设相间横联差动及零序横联差动保护作主保护。
后备保护可按和电流方式连接。
4)电缆线路或电缆架空混合线路,应装设过负荷保护。
保护装置宜动作于信号。
当危及设备安全时,可动作于跳闸。
二、DL 400-9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规定(一)ll0~220kV 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网中的线路保护 (1)对相间短路,应按下列规定装设保护装置。
1)单侧电源单回线路,可装设三相电流电压保护,如不能满足要求,则装设距离保护; 2)双侧电源线路宜装设距离保护;(2)对接地短路,可采用接地距离保护,并辅之以阶段式或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
(二)330~500kV 线路的后备保护(1)对相间短路,后备保护宜采用阶段式距离保护。
(2)对接地短路,应装设接地距离保护并辅以阶段式或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对中长线路,若零序电流保护能满足要求时,也可只装设阶段式零序电流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础知识讲座-第四章(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础知识讲座-第四章(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5fbaaa1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9.png)
直线 1 直线 2
Zm Zset Zm ,
arg(Zm
1 2
Zset )
2
arg(Zm
1 2
Zset )
2
为 (4 ~ 8)
第二节 阻抗元件的动作特性和动作方程 三、直线特性及其动作方程
2、电阻特性
当 Z set2 , 0 Z set1 R = Zset 时,
直线 1 Zm R Zm
方向阻抗继电器的整定阻抗角称最大灵敏角
第二节 阻抗元件的动作特性和动作方程 二、圆特性阻抗继电器的动作方程
1.全阻抗继电器的动作方程 (1) 绝对值比较动作方程
Zm Zset
第二节 阻抗元件的动作特性和动作方程
二、圆特性阻抗继电器的动作方程
1. 全阻抗继电器的动作方程
(2) 、相位比较动作方程
90arZ gse t Zm90 Zse t Zm
第一节 距离保护的作用原理和构成
抗 Z m
Um
•
Im
负荷阻抗
短路阻抗
第一节 距离保护的作用原理和构成
一、距离保护的作用原理
分析结论: 一. 保护安装处的测量阻抗能区分正常状态与故障
状态,两者在大小和角度上均有明显的差别; 二. 保护安装处的测量阻抗能区分故障点的远近,
4.其它圆特性及其动作 方程
(3)令 K1 0 则:
K2 K3
Zm
K4 K3
当 K 4 K2 时,
上抛圆或下抛圆特性
当 K 4 K 2 时, 偏移特性圆特性
第二节 阻抗元件的动作特性和动作方程 三、直线特性及其动作方程
Zm Zset1 Zm Zset2
1、电抗特性
当 Z set2 0 , Z set1 jx = Z set 时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件第四章 距离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件第四章 距离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8821499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5.png)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距离保护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能力。
2
通信协议
距离保护的通信协议将不断改进,以支持更高效和更可靠的数据传输。
3
多功能化
距离保护将逐渐融合其他保护功能,实现集成化和多功能化。
局限性
• 对系统参数变化敏感 • 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故障 • 需要准确的线路模型
距离保护的主要技术指标
保护动作速度 灵敏度 抗干扰能力 配置灵活性
快速响应故障,减少损失 准确判断故障位置,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抵御外部干扰,确保保护的准确性 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和配置保护参数
距离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1
智能化
距离保护的特点
1 快速准确
距离保护能够迅速响应故障并准确判断故障位置,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2 灵活可靠
距离保护具有灵活的配置和调整选项,可适应不同的电力系统,并提供可靠的保护。
3 适用范围广
距离保护适用于各种电力设备和系统,包括输电线路、变电站、发电厂等。
距离保护的常见应用场景
输电线路
距离保护广泛用于长距离输电线路,以保护线 路免受短路故障和过电流等异常情况的影响。
发电厂
距离保护在发电厂应用中,主要用于保护发电 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压器和主变等关键设备,确保电力系统 的可靠性。
变电站
在变电站中,距离保护用于保护变压器、开关 设备和其他电力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配电系统
距离保护也适用于配电系统,用于保护配电线 路和其他低压设备免受故障的影响。
距离保护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 准确判断故障位置 • 快速响应故障 • 灵活可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件第 四章 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de31b8186bd97f192279e939.png)
第一节距离保护的作用原理一﹑基本概念电流保护的优点:简单﹑可靠﹑经济。
缺点:选择性﹑灵敏性﹑快速性很难满足要求(尤其35kv 以上的系统)。
距离保护的性能比电流保护更加完善。
Z dU d....1fe f dd d ld I U Z I U Z Z =<==,反映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距离保护,它基本上不说系统的运行方式的影响。
二﹑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距离保护分为三段式: I 段:AB Idz Z Z )85.0~8.0(1=,瞬时动作 主保护 II 段:)(21Idz AB IIK IIdz Z Z K Z +=,t=0.5’’III 段:躲最小负荷阻抗,阶梯时限特性。
————后备保护第二节 阻抗继电器阻抗继电器按构成分为两种:单相式和多相式单相式阻抗继电器:指加入继电器的只有一个电压U J (相电压或线电压)和一个电流I J (相电流或两相电流之差)的阻抗继电器。
JJ J I U Z ..=——测量阻抗Z J =R+jX 可以在复平面上分析其动作特性它只能反映一定相别的故障,故需多个继电器反映不同相别故障。
多相补偿式阻抗继电器:加入的是几个相的补偿后的电压。
它能反映多相故障,但不能利用测量阻抗的概念来分析它的特性。
本节只讨论单相式阻抗继电器。
一﹑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PTld PT l lPT JJ J n n Z n n I U n I n U I U Z ⨯=⨯===1.1.1.1...BC 线路距离I 段内发生单相接地故障,Z d 在图中阴影内。
由于1)线路参数是分布的, Ψd 有差异2)CT,PT 有误差 3)故障点过渡电阻 4)分布电容等 所以Z d 会超越阴影区。
因此为了尽量简化继电器接线,且便于制造和调试,把继电器的动作特性扩大为一个圆,见图。
圆1:以od 为半径——全阻抗继电器(反方向故障时,会误动,没有方向性) 圆2:以od 为直径——方向阻抗继电器(本身具有方向性) 圆3:偏移特性继电器另外,还有椭圆形,橄榄形,苹果形,四边形等二﹑利用复数平面分析阻抗继电器它的实现原理:幅值比较原理 B A U U ..≥J相位比较原理 90arg 90..≤≤-DC U U(一) 全阻抗继电器 特点),以Z zd 为半径的圆。
第四章距离保护.(DOC)
![第四章距离保护.(DOC)](https://img.taocdn.com/s3/m/ab15e51e16fc700abb68fc49.png)
第四章 距离保护一、GB50062-9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规定(一)对110kV 线路的下列故障,应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 (1)单相接地短路。
(2)相间短路。
(二)110kV 线路装设相间短路保护装置的配置原则如下(1)主保护的配置原则。
在下列情况下,应装设全线速动的主保护 1)系统稳定有要求时。
2)线路发生三相短路,使发电厂厂用电母线或重要用户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60%,且其他保护不能无时限和有选择性地切除短路时。
(2)后备保护的配置原则。
11OkV 线路后备保护配置宜采用远后备方式。
(3)根据上述110kV 线路保护的配置原则,对接地短路,应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装设带方向或不带方向的阶段式零序电流保护。
2)对某些线路,当零序电流保护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装设接地距离保护,并应装设一段或二段零序电流保护作后备保护。
(4)根据上述11OkV 线路保护的配置原则,对相间短路,应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侧电源线路,应装设三相多段式电流或电流电压保护。
2)双侧电源线路,可装设阶段式距离保护装置。
3)并列运行的平行线,可装设相间横联差动及零序横联差动保护作主保护。
后备保护可按和电流方式连接。
4)电缆线路或电缆架空混合线路,应装设过负荷保护。
保护装置宜动作于信号。
当危及设备安全时,可动作于跳闸。
二、DL 400-9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规定(一)ll0~220kV 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网中的线路保护 (1)对相间短路,应按下列规定装设保护装置。
1)单侧电源单回线路,可装设三相电流电压保护,如不能满足要求,则装设距离保护; 2)双侧电源线路宜装设距离保护;(2)对接地短路,可采用接地距离保护,并辅之以阶段式或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
(二)330~500kV 线路的后备保护(1)对相间短路,后备保护宜采用阶段式距离保护。
(2)对接地短路,应装设接地距离保护并辅以阶段式或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对中长线路,若零序电流保护能满足要求时,也可只装设阶段式零序电流保护。
距离保护课件
![距离保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15678a83d049649b665816.png)
电力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电压电流保护虽然简单经济,在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中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由于它们的定值选择、保护范围以及灵敏度等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影响较大,因此难以应用于更高电压等级的复杂网络中。
距离保护(distance protection)利用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能够满足在较高电压等级电网中继电保护快速性和选择性的要求。
以下是大家在讨论会中讨论过的距离保护中的几个值得大家注意的地方:1、 零序补偿系数:以下图所示短路情况为例,.U A =.UkA +.I A1 z 1L k +.I A2 z 2L k +.I A0 z 0L k =.U kA +[(.I A1+.I A2+.I A0)+3.I A00113z z z -] z 1L k =.UkA +(.I A +K*3.I 0)z 1L k 同理 .U B =.UkB +(.I B +K*3.I 0)z 1L k .U C =.U kC +(.I C +K*3.I 0)z 1L k式中.U kA .U kB .UkC 故障点k 处的A 、B 、C 三相电压 .IA .IB .IC 流过保护安装处的三相电流 .I A1 .I A2 .I A0 流过保护安装处的A 相正序、负序、零序电流z 1 z 2 z 0 被保护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负序、零序阻抗,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假设z 1 =z 2在这里K 就是零序电流补偿系数,K=0113z z z -,在线路的零序和正序阻抗角不同时可以是复数,故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时候,有.UkA =0,故此时有.U A = (.I A +K*3.I 0)z 1L k ,根据保护安装处测量的电流.I A 和零序电流3.I 0 ,就可以很容易算出故障的距离,在SEL311C 里面,现场提供的线路参数里面会有正序、零序的阻抗和阻抗角,根据上面我们推导出来的公式K=0113z z z -,就可以算出零序补偿系数,它的幅值就是SEL311C 里面的k0M1,角度为k0A12、系统振荡问题定义:并联运行的电力系统或发电厂之间出现功率角大范围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称为电力系统振荡(Power Swing ), 特点:电力系统振荡的时候,系统两侧等效电动势的夹角可能在0-360度的范围内做周期性变化,从而使系统中各点的电压、线路电流、功率大小和方向以及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也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距离保护原理概述
![距离保护原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aa4411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d.png)
距离保护原理概述距离保护是反映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确定动作时间的一种保护。
故障点距保护安装处越近,保护的动作时间就越短,反之就越长,从而保证动作的选择性。
测量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实际上就是用阻抗继电器测量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
因此,距离保护也叫阻抗保护。
1、距离保护的原理保护安装处母线电压与线路电流之比称为测量阻抗。
故障时,反映了保护安装处至故障点的阻抗。
将此测量阻抗与整定阻抗Zset进行比较,当ZmZset时,说明故障点在保护范围内,保护动作;当Zm>Zset时,说明故障点在保护范围外,保护不动作。
测量阻抗只与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l成正比,基本不受运行方式的影响。
所以距离保护的范围基本不随运行方式变化而变化。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三段式阶梯型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I、II、III段的整定计算与上一期的零序保护类似。
为保证选择性,距离I段保护范围为被保护线路全场的80%~85%,瞬时动作。
距离II段的保护范围为被保护线路的全长及下一段线路的30%~40%,动作时限要与下一线路的距离I段动作时限配合,大一个时限级差0.5s。
距离三段为后备保护,其保护范围较长,一般包括本线路及下一线路全长,动作时限比下一线路距离II段相配合。
如图所示,当K点发生短路故障时,从保护2安装处到K点的距离为L2,保护2将以t2I的时限动作;从保护1安装处到K点的距离为L1,保护1将以t1II的时间动作,t1II>t2I,保护2将动作跳闸,切除故障。
所以离故障点近的保护总是先动作,因此在复杂网络中保证了动作的选择性。
2、保护安装处电压计算公式线路上K点发生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的某相的相电压应该是该相故障点电压与该相线路压降之和。
如果假设线路的正序阻抗Z1等于负序阻抗Z2,则保护安装处相电压的计算公式为:这里的k为零序补偿系数,k3I0的物理意义是三相零序电流在输电线路的相间互感阻抗上的压降。
第4章 距离保护
![第4章 距离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0870631fbe1e650e52ea99d4.png)
动作阻抗: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大阻抗称为动作阻抗,以 Z op 表示。
动作表达式: Zm Zset
即: KuvUm Kur Im
上式表明:全阻抗继电器实质是比较两电压的幅值,一为动作分量,一 为制动分量。其物理意义是:正常运行时,保护安装处测量 到的电压是正常额定电压,电流是负荷电流,阻抗继电器不 起动;在保护区内发生短路故障时,保护测量到的电压为残 余电压,电流是短路电流,阻抗继电器起动。
一、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输电线路的长度是一定的,其阻抗也基本一定。在其范围内任何一点故障, 故障点至线路首端的距离都不一样,也就是阻抗不一样,都会小于总阻抗。
距离保护就是反应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该距离的大小确 定动作时限的一种继电保护装置。 距离保护的核心元件阻抗继电器。
当被保护线路上发生短路故障时,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为Zm
U BC
U CA
Ir
I A IB
IB IC
IC I A
2、动作情况分析 A、三相短路时
三相对称,仅以A相为例。设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为LK,线路每公里正
序阻抗为Z1,则保护安装处的电压为:
U A U B A U B I M Z 1 L K A I M Z 1 L K B ( I M I M A ) Z 1 L B K
输入信号
起动 元件
方向 元件
阻抗 元件
时间 元件
出口 元件
跳闸
起动元件:发生短路故障时瞬时起动保护装置。
方向元件:判断短路方向。 测量元件:测量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距离。 时间元件:根据预定的时限特性动作,保证保护动作的选择性。 执行元件:作用于跳开断路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距离保护一、GB50062-9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对距离保护的规定(一)对110kV线路的下列故障,应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1)单相接地短路。
(2)相间短路。
(二)110kV线路装设相间短路保护装置的配置原则如下(1)主保护的配置原则。
在下列情况下,应装设全线速动的主保护。
1)系统稳定有要求时。
2)线路发生三相短路,使发电厂厂用电母线或重要用户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60%,且其他保护不能无时限和有选择性地切除短路时。
(2)后备保护的配置原则。
11OkV线路后备保护配置宜采用远后备方式。
(3)根据上述110kV线路保护的配置原则,对接地短路,应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装设带方向或不带方向的阶段式零序电流保护。
2)对某些线路,当零序电流保护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装设接地距离保护,并应装设一段或二段零序电流保护作后备保护。
(4)根据上述11OkV 线路保护的配置原则,对相间短路,应装设相应的保护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侧电源线路,应装设三相多段式电流或电流电压保护。
2)双侧电源线路,可装设阶段式距离保护装置。
3)并列运行的平行线,可装设相间横联差动及零序横联差动保护作主保护。
后备保护可按和电流方式连接。
4)电缆线路或电缆架空混合线路,应装设过负荷保护。
保护装置宜动作于信号。
当危及设备安全时,可动作于跳闸。
二、DL 400-9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规定(一)ll0~220kV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网中的线路保护(1)对相间短路,应按下列规定装设保护装置:1)单侧电源单回线路,可装设三相电流电压保护,如不能满足要求,则装设距离保护;2)双侧电源线路宜装设距离保护。
(2)对接地短路,可采用接地距离保护,并辅之以阶段式或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
(二)330~500kV线路的后备保护(1)对相间短路,后备保护宜采用阶段式距离保护。
(2)对接地短路,应装设接地距离保护并辅以阶段式或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对中长线路,若零序电流保护能满足要求时,也可只装设阶段式零序电流保护。
接地后备保护应保证在接地电阻不大于300Ω时,能可靠地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
第一节距离保护概述一、距离保护的原理这种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这一距离的远近决定动作时限的一种保护,称为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实质上是反应阻抗的降低而动作的阻抗保护。
二、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距离保护的动作时限与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之间的距离的关系,称为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
目前广泛应用的是三段式阶梯时限特性的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的Ⅰ、Ⅱ、Ⅲ段与电流保护Ⅰ、Ⅱ、Ⅲ段相似。
为了保证选择性,距离Ⅰ段的保护范围应限制在本线路内,其动作阻抗应小于线路阻抗,通常其保护范围为被保护线路的全长的80%~85%。
距离Ⅱ段的保护范围超出本线路全长,才能保护线路全长,所以应与下线路Ⅰ段相配合,即不超出下线路Ⅰ段保护范围,动作时限也与之配合。
如图4-2所示,1处保护的Ⅰ、Ⅱ、Ⅲ段动作时限和保护范围。
距离保护Ⅲ段作为Ⅰ、Ⅱ段的近后备保护又作相邻下一线路距离保护和断路器拒动时的远后备保护。
距离Ⅲ段整定阻抗的选择与过电流保护相似,按躲过正常运行时的最小负荷阻抗整定。
Ⅲ段保护范围较大,所以其动作时限也按阶梯时限原则整定。
即:t Ⅲ1 =t Ⅲ2 + Δt除了采用三段式距离保护外,也可以采用两段式距离保护。
第二节 阻抗元件的动作特性四、圆特性阻抗元件 (1) 偏移圆特性 |set m Z Z 21α--|≤|set Z 21α+|(4-3)相位比较原理表达式:o mset mset o Z Z Z Z 90arg90≤+-≤-α (4-4) (2) 方向圆特性方向圆特性的绝对值比较动作方程:setset m Z Z Z 2121≤- (4-5)将α=0代入式(4-5),可得到方向圆特性的相位比较动作方程:o mmset o Z Z Z 90arg90≤-≤- (4-6)(3) 全阻抗特性全阻抗特性的绝对值比较动作方程:setm Z Z ≤ (4-7)可得到全阻抗特性的相位比较动作方程:o mset mset oZ Z Z Z 90arg90≤+-≤- (4-8)全阻抗圆特性在各个方向上的动作阻抗都相同,它在正向或反向故障的情况下具有相同的保护区,即阻抗元件本身不具方向性。
全阻抗元件可以应用于单侧电源的系统中,当应用于多侧电源系统时,应与方向元件相配合。
*第三节工频变化量距离继电器U 的幅值。
工频变化量阻抗元件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工作电压工频变化量Δop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其短路电流、电压可分解为故障前负荷状态的电流电压分量和故障分量,如图4-11 的短路状态(A)可分解为图(B)、(C)二种状态下电流电压的迭加,反应工频变化量的继电器不受负荷状态的影响,因此,只要考虑图(C)的故障分量。
U |>U Z (4-9)动作方程为: |Δop对相间故障:U op.L= U L-I L×Z set (4-10)对接地故障:U op H=U PH-(I PH+K×3I0) ×Z set (4-11)式中 Z set——整定阻抗,一般取0.8~U Z——动作门坎,取故障前工作电压的记忆量;U L——相间短路电压差(短路电压);U PH相电压(短路电压)。
I L——相间短路电流差(短路电流);I PH相电流(短路电流)。
U op——测量电压(工作电压)。
如图4-12所示,为保护区内外各点金属性短路时的电压分布,设故障前系统各点电压一致,即各故障点故障前电压为U N,则|ΔE K1|=|ΔE K2|=|ΔE K3|=U N;对反应工频变化量的继电器,系统电势为零,因而仅需考虑故障点附加电势ΔE K。
区内故障时,如图4-12(A),ΔU op在本侧系统至ΔE K1的连线的延长线上,可见,ΔU op>ΔE K1,继电器动作。
反方向故障时,如图4-12(B),ΔU op在ΔE K2与对侧系统的连线上,显然,ΔU op<ΔE K2,继电器不动作。
区外故障时,如图4-12(C),ΔU op在ΔE K3与本侧系统的连线上,ΔU op<ΔE K3,继电器正方向经过渡电阻故障时的动作特性可用解析法分析,如图4-13 所示:以三相短路为例,设U N =|∆E K|由∆E K= -∆I ⨯( Z S+ Z K)ΔU op = ∆U - ∆I ⨯ Z set = -∆I ⨯ (Z S + Z set ) (4-12)则 | ∆I ⨯ (Z S + Z set ) |> |∆I ⨯ (Z S + Z K )|| Z S + Z set |> |Z S + Z K | (4-13)式中Z m 为测量阻抗,它在阻抗复数平面上的动作特性是以矢量 - ZS 为圆心,以| Z S + Z set | 为半径的圆,如图4-14(a ) 所示,当Z K 矢量末端落于圆内时动作,可见这种阻抗继电器有大的允许过渡电阻能力。
当过渡电阻受对侧电源助增时,由于∆I N 一般与∆I 是同相位,过渡电阻上的压降始终与∆I 同相位,过渡电阻始终呈电阻性,与R轴平行,因此,不存在由于对侧电流助增所引起的超越问题。
对反方向短路, 如图 4-15 所示。
仍假设 U Z =|∆E K |∆E K = ∆I ⨯( SZ ' + Z K ) ∆U OP = ∆U - ∆I ⨯ Z set = ∆I ⨯ ( SZ '- Z set ) (4-14) 则 | SZ '- Z set |> | S Z '+ Z K | 测量阻抗Z K 在阻抗复数平面上的动作特性是以矢量S为圆心,以 S -Z set 为半径的圆,如图 4-14(b )所示,动作圆在第一象限,而因为 -Z K 总是在第三象限,因此,阻抗元件有明确的方向性。
第四节 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及消除方法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较多,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1)故障点的过渡电阻。
(2)故障点与保护安装处之间的分支电流。
(3)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
(4)系统振荡等。
(5)串联补偿电容。
(6)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误差。
下面分别就过渡电阻、分支电流、二次断线及系统振荡进行分析,并得出消除措施。
一、过渡电阻的影响 过(a) (b)图 4-14 工频变化量阻抗元件特性图 (a)正方向短路动作特性;(b)反方向短路动作特性1050Ltr KL R I =(Ω) (4-15) 式中 L L ——电弧长度,m ;I K ——短路电流有效值,A。
Rtr 过渡电阻的最大值出现在短路后的0.3~0.5S ,所以Rtr 对第Ⅱ段的影响最大。
消除措施:(1)使用四边形动作特性的测量元件。
(2)使用能完全躲开过渡电阻的算法。
二、分支电流的影响(一)助增电流的影响如4-17(a)图所示在点k 短路时,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为m Z =L Z 1=AB K L Z 1+=式中数,ABBK braI IK =,一般情况下可认为AB I 与BKI 同相位,即bra K 为实数,考虑助增电流的影响, bra K >1。
由于助增电流的存在,距离保护Ⅱ段的测量阻抗将增大,使保护范围缩短。
(二)汲出电流的影响如图4-17(b)所示,k 点短路时,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为AB kBK AB AB m I L Z I L Z I Z 121+=k ABBK AB L Z I I L Z 121 +=k bra AB L Z K L Z 11+= (4-17)由于汲出电流的存在,距离保护Ⅱ段的测量阻抗减小,使其保护范围扩大。
分支系数的大小与系统运行方式有关,在整定时分支系数取各种可能运行方式下的最小值。
这样当运行方式改变,使分支系数增大时,只会使其测量阻抗增大,保护范围缩小,不会造成无选择的动作。
图4-16 过渡电阻对阻抗元件的影响图4-17(b) 具有汲出电流的网络图 图4-17(a ) 具有助增电流的网络图系统振荡的影响系统振荡视为不正常运行状态,要求保护不动作,可根据系统需要预先指定解列点,需要解列时在指定点解列,将两系统一分为二独立运行。
系统振荡时距离保护是否会误动作,可从两方面进行考查:一是看系统振荡时Z m 是否穿过动作区;二是看Z m 在动作区的停留时间。
如果测量阻抗的变化周期大于保护的动作时限,当测量阻抗穿越保护动作区时保护将误动作。
所以距离Ⅰ段受振荡的影响是最大的,只要测量阻抗穿过动作区,保护就会误动作;而第Ⅱ段就因振荡周期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后果;距离Ⅲ段受系统振荡的影响小,因为第Ⅲ段的动作时间长。
在整个距离保护装置中一般不考虑系统振荡对距离Ⅲ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