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文学的趣味》在线阅读

合集下载

文学的趣味课文

文学的趣味课文

文学的趣味朱光潜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

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

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盛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

这是精神上的残废。

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病,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

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被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

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并观天,诬天渺小”。

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

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

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

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

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

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文所不可及处。

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

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

文学的趣味朱光潜原文

文学的趣味朱光潜原文

文学的趣味朱光潜原文文学是一种充满趣味的艺术形式,它能够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情感。

朱光潜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人情味。

在他的原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出发,对朱光潜的原文进行创作,以期展现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在原文中提到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他认为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是人们情感的宣泄。

在我的创作中,我也将这一观点融入其中。

文学如同一面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繁忙的都市中,人们常常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而文学正是能够捕捉到这些细微之处,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价值。

文学的趣味就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体味其中的情感和哲理。

朱光潜在原文中提到了文学的表达方式。

他认为文学是通过语言来传达情感和思想的。

在我的创作中,我将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流畅的句式来表达文学的趣味。

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我希望读者能够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魅力。

文学的趣味就在于它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文字将作者的情感传递给读者,让读者与作者建立起一种心灵的连接。

朱光潜在原文中还提到了文学的独特性。

他认为文学作品是每个作家独特的创作,是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在我的创作中,我也将强调文学的独特性。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他们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文学的趣味就在于它能够打开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世界和不同的人生。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趣味。

文学的趣味在于它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朱光潜的原文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智慧,通过我的创作,我希望能够将这种趣味传递给读者。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表达情感和思想,拓宽我们的视野。

让我们一起感受文学的趣味,与作家们一同探索生活的真谛。

论述类文本阅读谈趣味(节选)朱光潜

论述类文本阅读谈趣味(节选)朱光潜

论述类文本阅读谈趣味(节选) 朱光潜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朱光潜一个人不能同时走两条路,出发时只有一条路可走。

从事文艺的人入手不能不偏,不能不依傍门户,不能不先培养一种偏狭的趣味。

初喝酒的人对于白酒红酒种种酒都同样地爱喝,他一定不识酒味。

到了识酒味时他的嗜好一定偏狭,非是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能喝得畅快。

学文艺也是如此,没有尝过某一种门户某一派别的训练和滋味的人总不免有些江湖气。

我不知道会喝酒的人是否可以从非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喝,进到只要是好酒都可以识出味道;但是我相信学文艺者应该能从非某家某派诗不读,做到只要是好诗都可领略到滋味的地步。

这就是说,学文艺的人入手虽不能不偏,后来却要能不偏,能凭高俯视一切门户派别,看出偏的弊病论述类文本阅读谈趣味(节选) 朱光潜。

文学本来一国有一国的特殊趣味,一时有一时的特殊风尚。

就西方诗说,拉丁民族的诗有为日耳曼民族所不能欣赏的境界,日耳曼民族的诗也有为非拉丁民族所能欣赏的境界。

寝馈于古典派作品既久者对于浪漫派作品往往格格不入;寝馈于象征派既久者亦觉得其他作品都索然无味。

中国诗的风尚也是随时代变迁。

汉魏六朝唐宋各有各的派别,各有各的信徒论述类文本阅读谈趣味(节选) 朱光潜。

明人尊唐,清人尊宋,好高古者祖汉魏,喜艳妍者推重六朝和西昆。

门户之见也往往很严。

但是门户之见可以范围初学者而不足以羁縻大雅。

读诗较广泛者,常觉得自己的趣味时时在变迁中,久而久之,有如江湖游客,寻幽览胜,风雨晦明,川原海岳,各有妙境,吾人正不必以此所长,量彼所短,各派都有长短,取长弃短,才无偏蔽。

古今的优劣实在不易下定评,古有古的趣味,今也有今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

文艺上一时的风尚向来是靠不住的论述类文本阅读谈趣味(节选) 朱光潜。

在法国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盛行时,十六世纪的诗被人指摘,体无完肤;到浪漫主义时代,大家又觉得"七星派诗人"亦自有独到境界;现在浪漫的潮流平息了,大家又觉得从前被人鄙视的作品,亦自有不可磨灭处。

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

(完整版)文学的趣味

(完整版)文学的趣味
B用坐井观天比喻精神的短视
5.下列语句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是( C )
A.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 必定陈腐。 B.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C.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现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 个狭小的圈子里。 D.有些人根本不知,根本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 品都如蠢牛弹琴。
不知
无趣味
精神上的残废
知得不正确
趣味低劣
精神上的中毒
知得不周全
趣味窄狭
精神上的短视
研读课文
(一)解读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
如何才能诊治阅读 欣赏中存在的三类
毛病?
作者观点
• 作者认为要解决缺乏文学趣味 的方法是: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广泛阅读,不囿于一家
“开疆辟土”, 不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 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他 们之间就有了一条纽带。 ──爱默生
• 如果你遇到一个具有才华的人, 应当问他读的是什么书。── 爱默生
名人格言
• 一个人只应该读自己想读的书, 如果把读书当作一个任务那就 收效甚微。──塞缪尔•约翰 逊
• 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 书好,好读书,读好 书。”──冰心
玩索:细细地体味探求
4.依次填入文段划线处的词语,正确的是( D )
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
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 ,
风格愈 ,你的比较资料愈
,透视愈 ,你的鉴
别力(这就是趣味)愈

A.可靠 复杂 纷歧 丰富 正确
B.纷歧 复杂 正确 丰富 可靠
C.丰富 纷歧 复杂 可靠 正确
写作技巧分析
论证方法 结构特点 语言特点

朱光潜《谈趣味(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谈趣味(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本题共3个小题,9分)谈趣味(节选)朱光潜一个人不能同时走两条路,出发时只有一条路可走。

从事文艺的人入手不能不偏,不能不依傍门户,不能不先培养一种偏狭的趣味。

初喝酒的人对于白酒红酒种种酒都同样地爱喝,他一定不识酒味。

到了识酒味时他的嗜好一定偏狭,非是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能喝得畅快。

学文艺也是如此,没有尝过某一种门户某一派别的训练和滋味的人总不免有些江湖气。

我不知道会喝酒的人是否可以从非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喝,进到只要是好酒都可以识出味道;但是我相信学文艺者应该能从非某家某派诗不读,做到只要是好诗都可领略到滋味的地步。

这就是说,学文艺的人入手虽不能不偏,后来却要能不偏,能凭高俯视一切门户派别,看出偏的弊病。

文学本来一国有一国的特殊趣味,一时有一时的特殊风尚。

就西方诗说,拉丁民族的诗有为日耳曼民族所不能欣赏的境界,日耳曼民族的诗也有为非拉丁民族所不能欣赏的境界。

寝馈于古典派作品既久者对于浪漫派作品往往格格不入;寝馈于象征派既久者亦觉得其他作品都索然无味。

中国诗的风尚也是随时代变迁。

汉魏六朝唐宋各有各的派别,各有各的信徒。

明人尊唐,清人尊宋,好高古者祖汉魏,喜艳妍者推重六朝和西昆。

门户之见也往往很严。

但是门户之见可以范围初学者而不足以羁縻大雅。

读诗较广泛者,常觉得自己的趣味时时在变迁中,久而久之,有如江湖游客,寻幽览胜,风雨晦明,川原海岳,各有妙境,吾人正不必以此所长,量彼所短,各派都有长短,取长弃短,才无偏蔽。

古今的优劣实在不易下定评,古有古的趣味,今也有今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

文艺上一时的风尚向来是靠不住的。

在法国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盛行时,十六世纪的诗被人指摘,体无完肤;到浪漫主义时代,大家又觉得“七星派诗人”亦自有独到境界。

在英国浪漫主义盛行时,学者都鄙视十七、十八两个世纪的诗;现在浪漫的潮流平息了,大家又觉得从前被人鄙视的作品,亦自有不可磨灭处。

个人的趣味演进亦往往如此。

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

文学的趣味原文

文学的趣味原文

文学的趣味原文朱光潜。

一。

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有高低的分别,鉴别出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恶,这就是普通所谓趣味。

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所领略得的趣味表现出就是创造。

趣味对于文学的重要于此可知。

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

趣味是一个比喻,由口舌感觉引申出来的。

它是一件极寻常的事,却也是一件极难的事。

虽说“天下之口有同嗜”,而实际上“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

它的难处在没有固定的客观的标准,而同时又不能完全凭主观的抉择。

说完全没有客观的标准吧,文章的美丑犹如食品的甜酸毕竟有一个基本分别,说完全可以凭客观的标准吧,一般人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有许多个别的差异,正如有人嗜甜,有人嗜辣。

在文学方面下过一番功夫的人都明白文学上趣味的分别是极微妙的,差之毫厘往往谬以千里。

极深厚的修养常在毫厘之差上见出,极艰苦的磨炼也常是在毫厘之差上做功夫。

趣味是有品级的,好的趣味是纯正的趣味,坏的趣味是不纯正的趣味。

纯正的趣味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美丑有正确的鉴别力,能辨别出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不纯正的趣味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美丑没有正确的鉴别力,把丑当作美,把美当作丑。

纯正的趣味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美丑有深入的玩索,能领略出文学作品的美丑的深处的意味,不纯正的趣味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美丑没有深入的玩索,只停留在文学作品的美丑的表面的感觉。

纯正的趣味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美丑有广泛的接触,能从文学作品的美丑的各种表现形式中鉴别出美丑,不纯正的趣味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美丑没有广泛的接触,只从文学作品的美丑的一种或几种表现形式中鉴别出美丑。

二。

一切纯粹的文学趣味必定是对于纯正的文学作品的趣味。

纯正的文学作品是有生命的作品,它的生命是作者的生命的一部分,它的价值是作者的价值的一部分。

纯正的文学作品是有个性的作品,它的个性是作者的个性的一部分,它的价值是作者的个性的价值的一部分。

纯正的文学作品是有情感的作品,它的情感是作者的情感的一部分,它的价值是作者的情感的价值的一部分。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读后感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读后感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读后感读完这篇文章,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原来文学的趣味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有的。

朱光潜先生就像是一个特别厉害的美食家,在文学这个大餐桌前,给我们讲解怎么品尝出文学这道菜的真正味道。

他说,要获得文学趣味得先有欣赏的能力,这就好比你得先有个能分辨酸甜苦辣的舌头,才能知道一道菜好不好吃。

很多人读文学作品就像囫囵吞枣,吃进去了,却不知道啥滋味。

我想想自己以前读书的时候,有时候也是为了赶任务或者凑个热闹,根本没咂摸出其中的妙处,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下肚了才想起来还没品品味道呢。

而且,朱光潜先生还提醒我们,不要被一些偏见束缚住。

就像有些人只觉得流行文学才好看,对经典作品敬而远之,这就像是只吃快餐,却错过了那些精心烹饪的传统名菜。

又或者有人只喜欢本国文学,对外国文学不屑一顾,这就像只吃本地菜,拒绝尝试异国风味。

这些偏见都会限制我们对文学趣味的发展。

我自己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小毛病,觉得某些类型的文学作品肯定不好看,结果就错过了不少好东西。

文中还谈到了一个让我很有感触的点,就是趣味是可以提高的。

这就给了像我这样一开始可能文学趣味比较低的人很大的希望。

就好比一个人刚开始只能欣赏一些简单的小零食一样的文学作品,但通过学习和不断尝试,慢慢地就能品味出那些复杂而深邃的文学大餐的美味了。

这就需要我们去多读、多思考、多比较,就像学品酒一样,慢慢地就能分辨出好酒和劣酒的差别。

朱光潜先生的这篇文章就像一把小钥匙,打开了我对文学趣味理解的新大门。

它让我明白,文学的趣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我们像培育花朵一样去精心培养的。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得到了寻宝图的小探险家,有了方向,可以在文学的宝藏里挖掘更多的乐趣了。

以后再读书的时候,我可得好好地按照先生说的这些方法来,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学趣味。

文学的趣味(实用)

文学的趣味(实用)

梳理结构:
(第1自然段)提出论点:欣赏作品凭的是趣味; 很多人缺乏趣味,是因为缺乏“知”。 (第2-第4自然段)指出问题:缺乏“知”的三种 表现(根本不知、知得不正确、知得不周全)。 (第5-6自然段)解决问题:怎么来培养欣赏的趣 味(要扩大眼界;要战胜顽强的抵抗力)。
不知无趣味精神上的残废蠢牛弹琴知得不正确趣味低劣精神上的中毒疗饥过瘾精神上的短视知得不周全趣味窄狭坐进观天如何才能诊治阅读欣赏中存在的三类毛病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年),笔名孟实、 盟石,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安徽桐城人。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 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 西方美学的人。 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编写出版了 《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 等几部美学著作。 《西方美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 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朱光潜;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3.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4.培养自己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
重点字词
囿 yòu:本义: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拘泥。 :错杂、纷乱。 纷歧 qí 绮靡 qǐ mǐ :华丽、浮艳(多指诗文)。 笃嗜 dǔshì :特别爱好。
研读课文 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文艺论文
研读课文 思考:课文标题的关键字是? 文学的趣味 趣味
指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欣赏趣味。
研读课文 思考:
问题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问题2、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主要 毛病是什么? 问题3、作者认为该如何诊治这些毛病呢?
读第一部分,思考:
课文引用孔子的话与一般的引用有何不同?本段要说明 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文学的趣味

文学的趣味

3、如何解决这些毛病?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克服惰性, 培养趣味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拓展延伸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并说 说喜欢的原因。
(用上所学过的论证方法)
再见Leabharlann 问题讨论1、作者认为文学欣赏的基础是什么? 2、一些人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主 要毛病是什么? 3、如何解决这些毛病?
1、作者认为文学欣赏的基础是什么?
趣味
2、一些人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 的主要毛病是什么?
根 本 不 知,感到无趣,精神残废
知得不正确,趣味低劣,精神中毒
知得不周全,趣味窄狭,精神短视
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重点词语
• • • • • •
yòu 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 拘泥 囿: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东西有限。 玩索: 体味探求。 qí 错杂、纷乱。 纷歧: 绮靡: qǐ mǐ 华丽、浮艳(多指诗文)。 笃嗜:dǔshì 特别爱好。
中心论点
合作学习
论证结构
味文 一、提出问题 提出知、乐、好是欣赏 (1) 欣赏的依凭是趣味。 学 二、分析问题 分析一些人文学欣赏趣 的 (2-4) 味上的毛病。 趣 三、解决问题 论述解决毛病的方法。
(5-6)
问题探讨
1、作者认为文学欣赏的基础是什么? 2、一些人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 主要毛病是什么? 3、如何解决这些毛病?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教学目标
◆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深入浅出、疏 密有致的表达方法。
走近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美学家,安徽桐城人。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 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 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 汉大学教授、教务长。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 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第 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毕生从事美学 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 有《美学》(德黑格尔)等。

钱念孙《朱光潜:提升文学的趣味和境界》阅读训练

钱念孙《朱光潜:提升文学的趣味和境界》阅读训练

钱念孙《朱光潜:提升文学的趣味和境界》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纯正的文学趣味,淳厚的思想情感,以及对语言文字精益求精的精神从何而来?依朱光潜看,这些固然要有“性之所近”的资禀或曰天赋做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对人生阅历和人格境界的修养与提升。

朱光潜认为,一个人纵然生来就有文学的禀赋,那也只是潜能,如果不下功夫对其爱好加以培育,他必定是苗而不秀,华而不实,潜能难以变成现实,更难以出类拔萃。

天赋卓越,加上勤奋钻研,才能取得伟大成就。

在朱光潜看来,文学家需要修炼的方面包罗极广,举其要者,约有三端。

首先是人品境界。

总体而言,言为心声和文如其人,是文学史昭示的千古不易的大规律。

屈原的忠贞耿介、陶潜的淡泊高远、李白的豪迈恣肆,杜甫的沉郁顿挫,都清晰地体现在他们的作品里。

他们彪炳史册,就在于他们的一篇一什不仅是一时兴会偶然感发的成就,更是他们整个人格的表现。

文学家的人格境界,影响写作动机、艺术构思、语言表达等创作全过程。

他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品格境界,以真挚的性情和高远的胸襟洞悉世间万象,才能修辞立其诚,并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这样才能创作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

其次是学识境界。

文学不单是作者人格的表现,也是人生世相的反映。

培养人格是一套功夫,对人生世相的了解是另一套功夫。

这就要多读经典,多深入体察生活。

朱光潜认为学文艺“有如金字塔,要铺下一个很宽广笨重的基础,才可以逐渐砌成一个尖顶出来”。

通过多读书和多体验生活,储知蓄理,扩大眼界,拓展胸襟,对世道人心的审视和把握才能愈加精当深刻,写出的作品才能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再次是审美境界。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除了要在结构布局、形象塑造和语言应用等方面匠心独运外,很重要一点是作者本身要有较高的艺术审美眼光。

只有先“眼高”,才能“手高”。

眼高说起来容易,实际上颇难做到。

朱光潜指出,洪迈的《容斋随笔》里载录一首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在线阅读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在线阅读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在线阅读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有高低的分别,鉴别出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恶,这就是普通所谓趣味。

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所领略的趣味表现出就是创造。

趣味对于文学的重要于此可知。

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

趣味是一个比喻,由口舌感觉引申出来的。

它是一件极寻常的事,却也是一件极难的事。

虽说“天下之口有同嗜”,而实际上“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

它的难处在于没有固定的客观的标准,而同时又不能全凭主观的抉择。

说完全没有客观标准吧,文章的美丑犹如食品的甜酸,究竟容许公是公非的存在;说完全可以凭客观的标准吧,一般人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有许多个别的差异,正如有人嗜甜,有人嗜辣。

在文学方面下过一番工夫的人都明白文学上趣味的分别是极微妙的,差之毫厘往往谬以千里。

极深厚的修养常在毫厘之差上见出,极艰苦的磨练也常是在毫厘之差上做功夫。

举一两个实例来说。

南唐中主的《浣溪沙》是许多读者所熟读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冯正中、王荆公诸人都极赏“细雨梦回”二句,王静安在《人间词话》里却说“菡萏香销二句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二句,故知解人之不易得。

”《人间词话》又提到秦少游的《踏莎行》,这首词最后两句是“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最为苏东坡所叹赏;王静安也不以为然:“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

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这种优秀的评判正足见趣味的高低。

我们玩味文学作品时,随时要评判优劣,表示好恶,就随时要显趣味的高低。

冯正中、王荆公、苏东坡诸人对于文学不能说算不得“解人”,他们所指出的好句也确实是好,可是细玩王静安所指出的另外几句,他们的见解确不无可议之处,至少是“郴江绕郴山”二句实在不如“孤馆闭春寒”二句。

《文学的趣味》1.1

《文学的趣味》1.1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立志
• 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但在乱世之中,也只有 他能真正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清晰地看到远方,看到天涯海角尽头,看到别 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 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
• 2、3、4自然段:文学欣赏上的三种毛病
蠢牛听琴、疗饥过瘾、坐井观天
不知——无趣味——蠢牛听琴——精神上的残废 知的不正确——趣味低劣——疗饥过瘾——精神上的中毒 知的不周全——趣味狭窄——坐井观天——精神上的短视
• 第一种是无趣味,完全读不懂作品:比如去到剧场听剧便昏昏欲 睡。而且认为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呆子
天子大酒店是位于河北三河市的一家酒店,该酒店外形为传统的“福禄寿”三星彩塑,曾以“最大象形建筑” 登上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并获得了吉尼斯最佳项目奖
吴冠中生前言道: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 但是,美盲却很多。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龙博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美
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 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 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1946年后任 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毕生从事美 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 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著有《悲剧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有 《美学》(德 黑格尔)等。
囿yòu:本义: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拘泥。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东西有限。 玩索:体味探求。 纷歧qí:错杂、纷乱。 绮靡qǐ mǐ :华丽、浮艳(多指诗文)。 笃嗜dǔshì :特别爱好。

文学的趣味(实用)

文学的趣味(实用)

03
“开疆辟土”, 不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在第5段,思考:
引用了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孔子的话又有什么不足?
明确:引用孔子的话,是说文学欣赏象登山一样需要扩大眼界。孔子认为 “登泰山而小天下”,他所说的“天下”其实也还是不够的,还有更多的 世界名山可以登,也就是说眼界要不断地扩大。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以山设喻: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知得不正确 知得不周全 趣味低劣 趣味窄狭
人们在文学欣赏趣 味上存在的主要毛 病是什么? 精神上的中毒 疗饥过瘾 精神上的短视 坐进观天
读第三部分, 思考:
如何才能诊治阅读欣赏 中存在的三类毛病?
作者观点
01
作者认为要解决缺乏文学 趣味的方法是:
02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广泛阅读,不囿于一家。
“开疆辟土”,不囿在一个 窄狭的圈子里。在第6段, 思考:
第6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明确:要获得新的趣味,须 战胜一种顽强的抵抗力。
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论点?
明确:有4个例证:从学文言文到学语体文; 从骂六朝文到公正评价六朝文;学宋诗前后不 同的感受;学外国文学对不同派别的评价。这 4个例子都说明了要获得新的趣味,必须克服 惰性,战胜自我。
文章末尾说“这道理……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 学演进史”,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梳理结构:
添加标题
(第1自然段)提出论点:欣赏作品凭的是趣味; 很多人缺乏趣味,是因为缺乏“知”。
添加标题
(第2-第4自然段)指出问题:缺乏“知”的三 种表现(根本不知、知得不正确、知得不周全)。
添加标题
(第5-6自然段)解决问题:怎么来培养欣赏的 趣味(要扩大眼界;要战胜顽强的抵抗力)。

(2021年整理)文学的趣味(1)

(2021年整理)文学的趣味(1)

文学的趣味(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文学的趣味(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文学的趣味(1)的全部内容。

《文学的趣味》练习一、填空《文学的趣味》作者( ),选自《谈美•谈文学》,本文运用了()、( )的方法,使论述(),清楚明了.二、指出下边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仔细品味,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A、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B、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C、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三、阅读《文学的趣味》,然后答题。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

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

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

这是精神上的残废。

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

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被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

文学的趣味(优质)

文学的趣味(优质)
(培养文学趣味要有知)
研读课文
• 思考: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
在的主要毛病是什么?
不知
无趣味
知得不正确
趣味低劣
知得不周全
趣味窄狭
精神上的残废 精神上的中毒 精神上的短视
研读课文
结构形式 总……分……总
本文阐释的重点?
(如何使文学趣味高雅、广泛)
写作特色
以喻明理
• 以比喻说明事理,往往更形象、更直 观、更可使读者感受艺术联想的趣味。
• 作者认为要解决缺乏文学趣味 的方法是: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广泛阅读,不囿于一家
“开疆辟土”, 不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写作技巧分析
论证方法 结构特点
结构疏密比相喻论间证 舒卷自如
举例论证
语言特点
语言行止自如 繁简适度
小结
针对读书的三种毛病,作者 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还认为培养文学趣味要 “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 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读者 也须时常创造它的趣味”,“生 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 这些关于文学鉴赏的真知灼见, 对我们学会辨析、品味、提高欣 赏水品是很有启迪意义的。
重点阅读1—5节(2005年高考题)
1、引用孔子话的作用是什么? (引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作者对知、好、乐三者关 系的看法与孔子有何不同?
(孔子认为乐是最高境界,作 者认为知是好、乐的基础)
3、作者以估计山的大小为喻,目的是 什么?
• 阐明“扩大眼界,加深知 解”方能获得可靠的文学 鉴别力。
作者观点
• 1、“蠢牛听琴”:比喻“根本不知” 之人,根本不可感受到艺术之美妙的 趣味;
• 2、“残废”:比喻“根本不知”的 人,艺术感受能力的残缺;

文学上的低级趣味朱光潜

文学上的低级趣味朱光潜

文学上的低级趣味朱光潜关于作品内容一般讨论文学的人大半侧重好的文学作品,不很注意坏的文学作品,所以导引正路的话说得多,指示迷途的话说得少。

刘彦和在《文心雕龙》里有一篇《指瑕》,只谈到用字不妥一点。

章实斋在《文史通义》里有一篇《古文十弊》,只专就古文立论,而且连古文的弊病也未能说得深中要害,例如讥刺到“某国某封某公同里某人之柩”之类好袭头衔的毛病,未免近于琐屑。

嗣后模仿《古文十弊》的文章有张鸿来的《今文十弊》(见《北平师大月刊》第十三期)和林语堂的《今文八弊》(见《人间世》第二十七期),也都偏从文字体裁和文人习气方面着眼,没有指出文学本身上的最大毛病。

我以为文学本身上的最大毛病是低级趣味。

所谓“低级趣味”就是当爱好的东西不会爱好,不当爱好的东西偏特别爱好。

古人有“嗜痂成癖”的故事,就饮食说,爱吃疮疤是一种低级趣味。

在文学上,无论是创作或欣赏,类似“嗜痂成癖”的毛病很多。

许多人自以为在创作文学,或欣赏文学,其实他们所做的勾当与文学毫不相干。

文学的创作和欣赏都要靠极锐敏的美丑鉴别力,没有这种鉴别力就会有低级趣味,把坏的看成好的。

这是一个极严重的毛病。

在这两篇文章里我想把文学上的低级趣味分为十项来说。

弊病并不一定只有十种,我不过仿章实斋《古文十弊》的先例,略举其成数而已,其余的不难类推。

我把我所举的十种低级趣味略加分析,发现其中有五种是偏于作品内容的,另外五种是偏于作者态度的。

本篇先说关于内容方面的低级趣味。

本来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在内容与形式构成不可分拆的和谐的有机整体。

如果有人专从内容着眼或专从形式着眼去研究文学作品,他对于文学就不免是外行。

比如说崔颢的《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移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一首短诗,如果把内容和形式拆开来说,那女人攀问同乡一段情节(内容)算得什么?那二十字所排列的五绝体(形式)又算得什么?哪一个船码头上没有攀问同乡的男女?哪一村学究不会胡诌五言四句?然而《长干行》是世人公认最好的诗,它就好在把极寻常的情节用极寻常的语言表现成为一种生动的画境,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在线阅读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有高低的分别,鉴别出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恶,这就是普通所谓趣味。

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所领略的趣味表现出就是创造。

趣味对于文学的重要于此可知。

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

趣味是一个比喻,由口舌感觉引申出来的。

它是一件极寻常的事,却也是一件极难的事。

虽说“天下之口有同嗜”,而实际上“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

它的难处在于没有固定的客观的标准,而同时又不能全凭主观的抉择。

说完全没有客观标准吧,文章的美丑犹如食品的甜酸,究竟容许公是公非的存在;说完全可以凭客观的标准吧,一般人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有许多个别的差异,正如有人嗜甜,有人嗜辣。

在文学方面下过一番工夫的人都明白文学上趣味的分别是极微妙的,差之毫厘往往谬以千里。

极深厚的修养常在毫厘之差上见出,极艰苦的磨练也常是在毫厘之差上做功夫。

举一两个实例来说。

南唐中主的《浣溪沙》是许多读者所熟读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冯正中、王荆公诸人都极赏“细雨梦回”二句,王静安在《人间词话》里却说“菡萏香销二句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二句,故知解人之不易得。

”《人间词话》又提到秦少游的《踏莎行》,这首词最后两句是“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最为苏东坡所叹赏;王静安也不以为然:“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

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这种优秀的评判正足见趣味的高低。

我们玩味文学作品时,随时要评判优劣,表示好恶,就随时要显趣味的高低。

冯正中、王荆公、苏东坡诸人对于文学不能说算不得“解人”,他们所指出的好句也确实是好,可是细玩王静安所指出的另外几句,他们的见解确不无可议之处,至少是“郴江绕郴山”二句实在不如“孤馆闭春寒”二句。

几句中间的差别微妙到不易分辨的程度,所以容易被人忽略过去。

可是它所关却极深广,赏识“郴江绕郴山”的是一种胸襟,赏识“孤馆闭春寒”的是另一种胸襟;同时,在这一两首词中所用的鉴别的眼光可以用来鉴别一切文艺作品,显出同样的抉择,同样的好恶,所以对于一章一句的欣赏大可见出一个人的一般文学趣味。

好比善饮者有敏感鉴别一杯酒,就有敏感鉴别一切的酒。

趣味其实就是这样的敏感。

离开这一点敏感,文艺就无由欣赏,好丑妍媸就变成平等无别。

不仅欣赏,在创作方面我们也需要纯正的趣味。

每个作者必须是自己的严正的批评者,他在命意布局遣词造句上都须辨析锱铢,审慎抉择,不肯有一丝一毫含糊敷衍。

他的风格就是他的人格,而造成他的特殊风格的就是他的特殊趣味。

一个作家的趣味,在他的修改锻炼的功夫上最容易见出。

西方名家的稿本多存在博物馆,其中修改的痕迹最足发人深省。

中国名家修改的痕迹多随稿本淹没,但在笔记杂蓍中也偶可见一斑。

姑举一例。

黄山谷的《冲雪宿新寨》一首七律五六两句原为“俗学原知回首晚,病身全觉折腰难”。

这两句本甚好,所以王荆公在都中听到,就击节赞叹,说“黄某非风尘俗吏”。

但是黄山谷自己仍不满意,最后改为“小吏有时须束带,故人颇问不休官”。

这两句仍是用陶渊明见督邮的典故,却比原文来得委婉有含蓄。

弃彼取此,亦全凭趣味。

如果在趣味上不深究,黄山谷既写成原来两句,就大可苟且偷安。

以上谈欣赏和创作,摘句说明,只是为其轻而易举,其实一切文艺上的好恶都可作如是观。

你可以特别爱好某一家,某一体,某一时代,某一派别,把其余都看成左道狐禅。

文艺上的好恶往往和道德上的好恶同样地强烈深固,一个人可以在趣味异同上区别敌友,党其所同,伐其所异。

文学史上许多派别,许多笔墨官司,都是这样起来的。

在这里我们会起疑问:文艺的好坏,爱憎起于好坏,好的就应得一致爱好,坏的就应得一致憎恶,何以文艺的趣味有那么大的分歧呢?你拥护六朝,他崇拜唐宋;你赞赏苏辛,他推尊温李,纷纭扰攘,莫衷一是。

作品的优越不尽可为凭,莎士比亚、布莱克、华兹华斯一般开风气的诗人在当时都不很为人重视。

读者的深厚造诣也不尽可为凭,托尔斯泰攻击莎士比亚和歌德,约翰逊看不起弥尔顿,法朗士讥诮荷马和维吉尔。

这种趣味的分歧是极有趣的事实。

精略地分析,造成这事实的有下列的因素:第一,是资禀性情。

文艺趣味的偏向在大体上先天已被决定。

最显著的是民族根性。

拉丁民族最喜欢明晰,条顿民族最喜欢力量,希伯来民族最喜欢严肃,他们所产生的文艺就各具一种风格,恰好表现他们的国民性。

就个人论,据近代心理学的研究,许多类型的差异都可以影响文艺的趣味。

比如在想象方面,“造形类”人物要求一切像图画那样一目了然,“涣散类”人物喜欢一切像音乐那样迷离隐约;在性情方面,“硬心形”人物偏袒阳刚,“软心形”人物特好阴柔;在天然倾向方面,“外倾”者喜欢戏剧式的动作,“内倾”者喜欢独语体诗式的默想。

这只是就几个荦荦大端来说,每个人在资禀性情方面还有他特殊个性,这和他的文艺的趣味也密切相关。

其次是身世经历。

谢安有一次问子弟“《毛诗》何句最佳?”谢玄回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谢安表示异议,说“‘订谟定命,远猷辰告’句有雅人深致。

”这两人的趣味不同,却恰合两人不同的身分。

谢安自己是当朝一品,所以特别能欣赏那形容老成谋国的两句;谢玄是翩翩佳公子,所以那流连风景,感物兴怀的句子很合他的口胃。

本来文学欣赏,贵能设身处地去体会。

如果作品所写的与自己所经历的相近,我们自然更容易了解,更容易起同情。

杜工部的诗在这抗战期中读起来,特别亲切有味,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是传统习尚。

法国学者泰纳著《英国文学文》,指出“民族”,“时代”,“周围”为文学的三大决定因素,文艺的趣味也可以说大半受这三种势力形成。

各民族、各时代都有它的传统,每个人的“周围”(法文Milieu略似英文Circle,意谓“圈子”,即常接近的人物,比如说,属于一个派别就是站在那个圈子里)都有它的习尚。

在西方,古典派与浪漫派、理想派与写实派;在中国,六朝文与唐宋古文,选体诗,唐诗和宋诗,五代词、北宋词和南宋词,桐城派古文和阳湖派古文,彼此中间都树有很森严的壁垒。

投身到某一派旗帜之下的人就觉得只有那一派是正统,阿其所好,以至目空其余一切。

我个人与文艺界朋友的接触,深深地感觉到传统习尚所产生的一些不愉快的经验。

我对新文学属望很殷,费尽干言万语也不能说服国学耆宿们,让他们相信新文学也自有一番道理。

我也很爱读旧诗文,向新文学作家称道旧诗文的好处,也被他们嗤为顽腐。

此外新旧文学家中又各派别之下有派别,京派海派,左派右派,彼此相持不下。

我冷眼看得很清楚,每派人都站在一个“圈子”里,那圈子就是他们的“天下”。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货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上述三个因素决定。

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身上的,不轻易能摆脱,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也不必完全摆脱。

我们应该做的工夫是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的体验,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求截长取短,融会贯通。

这三层工夫就是普通所谓学问修养。

纯恃天赋的趣味不足为凭,纯恃环境影响造成的趣味也不足为凭,纯正的可凭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

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

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盛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

这是精神上的残废。

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

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象上文所说的,被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

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

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

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远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

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

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

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文所不可及处。

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见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

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

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创造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

”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

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象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

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现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

选自《谈文学》广西师大04年11月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