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数学=乐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数学=乐趣

进入新世纪、走向未来,数学将成为每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素养。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既然数学与人们的生活这么密切,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致力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中还有这样的简述:“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学生主题能力训练,忽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些片面做法。数学发展论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就是事物的定量化和人的定量思维,它的基本语言就是数学。

数学与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正视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正确认识至关重要,关系着数学教育的生命力。数学作为一门理论,系统的学科。首先具有相关性的准则,相关性主要是与现实生活有关,而不是空中楼阁,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这就让我们知道,只有把数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学生活数学,过数学生活,才能使数学教育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才能使学生思维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生活数学,课外活动教学生活,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下是我对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乐趣的几点看法:

(一)紧贴生活,感受数学。

数学知识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作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这就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与情境,让学生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趣意和作为,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可以使学生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生活的意义,从而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探索生活问题,努力从中发现问题。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了?多高了?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更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

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而这些又都离不开数学。

又如:在教学第一册数学,理解基数和序数含义时,出示这样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图后,说明谁排第一?小明排第几?为什么老爷爷排第一?通过排队上汽车的情境,从而让学生理解数序的含义,又可渗透社会公德教育。这样用在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数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结合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要培养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让数学为实际生活服务。

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从小学入手,在低年级有意识地加以渗透。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的思维的形象为主,而数学的知识比较抽象。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调动学生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呢?

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灵活选择教材。课堂中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如“购物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百分数应用题以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补充“打折销售”问题。

又如,有位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一道题目:“五一”节快到了,王明的父母准备了1500元要他到上海旅游3天,但不得超过3天,回无锡不能超过10点。让学生帮王明查找无锡到上海的汽车、轮船、飞机时间表。票价和旅游点的门票价,制定旅游计划,鼓励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于实践的道理,同时也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让学生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重要。

(三)寻找数学问题,加强应用能力。

1、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问题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如学生遇到这样生活的问题:有一天,几名学生提出:“老师,我们每天喝一袋豆奶究竟有什么好处?学校是不是为了赚钱?一袋豆奶的成本需要多少,我们怎样吃才合算?”教师及时抓住这一问题,并提炼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由此引发学生发展关于“豆奶工程的数学”的课题研究。

数学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学生面对生活的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分析日常生活,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实现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化。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学生深入生活实际,通过调查、探究等活动,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例如为上好第二册数学“元、角、分”这节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商店了解一些商品的价钱和观察购物付钱的情况后,在教室展开扮演角色游戏“小小商店”,通过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让学生自由选购中掌握各种人民币面值的实际价值,另一方面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和计算方法,如一元钱能买几种东西?怎么找零钱?通过这种现实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可以使学生自身体会人民币在商品

经济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广泛的运用,并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善美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事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可操作的材料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或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与作用,从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其实数学可以快乐的学习,快乐地运用,它存在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

教学大纲还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如,在教一年级的“认识图形”后,可以设计一节《拼图案》的活动课。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学具搭一搭、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谁摆的物体多。接着让学生按4人小组进行比赛。学生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气氛中利用学具,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的物体加以想象,拼出图案。最后让学生按小组汇报。拼了哪几种图案?为什么喜欢?学生拼成的图案有好多种,如:汽车、房子、机器人等。有的说最喜欢机器人,我是用一个球体、一个正方体、2个圆柱拼成的,我长大要当科学家制造更多的机器人为人类服务。有的说长大后要当建筑师等等。不但巩固了知识也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同学们边操作边思考,边合作交流。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应在数学中学习数学。”在教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明白,数学即是一种生活,反之生活也就是数学,数学是从无数的生活实践得出来的结论,同时数学又应用生活,与生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由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愉快的学习数学,从学生的周围环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欲望,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教师要注意挖掘实践和生活的教育价值和实际之间的关系。促使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向学生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多样化的素材,使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由感而发,由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充分感受到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