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深度的监测进展

合集下载

全身麻醉痛反应监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痛反应监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结
▪ 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痛反应监测是较新的研究领域,随着医学技术的进 步,对临床麻醉的要求必然会进一步提高,精准镇痛的实现需要成熟可 靠的痛反应监测技术。在一定条件下,现有的痛反应监测指标与痛反应 变化的相关性,使其有望能比血压、心率更好地指导镇痛,但对于各个 痛反应监测指标的研究总体上尚未形成定论。由于采集和分析方法存在 局限性,以下问题亟待解决:对不同类型伤害性刺激的敏感度是否相同, 不同手术部位的痛反应测量是否一致,患者个体差异(年龄、血管硬化、 神经功能异常等)对监测的影响程度,血管活性药物对测量的影响。综 上所述,目前对于全身麻醉术中痛反应的监测,在一定条件下,一部分 可以实现,理想的痛反应监测指标尚需进一步探索。
基于分析末梢循环的监测指标
2、灌注指数(PI) ▪ PPG波形可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变化,但无法对痛反应进行量化监测。
PI是PPG的一种分析方法,光电探头检测的PPG波形由两部分组成: ①搏动性组织(变化着的小动脉血)吸收的光量称搏动性信号(AC), 与动脉血容量的波动有关。 ②非搏动性组织(静脉血、肌肉和其他组织)吸收的光量称非搏动性信号 (DC),常保持相对恒定,PI=AC/DC×100%。镇痛不足时,交感神经 活动增强,血管收缩,导致AC减弱,PI值变小,故PI值越大表示镇痛越 充分,PI值越小表示镇痛越不足。
基于分析瞳孔的监测指标
▪ 基于分析瞳孔的监测指标为瞳孔疼痛指数(PPI),通过瞳孔直径 的变化和瞳孔对光反射的不稳定性评估痛反应。PPI是通过监测仪 监测瞳孔直径,同时将100 Hz的电刺激作用于前臂,调整电流由 10~60 mA逐渐增大,直至瞳孔直径增幅超过基准值的13%,然 后把记录到的电流值进行量化后,得到数值1~9,PPI值越大表示 痛反应越强烈,当PPI值>4时表示镇痛不足。

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及仪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及仪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 h o i lfMeia Sh o o eC ie epe r e o c Fre Taj 0 12,C ia T eH s t dc l colfT hns P ol'Am dP l e oc , ini 3 0 6 pa o h e s i n hn )
( a ' optl ini 3 0 8 ,C ia) H n u H si ,Ta j 0 4 0 h n g a n
HONG e — e W n Xu
Z HANG h n . n Z o g Pe g
S ONG i— n Ja Li
ZHANG Ta o
LU XuL n C N N n T N Ja . in I .og HE ig A in Q a g
( ea t e t f B o dc l n ier g,Y nh n U i r t , n u n d o 6 0 4, hn ) Dp r n o i m me i gn ei aE n a s a nv s y Qi a g a 6 0 C ia ei h 0
麻 醉 深 度监 测 方 法及 仪 器 研 究 的现状 与 展 望
洪文学 张仲鹏 宋佳霖 张 涛 刘旭龙 陈 - 谭建强。 7
( 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 皇 岛 燕 秦 060 ) 60 4 30 6 ) 0 12 ( 国人 民 武 装 警 察 部 队 医 学 院 附 属 医 院 , 津 中 天 ( 津 市 汉 沽 区医 院 , 津 天 天 30 8 ) 0 4 0
摘 要 : 醉 是 现 代 医学 临床 手 术 中 必 不 可 少 的关 键 环 节 , 有 较 高 的 风 险 。 研 究 证 明 , 中麻 醉 深 度 监 测 能 够 有 麻 具 术
效地 降 低 麻 醉 剂 使 用 量 并 减 少麻 醉 恢 复 时 间 , 而 降 低 麻 醉 过 程 中 出 现并 发 症 的 危 险 。应 用 各 种 麻 醉 深 度 监 测 仪 从 器 是 目前 临 床 麻 醉 深 度 监 测 的 主 要 手 段 , 远未 满 足 实 际 临 床 需 要 , 然 需 要 开 发 更 为 可 靠 有 效 且 具 备 预 测 功 能 但 仍 的 监 测 仪 器 。文 中介 绍 了麻 醉 深 度 监 测 仪 器 研 究 中所 涉 及 的 主 要 问 题 , 根 据 现 有 麻 醉 深 度 监 测 仪 器 的 优 缺 点 , 并

全身麻醉深度监测研究的新进展

全身麻醉深度监测研究的新进展
得 的研 究成果进行详细分析与综述 。
1 全 身麻醉的基本概 念
应 用的技术措施 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 ①脑 电双频指数 ; ②听 觉诱发 电位指数 ; ③麻醉深度监护仪 。 现针对各类麻醉深度监测
技术 的应用要 点做详细分析与阐述 。 2 . 1 脑 电双频指数在 全身麻 醉深度监 测 中的应用
麻醉后意识 苏醒进行 预测 , 特异度能够达到 9 4 . 0 %以上 ; 其次, 从
脑代谢 的角度上来说 ,脑 电双 频指数取值与葡萄糖代谢 率存在
极高 的相关性关系 。在脑 电双频指数取值降低的过程当中 , 中枢
神经 的代谢 率也会发生 比例对 等的下降 ,从而可将其作 为对大 脑代谢 情况 的反应指标 ; 最后 , 从 药物的角度 上来说 , 脑 电双频
脑 电双频 指数是 , 建立 在功率 谱 、 以及频 率谱 基础之上 . 融
合对位相 和谐波 , 通过非线性分析方式所生成 的数值 。脑电双频 指数 以 1 0 0分度 为表现形式 , 取值越大 。 则意 味着 大脑受抑制 的 程度 越小 。反之 , 取值 越小 , 则意 味着大 脑受抑制 的程度越 大 。 F D A于 1 9 9 7年批准在全身麻 醉深度监测 中应用脑 电双频指数 . 而后得 到了显著 的发展 。同时 , 大量 的临床研究结果也证 实了 : 在有关 患者全身麻醉深度监测 的过程 当中,脑 电双频指数与 患


C h i 2 — 0 1 4— N O . 0 4 n a &F o r e i g n Me d i c al Tr ea t men t
口固 — — 誓 ■ 譬 誓 _
全身麻醉深度监测研究 的新进展
韩 永 吉

麻醉深度监测

麻醉深度监测
麻醉深度监测
目录
• 麻醉深度监测概述 • 麻醉深度监测的方法 • 麻醉深度监测的指标 • 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应用 • 麻醉深度监测的挑战与展望
01
麻醉深度监测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麻醉深度监测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和设备,对麻醉过程 中的麻醉药物浓度、生理指标以及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 实时监测,以评估患者的麻醉深度和确保麻醉安全的过 程。
对于危重病人,麻醉深度监测可以作为生命体征监测的一部分,提供关于患者病情 的重要信息。
通过实时监测危重病人的麻醉深度,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必要 的抢救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危重病人监护中,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药物研究与开发
麻醉深度监测在药物研究与开发 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研究 人员了解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机制。
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基础监测
基础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基本生理指标的监测, 是最早的麻醉深度监测手段。
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通过监测脑电活动、听觉诱发电位等 指标,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麻醉深度,具有较高的敏感 性和特异性。
药物浓度监测
随着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深入研究,麻醉药物浓度的实时监 测成为可能,通过监测血液或呼吸中的药物浓度,可以更 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麻醉深度。
多模态监测
随着技术的发展,多模态监测成为研究热点,通过融合多 种生理指标和监测技术,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 麻醉深度和麻醉状态。
02
麻醉深度监测的方法
临床观察法
总结词
通过观察患者的生理反应和体征来判断麻醉深度。
详细描述
临床观察法主要依赖于麻醉师的观察和经验,通过观察患者的生理反应和体征, 如血压、心率、呼吸等,来判断麻醉深度。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主观性强, 受麻醉师个人经验和判断的影响较大。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新进展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新进展

国人术中知晓Ⅰ期研究
中国人的术中知晓发生率为0.41%
国人术中知晓Ⅱ期研究
全凭静脉麻醉下BIS监测在术中知晓预防中的作用 ——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结果:共收集到5228份有效病例,其中BIS组2919例对照 组 2309例。BIS组有4例(0.14%),对照组有15例明确 知 晓(0.65%)病例,术中知晓发生率下降达78%。 两组间明确知晓发生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2, OR=0.21,95%置信区间:0.07~0.63)。
2 Cases
BIS
n=1,227
”应用肌松的全麻研究建议:BIS监测 是降低高危患者术中知晓率的保证“
1Ekman A, Et al.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Awareness Using BIS Monitoring. Acta Anaesthesiologica Scandinavica 2004; 48 (1): 20-6.
(6)避免手术病人麻醉过深造成不良影响
利用BIS可能达到最佳麻醉深度:
有资料表明麻醉药可能存在神经毒性作用,特 别对发育中的大脑。衰老的神经元或缺血神经元 也易受麻醉药毒性作用影响。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1064 adult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noncardiac surgery
BIS组比常规组病人 拔管时间提早36%
Standard Practice BIS-Titrated
BIS组比常规组病人 离开PACU时间提早15%
正确认识BIS的应用价值
• 监测麻醉与镇静深度?Yes • 预测术中体动? No • 预测镇痛水平? No • 预测血流动力学反应? No

麻醉深度

麻醉深度

入睡,但对轻碰或较大的声 音刺激有较快的反应
入睡,但对轻碰或较大的声 音刺激有缓慢的反应 入睡,对刺激无反应 --
5 6 7
激动 剧烈的激动 --
激动,但可听从指令安静 很激动,无法安静 剧烈的激动,有袭击他人倾向
2、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
双频指数属于频域分析,通过快速傅立叶转换 技术将脑电波分解为多个不同频率、波幅和位 相的标准正弦波,计算各个频率段波幅的平方 和,即能量。以0-30Hz为横坐标,以脑电功率 为纵坐标,构成每单元的脑电功率谱。 BIS 是 将 δ 波段的相位锁定,将能量从 δ 能量中减除, 并表示为0~30Hz波段双波谱密度的比率,最后 得出的一个量化指标(0~100)
中大脑皮层的受抑制程度
• Response Entropy RE(反应熵指数)= 反映复苏
阶段前额骨骼肌兴奋程度及大脑皮层的受抑制程度
爆发抑制率 BSR
RE 和 SE 的讯号来源
反应熵指数 RE
(Response Entropy) • FEMG 前额肌电图
• EEG 原始脑电图
状态熵指数 SE (State Entropy) • EEG 原始脑电图
在体外循环与低温状态,Doi等比较了SEF,MF, AEPindex以及BIS,结果显示四者中间AEPindex在体 外循环与低温中显示最为稳定,而BIS随降低波动范围 增大,甚至有显示值超过术前,随复温BIS的波动性渐 变小
AEPindex与BIS的比较
•AEPindex与BIS用于监测麻醉深度的区别在于: BIS 与麻醉中的镇静催眠程度相关,它是一个 监测镇静的良好指标。而AEPindex能提供手术 刺激、镇痛、镇静催眠等多方面的信息

麻醉与BIS监测

麻醉与BIS监测
02 预防并发症
BIS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意识状态变化,预 防因麻醉过深或过浅导致的并发症,如术中知晓、 苏醒延迟等。
03 提高手术效率
通过BIS监测,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麻醉状态及时 调整手术进程,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02
BIS监测的原理与技术
BIS监测的原理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是一种通过分析脑电信号 01 来评估麻醉状态和镇静水平的监测技术。
它通过测量脑电活动的不同频率成分,包括α、β、 02 θ和δ波,来计算出一个数值,该数值在0-100之
间,用以反映大脑的意识状态。
BIS值越高,表示大脑越清醒;BIS值越低,表示 03 大脑越接近无意识状态。
BIS监测的技术指标
01 BIS监测需要使用专门的脑电监测设备,通过在头 皮上粘贴电极来采集脑电信号。
缺点
BIS监测需要使用电极片和黏合剂,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此外,BIS监测结果可能受 到一些药物和生理因素的影响,需要结合其他监测指标综合评估患者的状态。
03
麻醉与BIS监测的临床应用
麻醉深度监测
01 监测麻醉深度
通过BIS监测,医生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麻醉深度, 从而更好地控制麻醉药物的用量,确保手术过程 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重症监护、疼痛治疗等领域。
BIS监测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与价值
BIS监测能够为医生提供客观的 麻醉深度指标,避免主观判断 的误差,提高麻醉效果。
BIS监测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 解患者麻醉状态,及时发现并 处理异常情况,保障患者安全。
BIS监测的应用能够促进麻醉学 科的发展,提高医生的诊疗水 平和手术室的整体管理效率。
BIS监测与静脉麻醉药的选择
静脉麻醉药是另一种常用的麻醉药物,但不同静脉麻醉药对BIS值的影响也有所 不同。研究表明,使用BIS监测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静脉麻醉药的效应,有助于减 少术中知晓和术后恢复时间。

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新进展

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新进展

了便 利 条 件 。
1 脑电双频指数 ( i et dx BS Bs e a i e 。 I) p r n l
BS来源于双额 脑电图的记 录 , I 并计 算脑 电图的双谱 和
中, 它可 以预测记 忆减退 , 还能定位相应 的神 经解剖结构 , 是 研 究全身麻 醉效应成分 的新手段 。 当患者 处于无 意识状 态
听 觉是麻 醉过程 中最后 消失的一个感 觉, 是清 醒时最 也 先恢复的感 觉, 它是随着麻醉的加深 而逐 渐被 抑制 。听 觉诱 发 电位是指 听觉 系统在接 受声音刺激后 , 从耳 蜗至各级 听觉
中枢产 生的相应 电活 动 , 1 共 1个 波形 , 为 3个部分 : 干 分 脑 听 觉诱发 电位 ( A P 接 受刺激后 0~1 BE, 0s出现 , 主要反 映刺 激传至脑干及其 处理过 程) 中潜伏期 听 觉诱 发 电位 ( L - , M A E , 受刺激后 1 P 接 0~10 S出现 , 0 主要 产 生于 内侧 膝状体 和 初级 听皮层 ) 长 潜伏 期 听觉诱发 电位 ( I E 在 刺激 后 和 I. P, A
能量谱参数 ( 傅立叶转换 )再 与临床 资料进行 相 关分析 , , 使 用 多因素 回归模 型将 每 个特性参数 在 达到 临床 麻 醉 目标点
中的相对作 用最后 转换 为线性数字化指数 J 。用 0—10分 0
度表 示, 通常认 为 8 0~10为清醒状 态,o~ 9为浅麻 醉状 0 6 7
目的。14 87年 P me 将麻 醉 深度 分 为陶 醉期 , l l o y 兴奋 期 ( 有
或 无意识 ) 和较深 的麻 醉期 。13 97年 G ee 提 出经典 的 乙 u dl 醚麻 醉分期 , 即第一期为痛觉 消失期 , 第二期 为谵妄 兴奋 期 , 第三期 为外科手术期 , 由浅至深 分 为 4级 , 四期 为延 髓麻 第

麻醉深度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麻醉深度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1 9 9 6: 2 8 3—2 8 7.
E c l i c p s e X D B C 1 8为色谱柱 , 以已腈一水为 流动相 , 测定 反式 白
藜芦醇及其苷的含 量。H P L C法 有灵 敏度 高 、 重现 性好 、 结
2 刘兆平 , 霍军生. 白藜芦 醇的生 物学作用 [ J ] . 国外 医学 ( 卫生 学分

8 韩雅珊 , 陈雷.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 中的白藜芦醇 [ J ] . 色谱 ,
1 9 9 9, 1 7 ( 4 ) : 3 6 6—3 6 7 .
9 孟昭仁 , 奚洪民 , 刘进帮. 白藜芦醇 的提取和纯化及分析方法研究进
展[ J ] . 化学 世界 , 2 0 0 2 , 4 3 ( 1 0 ) : 5 1 1 — 5 1 3 .
5 苏文强 , 杨磊 , 李艳杰, 等. 碱提 取法从 虎杖中分离 白藜芦醇 的研究 [ J ] . 林产化工通讯 , 2 0 0 4 , 3 8 ( 1 ) : l 7—2 0 . 6 曹庸 , 于华忠 , 杜 亚填, 等. 虎杖 白藜芦醇超临 界 CO 2 萃取 研究 [ J ]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 2 0 0 3 , 2 9 ( 4 ) : 3 5 3— 3 5 5 . 7 向阳, 张彤 , 张煊 , 等. 高效液相 色谱法测 定葡萄皮 和葡萄籽 中 自藜 芦醇的含量[ J ] . 卫生研究 , 2 0 0 3 , 3 2 ( 5) : 4 9 0— 4 9 2 .
4 . 2 定 量 检 测
测, 直接进样测定葡萄酒 中反式 自藜芦 醇的含量 , 测定时间短 ,
样品用量少 , 测 定结果 与 H P L C法和 G C . M S法 的 测 定 结 果 相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新进展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新进展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新进展BIS(Bispectral Index)监测是一种用于评估麻醉深度的技术,它通过分析脑电图(EEG)中的频谱和时域特征,输出一个0-100的数值,代表患者的麻醉深度,越高表示麻醉深度越浅,越低表示麻醉深度越深。

BIS监测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有着不断的新进展。

首先,BIS监测具有临床意义,对于评估麻醉深度非常重要。

麻醉深度的控制是手术安全和患者舒适度的关键。

如果麻醉深度过浅,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恢复和疼痛感知,导致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动作,增加手术风险。

而麻醉深度过深,则可能会引起低血压、低心排等并发症。

BIS监测可以实时检测和评估患者的麻醉深度,指导麻醉药剂的调整和维持麻醉深度在合适的范围内,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其次,BIS监测的临床意义还包括指导麻醉的个体化管理。

不同患者对麻醉药物的敏感程度不同,同样剂量的药物对于不同患者的作用可能会有差异。

通过BIS监测,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类型,实现麻醉的个体化管理。

这样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术后恢复质量。

此外,BIS监测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BIS数值与患者的意识状态存在一定的关联。

在手术过程中,监测BIS数值可以提供一种客观的方法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对于需要保留或恢复患者意识的手术,可以根据BIS数值的变化来调整麻醉深度,以保持患者的意识状态在一个较恰当的水平上。

近年来,BIS监测在临床中也有了新的进展。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BIS监测在减少麻醉药品使用量、降低术后镇痛药使用量和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方面的优势。

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确立了BIS监测在麻醉管理中的地位,推动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另一方面,还有研究针对不同病种和情况下BIS监测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例如,在老年患者、儿童患者和神经外科手术中,BIS监测的应用已经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结论,并为这些特殊情况下的麻醉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麻醉科中的新技术与进展

麻醉科中的新技术与进展

麻醉科中的新技术与进展麻醉科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负责在外科手术、产科分娩以及其他需要麻醉的医疗操作中,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服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麻醉科领域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麻醉科中的一些新技术与进展。

一、全麻中的单鼻通气技术传统全麻中的气管插管需要经过口腔或者喉部,这样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比如牙齿损伤、声带损伤等。

而单鼻通气技术则是通过将气管插管插入患者的鼻孔,从而避免了口腔和喉部的损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这一技术在一些手术中已经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神经监测技术在局麻中的应用局部麻醉在很多手术中广泛使用,但是传统的局部麻醉技术往往不能准确监测到局部神经的充分麻痹情况,导致效果不佳。

近年来,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为局部麻醉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实时监测受麻醉区域的神经兴奋性,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麻醉的效果,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舒适度。

三、麻醉深度监测技术麻醉深度监测技术是近年来麻醉科中的一大突破。

传统的麻醉监测往往只能通过患者的生理反应来判断麻醉深度,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而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则可以通过监测脑电图等指标来客观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从而更好地控制麻醉的效果,减少麻醉风险。

四、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泵技术无痛分娩是现代产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帮助产妇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提高分娩的质量。

传统的无痛分娩多采用鞘内麻醉技术,但这种方法需要持续输注麻醉药物,容易出现过度麻醉和药物浓度波动等问题。

而镇痛泵技术则是通过植入一个泵装置,定时释放镇痛药物,可以更精准地控制镇痛效果,减少药物的用量,提高分娩的安全性。

总结麻醉科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麻醉服务。

上述介绍的几种新技术与进展只是麻醉科中的冰山一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麻醉科将会有更多的突破,为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新进展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新进展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新进展
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 李娟
引言
• 何谓麻醉深度?如何正确判断麻醉深度?
• 如何在目前倡导多重药物、多种方法复合的平 衡麻醉过程中,正确判断麻醉深度多年来始终 是临床的一大难题。
• 如何保障高风险患者的手术麻醉安全,一直是 临床麻醉中所关注的。
问题?
1、麻醉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 2、麻醉深度的掌握? 3、理想的麻醉状态?
1.0%
77%
0.5%
2 Cases
11 Cases
82%
0.1%
0.0% Historical Control
n=7,826
BIS
n=4,595
0.0% No BIS
n=1,238
2 Cases
BIS
n=1,227
“一个大样本的应用肌松药的全麻研 究报告指出,BIS监测指导下的术中知 晓率大大降低“
国人术中知晓Ⅰ期研究
中国人的术中知晓发生率为0.41%
国人术中知晓Ⅱ期研究
全凭静脉麻醉下BIS监测在术中知晓预防中的作用 ——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结果:共收集到5228份有效病例,其中BIS组2919例对照组 2309例。BIS组有4例(0.14%),对照组有15例明确 知 晓(0.65%)病例,术中知晓发生率下降达78%。 两组间明确知晓发生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2, OR=0.21,95%置信区间:0.07~0.63)。 结论:TIVA下行BIS监测并维持BIS值40~60,可有效减 少术中知晓的发生。
主要内容
1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
2
BIS监测在复合麻醉中的应用
BIS监测在高风险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麻醉深度监测及临床意义

麻醉深度监测及临床意义

注意事项
01 监测过程中应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避免因 操作不当导致的不良事件。
02 注意监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校准和检 查,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02 在监测过程中应遵循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保护 患者隐私和权益。
04
麻醉深度监测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应用
神经网络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 通过分析脑电信号等生理数据, 实时评估麻醉深度,提高监测准 确性和可靠性。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麻醉深度监测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麻醉状态,确保手术 过程中患者处于适当的麻醉深度,避免因麻醉过深或过 浅导致手术中断或并发症。
通过麻醉深度监测,医生可以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 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稳定,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操 作条件。
减少并发症
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麻醉并发症, 如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 干预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通过麻醉深度监测,医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患者的 生理状态,减少因麻醉不当引起的并发症,降低 手术风险。
提高患者康复质量
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减少因疼痛或不适引起的应激 反应,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通过麻醉深度监测,医生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麻醉深度,减轻术后疼痛和不适感,提高患者 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
Hale Waihona Puke 通过精确控制麻醉深度, 减轻患者痛苦和不适感, 提高病患满意度。
医疗资源优化
降低手术时间和人力成本,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 医疗效率。
05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麻醉深度监测对于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管理至关重要,能够实时反映患者的 麻醉状态,有助于减少麻醉过深或过浅的情况,提高手术安全性。

麻醉深度监测

麻醉深度监测

麻醉深度监测麻醉深度监测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麻醉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科学准确的监测方法,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适当的麻醉水平,从而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一、麻醉的重要性麻醉在手术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使患者处于无痛状态,减轻患者的痛苦,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然而,麻醉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麻醉水平不足或者过深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监测麻醉深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常见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1. 进路监测:通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如心率、呼吸等变化来评估麻醉深度。

这是最常见的监测方法,但准确性有一定限制。

2. EEG监测:脑电图监测是一种直接监测患者大脑活动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麻醉深度。

目前已有一些商用设备可用于实时监测。

三、麻醉深度监测的意义1. 提高手术安全性:准确监测麻醉深度可以避免麻醉不足或者过深导致的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2. 提高麻醉效果: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和速度,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麻醉水平,提高麻醉效果。

3. 促进术后恢复:恢复期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时期,正确的麻醉深度监测可以减少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麻醉深度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未来有望出现更加便捷、准确的监测设备,为手术医生提供更可靠的监测数据,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麻醉深度监测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是手术医生必须严格遵守的操作规范。

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始终是医护人员的首要任务,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方法,才能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麻醉术中监测进展PPT课件

麻醉术中监测进展PPT课件
通过刺激神经组织,评估神经传导功 能和麻醉深度的设备。
血气分析仪
用于监测血液中气体成分的设备,可 用于评估呼吸功能和麻醉深度。
体温监测仪
用于监测体温的设备,可用于评估患 者的生理状态和麻醉深度。
监测结果分析
01
02
03
实时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 评估麻醉深度和镇静水平, 指导麻醉药物的调整。
研究目的
探讨麻醉术中监测技术的最新进展, 包括监测指标、监测设备和技术等方 面的研究。
分析不同监测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范 围,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02
麻醉术中监测技术概述
监测技术分类
01
02
03
04
侵入式监测
通过插入身体内部或与身体接 触的方式进行监测,如气管插
管、肺动脉导管等。
非侵入式监测
疗效果。
07
其他监测指标
血糖监测
总结词
血糖监测是麻醉术中重要的监测指标之一,用于评估患者的糖代谢状态和应激反 应程度。
详细描述
在麻醉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的应激反应、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手术创伤等因素, 血糖水平可能会发生变化。通过实时监测血糖,医生可以及时发现高血糖或低血 糖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05
呼吸系统监测
监测方法
直接监测法
通过在气管导管上安装压力传感 器或热敏电阻,直接监测气道压 力和气流变化,从而评估患者的
通气状态。
间接监测法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气 末二氧化碳分压等生理参数,间接 评估患者的通气状态和氧合情况。
多参数监测
综合应用直接和间接监测方法,同 时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 分钟通气量等参数,全面评估患者 的呼吸功能。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新进展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新进展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新进展BIS是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的缩写,是一种用来评估患者的麻醉深度的指标。

它基于对患者脑电活动的监测,通过分析脑电的频率和相位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麻醉深度。

在临床上,BIS监测被广泛应用于麻醉手术和重症监护等领域。

1.指导麻醉药物的使用:BIS监测可以帮助麻醉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避免麻醉过深或太浅的情况发生。

麻醉过深可能导致术后意识障碍和延长清醒时间,而麻醉过浅则可能引发术中意识和疼痛。

BIS监测可以帮助麻醉医生进行个性化的麻醉管理,提高麻醉质量和术后恢复。

2.预测术后镇痛效果:BIS监测对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研究表明,术中BIS值与术后镇痛需求之间存在相关性,BIS值越高,术后镇痛需求越小。

因此,对于BIS值较高的患者,可以调整镇痛药物的用量和方案,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3.监测镇静状态:BIS监测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镇静状态,尤其适用于重症监护患者。

传统上,评估重症患者的镇静状态主要依靠临床观察和刺激反应。

而BIS监测可以提供客观的指标来判断患者的镇静深度,有助于合理调整镇静药物的使用和剂量,降低镇静过深或过浅的风险。

除了上述临床意义,近年来还有一些新的进展和应用方向:1.BIS监测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一些研究探讨了BIS监测在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障碍中的潜在应用。

例如,BIS监测可以帮助分析患者的脑电活动特征,进一步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此外,还有研究尝试将BIS监测与其他神经影像学技术相结合,以提高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2.BIS监测在麻醉药物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麻醉药物的个体化用药是麻醉学研究的一个热点,BIS监测可以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一种客观的指导。

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可以实时评估麻醉药物在个体患者中的效应,从而调整用药剂量、种类和方案,提高麻醉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BIS监测在意识恢复过程中的应用:随着手术和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的术后意识恢复质量也日益受到重视。

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进展

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进展
三期 为外科手 术期 , 四期 为延髓 麻 醉期 。1 5 年 Ar s 将 经 典乙 第 94 t i u o
床麻醉 目 点 中的相对 作用转换 为线性 数字 化指数即 为 BS 范 围从0 标 I, ( 电位 脑 电 图) l0完 全清 醒) 。 谱分 析在测 定 脑 电图线性成 分 等 到 o( 。双 ( 率和波幅 ) 频 的同时 , 也分析 了脑 电图成分波 之间的非线 性成分 ( 位相
用的 。但许 多 因素会 对 B S 生影 响 。在静脉 复合 麻醉和 体外 循环 I产
的低温 状 态下 , 可表现 为B S 与麻 醉深度 不一 致【 BS 反映意 也 I值 5 I只 J 。 识成 分 , 由于 伤害 性刺 激的体 动 反应可 能来 源于脊 髓的 反射 , 而 所以
醚分期的第一期扩 展为三级 : 第一级 无记忆缺失和 镇痛 ; 但对 语言 刺激 有反 应 , 基本 无反射 抑制 ”。而 麻 醉深 度的 定义 现在 也 没有 公认 的标 准 。 由 1
的定义不能 简单化 和统一化 。 目前普 遍认为麻 醉深 度是指全 麻过程 中 使患 者处于 无意识状 态 , 对伤害性 刺激 的反应降 至最低 的程度 。 且 2 麻醉深度 的临床 判断 临床体 征的 观察 仍是 目前判 断麻醉 深 度的基 本方 法 。常 用于 麻
醉深度 判断 的体征主要 包括 : 血压和心 率 , 孔对光反 射 , 瞳 眼球 运动 及
和 谐 波 )。
目前许 多 研究 已表 明 BS与许 多麻 醉药 物的浓 度有 良好 的相关 I 性 。其 中 BS与丙 泊酚 的相关性 最 好 。但监测 氧 化亚氮 及氯胺 酮的 I 情况 报道 不一 【“ 由于 B S与大部 分全 麻 药浓 度的相 关性 较好 , 31 。。 I 故 BS 监测对术 中指 导麻醉药物 的用量以保持适宜 的麻醉深度是非 常有 I

麻醉深度监测的研究进展

麻醉深度监测的研究进展
未明了 , 还需 要不 断 地在 临床 实 践 中去 发现 一 些
脑 电双频 指数 ( b i s p e e t r a l i n d e x , 简写 B I S ) 基 于 统 计 学理论 , 是 由时域 、 频域 和高 阶频谱 参 数相 结合
国外 大规 模 临床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在 B I S监 测 下腹 腔 镜手 术 术 中 知 晓 的 发 生 率 减 少 了 5 0 % 左 右 。 B — A w a r e 试验 是 澳大 利 亚 的 一 项前 瞻性 随机 双盲 多 中心 试验 , 对 象为 术 中知 晓高 危 患者 ( 剖 宫产 手 术 、
利用 B I S值对 异 丙 酚进 行 靶 控 镇 静 已用 于 临 床 , 但
是 小剂 量氯 胺 酮 和 瑞 芬太 尼 对 B I S值 不 产 生 影 响 ,
可 能是 由于它们 是一 类强 镇痛 、 弱 镇静 的药 物 。 对 老年 患 者 进 行 非 心 脏 大 手 术 的 研 究 报 道 显示 , 使用 B I S监 测 仪 调控 麻 醉深 度 患 者 术 后 认 知 功 能障 碍 的发生 率 降低 8 . 5 %( P=0 . 0 1 ) 。 目前 为 止, 有多项研究表 明 B I S监 测 能 降 低 术 中 知 晓率 。
1 脑 电双 频 指 数
晓情 况 , 与对 照 组 ( n=1 2 3 8 , 1 1例 知 晓 ) 相 比, B I S
指 导麻 醉 可使 术 中知 晓的 危 险下 降 8 2 %( r t =1 2 2 7 , 2例 知 晓 ) 。D a n i e l 等 在 一 个 1 6 0例参 与 的实 验 中维 持 受 试 者 较 深 的 麻 醉 深 度 ( B I S平 均 值 为 3 2 . 5 ) , 结 果术 后 无一 例 发 生 术 中记 忆 或 知 晓 , 提 示 较 深 的麻醉 深度 能够 有效 预 防术 中知 晓 。这 3项 研 究证实, 目前 临床实 践 中可 发 生术 中知 晓 , 常规 B I S 监 护可 明显 减少 这种 危 险 。但 尚有 不少 病例 在监 测 下认 为 处于 “ 理想 状态 ” 却依 然 发 生 了术 中知 晓 , 这 充 分说 明了发 生这种 情 况 的其 他 可能影 响 因素仍 尚

麻醉深度监测与调控新PPT

麻醉深度监测与调控新PPT

临床试验与验证
开展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验证新型监测与调控设备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
培训与教育
加强麻醉医生对新型监测与调控 设备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应用 技能和经验。
制定行业标准和规

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促进 新型监测与调控设备的普及和应 用,提高患者安全性。
THANKS FOR WATCHING
肌电指数监测通过记录肌肉在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电活动,能够反映肌肉的兴奋状 态,从而评估麻醉深度。该技术能够提供与脑电监测互补的信息,有助于更全面 地评估患者的麻醉状态。
02 麻醉深度调控技术
靶控输注技术
总结词
靶控输注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麻醉药物输注速度的方法,能够实现麻醉药物的精确控制和稳定麻醉深度。
重症患者麻醉深度调控
根据监测结果,对重症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 精准调控,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 和舒适性,同时减轻术后苏醒期的疼痛和不 适感。
特殊患者麻醉深度监测与调控
要点一
特殊患者麻醉深度监测
要点二
特殊患者麻醉深度调控
对于特殊患者,如新生儿、老年人、孕妇等,需要采用特 殊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如功能近红外光谱、振幅整合脑电 图等,以评估其麻醉深度和脑功能状态。
详细描述
靶控输注技术通过设定目标药物浓度,利用计算机算法实时调整输注速度,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从而控制麻 醉深度。该技术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的浪费和副作用,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脑电意识深度监测调控技术
总结词
脑电意识深度监测调控技术是一种通过监测脑电信号变化来评估麻醉深度的技术,能够实时反映患者 的意识状态。
无创技术在麻醉深度监测与调控中的应用
无创技术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监测麻醉深度,如红外光谱分析、超声波成像等, 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同样这是一个在0-100之间变化的数值。病人状态 指数和意识水平之间的重要关系以及对于变化的 敏感性已被证实
• 对于意识的敏感性,BIS为90%,而PSI为86%, 这表明,不管是BIS还是PSI监测病人术中知晓均 是有帮助的
(七)脑电熵(Electroencephalographic Entropy Monitors EEM)
• CSI指数的定义是使用EEG中的子参数作为 一种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的 输入
• 该指数的临床使用已通过欧洲和美国的批 准,实质上也是通过获取麻醉患者的EEG 信号资料监护大脑的意识水平
(五)脑状态指数(CSI指数)
• 脑状态指数(CSI)与BIS相同:100-0区间, 40-60:为适宜的麻醉镇静状态
• 熵是一个物理概念,与一个系统中紊乱的总量相 关,在信息理论的范畴中,描述一个信号的无规 律性、复杂性和无预见性。熵在时间范围、频率 范围,或者两者中都能被计算
• 将麻醉诱导前获得的定量脑电图能量频谱作为由 定量脑电图代表的有组织的信号系统的基础状态, 并将从该状态的变化为负熵或无组织性。熵的测 量也用于评估麻醉剂诱导的意识水平
EEM): •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 • 脑电非线性分析(EEG-nonlinear): • SNAPTM lndex指数(SNAPTM lndex,SI): • ApEn(近似值):
(一)原始脑电图(EEG)的术中监测
• 不同药物可引起麻醉期间脑电图的不同变化 (脑 波频率及振幅改变、爆发抑制 、平坦 )
• SE(状态熵指数)=麻醉过程中大脑皮层的受抑制程度 (0-99)
• RE(反应熵指数)=复苏阶段前额骨骼肌兴奋程度及大脑 皮层的受抑制程度(0-100)
• 爆发抑制率 (BSR) • 很多研究表明脑电熵与BIS一样可以用来监测麻醉深度
(八)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
(七)脑电熵(Electroencephalographic Entropy Monitors EEM)
• 它是对大脑不规则意识活动程度的测量方 法
• 当意识逐渐消失时,大脑的生物电活动由 不规则,无序逐渐变成规则有序,熵指数 也由高变低
(七)脑电熵(Electroencephalographic Entropy Monitors EEM)
• 当脑代谢发生改变如缺氧、脑水肿、脑血管栓塞 出现时,EEG也能提示有意义的变化 仅监测EEG的频率和波形变化是很难与临床上的 麻醉深度相联系的。
(二)脑电地形图监测
• 由于吸入全麻药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脑功能,高 浓度吸入时脑电出现δ波,继续加大吸入浓度则出 现爆发性抑制
• 以脑电地形图监测吸入麻醉深度,当出现脑波低 平化表现1~2分钟后才出现ECG心率和血压的显 著降低 ,说明可监测吸入麻醉深度
(十)SNAPTM lndex指数(SNAPTM lndex,SI)
• SNAPTM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用于监测脑麻醉 效应的监测仪
• SNAPTM指数源自一个基于低频(0.1-40Hz)和高频(80420Hz)的脑电图组分的运算法则,是一个0-100间的数 值
• SNAPTM运算法则混合了高频(80-420Hz)脑电图组分, 它包含的150-200Hz频段代表了哺乳动物皮层和海马的神 经元直接电交联。麻醉剂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快电位
生知晓的问题的高度重视。
理想的麻醉镇静监测设备
• 能准确的监测病人的镇静状态,并与临床表现呈 良好的相关性
• 数据正确可靠 • 设置与使用方便 • 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具有决定性的指标 • 不受电磁及其他用电设备的干扰。
目前已有的麻醉深度监测设备都还不能完全满足 这些条件
麻醉深度监测
• 麻醉深度的临床体征监测 • 基于脑电图信号分析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 诱发电位分析技术的监测 • 麻醉深度的其他监测方法
• 麻醉时ApEn降低,其原因可能与大脑皮质对其神 经分支系统的综合(整和)作用消失有关,因而 EEG信号变得更加规则,实际上ApEn能很好监测 全麻病人EEG低频成分占优势的趋势
三、诱发电位分析技术的监测
(四)麻醉趋势指数(Nacrotrend lndex)
• 近来,Narcotrend指数作为一种新的用于测量麻 醉深度的EEG方法,在欧洲已被用于临床
• 它是一个基于定量脑电图模式识别的新指数,将 原始的脑电图时间点分为从A(清醒)到F(渐增 的对等电位的爆发抑制)六个阶段,重新形成从0 (清醒)到100(等电位)的指数
②BIS与安氟烷、异氟烷、地氟烷及七氟烷 等多种吸入麻醉药具良好的相关性。
③ BIS对于阿片类镇痛药的镇静监测效果较 差
④BIS可监测咪达唑仑镇静深度
(三)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BIS)
• BIS在重症病人监测镇静程度的应用:避免 镇静不足和镇静过度对病人产生的不良影 响
• BIS在脊柱侧凸术唤醒试验的应用 :术中唤 醒试验期间BIS值明显升高
一、麻醉深度的临床体征监测
• 临床表现:
④皮肤体征:皮肤颜色、灌注和温度,出汗增 多(浅麻醉时交感兴奋) ⑤消化道体征:吞咽和呕吐(吸入麻醉较浅)、 肠鸣音(麻醉加深而进行性抑制)、唾液和其 它分泌(麻醉加深而进行性抑制 ) ⑥骨骼肌反应:体动(麻醉浅)
二、基于脑电图信号分析的
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 原始脑电图(EEG)的术中监测: • 脑电地形图监测: •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BIS监测): • 麻醉趋势指数(Nacrotrend lndex): • 脑状态指数(CSI指数): • 病人状态指数(Patient State lndex,PSI): • 脑电熵(Electroencephalographic Entropy Monitors
• BIS在小儿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 :国内外大 量研究表明可用于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的 麻醉深度监测及小儿ICU的镇静监测
(三)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BIS)
• BIS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技术有其一定的局限 性,许多因素都会对BIS产生影响
• BIS评定麻醉深度依赖于麻醉方法和使用的 药物,它主要反应病人的镇静和睡眠深度
(三)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BIS)
将脑电(EEG)的功率和频率经双频谱分析得出的混合信 息拟合成一个最佳数字, 用0~100 分度表示, 反映大脑 皮层的功能状况。
(三)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BIS)
BIS值参考:
(三)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BIS)
(三)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BIS)
• BIS与麻醉药物的相关性 : ①BIS与丙泊酚的血浆浓度呈反方向变化即 呈负相关,是丙泊酚麻醉深度监测的可靠 指标
(十)SNAPTM lndex指数(SNAPTM lndex,SI)
• 研究表明SNAPTM指数间接随临床观察到的麻醉 深度以及用BIS评估的麻醉深度而变化
• 研究发现,SNAPTM指数与单剂量注射丙泊酚引 起的意识消失是相关的。与清醒状态下的值相比, 意识消失时的SNAPTM值有合理的区别
(十一)ApEn(近似值)
(九)脑电非线性分析(EEG-nonlinear)
• 异丙酚、七氟醚和硫喷妥钠麻醉状态下,状态熵和反应熵 可以区分有意识和无意识状态。另外,谱熵还通过(额)肌 电活动反映镇静程度和疼痛反应,体现了麻醉深度监测中 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的趋势(如脑电分析结合肌电)
• 国外有学者比较了双谱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EP)、谱熵和奇异值分解熵(一种脑电复杂性的测量方 法),认为脑电熵分析更具前景
•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属于非线 性规律,是非常复杂的系统
• ApEn就是用非线性模型反映系统复杂性的一项统 计指标,正常值为0~1。系统越简单和越规律, 则ApEn值越小,反之则越大。系统活动绝对规律 时,ApEn值为0
Hale Waihona Puke (十一)ApEn(近似值)
• ApEn在诱导期由0.90降至0.65,但在苏醒期变化 不明显;ApEn平均值在0.77时,对口令就有反应
麻醉深度的监测进展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扈家强
2010年5月8日
维持麻醉三角的完美平衡 是每个麻醉医生梦寐以求的目标
2005年10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通过 了“关于术中知晓和脑功能监测的指导意见”
(Practice Advisory for Intraoperative Awareness and Brain Function Monitoring)。 ASA批准这个指导意见,表明ASA对在临床 麻醉中监测脑功能的重要作用和有关术中发
(三)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BIS)
• 目前公认的、唯一经过多中心研究证实可用于镇 静和麻醉深度监测的指标
• BIS是唯一被美国食物药品管理局认可的麻醉药对 脑作用的监测仪
• 目前商业化麻醉深度监测仪中敏感度和特异度最 好的监测仪之一
(三)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BIS)
• 截至2007 , BIS已应 用于全美医院手术室 58%, 全美最大的 1000家医院的71%, 及全美最顶级医院的 80%, 被监护病人达 2100万人
(四)麻醉趋势指数(Nacrotrend lndex)
• Narcotrend指数和预测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之间密切相关
• Narcotrend指数可监测地氟烷麻醉深度 • 在监测麻醉状态的作用上,Narcotrend和
BIS指数没有区别,并且都优于经典的脑电 图和血流动力的变化
(五)脑状态指数(CSI指数)

一、麻醉深度的临床体征监测
• 临床表现: ①呼吸系统 :呼吸量、呼吸模式和节律变化,呃
逆和支气管痉挛等
②心血管系统 :血压和心率(麻醉深则下降) ③眼征:瞳孔 (麻醉深度适度则中等偏小 ,麻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