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硕士)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阶段,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来说,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对于塑造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成长。
一、青少年心理特点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阶段,心理特点在这一阶段呈现出明显的改变。
青少年面临身体和认知的快速发展,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学业、社交关系、性别认同等方面的挑战。
心理特点的突出表现包括情绪波动、自我意识增强、探索和自我认同形成的需求。
二、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青少年时期,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
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1. 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为了促进青少年学习和心理发展,教育者应该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让青少年感受到尊重和支持;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集体中学会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2. 关注青少年的情感需求情感需求是青少年心理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教育者应该关注并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这包括倾听和尊重青少年的情感表达,理解他们的困惑和焦虑;提供情感支持和引导,帮助青少年正确处理情绪问题,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为青少年提供稳定和温暖的情感支持。
3. 培养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时期,教育者可以通过相关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来帮助他们建立自我管理能力。
(完整word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示?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1)针对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措施。
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措施不能成人化和模式化.2)针对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极创造条件,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2.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会为哲学和心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提供实际的材料和丰富的例证。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各项成果,将为相关学科提供各种有用的材料.2。
实践意义:一方面,可以为初、高中教师提供根据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开展课内活动的理论依据,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师德,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帮助。
3.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青少年心理发展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稳定性表现:1)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
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可变性的表现: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特殊的条件提前或延迟。
(发展速度有变化)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
4.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且可以改变。
他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等实验研究儿童品德的形成,指出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与强化作用等,认为通过奖励儿童的适当行为,有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还认为通过榜样的影响可以抗拒外界的多种诱惑.理论的启示:这一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和训练道德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在品德教育中,教育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攻读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是一项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选择。
作为一项极具学术深度和广度的研究领域,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既关乎个体的心理成长,也和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息息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专业。
1. 教育背景与学术要求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作为国内顶尖的心理学研究机构,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专业自然拥有国际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学术资源。
在攻读该专业时,学生将受益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领先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氛围,必须具备深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底蕴,以及扎实的研究方法论。
学生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以便阅读并理解国际先进的学术成果。
2. 专业课程和研究方向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专业拥有丰富多样的专业课程和研究方向。
学生可以学习儿童认知发展、情绪与社会发展、教育心理学理论等课程,同时可以选择针对性更强的研究方向,比如儿童心理健康、学习障碍、教育干预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3. 研究实践与实习机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展实地调研和实验研究,同时还将有实习的机会,可以在教育机构、心理沟通机构等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4. 未来发展与个人观点攻读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专业将为学生打开广阔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之门。
这也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和不断精进的学业,学生需要不断深化对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实践的理解,勇于探索学科前沿,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为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和儿童心理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回顾: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专业既具备学术深度,又注重实践应用,对于有志于从事儿童心理与教育领域工作的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通过全面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我们相信学生们将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也将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儿童心理健康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是指青少年发展的心理认知变化过程,及教育环境、制度和方法对青少年形塑作用。
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许多心理变化,这些变化构成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轨迹,此轨迹决定着青少年把握人生方向、转向办事、判断事物真理、处理个人问题等心理能力的特点及面貌。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核心目标是自我发展,和独立自主。
自我发展不仅强调青少年的身体发展,更重要的是心理发展,其是指在生理发育的同时,不断发展思维、情感、行为等心理方面的能力。
独立自主则是指在这一过程当中,青少年正确的认识概念,学会做出独立自我的选择,以及越来越强的责任心和自律。
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开始时,孩子思维较单一,依赖性很强,意志薄弱。
然后会出现对自我意识的觉醒,个体会加强判断力,思维和行为开始独立起来,学会基本生活技能和社会交往技能。
最后,青少年会形成自我概念,角色分化,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表现出较强的自律和自控的能力。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及其教育均在家庭和学校这两个环境中发生并相互影响。
家庭是孩子认知发展、社会化和自我社会调整的基础,需要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用心做家庭教育。
学校则是孩子的角色发展所在,它的任务是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辅导,在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培养青少年追求形象及成功的能力,激活他们的创造力,帮助孩子修正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让孩子未来走入社会时能够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是一种专门培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面人才的研究生教育形式。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研究、教学和实践工作,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人才。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的课程设置主要围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
技能三个主要方面。
在理论方面,学生将学习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研究方法方面,学生将学习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技术,并能独立
进行科学研究;在应用技能方面,学生将学习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咨询和临
床实践等领域的应用技能。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1、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技能;2、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3、具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实践工作的能力;4、具备独立解决教育和发展心理问题的能力;5、具备跨学科和多元文
化视角下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毕业后,具备以下职业机会:教育、心理类相关机构的学术研究、学术管理、教师教育与研究、学校教育及心理服务、咨询师、演讲家、媒体心理评论
员等相关工作及职位。
在此过程中,希望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的学生能够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断创
新实践方法,提高专业能力,为推动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介绍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专业
2.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向
3.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发展趋势
正文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的
综合性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教育学理论基础,熟悉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的理论和方法,能在教育、心理健康、儿童发展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咨询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心理学基础理论、教育学原理、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与评估、心理咨询与治疗、教育管理与政策等。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掌握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还将具备一定的教育管理和政策分析能力。
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包括教育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咨询机构、社区服务机构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第1页共1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青春期:青春期(puberty)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
主要指从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
青春期发育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1-14岁,男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2-15岁。
2.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3.发展:发展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连续的和系统性的变化,包括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
4.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其中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语言发展则指儿童青少年习得语言系统,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5.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6.社会性发展:社会性的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性格、道德品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
7.心理发展特征:指心理发展由一个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等特征。
8.生物性过渡:指青少年经过一系列的生理身体的变化,在生理上基本完成了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
9.认知过渡: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10.社会性过渡:指青少年随着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他们逐渐实现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过渡。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思考题
12格的道德发展阶
段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4.试根据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分析 如何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10 15.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6.试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7.青春发育期早熟与晚熟对青少年心理有
什么影响? 7.试分析评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1
8.试分析评价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及其
对教育的启示。10 9.如何通过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10.分析说明青少年情绪困扰的原因及对策。
11.如何理解情绪智力与情商?10
思考题
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示?10
11
2.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3.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
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4.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 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 样 ? 5.分析青少年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考试形式:开卷考试,卷面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1分)1.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
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2.身体意向:身体意象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影像,包括身体知觉与身体概念,即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特征的认识和对自己身体特征的态度和感觉。
3.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4.假想观众:过分强调个体独特感或者“个人神话”。
换句话说,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
他们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
5.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6. 自律道德:是指自我约束。
自我履行道德规范的道德发展阶段,人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也就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发展阶段的过程。
7.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个体同伴经历的重要内容8. 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是父母的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语言表达的集合,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与跨时间的一致性。
目前研究提出教养方式主要四种类型:权威平等型父母、控制型父母、溺爱型父母、忽视型父母。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概述(2)
唉,因为脸上 有小痘痘,同 学们都叫我 “美丽豆”!
教育心理学
②高中生的价值观初步确立
• 对理论问题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热衷于哲学探讨。 • 高中生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 • 在高中生的价值观中,反映其个性色彩。 • 高中生的价值观尚缺乏稳定性
教育心理学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文分解
(1)认知活动的发展特点 ①感知活动的精确性、概括性有了明显的发展; ②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
③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初中二年级是个体 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④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发展
教育心理学
(2)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①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②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③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 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的开始
教育心理学
(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 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 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 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教育心理学
高中生的生理发育特点 ①身体的迅速变化与成熟:身 体发育增速减慢,体态体型发
生较大变化;
②体内器官的成熟与机能的发 育: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
育基本成熟;
③性生理成熟
教育心理学
(三)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认知活动的发展特点 • 认识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 • 认知活动的直接性明显增强 • 认知与情感、意志和个性因素 协同发展
发展的基本特征 • 不平衡性: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 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 后于生理的发展。 • 动荡性:高中生身心发展的不平 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 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 的不平衡性,造成了高中生心理 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 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202 )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掌握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一门外语,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德智体全面发展,能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着重研究学习与教学心理、个体心理发展与教育。
本学科设学习与教学心理、认知发展、社会性与人格发展、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等方向。
三、学习年限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 年。
为了提高培养质量,可以实行有条件的弹性学制。
硕士生培养年限一般不超过4 年。
优秀研究生(3 年制)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 年。
总学分为34 个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4 学分。
硕士生的实践实习活动可以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从事其中的一项或两项,其实践实习活动也可以与兼任助教、助研、助管等工作结合起来,具体由指导教师和系(所)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最迟于第4 学期完成)。
硕士生一般不得免修实践实习活动,具有两年以上高校工作经历者可以申请免修,免修需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部审核批准。
硕士生的实践实习活动计2 学分四、课程设置1、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指导教师不仅要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发展研究生的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而且还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研究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独立的学术精神。
2、重视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重视并促进研究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活动主要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个别课题可以与导师合作进行。
研究生的实践活动除教学实习外,也包括调查考察、咨询研讨以及兼任助教等。
六、考核方式学位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考试形式,非学位课程采用考试或考查的形式。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被认为是最关键的阶段之一。
这个时期不仅涉及身体的生理发展,还包括心理和认知方面的变化。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因为它对个体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人们从儿童向成人转变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经历了身体、认知和社会方面的巨大变化。
身体方面的变化包括青春期的到来,使得他们的身体发生许多变化,如身高增加、性征的发展等。
这种身体发展对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需求青少年时期的心理需求与儿童和成人时期不同。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追求独立和自主性,他们希望能够探索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同时,他们也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如学业压力、同伴关系的变化等。
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对于他们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3.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问题青少年时期也是心理问题出现的高发期。
青少年可能面临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教育至关重要。
4. 青少年时期的教育针对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教育也应该相应地进行调整。
一方面,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另一方面,家庭和社会也需要提供支持和引导,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5.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并学会有效的应对方法。
此外,家庭和社会也需要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6. 管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策略对于青少年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策略来管理和预防。
这包括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和支持,鼓励青少年进行身心锻炼和参与社交活动,以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免费师范生硕士第一学期作业《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期末考试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1分)1.青少年答: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
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2.身体意向答:是指一个人心目中对自己身体的美学。
所有时代的人类社会对人体美学寄予了很大的价值,但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可能不符合社会的标准。
身体意象的概念应用在许多学科,包括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学、哲学、文化和女性主义研究。
这个词虽然经常在媒体出现,但相关的学科和媒体也没有对定义达成共识。
在心理学中,它往往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看法、信念和情感态度,这个概念是用来讨论各种疾病和障碍,如神经性厌食症、其他饮食失调、身体变形症(BDD)、身体完整认知失调(BIID)和各种中风后的状态。
身体意象问题也在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和虚无妄想综合征(Cotard delusion)中显现出来。
身体意象经常与身体图式(Body schema)混淆,后者涉及控制姿势和动作。
3.认知发展答: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语言发展则指儿童青少年习得语言系统,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人格与社会性的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性格、道德品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
4.假想观众答: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实际上是指青少年高度自我意识的结果,这种高度的自我意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青少年认为别人都像他们自己一样关注他们;另一方面,他们过分强调个体独特感或者“个人神话”。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05 青少年心理发展 与教育的未来趋 势
进一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
在教育过程中,将更加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确保 他们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性
将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性,通过专业培训和认证,提高心 理健康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心理健康研究的深入
研究过程和结果
研究过程
实验组在8周的教育干预期间,每周接受一 次课程,每次课程时长1小时。课程内容主 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情感教育和心理社会 支持。对照组在研究期间不接受任何干预。
研究结果
经过8周的教育干预,实验组的青少年的心 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的青少年在焦虑、抑郁和自尊等方 面都有明显的提高。此外,实验组青少年的 社会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11-08
目 录
•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 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 •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 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教育策略 •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未来趋势 • 研究案例:如何运用教育策略改善青少年的心
理健康
01 青少年心理发展 的特点
认知发展
01
02
03
抽象思维
青少年逐渐发展出更高级 的抽象思维,能够理解复 杂的概念和理论,并从多 个角度看待问题。
创造力
青少年的思维活跃,常常 具有创意和想象力,可能 产生新颖的想法和解决问 题的方法。
独立思考
青少年开始独立思考和解 决问题,不再仅仅依赖成 人的指导和建议。
情感发展
情绪波动
青少年可能经历更多的情 绪波动,包括因荷尔蒙变 化引起的情绪不稳定。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青春期: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在人类及高等灵长类以雌性第一次月经出现为标志;泛指青春期的年龄。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
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2.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3.内分泌系统: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
4.激素:是一种由内分泌腺分泌并渗入血液或淋巴,从而影响身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化学物质。
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并调节和控制着激素的水平。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甚微,但在机体内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激素水平的变化影响到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机能的增强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
5.睡眠模式: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晚上睡觉太早,早上又睡得太多,这种称为时间段延迟偏好的睡眠模式的出现,是与青春期的生物性变化直接相关的。
6.早熟与晚熟:早熟指在遗传算法早期,在种群中出现了超级个体,该个体的适应值大大超过当前种群的平均个体适应值。
从而使得该个体很快在种群中占有绝对的比例,种群的多样性迅速降低,群体进化能力基本丧失,从而使得算法较早收敛于局部最优解的现象。
而晚熟恰好相反。
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开始时间和发育速度上存在个体差异,早熟与晚熟对青少年男女有着不同的影响。
7.第二性征:又称副性征。
人和动物性成熟所表现的、与性别有关的外表特征。
男女两性在到达青春期时,由于受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影响,出现了一系列与性别有关的特征。
8.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得体会
听了这个课此后收获是什么对你教育的启迪听了这个课以后你的问题是什么参照文件时间急忙,不知不觉《青少年心剪发展与教育》这门课程已经靠近结尾了。
回忆起这门课,应算是本学期的一道漂亮的彩虹 , 它又是那么的短暂,但短暂中也会有瞬时的漂亮,学习《青少年心剪发展与教育》,也是对我们的一次升华,就正说老师所说学习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改变自己和教育孩子。
?对此次的学习,我得益匪浅。
一、学习收获(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经过本学期的课程,学习了众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剖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等。
在学习中收获比较大的为: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将人的一世分为八个阶段:相信对不相信;自主对羞怯;主动对愧疚;勤劳对自卑;统合对杂乱;亲近对孤单;生殖对阻滞;整合对绝望。
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有发展危机,危机的成功解决就会产生相应的自我质量,并对此后的发展起促使作用。
不然,就会造成发展阻碍,一个阶段的危机没有解决好,会影响此后的发展。
自我一致性是人品发展的中心内容,贯串人的一世,但是这个问题在青春期出现了危机。
青少年的对自我的觉悟,以及及身体发展致使青少年急迫想要认识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别人评论会对起产生重要影响。
青少年会急迫想要认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面对着自我与客我的矛盾。
生理、心理和社会压力共同致使了青少年的自我一致性危机。
在人生的阶段有重要别人,而老师在学生的人生的阶段中,特别是在青春期统合对杂乱中会对学生的心剪发展造成重要的影响。
表一埃里克森的人品发展阶段论期别年纪心理危机发展顺利发展阻碍1 0~1 岁相信对不相信相信人,乐观不相信人,消极2 1~3 岁自主对羞怯自控、自信、自主自负、多疑、胆怯3 3~5 岁主动对愧疚勇于表现,目注明确恐惧退却,无目标4 5~12 岁勤劳对自卑进步、勤劳、有能力失败无能,自卑5 12~20 岁统合对杂乱自我同一,有信心角色杂乱,感觉虚伪6 20~24 岁亲近对孤单感情共识,乐于分享防止亲近,关系冷淡7 24~65 岁生殖对阻滞热爱工作,有成立亲近失掉对工作的兴趣,人际人际关系的能力关系困穷865 岁此后整合对绝望有次序感和意义感怕死,难过、绝望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皮亚杰看来,智力发展是一个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即认知图式的进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齐哈尔大学 教育与传媒学 院应用心理学 董周法
参考资料
1.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王振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范翠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周宗奎.高等教育出版社 4.青少年心理学 .【美】约翰•桑特洛克.人民邮电出版社
专题一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确定
的先后顺序。如儿童动作的发展严格遵循从上
到下、从中心到外周的原则。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三)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表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四)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具有普遍性,与此同
时,个体心理发展在发展的进程、内容、水平等
方面又具有千差万别的特殊性,各种特殊性统称
为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个体发展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个体心理发 展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 型的、本质的特征。
一般特性是说它是某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所普遍 具有的;典型特征是说它代表了该年龄阶段儿童心理 的特色;本质特征是说它足以作为该年龄阶段的标志, 以区别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人的大脑,人类大脑有1000至2000亿个神经细胞。
在个体发展的历程中,大脑的发育成熟是制约
发展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前提。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二)环境和教育
遗传与成熟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环境和教
育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发展的可塑性和发展的
空间由环境和教育提供。发展的水平和内容主要
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 年期; 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 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 青年中期。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青少年的界定 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 学阶段的时期。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个体发展 个体发展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 束过程中连续的和系统的变化,包括生 理、认知、人格与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 变化。
是环境和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影响心理发展各因素的辩证关系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从静态 分析的角度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内部因 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遗传素质、机能、已有的 知识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主观能动性等。 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是对先前心理活动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变化遵循一定的发展顺序,要依次 经过不同的时期,同时每一时期又有相对固 有的特性,这就是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心理 发展的阶段性表现为个体心理发展这个连续
过程由一些具体的发展阶段组成。
(一)遗传、Leabharlann 理成熟遗传与生理成熟是发展的生物学前提和基础。遗传基 因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序列图谱。在遗传素 质的基础上,儿童心理的发展才成为可能,同时遗传确定 了发展上的基本时间进程。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生理成熟
发展也是成熟的结果。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婴儿期(0—3岁) 幼儿期(3—6、7岁) 童年期(6、7岁—11、12岁) 少年期(11、12岁—14、15岁) 青年初期(14、15岁—20岁)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包括生理成长与心 理发展。 生理方面的发展包括大脑的发育、身 高和体重的增加、生理机能的改变等。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 格与社会性的发展等。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二)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三)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性表现在个体整个心理的发展是一个 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每一种心理过程、心理 特征的发展,都以先前的发展水平为基础,都
现为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成
熟水平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同一机能系统在发
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三)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从总体发展来看,身体发展在幼儿期出现第一个加 速发展期,然后是儿童期的平稳发展,到了青春发育期又 出现第二个发展加速期,然后又是平稳发展,到了老年开 始出现下降趋势。 心理发展也不平衡,如2到5岁时口头言语快速发展的 时期;青春期则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敏感期。
影响心理发展各因素的辩证关系
从动态综合的角度而言,主体自身的 活动是影响并直接实现身心发展的综合性、 根本性因素,即活动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 现实性因素。总之,内外因的矛盾构成了 心理发展的动力。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影响心理发展各因素的辩证关系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 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单纯由遗传决定货环境 决定的心理发展几乎是不存在的。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展的 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规 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环境教育条件则确定了发展的 现实水平。这其中,潜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过程离 不开环境与教育条件。
第二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
绪 论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青少年的界定 “青少年期”一词源自于拉丁语 “adolescenre”,意指“成长”或“趋 于成熟”,是介于童年期与成年期之间 的成长阶段。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大 约是指11—22岁年龄阶段。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
青少年的界定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