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新诗
中国现代文学:30年代新诗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
老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马 》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
臧 克
这刻不知下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三、后期新月诗派的诗歌创作
后期新月诗派是以1928年创刊的《新 月》月刊新诗栏及1931年创刊的《诗 刊》季刊为主要阵地,形成的以徐志 摩为核心的诗人群。
田间 (1916-1985),原名童天鉴,
安徽省无为市开城镇羊山人,著
名诗人。田间的诗形式多样,信
天游、新格律体、自由体都有尝
试。在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
面,他作过一些探索,以平朴的
描述和激昂的呼唤形成了明快质
朴的风格。其诗作《假使我们不
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
田间
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
中国现代文学史
30年代新诗
第十二章 30年代新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点的分析戴望舒、卞之琳的诗作 及特点。
教学目的:
使同学们了解30年代有不同倾向的几大诗歌 流派及代表作家的创作。
重点掌握中国诗歌会、汉园三诗人、后期新
教学重点: 月诗派的理论。“现代诗派”的诗及对戴望
舒、卞之琳诗的分析。
“汉园三诗人”:
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三人 1936年出版了三人诗作合集 《汉园集》,内收何其芳的 《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 集》与卞之琳的《数行集》。 诗作注重将东、西方诗学融合, 文学史上将他们称为“汉园三 诗人”。
第二节 戴望舒 卞之琳
一、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一)戴望舒(1905—1950)简介: 原名朝寀,又名梦鸥,浙江杭州人。 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 被称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他 的《我的记忆》这首诗成为现代派诗 的起点。因《雨巷》而被称为“雨巷 诗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归纳-30年代新诗
三十年代新诗表现出两个明显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是关注现实。
二是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情感。
一、关注现实。
三十年代关注社会现实的诗人主要有这样几部分:1.左翼诗人。
进步的或左翼的诗歌在社会政治的重压下曲折成长和发展,是30年代新诗的重要现象。
他们主要是左联的殷夫,左联发起的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1)1932年9月,由左联诗歌组发起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有:蒲风、穆木天、杨骚、任钧等。
(2)1932年2月创办《新诗歌》旬刊(后改为半月刊、月刊)。
(3)该会在北平、广州、青岛、天津、湖州等地成立分会,会员有200人之众。
(4)1937年4月,为适应抗战需要,中国诗人协会成立,中国诗歌会中的诗人大多参加这一组织,中国诗歌会解散。
(5)中国诗歌会影响较大的诗人主要有:蒲风、穆木天、任钧、杨骚、王亚平等。
2.与中国诗歌会同时出现的诗人:主要是艾青、田间、臧克家。
艾青:早期诗集:《大堰河》影响巨大。
田间:受马雅夫斯基影响,出版诗集有:《未明集》、《中国牧歌》、叙事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臧克家:1932年开始在《新月》月刊上发表新诗,出版诗集有:《烙印》(1933)、《罪恶的黑手》(1934)、《自己的写照》(1934)、《运河》(1934)等。
其诗富有乡土气息,被称为“泥土诗人”。
二、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情感。
与现实主义诗歌形成对照的是,一批诗人执着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并追求诗歌艺术的美。
这主要由两大部分诗人构成:一是新月后期诗人群;二是现代派诗人群。
1.新月后期诗人群:1931年1月,徐志摩主编的《诗刊》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月派诗人进入后期发展阶段。
其诗人主要有:孙大雨、叶公超、梁宗岱、卞之琳、陈梦家、邵洵美、林徽音等。
关于新月社、新月诗派、《新月》杂志、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成员有: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主要是英美留学生。
成立之初两年内没有专门刊物,主要以《现代评论》、《晨报》副刊等为活动园地。
第十四章 30年代新诗
第二阶段的诗艺
卞之琳有一段评价: • “在亲切的日常说话调子里舒卷自如,锐敏, 精确,而又不失它的风姿,有节制的潇洒和有 功力的淳朴。日常语言的自然流动,使一种远 较有韧性因而远较适应于表达复杂化、精微化 的现代感应性的艺术手段,得到充分的发挥。 所有这首诗的长处都见之于从《我的记忆》这 首诗开始以后所写的诗里,而且更有所推进, 直到第二个诗集的例如《深闭的园子》、《寻 梦者》、《乐园鸟》等最后几首的写作时期, 这些诗似应视为戴望舒充分成熟时期的代表 作。”
三、卞之琳
•1910~2000,江苏海门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著有诗 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 (1935)、《汉园集》(1936,与 人合集)、《慰劳信集》(1940)、 《十年诗草》(1942)等,另有多 种译著、论著。
• 卞之琳认为写诗是把生活经验中那些最深沉的 感受,通过艺术过程,使之结晶升华,成为艺术 品。 • 卞之琳融会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戏剧性处境, 化合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暗示。 • 卞之琳的诗歌“基于言语本身的音乐性”,讲 究格律,尤其是音顿、音韵和体式。
•他用冷峻中带有热情的笔,写出中国农 民的深远的苦痛和坚忍,仇恨与不平,为 新诗反映农村生活开辟了天地。他的《烙 印》、《老马》、《当炉女》、《难民》 等,都是有名的诗篇。
田间 •(1916-1985)受苏联未来派诗人马雅可 夫斯基创作的影响,风格特异。出版诗集 《 未 明 集 》 ( 1935 ) 、 《 中 国 牧 歌 》 (1933)、叙事长诗《中国农村底故事》 (1936)等。 •田间诗的主要特点是以短促、跳荡的诗 行传达急促而紧张的时代节奏和自己内心 的热情与骚动。
•1928年8月《小说月报》第19卷第8期的《雨 巷》发表后,文学大师叶圣陶颂扬戴望舒“替 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作者也因此被 称为“雨巷诗人”。
30年代新诗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 了。
4、象征化的抒情原则 白蝴蝶 给什么智慧给我, 小小的白蝴蝶, 翻开了空白之页, 合上了空白之页? 翻开的书页: 寂寞; 合上的书页: 寂寞。
5、诗体形式: 以情绪的抑扬顿挫来表现诗的节奏韵律 口语化入诗,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的自由体诗
印象
在你的一方,哟,哥哥, 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 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 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 “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 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 从名号直至纸帽。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 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 请在这最后的一滴泪水里, 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你诚意的教导使我感激, 你牺牲的培植使我钦佩, 但这不能留住我不向你告别, 我不能不向别方转变。
一、现实主义诗歌创作 1、左联诗歌: 殷夫:政治抒情诗 血字 血液写成的大字, 斜斜地躺在南京路, 这个难忘的日子—— 润饰着一年一度…… 血液写成的大字, 刻划着千万声的高呼, 这个难忘的日子—— 几万个心灵暴怒……
血液写成的大字, 记录着冲突的经过, 这个难忘的日子—— 狞笑着几多叛徒…… “五卅”哟! 立起来,在南京路走! 把你血的光芒射到天的 尽头,
三十年新诗(戴望舒、卞之琳)
1、殷夫的诗歌创作:
早期诗作歌唱爱情和自我的孤寂(《我们初次相见》)、《白花》);向往光明,渴求反抗斗争(《独立窗头》、《孤泪》、《给某君》、《地心》)。诗风忧郁感伤,《孩儿塔》一诗可为代表。
植根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政治现实,形成于30年代初,鼎盛于1936年前后。
得名于1932年5月由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以象征主义方法为中心,吸取20年代初象征派诗的经验教训,融化西方象征派、意象派和中国古典诗歌的营养。现代派诗歌在内容上大都表现理想追寻中的迷惘、孤独、寂寞的心态,同时表达对荒凉的现实的忧伤激愤情绪,透出理性批判的意识。重要诗人有戴望舒,“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以及废名、林庚等。
投身革命后,转而歌唱工人阶级及其革命斗争(《让死的死去吧》、《一九二九年五月一日》、《议决》、《血字》);歌唱自我同反动阶级的决裂(《别了,哥哥》)。诗风激昂刚健,明快有力。
特点与贡献:从工人群众的劳动、斗争生活中提炼诗的语言和形象;恢复了政治抒情诗中的“自我”形象,这个“自我”在新诗“自我”抒情形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陈梦家是新月诗派的后期之秀。他的诗比较注重在抒情中创造美感和寄寓人生哲理。他的艺术风格是又轻,又柔,又淡。
他对格律也很讲究,重视音韵和和谐和整体的匀称。在题材上,他的爱情诗居多,抒写得情意缠绵,不乏可读之作。
5、“现代派”诗歌:
施蛰存说:“《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辞藻排列成的现代诗形”。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30年代新诗 (1)
1909-1931
政治抒情诗: 热情饱满、富有鼓动力。 《血字》诗共七首,其 中《别了,哥哥》最著 名。
别了,哥哥
——算作是向一个‘阶级’的告别词吧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
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
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
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
请在最后的一滴泪水里, 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蒲风 积极实践中国诗歌会的 创作主张。诗集《茫茫 夜》,长篇叙事诗《六 月流火》。作品思想健 康,诗风刚健朴实,语 言通俗,感情充沛。
蒲风和谢培珍伉俪
咆哮
旋风吹过高山,原野,沟壑, 潜进村落, 在平原,田野,森林上 疾驰,奔走。 稻草上显现出那急速的浪 波, 森林里独有那号号然的战 歌。 昔日是那卑贱的一群, 终日低头曲背为人作嫁衣 裳, 今天,他们都有新的觉醒: ——他们相信自己的伟大 力量! 他们的力量足把世界推翻, 只有他们才能创造自己的 幸福乡。 闪闪的刀,尖尖的戈, 各种耀目的利器, ×帜(注:日军太阳旗的 意思)浴在日光里
无数万的褴褛群在跃动。 一切都是蓬勃,蓬勃生气, 他们每一个 都像长城的任何一块砖, 他们一个一个的 就连成一座铁的长城, 他们要用自己的力量 来维护他们自己的土地。
敌人的飞机,炮弹在头上飞, 但敌人终究不能 占领他们的土地一分一厘 这里,每一亩土地都会咆 哮, 足使敌人丧胆; 这里,每一座森林都会唱 出战歌, 顿增他们杀敌的勇敢。
洋 车 夫
一片风啸湍激在林梢, 雨从他鼻尖上大起来了, 车上一盏可怜的小灯, 照不破四周的黑影。
他的心是个古怪的谜, 这样的风雨全不在意, 呆着像一只水淋鸡, 夜深了,还等什么呢?
《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30年代新诗戴望舒卞之琳
• • • • •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 • • • •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 • • • •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汉园三诗人:《汉园集》
卞之琳:《数行集》 何其芳:《燕泥集》 李广田:《行云集》
1936年出版的合 集《汉园集》内收 何其芳、李广田、 卞之琳,因此而得 名。他们注重以诗 歌传达独特的气质。
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 淡的忧伤。
李广田的诗歌, 风格质朴,蕴藉深 沉
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 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 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 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文字奇巧。
• 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上海师范专科 学校任教,并进行著、译、研究等工作。 • 1948年,因参加民主运动受国民党政府 通缉,再次去香港。1949年辗转到达北 平,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 次代表大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新闻总署国际 新闻局工作。1950年2月8日因病逝世。
• 戴望舒一生有四本诗集:
• 第三阶段: • 《灾难的岁月》集里的大部分。 • 抗战开始后,他的诗歌从生活、情绪到艺 术风格,都转向积极明朗。 • 1939年《元旦祝福》一诗祝福祖国和人民, 渴望自由解放。 • 1941年在日寇监狱中所作《狱中题壁》和 稍后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表现了民族 和个人的坚贞气节,对祖国的解放区怀着 深情。
形形色色的丁香
仲春时节,形状像结。伤春,愁品,虽姣好,却易凋谢。
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30年代新诗
30年代新诗30年代新诗,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个特定的时期。
这个时期里,诗人们用他们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积极干预社会,推动文化的发展。
30年代新诗的主要特点是反映现实、关注社会现实、探索人性等。
这个时期的诗歌,以追求自由、真实、深刻的表现手法,表现出诗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个时期的诗歌作者,并没有受到传统诗歌形式和规范的限制。
他们以自己的独特思维,创作出许多富有个性、自由表达的诗歌作品。
其中一些代表性的诗人,如徐志摩、郭沫若、艾青等,通过他们的诗歌,表达了当时社会中一些重要的问题,如社会现实、人生价值等。
30年代新诗所关注的社会现实,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
在政治方面,30年代新诗关注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民主、自由、民族独立等。
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代表,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英国剑桥大学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对当时中国政治、文化状况的关切。
在经济方面,30年代新诗关注了贫富差距、商业化的社会现象。
以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为代表,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社会主义理想社会的美好图景,呼吁人们追求真正的自由。
在经济方面,30年代新诗还关注了商品经济对人性的扭曲,对人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代表,这首诗表达了对人性、情感的细腻关注。
在文化方面,30年代新诗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以徐志摩的《长相思》为代表,这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形式,进行了创新。
30年代新诗还进行了对现代文化的探讨,以郭沫若的《草原》为代表,这首诗表达了对现代性的思考,对当时社会的现代文明提出质疑。
30年代新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关注社会现实,表达人性观念,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推动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15)30年代诗歌
我底记忆
戴望舒
我底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 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 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但在寂寥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 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 除非我凄凄地哭了,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它生存在百合花的笔杆上, 或是沉沉地睡了, 时常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 但是它的话却很长,很长, 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 很多,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 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 或是选一个大清早, 它的音调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 但是我们是老朋友。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的声音是没气力的。 它在到处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
‚望舒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叶圣陶) ‚《雨巷》在音节上完美无缺,比起唐人 的长短句来,实在毫无逊色。‛(朱湘) ‚我心里永远保持着《雨巷》中的诗句给 我的遐想。当年在家乡时,每逢雨天, 在深巷里行着,雨水滴在撑着的伞上, 滴答滴答,我便想起了《雨巷》里的韵 节。‛(冯亦代)
‚丁香一样的姑娘‛构成全诗的主要抒情 线索
但现代派对于法国象征主义的理解更为透彻一 些,并能从中国现实出发借用象征主义诗艺, 因而他们的诗歌不象李金发诗歌那样晦涩神秘, 而是力求以简洁呈现丰富,以有限表现无限, 做到了朦胧而不流于晦涩,暗示而不难理解, 而且往往做到中西融合,具有一种蕴藉而淡远 的朦胧之美。
五、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 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是现 代诗派最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30年代诗歌1
1、卞之琳 1910年生,江苏海门人。
前期诗作,内容多写下层社会生活,如《酸梅汤》、《叫卖》、《几个人》,并探索宇宙与人生哲理如《断章》、《鱼化石》,也写过爱情如《无题》。
卞曾用“小处敏感,大处茫然”来概括当时的自己,意即:“茫然”于时代风云,“敏感”于诗歌艺术。
卞曾被人们称为“最醉心于新诗技巧与形式底试验”的艺术家。
2、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
《汉园集》、《燕泥集》诗中冷艳的色彩、感伤的情调和精致的艺术,同时交汇着东、西方诗歌的影响。
前期抒情诗的特点是:以象征手法和华美多姿的文字,融化晚唐五代诗词的意境,唱着忧郁缠绵的爱情、梦和对美的追求,如《预言》、《爱情》、《慨叹》、《花环》抗战前,何已开始转变美学追求,到了40年代,其诗作则以歌唱群众、青春、自我的变化为特色。
其中,《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生活是多么广阔》等代表作品,显示出热情明朗、乐观向上的昂扬基调。
3、李广田 1906――1968,山东邹平人。
诗集主要有《地之子》、《窗》等,其诗风是浑厚朴实。
? 【参考书目】 1、陆耀东,《二十年代中国各流派诗人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2、孙玉石,《中国现代诗歌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
【思考题】 1、名词解释:中国诗歌会现代诗派 2、简评30年代两大派别的诗歌竞存局面。
3、结合具体的诗歌评析,论述戴望舒二三十年代诗歌观念与诗艺诗风的衍变。
《白蝴蝶》给什么智慧给我,小小的白蝴蝶,翻开了空白之页,合上了空白之页? ? 翻开的书页:寂寞;合上的书页:寂寞。
中国文学欣赏戴望舒作为诗人,并不博大,却非常真诚。
他一直是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执著地表现自己的息怒哀乐,他对民族苦难和命运的关注,也是来自于内心的。
他不会迎合外部现实,只有那些真正能够融入他内心生活的事物,才能够进入他的诗歌王国。
中国文学欣赏 3、民族化的象征主义(1)古典韵味与现代情绪戴望舒作为现代派诗人,一个最突出特色和意义就是把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融为一体,创作出一种具有浓郁民族审美意味的象征主义风格。
三十年代的新诗
后期新月派的变化
一是向外扩展,跳出前期的小我 ,走 向时代社会。 二是向内朝着更为隐幽的精神领域开掘。 显示出明晰的现代象征诗的特征。
2、现代派
形成于30年代,是以 《现代》杂志为中心,以戴 望舒为代表的一个现代主义 诗歌群体。受西方象征主义 影响,注重表现个人内心的 苦闷,主要成员还有何其芳、 卞之琳、李广田、徐迟、施 蛰存、废名等.
诗的气质:含蓄的浪漫主义
《烙印》的主要内容及代表诗歌
孩子 《生活》 在土里洗澡; 这可不是混着好玩, 爸爸 这是生活, 在土里流汗; 一万支暗箭在你周边, 爷爷 伺候你一千回小心里, 在土里葬埋。 一回的不检点。
一: 抒写对生活严肃、 执着、坚韧的态度
《三代》
二 、 反映农村凋敝残破的景象和 农民的苦难生活境遇。
《现代》杂志创刊号
现代诗的艺术探索
1. 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对于民族艺术传 统的向心力。 2. 借助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 接传达情调和意绪。具有含蓄和朦 胧的诗性品质。 3. 意象繁复、内涵丰富、组合奇特, 被称为‚意象抒情诗‛。
三、泥土诗人臧克家(1905—2004)
1932年发表新诗。 代表作:《烙印》 《罪恶的黑手》 诗的主题:农民的坚忍主义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 老 马 》
戴望舒、卞之琳
一、戴望舒 二、卞之琳
一、戴望舒(1905——1950)
简介
现代派诗人群的 领袖。著有诗集 《我底记忆》 《望舒草》《望 舒诗稿》《灾难 的岁月》。
2、后期:抗战救亡中的爱国之音
抗战爆发后,戴诗内容和歌调发 生巨大变化。抒发民族苦难,审 视个人不幸。歌调明朗、雄健。 《元日祝福》《狱 美 梦 。
12三十年代新诗
• 《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 《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 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 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 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 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 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 一种压力。
• 臧克家曾说过:从表面上看,写的 是一匹负重受压、苦痛无比、在鞭 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挣扎的 老马。但几乎所有的读者和选本的 注释家,都说写的是受苦受难的旧 社会的农民。原因是老马的形象塑 造,舍其形而传其神。
•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 风云激荡的1927年夏天。《雨巷》中狭窄 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 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 象征性的意象。分别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 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 无的希望。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 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 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 幽深的美感。
• 抗战至解放战争时期,诗作内容和 艺术风格有较大的变化。但40年代 初抒情诗集《泥土的歌》仍承续前 期诗风。
• 《泥土的歌》这本唱了多半个世纪的 歌,可谓是中国农村一幅真实、纯朴 素描的画卷。诗人生前谈到这本诗的 时候,依然激情满怀。他说:“这是 一本关于我心爱的乡村的歌,一本关 于我亲爱的农民兄弟的歌,一本从我 心底流出的真诚的、热情的、纯朴的 歌。”
诗集《我底记忆》包括三辑:“旧 锦囊”12首。(创作初期作品)“雨 巷”6首(向现代派诗的过渡)。“我 底记忆”8首(创作进入成熟期)。诗 集《灾难的岁月》(诗风发生变化, 进入新的转折点)。
• 他的诗歌创作以抗战为界分为两个时 期:前期大多以现代派诗的艺术形式 ,抒发浓郁幽深的感伤迷惘的情绪。 (爱情苦闷和个人忧郁)如《雨巷》 《我底记忆》等。抗战爆发后,诗人 的思想转向积极,诗风发生变化,由 阴暗朦胧转向明朗乐观,由个人的低 吟哀愁终于发出战斗的呼号。关注国 家的命运,在民族苦难中审视个人的 不幸,回荡爱国主义激情。如《我用 残损的手掌》《狱中题壁》《元日祝 福》等。
第七章 30年代新诗
(3)内容广泛
A、反映农村破产和农民的苦难生 活(《老马》、《难民》、 《贩鱼郎》等); B、表现自我人生体验到的“永 久性真理”(《生活》、《希 望》等); C、表现反帝情绪(《罪恶的黑 手》等); D、通过自我抒情为时代、历史 摄影(《自己的写照》、《运 河》等)。
三、中国诗歌会的诗歌创作
1.中国诗歌会简介 成立于1932年9月,发起人 有穆木天、蒲风、杨骚、任 钧等,办有刊物《新诗歌》。 属于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 性诗歌团体,针对新月派和 现代诗派而成立的,与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着 直接的、自觉的血肉联系。 1937年4月解体。 2. 创作主张 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 加强了诗歌的理性化色彩与 主观性,但诗歌的“主体” 并非诗人自己,而是奉行战 斗集体主义的群体。强调 “小我”在“大我”中的融 合。
第七章 30年代新诗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第二节 戴望舒 卞之琳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整个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两种趋向: “向内转”(回到自身)追求“纯诗”与 “现代性”——后期新月派和现代诗派。 “向外转”(面向社会),面向现实、追求 大众化、意识形态化——中国诗歌会的创作 群、
你睁开 眼睛,看见纵不是青天, 也是烟灰 积成厚绒,铺开一张博大的 幕, 不许透进一丝一毫真诚的光 波, 关住了这一座大都市的魔鬼。
后期新月派的诗歌和前期新月派的区别在 于两个方面: (1)向内朝着更为隐幽的精神领域开掘 (从情感层面的表现向深层精神层面的开 掘),显示了与世界现代主义思潮的河流。 (2)向外扩展,跳出对小我的执着,显示 出走向时代社会的新倾向,集中表现在诗 歌题材的扩大和创作视野的开拓。
臧克家
主要经历
1923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 1925年首次 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 1930年,考入国立山东大学,创作了《难民》、《老马》、 《有的人》等诗篇,长诗《罪恶的黑手》。 1932年开始发表新作,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茅盾等 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从此蜚声诗 坛。 1936年参加中国 文艺家协会。
火 然 红 光 上 灼 起
忽 我 不 住 的 抚 摩
刻 刻 苦 警 醒 我 这 这 是 印 在 烙 生 印 活 , 。 , 烙 个 打 心 上 我 在
痛 我 狡 猾 的 说 ” 人 生
生 怕 回 头 向 过 去 望 是 个 慌 ” , ,
烙 印
罪 过 ,
了 毒 火 ,
剑 在 何 不 方 可 ? 愚 , 医 连
主要作品
1933年 自费出版诗集《烙印》 1934年 《罪恶的黑手》 1936年 《自己的写照》 《运河》 此外还有 《老马》 《有的人》 《当炉女》等
写作的精神和内涵
教材上有这样的描述:臧克家的诗显示着他自称的坚忍主义, 严肃的正对现实中的苦难和险恶,“从棘针尖上去认识人 生”,也不敢确信自己还有力量,却坚信“暗夜的长翼底下, 扶着一个光亮的晨曦”。 这种“坚忍主义”形成了臧克家“不肯粉饰现实,也不肯逃 避现实”的清醒的现实主义。 诗人坚持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注重反映中国社会的乡土 人情,同时有注意现代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作者始终追求 着生活的坚实和艺术完整的统一。
连
无论是对社会丑恶的批判还是对农村劳苦大众的同 情,臧克家都在用自己的意志和勇气去拼搏。用笔 说出自己的呐喊,这就是臧克家,不粉饰现实,也 不逃避现实,而是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来对抗这人世 间的风风雨雨。此情可歌可泣,令人敬佩。再来看 看我们自己,我们又可曾正视过现实的生活,于此, 我们是否也应该清醒一些了呢?真正的希望在座的 每一个人都拥有这种坚忍的精神,在未来的路途上 勇往直前,策马而行。
4,30年代新诗概述
《烙印》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抒写了一种对生活严肃、执著、坚忍 的态度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如《生活》。 ◇其二,反映农村凋敝残败的景象和农民的苦 难生活境遇。如《难民》、《老马》等。
◆《罪恶的黑手》是诗人的第二本诗集。从中可以 看出诗人的诗风开始变化,由过去那种细腻写实 的苦吟风格转入博大、雄健。
蒲风(1911—1942),是中国 诗歌会的重要发起人之一和代表 诗人。主要诗集有《茫茫夜》、 《钢铁的歌唱》、《抗战三部曲》以及优秀 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等。 ◆《六月流火》是蒲风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力 作。 ◆被蒲风自己称为“农村前奏曲”的长诗 《茫茫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臧克家、艾青、田间等诗人的诗作
30 年代的现代派是由后期新月派与 20 年代末 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成的。现代派的基本特 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追求“纯诗”的艺术观。 第二、病态的心灵,浊世的哀音。 第三、诗艺的突破与创新。
戴望舒(1905—1950) ——“雨巷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我底记忆》 ( 1929 )、《望舒草》( 1933 )、《望舒 诗稿》( 1937)、《灾难的岁月》( 1948) 等。 ◆代表作《雨巷》。戴望舒因其诗而赢 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中国现代新诗在第一个十年里,开创了新诗的传 统,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形成了 各种流派;其后出现的蒋光慈为代表的无产阶级 诗歌与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诗,显示了诗的 “大众化(非诗化)”与“贵族化(纯诗化)” 两中不同发展趋向。30 年代的新诗,即在此基础 上继续发展,出现了以殷夫为前驱、蒲风为代表 的中国诗歌会诗人群,和以徐志摩为代表的后期 新月派,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群两大派 别相互竞争的局面。
第十四章30年代新诗第一节概述现实主义诗哈
何其芳等诗人的创作
何其芳前期抒情诗,以象征方法、华美多姿的文 字,融化晚唐五代诗词的意境,唱着忧郁缠绵的 爱情,梦,和对美的追求(《预言》、《爱情》、 《罗衫》、《花环》、《扇》),以及对荒凉现 实的绝望和呼喊(《夜景》)。抗战之前,转变 美学追求(《送葬》、《云》)。
40年代诗作歌唱群众,青春、自我的变 化,《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生活 是多么广阔》等代表作热情明朗,乐观 向上。《夜歌》、《叹息三章》、《解 释自己》等诗作,则现身说法地表现了 进步知识分了自我探索、自我改造的心 路历程,在献身的热忱中仍然包含着某 种复杂的个人情怀。
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对音乐性的追求
全诗共7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首尾呼应, 同一主调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
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 而又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脚韵。
同一节诗中,也有同样的字句复沓更迭,这 样就造成了同一音响在诗中的反复回响、不 断回荡,构成了全诗低缓、柔和、婉转流畅 的抒情乐章。
也写到爱情(《无题》)。 后两类诗具有现代诗风。
前期诗作特色
醉心于诗的技巧与形式的探索: 融汇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戏剧 性处境”,化合传统的含蓄与西 方的暗示;重意象创造而省略联 络,诗意隐藏较深;对格律体作 过多种尝试,这与其他现代派诗 不同。
后期诗作特色
抗战期间,卞之琳以格律体 为抗战的军民们写出一封封 新切体贴的“慰劳信”,既 传达了时代的战斗信息,又 富有生活情趣,从容而又委 婉。诗风趋向明朗浅白。
因此,《雨巷》朦胧而不晦涩、 幽微而又不神秘、感伤而不颓唐, 读起来和谐悦耳,不愧为中国现 代意象抒情诗的精品。
二、卞之琳的诗歌创作。
卞之琳前期诗作跨出新月派,走向现代诗风。 诗作内容:
第九章 30年代新诗
戴望舒诗歌对新诗史的贡献
• 戴望舒对新诗史的贡献在于他的现代诗艺探索。他将民
族特点、个人特点和名副其实的“现代”风味融为一体。 主要表现如下: • 一、在诗歌对象的选择上,创作成熟期的戴望舒善于在 日常生活中寻觅抒情意象,在微细琐屑的事物中发现诗。 二、戴望舒认为诗是诗人隐秘灵魂的泄漏,诗人的创作动 机“是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他运用象征隐喻 与曲折隐藏的手法,委婉地展现主观心境,把情绪和意绪 客观化。 三、戴望舒诗歌摆脱了音乐的束缚,运用自然舒展的现代 口语,服从于情绪展开的内在节奏,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的 现代自由体诗。
“现代派”诗人
1932年5月《现代》杂志
.
创刊(1935年5月终刊), 成了刊载现代派诗歌并 使之独立、成熟的重要 园地,“现代派诗”也 因《现代》杂志而得名。
其代表诗人除戴望舒外,
还有施蛰存、何其芳、 卞之琳、废名、林庚、 李白凤、金克木等。他 们以刊物为中心,形成 一支较稳定的诗人群。
声音
诗人的思绪可不容易追踪,尽管如此,诗句所提示的
一片灰蒙蒙意境,仿佛一幅印象派油画,使人不期然 受到感染,悠然而兴苍茫之感。 (张曼仪《卞之琳论》)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
中国诗歌会注重诗歌的现实性,提倡诗歌的大众化。 反帝抗日是中国诗歌会创作的又一重要主题。1935年,民
族危机日益加重,诗歌会提出“国防诗歌”的口号,号召 诗人把创作与民族解放运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中国诗歌会诗人的创作追求大众化,追求缩短诗歌与大众 之间的距离,但这些作品在内容表达上的公共社会特征掩 饰了个人风格,缺乏独立思考,导致诗歌内蕴的贫弱与诗 歌美学的粗疏。
13第十三章30年代新诗
圆宝盒
• • • • • • • • • • • • • 我幻想在哪儿(天河里?) 捞到了一只圆宝盒, • 装的是几颗珍珠: • 一颗晶莹的水银 • 掩有全世界的色相, • 一颗金黄的灯火 • 笼罩有一场华宴, • 一颗新鲜的雨点 含有你昨夜的叹气…… • • 别上什么钟表店 • 听你的青春被蚕食, • 别上什么古董铺 买你家祖父的旧摆设。 • 你看我的圆宝盒 跟了我的船顺流 而行了,虽然舱里人 永远在蓝天的怀里, 虽然你们的握手 是桥!是桥!可是桥 也搭在我的圆宝盒里; 而我的圆宝盒在你们 或他们也许就是 好挂在耳边的一颗 珍珠——宝石?——星?
•1937 年 抗 战 爆 发 后 , 戴 望 舒诗的内容和格调发生变化, 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在民 族苦难中审视个人的不幸, 回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激 情,格调由前期诗歌的幽玄、 枯涩转变为是明朗、雄健。 •《狱中 题壁》 、《我 用残 损的手掌》表达了对山河破 碎的切肤之痛,对抗战后方 的向往和礼赞
•1928年8月《小说月报》 第19卷第8期的《雨巷》 发表后,作者也因此 被称为“雨巷诗人”。 •这首诗典型地反映了 30年代的知识青年苦 闷、幻灭、彷徨而又 对理想充满期盼的复 杂心态。是戴望舒前 期作品的代表。
• 戴望舒诗歌创作对新诗史的贡献在 于他的现代诗艺探索。 • 他将民族特点、个人特点和名副其 实的“现代”风味融为一体。 • 主要如下: 一、在诗歌对象的审美选择上,戴 望舒成熟期的作品在日常生活中寻觅 抒情意象,在微细的琐屑事物中发现 诗。
二、戴望舒认为诗是诗人隐秘灵 魂的泄漏,创作动机“是在于表 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 •他运用象征隐喻的意象与曲折 隐藏的手法,委婉地展现主观心 境,把情绪和意绪客观化。 三、戴望舒诗歌摆脱了音乐的束 缚,运用自然进展的现代口语, 服从于诗人情绪展开需要的内在 节奏,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的现代 自由体诗。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十三章.三十年代新诗
络; C形式体制:散文化的自由体。
2021/6/4
15
三、戴望舒(1905——1950)
原名戴梦鸥,笔名有江思、 郎芳、常娥、戴月等,浙 江杭县(今杭州市)人 。
戴早年的诗作,多写爱情 的苦闷和个人的忧愁 ,并 塑造了两类抒情形象:苦 闷的孤独者,飘忽愁怨的 少女。
6
特点:
①描摹重大题材,揭示富有时代特色的政治或 社会主题。
②直抒胸臆,直接描摹,不尚意象。 ③语言通俗,体式自由。
2021/6/4
7
3、臧克家的前期诗作
(1905、10——2003、 12),山东诸城县臧家 庄人;
①在诗作中为苦闷、彷徨 中的中国青年提供了与 “新月派”、现代派, 以及中国诗歌会诗人都 不同的人生态度。
第十三章 30年代的诗歌
一、现实主义派诗 歌
1. 殷夫的诗歌:
(1909——1931), 原名徐伯庭,笔名 白莽、任夫、沙洛 等,浙江象山人。
2021/6/4
1
鲁迅在为殷夫的诗集《孩儿塔》作序时,称其 诗为“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冬 末的萌芽”,是“别一世界”(即无产阶级新 世界)的诗。
前一阶段的诗绪较为低沉, 境界较狭小,第二阶段的诗 风则趋向明朗,诗境较阔大。
2021/6/4
18
《雨巷》系其初期的代表作。该诗 采用象征主义方法,标志着诗人从 早年浪漫主义的感伤抒情向现代派 诗的过渡。
以《雨巷》为代表,戴望舒早期的 诗歌多用传统意象,注重诗的结构 的匀称和音乐性,呈现出呼应新月 诗风的特点。
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
在《缘起》和《发刊诗》中阐明了自己的创 作主张,并以《新诗歌》作为机关刊物,随 后广州、北京及日本的东京都成立了分会, 并先后出版诗刊,吸引了一批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年代新诗
后期创造社,太阳社
1.政治抒情诗
中国诗歌会(大众诗)
2.唯美诗(后期新月社+现代诗派)“纯诗”诗歌类型
3.乡土诗歌(臧克家)踏实表现现实人生
中国诗歌会
现实主义诗派
臧克家
三大流派后期新月派
现代派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
政治抒情诗
前驱:殷夫,左联五烈士之一。
“红色鼓动诗”
取材上: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善于抓住典型的材料
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深入挖掘。
艺术上:形象性和议论性结合,语言凝练,语调激越。
注重真情实感的再现。
代表作:《一百零七个》《别了,哥哥》《血字》,《孩儿塔》
缺点:强调“力”的美学,比较口号化。
中国诗歌会
性质: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
时间:1932年9月于上海成立。
发起人:黄浦芳(蒲风),穆木天(从创造社走向左联,陈方竟研究的好),杨骚,森堡(任钧)
刊物:《新诗歌》
创作纲领:“我们要抓住现实,歌唱新世纪的意识”要使“诗歌成为大众歌调”,诗人“自己也成为大众的一个”
创作的直接导向是“诗的意识形态化”与“诗与诗人的大众化”
内容与特点:1.及时迅速反映现实人生,从事反帝反封建斗争。
“捉住现实”
2.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强调“自我”
在“集体”,“小我”在“大我”中的融合。
3.艺术表现上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
“大众歌调”,创造大众化和通俗化诗歌,大量采用歌谣,小调等民间诗体。
影响:扩大了诗歌的表现领域;表现了强烈的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色彩;刚健,粗犷,壮阔的力的
美。
不足:成为了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忽视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艺术上比较粗糙;抹杀了非重大题
材作品,导致诗歌单化。
代表:蒲风——长篇叙事诗歌《六月流火》,诗歌集《茫茫夜》。
反映重大题材,表现工农大众的
生活和斗争。
直接描摹的手法,诗歌语言朴实
通俗。
附:中国诗歌会在实践诗歌大众化方面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绩,尤其是创作了大量的长篇叙事诗。
唯美诗
后期新月社:《诗刊》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月诗派进入后期的发展阶段。
代表人:孙大雨,叶公超,卞之琳等人
主张:1.诗的“贵族化”“纯然化”,反对诗的“功利化”,“大众化”
2.“自我化”“内心化”
3.诗艺的探索:十四行诗体的转借和创造。
(商籁体)
后期新月派异于前期的两个方向的新变:
一是向内朝着更加隐幽的精神领域的开掘,更加“纯我”显示了与世界现代主义思潮的合流。
(现代人精神的异化)
二是向外扩展,部分新月诗人跳出小我,显示了走向时代社会的倾向。
后期新月派与前期的不同:
1.理论上的调整——“格律”可怕的流弊及危险:无
意义乃至无意识的形式主义。
主张本质的纯正,技巧的周密与格式的谨严。
我们绝不坚持非格律不可的论调。
2向自由诗发展的趋向。
3.“诗感”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信仰“流入怀疑的颓废”(徐志摩)
附:后期新月派的典型诗感与诗绪:“幻灭的空虚感,
迷茫的感伤情绪”抒情方式:暗示与象征
现代诗派
时间:1932年,施蛰存创办《现代》,1933年,施蛰存写文章,定义了什么是现代诗,即定义了什么是现代主义的诗。
当时就有评论派称为现代派。
发展:1934年,卞之琳在北平编《水星》文艺杂志,1936年,戴望舒主编《新诗》杂志,把现代派诗推向高潮。
抗战爆发后,诗人分化走向式微,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40年代“九叶”诗人继承和发展。
艺术特征:1.是纯然的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都市怀乡病),用现代的辞藻(并非不要文言,而是合乎现代情绪的字)排列成的现代的诗行”“纯诗的艺术观”
2.病态心灵和浊世哀音。
漂泊者(无根但留恋都市)与寻梦者的双重身份,感知着以上海为代表的都市文明。
3.象征派(杂体的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
诗艺的创新与探索。
(艺术探索上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对于民族艺术传统的向心力,表现手法上运用隐喻,象征,通感等手法实现情绪的意象化,诗体形式上,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的自由诗体)
诗的散文化:早期白话诗:“非诗化”——平民化
现代诗派:“纯诗”观念——贵族化附:中国现代派诗歌与中国传统诗歌主流联系:主客体交融的“意象”;意象原型的选用;意象叠加的诗的组合方式;感伤情调。
乡土诗歌
代表人:臧克家(苦吟诗人)(农民诗人)(乡土诗人)艾青田间
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注重反映社会乡土人生,注重吸收现代主义的艺术表现方法。
个性意识,时代内容,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臧克家(出自新月诗派之门又兼收各派之长)
代表作:《烙印》(第一本诗集)《老马》《罪恶的黑手》特点:1.篇幅简短,凝练集中
2.讲究意境,在冷静,客观的描述中蕴含强烈的感情。
深沉含蓄。
冷峻中带有热情的笔触。
3.注重文字推敲与凝练。
“苦吟诗人”
附:臧克家的人生态度是“坚忍主义”他的作品是有节制的感情经过艺术的过滤。
艾青“吹芦笛的诗人”(胡风)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田间:“时代的鼓手”受苏联未来派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影响,给诗坛带来特异的风格。
以短促,跳跃的诗行和变形的意象传达急促而紧张的时代节奏和自己内心的热情与骚动。
现代派两位重要人物:戴望舒,卞之琳
戴望舒
简介: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州人。
1929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我底记忆》(现代诗派的起点)先后有《望舒草》(记录了诗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成名作:《雨巷》写于大革命失败不久。
具有多义性,这有由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倾向。
戴望舒的新诗创作,经历了从早期浪漫主义的感伤抒情到成为现代派代表诗人的发展过程。
前期多写爱情苦闷和个人忧郁,后期格调由前期的幽玄转向明朗雄健。
回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激情。
《元日祝福》是变化的标志。
《我用残损的手掌》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写法,塑造了多维空间,实现了作品的回归(在某一点上又回归到了《雨巷》的古典的一统性),发展
(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和综合(不仅仅是现代的艺术因素)。
戴望舒诗歌的特点:1.对个人忧郁与爱情苦闷的书写。
2.诗艺的现代追求(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传统诗艺的融合)
3.对日常生活诗艺的寻觅和表现
4.情绪,意象,语言的朦胧美
5.散文美的自由体诗的尝试
6.语言感官化和奇幻色彩。
卞之琳(学院派诗人)——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月。
也是徐志摩的得意门生。
简介:江苏人,作品有诗集《三秋草》《鱼目集》《汉园集》(因此与何其芳,李广田并称为汉园三诗人)《十年诗草》等。
卞之琳在戴望舒上的发展:1.由“主情”向“主智”转变: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哲学的穿透与开掘,如《断章》;具象词与抽象词相嵌合的语言实验,如“我喝了一口街上的朦胧”2.诗的非个人化(个人的隐匿,戏剧性处境意境,诗人主体的退出与模糊)。
卞之琳诗歌的特点:
1.多写诗人对人生体验与沉思的结晶,多写下层生活,曲折反映社会现实。
2.智性诗,探索宇宙和人生的哲理,体现了追求感性和理智统一的趋向。
诗人把哲理的思考完全融化在象征性的意象之中,隐藏在抒情整体构造的深处。
3.诗歌“小说化”追求。
融会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戏剧性处境,化合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暗示,尤其是“常倾向于写戏剧性处境,作戏剧性独白或对话,
甚至进行小说化”
4.“复调”模式多种声音多种内涵。
5.以暗示或象征手法,构成隐晦的艺术境界。
6.讲究格律,尤其是音顿,音韵和体式。
用韵追求复杂,诗体形式繁复。
附:在知性与感性的结合上,他开辟了以冷静的哲理思考为特征的现代智慧诗,使内蕴意义无限延伸,表达出现代人复杂敏锐的感情,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风格。
主智性:废名:倾向于禅理禅趣
林庚:新的格律诗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