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一生的成就(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杰出贡献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杰出贡献

杰 出 贡
和反映中国水准的建筑史。 自 1931 年起,为掌握中国古建筑的基
本构造和艺术特征,梁思成首先选择北京故 宫作为自己的科研对象和目标。之所以选择 北京故宫,是由于其当时是留存规模最大的
的重点建筑都作了详细而精妙的叙述和介 绍,并对各个时期这些建筑的基本特征作了 客观中肯的分析和点评,其研究成果已经远 远超过以往外国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 水平。为此,1946 年 10 月,美国耶鲁大学曾
爱国主义情怀。14 岁时,梁思成进入清华学 利、法国、西班牙等各个地方的著名古建筑及 究水准看齐。经过对包括故宫在内的大量中
校学习,在校期间,他刻苦勤奋、成绩优秀、兴 其群落。当驻足西方国家著名古建筑之前,亲 国明清古建筑系统而详尽的调查研究,1934
趣广泛,对于美术和音乐具有特别的爱好,兼 眼目睹国外古建筑受到的妥善安全保护,以 年,梁思成编著完成了《清式营造则例》一书。
献 梁思成与林徽因
□陈璐
明、清两代古建筑的杰 专门聘请梁思成到该校讲学,其随访携带的 出代表。手执清廷时期 《中国建筑史》以及同期完成的《中国雕塑史》
家称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三峡石 鹿钟麟与八路军之间的关系,说出了“共产党 接着,冯玉祥将军又对鹿钟麟作了秘密指示,
碑保卫战全面爆发,由于冯玉祥将军及时清 抢地盘都抢到了老冯头上了,看他再怎么唱 打消了其心中离开河北的行为属于“擅自放
和文物保护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伟大贡献。 梁思成获得建筑硕士学位,并随后到美国哈 密测量和详细记录。为了对清代建筑的结构
一、身体力行的建筑研究者
佛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58。
与形制了如指掌,扩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梁
梁思成是“戊戌变法”主要参与者梁启
但是,志向远大的梁思成认为,要真正掌 思成将近代科学方法应用到对中国古建筑的

梁思成的人物成就与荣誉

梁思成的人物成就与荣誉

梁思成的人物成就与荣誉建筑作品:王国维纪念碑、梁启超墓、人民英雄纪念碑、任弼时墓、林徽因墓等。

学术著作:《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蓟县独乐寺山门考》、《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赵县大石桥》、《清式营造则例》、《故宫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曲阜孔庙之建筑及修葺计划》、《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和艺术》、《城市计划大纲序》、《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

1963年,梁思成设计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

建筑于1973年建成,1984年,荣获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198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证书,表彰梁思成教授和他所领导的集体在“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9年,原建设部设立“梁思成建筑奖”,以近代著名建筑家和教育家梁思成先生命名,是授予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以表彰奖励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做出重大贡献和成绩的杰出建筑师。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

1931年至1937年间,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租住在北总布胡同3号四合院现为24号院。

那是二人对中国建筑史及文物保护做出重要贡献的时期。

从2021年7月起经过持续2年多的“拆迁”与“保护”的拉锯战,梁林故居终究未逃脱碎为瓦砾的命运。

东城区文化委的事故调查原因称,开发单位是考虑到故居房屋陈旧、几经翻建、无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现险情,因此进行了“维修性拆除”。

2021年1月11日,在东城区人代会临时二次会议上,东城区文化委主任李承刚曾公开表示,梁林故居已被列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在居民腾退完毕后,这个院子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修缮。

在查询2021年12月30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时也发现,位于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梁林故居的确在此次普查中被列为新发现文物项目。

然而1月27日有媒体在接到爆料后报道称,北总布胡同24号院梁林故居已被拆除,但北京市文物局并不知晓。

梁思成:建筑史中的一代宗师

梁思成:建筑史中的一代宗师

热点素材\头条人物□编辑/王莹潜梁思成设计方案的主持者。

作为20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建筑学家,情感经历,都久被时代反复洗刷,被当做屑金碎玉仔细珍藏。

人物素描一出发的起点,返程的归宿对于梁思成来说,没有哪座城市,比北京更具有吸引力。

它既是出发的起点,也是返程的归宿。

1913年,12岁的梁思成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

他的父亲梁启超在紫禁城边的南长街买下了一座宽敞的四合院。

父辈在这座城市中的印记,总会以某种特殊的形式传递给自己的子女。

1915年,梁思成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清华学校,他的同学称他为“一个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

但1924年他赴美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的既非国际政治也非外交,而是建筑系。

1923年5月7日,梁思成和他的弟弟梁思永等人从西山清华园来到北京城里,参加国耻纪念日的示威游行。

在临近中午,梁思成和弟弟骑着摩托车追赶游行队伍时,一辆疾驰而过的轿车突然撞向他们。

梁思永被抛了出去,梁思成却被压在车下。

这段少年时代的车祸经历,梁思成在成年后却很少主动谈起。

但它给14作文与考试·初中版头条人物\热点素材梁思成留下了终身的痕迹:由于股骨闭合性骨折和医生的处理不当,他的右腿短了一截,不得不在鞋后跟加一个小垫子才能更好地走路。

1928年5月,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从美国留学回到北京,其后前往沈阳东北大学任教。

在北京的短暂停留让这位海外四载的归国游子,再次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强烈魅力。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从西门直入,沈阳沦陷。

梁思成在东北大学的教职生涯也宣告结束。

他带着在东北大学积累的宝贵经验,回到北京。

这里将为他提供施展拳脚的舞台。

人物素描二开学第一课东北大学的教职对梁思成夫妇来说,是尝试,也是挑战。

梁思成在东北大学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出他一种清晰的、富有感染力的表达能力,总能将复杂的建筑术语和概念以一种简明清晰的方式阐释透彻。

梁思成的开学第一课给许多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转身在黑板上只一笔就勾画出了一只可爱的小狗,问我们这是什么?我们说是狗,他又在黑板上画了个与狗同等大小的小屋,问我们这是什么?我们说是狗窝。

梁思成生平简介

梁思成生平简介

梁思成(1901-1972)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古建筑文物保护与研究和建筑史学家。

广东省新会县人,梁启超长子。

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流亡日本时,梁思成于1901年4月20日出生日本东京,1912年随父返国。

1972年1月9日卒于北京。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1928年回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1933-1946年,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

1934年任国民政府中央古物保存委员会委员,1944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

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营建系)并任系主任直到逝世。

他还曾任中央研究员院士,美国耶鲁大学聘任教授、普林斯登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和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等职。

从1949年起,先后任北平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梁思成的一生中,除了在建筑教育、城市规划等方面做出的开拓性不朽贡献之外,最为突出的是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调查研究工作,他在中国营造学社的十多年间,以他身体和学术的最强壮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对我国众多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了勘察、测绘、制图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对老匠师们的采访,写出了《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等专著和《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考》、《正定古建筑调查报告》、《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等众多的调查报告与学术论文,为我国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这门学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梁思成对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抗日战争以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中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都是竭尽全力,多方设法保护,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在抗战时期为保护敌站区古建筑文物、在解放战争中为保护待解放地区古建筑文物领导编写《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在作战地图上标示出在战争中避免炮击,轰炸的建筑文物的标志。

梁思成的小故事

梁思成的小故事

梁思成的小故事梁思成,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之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故事,他的贡献对于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讲述梁思成的小故事,来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和对建筑事业的贡献。

梁思成出生于1901年,他的父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梁启超。

从小,梁思成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对于文化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接触到了许多西方的建筑作品,这对于他的建筑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梁思成在1920年代前往美国留学,他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专业。

在美国的学习期间,梁思成深入研究了西方建筑的理论和实践,他对于建筑的审美和功能性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还参观了许多著名的建筑作品,如纽约的帝国大厦和芝加哥的罗比楼等。

这些经历使得梁思成对于建筑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

回国后,梁思成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

他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任教,并且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学系。

在他的教学生涯中,梁思成致力于培养一批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建筑师,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对于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梁思成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也是非常丰富的。

他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尤为深入,他提出了“中国建筑的精神”这一概念,强调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性和价值。

他还对于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理念和设计方法。

他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除了学术研究,梁思成还积极参与了许多实际的建筑项目。

他参与了北京天坛、颐和园等著名建筑的修复工作,保护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他还设计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如北京大学的百周年纪念堂和南京大学的鼓楼等。

这些作品体现了梁思成对于建筑美学和功能性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现代建筑的风采。

梁思成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成就,他为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和设计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他的理念和思想在中国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梁思成的建筑设计现代建筑界的重要人物

梁思成的建筑设计现代建筑界的重要人物

梁思成的建筑设计现代建筑界的重要人物梁思成(1901年-1972年),中国著名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教育家,被誉为现代建筑界的重要人物。

他对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对梁思成的建筑设计及其对现代建筑界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梁思成的生平与背景梁思成于1901年出生在中国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从小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中国古典建筑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在青年时代前往英国留学,受到西方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并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他的建筑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梁思成的建筑设计理念梁思成的建筑设计理念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将建筑与环境、人文因素相融合,在设计中追求和谐与平衡。

他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同时注重其审美价值和文化表达。

他的作品秉持“土”的原则,充分利用本地的建筑材料和传统工艺,让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三、梁思成的代表作品1. 北京大学图书馆梁思成与合作者林徽因共同设计的北京大学图书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座建筑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为基础,融合了现代建筑的技术和理念。

它不仅满足了大学图书馆的功能需求,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价值。

2. 上海歌剧院梁思成设计的上海歌剧院是中国现代建筑的一个里程碑。

它结合了西方歌剧院的设计理念和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呈现出独特而现代的风格。

这座建筑不仅成为上海市的地标,也获得了国际建筑界的认可。

四、梁思成的城市规划贡献梁思成不仅在建筑设计领域成就卓越,他还对中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鼓励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注重人们的居住质量和生活环境。

他的城市规划作品充分考虑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五、梁思成的教育事业梁思成致力于培养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人才,他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的教授职务,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他提倡学术自由和开放思维,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梁思成的成就有哪些

梁思成的成就有哪些

梁思成的成就有哪些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广东新会人,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那梁思成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建筑家梁思成的成就梁思成最大的成就是编写了《中国建筑史》,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中国人编写的本国建筑历史,之前也有其他国家的人士编写过关于中国建筑的书籍,但是还没有一本是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

中国历来的文人墨客都注重描写建筑的美,没人将建筑进行集中统计归类,梁思成不仅仅是发现中国古建筑的美,还用专业数据来分析古建筑,前后花了五年多的时间,几乎走遍整个中国,写下几十篇科学报告和保护措施,这些材料在今天都非常宝贵,为保护当地古建筑做出贡献。

除此之外,他还写了几本关于中国建筑的书籍,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很大的影响,他的书籍是学习建筑学的学生和研究中国建筑学的学者必读的经典。

梁思成成就还在于他提出的文物保护意见和措施,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于文物很重视,而我们国家的古文物由于人为破坏正慢慢地消失,他带人编写全国重要古迹名单,并标明重要级别,使文物得到最大的保护,这批名单被作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的基础。

他认为保护文物,除了保护文物本身,还要保护文物所处的周边环境,将其看作一个整体来加以保护,原则上要“整旧如新”,用高科技和新材料恢复古建筑的原貌。

后世之人对梁思成的评价如何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他的一生都在从事于建筑行业相关的事情,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设计建筑,另一部分是保护中国的古建筑;他在设计建筑上做的非常好,但是在保护古建筑上遇到了极大的阻力。

对梁思成的评价不但在国内非常高,在国外也非常高。

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对梁思成进行这样的评价:“二战”中,我们在中国的西部再度重逢,他们却都已成了半残的病人,但仍在不顾一切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学术。

当时林徽因身患肺结核,梁思成则因为青年时代一次车祸的后遗症而导致脊椎受伤。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其中梁思成无疑是其中之一。

梁思成是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建筑史和城市规划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梁思成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中国建筑史的影响。

梁思成生于1901年,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教育家和建筑史研究者。

梁思成的父亲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梁启超,这使得他从小就对建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他在清华大学学习建筑,并在国外留学期间深入研究了欧洲和亚洲各国的建筑风格和历史。

梁思成回国后,他开始致力于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

他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理论和技术,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他指出,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载体。

他主张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将其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梁思成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他还亲自参与了许多具体的建筑项目。

例如,他与林徽因合作设计了上海市艺术学院和西南联大等建筑项目,这些建筑体现了梁思成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借鉴和创新。

他还参与了北京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为现代中国的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梁思成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他曾在清华大学担任建筑系主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师和设计师。

他的教学理念是将建筑视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同时又要不断接纳外来的文化和技术,推动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梁思成并不满足于对建筑的研究和教育,他还关注城市规划和保护文物的工作。

他提出了“保护先行”、“合理利用”的理念,主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历史遗迹和传统风貌。

他也是中国著名的文物保护活动家,曾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文物保护项目。

梁思成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他的学术成果和理论观点也对世界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引起了国际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他曾与许多国际知名建筑师和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和合作,为促进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梁思成成长故事

梁思成成长故事

梁思成成长故事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

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

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中文名:梁思成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日本东京出生日期: 1901年4月20日逝世日期: 1972年1月9日职业: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毕业院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主要成就:建筑教育、建筑研究、建筑艺术目录个人履历人物生平出身参加中国营造学社各种职位参加各项建设工作建筑研究调查研究古建筑著书建筑教育身体力行学风严谨人格典范遭受迫害建筑理论主要论著保护奈良家庭生活展开个人履历人物生平出身参加中国营造学社各种职位参加各项建设工作建筑研究调查研究古建筑著书建筑教育身体力行学风严谨人格典范遭受迫害建筑理论主要论著保护奈良家庭生活编辑本段个人履历梁思成梁思成,梁启超之子,建筑大师,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是解放后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

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梁启超之子。

1912—1914年在北京汇文中学学习。

1915—1923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

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

1927—192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肄业。

1928年春,梁思成与林徽因[1]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接着到欧洲考察半年才回国任职。

1928—1931年任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

1931—1946年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

1944 —1945年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

1946—1947年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赠授文学博士。

梁思成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

梁思成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

梁思成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梁思成(1901年-1972年)是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一位卓越的建筑师、学者和教育家,为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他的背景、学术成就以及对现代建筑学的影响等方面探讨梁思成的重要性。

1. 背景介绍梁思成于1901年出生在中国北京,是梁启超先生的次子。

他在中国和国外接受了优质的教育,先后就读于中国的清华大学和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接触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和理论,这对他后来的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学术成就梁思成以其出色的学术成就而闻名于世。

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非常深入,发表了许多重要的专著和论文,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价值和技术特点。

同时,他还对西方现代建筑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中国的建筑实践中。

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对现代建筑学的影响梁思成对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影响不可忽视。

他提倡“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旨在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与西方现代建筑的先进理念相结合。

他在实际设计中运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语言和结构形式,同时又借鉴了西方建筑的空间规划和技术手段。

他的设计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同时又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梁思成还致力于推动建筑教育的发展。

他在多个高校任教,并创建了中国第一所独立的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

通过教育,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师和学者,为中国现代建筑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总结梁思成是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为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他的研究和实践,中国现代建筑学在融合中西建筑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梁思成的精神和理念将继续影响着中国建筑界,并为后人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梁思成生平简介

梁思成生平简介

梁思成(1901-1972)中国近代着名的建筑教育家、古建筑文物保护与研究和建筑史学家。

广东省新会县人,梁启超长子。

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流亡日本时,梁思成于1901年4月20日出生日本东京,1912年随父返国。

1972年1月9日卒于北京。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1928年回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1933-1946年,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

1934年任国民政府中央古物保存委员会委员,1944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

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营建系)并任系主任直到逝世。

他还曾任中央研究员院士,美国耶鲁大学聘任教授、普林斯登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和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等职。

从1949年起,先后任北平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梁思成的一生中,除了在建筑教育、城市规划等方面做出的开拓性不朽贡献之外,最为突出的是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调查研究工作,他在中国营造学社的十多年间,以他身体和学术的最强壮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对我国众多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了勘察、测绘、制图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对老匠师们的采访,写出了《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等专着和《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考》、《正定古建筑调查报告》、《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等众多的调查报告与学术论文,为我国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这门学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梁思成对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抗日战争以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中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都是竭尽全力,多方设法保护,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在抗战时期为保护敌站区古建筑文物、在解放战争中为保护待解放地区古建筑文物领导编写《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在作战地图上标示出在战争中避免炮击,轰炸的建筑文物的标志。

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

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

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梁思成:用建筑承载使命人物简介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早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后回国为创立东北大学建筑系、筹建清华大学建筑系等作出卓越贡献,培养大批中国建筑人才。

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曾参与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几项重大工程的方案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至今保存着当年自己作为梁思成助手,在参与北京近代建筑研究时给先生拍的照片。

“在东郊民巷圣米歇尔教堂考察时,正巧梁先生一回头,嘿!我就按下快门给他照了一张相。

当时先生立刻就指着我说,'以后再不准许你用公家的胶卷照私人照片!’还把我训斥了一番。

”梁思成调查圣米歇尔教堂“这是梁先生主持此项工作的唯一工作照。

”说到这里,86岁高龄的老人有些哽咽。

1972年1月9日,一代建筑巨人梁思成在医院溘然长逝。

他开创了中国数千年来以科学方法研究古建筑的先河,在建筑教育、城市规划等方面作出了不朽贡献,更为突出的是对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调查。

他创立了中国高等院校第一个建筑系,写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并培养了大批人才,流芳千古、永载史册。

立志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192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迎来了一对特殊的学生——梁思成与恋人林徽因,他们将在这里开始为期4年的留学生涯。

梁思成入读建筑系,由于该系不招收女生,林徽因不得不在美术系就读。

梁思成与林徽因学习期间,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作为东方古国的中国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建筑史,这让他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悲哀。

更令他关注的是,当时西方学者虽还没关注中国的建筑历史和技术,但日本的大村西崖、常盘大定和关野贞等学者已经对此开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

这样的中国人梁思成原文

这样的中国人梁思成原文

这样的中国人梁思成原文
摘要:
一、梁思成的生平介绍
二、梁思成的学术成就
三、梁思成对于中国古建筑的贡献
四、梁思成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五、梁思成在保护北京古城墙方面的努力
六、梁思成的家庭背景与影响
七、梁思成的逝世及影响
正文:
正文
梁思成,原名梁栋,字思成,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市规划学家、教育家。

他出生于1901年,逝世于1972年,享年71岁。

梁思成的一生都在为中国建筑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学术方面,梁思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他是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对于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众多学术论文,并撰写了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奠基之作《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对于中国古建筑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他不仅致力于古建筑的研究,还亲自指导了众多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在他的努力下,许多珍贵的古建筑得以保存下来,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一名中国人,梁思成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他坚信中国
的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去研究、保护和传承。

梁思成在保护北京古城墙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的观点和主张为后来北京古城墙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梁思成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也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父亲梁启超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母亲李蕙仙是清末民初的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

在家庭的熏陶下,梁思成从小就立下了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

尽管梁思成在晚年遭受了诸多磨难,但他始终坚定信仰,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和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建筑大师—梁思成

建筑大师—梁思成

结语
梁思成自强不息、勇于开拓、覃思美妙且充满学术自觉的专业实践,在现 代以来探寻中国建筑之道的伟大历史征程中,为复兴中华建筑奠定了最坚实 的理论基础、勾画出最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做出了异彩纷呈的高超示范。既 开风气亦为师,他的设计作品与思想,不仅导夫先路,而且流泽长远。
谢谢
人物生平
1.成长求学时期 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清末改革家,为躲避清政府迫害而出国,所以梁思成出生于日本 东京。1912年,辛亥革命后,梁思成随父母从日本回国,在北京崇德国小及汇文中学(1912— 1914)就学。1915年,入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2.抗日战争期间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梁思成于1931年回到北平,
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任法式部主任)。 在1932年, 主持了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同年,著成《清式 营造则例》手稿。1934年是梁思成硕果累累的一年。 中国营造学社也在这一年,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 研究所委托开始详细测绘故宫,并接受其为此支付 的五千元工作费。
纵观梁思成先生一生,不仅创立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 建筑学系,东北大学建筑系(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及建立 清华建筑系,还为中国培养了大量建筑人才。其著作《清式营 造则例》是中国建筑史界的一部重要教科书,被称为是中国古 代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之一。而他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的贡 献同样是不可估量的。
建筑作品
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 置的建议》。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 京,保护旧北京城,不在旧城建高层建筑,但建议没有被采纳。 之后他多次上书,挽救了北海的团城。 1953年5月,北京市开 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蔓延。梁思成因 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梁思成向周恩来 总理进言说,北京的古牌楼属帝王庙这两座形式最好,雕刻最 精,晴天时衬托着阜成门,可以望见西山,落日余霞时景观尤 为优美。周总理答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梁思成的精神品质事例

梁思成的精神品质事例

梁思成的精神品质事例梁思成是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以其卓越的精神品质和对建筑事业的贡献而闻名。

本文将以梁思成的精神品质为例,探讨他的坚持、创新和奉献精神,展示他作为一位杰出建筑师的特质和影响。

一、坚持追求卓越的品质梁思成一生致力于建筑事业,他对建筑的追求始终如一。

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理论研究上,他始终追求卓越的品质。

例如,在他的代表作《北京大学图书馆》中,他充分考虑了功能性和美学的结合,力求打造一个既实用又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

他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构思,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整个图书馆呈现出独特的韵味。

二、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梁思成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他不满足于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理论,积极探索新的建筑思路。

例如,在他的设计中,他引入了现代主义的元素,采用了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创造出了许多富有创意和独特性的建筑作品。

他的创新精神不仅推动了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也为后来的建筑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三、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梁思成热爱建筑事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个行业。

他不仅自己积极从事建筑设计和研究,还致力于培养后继人才。

他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担任教授期间,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他们成为中国建筑界的中坚力量。

他还积极推动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出版了许多重要的建筑著作,为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梁思成的精神品质对于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坚持追求卓越的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不仅为他个人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的建筑界树立了榜样。

梁思成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追求卓越的品质方面,我们应该保持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在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方面,我们应该敢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建筑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方面,我们应该关注整个行业的发展,积极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共同推动建筑事业的进步。

梁思成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

梁思成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

梁思成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梁思成这位杰出的建筑师和学者的贡献。

梁思成以其对于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独特见解和对于建筑文化的深入研究,为中国现代建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结合梁思成的主要思想和实践成果,探讨他在中国现代建筑领域的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梁思成的背景和学术成就梁思成于1901年出生于中国北京,他的父亲是中国近代建筑学的创始人之一梁启超。

在梁思成早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他也对西方现代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7年,在留学欧洲期间,梁思成深受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包豪斯学派的研究让他深刻地认识到建筑应该紧密结合当地的社会、文化与环境。

回国后,梁思成成为了中国建筑学会的创办人之一,并在北京大学设立了建筑系。

他积极推动建筑教育与研究,提倡整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理念。

梁思成的努力使得中国的建筑教育和学术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二、梁思成的主要思想梁思成在建筑领域中的主要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梁思成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建筑的瑰宝,但它们需要与现代建筑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当代建筑的内涵。

他主张借鉴古代建筑的形式与意境,将其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

2. 人文关怀:梁思成坚信建筑是为人类而建的,应该从人的需求和社会环境出发进行设计。

他主张通过建筑来传达人文关怀,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 地域性与文化传承:梁思成强调建筑应该具有地域特色,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相契合。

他鼓励建筑师要充分研究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统一。

三、梁思成的实践成果梁思成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有所建树,同时他还亲自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现代建筑项目。

1. 北京大学的校园规划:梁思成积极参与了北京大学的校园规划设计,他在设计中将传统的园林意境与西方建筑风格相结合,打造了一处充满文化底蕴和浓郁学术氛围的校园。

梁思成一生的成就

梁思成一生的成就

梁思成一生的成就寄语:建设部设立“梁思成建筑奖”,以近代著名建筑家和教育家梁思成先生命名,是授予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以表彰奖励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做出重大贡献和成绩的杰出建筑师。

梁思成一生的成就不仅是在建筑上,在教育层面也有一份他的功劳,跟着橙子详细了解一下梁思成一生的成就,欢迎阅读。

梁思成建筑成就梁思成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

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之长子。

1901年4月出生于日本东京,在东京的华侨学校上学。

他在父亲的教育督促下,自小打下了良好的中国文化基础。

1912年,梁启超携全家回到了北京。

梁思成考入了"清华学堂",毕业后赴美国留学。

在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

在转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因梁启超病重而中断。

梁回国不久应张学良邀请到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

1931年回到北京,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从此他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1946年梁思成回到了母校,在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直到1972年逝世。

解放前他是中央研究院院士,解放后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也是中国科学院第一批院士,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文集》(4卷),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中国人要写自己的建筑史梁思成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研究、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奠基者和创立者。

我国古代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著名的长城、雄伟的宫殿、秀美的园林、多姿多彩的民居,可惜在中国却没有人科学地研究它。

梁思成在国外留学期间,当他看到许多中国古代文物,如战国的铜器、汉代的画象砖、唐代的石佛在异国博物馆出现时,他无限感慨。

1928年他与林徽因婚后到欧洲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游历考察,看到那些建筑文物都得到妥善保护而且还有专门机构进行着系统的研究,梁思成夫妇下定决心投入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由中国人自己写出中国的建筑史。

1931年回到北京,梁思成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投入对中国建筑的考察与研究。

中国建筑历史宗师:梁思成

中国建筑历史宗师:梁思成
个人履历 个人生平 人生磨难 个人作品 成就、荣誉及评价
个人履历
个人简介
梁思成,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 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 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 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 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 和奠基者。 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 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 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 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成教课。 他十分重视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 培养。
梁思成在古建筑研究中坚持的严谨 学风也贯穿在他的教育工作中。他不但 培养学生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十分注意 培养学生的良好作风,反对少数艺术家 的所谓不修边幅的那种散漫习气。他强 调一个建筑师要对一个工程负责,必须 要有严格和科学的工作作风。
从1931年起,梁思成将毕生精力投入到研究古建筑中去。他认为, 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对建筑物表面上的赞扬和发思古之幽情上,而必须 采取科学的方法去剖析这份遗产,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20世纪30年代初,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 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参与国徽设计、改造传统 景泰蓝,并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协助梁思成编撰《中 国古代建筑史》。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梁思成多才 多艺,知识渊博,绘画功底深厚;林徽 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也具 有科学家的细致和踏实精神。据《林徽 因传》的作者张清平介绍,当年梁思成 是因为林徽因喜欢建筑学而学建筑的。 表面上林徽因不过是梁思成的得力协作 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他们对古 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 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众多埋没在荒野 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走向世界,光芒四 射。
梁思成先后著书5种,发表学术论 文60多篇,共150多万字,现已整理成 《梁思成文集》(1—4)全部出版。

梁思成主要论著和贡献

梁思成主要论著和贡献

梁思成主要论著和贡献寄语: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

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

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

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梁思成主要论著和贡献由收录,欢迎阅读。

主要论著1 《我们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营造学社汇刊3卷1期,1932.32 《蓟县独乐寺山门考》营造学社汇刊3卷2期,1932.63 《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寺殿》营造学社汇刊3卷2期,1932.64 《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3.45 《云岗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3.126 《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与刘敦桢合写) 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3.127 《赵县大石桥》营造学社汇刊5卷1期,1934.38 《修理故宫景山万寿亭计划》(与刘敦桢合写) 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49 《汉代建筑式样与装饰》(与刘敦桢、鲍鼎合写) 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410 《清式营造则例》(单行本) 193411 《杭州六和塔复原状计划》营造学社汇刊5卷3期,1935.312 《清故宫文渊阁实测图说》(与刘敦桢合写) 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513 《故宫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与蔡文荫、刘敦桢合写) 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514 《曲阜孔庙之建筑及修葺计划》营造学社汇刊6卷1期,1935.915 《建筑设计参考图叙述》营造学社汇刊6卷2期,1935.1216 《建筑设计参考图集简说及(一)台基,(二)台栏杆,(三)店面,(四)斗拱(元明清)》营造学社特刊,1935.1217 《中国建筑史》(单行本) 194518 《中国建筑和艺术》(英文稿) 为美国百科全书作, 194619 《城市计划大纲序》(单行本) 195120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文物2卷5期,1952.2121 《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文物,1953.(10)22 《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学报,1954.(1)23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林徽因、莫宗江合写) 建筑学报,1954.(2)24 《东亚城市建设与改造》在国际建筑协会会议上的报告,195825 《建筑创造的几个重要问题》建筑学报,1961.(7)26 《中国的佛教建筑》清华大学学报,196127 《广西容县武真阁的杠杆结构》建筑学报,1962.(7)28 《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文物,1963.(7)29 《日本唐招提寺与中国唐代建筑》鉴真纪念集,196330 《营造法式注释(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31 《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MIT PRESS,U.S.A,198432 《图像中国建筑史(汉英双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33 《图说中国建筑史》都市改革派出版社(台湾),1991建筑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思成一生的成就寄语:建设部设立“梁思成建筑奖”,以近代著名建筑家和教育家梁思成先生命名,是授予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以表彰奖励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做出重大贡献和成绩的杰出建筑师。

梁思成一生的成就不仅是在建筑上,在教育层面也有一份他的功劳,跟着橙子详细了解一下梁思成一生的成就,欢迎阅读。

梁思成建筑成就梁思成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

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之长子。

1901年4月出生于日本东京,在东京的华侨学校上学。

他在父亲的教育督促下,自小打下了良好的中国文化基础。

1912年,梁启超携全家回到了北京。

梁思成考入了"清华学堂",毕业后赴美国留学。

在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

在转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因梁启超病重而中断。

梁回国不久应张学良邀请到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

1931年回到北京,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从此他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1946年梁思成回到了母校,在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直到1972年逝世。

解放前他是中央研究院院士,解放后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也是中国科学院第一批院士,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文集》(4卷),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中国人要写自己的建筑史梁思成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研究、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奠基者和创立者。

我国古代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著名的长城、雄伟的宫殿、秀美的园林、多姿多彩的民居,可惜在中国却没有人科学地研究它。

梁思成在国外留学期间,当他看到许多中国古代文物,如战国的铜器、汉代的画象砖、唐代的石佛在异国博物馆出现时,他无限感慨。

1928年他与林徽因婚后到欧洲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游历考察,看到那些建筑文物都得到妥善保护而且还有专门机构进行着系统的研究,梁思成夫妇下定决心投入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由中国人自己写出中国的建筑史。

1931年回到北京,梁思成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投入对中国建筑的考察与研究。

当时反映中国古代建筑的有两本书:一本是宋代的《营造法式》;一本是清代的《营造则例》。

这两本书讲的大多是官方建筑法规。

1929年梁启超得到一本宋代《营造法式》影印后寄到美国。

梁思成看到此书,如读天书一样,根本看不懂。

他感到要想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还必须从实地考究入手,然后再从大量的测绘资料中得出规律性的东西。

他首先选择了北京的故宫--这座集中国建筑之大成的杰作。

他到故宫做实地考察,把《营造法式》、清代的《营造则例》中的图文与故宫建筑实际进行对照,从总体到局部,从结构到装饰进行考察,还请教了当时尚健在的老工匠,并搜集散落在民间的资料。

为了全面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需要更广泛的搜集资料,梁思成他们克服了在资金、交通、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困难,历时五年,跑了100多个县。

包括应县木塔、定州大佛、赵州石桥在内的几百座古代建筑。

依靠简陋的工具、采用古老的办法测绘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1934年通过实地调查与测绘完成了《清式营造则例》。

这是他的第一部著作。

他把中国清代的建筑样式、结构、装饰做了科学的分析并用现代建筑的图表示出来,使后人对古建有了科学的认识。

日本人说中国以前不存在唐代木结构建筑,要看唐代木结构建筑只有到日本奈良。

梁思成不以为然。

一次他在敦煌的壁画中看到五台山大佛光寺的形象,后在北京清凉山寺找到大佛光寺的记载,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带了助手到五台山探寻大佛寺,据判断这座建筑绝不晚于宋代。

他们又从大殿的整体到局部,从梁架到门窗进行了仔细的测量,后又发现了经幢上面还刻了名字,推算经幢建于公元857年。

根据一般规律是先有庙后有经幢,大殿建造年代还早于公元857年(唐宣宗时期),林徽因又在庙中找到了供养人,在大梁上也找到了有关建造年代的记载。

这是我国自己发现的第一座唐代建筑。

"七七事变"爆发后梁思成带着家人取道天津、长沙于1938年1月抵达昆明,在昆明他们建立中国营造学社并在西南地区对中国古建筑进行调查。

他们研究经费过去主要靠外国的基金会赞助,抗战后,资金受到了很大影响,梁思成夫妇在贫病交加的困境下坚持调查工作,并整理、刊出了学术论文。

1940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及助手开始编写《中国古代建筑史》,然而他们从重庆的国民政府那里只能要到很少的经费,工作进行得异常艰难。

1945年《中国古代建筑史》终于在西南后方的一个农村诞生了。

这部著作总结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规律、特点与西方建筑进行比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其学术水平达到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

1946年10月梁思成受邀到耶鲁大学讲学。

其间又完成《中国雕塑史》,把中华文化的瑰宝展示在国际学术界面前。

为此,美国东亚问题专家,曾任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的费正清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他说:"在我们心目中他是不怕困难献身于事业的崇高典范"。

"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技发展史》中多处引用梁思成的著作。

他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祖师爷。

梁思成作为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中国政府的代表,被邀请担任联合国大厦建建筑师的顾问,并参与联合国大厦设计的审查工作。

梁思成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使过去混沌的状态的中国古代建筑,剥去了身上尘埃的外衣露出了它故有的风采。

40到60年代大量调查研究分析总结的意义1.对中国的古代建筑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整理,并总结了其内在规律。

通过对紫禁城故宫这个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大小建筑物近千座的庞大建筑群的研究,使其以科学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

2.从中国古建筑的发展中总结出一般规律,总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个建筑与各体建筑之间的关系、各体建筑之间的关系,建筑群体的组合以及园林建筑的多样化等等。

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代文物的保护世界各国对文物的保护有不同的主张,在修复文物及古建筑时有人喜欢修旧如新,而梁思成认为这样对文物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对古建筑应当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要整旧为旧,如对蓟县独乐寺的修缮。

二战时期,他曾呼吁美国轰炸日本要注意避开奈良的古建筑,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1948年国民党动员北京的大学教授去台湾,梁思成坚持留下等待解放。

年底,清华园先解放了。

梁思成连夜把北京重要的古建筑都在地图上标了出,由中央发给准备攻城的解放军。

后傅作义接受了和平解放的条件,北京城内的古建筑得到了保护。

梁先生对北京城的保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曾多次上书大声疾呼,北京城其建筑规模、文化艺术价值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发从消费城市转化为生产城市,梁思成并不不同意。

他总结了欧洲城市建设发展的经验,联合有关人士向中央提出保护老北京,另辟新区建北京,这样既能保护古城原貌,又可适应首都的种种需要。

他认为保护不是原封不动搁置,而是在不伤原貌的情况下,加以改造。

如北京的古城墙可以改成遗址公园等。

50年代北京在建设发展中把牌楼拆了不少,在北海大桥的扩建中还计划把北海团城拆掉。

梁思成火了,找到了总理,经过总理与梁思成等人的现场勘查,才把团城保留了下来。

1964年世界各国建筑学者会聚意大利威尼斯,研究城市发展与古城保护问题。

提出古城与新城不要混在一起,这就是有名的"威尼斯宪章"。

这些原则实际上梁思成在30年代就提出来了。

有人说梁先生保护古建筑的主张是"向后看",实际上他是向前看,而且很有预见性。

梁思成教育事业在梁思成的一生中,除了研究中国古建筑以外,他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

创办建筑系1928年,梁思成刚一回国就到东北大学担任建筑系主任,一心要为中国培养新型的建设者。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梁思成又想着战后和平建设需要人才,于是回清华大学筹办了建筑系,从此,他把自己的后半生投入了中国的教育上。

培养建筑教育人才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梁思成总是站在教学第一线,即使在他担负着十分繁重的行政工作的情况下,他坚持亲自教课。

他十分重视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所以他除了讲授中、外建筑史外,还经常给刚进大学的学生讲“建筑概论”,担任低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

他不但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善于深入浅出地、用生动的语言和比喻向学生讲明什么是建筑,建筑师的任务和建筑师应该怎样工作等。

他善于从课内到课外,经常教育和引导学生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观察所见到的建筑,研究与建筑师有关系的一切事物,启发学生对建筑事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和感情。

梁思成治学严谨,在学术上平等待人,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建筑人才,还把自己收藏的丰富图书资料捐献给清华大学建筑系。

梁思成的大师风范梁先生在东北大学,特别是清华大学创建了建筑系,培养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建筑师。

他的学生不少主持了全国著名的建筑设计。

如1959年的北京十大建筑。

他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重视联系实际,培养工作能力,在建筑设计上要扩大眼界考虑诸多因素,大到城市发展,小到家族生活,同时还要考虑城市生态和绿化以及社会、人口生活等等问题。

他认为建筑师应该是有文化休养的综合艺术家。

梁先生1949年参与了中南海的改建,还领导师生参加国徽的设计等重要工作。

1962年他主持设计了在杨州的鉴真和尚纪念堂。

这一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唐代式样建筑,获得国家的一等奖。

梁先生离开我们整整30年了。

去年清华大学隆重纪念了梁思成诞辰100周年。

出版了4部文集。

近百万字。

有近千名毕业生返回母校。

他一生对我国建筑事业的卓越贡献是值得怀念的。

梁先生对祖国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即1949年10月2日,他全家人席地而坐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他经历了中国受屈辱的年代,如今看到贫苦落后的中国从此开始走向了复兴,他怎能不激动?从这时起他下定决心要为人民服务。

美国曾邀请他携全家到美国工作,他末接受。

他说我的祖国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

在反右扩大化时他曾受到冲击。

在经济困难时期他也过着艰苦的生活。

文化大革命中他被带高帽当成反动权威批判,但这些磨难并没有改变他对祖国的忠诚。

他一心盼望台湾回到祖国大家庭实现祖国统一,晚年曾动情地背诵陆游的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梁先生有着严谨的学风,对各项作业特别是绘图要求十分严格,而且自己身体力行在每个细节都是一丝不苟、毫不含糊。

他特别重视基础教育、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及作风的培养。

他讲课学贯中西、才思敏锐、妙趣横生。

梁思成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他的业绩是永存的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