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机械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设计
池柳萍
一、教材分析
能是物理学中较为抽象的一个概念,教材从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关于“能”方面的俗语入手,展示了不同形式的能与功的联系,进而抽取出能的基本含义,与此同时,介绍做功与能量的转化关系,最后重点落在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探究上,最后通过“滚摆”和“单摆”两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发现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以渗透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思想观点。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有些抽象,所以尽可能的让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学生学习物理也接近一年的时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发展,已具备了从众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的能力,分类的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本节课就是这些方法的一个综合运用。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动能、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能量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增强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实验探究动能大小、重力势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难点:能的概念;会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3、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法,交流讨论法
4、教学用具:课件、粉笔
5、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大自然具有很大的能量,引导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关于“能”的俗语。那么满足什么条件的物体具有能?
(二)新课教学
1、功与能的关系
展示流动的水、风、张开的弓对外做功的图片,讨论生成,认识能量。
2、机械能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物体具备做功的本领呢?
从生活现象出发,通过学生感受和体验,并运用了分类的科学方法,建立起“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3、实验探究
(1)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举例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物体的质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强调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
进行实验:学生观察并思考
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交流与讨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要限制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从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去分析,了解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安全意识。
(2)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物体被举的高度、物体的质量。。。
进行实验:学生观察并思考。
得出结论: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交流与讨论:为什么人在高处不能随便向外扔东西?
(3)弹性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得出: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4、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实验反思:(演示向下扔粉笔)粉笔在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动能如何变化?
由这一问题引入能量的转化,并与学生共同分析,动能与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发现问题,渗透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用多媒体展示其它动能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转化的实验,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然界的能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相互转化中存在的,一种能量的减少,必定伴随着另一种能量的增多,初步了解能量守恒定律。
(三)师生共同小结新课。
(四)课堂练习,学以致用。
(五)作业布置:课后练习、练习册
五、板书设计
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
一、功与能的关系
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它具有能量
单位:焦耳(焦)J
二、机械能:动能、势能的统称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三、实验探究
1、影响动能的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被举的高度、物体的质量
3、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弹性形变的大小
四、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于新课程的理念,按照“从自然到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抽象到具体;从知识到应用”的顺序逐层展开,融“认知、探究、方法”于一体,构建了一个“生活·物理·社会”的三维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