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肺癌的当前科学认知和诊疗范式

合集下载

肺癌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肺癌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肺癌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其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

因此,肺癌的研究一直都是医学领域的一项重点任务。

本文将从肺癌的定义、引起原因、治疗方式、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肺癌的定义肺癌是指在肺部发生的恶性肿瘤。

肺癌主要分为两类: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小细胞肺癌,占据了肺癌中的主要比例。

二、肺癌的引起原因肺癌的引起原因主要是吸烟。

所有的吸烟者都存在患上肺癌的风险,其次是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的人群。

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会增加肺癌的患病风险,比如空气污染、暴露在放射性物质、有害化学物质和石棉等有害物质中等。

三、肺癌的治疗方式目前,肺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对于早期的肺癌,手术常常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切除受影响的肺组织以消除癌细胞的危害。

针对肺癌的放疗和化疗则主要用于更晚期的肺癌患者,可以帮助控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四、肺癌的研究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扩展。

目前,肺癌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措施:目前,预防肺癌最有效的方法是戒烟。

因此,科学家们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比如开发更高效的戒烟方法和倡导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 早期诊断:及早发现和治疗肺癌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更早期的肺癌检测方法,比如基于血液检测的方法,以及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

3. 治疗新技术: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型的治疗方式,比如基于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的新疗法。

4. 研究疾病机制:研究肺癌的发病机制是肺癌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已知的突变和良性基因之间的关系,并努力寻找新的癌症治疗药物。

五、未来趋势未来,肺癌治疗的主要趋势将是个性化治疗。

人们将通过个人基因组信息、疾病特征和治疗反应等方面的分析,为个体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2022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完整版)精选全文

2022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完整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2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完整版)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中的第1位。

同时,由于早期肺癌多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晚期,晚期肺癌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不高。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防治措施、提高肺癌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为各级临床医师提供专业的循证医学建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呼吸内科、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结合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整合近年来肺癌病理、基因检测、免疫分子标志物检测和治疗手段等方面的新进展,制定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旨在为各级临床医师提供肺癌筛查、诊断、病理、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导性建议。

表1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循证医学推荐级别推荐类别循证医学证据级别1类推荐证据级别最髙.专家组一致推荐2A类推荐证据级别稍低.4•家组一致推荐2B类推荐证据级别低.部分专家推荐3类推荐证据专家分歧较大第一部分:肺癌的筛查一. 筛查人群的选择1.推荐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5岁。

2.肺癌的危险因素吸烟:吸烟可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起始吸烟年龄越小、每日吸烟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引发肺癌的相对危险度越大。

建议吸烟量Z 20包年的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吸烟与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SCLC)的关系相对更为密切,鱗状细胞癌和SCLC常呈中央型生长,因此,重度吸烟人群可进一步进行荧光支气管镜筛查。

同时开展戒烟宣传教育。

二手烟或环境油烟吸入史:Meta分析显示,二手烟暴露显著增加肺癌发生风险。

炒炸等烹饪方式产生的厨房油烟可导致DNA损伤或癌变,是中国非吸烟女性罹患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史:长期接触氨、碑、被、铭、镉及其化合物等高致癌物质者更易罹患肺癌。

石棉暴露可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另外,二氧化硅和煤烟也是明确的肺癌致癌物。

个人肿瘤史:既往罹患其他恶性肿瘤者可能携带异常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肺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癌症类型,它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在不断的增加。

目前,肺癌依旧是全球范围内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肺癌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随着生物技术、分子利用以及疾病管理的不断进步,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也出现了很多新的进展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最新的技术和治疗方法,为肺癌患者提供参考。

肺癌的新型诊断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是目前肺癌的主流检测方法之一。

患者的肺组织和肺部血液样本可以用来检测肿瘤基因的表达,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都非常高。

这个方法还可以对肺癌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以确定每个患者的独特的肿瘤类型。

这使得患者可以得到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且可以有效地避免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像血浆肿瘤DNA检测和呼吸道微生物学检测等测试,也可以用于肺癌的诊断与筛查。

血浆肿瘤DNA检测是利用肿瘤细胞在分裂时释放的DNA作为检测物,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来检测极微量的癌细胞DNA。

这个方法减少了肺癌测试的侵入性,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检测技术,但还需要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安全性。

呼吸道微生物学检测可以帮助防止肺癌的误诊,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一些肺癌患者在中低期时可能被误诊为结核病或肺炎。

肺癌的新型治疗方法靶向治疗是一种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不伤害正常细胞的治疗方法。

以 EGFR 靶向治疗为例,它是一种专门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即 EGFR 激酶刺激增殖的治疗。

这个治疗方法是因为在很多肺癌患者的细胞表面富含 EGFR,所以可以直接靶向这个受体来杀死癌细胞。

近年来,许多新型 EGFR 抑制剂(Dacomitinib、Gefitinib等)也正在研制并已获得临床试验认证。

免疫疗法是另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它与靶向治疗不同,这种方法并不直接针对肺癌细胞,而是增强人体免疫机制,让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能够发现和杀死肺癌细胞。

免疫疗法主要可以分为癌症疫苗和抗 PD-1/L1 抗体疗法两种。

肺癌诊治的新进展与挑战

肺癌诊治的新进展与挑战

肺癌诊治的新进展与挑战肺癌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除了传统的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近年来肺癌诊治方面也有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从肺癌的诊断、治疗和转化医学三个方面深入探讨肺癌诊治的新进展与挑战。

一、诊断(1)早期发现:肺癌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各种组织生物标志物、DNA甲基化标志物、肿瘤细胞自由DNA等检测技术的出现,使得早期发现肺癌的可能性更高。

(2)影像学检测:胸部CT成像技术的普及使得早期肺癌的发现和诊断更为方便和准确。

而最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算法已经应用到了肺部影像学检测中,进一步提高了肺癌诊断的准确性。

(3)生物检测技术:目前,肿瘤细胞自由DNA、微小RNA等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已经逐渐成为肺癌的诊断方法之一,其可以通过从血液中收集肺癌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行肿瘤的分子诊断。

二、治疗(1)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新一代,尤其在肺癌治疗中,免疫治疗已成为最为重要的手段。

PD-1/PD-L1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免疫治疗手段,改变了传统肺癌治疗的方式。

(2)分子靶向治疗: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细胞分子学特征选择相应的靶点,以达到抑制癌cell增殖和转移的治疗目的。

该方法主要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口服药物、注射剂,或是通过基因靶向抑制肿瘤。

(3)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指通过介入替代手术治疗,传统的介入治疗技术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但这些技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并不如传统手术治疗显著,最近,氦氖激光是一种新兴的手段,可以取代以上技术进行更加准确的治疗。

三、转化医学转化医学是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肿瘤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一个新兴领域。

在肺癌领域,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蓬勃发展,癌细胞开关检测、肿瘤细胞内部信号分子的研究等新技术逐渐出现,为肺癌的诊断、治疗、甚至防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基础。

当然,肺癌的研究与治疗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癌诊断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癌诊断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癌诊断研究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其中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尤为突出。

深度学习引入医疗领域,可以解决传统医疗方法所面临的问题,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度。

肺癌是当前世界上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在我国的致死率居高不下。

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癌诊断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度学习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肺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医师的观察和判断。

但是由于肺癌病变形态复杂,病灶的位置和数量不一,医生在诊断时往往需要借助一些辅助工具,例如医学图像。

由于CT和MRI等医学影像具有普适性和可视化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生使用医学影像进行肺癌的诊断。

应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肺癌诊断,在逐渐替代传统人工诊断的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优势。

深度学习算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学习,使得其具有自动提取特征的能力,可以减少人工干预,快速识别肺癌病灶,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癌诊断研究进展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癌诊断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展。

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1. 3D CNN的研究3D CNN是一种计算机视觉技术,它可以从三维图像中提取特征。

针对肺部医学影像的3D CNN研究,可以运用分层式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使得网络结构更加紧凑,具有更好的分类效果。

2. 联合调整网络的研究联合调整网络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癌分类模型。

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获得更多的特征信息,并且可以训练出更好的分类器,对于肺癌的分类具有优异的性能。

3. 基于GAN的研究GAN是一种由生成器和判别器组成的深度学习模型,用于生成真实模拟数据。

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使用GAN可以生成模拟肺癌病变的图像数据集,以实现更广泛的肺癌诊断研究。

三、影响肺癌诊断研究的挑战与应对虽然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癌诊断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仍有许多需要提高的方面:1. 数据集规模:目前,深度学习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但由于肺癌病灶的数量相对较少,数据集规模较小,这对于模型的优化提出挑战。

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登记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新发肺癌人数约为78.7万例,发病率高达57.26/10万,每年因肺癌死亡人数约为63.1万例,死亡率为45.87/10万。

肺癌导致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日趋严重,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主要病因。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快速发展、医疗水平极大提升,临床上肺癌患者的预后包括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明显改善,长期生存的肺癌患者基数显著增加,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对更长的生存预期、更高的QoL诉求迫切,临床上对肺癌患者个性化、精准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势在必行。

对肺癌患者实施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诊疗模式,能充分考虑到患者个体差异、肿瘤的异质性,不仅能保证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同时能确保治疗方案实施的完整性、公允性、实用性、可追溯性和时效性,从而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预期和QoL。

肺癌从诊断到治疗需综合临床分期、个体差异、病理结果、肿瘤异质性、疾病发展趋势,通过综合多学科包括肿瘤内科、胸外科、呼吸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内镜中心支气管镜室等科室的意见,来确立肺癌患者MDT诊疗方案,以平衡肺癌患者的治疗获益和风险。

临床对肺癌患者分期诊断存在分歧时,需通过MDT诊疗模式提高肿瘤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除了肺癌疑难病例,Ⅲ期肺癌和寡转移肺癌等因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在制定初始治疗方案前,发起MDT评估并制定诊疗方案至关重要。

肺癌MDT诊疗模式不仅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同时也适用于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患者,并贯穿于肺癌全病程管理流程中。

基于肺癌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给出明确的推荐意见:在肺癌患者从诊断到治疗的全病程管理中,以MDT诊疗模式为中心、结合最佳的循证证据和个体数据,能为肺癌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肺癌患者治疗获益、降低并发症和疾病进展风险。

2024多发磨玻璃结节样肺癌多学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2024多发磨玻璃结节样肺癌多学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2024多发磨玻璃结节样肺癌多学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近日,«多发磨玻璃结节样肺癌多学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正式发布,该专家共识由国内80多位著名胸外科、肿瘤科、影像科和呼吸科等多领域专家参与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多发GGN样肺癌的随访策略、鉴别诊断、诊断与分期、治疗手段和治疗后随访。

指南旨在规范多发磨玻璃结节样肺癌的诊疗行为,改善诊治水平,克服现有指南与临床实践脱节等问题。

肺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虽位居第2位,但病死率仍高居首位。

肺癌在我国发病形~更加严峻,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肺癌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随着高分辨率CT (high resolution CT, HRCT)的出现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肺癌筛查的普及,使得肺结节的检出越来越多。

然而目前欧美国家针对肺GGN 处理的指南里所提出的诊疗方案中对肺多发GGN样肺癌患者除手术切除外还可接受影像引导下热消融(image-guided thermal ablation, I G TA)、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SBRT)等非手术疗法,但手术方式以及IGTA和SBRT的地位等尚未达成共识,而且争论较大,此外欧美国家的指南并不完全适合东亚及中国人群。

多发磨玻璃结节(GGN)样肺癌是同时性多原发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同时存在2个及2个以上病灶,具有"惰性”发展、极少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病理阶段相同或不同、驱动基因突变具有差异性、影像学表现多样化和预后较好等特点。

为规范多发GGN样肺癌的诊疗行为,降低过度诊治和诊治不足等问题。

由国内多名有关专家,共同讨论制订了«多发磨玻璃结节样肺癌多学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本篇共识的主要介绍了对肺GGN的术前的随访策略策略,接着对肺肿瘤进行分类和诊断分期明确了肿瘤性质和分期之后,介绍了多种治疗手段以及术后的随访要求。

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

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

引言概述: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肺癌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肺癌的临床诊疗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旨在基于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综合慎重推出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二),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科学的诊断和治疗肺癌。

正文内容:1.病因与流行病学1.1烟草和肺癌的关系1.2环境污染物和肺癌的关系1.3遗传因素和肺癌的关系1.4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2.早期诊断与筛查2.1临床表现及症状的早期识别2.2影像学检查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2.3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与评估2.4肺癌筛查的价值与方法3.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3.1肺癌组织学分类及其在诊疗中的意义3.2肺癌分子生物学分类及其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3.3微环境与肿瘤免疫治疗3.4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学特征与治疗策略4.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4.1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与技术进展4.2放射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4.3化学治疗的选择与应用4.4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4.5免疫治疗的发展与应用5.肺癌的并发症管理与护理5.1肺癌相关的肺炎与呼吸功能管理5.2肺癌相关的胸腔积液与胸腔引流5.3肺癌相关的疼痛管理与姑息治疗5.4肺癌合并的心血管疾病管理与干预5.5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总结: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二)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指导,对肺癌的病因与流行病学、早期诊断与筛查、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肺癌的并发症管理与护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该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准确诊断肺癌,合理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高肺癌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由于肺癌的复杂性及个体差异性,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对肺癌病理生理的进一步研究,肺癌的临床诊疗指南还将继续更新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肺癌诊治的新进展

肺癌诊治的新进展

肺癌诊治的新进展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最致命的一种恶性肿瘤。

近年来,肺癌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的进展,新的技术和药物的出现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早期诊断技术进展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早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晚期患者。

因此,早期诊断对于肺癌的治疗非常重要。

近年来,医学界针对肺癌的早期诊断,研究出了一系列新的技术和方法。

其中,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早期诊断肺癌的有效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利用 X 射线将肺部图像转化为数字图像,从而精确识别肺癌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信息。

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获得了显著的诊断效果。

此外,螺旋CT扫描技术也是一种可靠的肺癌筛查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X射线检查,螺旋CT扫描更加准确和敏感,能够发现更小的肿瘤。

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风险人群的肺癌筛查。

二、新型药物治疗传统的肺癌治疗通常采用化疗、放疗或手术切除等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对于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有限。

近年来,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为肺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目前,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 ALK(无小细胞肺癌融合基因)等靶向药物已经被应用于 2 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

这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肺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作用。

此外,免疫疗法也是一种新型的肺癌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从而抑制肺癌的生长和扩散。

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肺癌的治疗中,并获得了显著的疗效。

三、精准医疗应用精准医疗是一种基于个体化基因检测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医疗模式。

通过分析患者的自身特征和治疗反应,精准医疗可以为肺癌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例如,ALK融合基因检测可以有效指导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

在检测到 ALK 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中,靶向药物的应用明显优于化疗。

这种精准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疗效,并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肺癌诊断早期中国专家共识(2023)

肺癌诊断早期中国专家共识(2023)

问题1:早期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推荐意见1
肺癌发生主要与以下危险因素相关:吸烟、被动吸烟、室内外环 境污染、长期接触砷、铬、石棉、镍、镉、铍、二氧化硅、柴油 和汽油废气及煤焦油等,或接触放射性物质如铀和镭等职业致癌 物质暴露史、既往恶性肿瘤病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慢性阻 塞性肺病、肺纤维化、肺结核等慢性肺部疾病及其他危险因素。
请在插入菜单—页眉和页脚中修改此文本
11
/03
问题 3: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影像学检查如何推荐?
问题 3: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影像学检查如何推荐?
推荐意见3
对于高危人群肺癌筛查推荐胸部低剂量 CT(LDCT),不推荐胸部 X 线用于肺癌筛 查。
推荐意见4
对于复诊或疑似早期肺癌的肺结节,推荐胸部薄层 CT+结节三维重建;可使用定量 CT 分析与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辅助评估肺结节诊断。
15
问题 3: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影像学检查如何推荐?
【推荐意见 3】解读-影像学检查
5. 定 量 CT 分 析 与 计 算 机 辅 助 诊 断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CAD):定量CT可将病灶的常规CT影像特征进行量化,较常规 CT 提供的大多数的二分类定性分析或者 二维测量更加客观且精准。
21
问题5:疑诊早期肺癌患者相关标志物检测?
【推荐意见7-9】解读-传统的肺癌标志物
1. 血清肺癌标志物:目前临床常用的原发性肺癌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细胞角蛋白片段 19(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 (SCC)。

中医肺癌诊疗方案

中医肺癌诊疗方案

肺癌诊疗方案【病名】中医病名:肺癌病西医病名:肺恶性肿瘤(ICD-10 编码:C34.901)【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二)西医诊断标准:(一)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病理学诊断无明显可确认之肺外原发癌灶,必须符合下列各项之一者,方能确立病理学诊断:(1)肺手术标本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者;(2)行开胸探查、肺针穿刺或经纤维支气管镜检采得肺或支气管活检组织标本,经组织学诊断为原发支气管肺癌者;(3)颈和腋下淋巴结、胸壁、胸膜或皮下结节等转移灶活检,组织学表现符合原发支气管肺癌,且肺或支气管壁内疑有肺癌存在,临床上又能排除其它器官原发癌者。

2.细胞学诊断痰液、纤维支气管镜毛刷、抽吸、冲洗等细胞学标本,镜下所见符合肺癌细胞学标准者,诊断可以确立。

需注意除外上呼吸道甚至食管癌肿。

3.符合下列各项之一者,可以确立临床诊断:(I)X线胸片见肺部有孤立性结节或肿块阴影,其边缘呈脑回状、分叶和细毛刺状,并在短期内(2—3个月)逐渐增大者,尤以经过短期积极药物治疗后可排除结核或其它炎性病变者;(2)节段性肺炎在短期内(一般为2—3个月)发展为肺不张,或肺叶不张在短期内发展为全肺不张者,或在其相应部位的肺根部出现肿块,特别是生长性肿块者;(3)上述肺部病灶伴远处转移,邻近器官受侵或压迫症状表现者,如:邻近骨破坏、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明显增大,短期内发展的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同侧喉返神经麻痹(排除结核和主动脉病变后)和颈部交感神经节(排除手术创伤后)、臂丛神经、膈神经侵犯症等。

肺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肺癌的金标准。

人工智能算法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算法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算法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就是肺癌诊断。

肺癌是人类面临的严重健康问题之一,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它将给患者的生命造成巨大威胁。

而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为肺癌诊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人工智能算法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从算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优点和局限性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基本原理人工智能是一种计算机科学技术,它的核心原理是模拟人类智能,通过计算机算法和模型来实现人类的一系列智能行为。

在肺癌诊断中,人工智能算法主要采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

其中,机器学习主要是基于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两种方式实现,监督学习则包括分类和回归两个主要任务。

在肺癌诊断中,机器学习算法主要通过匹配已知的肺癌图像和数据来找到新的肺癌病例。

以分类为例,算法可以加载已知的肺癌图像数据,并通过模式识别技术将不同的图像分类到不同的类别中。

而对于未知的图像,则需要算法进行分类识别,从而判断病患是否患有肺癌。

而回归算法则通过建立肺癌数据模型,预测病情的发展趋势和治疗方案。

而深度学习技术则是机器学习的进一步延伸,它主要通过搭建神经网络来模拟人脑,进而进行高级特征学习和抽象。

在肺癌诊断中,深度学习可以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等模型来实现肺部图像的识别和分类,从而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发现肺癌病灶。

二、应用场景人工智能算法在肺癌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其中最主要的是对肺部图像进行分析和诊断。

这种分析和诊断包括对CT扫描图像、X线图像以及其他肺部影像图像的分析和识别。

通过这些图像数据的分析和识别,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诊断肺癌,同时也对肺癌病情的预测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支持依据。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算法还可以在肺癌筛查、肺癌病原体检测、肺癌转移和治疗方案选择等多个方面进行应用。

这些应用场景主要是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和挖掘肺部图像和数据,从而找到潜在的肺癌病变,以及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中国专家2024年关于肺癌早期筛查的共识

中国专家2024年关于肺癌早期筛查的共识

中国专家2024年关于肺癌早期筛查的共识一、背景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长期位居恶性肿瘤首位。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肺癌治愈率的关键。

为了推动我国肺癌早期筛查的规范化,提高诊疗水平,我国肺癌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中国专家2024年关于肺癌早期筛查的共识》。

二、共识要点2.1 筛查对象1. 50-75岁的人群,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 长期吸烟史(每天至少吸1包,连续吸烟20年以上)- 长期被动吸烟- 有肺癌家族史- 职业暴露(如石棉、放射性物质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2. 具有以下症状的人群:- 长期咳嗽、痰中带血- 呼吸困难、胸痛- 体重下降、乏力- 声音嘶哑、吞咽困难2.2 筛查方法1.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作为肺癌筛查的主要方法,可发现早期肺癌病灶。

2. 高分辨率CT(HRCT):对于有疑似肺部病变的患者,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3.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于有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4. 病理学检查:对于疑似肺癌的患者,应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诊。

2.3 筛查周期1. 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LDCT筛查。

2. 中风险人群:建议每两年进行一次LDCT筛查。

3. 低风险人群:建议每三年进行一次LDCT筛查。

2.4 筛查结果解读与处理1. 筛查结果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解读,确保诊断准确性。

2. 对于筛查阳性的患者,应尽快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3. 对于筛查阴性的患者,应根据风险等级和症状,定期进行复查。

三、总结肺癌早期筛查是降低肺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措施。

我国专家共识为肺癌早期筛查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原则,有助于推动我国肺癌筛查工作的规范化进行。

希望各级医疗机构和广大患者积极响应,共同提高我国肺癌防治水平。

肺癌诊疗规范

肺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一、概述原发性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从病理和治疗角度,肺癌大致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 80%~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

由于小细胞肺癌独特的生物学行为,治疗上除了少数早期病例外,主要采用化疗和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肺癌指代非小细胞肺癌。

二、诊断临床表现肺癌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但缺乏特异性,因此常导致肺癌诊断的延误。

周围型肺癌通常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常是在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疾病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的。

肺癌的临床表现可以归纳为:原发肿瘤本身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原发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结构引起的症状,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癌的肺外表现(瘤旁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等。

原发肿瘤本身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这类症状和体征包括:①咳嗽,咳嗽是肺癌患者就诊时最常见的症状,5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有咳嗽症状。

②咯血,肺癌患者大约有 25%~40%会出现咯血症状,通常表现为痰中带血丝,大咯血少见。

咯血是最具有提示性的肺癌症状。

③呼吸困难,引起呼吸困难的机制可能包括以下诸多方面,原发肿瘤扩展引起肺泡面积减少、中央型肺癌阻塞或转移淋巴结压迫大气道、肺不张与阻塞性肺炎、肺内淋巴管播散、胸腔积液与心包积液、肺炎等。

④发热,肿瘤组织坏死可以引起发热,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肺炎也可引起发热。

⑤喘鸣,如果肿瘤位于大气道,特别是位于主支气管时,常可引起局限性喘鸣症状。

原发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结构引起的症状原发肿瘤直接侵犯邻近结构如胸壁、膈肌、心包、膈神经、喉返神经、上腔静脉、食管,或转移性肿大淋巴结机械压迫上述结构,可以出现特异的症状和体征。

包括:胸腔积液,声音嘶哑,膈神经麻痹,吞咽困难,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心包积液,Pancoast 综合征等。

肺癌精准诊疗模式创新与体系建立

肺癌精准诊疗模式创新与体系建立

肺癌精准诊疗模式创新与体系建⽴肺癌⽆论其发病率、死亡率,都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位。

从全球数据看,肺癌新发病例占⽐约11.6%,死亡率18.4%。

我国数据显⽰,肺癌发病率占18%,死亡率占24%,是全球癌症中的「头号杀⼿」。

为什么肺癌发病率18%,但死亡率有24%?其根本原因是肺癌的5年⽣存率相对较低。

来⾃美国的数据:美国2019年5年肺癌⽣存率只有21.8%,但在不同州各不⼀样,最⾼可达26.4%,低的州只有16.8%,说明在美国,不同地区肺癌5年⽣存率仍不⼀样。

Ⅰ期肺癌切除后是否影响复发的关键因素在于肿瘤的分期和⼤⼩……肺癌早诊早治存在诸多难点和挑战近20年,我国肺癌5年⽣存率仍只有19.8%,远远低于其它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

乳腺癌5年⽣存率达83.2%,结直肠癌达57.6%。

这就是为什么肺癌死亡率如此⾼的原因。

已经证实,肺癌死亡与肺癌诊断时的分期明显相关,也就是5年⽣存率长短,与肺癌诊断时是属早、晚期还是已转移有明显关系。

这是来⾃全球的数据,可以看出,如果在局限期,肺癌的5年⽣存率能达到57.4%;如果是局部转移,能达到30.8%,但远处转移,只有5.2%,这告诉我们肺癌的早期诊断很重要,特别在没有转移时,⽐较局限时,诊断⾮常重要。

美国的数据也告诉我们,在不同分期时,肺癌的5年⽣存率也不⼀样。

在局限期时,5年⽣存率是57.7%;如有局部转移,是31%。

但可以看到,在美国,肺癌在局限期时,诊断率仅有21.5%,⽽晚期病⼈就占48.5%。

这表明肺癌早期诊断不仅在我国较低,在美国,肺癌的早期诊断率仍然⽐较低。

在不同的早期(Ⅰ期),不同亚组,不同分期,不同⼤⼩,5年⽣存率如何?从图中可以看出,右边的是病理分类的⼤⼩,左边是临床分类的⼤⼩,⽆论病理的还是临床,如果它的直径在1厘⽶以内时,5年⽣存率能达到92%;如果⼤⼩在1厘⽶到2厘⽶,5年⽣存率只有83%;如果2-3厘⽶,5年⽣存率只有7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肺癌的当前科学认知和诊疗范式肺癌是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之一,同时,针对肺癌的预防、筛查和治疗方法,也积累了长足的进步。

近日,在知名医学期刊《胸部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JTO)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团队发表重要文章,从流行病学、筛查、诊断、手术、放疗和全身治疗多个环节,概述了中国肺癌防治领域当前的科学认知和诊疗范式。

肺癌发病、死亡和主要危险因素根据中国国家癌症登记处统计数据,2015年新诊断肺癌共约为78.7万,相当于每天新诊断出2100多例肺癌,约占所有癌症诊断的20%。

肺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约为35.92例/10万人,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48.87例/10万人和23.52例/10万人。

40岁以下的肺癌发病率较低,40岁后急剧上升,在80至84岁年龄段达到峰值。

2015年约有63.05万例肺癌患者死亡,相当于每天死亡1700多人,约占所有癌症死亡的27%。

肺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约为28.02例/10万人,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40.11例/10万人和16.54例/10万人。

不同年龄组肺癌死亡率的趋势与发病率趋势相似。

▲2014年中国城乡男性和女性特定年龄段肺癌发病率(左)和死亡率(右)。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中国大多肺癌发病和死亡可归因于吸烟,男性吸烟也是癌症死亡的首要可预防原因。

根据《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成人目前的吸烟率约为26.6%(男性50.5%,女性2.1%)。

肺癌筛查:高危人群检出率1%,机会性筛查发现多为早期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

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也在肺癌筛查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比如,2010年启动的大规模农村高危人群筛查项目,已覆盖六个省,通过LDCT评估约13,000名高危个体,肺癌检出率为1%。

各地医院开展的机会性筛查(有可疑症状或体征时进一步检查)也提高了肺癌的早期发现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与国际早期肺癌行动项目的合作发现,在4690名40岁及以上的无症状个体中,肺癌检出率为0.6%,其中76%仍属早期(I期和II期)。

目前,假阳性率是肺癌筛查的一大挑战。

2019年,中国国家癌症早筛试验(肺癌和结直肠癌)启动,这是中国首个基于人群的癌症筛查随机对照试验,目前已招募超过1万人。

这项研究将明确在中国高风险人群中LDCT筛查能否降低肺癌死亡率,并探索最佳筛查间隔。

肺癌诊断:影像学、病理学、随访并驾齐驱目前,肺癌诊断中最重要的技术是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相比普通CT,尤其有助于发现早期肺癌,观察肺结节随时间的微小变化。

高分辨率CT的另一个优势是能够重建肺部三维图像,这对于复杂的切除术而言至关重要。

其他影像技术则在不同的针对性评估中具有各自的特定优势。

比如增强CT适用于大多数中央型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肺癌和三维重建。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应用也正在迅速增加,PET-CT可用于全身评估,特别是潜在的远端转移,对于一些难以通过普通CT诊断的病变也富有价值。

此外,骨扫描可用于评估骨转移,超声检查通常用于检查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

X线胸片因只能显示较大的肿瘤,已经很少使用。

磁共振成像(MRI)偶尔用于侵袭胸壁和纵隔的特殊肿瘤检查。

病理检查是确诊肺癌的“金标准”,对于后续治疗非常重要。

支气管镜检对于中央型肺癌检查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细胞学刷检和组织学活检可以明确95%以上的病变。

对于出现周围病变或不耐受支气管镜检的患者,则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下淋巴结抽吸术用于可疑锁骨上或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查。

纵隔镜检查是淋巴结分期诊断的经典方法,现在大多以微创方式进行。

对可疑患者进行随访也是重要的一环。

如CT检测到结节并高度怀疑是恶性肿瘤,建议至少3个月随访一次。

如果外周病变> 1 cm 而且位置适合穿刺,则建议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经过诊断,符合条件且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将接受以手术为基础的多模式治疗。

手术:切口越来越小,术式越来越复杂对于合适的I-II期肺癌患者,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肺叶切除术是大多情况下的标准手术方法,解剖型局部肺叶切除术则是最近不断发展的术式,如肺段切除术。

对于可切除的IIIA期患者,手术时机则根据围术期疗法有所不同。

新辅助(术前)或辅助(术后)治疗均可将5年生存率提高5%。

全身治疗和手术的常见间隔为4至6周,如果全身治疗中包括放疗,则间隔还需延长2周。

近年来,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在围术期的应用也显示出了对生存结局的改善。

外科手术通常不用于IV期肺癌,除了部分可切除的转移灶以及控制良好的原发肿瘤。

在中国的大型医院中,转移性病变的手术尽管不多(总手术量占比低于10%),但为适合手术的晚期患者带来了可观的生存获益。

过去二十年来,中国的肺癌手术技术发展迅速。

在大多数省级或地区性医疗中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等微创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常规病例。

例如,2008年-2014年,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所有胸外科手术中,VATS占比增加30%以上;2014年-2019年甚至增加高达80%。

外科手术切口正在变得“越来越小”,而切除手术却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快”。

此外,由于改善了手术观察视野和操作角度,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RATS)也是在肺癌治疗中有所应用的新兴技术,但尚未普及,主要用于一些复杂手术。

放疗:先进技术走入大多放疗中心在肺癌的多学科治疗中,放疗主要适用于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是无法手术早期患者的标准放疗方法,根治性放疗联合化疗主要用于局部疾病患者。

与欧美国家相比,接受同步放化疗的中国患者更少,潜在原因包括中国患者对放射性肺炎更易感。

因此,中国肺部放疗的推荐剂量也更低。

对于晚期NSCLC患者,放疗主要起到姑息治疗作用,以改善生活质量。

对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放疗同样具有重要地位。

从技术发展来看,目前中国有超过1400个放疗中心。

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IMRT)这两类先进技术已经分别进入86.2%和67.4%的中心。

包括四维CT、调强放疗(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呼吸运动控制等在内的更先进技术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用于肺癌治疗。

尽管放疗应用日益普遍、技术不断发展,但医疗资源不足仍然是挑战之一。

据中国放射肿瘤学会的一项调查,需要放疗的患者只有不到一半真正获得了治疗。

根据规划,未来还将增加对中国医院放疗设备的投入,包括将质子加速器增加到10台。

全身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扮演重要角色超过三分之一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生转移或为晚期,全身治疗是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治疗策略的选择将基于肿瘤的组织学和分子病理学,以及患者的年龄、体能状态和偏好。

初步形态学诊断后,强烈建议进行分子分型检测。

对于非鳞癌,尤其是腺癌,建议检测EGFR突变,ALK或ROS1重排以及BRAF V600E突变;对于鳞癌,仅建议从不吸烟者,腺鳞状混合癌或小标本鳞癌患者进行检测。

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提供足够的高质量肿瘤组织用于分子检测。

液体活检作为一种补充方法,为更多患者提供了靶向治疗的指导。

尽管单基因检测是目前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技术,但是基于二代测序的多基因检测已变得越来越普遍。

EGFR突变是肺腺癌中最常见的突变,在中国患者中突变率尤其高,约为50%。

文中特别指出,这是中国肺癌的重要特征,因此,针对EGFR突变的液体活检和耐药基因的监测也较为普遍,并推动了基因检测技术和靶向药物的研究。

对于携带EGFR突变(外显子20插入除外)的非鳞癌,EGFR TKI 是首选一线治疗,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达可替尼和奥希替尼。

在FLAURA研究中,奥西替尼显示出优于吉非替尼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但EGFR外显子21 L858R突变的患者亚组缺乏总生存期获益证据。

无论外显子19 DEL还是外显子21 L858R突变,贝伐单抗与厄洛替尼联合用药的无进展生存期优于厄洛替尼单药。

该组合可作为一线选择。

含铂化疗联合EGFR TKI通常仅在患者需要快速缓解肿瘤症状时使用,因为联合用药会增加毒副作用,且缺乏生存获益。

不过也有证据开始提示,某些亚组患者可受益于联合疗法,比如EGFR 21 L858R突变人群。

一旦患者病情进展,建议进行活检并检测EGFR T790M突变和其他潜在靶标。

EGFR T790M突变和广泛进展患者可选择奥希替尼;没有T790M突变且出现多病灶的进展患者,含铂化疗联用或不联用贝伐单抗是最主要策略;病灶有限或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继续使用原EGFR-TKI,并对病灶做针对性局部治疗(如放疗或手术)。

靶向ALK(克唑替尼和艾乐替尼)或ROS1(克唑替尼)重排的药物则是相应突变患者的最佳一线治疗。

色瑞替尼和艾乐替尼已在中国获批作为克唑替尼治疗失败后的二线药物。

根据病灶多寡和进展情况,后续治疗也可考虑含铂化疗联合或不联合贝伐单抗,或TKI联合局部治疗。

安罗替尼被批准用于前序TKI和化学疗法失败后的三线治疗。

针对其他针对罕见分子驱动突变,靶向药物则由于疗效不确定性而很少被作为一线治疗,含铂双药化疗是常见选择。

而对于没有分子驱动或鳞癌患者,含铂化疗联用PD-1/PD-L1抗体是可选治疗方案;含铂化疗联用贝伐单抗也可用于非鳞癌患者。

目前pembrolizumab获批用于一线治疗,nivolumab获批单药用于二线治疗,不论PD-L1表达或EGFR / ALK状态如何。

对于广泛期SCLC,依托泊苷加铂类化疗已经应用了数十年,最近获批的阿特珠单抗为一线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

结语过去十年来,中国肺癌治疗中外科手术、放疗和全身疗法得到了充分发展,肺癌多学科治疗理念也已深入二、三线城市,这推动了肺癌标准化治疗的发展,并改善了患者结局。

同时,临床治疗仍然需要更多创新药物。

随着对中国肺癌患者临床和遗传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各领域专家推进不同防治环节的研究,相信更多挑战将被攻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