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 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4. 中国传统的礼仪和道德观念5. 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等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如教材、图片、视频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和物品,如传统节日的食品、艺术品等。

3. 准备教学场地的布置和安排。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来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来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安排1. 第一个教学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二个教学周: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 第三个教学周:探索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4. 第四个教学周:了解中国的传统礼仪和道德观念5. 第五个教学周:探究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七、教学活动1. 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体验。

3. 制作手工艺品,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道德观念。

5. 制作传统节日的食品,让学生品尝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饮食文化。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避免误解和片面认识。

2. 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传承和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庆祝方式。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3. 常见的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特点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庆祝方式和习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传统节日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2.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3. 常见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及其代表作品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2.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特点、发展及其影响。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3.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并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知识点: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文学、艺术、哲学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认知能力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学、艺术、哲学等2. 各个领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各个领域对中国社会和世界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各个组成部分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个领域的代表作品和影响。

(完整)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完整)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完整)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

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

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

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使学生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理论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

三、实施原则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式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针。

2、整体性原则:传统文化教学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围绕学校教学工作,密切联系学校实际,弘扬传统文化精神3、特色性原则:创新学校教书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继承中挖掘新意,通过传统文化来领导新事物。

用融合的手段为我校教书育人注入生机与活力。

四、目标任务1、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掌握1000条成语,300余首古诗词,熟练背诵经典篇目。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道德、智力、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孝道、礼仪、传统节日等。

2. 家乡的风土人情,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3.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如书法、国画、传统音乐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3. 第三课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和感受。

3. 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孝道、礼仪、传统节日等。

3. 案例分析: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书法、国画、传统音乐等。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学习传统文化。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素材: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

2. 案例资料:关于家乡风土人情的资料。

3. 实践活动材料:书法、国画、传统音乐等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在讲解传统文化知识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九、课后作业布置:1. 让学生收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让学生了解各个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春节:春节的来历、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习俗。

2. 元宵节:元宵节的来历、猜灯谜、吃元宵等习俗。

3. 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赛龙舟、包粽子等习俗。

4. 中秋节:中秋节的来历、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三、教学活动1. 讲解各个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2. 让学生分享自己过节的经历。

3. 组织学生进行节日活动,如猜灯谜、赛龙舟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中国的传统节日。

2. 学生能了解各个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3. 学生能参与节日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二章:中国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剪纸、陶瓷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书法:书法的历史、基本笔画、字体等。

2. 绘画:中国画的分类、画法、名作等。

3. 剪纸:剪纸的历史、技法、作品欣赏等。

4. 陶瓷:陶瓷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等。

三、教学活动1. 讲解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2. 让学生欣赏经典作品,感受艺术魅力。

3.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写书法、画中国画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2. 学生能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3. 学生能参与艺术创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章:中国传统民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民俗,如婚嫁习俗、丧葬习俗、传统节日习俗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民俗的意义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 婚嫁习俗:六礼、迎亲、婚礼仪式等。

2. 丧葬习俗:丧礼、出殡、下葬等。

3. 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习俗。

三、教学活动1. 讲解各种民俗的意义和作用。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通用18篇)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通用18篇)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通用18篇)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篇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一、教材分析: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六年级学习第六册。

本学年学习第六册。

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

共分为13课。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三、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

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

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每周一课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篇2一、指导思想《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三、教学目标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关于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关于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关于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篇1 一、班会目标:1、经过观察生活、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做生活得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蕴涵的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的热爱,让学生学会和家人一齐欢乐地过传统节日,增进与家人的情感。

二、班会准备: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三、班会过程:主持人上场:男1、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就犹如其中闪烁的明珠。

女1、今日,就让我们一齐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男1、了解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主题班会(合)此刻开始!女1、请班长宣布班会目的:班会目的:大家都明白,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资料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而来,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能够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得精彩画面,可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今日,人们忙着工作,几乎慢慢地忽略了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节日,就算明白今日是这个节日,却不明白这个节日是干什么或纪念什么的。

例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已无人问津,而同学们早早地准备圣诞礼物时,我们,华夏儿女,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是否该重新拾起那些压箱底的传统了呢为了帮忙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召开这次班会!主题是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

相信在召开这次班会之后,班里必须会掀起经久不衰的回归传统的热潮!男1: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团圆美满的传统节日,那就是女1:合(中秋节)。

女1:是的,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

男1:按照时间的先后,每年我们迎来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就是最隆重的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一个同学走上台挂上春节的灯笼)女1:之后是热热闹闹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挂灯笼)男1:春风春雨迎来清明节。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 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2.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节日习俗,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和传承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总结报告: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安排: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课时:3课时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六、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1. 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和特点2. 掌握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价值和影响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如绘画、书法、戏曲、民间艺术等)和特点,强调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第二课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如分析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和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七、第四章:中国传统习俗1. 了解中国传统习俗的种类和特点2. 掌握中国传统习俗的文化意义和现代价值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习俗的种类(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传统礼仪等)和特点,强调其反映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

第二课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中国传统习俗的文化意义和现代价值,如分析传统节日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和作用。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掌握一些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如诗词、成语、书法、绘画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更加珍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欣赏学习古诗《春晓》、《静夜思》等,了解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2.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学习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等,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3. 第三单元:书法艺术学习书法的基本笔画和书写规范,体验书法的魅力。

4. 第四单元:传统绘画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尝试绘制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5. 第五单元:传统节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成语的来历和含义,介绍书法、绘画的基本知识。

2. 演示法:展示书法、绘画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书写、绘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四、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诗词、成语的学习情况,书法、绘画的练习成果。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和表达能力。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一年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材。

2. 教具:毛笔、墨汁、画纸、画笔等书法、绘画工具。

3.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4. 视频资料:收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学习体验。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诗词欣赏(2课时)2.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2课时)3. 第三单元:书法艺术(3课时)4. 第四单元:传统绘画(3课时)5. 第五单元:传统节日(2课时)6. 第六单元:传统音乐(2课时)7. 第七单元:传统舞蹈(2课时)8. 第八单元:传统戏剧(2课时)9. 第九单元:传统建筑(2课时)10. 第十单元:传统饮食文化(2课时)七、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诗词、成语、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年及传统文化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一、教学目标:ﻩ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ﻩ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厚德载物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舜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ﻩ能结合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春节:介绍春节的由来、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

2.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如赛龙舟、包粽子、挂艾叶等。

3.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春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贴对联、放鞭炮等,体验春节的氛围。

2. 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赛龙舟、包粽子等,体验端午节的氛围。

3. 讲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赏月、吃月饼等,体验中秋节的风。

第六章:中国传统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2. 使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艺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书法:介绍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著名书法家,让学生练习书写简单的汉字。

2. 绘画:介绍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或花鸟画。

3. 剪纸:介绍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图案,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

教学活动:1. 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著名书法家,让学生练习书写简单的汉字,如“福”、“寿”等。

2. 讲解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或花鸟画,如山水、鱼虫等。

3. 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图案,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如雪花、小动物等。

第七章: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形式,如古筝、二胡、琵琶等。

2. 使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音乐作品,培养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古筝:介绍古筝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古筝音乐。

2. 二胡:介绍二胡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二胡音乐。

3. 琵琶:介绍琵琶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琵琶音乐。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教案名称:《认识汉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汉字,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

3. 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内容】1. 学习10个生字,如:人、山、水、火、木等。

2.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

3. 学习简单的词语,如:人山人海、山清水秀等。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生字的结构和笔画,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

3. 练习书写生字,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4. 组成词语,让学生理解生字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5. 课堂小结,强调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二、教案名称:《诗词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培养审美情趣。

2. 理解诗词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学会背诵诗词,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1. 学习一首古代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

2. 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体会诗词的意境。

3. 学习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2.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

3. 朗读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学习诗词的背诵技巧,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

5. 课堂小结,鼓励学生欣赏和传承古代诗词。

三、教案名称:《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

2. 掌握节日的起源和习俗,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学习一个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2. 了解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如贴春联、吃月饼、赛龙舟等。

3. 学习相关的古诗词,感受节日的历史底蕴。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节日的意义和起源。

2. 分析节日的习俗和活动,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气氛。

3. 学习相关的古诗词,体会节日的历史底蕴。

4. 分享自己过节的经历,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5. 课堂小结,强调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1、《笠翁对韵》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2、《笠翁对韵》(节选二)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节选二)。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节选二)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河、汉:奇:偶:吹竹:弹丝: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四、教学难点:1. 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六、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2. 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3. 探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4. 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介绍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5.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传统文化方面的经验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章:传统节日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二、教学内容:1. 春节:中国的传统新年,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习俗。

2. 清明节:纪念祖先和亲人的节日,扫墓、踏青等习俗。

3.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节日,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

4. 中秋节:团圆的节日,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三、教学重点:1. 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日期。

2. 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四、教学难点:1. 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2.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知和体验。

一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案第一篇:一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走近汉字第一课《鱼羊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

2、收集与整理与汉字有关的传说、书法、字谜等。

3、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放歌曲《中国娃》“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 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

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二、走近汉字1、品味汉字的意美(1)欣赏汉字日、月、山教师:(幻灯片)一轮圆圆的红日描画出太阳圆圈的形状,如钩的新月与太阳的形状区别开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

简单的几笔勾画,万物形态尽现。

学生讲解“明”字的象形构造,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由形美引发出怎样的意美。

(幻灯片):一轮似火的红日,一弯皎洁的月,交相辉映,为人们驱走夜的恐慌,带来无限的光明与希望。

(2)研讨:学生指出自己所找出的汉字的意义劣平时如果用力少,到时就会比别人差;缺少能力的人,其表现就可能比别人差舒舍予是一种忘掉自己的精神,这种境界多么令人舒畅;只有不断地舍弃和给予,才会感到舒心快乐2、由形见义很多有关动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最初是照着动物的样子描画下来的。

“鱼”字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

上头下尾,背部和腹部还有鳍,就是一条鱼的样子。

(龟,鸟,羊,牛,鹿,象)3、读一读4、练一练如()得水()米之乡()语花香一石二()盲人摸()气()万千第二课《木林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简单明白会意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会意字的意义;2.会意字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喜羊羊和灰太狼》吧?生:看过。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精选7篇)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精选7篇)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体会剪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表现的内容,掌握剪纸的剪刻方法,会灵活选择方法创作剪纸作品。

二、重点难点: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体会剪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表现的内容,掌握剪纸的剪刻方法,会灵活选择方法创作剪纸作品。

三、课前准备:课件、剪纸,剪刀,纸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师生互动过程:一、聆听美的枕声1、检查学具,稳定学生情绪。

2、播放歌曲《新年好》。

加强美术与音乐的联系,创设一种过年的气氛。

导入新课二、回想美的画面1、牵引:优美的歌声,强烈的节奏,我们眼前又浮现了过春节的情形。

2、显示:课件显示过春节的一组镜头。

(镜头特写:礼花、灯笼、剪纸、对联、舞狮……)3、设问:劳动人民在过春节的时候都有些什么习俗?4、评论:过春节时为什么要贴剪纸?5、:贴剪纸能把节日装扮得更加喜庆,它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讴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板书课题:剪纸通过播放录像,渗透民间美术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通过回想熟悉的画面,强化学生艺术体验,让学生感悟到美术的语言魅力和特点。

教学新课三、感受美的艺术1、简介剪纸。

课件边显示剪纸作品,边解说,并配以古乐曲《流水》,使学生感受到古代艺术之美。

剪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晋时就己形成。

剪纸艺术是真正的劳动群众的艺术,创作者大都是农民和农村妇女,题材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如丰硕的果实、田园生活、花鸟虫鱼等。

它是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赞美、对人们的祝福、对未来的向往。

劳动人民凭着简单的一把剪刀或一把刻刀一张纸,就能创造出许许多多生动活泼极富有艺术情趣的艺术形象。

正如郭沫若所说:"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这确是对民间剪纸艺术最恰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计划学情分析:本学期,学生都是刚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

教学要从零开始,重在启蒙。

要通过各种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初步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美德。

教材分析:一年级学习传统文化,包罗蒙书诵读、诗歌诵读、民间工艺、齐鲁名人等,从中可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从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习目标:1.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2.教育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教学进度:每周一课第一周:第1课《弟子规》(节选)第二周:第2课《小儿语》(节选)第三周:第3课《续小儿语》(节选)第四周:第4课大林寺桃花第五周:第5课山居秋暝(节选)第六周:国庆节放假第七周:第6课柳谯晚眺第八周:第7课衣冠服饰第九周:第8课言语应对第十周:第9课读书写字第十一周:第10课洒扫清洁第十二周:第11课年画第十三周:第12课剪纸第十四周:第13课风筝第十五周:第14课泥塑第十六周:第15课孔子(上)第十七周:第16课孔子(下)第十八周:第17课孟子第十九至二十周:复习考试第一单元蒙书诵读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蒙书诵读主要安排了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内容,共有三课组成。

《弟子规》主要讲解了小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如何对待父母兄长,如何对待他人;《小儿语》主要从说话做事的态度上,与他人的交往上来引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续小儿语》主要引导学生要学会反省自己,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父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父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弟子规》节选教材分析:本课告诉学生,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诚实守信是人生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学习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拓展活动的内容与伙伴交流,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2课《小儿语》节选教材分析:本课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学习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培养学生做事沉稳、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培养学生做事沉稳、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反思:第3课《续小儿语》教材分析:本课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是大人的处事经验和处世哲学。

学习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具体的为人处事的做法,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学习理解“夜来省己、过后羞惭”等。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具体的为人处事的做法,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反思:第二单元诗歌诵读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一个诗歌诵读主题单元,内容都是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

第四课《大林寺桃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游览大林寺时对山中春光的描写;第五课《山居秋暝》是王维的佳作,描写了山中秋季的美景;第六课《柳桥晚眺》是宋代大诗人陆游的作品。

学习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古诗,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古诗的意思。

3.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地朗读古诗,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古诗的意思。

3.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4课大林寺桃花教材分析:《大林寺桃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游览大林寺时对山中春光的描写。

学习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

2.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大林寺桃花》和《绝句》。

3.大体知道“为什么大林寺的桃花比山下的桃花开得晚”这种自然现象。

4.教学生领会古诗诵读的方法,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5.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

2.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大林寺桃花》。

3.大体知道“为什么大林寺的桃花比山下的桃花开得晚”这种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图片教学反思:第5课《山居秋暝》(节选)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雨后山村图,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想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学习目标:1.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了解秋天山中景色的特点。

2.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山居秋暝》和《初夏游张园》。

3.教学生领会古诗诵读的方法,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4.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深刻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感受诗中的图画美。

领悟诗歌主旨,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6课柳桥晚眺教材分析:《柳桥晚眺》是宋朝诗人陆游的一首诗。

诗人在河边听着鱼在水中跳跃,眼前的树林正等待着鹤鸟的归巢。

悠闲的云儿不愿化作雨滴落下来,因此便在青山绿树之间飘来飞去。

恬静的环境反映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学习目标:1.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

2.在诵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熟练背诵《柳桥晚眺》和《夜雪》这两首诗。

3.背诵并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在老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了解古诗诵读的方法,学会借助插图理解古诗里包含的意思。

5.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6.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朗诵和背诵诗歌。

2.背诵并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第三单元 童蒙须知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四课内容都是根据宋朝著名学者朱熹的《童蒙须知》这本书而编写的。

《衣冠服饰》主要教给学生如何穿着,树立自己的形象;《言语应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答别人,如何与人交往;《读书写字》则是教给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洒扫情结》是告诉小学生如何保持住处和学习场所的卫生。

二、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具体联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懂得养成穿着得体、正确的读写姿势、与人交往、保持住处和学习场所的卫生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文中表达的意思,养成穿着得体、正确的读写姿势、与人交往、保持住处和学习场所的卫生的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时间:1课时第7课 衣冠服饰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具体联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懂得养成穿着得体、爱护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文中表达的意思,养成穿着得体的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反思:第8课言语应对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具体联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养成说话文明大方.态度恭敬温和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好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反思:第9课读书写字一、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姿势,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学习描红、临帖等写字方法,提出明确要求,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做到: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胸部与桌缘距离保持在6—8厘米之间,始终做到坐姿端正,读书时要使视线与课本平面所成的夹角接近直角:写字时左右手臂平放在桌面上。

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握笔处与笔尖保持3—4厘米距离。

二、教学重点、难点训练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