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第三单元汉武帝的大一统第三课汉武的的大一统格局教案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
课时:一课时
所属单元:第三单元
教材来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教学对象:XX学校八年级学生
一、课程标准:
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汉武帝的大一统”承接上一课“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的建立”中由文景之治带来影响。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格局以及汉武帝为巩固汉朝统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简略介绍了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三、学情分析
由于近年来关于汉朝历史的电视剧较多,学生对汉朝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另外大一统的措施和人物评价在第三单元第一课已经有所涉及,对于各项措施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
本课的主要内容即汉朝大一统的措施,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因此要在过程中突出重点,增加课外拓展知识、小组讨论等形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目标:
1.结合史实,了解汉武帝采取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2.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运用相关史料,对汉武帝进行评价。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3min>
(ppt展示人物画像)
教师:自刘邦建立了汉朝,经过文景之治几十年的积累,西汉国力逐渐强盛起来,到汉武帝时期,汉朝逐渐进入鼎盛时期,这离不开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我们在七年级时期就学习了与汉武帝相关的内容,他首创了一种纪年法大家还记得吗?
学生:(沉默)
B少数人回答年号纪年法
教师:看来不少人已经忘记了,年号纪年的确是汉武帝首创。在没有年号纪年以前,古人往往采用的是干支纪年,但干支纪年60年就会有一个轮回,那么若干年以后很可能就会导致时间混乱的局面,所以
在干支纪年的同时加上了皇帝自己取的年号就不容易混乱了,通过这一点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汉武帝聪明才智,但是在治理国家巩固通知方面,汉武帝更是具备了过人才智。
2.环节一: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教师:汉武帝以前,西汉政治制度都是由谁设计的呢?
学生A: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若学生回答汉朝的皇帝,再次追问上述问题。
学生B:秦朝的秦始皇,因为汉承秦制
教师:不错,汉朝的制度承袭了秦朝,但我们先来看看在汉武帝之前汉朝在哪些方面承袭了秦朝的制度,看看又有什么不同。
(ppt展示汉武帝的制度与秦朝制度)
教师:从幻灯片上我们可以发现汉高祖刘邦承袭了秦朝统一度量衡和大部分的官制,但是在认为秦灭亡就是因为秦朝实行郡县制,推行法家思想所以导致了汉朝的灭亡。所以结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汉初是推行的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以分封制来巩固汉朝的统治。但是国家真如他所涉及的那样发展吗?
(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卡阅读七国之乱)
教师:请大家阅读书本第55页资料卡,然后思考,汉高祖刘邦分封诸侯以后,诸侯国逐渐强盛起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A:诸侯国实力强大,就不服重要想要自立为王。
学生B:会产生诸侯权利过大威胁王权和汉朝统治的情况。
3.环节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ppt展示并讲述汉武帝面临诸侯国实力膨胀与河间王之间的故事,为讲述推恩令铺垫)
学生:为了削弱诸侯国势力,巩固中央的统治
教师:推恩令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诸侯王的封地需要分给他所有的儿子建立诸侯国
教师:由谁来说一说他的高明之处在哪里呢?
学生A:本来一块不大的地方分给了众多的儿子,当过了几代以后,国家里的诸侯就会很多了,每个人拥有的封地就少了很多,就很难跟中央抗衡了。
学生B:没有通过像河间王一样的战争的方式,就达到了目的,而且曾经那些不是嫡长子而分得土地的诸侯还会心存感激,更加拥护中央的统治。
教师:既然诸侯国的权利汉武帝也削弱了,是不是就可以任由诸侯国野蛮生长了呢?
学生:不行,虽然诸侯权利被削弱了,但如果他们联合起来造反,还是会对中央形成不小的冲击。
教师:汉武帝要如何治理才能避免之前这样的割据反叛事情的发生呢?
学生:加强监察,使得地方官吏处于中央的管理监督下,避免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ppt展示十三州地图)
教师:汉武帝对此采取了什么措施?长官名称叫什么?
学生:划分十三州,掌官叫十三州刺史。
教师:没错。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这个州部,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监察区”。汉武帝在每个
州部都委派一个刺史,定期巡查。那么作为刺史,首要的任务是什么呢?
学生:及时报告中央有关地方的各种事情,监督地方政府和皇族,镇压地方叛乱的任务。
教师:按照中央的要求,刺史监视所属郡国主要官员的行为,年底到都城向皇帝汇报。后来,汉武帝更是设立了一个叫做司隶校尉的官职,以监督朝廷都城和周边地区的官员与皇族的举止。
教师:同学们说一说面对这样的状况,汉武帝做了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做呢?
学生A:统一币制,不让民间私铸钱币。各种铜钱大小轻重不一致,无法区别真钱和假钱。
学生B:推行五铢币,不允许地方私自造钱。中央用相同的模具造钱。
教师:汉武帝推行五铢钱,统一了钱币的大小形制,使得经济上很好的得到了统一,也增加了国家的财富,那么他还采取那些手段,增加国家的收入呢?
学生A:不知道
学生B:官方经营和销售铁和盐。
教师:是的,由于盐和铁的利润特别高,汉武帝就把他收归中央经营,同时也是为了不让商人随便加价,稳定民生。就好像现在的石油和通信一样都是政府主导的。另外铁是不是可以制造兵器呀,铁盐官营也可以很好的避免地方军事力量的培养。
教师: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我们也算是见识了,但是政策的推行实施离不开人们思想上的认同。当时社会上的各家都纷纷建言献策向汉武帝提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那汉武帝会用哪一家的观点呢?
(给出各家主要观点,由学生角色扮演道家、法家以及儒家代表董仲舒向扮演皇帝的教师建言献策)学生(法家):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目无国法,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
学生(道家):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王及秦朝的历史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不要去干扰百姓,让他们休养生息。
学生(董仲舒A):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人间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谁对皇帝说三道四就是对上天的冒犯,会遭到上天惩罚的。
学生(董仲舒B):用儒家思想治国最好,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而道家思想让人们没有约束,会说三道四,对天子不利。
学生(董仲舒C):法家思想太残酷,不能体现皇上的爱民之心,道家思想对百姓不闻不问,更不可用。儒家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臣以为要巩固统治,必须推行儒家学说。
教师(汉武帝):听完董爱卿所言,朕以为儒家思想甚好。可是朕要怎么推行呢?
学生(董仲舒A):所有不是儒家的思想全都禁绝,独尊儒术,来保证皇上的权威和政令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