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有条理地展现春节民俗。

2、比较今昔过年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认识和理解。

3、理解春节所包含的民俗文化内涵,激发热爱生活、热爱民俗文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难点: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授、朗读、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新年好》,唤醒学生对过年生活的情感体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投影出示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提问: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节日?(春节)

2.启发学生谈过年感受:大家喜欢过春节吗?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过年有哪些习俗呢?

扫尘、贴春联、门神、年画、倒贴“福”字、年夜饭(团圆饭)、守岁、红包(压岁钱)、新年放爆竹、拜年。

我们这过春节有这么多的习俗,那么京郊运河的老百姓过春节有哪些习俗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刘绍棠的文章《本命年的回想》,看看京郊运河的老百姓是怎样过春节的。

板书《本命年的回想》

二、解题:

1.什么叫本命年?本命年: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人生的第一个本命年是十二岁。(可参照书下注释①)

2.参考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本命年有什么习俗?

本命年有何习俗?本命年的人,系红腰带,穿红裤衩,腰上系大钱……目的是为了避邪、祈福、平安。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习俗,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体现。

3、出示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有条理地展现春节民俗。

3、比较今昔过年的异同,理解春节所包含的民俗文化内涵,激发热爱

生活、热爱民俗文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检查预习

1、走近作者:学生结合活动单。

刘绍棠(1936~1997)现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

他的作品具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格调,

通俗易懂清新淳朴.所著《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柳敬亭

说书》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峨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黄花

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代表作有《蒲柳人家》。本文选自《夜

光杯散文精选》。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下汉字。

•大嚼(jiáo)鬼祟(suì)阖家(hé)烙饼(lào)疙瘩(gē da)

抠(kōu)捅进(tǒng)栗子(lì)渍(zì)糁儿(shēn)

•脚丫(yā)鬏(jiū)簸箕(bò ji)秫秸(shú jiē)

五、【活动方案】

活动一: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第四段,概括作者共写了几件事具体描绘家乡旧时过大年

的习俗?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按顺序用“动词+名词”的格式概

括这几件事。(如第一件事概括为“炒(动词)年货(名词)”)

(活动要求:个人朗读——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明确:1、炒年货2、吃腊八粥3、买糖果4、挑绒花5、杀牲禽6、备

食物7、送灶王8、换门神9、守岁10、拜新年

(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土风味)

2、第四段交代的十件风俗活动多而不乱,很有条理,你认为原因

是什么?

明确:1、时间顺序明确交代时间(腊月初一—腊月初八——腊月

二十三——腊月三十——正月初一)

2、过渡自然使用承上启下的词语或句子

3、快速阅读第3段,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能表现作者过年感受

的四个词语(可提示学生注意文中表现乡亲过年感受的词语)

明确:预热—增温—红火—发烧

4、这样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丰富的生活表现了运河地区人民什么样的

精神?

明确:表现了运河地区人民重视过年——热爱生活热爱家乡期盼美

好未来

5、刘绍棠的文学创作,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致力于“中国气派,

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这篇文章给我们描绘了京郊运河的

风俗,除了欢天喜地地饱尝一年的劳动果实,在丰富、隆重、火热的气

氛中,还寄托着人们的哪些期盼?

•喜庆五谷丰登,享用劳动成果;

•祈求来年好运,祝愿平安幸福;

•增进亲人感情,和睦人际关系。

活动二:品味语言

作者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传神的笔调勾勒出一幅幅体现民风

民俗的优美生活图画,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精妙语言?

把文章中这样的词句圈画出来,放声朗读,并谈谈你的理由。

示例:写炒年货,不但正面写炒了一锅又一锅,还“土炕烫得能烙饼”,

可见烧了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货;玉米粒儿在铁锅里“毕剥毕剥响”,

与奶奶执铲时口中念念有词,充分表现了气氛的浓烈和炒年货中寄托的

深义。

参考:写炒年货,不但正面写炒了一锅又一锅,还写“土炕烫得能

烙饼”,可见烧了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货;玉米粒儿在铁锅里“毕剥毕

剥响”,与奶奶执铲时口中念念有词,充分表现了气氛的浓烈和炒年货

中寄托的深义;“写挑绒花,体现观察人物细致入微,描写人物细腻生

动;写送灶王,虔诚的愿望寄托于滑稽的举止中,如实写来,自有幽默

在其中,表现父老乡亲的可爱而又可笑;写换门神,“换岗”一词很幽默。

B、"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引用炒年货歌(学会引用生活中的谚语、民谣。)

C、"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

既侧面写“大吃大嚼”的情景,也增添了几分幽默的情趣。(民俗风景图)

D、课后练习二:腊八粥由“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可谓营养丰富;“占全了色香味”可谓达到了食品的高境界;“舍不得吃”而又吃起来“没有个够。——(十分富于情趣)

E、“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似有点同情

肥鸡要被“开刀问斩”——似有点从严宣判(很有点情味)

F、从糖果上抠下几块糖黏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虔诚的愿望寄托于愚昧的举止之中,如实写来,自有幽默在其中,表现了父老乡亲的可爱又可笑。

G、换门神的细节描写同样具有虔诚和愚昧两个侧面

明确:文章对过年的每一点回忆,都是一幅民俗风景画。生动而传神,

能激起我们对生活经历的相关感受。

H、“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灾羊的哀鸣。站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