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2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含答案)
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江苏省)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学者考证,春秋末年,陈国司徒辕颇向封疆内所有的田地征取赋纳。
辕颇遭到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逐,逃亡到郑国。
这一考证可以说明A.官僚政治的腐朽B.贵族与农民阶级矛盾尖锐C.土地制度的变动D.诸侯权威遭到卿大夫挑战2.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
由此可知,汉初A.选官重视品德才能B.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C.注重任用专业吏员D.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3.唐人崇尚“晋贤真迹”,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进士及第后在雁塔题名的字迹被认为皆有“江左遗风”。
这主要反映出,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科举推动行书步入盛世C.市民文化需求强烈D.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4.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
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
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
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
这说明元代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5.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
社会上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
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经济社会多元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驰C.朝廷放松社会控制D.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6.1876年,浙海关税务司文书李圭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后写道,博览会“原以昭友谊,广人才,尤在扩充贸易”,而国人出外甚少,“多以无益视之”,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
李圭的言行表明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体系B.国人需重视对外交流C.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D.政府应倡导实业救国7.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现,学校里的许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
人教版江苏全部城市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江苏全部城市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在西周,丝织品是重要的祭品。
孔子云,器是礼的物质载体。
《左传•成公二年》记录了楚国兵临鲁国,鲁国因惧而赂之以执斫、执针、织纴,皆百人的信息。
这一记录信息表明()A: 丝帛所承载礼之意义丧失B: 诸侯国对祭祀权的觊觎C: 鲁国对楚国施用君臣之礼D: 传统等级秩序遭到破坏【答案】D【解答】由西周祭祀礼制和孔子言论可知,丝织品在西周时已成为礼乐文化的典型载体,而材料信息鲁国因惧而‘赂之以……执针、织纴,皆百人’则表明,丝帛所承载的礼的意义在弱化。
礼制的变迁折射出传统等级秩序的变迁,故这一记录信息表明,战国时期,传统等级秩序已遭到冲击与破坏,D项正确;A项说法太绝对,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在鲁国与楚国同为诸侯国而不是君臣关系,均排除。
第2题.明清两朝实施的改土归流,其正确含义是()A: 开垦土地,兴修水利B: 对地方官实行的人员流动制度C: 设立土司等各级政府机关D: 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代替土司长官【答案】D【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改土归流是明清时期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改革政策,即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代替土司长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排除。
第3题.西汉桑弘羊认为:要尽可能向国外输出多余商品,以造成国外对国内商品的依赖。
从急需黄金和丝绸的敌国换取国内需要的大量商品,这样不但可以削弱敌国,还可以保证国内短缺物资的供应。
同时,他还主张禁止铁兵器的贸易。
据此可知桑弘羊()A: 主张开辟丝绸之路获取汉朝短缺物资B: 希冀汉政府介入对外贸易以削弱敌国C: 其经济思想带有浓厚的政治军事色彩D: 从根本上否定了汉代传统的抑商政策【答案】C【解答】从材料信息可知,桑弘羊在对外贸易主张上处处考虑强大汉朝,削弱敌国,这说明其经济思想带有浓厚的政治军事色彩,故C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开辟丝绸之路的信息,故A项错误。
B项说法不全面,不是材料的主旨,故错误。
2023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土地私有制始终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流B. 土地国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流C. 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国有制并存D. 土地国有制始终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流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A. 实行郡县制B. 推行科举制C. 建立太学D. 实行分封制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文化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B.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C. 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巩固D.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________。
2. 清朝时期,中国实行的对外政策是________。
3. 1911年,中国爆发的革命被称为________。
4.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________。
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请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 请简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主要战役。
3. 请简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1.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023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C2. A3. D...(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填空题答案1. 泉州2. 闭关锁国3. 辛亥革命4.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主义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江苏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江苏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B. 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C. 科举制度在明朝时期达到了顶峰D. 科举制度在清朝末期被废除答案:C2.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答案:A3. “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哪个地区提出的?A. 香港B. 澳门C. 台湾D. 以上都是答案:D4.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江苏籍?A. 周恩来B. 朱元璋C. 孙中山D. 张謇答案:C5.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D(印刷术应为活字印刷术)...(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明朝时期,朱元璋定都南京,改南京为________。
答案:应天府7. 清朝末期,________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辛丑条约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答案:华北...(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促进了民族觉醒和思想解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0. 论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践意义。
答案:“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的一种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创新构想。
其基本内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允许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享有高度自治权。
这一构想的实践意义在于,它为和平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促进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并为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
2023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江苏
2023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江苏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开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以下哪项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A. 经义B. 诗词C. 策论D. 武举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往来B. 展示国威C. 寻求盟友D. 传播文化4. 清朝末期,哪项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辛丑条约D. 马关条约5. 五四运动中,学生的主要诉求是什么?A. 废除科举B. 反对帝国主义C. 恢复帝制D. 改革教育...(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6.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______和指南针。
7.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首任临时大总统是______。
8. 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开始于______年。
9.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首都设在______。
10. “一国两制”是中国解决______问题的基本方针。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描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4.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1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内容省略]答案:一、选择题1. B2. D3. B4. A5. B...(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填空题6. 印刷术7. 孙中山8. 19379. 北京10. 台湾三、简答题1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考试科目、考试方式和选拔标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共75题,共150分)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
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治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
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B.绘画内容的改变C.人文主义的影响D.宗教束缚的削弱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三权分立B.主权在民C.民主共和D.君主立宪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著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A.《法俄革命之比较》B.《敬告青年》C.《狂人日记》D.《文学改良刍议》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A.过渡时期B.十年探索时期C.“文革”十年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C.不同的阶级利益D.不同的地域特点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11.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通过战争手段统一了六国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用的是秦朝的货币和度量衡2、下列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B. 唐太宗李世民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C.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D.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与邻国友好相处,边疆安定3、题干:以下哪个朝代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4、题干:下列哪项不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5、我国古代著名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A. 沈括B. 宋应星C. 李时中D. 王祯6、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 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B. 发动了一场文学革命C.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D. 旨在反对封建专制7、(1)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手工业的繁荣C. 农业生产的进步D. 交通运输的改善8、(2)以下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B. 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C.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式D. 造纸术的发明提高了人们的书写效率9、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描述错误的是:A. 长平之战: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赵国大败。
B. 淝水之战:东晋时期,晋军与苻坚率领的前秦军队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晋军以少胜多。
2024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真题+答案)
2024江苏高考真题历史A. 城市中心区域不断扩大B. 运河漕运影响城市发展C. 城市功能分区日趋明显D. 内河河道交错密布全城6.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
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
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A. 政府鼓励兴办实业B. 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C. 内地棉纺织业发达D. 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7.1924年2月,周恩来等人决定,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巴黎创办的机关刊物改名为《赤光》, 并在改刊宣言中强调:“我们所认定的唯一目标便是:反军阀政府的联合,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A. 策应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B. 拓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C. 促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 探索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8.1948年12月,毛泽东在审阅《新区图书出版发行暂行办法》时作出批示:“书籍与报纸不同,暂时除没收国民党书店以外,可一概放任,遇有反动书籍可个别进行干涉,暂时不必普遍立条例。
”这一批示A. 有利于保护解放区的文化设施B. 重在揭露国民党文化专制主义C. 合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的需要D. 为发动战略反攻做好舆论准备9. 如图为陈奇峰1951年创作的漫画《不让盗窃分子破坏》。
该画意在A. 号召人民巩固新生政权B. 动员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C. 抨击投机商人囤积居奇D. 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新风尚10.1980年,攀枝花当地报纸发表《关心群众生活,为子孙后代造福》一文,表达了人民迫切希望喝到优质水的心声。
南京大学地质系肖楠森教授闻讯后多次到当地勘查,利用他的“新构造控水理论”成功找到了地下水。
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生不畏艰难,为全国许多地方解决了饮用水问题。
这反映出A. 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B. 科研成果助力三线建设C. 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D. 科学家至诚报国的情怀11.据统计,1774年至1852年,日本翻译的欧洲医学、天文学等书籍达470余种,从事西洋书籍翻译的学者有117 人,出现了以杉田玄白为代表的新派学者。
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择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市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
行中书省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5.“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 朱熹B. 李贽C. 陆九渊D. 黄宗羲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 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 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 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 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7.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 魏源B. 李鸿章C. 康有为D.孙中山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 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 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 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9.徐克《清M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顶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了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 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 . 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 婚姻仪式简约文明10.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
江苏省南通市历史高考2025年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5年江苏省南通市历史高考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中共一大召开D. 长征胜利结束答案:B 解析: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下列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西安事变后正式形成的B. 百团大战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C. 平型关大捷是由八路军独立完成的一次大规模战役D. 南京大屠杀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答案:A 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是在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共两党达成一致,共同抗日。
选项B错误,平型关大捷才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选项C 错误,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选项D错误,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即淞沪会战结束后不久。
3、题干: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说法,正确的是:A、指南针的发明使航海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B、火药的发明主要用于军事,对现代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C、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D、造纸术的发明使得文献资料得以广泛流传,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答案:D解析:四大发明指的是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其中,造纸术的发明使得文献资料得以广泛流传,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故选D。
4、题干: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史事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B、戊戌变法是维新派为了实现君主立宪而发起的一次政治改革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案:B解析:戊戌变法是维新派为了实现君主立宪而发起的一次政治改革,但并未取得成功。
江苏省宿迁市历史高考测试试卷及解答
江苏省宿迁市历史高考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二里头遗址中的重大发现,创下了诸多“中国之最”: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网络,最早的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和祭祀区,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青铜礼器和兵器群。
这些成就()A. 凸显了神权思想影响B. 反映了严格的社会分层C. 证明了中华文明的鼎盛D. 表明“家天下”局面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
这些重大发现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技术和艺术成就,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分层。
特别是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和祭祀区的存在,表明当时的统治者已经拥有了强大的权力和组织能力,能够进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这进一步体现了社会的分层。
因此,B项“反映了严格的社会分层”最符合题意。
A项虽然与祭祀活动有关,但并不能全面概括这些发现的意义;C项“证明了中华文明的鼎盛”过于绝对,且这些发现并不能直接证明中华文明的鼎盛;D项“表明‘家天下’局面形成”与材料内容无直接关联,故排除。
2、汉代传译活动的史料记载表明传译活动()A. 维护华夷秩序B. 完成文字统一C. 推动疆域扩展D. 促进民族交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
根据材料“越裳,南方远国也。
译谓传言也。
道路绝远,风俗殊隔,故累译而后乃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的传译活动在史料记载中体现了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这些记载说明了在语言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通过翻译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理解,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
因此,D项“促进民族交流”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传译活动对于民族交流的发展,而不是维护华夷秩序,排除A项;秦朝完成了文字统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传译活动与民族交流”,而“疆域扩展”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
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江苏卷)234带答案解析
2022 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江苏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共20 题;共60 分〕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宝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 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 世袭制度解体C. 抑商政策弱化D. 礼乐制度崩坏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消灭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 独尊儒家学说C. 实行郡国并行制D. 全面推行郡县制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受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 中心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 科举取士表达公正公正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 政府乐观扶持市镇经济进展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兴旺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困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疑心贫困是短视和懒散的结果”。
这种现象消灭的主要缘由是〔〕A.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宝和物质享受B. 商品经济进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峻D.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唱歌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表达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 排斥西方学C. 学消解旧学D. 崇尚中体西用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如何脚带竟知名,四乡八镇销场远。
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
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
2023-2024学年江苏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
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A: 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B: 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C: 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 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答案】B【解答】根据所学,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期更加激烈,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卿大夫掌握诸侯国实权,是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的事情;而战国时期的变法是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权力,故A说法错误。
C是客观结果,不是主观目的,故排除。
各国改革都加强了诸侯国君主的统治,故排除D。
故选B。
第2题.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指()A: 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治B: 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人清朝版图C: 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D: 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管治【答案】D【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归流是指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管治,把土司改为流官,故D项正确。
A项是元朝土司制度的内容,排除。
BC两项不符合改土归流政策的内容,排除。
第3题.东汉初年,光武帝因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于是下令进行度田,即在各州、郡丈量土地和清查户口。
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保障土地合法买卖B: 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C: 打击地方豪强地主D: 为实施均田制做准备【答案】C【解答】根据材料在各州、郡丈量土地和清查户口,汉武帝度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地方豪强地主。
AB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均田制出现是在北魏,D选项排除。
第4题.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政府治国严谨B: 世风每况愈下C: 儒学地位衰落D: 理学摧残人性【答案】D【解答】唐宋元三代妇女守节数量不多,所以政府治国严谨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守节是当时的社会习俗,不能说明社会风气问题,故B项错误;守节的妇女在明清时期明显增多,这与宋朝以后的程朱理学对女子的束缚有关,这体现了理学地位的上升,也体现了理学摧残人性,故C项错误,D项正确。
2021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认为,《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是供学习为吏者使用的识字课本。
其末尾附录的两条魏律(颁布于公元前252年)规定:商贾和经营客店者“勿令为户”,不分给他们田地、房屋;派其从军,杀牛犒赏全军时,不给他们肉吃。
由此可见A.魏律成为秦吏准绳B.强制耕战成效显著C.秦国实行以吏为师D.抑商思想影响渐广【答案】D【详解】材料反映了秦简中收录了魏律中打击和抑制商人的两条法律条文,这说明战国时期抑商思想影响渐广,D项正确;秦简收录两则魏律条文,不代表秦吏以魏律为准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抑商思想,没有涉及强制耕战,排除B 项;材料强调的是秦国对商人的抑制,没有体现以吏为师,排除C项。
故选D项。
2.《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散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余视其母冢,良然。
”在这里,司马迁采用的史学方法是A.档案文献与现场考察结合B.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C.出土简牍与历史文献参校D.民间传说与墓志铭文比对【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太史公司马迁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
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
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
故司马迁采用的史学方法是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档案文献、出土简牍、墓志铭文等信息,排除ACD项。
故选B 项。
3.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
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
由此可知唐代科举A.加强了君主集权B.促进了阶级流动C.消除了门第观念D.激化了政治矛盾【答案】B【详解】唐代科举制使得出身低微的士子得以进入政坛,这说明唐代的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君主集权无关,排除A项;C项表述绝对,排除C项;李德裕作为士族,同样为寒素开路,政治矛盾并未激化,排除D 项。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 (江苏卷) word版
202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惟独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 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2 .《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者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 .实行察举制度B .独尊儒家学说C .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3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4 .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浮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6 .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 .全面复兴旧学B .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 .崇尚中体西用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
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
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
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A.人民的迫切愿望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9.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政治B.文化传统C.人口密度D.地理环境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
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亿美元,其中美国亿美元,占总量%英国亿美元,占总量%,其他国家亿美元,占总量%。
由此可见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
”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
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14.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
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
这一选举法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15.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
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
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
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表中数据表明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19.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20.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右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
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A.《拾穗者》B.《格尔尼卡》C.《日出·印象》D.《自由引导人民》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4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
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
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
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
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
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
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
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
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
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
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7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分) 22.(12分)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
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
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
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
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
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强占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
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想出一条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年)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说明日本和印度所走的是什么道路,指出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
(3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
(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23.(14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
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
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