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手法
壁画创作的材料运用与工艺手法
壁画创作的材料运用与工艺手法不同材料和手法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因此,不同材料和手法在壁画创作中的应用,使其呈现多独特的视觉体验和审美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材料其质地和工艺也有所不同,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也展示出不同的形式和手段,然而,它们却又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壁画创作的材料和工艺也自然不能例外,既呈现出一定的优势,也无法掩盖它的缺乏。
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对壁画创作的材料运用与工艺手法进展了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浅见,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
本文以软质类材料以及工艺手法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其他材料和工艺手法进展了详细地阐述,以期实现促进壁画创作的高效开展的目的。
一般来说,软质类编织材料一般都是用于室内,因为这种材料不适合室外的自然条件的变化。
而它应用在室内,不仅会给人一种非常柔和的感觉,同时还有吸光、吸音的效果。
软质类材料经常应用在壁画的创作中,例如,壁毯就是代表之一。
它凭借材质的柔和、自然和美感应用于很多建筑环境中,通过多收手工工艺的利用,使其艺术效果较为饱满丰富。
编织材料的种类有很多,比方:以生丝为原料的丝毯,不仅富有光泽,而且质地华美。
羊毛编织那么显得非常朴实纯厚。
毛毯机织由于肌理的特点,更擅长表现较大的色块,而不擅长细致色彩变化以及线条的表现,价格不高。
软质类材料的工艺手法也有很多,它可以通过经纬道数的多少,来确定壁毯细致的程度,自然道数越多壁毯就越精细。
虽然,壁毯手工艺编织水平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这并是表现其编织工艺的特点,在经纬线的限制下的手工产生的肌理并呈现出疏密有序的这种视觉效果,才是其真正的工艺特点。
壁毯的工艺手法,是以手工最为复杂多样,根本结法主要有:平结、双套、转结、挂线等等,随着工艺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壁挂的工艺效果也更加明显,给人们带来了良好的审美体验。
相对于软质类材料来讲,硬质类材料的种类更为丰富,详细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详细内容如下:1.金属类金属材料的应用时间已经较为长远,特别是在东西方的传统工艺中,其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并且非常精湛,因此,其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
唐代壁画艺术
唐代壁画艺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期之一,也是艺术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
特别是唐代壁画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唐代壁画艺术的特点唐代壁画艺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明丽而富丽堂皇:唐代壁画艺术的设计理念为“物象明丽”,画面更趋于生动、明快。
同时,唐代壁画艺术的用色与构图也越发精致,表现了一种富丽堂皇的气势和高贵华美的风姿。
2. 端庄雅致而又活泼:唐代壁画艺术在表现人物形象上,常常以端庄雅致的风格为主,运用了许多大胆而具有变化的造型创新,使人物形象更加的生动活泼,而不单纯地呈现一种单调的静态形象。
3. 宏观漫画与细节处理的完美融合:唐代壁画艺术是中国绘画发展中的一个顶峰,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它在细节处理和宏观漫画上完美融合。
艺术家采用了细腻的线条技法和细节处理,同时也用漫画的手法描绘出各种场景,使画面的综合效果非常好。
二、唐代壁画艺术的类型唐代壁画的类型丰富,常见的有:1. 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是唐代壁画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精美的绘画手法和丰富的主题内容著称。
这种壁画以寺庙和墓穴为主要场所,通常描绘一些宗教、民间风俗等主题。
2. 四川石窟:四川石窟又称“剑门五石窟”,它是唐代著名的石窟群之一。
这里保存有大约5000余件石刻造像和巨幅壁画,其中最著名的是弥勒菩萨像和宝像窟的大型壁画。
3.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伊川县龙门山上,是唐代的一处石窟群。
这些壁画主要描绘佛教主题,而且做工非常细致,表现出极强的艺术性和视觉效果。
三、唐代壁画的现存状况唐代壁画在历经千年后,今天它们的现状如何呢?1. 敦煌壁画:敦煌壁画因为受到环境污染和自然侵蚀的影响,大部分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腐蚀。
尽管如此,但它们的绘画技艺和历史价值仍旧是不可忽视的。
2. 四川石窟:四川石窟的绝大部分壁画受到了水土流失和经济开发的严重影响,许多文物在现代遭到盗掘和破坏。
尽管如此,四川石窟仍被列入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敦煌壁画ppt美术课件
敦煌壁画在追求对比的同时,也注重画面的和谐统一。通过运用线条、色彩、形态等元素,形成了多样而又统一 的画面风格,给人以美的感受。
层次与透视
层次表现
敦煌壁画通过运用线条和色彩等 元素,将画面分成前景、中景和 远景三个层次,形成了画面的空 间感和深度感。
透视手法
敦煌壁画采用了平行透视法,将 画面中的物象按照近大远小的规 律进行排列,增强了画面的立体 感和真实感。
敦煌壁画
目录
• 敦煌壁画简介 • 敦煌壁画中的美术元素 • 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与技巧 • 敦煌壁画中的故事与寓意 • 敦煌壁画的保护与传承 • 敦煌壁画对现代美术的影响
01 敦煌壁画简介
敦煌壁画的起源
起源时间
敦煌壁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起源背景
敦煌壁画是在丝绸之路繁荣和佛教 文化传播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古代 艺术家们在佛教思想盛行的环境下 创作出来的。
人物形象与服饰
人物形象
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形象众多,包括佛像、菩萨、罗汉、天神 等,每个形象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特点。人物形象的描绘注 重传神和表情的刻画,展现出画师们高超的造型能力。
服饰
敦煌壁画中的人物服饰华丽精美,包括各种华丽的衣裳、饰 品和佛像的背光等。服饰的描绘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阶层和 时代的风貌,也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对细节的关注和追求。
丰富绘画题材
敦煌壁画涵盖了宗教、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为现代绘画 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传承古代绘画技艺
敦煌壁画保留了古代的绘画技艺和风格,对现代画家研究古代绘 画技巧和艺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雕塑艺术发展
敦煌壁画中的浮雕、彩塑等元素,为现代雕塑艺术提供了借鉴与 启示。
壁画非遗技巧
壁画非遗技巧摘要:一、壁画非遗的概述二、壁画非遗的制作技巧1.选题与构图2.素材的选择与加工3.壁画绘制技法4.创新与发展三、壁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四、壁画非遗的当代价值与应用正文:壁画非遗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族智慧。
壁画非遗的制作技巧独特,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文将从壁画非遗的概述、制作技巧、传承与保护以及当代价值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壁画非遗的概述壁画非遗是指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的一种特殊绘画形式,通常以墙壁、天花板、洞窟等为载体,通过寓意丰富、形式多样的画面,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信仰、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壁画非遗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二、壁画非遗的制作技巧1.选题与构图:壁画非遗的选题通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内容。
在构图方面,壁画非遗讲究对称、和谐、平衡,注重画面的整体布局。
2.素材的选择与加工:壁画非遗的素材主要包括矿物质、植物染料、动物血液等天然材料。
在加工过程中,传承人需要对素材进行研磨、调配、筛选等步骤,确保画面色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3.壁画绘制技法:壁画非遗的绘制技法丰富多样,如线描、平涂、渲染、雕刻等。
传承人需根据画面内容和题材,选择合适的技法进行绘制。
4.创新与发展:在传承传统壁画非遗技艺的基础上,当代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将现代艺术手法和材料融入壁画创作,使壁画非遗更具现代感和时代特色。
三、壁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壁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是当下紧迫的任务。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壁画非遗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和选拔,促进壁画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关注壁画非遗的保护工作,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壁画非遗的当代价值与应用壁画非遗在当代具有很高的价值与应用前景。
首先,壁画非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可为现代设计提供丰富的灵感来源。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五):壁画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五):壁画壁画是指绘在墙壁上画,主要可分为建筑壁画和墓葬壁画两大类。
其中建筑类主要是宫殿、寺观墙壁上,又称宫殿寺观壁画。
壁画从西周到明清历代皆有,最兴盛则是在汉唐。
(一)先秦壁画现存最早的墓葬壁画是西周时代,发现于山西扶风县法门镇杨家堡4号墓,但只见一些残存痕迹。
秦代的宫殿、衙署,普遍绘制壁画,常常以精美的图案和阔绰的画面,显示封建统治的威严。
秦代的墓室壁画。
据史料所载,秦始皇陵地宫“上具天文”,其墓室顶部绘有天象图壁画。
据陕西社科院考古所《秦都咸阳遗址的调查和试掘》(《文物》1976年,11期)一文,已记述发掘出壁画“残块四百四十多块”,颜色多种。
其中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于秦都咸阳宫遗址3号殿长廊上的秦代壁画残部,为一支有七辆马车组成的行进队列,每辆车由四匹奔马牵引;另一处残存的壁画则表现的是一位宫女。
(二)两汉壁画两汉的宫殿、府署、寺观,普遍绘制壁画,或以精美的图案和阔绰的画面,宣扬显示封建统治的威严;或以借物寄情的手法,标榜吏治的清明;或图绘历史故事,作为成败得失的鉴戒;或绘制本朝功臣肖像,作为广大臣僚励志的楷模。
这在当时无疑的发挥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对后世皆产生出重大影响。
宫殿壁画逐渐兴盛。
文帝三年(前177年)在未央宫承明殿,画屈轶草、进善旌、诽谤木、敢谏鼓,藉以激励吏治清明,此是两汉宫殿壁画之始。
汉初不少同姓诸侯王亦绘制宫殿壁画,其中以鲁恭王刘余营建的鲁灵光殿壁画内容最为丰富。
武帝时,在甘泉宫诏画教子有方的金日殚母肖像壁画。
汉宣帝刘询在麒麟阁绘制包括霍光、张安世、赵充国、苏武等11人的功臣图壁画。
东汉绘制宫殿寺观壁画之风尤盛。
明帝刘庄“雅好图画,别立画官”,永平三年(公元60年),下诏在云台进行了我国第二次大规模图绘开国功臣的壁画创作,“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后又增加四人,合三十二人”。
派使赴西域求来佛法后,在新建的白马寺绘制了《千乘万骑群象绕塔图》,这是中国寺院壁画的肇始。
敦煌壁画中女性外道表现手法发覆
敦煌壁画中女性外道表现手法发覆
敦煌壁画是中国历史和艺术的重要遗产,其中有许多描绘女性外道的壁画。
女性外道在敦煌壁画中的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多样,既有贴近日常生活的描绘,也有神话传说中的形象。
首先,敦煌壁画中女性外道的描绘通常非常生动。
女性外道的形象身姿优美,装饰华丽,手脚灵活,表情多变。
在《女外道和尚图》中,女性外道的肢体柔软,眉眼含笑,与和尚俊俏对视,颇具诱惑力。
在《迦楼罗王出降图》中,女性外道戴着鲜艳的花饰,手持菩提子,身披华丽的宝石,显得更加神秘与妩媚。
其次,敦煌壁画中女性外道的表现手法往往含有象征意义。
女性外道通常被描绘成惑人心魄的美女,但也可能被赋予负面的象征意义,代表着邪恶、诱惑、迷惑等。
在《宝树会图》中,女性外道戴着刺绣的头饰,身穿繁华的衣裙,手持龙凤宝珠,饰品上的花纹令人联想到女性的柔美与温顺;但是她却高视阔步,目露凶光,暗示着她所具有的威胁性和危险性。
最后,敦煌壁画中女性外道的表现手法中,经常会出现与男性的互动和交流。
女性外道和男性之间的互动通常是情感的表达,也有可能是欲望的交流。
在《女外道和尚图》中,女性外道和尚俊俏对视,彼此之间透露出的情感迷离莫测;而在《百善孝为先图》中,女性外道与男性发生欲望的交流,她用手在男子的下方比划,故意制造出有欲望的氛围,显示出她对男性的控制和支配。
总之,敦煌壁画中女性外道的表现手法是多样化的,不仅生动形象、富于象征意义,而且常常与男性互动,呈现出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意象意义。
这些图像和意味,不仅为我们了解女性外道的形象提供了重要的素材,还能够启示我们深入探究唐代社会言语、文化和政治背景的历史价值。
敦煌壁画绘画技法
敦煌壁画绘画技法
敦煌壁画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其绘画技法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敦煌壁画的绘画技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线描技法
敦煌壁画采用了线描技法。
线描技法是以线条为基础,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和交错等手法来表现形态、轮廓、纹理和明暗等因素。
敦煌壁画的主线条清晰流畅,线条交错有致,呈现出良好的韵律感。
二、颜色运用
敦煌壁画采用了鲜艳的颜色,其色彩饱和度高、色调多变,使人感到充满活力和生机。
敦煌壁画的颜色运用十分考究,不仅表现出物象的色彩,而且通过颜色来表达情感和象征意义。
三、造型技法
敦煌壁画的造型技法独特,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表现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高超水平。
在造型方面,敦煌壁画采用了各种手法,如平面造型、透视造型、半立体造型、浮雕造型等,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和逼真感。
四、构图手法
敦煌壁画的构图手法精湛,画面分割合理、布局严谨,具有优美的比例和和谐的形式美。
构图手法对于绘画的整体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敦煌壁画的构图手法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
总之,敦煌壁画的绘画技法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
值,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壁画基本知识之壁画技巧
壁画以技法区分,有绘画型与绘画工艺型两类。
绘画型
绘画型指以绘画手段尤其是手绘方法直接完成于壁面上。
具体画法有:①干壁画,在粗泥、细泥、石灰浆处理后的干燥墙面上绘制;②湿壁画,基底半干时,以清石灰水调和颜料绘制,须一次完成,难度较大;③蛋彩画,以蛋黄或蛋清为主要调和剂的水溶颜料,在干壁上作画,不透明、易干、有坚硬感;④蜡画,蜡与颜料混合画在木板或石质上,再加热处理;⑤油画,画于亚麻布或木板上;⑥丙烯画,以丙烯酸为主要调和剂,快干,无光泽,现代壁画常用。
以上画法有时混用,或与工艺制作、浮雕结合。
绘画工艺型
绘画工艺型是指以工艺制作手段来完成最后效果的壁画。
由于手工工艺或现代工艺的制作,加上各种材料的质感、肌理性能,能达到其他绘画手段所不能达到的特殊艺术效果,故被现代壁画广泛采用,分:①壁雕,介于雕刻和壁画之间,倾向平面化构图,不以体积造型为主,故仍接近壁画,有浅浮雕、深浮雕及阴刻线等手法,材料有石质、水泥、陶瓷、木雕、青铜等;②壁刻,用水泥掺和白垩土、石灰、石英砂,再调进颜料,做出壁面,未干时,剥刻出不同色层,做成壁画;③镶嵌壁画,主要以水泥调入粘合剂,用色石子、陶瓷片、色玻璃、贝壳、珐琅、宝石等颗粒拼嵌而成;④陶瓷壁画,便于制作,坚固耐久,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为现代壁画广泛使用的手段。
还可利用各种工艺制作壁画,如磨漆、漆画、织毯、印染、人造树脂、合成纤维等。
现代壁画涉及门类较多,已成为绘画、雕刻、工艺、建筑和
现代工业技术等学科间的一种边缘艺术。
转载自:张雄艺术网。
壁画绘画手法
一、手绘墙制作方法/步骤Step1:在墙面上根据图案大致的形状贴上胶纸,这是为了在上面画图案用的。
Step2:在胶纸上面用铅笔打稿,用深色马克笔描出要用的线条。
然后沿着这些线条将图形刻出。
Step3:在墙面铺满报纸,以使图案外的墙体不被颜料污染。
Step4:为了使颜料漆出来的效果更好,在图案上先上一层白色的底漆。
Step5:在图案部位喷涂或刷涂颜色。
Tips:在墙体上绘制图案所使用的颜料可选用丙稀或者墙漆。
当然,手绘墙还有其它很多种方法。
如果你绘画功底够厚,那么可以直接在墙上作画。
如果担心自己的绘画水平,还可以采用与广告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总之,条条大道通罗马,愿你能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家。
二、DIY手绘墙画的材料、制作方法、注意要点与相关知识充满创意的手绘墙画制作出了属于每个家庭的私家风景。
而这种风景并不局限于家里的某个位置,像卧室、餐厅、甚至卫生间都可以选择。
不过在打造手绘墙画的时候还有一些要点是需要我们去注意的。
1、首先墙画的图案和色彩要服从整体设计风格。
比如您家是中式风格,那就要求墙画图案的色彩主要是比较传统的黑色,红色或者金色。
图案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图案和纹样,或是国画中经常表现的图案。
北欧派简约设计色彩上比较极端,游走于黑白灰和超艳丽色彩两端,因此相应的墙画图案多为经过处理的比较抽象的图案。
现代派设计色彩倾向于艳丽,相应的墙画图案比较写实。
欧式设计的手绘图案色彩比较中性、低调,墙画图案主要来源于古典的欧式装饰符号,来配合欧式家具、墙线的表现。
2、其次手绘墙画出现的位置也有讲究。
一般我们不建议整个房间都画上彩绘图案,那样会让空间显得没有层次。
您可以选择一面比较主要的墙面,大面积绘制。
这种手绘墙画是做为家里的主要装饰物面孔出现的,往往会给人带来非常大的视觉冲击力,效果非常突出,印象深刻。
另外一种是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空间进行针对性绘制,比如阳光房可以在局部绘制与太阳、花鸟为主题的画,在楼梯间画棵大树等等。
隋唐敦煌壁画色彩研究对现代色彩设计的启示
隋唐敦煌壁画色彩研究对现代色彩设计的启示隋唐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其色彩斑斓、形态优美、内容丰富,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隋唐敦煌壁画的色彩应用堪称经典,其色彩组合和运用方式在当代色彩设计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隋唐敦煌壁画色彩的特点隋唐敦煌壁画色彩丰富多彩,色彩鲜艳、明快、富有层次感、对比鲜明,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其色调以明亮、鲜艳、柔和为主,其使用的颜料以天然矿物质为主,如朱砂、石青、石蓝、石黄、石绿等。
隋唐敦煌壁画中的色彩运用,以色彩的对比和互补为主要手法。
在色彩对比方面,主要表现在明暗对比、冷暖对比、互补对比等方面,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在色彩互补方面,主要表现在色彩的搭配上,使色彩更加协调和谐。
二、隋唐敦煌壁画色彩对现代色彩设计的启示1.色彩搭配的协调性隋唐敦煌壁画中的色彩搭配运用得非常协调和谐。
其中,色彩的互补和对比是实现色彩协调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色彩设计中,也需要注重色彩的搭配,使色彩更加协调和谐,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2.色彩的对比和互补在隋唐敦煌壁画中,色彩的对比和互补是实现色彩丰富多彩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色彩设计中,也需要注重色彩的对比和互补,使色彩更加丰富多彩,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3.色彩的明暗对比隋唐敦煌壁画中的色彩明暗对比非常明显,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在现代色彩设计中,也需要注重色彩的明暗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4.色彩的冷暖对比隋唐敦煌壁画中的色彩冷暖对比也非常明显,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在现代色彩设计中,也需要注重色彩的冷暖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5.天然矿物颜料的运用隋唐敦煌壁画中的颜料以天然矿物质为主,这种颜料具有天然的色彩和纹理,使画面更加真实自然。
在现代色彩设计中,也需要注重天然颜料的运用,使画面更加真实自然,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三、结语隋唐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其色彩运用堪称经典,对现代色彩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浅析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
浅析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敦煌壁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对世界文化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敦煌壁画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艺术创造1.表现手法敦煌壁画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例如,有的画面采用了中轴线的对称构图,形成了稳重、庄重的效果,如武则天图;有的画面则采用斜线和倾斜构图,形成了动感和生动效果,如《浴佛图》。
2.色彩运用色彩运用是敦煌壁画中的重要表现手法。
这些壁画采用了丰富的色彩,色彩饱和度高,异常明快。
不同颜色的搭配、渐变等手法被广泛运用,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视觉效果。
3.造型表现在造型表现上,敦煌壁画则采用了精炼简洁的手法,抽象化的表现方式,不注重物象的逼真,而是注重形象的表现力和符号意义。
二、美感形式1.宗教性美感敦煌壁画也具有宗教性美感。
其中的材料、题材、精神内涵,以及人们对它的崇敬和崇拜,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宗教性美感。
例如,莲花、佛像、菩提树等宗教符号,都是敦煌壁画的常见表现形式。
2.文化性美感敦煌壁画还具有文化性美感。
它形成于古代中国的多元文化交融过程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些壁画中的题材涉及了许多领域,如佛教、道教、民间信仰、历史人物等,都体现了当时的时代和文化价值。
3.艺术性美感敦煌壁画还具有艺术性美感。
它们的造型、色彩、构图和线条等表现手法,被认为是人类艺术的杰出之作。
这些艺术手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感,影响了后世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发展。
总之,敦煌壁画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独特艺术价值和宗教性美感的艺术形式,她的存在和魅力不仅在于其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在于其热爱和崇尚生命、一切生物的美好形态,这种美学意识深深地感染着观者,彰显了其与生俱来的美好品质。
敦煌壁画中女性外道表现手法发覆
敦煌壁画中女性外道表现手法发覆敦煌壁画是汉唐时期留传下来的珍贵艺术遗产,其中有许多描绘了女性外道的画像。
女性外道是指在佛教中被视为破坏信仰和道德的女性,常常与鬼神和邪恶势力联系在一起。
敦煌壁画中描绘女性外道的手法具有一定的特点,本文将从表现手法角度进行分析。
敦煌壁画描绘女性外道的手法非常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形态夸张和色彩鲜艳。
女性外道在画面中的形态通常是极其夸张的,比如造型非常奇特的头饰、手臂或其他身体部位的拉伸扭曲,甚至是整张脸的变形扭曲。
这些夸张的形态大大增强了女性外道的邪恶印象,反映出人们对其恶行的警惕和谴责。
此外,女性外道的衣着也非常异乎寻常,常常穿着华丽奇特的服饰。
她们的衣着往往是由多种颜色和花纹组成的,所用的颜料比其他普通人物更为鲜艳,充满了活力与生命力,用以表现女性外道的罪恶与邪气。
此外,在敦煌壁画中,女性外道的手法与其他角色有所区别。
女性外道的形象通常比其他正义人物化得更具体、更具特点,这是因为敦煌壁画中的女性外道大多来自于民间传说和故事,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因此,画家们在描绘女性外道时也更为尽心竭力,致力于呈现其独特和狂野的特征。
例如,有许多女性外道被描绘为头戴角冠或方巾,或者穿着诸如褡裢、裙子之类的民族特色服饰。
这些特有的外观特征不仅可以塑造女性外道的形象个性,也可以突出敦煌戏曲中的视觉美感。
除了形态上的夸张和色彩鲜艳以外,敦煌壁画中的女性外道表现手法还包括造型的再现和姿态的突出等。
在造型上,女性外道通常身材丰满、娇艳多姿,半露出的胸部、大腿和臀部等部位颇具诱惑力,这用以强化其总的美感和邪恶性格。
在姿态方面,则常常表现出激情四溢的情感,如全情投入的舞姿、高等的态度和缩头蔽耳的表现。
这些姿态不仅吸引着观看者,同时也更为深刻地描绘出女性外道潜藏的邪恶本质,以此唤醒观众的信仰与精神防线。
总体而言,敦煌壁画中女性外道的表现手法包括形态夸张和色彩鲜艳、造型的再现和姿态的突出等多个方面。
天梯山石窟壁画的艺术风格研究
天梯山石窟壁画的艺术风格研究天梯山石窟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绘画石刻进行了时期优美的压缩和呈现,尤其是浮雕技法的融合,具有较为独特的艺术特点,风格上也与其他石窟有所差异。
一、线条塑造下的风格特征天梯山石窟的壁画一般采用的都是线描式的绘画手法,这一风格对于壁画的表现具有独特的影响。
一方面,线条塑造下的画风相对较干净、整齐,给人留下让人清晰的印象;另一方面,线条的局限也让画面留下了相对轻薄的印象。
这种轻薄的印象又进一步强化了古代艺术家对于妆点人物服饰、环境造型的概括和浅显处理(这种处理手法是普遍存在的,而非单独为天梯山石窟特有)。
同时,因为线条本身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和可变性,因此壁画在将近垂直的坡度上可以生成不同的渐变,形成复杂的色调变化。
二、对点彩处理形成的多彩画风对点彩处理是天梯山石窟壁画中常见的一种色彩渲染手法,通过点状或碎形连续塑造,形成多样化的色彩效果,与线描化的石刻结合后更加强调了色彩之美的表现。
而这一处理手法使得壁画呈现出多彩多姿的特点,尤其是在衣饰、华丽装饰上的处理,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
同时,在采光方面的处理上,考虑到壁画空间通风性的限制,艺术家采用了明暗对比鲜明的手法,强化了画面的明亮度和色彩对比度。
三、浮雕和线描相结合,形成深厚的时空感深厚的时空感是天梯山石窟壁画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其中浮雕是关键元素。
浮雕能将图像贴面模塑化,生成明显的深浅关系。
而线条则是承载视觉信息、形状信息、光影信息,用线条作为边缘勾勒出不同的图像。
这种结合,使得画面兼具艺术感和空间感,表达出浓郁的上层尊崇感。
另外,壁画图像的排列顺序和位置也令人印象深刻。
虽然单独的图像可能并不吸引人,但是画面中图像的多样化和不同位置对整幅画面的影响,与壁画背景及其他细节的大规模和谐协调,形成稳定和直观的笼统感觉,增强了视觉凝聚力。
四、结语综上所述,天梯山石窟壁画的艺术风格主要是基于线条塑造下的风格特征、对点彩处理形成的多彩画风、浮雕和线描相结合所形成的深厚的时空感,这三个方面展现了天梯山石窟壁画的独特之处。
唐代壁画知识点
唐代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本文将从唐代壁画的历史背景、特点和主题内容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唐代壁画的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繁盛的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壁画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形式,在唐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唐代壁画以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表现手法,成为了当时艺术家们表达思想和审美追求的重要方式。
二、唐代壁画的特点1.色彩鲜艳:唐代壁画采用了丰富多彩的色彩,常常使用红、绿、黄等鲜艳明亮的颜色。
这些鲜艳的色彩给人以愉悦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富饶。
2.线条流畅:唐代壁画注重线条的表现,线条流畅而有力,勾勒出了人物和景物的轮廓,给人一种生动活泼的感觉。
3.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唐代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表情生动,根据人物的身份和角色来进行绘画,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有神。
4.主题广泛:唐代壁画的题材涉及宫廷、农田、山水、佛教等各个领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唐代壁画的主题内容1.宫廷生活:唐代壁画中经常描绘宫廷生活场景,如皇帝行宫的宴会、舞蹈、音乐等。
这些作品展示了唐代宫廷的奢华和繁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庄严和秩序。
2.农田景观:唐代壁画中还常常出现农田景观,描绘了农民耕作、收割等农田生活的场景。
这些作品表现了唐代农业生产的兴盛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3.山水风景:唐代壁画以山水画为主题的作品也很常见。
这些作品通过绘制山川河流、树木花草等自然景观,展示了唐代人们对自然和山水美的热爱和追求。
4.佛教题材: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壁画中也常常出现佛教的题材。
这些作品描绘了佛教经典故事、佛陀的形象等,表达了人们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和敬仰。
综上所述,唐代壁画以其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多样性。
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艺术形式,唐代壁画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通过研究和欣赏唐代壁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的历史文化,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
浅析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精湛的技艺和独
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
的瑰宝。
下面将从内容、技艺和风格三个方面对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进行浅析。
敦煌壁画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佛教故事、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神话传说、民
间故事等等。
它既反映了佛教的教义和禅修修行,又表达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壁画上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衣饰华丽,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敦煌壁画是文化交流的见证,记录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互动。
敦煌壁画的技艺精湛。
敦煌壁画采用了多种艺术技巧,如线描、泥塑、彩绘和临摹等。
它们运用了立体构图、透视原理和色彩对比等手法,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场景逼真。
壁
画的线条流畅,细腻且变化多样,用色鲜艳明快,充满了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敦煌壁画的风格独特。
敦煌壁画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元素,具有鲜明的多元文化特点。
它吸收了古希腊、印度、中亚和伊朗等地的艺术风格,与中国传统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系统。
敦煌壁画的人物形象既有欧洲雕塑的立体感,又有印度艺术的婉约之美。
壁画的线
条柔和流畅,色彩饱满明亮,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论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与成就
论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与成就汉代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墓葬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以汉代为代表的壁画在题材、形式、技法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丰硕的成就。
一、特点:1. 题材广泛:汉代墓室壁画的题材非常广泛,既有宗教神话故事,也有山水花鸟、人物故事等。
其中以山水花鸟和人物故事最为常见。
2. 描绘细腻:汉代墓室壁画的描绘非常细腻,画家注重细节的表现,用线条勾勒、色彩渲染等手法,使画面栩栩如生。
尤其是在描绘人物形象时,画家注重表情神态的刻画,形象逼真。
3. 色调丰富:汉代墓室壁画的色调非常丰富,以红、黄、绿、蓝等鲜艳的颜色为主,色彩鲜明且对比强烈。
画家善于使用颜料,让画面更加生动。
4. 布局合理:汉代墓室壁画的布局非常合理,画面整体均匀分布,各个元素有机组合。
尤其是在描绘山水时,画家注重构图的平衡和节奏,使整个画面有一种和谐的美感。
5. 文字记载:汉代墓室壁画上还常常出现大量的文字记载,用以说明画中人物的身份、地位、来历等。
这些文字往往呈现出一定的书法风格,并有时装饰性的处理。
二、成就:1. 艺术表现力:汉代墓室壁画在艺术表现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画家们通过各种手法,将丰富的题材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和审美享受。
2. 建筑美感:汉代墓室壁画在表现建筑美感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画家们善于运用透视法等手法,使建筑物在画面中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增强了画面的深度和层次感。
3. 社会历史价值:汉代墓室壁画是研究汉代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物,对于了解汉代社会结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墓室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服饰、器物等都是研究汉代社会生活的重要依据。
4. 考古价值: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对于考古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墓室壁画的研究,可以判定墓室所处时代和地域,揭示古代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等。
墓室壁画还可以帮助考古学家推测完整墓葬结构,发掘和保护文物。
书湖阴先生壁艺术手法
书湖阴先生壁艺术手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又以书法艺术的墨宝——龙泉石鼓、篆刻及碑刻,长期被视为“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中,书法与书法墨宝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艺术手法与风格不断地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探究,而在其中,又以书湖阴先生的壁艺术手法名噪一时。
本文将从书湖阴先生壁艺术手法的源流、特点、影响力三方面对其进行论述。
一、书湖阴先生壁艺术手法的源流首先,书湖阴先生壁艺术起源于宋朝,随着历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并得以延续。
而书湖阴先生则是一个具有艺术天赋的文人,他主要在建筑中创作,在经过长期实践的积累和技巧的研究之后,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手法。
他的壁画手法主要是以水墨画技法为基础,并结合了中国艺术传统中的印章、篆刻、拓片以及绘画技法,充分展现了他的文艺才华。
二、书湖阴先生壁艺术手法的特点(一)技法娴熟,手法多变:书湖阴先生的壁艺术手法非常娴熟,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各种技法,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变化和新意。
(二)造型简练,线条有力:书湖阴先生的作品以精神空灵,造型简练,线条有力,富有动感的风格著称,而这正是他所表现的境界和文化底蕴。
(三)字体清秀,结构严谨:书湖阴先生的字体清秀、端庄,字体结构规矩、严谨,其线条之美,蕴含了对“尺素”构成的精微把握。
(四)笔墨浑然天成,印章印文:书湖阴先生笔墨浓淡得当,有虚有实,墨韵浑然天成,而印章印文更是添上了文化的气息,显示了书湖阴先生对历史文化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三、书湖阴先生壁艺术手法的影响力书湖阴先生的壁画艺术技法十分独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种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国墙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化宝库中,书湖阴先生壁画技法与其他艺术技法一样,被人们推崇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统之一,是中国艺术的瑰宝。
总之,书湖阴先生的壁画艺术,其精神内涵、审美价值皆是以笔墨墨缘以及印章印文为重要标志的,其艺术手法成为中国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教育生活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敦煌壁画鉴赏800字
敦煌壁画鉴赏800字敦煌,这座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古城,拥有着世界上最丰富、最精美的壁画。
这些壁画分布在敦煌的各个石窟中,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敦煌壁画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佛教故事、历史事件、民间传说等。
在这些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佛像、菩萨、罗汉、飞天等各种形象,以及佛经中的场景和故事。
这些壁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在色彩上,敦煌壁画采用了极为丰富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是由天然矿物和植物提取而成,因此具有极高的鲜艳度和持久性。
这些颜色在壁画中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构图上,敦煌壁画注重画面布局的和谐统一,同时也强调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在画面的层次感上,敦煌壁画运用了透视法、重叠法等多种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立体、生动。
在技法上,敦煌壁画的绘制技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画师们采用了线描、晕染、涂色等多种技法,使得壁画形象栩栩如生。
同时,他们还运用了刻划、压印等多种手法,使得壁画更加具有质感和立体感。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敦煌壁画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这些壁画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
通过这些壁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
在鉴赏敦煌壁画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内容、色彩、构图、技法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敦煌壁画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
最后,我想说,敦煌壁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敦煌壁画,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壁画,墙壁上的艺术,在这个世界上已存在了几千年,它瑰丽灿炫,华丽宏壮。
献给活着的人也献给死去的人。
壁画即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
壁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壁画包括史前时期的岩画、洞窟壁画和地画等类型。
狭义上的壁画主要是宫廷壁画、墓室壁画、石窟壁画和寺观壁画等,且各具创新。
壁画作为古人记录当时生产生活的有效工具,一直是考古界关注的热点,但以前人们多从壁画的内容所反映的政治、经济状况及对美术史的意义等方面来进行研究,笔者将通过前人对史前到封建社会的壁画研究来讨论中国古代壁画材料及技法的发展。
一商、西周时期的壁画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宫室壁画出现在商代。
《说文·反质篇》引《墨子》佚文说,殷商时期“宫墙文画”“锦绣披堂”。
1975年考古工作人员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北的一座半地穴式房址中发现了绘有红色花纹和黑色圆点的形似对称的图案,说明殷代晚期的建筑物上已经出现了壁画。
这一时期人们居住的房舍内,墙壁上刮有一层石灰,这些绘画均作于石灰之上,这也许就是最原始的地仗。
这一时期的绘画工具应是树枝或原始毛笔,红色颜料为赭石,黑色颜料为含铁、锰较高的红土。
到了周代,在天子轩明政教的明堂周围都画有壁画。
《孔子家语》记载:“孔子观乎明堂,都四门墙,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
”还有周辅成王召见诸侯的图像。
这是真正意义上中国壁画的开始。
周代也有墓室壁画,在陕西扶风县杨家堡西周墓内有绘菱格式与带状的花草纹样图案的壁画。
这一时期的绘画工具比商时已有进步,颜料也更加丰富,多为一些有机矿物颜料,将画作在有白灰的墙壁上。
二春秋战国时的壁画春秋战国时期壁画的范围扩张。
这一时期的壁画题材更加丰富,圣贤肖像,神灵怪异,但现实性的东西较少。
据东汉著名学者王逸《楚辞章句》云:“楚有先王宗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诡谲,及古贤身圣怪物行事。
屈原…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而成《天问》,此时正值他第一次被放逐。
那么,从屈原的《天问》中可以知道其内容是历史与神话的交织,其形式是一组手法自由、不受时空限制的连环画。
战国时期的《山海图》则是一种图文配合规模宏大的壁画样式。
三秦代的壁画1979年在陕西咸阳秦都第三号宫殿遗址一处长32.4米,宽米5的走廊两侧残高0.2——1.08米的坎墙墙壁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保存完整的长卷轴式建筑壁画,以前虽也发现过壁画残块,但大多为图案纹饰。
壁画颜色丰富有黑、赭、黄、大红、朱红、石青、石绿,以黑的比例最大,显示出秦人尚黑的特点,色料多为矿物颜料。
壁画内容丰富,个性鲜明。
东壁北组的《车马图》不仅突出了秦代绘画写实性,而且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
本图整体采取侧面鸟瞰角度,平涂晕染兼施,局部画面采用了剪影效果。
秦代壁画的技法以平涂为主,而线条不予强调,犹如“没骨”之法,且没有渲染,工笔重彩人物技法尚处始创。
壁画墙体一般用夹竹抹泥墙,墙面均经过馑涂。
绘画工具为毛笔。
世有蒙恬造毛笔之说,但很多文献及出土毛笔实物均证实蒙恬非毛笔的创造者,而可能是毛笔的改良者。
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均有毛笔,名称不一,楚称聿,吴称不律,燕称弗,秦称笔。
秦统一六国后始规范名称曰笔。
秦代墓室壁画遗址迄今尚未发现,但《史记·始皇本纪》说始皇陵墓地宫“上具天文”,由此看来在秦始皇陵内极可能存有大量壁画。
四汉代的壁画汉代壁画大盛,其壁画艺术在继承了春秋、战国及秦代传统技法的基础之上有了新的发展。
随着木构建筑的破坏,汉代建筑物中的大量壁画早已荡然无存,但已发掘的汉墓室壁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墓室壁画是宫廷壁画的一种转嫁。
它不是让世人公开观赏,修墓绘壁画一方面是为了表明对死者的敬仰怀念,显示其高贵;另一方面有希望死者死后可以向生前一样继续享乐,过着荣华不缺的生活。
强烈的心理因素造就了壁画的传承。
楚启恩先生将汉代的墓室壁画划分为彩绘壁画和石刻壁画(即画像石或画像砖)两种。
笔者认为石刻壁画在分布地域,盛行年代,创作风格,传播路径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应将“画像石”划分出来单独研究,本文中也不做赘述。
西汉的墓室壁画遗存已发现四十余处,但西汉时期的墓室壁画较少,多为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
较完整的西汉早期的壁画,是河南洛阳烧沟的西汉墓壁画。
这幅画用粗犷的墨线勾勒人物,用紫、红赭、绿蓝几种颜色加以涂染,画法拙朴但很传神,充分体现了西汉的艺术特点。
卜千秋墓中的壁画则是事先在地面上把特制的空心砖编号,排列粉刷,绘制以后再拼装到墓室顶部。
画面夸张概括,这是前朝所没有的一种新的壁画创作方法。
东汉的墓室壁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壁画面积增大,色彩手法更加多样。
写实性增强。
车骑出行,家居案次,观赏歌舞,农牧生产,内容贴切。
壁画往往是一气呵成,勾勒的线条比较流畅,准确、粗壮、简练,豪放潇洒之气四溢。
总之,汉代画风拙朴、古雅,不大讲究比例关系,线条粗犷,多运用散点透视,人大于山。
散点透视互不遮拦,象征手法见多,以一当十。
多用先勾线后涂色的方法,注意整体法和中轴对称关系,人物造型以尊卑关系而定。
设色法主要有:单线平涂法,没骨法,白描法和点彩法,晕染法和渲染法,写意法等。
五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渴望安定,精神上需求安慰。
佛教趁此迅速发展。
壁画艺术是佛教传播的重要形式,所以这个时期壁画得到很大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壁画主要分布于新疆和甘肃两区。
新疆地区地域广大,所以石窟壁画在发展过程中因受到来自不同地区画风的影响,或受同一地区画风影响因各自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了多种风格。
大概有“龟兹风”、“西域风”、“汉风”、“回鹘风”、“焉耆风”五种。
受中原地区汉族画风影响而成的为汉风;在吸收汉代风格的基础上加入其民族特色而成的为回鹘风;受中亚地区“犍陀罗”画风影响较深的为“龟兹风”。
魏晋南北朝在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壁画主要为北魏、西魏两代,属佛教传入我国的早期作品,故风格较粗犷,不强调细致刻画,以大而整的笔法绘制,不注重发挥线描作用。
与同时期中原地区的绘画不同,色彩上只求大块处理,造型整体而果断。
衣服飘带多用直形与弧形的结构来表现。
夸张与写实相结合,有“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效果。
画面上已有采取散点,平列的构图格式,极富装饰效果,“对后世佛教壁画的发展提供了法式基础”。
③正如楚启恩先生在《中国壁画史》一书中所说,“形象取自于自然,而又不同于自然界的真实形象,这是现实与理想的结合,是高一层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我国佛教壁画创作中所常用的形式。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原地区很少有在墓室绘制壁画的,只是在辽东、河西等边远地区仍有豪门大户沿袭汉代旧制,仍在营建砖石结构的壁画墓。
但从北魏开始,墓室壁画又重新开始在中原流行,如山东地区北齐人物树石屏风壁画墓,集安高句丽墓等。
魏晋南北朝的寺庙壁画则多见于传说和记载,画迹已不复存在。
原因是由于历史的久远,寺庙建筑已被毁坏,其中的壁画也就随之湮灭了。
这一时期的壁画在传统的密体画法基础上有了新的疏体画法。
人物造型的俯仰正侧和树木枝叶的变化都比汉画有了提高。
用线以刚劲为主,刚中有柔。
虽仍以铁线为主,但已根据面部、衣纹的不同而有粗细转折的变化,并善用流利飞舞的长线条。
人物形象多写实、动态夸张。
“秀骨清像”的人物造型,代表了当时人物肖像画的新水平。
设色沉重而稍板滞。
同时吸收了外来因素,如印度的立体透视法和西域的凹凸画法,发展了中国传统画技法。
制作壁画前一般都铺设地仗,用朱色或墨色起稿。
地仗材料一般由粉土、沙土及少量的植物纤维(如麦草、麻等)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水调制而成。
制作地仗的粉土中含沙量一般较大。
但因壁画的地域和制作年代不同,制作材料和工艺有所差异。
六隋唐隋朝隋代仅存38年,但它的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开创,结束了北朝以佛教为国教的局面,扭转了南朝尚清淡的颓废风气。
正统的经学与佛教同时发展,南北不同的画风因融合而开一代新风。
隋统治者笃信佛教,所以隋石窟、佛寺的兴建仍不减往代。
以敦煌石窟为例,隋代现存石窟95个,占现存石窟总量的1/3。
在唐代张孝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隋代参加当时寺庙壁画绘制的画家数十人,例如展子虔、孙尚子、郑法士及其弟法轮,子德文、董伯仁、杨契丹、田僧亮、江志、尉迟跋质那、李雅等人,都享有佛教壁画著名画师的盛名。
然遗憾的是隋代的寺庙迄今已不见形迹,寺中的壁画也就不得见了。
另外,自汉魏以来的厚葬之风仍在沿袭,墓室中的壁画绘制虽已不及魏晋,但仍在倡行。
其布局沿北朝旧制,墓道天井和墓室中的画均分上下两栏,全墓壁画以最后一个田井为界面分为前后两个单元,以象征院落重重。
技法上,隋代时的人物形象已从北周时的头大、腿短等比例失调趋向协调,各种姿态已从早期较多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而逐渐趋于写实。
当时的线描也发生了变化,既有精细的铁线描,也创造出豪放的兰叶描法。
在晕染法中已将西域的明暗对比法与中国的渲染法融为一体,使人物形象的颜面既表现出鲜红的色泽,也有阴阳明暗的立体效果。
色彩上少用原色,以杂色解斡,使色彩由浓艳向单纯清雅过渡。
画风主要有疏体和密体两种。
地仗——石窟一般为三层:粗泥,细泥,白灰。
其他多为两层:草泥层,白灰层,少量仅有一层白灰。
颜料:大多为矿物颜料。
唐朝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辉煌的时代。
其佛教的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的又一高峰。
修佛寺,凿石库,建道观,数量惊人,为佛教壁画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大唐盛世的壁画开始呈现多姿多彩。
唐的壁画除在寺庙、石窟、道观内绘制外,在宫殿、衙署、宅堂、墓室之内也多绘制。
唐代石窟壁画以甘肃省敦煌莫高窟为代表。
“敦煌莫高窟壁画作品的时代较明确,风格画风较为明显。
”莫高窟内保存了唐代石窟有236个,有唐各个时期的壁画,并具有鲜明的唐风和地方特色,与隋以前的作品已截然不同。
晋代的粗犷质朴的特点已消失,而是以一种崭新的风貌盛行于世。
初唐时期的作品有明显的隋大业遗风,墙面仍以赭色做底。
“这是敦煌艺术的传统特色”而敦煌莫高窟第77、205、209、244、322窟的《说法图》在造型、构图、晕染以及装饰上都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画风,人物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增强。
晚唐则画风细腻,手法写实且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把吐蕃时代奠定下来的具有鲜明吐蕃风格的壁画形式进一步固定下来,加以发扬,从而形成了延续200年的敦煌壁画的地方风格。
唐代寺庙壁画非常发达,仅《记两京外州寺观壁画》一文,就记载了当时在两京诸多寺观中著名的宗教壁画,记述了许多当时著名大画家的壁画杰作。
可惜的是,唐代寺观壁画大多毁于唐代“会昌灭佛”的政治风云中,故而遗存的壁画作品不多。
唐代墓室壁画是唐代壁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发现的唐代有壁画的墓室为数不少,以陕西长安一代为最多,其次在新疆、山西、广东等省也有少量出土。
当时的人们崇尚道教、佛教,相信死后能够升天故厚葬之风盛行。
尤其是皇亲国戚及贵族官僚,死后不惜大量动用人力物力,修筑高坟大冢,陪葬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