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命题预测《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趋势、选择题设问角度与解题策略》

合集下载

2019高考地理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及方法精品教育.doc

2019高考地理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及方法精品教育.doc

高考地理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及方法? ? 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⑴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 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 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 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 海洋资源小专题⑴ 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②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② 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③ 海盆:深海锰结核 (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3. 盐度和洋流小专题⑴ 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① 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 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⑵ 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 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 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⑶ 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 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 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 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 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2019年高考地理解题思路分析

2019年高考地理解题思路分析

咸水湖 河水入湖无出 内陆蒸发大于淡水补给
蒸发增强
内陆封闭 气温升高
地形变化 气候转暖
精准表达 精准表达的关键是:用术语;有逻辑;成体系;
举例:2019全国2卷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 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 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 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里海区域气温继续升高,河流补给里海,蒸 发大于补给
里海纬度高于地中海,蒸发弱于地中海
设问转译(设问通俗化)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里改海变西了南部区山域脉的隆地起貌对里、海水区文域和的气地貌候、特水征文。、 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气候响变。化有什么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为淡什水么湖末次。冰对期此晚作期出,里合海理短解时释成。为淡水湖?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为里什海么演伴随变气为候咸转水暖湖,里的海原演因变。为咸水湖?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黑 是为海 什、 么湖地 ?泊中的海必继要续向条湖件泊。演化,必须的条件可能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 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
梳理素材(事实性信息转化成地理信息)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
成的影响。(8分)

地理考试选择题和问答题答题技巧

地理考试选择题和问答题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选择题、问答题答题技巧整理人:泸县四中地理组袁勇一、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二)应试策略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2、认真审题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三)应试技巧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1、明确题干要求。

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

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2、分析解题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误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

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四)解题方法介绍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例如:(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下列方案合理的是()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答案:D 点拨: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正确答案为D。

2019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命题规律研究及后期复习策略

2019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命题规律研究及后期复习策略

建议老师们,特别是在高三的老师们,除了要 踏踏实实的教好课,搞好复习以外,作为要带着一批 学生面对高考、走向高考考场的老师们,一定要回头 看看路,这个路是什么,这个路实际上就是历年考试 的试卷。你不要觉得那个考过的题都是没用的,都是 已经被枪毙的了的、僵硬冰冷的、苍白无力的、躺在 这的一个无用的东西,不是!在我眼里,历年考过的 试题也好,考过的试卷也好,就是一张张可以说话的 嘴,就是一个跳动生命信息的那样一个活体。为什么 这么说,因为你只要会问,它什么都可以告诉你。
你想知道的这些东西,它都可以给你提供相应 的参考信息,如果我们把历年的题,仔仔细细的研 究了一遍,通过每道题,仔仔细细的分析,提炼出 这道题里面要求的是什么东西,反映的是什么东西, 这对我们备考,对我们理解新课标,理解高考的要 求,意义就大了去了,所以你不用问,不用见到据 说是命题的老师,你就去问明年的方向是什么呀, 明年考什么呀。所有的答案都在历年的考卷中表示 的很清楚。
二、试题回放,高考命题的相互借鉴
1、信息相似度 设问相似度 答案相似度 (2014年文综卷I) 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 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 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 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 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 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
3、信息相似度 设问相似度 答案相似度 (2013年)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 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湖面海拔1134米, 鱼类资源丰富。尼 罗河鲈鱼是体型 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属肉食性鱼,原产 于尼罗河、刚果河 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 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 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 及周边水系。

2019届高三地理复习建议及命题趋势分析

2019届高三地理复习建议及命题趋势分析

高考评价体系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一体四层四翼)
核心价值
立德树人 服务选拔 导向教学
“一体” 是总体框架,“四 层”与“四翼” 是“一体” 的
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实现
高考评价功能的理论体系。
为什么考
立德树人:高考再重要也是教育的一环节,必须 服从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立德树人。
服务选拔: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肯定具有一定的
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 积累、能力提升和素 质养成的过程中,逐 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 值观。 学科 素养 必备 知识 核心 价值
关键 能力
重点考察学生所学知 识的运用能力,强调 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交流与合 作等学生适应未来 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 至关重要的能力
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
高考备考的本质和途径
本质——落实知识方法,提升解题能力!
(怎样才能让学生把知识“记住、理解”,会用知识解释问题)
前提——明确目标定位;精准分析学情!
(真正知道学生的问题和思维障碍点)
途径——理解政策方针,洞悉考试意图; 探寻命题规律,找准复习方向; 针对学生特点,采取有效措施。
命题立意:知识——能力——素养(观念)
修订原则指明复习备考方向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
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 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 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 事务,具有扎实的学 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 视野,并体现出自身 的实践能力,创新精 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 素养。 强调考查学生长期 学习的知识储备中 的基础性、通用性 知识,是学生今后 进入大学学习以及 终身学习必须掌握 的

2019年高考地理热点分析和命题预测(含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热点分析和命题预测(含答案)

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系列(二)河流专题(命题猜想)命题热点突破一: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一)河流水文特征1.径流量(1)径流量的大小——取决于五方面:第一,降水量的多少;第二,流域面积的大小;第三,干流的长度;第四,支流的多少;第五,蒸发量的大小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河流水量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多少,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河流主要取决于气温的高低。

(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或小,若大的话,汛期在什么季节(春汛、夏汛、冬汛)。

2.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形、植被覆盖率、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

3.结冰期与凌汛:主要与气温有关。

最冷月均温小于0℃有结冰期,若河流同时又是从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的,则还会有凌汛现象。

4.流速——湍急、大、急5.水能——大小取决于高差的大小和水量的大小。

(二)河流水系特征 1.河流的长度和流向2.流域面积大小3.支流的多少及其长短和分布(对称的、向心的、辐射的)——地势决定着河流的流向, 河流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所以,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4.地上河(河道平直、弯曲、地上河)5.入海口(有没有入海口)6.河流是否弯曲河流的水系形状特征例:河流含沙量为河流中单位水体所含悬移质泥沙的重量。

河流输沙量为一定时段内通过河 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其大小取决于含沙量和径流总量。

下表为我国四条河流入海口泥沙特 征。

据此回答 1——2 题。

1.②河较③河年平均入海沙量大,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流域( )A .暴雨频率高B .植被覆盖差C .汛期时间长D .河流落差大 2.四条河流中,年平均入海径流量最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①② ③ ④ 年平均含沙量(kg/m 3) 0.22 25.6 0.53 3.27 7.098×10101.1×10124.68×10117.96×109年平均入海沙量(kg)例:[《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四》]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全国卷3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卷3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主要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
要转化为草地, B错误, C 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
A 错误;
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
D 错误。故选 C。
我国某公路长 500 多千米, 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 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公路南端海拔约
泥石流多发不合实际, A、 C错误。故选 B。
【 11 题详解】
由( 1)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与题干,公路长
500 多千米,南端海拔约 1 070
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北端海拔约 750 米,说明公路南北两端海拔较低,中间穿越横亘在新疆中
部的天山山脉,沟通了南疆与北疆。公路北端海拔约
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
【 6 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
A 正确, B 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 C 错误;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
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不合题意,
D 错误。故选 A。
2. 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 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 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 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 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答案】 1. B
2. C
【分析】
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 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 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
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2019年地理高考命题趋势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

2019年地理高考命题趋势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
9
命题思路: ①地理原理落实到具体区域中;
选择题
②以时间为线索,考查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③注重对区域地理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寻求区域可 持续发展之路。
如,36题: (1)以中国或世界某重点区域为平台创设情境,
从自然地理主干知识入手,考查区域自然、人文地理 特征,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
(2)围绕区域分析的“在哪里”、 “怎么样” 、 “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思路设计问 题,注重问题的开放性。
【答案】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 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 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 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 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 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 量大。(方法合理2分,论述正确、完整4分。)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 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
新加坡地理特征及原因分析
(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阻挡海水涌 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
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12分)
围绕区域发展设问有什么?为什么?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 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6分)
57.2
难度值 0.452 0.421 0.446 0.495 0.57
(2)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考查地理学科的主干 知识 。
2019年考查知识点
知识点
分值
1-2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 8 展特点
3-5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12 及其形成条件
6 运用地图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4

探析命题特点,完善备考过程——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分析及2020年备考建议

探析命题特点,完善备考过程——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分析及2020年备考建议

探析命题特点,完善备考过程——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分析及2020年备考建议●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宋懿杭州学军中学 徐勤2019年的全国高考试题是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命制的,考试中心明确:高考要求发挥“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纵观全国卷的三套试题,可以发现“立足区域空间视角,通过时间变化,透过地理现象揭示其本质,以达成人类的识生存、谋发展、向往美好”的地理理念与学科思维,彰显了地理学“解释过去、思考现在、预测未来”的学科价值。

一、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分析(一)突出核心内容首先对全国卷Ⅰ地理试题的“材料情境”与“设问角度与层次”进行如下统计:全国卷Ⅰ地理试题内容统计扫二维码,关注“求学杂志”回复关键词“地理试题内容统计”,即可查看全国卷Ⅱ、全国卷Ⅲ地理试题内容统计通过分析全国卷的三套试题,可以看出其所考查的地(二)取材生活现象2019年地理试题的情境材料,大多取材于生活,学术化痕迹明显减少,简洁易懂,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周边发生的一切,关注世界的变化。

如:全国卷Ⅰ地理试题的第一组选择题(“长三角村办企业”题),所给的材料几乎就是新闻媒体的语言;第二组选择题(“欧盟籍与非欧盟籍”题),涉及中东动荡产生的难民问题;第43题(“安仁古镇旅游”题),与乡村振兴的政策相呼应。

(三)抓住关键能力地理学科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体现在多个方面,重点考查的应该是识图(包括地图、统计图、原理图、示意图等)、读图、析图的能力。

全国卷Ⅰ地理试题中有六幅图,全国卷Ⅱ有五幅图,全国卷Ⅲ有五幅图,平均每套试卷有五到六幅图,还不包括“无图考图”试题。

而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图中所隐藏的信息的能力是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

2019年地理试题中有关读图能力考查的,有两处值得注意。

一是全国卷Ⅱ的第一组选择题,图1“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变化方向”。

乍一看,这些箭头会让人发懵,以为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一种联系。

只有在长三角城市发展存在时空差异的背景下,仔细审阅完材料和图,才能领会这些箭头是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之间的城市“地位”变化。

2019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

2019.9报告提纲•一、试题总体评价•二、考试总体数据•三、试题分析与答题反馈•四、教学思考与建议一、试题总体评价• 稳中求进,推进考试内容改革数据来源:杨柳,段玉山,《2019年地理高考全因卷内容与能力结构分析》,《地理教学》2019年第18期。

数据来源:杨柳,段玉山,《2019年地理高考全因卷内容与能力结构分析》,《地理教学》2019年第18期。

考试内容覆盖比较一致,考查范围广度相当,吻合考纲要求。

数据来源:杨柳,段玉山,《2019年地理高考全因卷内容与能力结构分析》,《地理教学》2019年第18期。

数据来源:杨柳,段玉山,《2019年地理高考全因卷内容与能力结构分析》,《地理教学》2019年第18期。

• “低起点高落点”,命题意蕴高远所谓“低起点”,是指2019年地理试题情境创设或贴近日常生活情境,或吻合考生平时地理学习中常见的内容,大部分考题在选材上比较平实。

所谓“高落点”,是指试题考查的立意落点高远、意蕴深刻。

2019年地理试题以看似平实的素材情境展开设问,既落实对考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又达成考试对考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导引。

• 选才与导教并重,发挥考试功能2019年地理试题以时间和空间为尺度,通过精巧设计、层层递进的设问,探索实践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路径,直指当前教学痛点,充分发挥考试的选拔人才与教学导向功能。

如非选题36题“德国鲁尔区的医疗保健产业区位分析”,37题“美国内陆高山某河流”地理过程考查等• “五育并举”,关注学科前沿,彰显学科特色1、2019年地理试题在充分考查德、智的基础上,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要求。

根据地理学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选取既能达成考查目标,又结合学科知识的素材,设置问题情境,加强对健康意识、审美情趣、劳动观念的考查,突出对体美劳的教育引导。

2、关注学科前沿二、考试总体数据1、2019年各大题基本数据题号人数题分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区分度满分人数客观题1252224421.980.507.970.40215主观题1252225621.920.397.160.260全卷12522210043.900.4413.100.320 1252222411.430.48 3.910.304第36题第3712522222 6.770.31 3.300.270题第423973410 2.950.30 1.910.2631题第438548810 4.070.41 1.330.1140题2、各分数段人数起始分数终止分数人数人数比例累计人数累计人数比例095050.40%5050.40%10194179 3.34%4684 3.74%20291330410.62%1798814.36% 30392588820.67%4387635.04% 40493556828.40%7944463.44% 50593103224.78%11047688.22% 60691268810.13%12316498.36% 70791991 1.59%12515599.95% 8089670.05%125222100%最高分:87 3、纵向比较年份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全卷平均分43.9054.9451.0859.2454.86全卷难度0.440.550.510.590.55全卷标准差13.1012.4214.3814.6716.06全卷区分度 0.320.300.350.360.40客观题均分21.9833.9824.4727.2126.38主观题均分21.9220.9726.6032.0328.49全卷最高分87919698972015-2019年地理高考各分段人数分布图2015-2019年地理高考各分段人数累计分布图4、横向比较平均分广西四川贵州西藏云南60.6??全卷43.9>50(较去年高7~8分)客观题21.98?21??主观题21.92?39.6??36题11.4312???37题 6.7710???三、试题分析与答题反馈1、整体得分分布2、客观题典题分析与答题反馈3、主观题试题分析与答题反馈2、客观题典题分析与答题反馈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高考地理命题方向预测及名师指导

高考地理命题方向预测及名师指导

2019年高考地理命题方向预料及名师指导很多同学在备考复习中常常会找不到复习的重点。

其实,明晰考试方向,洞察命题趋势是高考备考复习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

为了能够更加有助于广阔地理考生202019年备考复习,现对202019年地理试题的走向做以简要分析,并为地理考生下一阶段的复习备考供应建议。

一、202019年地理学科命题的趋势分析1.难度有所降低,基本地理学问考查为主高考是人才选拔性考试,在考查基础学问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的实力。

但基础学问的考查,体现高考试题的公允性原则,也能很好地体现教化的导向。

在教化教学中,更多的学生是获得生活所需的基础学问和基本实力,只有能够具备这种基础实力,才可以进入高等院校接着深造。

所以在高考试卷中,基础学问往往占到65%-70%。

2.内容多维性,促进学习回来从试题的出题角度来说,2019年的高考试题更侧重学问面的考查。

从试题统计来看,试题囊括全部的章节以及全部教材中大的重要学问点。

这一点对于促进中学教学改革创新是特别有利的。

这就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留意基础学问、基础实力的学习,培育扎扎实实的科研、工作实力。

创新是在基础实力得到发展的基础上的创新。

这一点受到了中学老师与学生的普遍欢迎。

因此,202019年的高考地理试卷在内容多维性、普遍性上仍旧会保持2019年的特点,试题覆盖的学问点会更加全面。

3.命题思路清楚,对复习有明确导向性有的学生觉得地理很难学,初、中学加起来8本书,加上地图册,至少要10本书,复习起来特殊吃力。

假如真的这样,那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无疑是最大的,而从当前各学校报考地理学科的学生状况看,这样大的考查范围无疑是不现实的,必需缩小考查范围。

2019年的试题明确的指引出了方向--初中地理学问只是载体,由世界地图、经纬网引出考查的内容,而考查的重点学问还是中学课本上的内容。

所以初中课程的复习必需大线条化,能够区分较大的区域,能够通过经纬网确定大致的位置即可,不须要太具体。

第一讲 2019年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趋势(百师联盟)

第一讲  2019年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趋势(百师联盟)
地理的压轴题将着重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意识,而 北大清华学生就从这些题中选拔!
逻辑推理能力,在地理试卷中也有充分体现。 阅读理解是最值得考生重视的地方,高考对阅读速度的要 求不断提高。预计2019年即今后的高考试卷的阅读量会持续增 加!
3.要加强审美情趣、健康意识、劳动体验等方面的考查 和引导,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夯实学生 全面成长的基础。
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最能看出一个考生是否能够自觉运 用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法,今后的高考试题或将通过增强情 境的探究性和社会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对同一 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 解放出来,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
2.要加强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阅读理解和应用写 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命题趋势 ➢ 2019高考文科综合将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
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历史 学科所独具的思维与分析方法。
➢ 地理试题将更加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 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将地理学思想方法自然、贴 切地融入素材。
凸显高考改革要求
依托基础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情感 价值观; 考查综合——知识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综合; 注重应用—分析解决生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 现实问题; 关注创新意识——情境创新、角度创新、功能创 新。
第四,强化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创新能力。
各科的压轴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北大 清华学生就从这些题中选拔!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看其是否能够自觉运用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法。 试题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 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 结论,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

抓住时代脉搏 渗透发展方向——评2019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

抓住时代脉搏  渗透发展方向——评2019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

抓住时代脉搏渗透发展方向——评2019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近年来,地理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地理学科试题也在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调整,以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认知和了解。

而2019年的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则放眼于时代脉搏,通过渗透发展方向推动地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地理学科试题在题材上注重时代性。

试题中的内容紧扣时代发展和国家战略,如“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等。

这些题目突显了地理学科与时代发展的密切关系,通过让学生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战略规划,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这种设计还能激发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全球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念和全球视野。

其次,试题在思维方式上呈现多样化。

试题中不仅有传统的考查地理基础知识的题目,还增加了一些拓宽思维视野的问题,如“古塔的有效保护目前面临数种压力”,要求学生除了了解古塔的特点外,还要考虑到古塔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这类试题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综合应用能力。

这种多元化的试题形式,能够更好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为了追求综合性,试题还涉及多学科的内容。

例如,“图1”中的蒙脱石(MT)主要用于水处理、除油除腻用于制造剂等面向什么行业的产品加工与生产中。

这种跨学科的探究不仅丰富了试题的内涵,同时也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提高了知识间的整合能力,加深了对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

这样设计试题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

然而,也有一些争议存在。

其中一个问题是试题涉及的内容过于新颖和细节化,使得学生较难准确地回答问题。

例如,“图2”中的综合设施中主要包括滨海大道、地下消防通道等,向城市环境方面发挥的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既要了解滨海大道和地下消防通道的具体作用,又要对城市环境方面的功能有所了解,因此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和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
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
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它产生了什么作用?” -——影响、结果、功能、作用、目的、理由类。
(2018年全国1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 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 D.两侧村庄多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
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D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35
(2016年全国Ⅲ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 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 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 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6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
“它为什么在那里?” ——因素、原因、条件、反映、理由类。
(2016年全国Ⅰ卷)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 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 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 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 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 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 1~3题。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C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④地下径流增加
34
(2016年全国Ⅲ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 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 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 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 ——措施、启示、设计类。
(2015年全国Ⅱ卷) 圣劳伦斯河(图3a)是一条著名的 “冰冻之河”。图3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9~11题。
17
11.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
“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发展过程、趋势、方向类。
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
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13
“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发展过程、趋势、方向类。
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该山地森林植被恢复后与河流径流的关系?
32
(2016年全国Ⅲ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 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 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 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B )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④地下径流增加
29
(2016年全国Ⅲ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 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 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 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10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明清时期, “瓷都”景 德镇是全国 的瓷业中心, 产品远销海 内外。
目前景德 镇仍然是 我国重要 的陶瓷工 业基地。
景德镇陶 瓷生产工 艺水平高, 产业工人 素质好。
景德 镇产 业基 础好
11
“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发展过程、趋势、方向类。 (2015年全国课标Ⅰ卷)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 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 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4,完成 10~11题。
从果类措施
18
二、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一)审清情境内涵,明确试题立意 1.文本——结构化阅读,把握中心思想 2.数据——由定量到定性,透视事物本质 3.图像——掌握读图方法,解读图像信息 (二)紧扣题干要求,抓住关键词 (三)结合图文信息、调用已知、严谨思维,获取 正确选项
19
(一)审清情境内涵,明确试题立意 1.文本——结构化阅读,提炼中心思想。
文本材料提供的是已知条件、解题思路与启示语, 文本材料是解答选择题的关键一步。
一般一组选择题的文本材料字数达100多字。 采用结构化阅读,可以快速提炼中心思想,获 取关键词语,寻找思路,顺利解题。
20
结构化阅读 运用结构化思维方法进行文本阅读。 结构化思维一般是采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
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对地理事物和地理要素 之间的关系进行递阶的层次分析,解释地理事 物和要素的分类与层级,形成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2003年,佛山陶瓷 主产区被划入中心 城区范围,陶瓷产 业向景德镇等陶瓷 产地转移。
中心城区以第三产业为主, 佛山陶瓷主产区的土地利用 类型由工业用地转变为商务 用地,随之佛山产业结构在 调整。
3
(2017年全国Ⅰ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 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 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 此完成9~11题。
“它在哪里?”——位置、分布类。
11.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 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分类
下图所示山地为 甲、乙两条河流 的分水岭,由透 水和不透水岩层 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 中,该山地被破坏的 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全国卷选择题 设问角度与解题策略
一、选择题的设问角度
地理选择题 围绕着地理学科研究 的六大核心问题进行设问
2
地理学研究的六大核心问题
“它在哪里?”——位置与分布。 “它是什么样子的?”——本质属性与地理特征。 “它为什么在那里?”——地理成因与地理规律。 “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地理过程与发展规律。 “它产生了什么作用?”——地理效应与地理意义。 “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人地协调,可 持续发展。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
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D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36
(一)审清情境内涵,明确试题立意
2.数据——由定量到定性,透视事物本质 地理数据包括自然地理数据和人文地理数据。地理数据
21
(2018年全国1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 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 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8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
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0世纪80年代初珠 三角成为经济开放 地区,享受国家对 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 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 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 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 基地。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
“它是什么样子的?”——特征类。
(2018年全国Ⅲ卷)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 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 50℃, 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 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 据此完成 9~11题。
D.T3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2018年全国1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 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 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