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三)

合集下载

透视学三点透视解释

透视学三点透视解释

透视学三点透视解释透视学三点透视解释:所谓三点透视就是物体有三个消失的地方,分别在眼睛、手和脑子里。

要注意的是,从各种透视图中找出来的消失点和实际消失点不完全相同。

要弄清楚消失点问题,还得知道点的位置。

通常我们把物体上两个面交线(即二点透视的消失线)称为“消失点”。

当消失点都画在某一边或某一角上,这个透视就叫作“平行透视”。

三点透视又分为三类: 1、消失于无限远处的透视——离开人眼无限远的距离仍然可以感觉到物体的存在。

例如地平线就是这样一条线,它虽然很长但由于离开了人的眼睛而感觉不到了,只有当把目光投向大海,才能真正看到它的存在。

在海平面以下,人眼是看不见物体的。

2、消失于无限近处的透视——离开人眼无限近的距离仍然可以感觉到物体的存在。

例如观察一枚硬币,人眼是看不见硬币的。

一般在画透视图时,都采用平行透视,但有些作品为了更好地表现形象,强调空间感,还是经常使用其他的透视形式,如成角透视,圆形透视,倾斜透视等。

画好透视图的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1)首先要确定立体的主体及其基本比例。

(2)要了解画透视的目的是什么,如是表现近大远小的效果,还是表现景物纵深远近关系,还是仅供临摹参考等。

(3)其次是确定明暗交界线的位置和形状。

(4)第三步是定出中心线。

(5)最后要合理安排透视的次序。

1、用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假想线画一个圆,再把这个圆当作物体,然后用直尺将圆的四周封闭,形成一个圆柱体。

(2)看一个矩形放在哪里,就用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假想线把矩形框起来,然后再去观察这个矩形。

2、如图是一张屋内平面图,从屋顶、地面与窗户上看到的窗外景物图。

(1)先看一看:看得到屋顶吗?看得到地面吗?看得到窗户吗?(2)先在地面上选一点作为a点,看一看是否平行于地面。

(因为当墙角成为30°的锐角时,它就会变成一条直线,此时便没有可看的地面)(3)移动a点,重新确定b点,移动c点,并将透视线沿着窗台的方向延伸。

透视学三点透视解释

透视学三点透视解释

透视学三点透视解释一、透视学的定义透视学,又称“视学”,是绘画透视基础理论的总称。

包括三种透视,即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

1.平行透视即在同一个面上,把两个以上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透视方法。

最常见的是一点透视。

2.成角透视是把物体向两边看成倾斜角度,所产生的透视现象。

最常见的是两点透视。

3.倾斜透视是把物体向前后左右都看成倾斜角度,所产生的透视现象。

最常见的是三点透视。

二、三点透视的特征( 1)在作画时,将三点透视或者更多点(即几何透视)依次安排在同一个面上,分别观察三点透视中各物体与其它物体的关系,将三个物体间相互关系的点之坐标及位置连线,就形成了立体感很强的画面。

( 2)在作画时,可运用其中任何一种透视来表现物体,使形象富有真实感。

( 3)不能认为几何透视一定要平行画面。

如构图上把山峰的外轮廓画得比较具体而明显,而内部的山头却虚掉,这样从远处看过去会出现一座漂亮的空中楼阁的透视效果。

( 4)几何透视不能成为不变的法则。

例如黄金分割法。

二、三点透视的特征( 1)在作画时,必须按照正确的规律进行画面结构的安排。

不然会出现偏差,造成透视失误。

( 2)只有一点透视才能准确地表现物体的透视现象,它在透视学中占据统治地位,只要将一点透视运用到极限,所获得的效果也是逼真的。

( 3)物体的透视变化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便会失去真实性。

三、三点透视的应用( 1)石膏像的透视法: a。

先画出石膏像的大致形状,再根据石膏像的尺寸设计好衣纹; b。

沿着衣服纹路勾勒出人物身躯的骨骼; c。

继续刻画细节,并加深暗部色调,注意眼睛、嘴巴等重点部位的塑造; d。

完善石膏像的动态姿势,增添神情气韵。

( 2)建筑模型的制作:首先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好模型的底板,利用纸壳的厚度调整好模型的体积感。

为了塑造好石膏像的体积感,可在底板上贴双面胶,这样既保证了足够的厚度,又便于拆卸模型。

为了防止石膏像的水口不好,破坏模型,还可利用彩色笔在背面涂抹,使水口附近的肌肉看起来更自然。

透视学

透视学

透视学基本原理一、基本术语:、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著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低远高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

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二、透视类型:1、单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由於在透视的结构中,只有一个透视消失点,因而得名。

平行透视是一种表达三维空间的方法。

当观者直接面对景物,可将眼前所见的景物,表达在画面之上。

通过画面上线条的特别安排,来组成人与物,或物与物的空间关系,令其具有视觉上立体及距离的表象。

2、两点透视又称为成角透视,由於在透视的结构中,有两个透视消失点,因而得名。

成角透视是指观者从一个斜摆的角度,而不是从正面的角度来观察目标物。

因此观者看到各景物不同空间上的面块,亦看到各面块消失在两个不同的消失点上。

这两个消失点皆在水平线上。

成角透视在画面上的构成,先从各景物最接近观者视线的边界开始。

景物会从这条边界往两侧消失,直到水平线处的两个消失点。

3、三点透视又称为斜角透视,是在画面中有三个消失点的透视。

此种透视的形成,是因为景物没有任何一条边缘或面块与画面平行,相对於画面,景物是倾斜的。

当物体与视线形成角度时,因立体的特性,会呈现往长、阔、高,三重空间延伸的块面,并消失於三个不同空间的消失点上。

三点透视的构成,是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多加一个消失点。

此第三个消失点可作的为高度空间的透视表达,而消失点正在水平线之上或下。

如第三消失点在水平线之上,正好象徵物体往高空伸展,观者仰头看著物体。

第三章 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第三章  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图3-1 画家画卧妇 [德] 丢勒
二、 透视的基本规律
1. 近大远小 相同大小、长短、高低的物体,距离观察者近的大、长、高;距离观察者远的 小、短、低。确定物体近大远小是以物体离开画面的距离为标准的。
2. 近者清晰远者模糊 我们在写生中经常发现距离我们近的物体比较清晰,离我们远的物体就要模糊 一些,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就是近距离的物体进入视网膜的图像大,受刺激 的细胞多,所以眼睛看到的物体就会清晰,反之,远处的则会模糊。同时近 者清晰远者模糊受到大气,风、雪、雾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结合起 来,就会产生近者清晰远者模糊的现象。
图3-5 透视常用术语
图3-6 原线变线
二、 透视的种类
(一) 平行透视
在一个立方体的六面当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那么它的变线 (共四条)在画面中消失于灭点(心点)的作图方法叫做平行透视,又称一 点透视。如图3-6所示,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无论位置高低、远近,在正常的 视圈以内,正面都是正方形,只有大小上的变化,没有透视变化。
1485年意大利画家弗朗西斯卡 写的《绘画透视学》,系统地阐明
图3-2 逃亡埃及 [意] 乔托
了空间表达的规律,即 用平面来做透视图的方 法。16世纪达芬奇《画 论》一书,把解剖、透 视、明暗和构图等零碎 的知识归纳成系统的理 论。并将透视分为三种: 线透视(形体)、空气 透视( 色彩)、隐没 透视(阴影)。,如图 3-3 所 示 , 达 芬 奇 1495 年开始绘制的壁画《最
图3-4 画家画曼陀林 [德] 丢勒
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回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去之稍阔,则其 见弥小。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画三寸,当千 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遥。”概括论述了近大远小透视规律和在绘画 中的运用半透明的薄绸做透视画面的方法。

简单易懂的透视知识图片解读美术绘画中的透视原理

简单易懂的透视知识图片解读美术绘画中的透视原理

简单易懂的透视知识图片解读美术绘画中的透视原理
绘画中的透视是指在平面上体现空间感和立体感。

美术生一般从几何体入手学习,几何体造型简单,便于初学者理解绘画中的透视原理。

透视原理贯穿于绘画学习的不同阶段,静物、石膏像、人像等,从整体构图到个体造型,再到细节深入,理解透视关系是绘画水平提升的基础。

基本的绘画透视常识,辅以三维图片展示便于理解:
图一:同等物体,越远越小,消失点
1、大小相等的物体越远越小,最后消失于一点,这个点称为消失点或者灭点。

(图一)
图二:距离相等,越远越短
2、距离相等的景物越远,它们之间的距离越短。

(图二)
图三:视平线
3、观察者眼睛同高而平行的线叫视平线。

(图三)
图四:视平线以上和视平线以下对比
4、比观察者眼睛低的物体,在视平线以下,看到它的上面。

(图四)
5、比观察者眼睛高的物体,在视平线以上,看到它的下面。

(图四)
图五
6、位置在观察者右方的物体,看见它的左侧。

(图五)
7、位置在观察者左方的物体,看见它的右侧。

(图五)。

透视学

透视学

1平行透视(二)
物体 (侧面) 画面 眼睛—视点
地面
侧视图
2成角透视(一)
物体 画面 眼睛—视点
俯视图
2成角透视(二)
物体 (侧面) 画面 眼睛—视点
地面
侧视图
成角透视图例
3 倾斜透视 — 平 行 转 为 倾 斜 ( 前 倾 )
物体 (侧面) 画面 眼睛—视点
地面
侧视图
3倾斜透视—平行转为倾斜(后倾)
物体 (侧面) 画面 眼睛—视点
地面
侧视图
3倾斜透视—成角转为倾斜(前倾)
物体 (侧面) 画面 眼睛—视点
地面
侧视图
3倾斜透视—成角转为倾斜(后倾)
物体 (侧面) 画面 眼睛—视点
地面
侧视图
四、眼睛的三种位置
1高低
2左右
3前后
1高低 —— 视平线的变化
画面 物体 (侧面)
眼睛—视点
地面
侧视图
至天点
至地点
1倾斜透视的规律和画法
至天点
1倾斜透视的规律和画法
至地点
4圆形的透视画法
5物体高度的空间定位
七、作
1平行透视作业 2成角透视作业 3圆形透视作业

1张 1张 1张
4人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上
的高度定位作业
1张


一、透视的概念
•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
•透视是关于透视现象变化规律的科学
•透视是一种按照透视变化规律来表现
物象空间感觉的绘画技法
二、透视基本原理
透视原理示意图
画面 物体 眼睛—视点
三、物体的三种角度
1平行
2成角
3倾斜
立 方 体

达芬奇论绘画之透视篇

达芬奇论绘画之透视篇

达芬奇论绘画之透视篇第三篇——透视学达芬奇把透视分为三个分⽀;线透视、空⽓透视与隐没透视。

线透视(即利⽤光线沿直线进⾏这⼀基本原理,阐明物体为什么愈远显得愈⼩的透视学),在希腊数学家欧⼏⾥得、⼗三世纪波兰学者维帖罗的著作中,已有论及。

在⽂艺复兴初期的建筑家布鲁涅尼斯奇和画家佛兰切斯卡等⼈的研究下,则发展得相当完备。

芬奇以前的学者主要从天⽂观测和地⽂观测的⾓度研究空⽓透视,他们认为介于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媒介影响了⼈们对物体形状、⼤⼩、颜⾊等属性的认识,是—种消极因素,研究空⽓透视的闩的就在于寻求消除“视觉欺骗”的⽅法。

芬奇却是从画家的⾓度研究这⼀个题⽬,研究怎杆利⽤空⽓透视以补充线透视的不⾜,他认为绘画拥有空⽓透视是画胜于雕塑的⼀个⽅⾯。

空⽓透视名⾊彩透视。

眼睛接受物象是⼀个物理过程,同时也是⼀个⽣理过程。

线透视只是⼏何光学,不能说明物体在远处变得模糊不清(即我国王维所指的远⼈⽆⽬、远树⽆枝、远⼭⽆⽯、远⽔⽆波等现象)的理由,这是物理光学和⽣理光学的问题。

在这⽅⾯芬奇做了许多观察,研究了⼈对物体的视觉印象如何随距离变化,总结出⼀些经验规律,要求画家们在作画时遵守隐没透视。

从理论上阐明隐没透视的学理,则是晚到⼗九世纪的事。

透视〔总论)透视学是绘画的缰辔和舵轮。

透视学就其与绘画的关系⽽⾔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第⼀部分是缩形透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的⼤⼩。

第⼆部分研究这些物体的颜⾊的淡褪。

第三部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清晰度的减低。

透视有三个分⽀:第⼀个分⽀研究物体远离眼睛时看来变⼩的原因,称为缩形透视。

第⼆个分⽀研究颜⾊离眼远去时变化的⽅式。

第三,也就是最后⼀个分⽀,阐明物体何以愈远愈模糊。

名称如下:线透视、⾊透视与隐没透视。

透视有这样的性质,它使平的物体显出浮雕,⽽使浮雕物体显得平坦。

在研究⾃然过程的各种学问之中,光的研究给研究者最⼤的愉快。

在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中,最有⼒的提⾼了研究者的精神的乃是数学证明的确切性。

透视图基本知识

透视图基本知识
视心线,也称视中线,是视点与心点相连的视线。它必须 与画面垂直。
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距点,距点在视平线上主点左右两边,两者离主点的距离
与画者至心点的距离相等,凡与画面成45度角的直线,一 定消失在距点。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
余点,在视平线上心点两旁与画面形成任意角度(除45 度及90度)的水平线段的消失点,它亦是成角透视的消 失点。
2.2 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F2 F1
S
立方体的主要表 面与画面倾斜, 但其上的铅垂线 与画面平行,所 作的透视图有两 个灭点,称为两 点透视(成角透 视)。
平行透视
2.3 三点透视(斜透视)
F F
F E
e
长、宽、高三个方向 与画面均不平行时, 所作的透视图有三个 灭点,称为三点透视 (斜透视) 。
体越远越高,心点左右的物体越远越向心点靠 拢,最后消失于心点。
二、平行透视的条件和规律
(二)平行透视的规律 4. 平视中的平行透视只有一个灭点,就是心点,
在画面中心。 5. 方形体中只有一个面距离观察者最近。
三点透视
概念: 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
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 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
透视图基本知识
三点透视
透视学的基本常识
透视学的概念 透视的三要素 透视的三种类型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透视的正确表现
透视学
教学内容 基本概念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倾斜透视 曲线透视
应用透视
透视学的概念
“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 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 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 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 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透视学-第三章-成角透视-张岩

透视学-第三章-成角透视-张岩

• (二)成角透视 立方体的形态 • 从外部观察有两 种形态: • (1)立方体在视 平线上时,可以 见到左右两个成 角面 • (2)立方体在视 平线以外时,可 以见到三个面— —两个成角面加 上一个成角水平 面。
• (二)成角透视立 方体的形态 • 从内部观察有两 种形态: • 1、一般可以见到4 个面——顶面、地 面、两个侧面 • 2、一种成角面与 画面成角很小,接 近平行透视关系的 正面状态时,可见 到3个面——两个 成角面加上一个成 角水平面
• • • • • •
第二节 成角透视的特点和易出现的问题 (一)成角透视的特点: 特点一: 立方体边棱呈现两种状态: (1)与基面垂直的垂直边 (2)与画面成水平90°以外角度的(左右)成 角边
• 特点二: • (1)两组成角变 线,水平消失方 向不一,形成两 个灭点,属于二 点透视。 • (2)两个灭点都 在视平线上,视 平线以上的成角 边线向下消失, 视平线以下的成 角边线向上消失。
• 问题七: • 如果桌子是平行 透视,视线消失 于心点。桌上放 一个立方体,呈 成角透视状态。 • 立方体的两个余 点不能放在心点 同一侧,而应在 心点两侧的视平 线上。
• 问题八: • 建筑物的两组 成角边只要互 为垂直,它们 所形成的两个 余点,就本能 同时在距点之 内,使透视反 常。相反,两 个余点也不能 同时在距点之 外。
• 特点三: • 在同一视域中,由于立方体与画面所形成的 角度不同,决定了成角透视的灭点在视平线 上的位置是可移的。
• 特点四: • 同一立方体左右 两组成角边线, 形成的两个灭点 处在心点两侧 • 状态一:当立方 体成角边与画面 成45°角时,两 个灭点即左右距 点。(9个立方 体)
• 状态二:当立方体成角边与画面成非 45°角与90°角度时,一个余点处在同 侧的距点之内,另一个余点则在同侧的 距点之外。两个余点到心点的距离互为 反比。

透视学上传PPT课件

透视学上传PPT课件
具体求法有 减切法和加增法, 如图:
1.减切法:
第 二 章 一 点 透 视
•18
一点透视作图原理 一点透视的具体求作方 法
第 二 章 一 点 透 视
•19
一点透视作图原理 一点透视的具体求作方 法
2.加增法:
第 二 章 一 点 透 视
•20
一点透视作图原理 一点透视的具体求作方 法
2.加增法:
第 一 章 透 视 基 本 原 理
•6
透视效果图的概念 透视效果图的术语及符 号 透视基本元素解析 透视效果图的分类
第 一 章 透 视 基 本 原 理
•7
透视效果图的概念 透视效果图的术语及符 号 透视基本元素解析 透视效果图的分类
第 一 章 透 视 基 本 原 理
•8
透视效果图的概念 透视效果图的术语及符 号 透视基本元素解析 透视效果图的分类

1.近大远小;

2.不与投影面平行的平行线、平行面有共同的灭点、灭线。 透视效果图的技法:画法几何,绘画基础。




•1
透视效果图的概念 透视效果图的术语及符 号 透视基本元素解析 透视效果图的分类
常用术语: 1、视点(S)(EP):观者眼睛的位置。 2、立点(SP):人站立的位置。
第 一
3、视高(H)(EL):视点到立点的距离。 4、画面(PP):假想平面,垂直于地面。
11、距点(D):距点有两个,分别位于心点左右的视平线上,离心点的远近与视距
相等。 12、真高线:在透视图中反映物体空间真实高度的尺寸线。


•2
透视效果图的概念 透视效果图的术语及符 号 透视基本元素解析 透视效果图的分类

透视图基本知识课件

透视图基本知识课件
推远越聚越拢并最终集于一点的现象,称为直线透视,又称 线透视。 由于线是一切物体存在的基础,所以常把线透视称之为透视。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画面,指模型上的玻璃板,即研究透视的假设画面。 看景物时可扩展成很大的画面。
视圈,又称视域,即在画法上以60°视角发射的视线 转360°,在画面形成假设的视圈,是眼前看得最清 楚的范围。人距离画面远则视圈大,距离画面近则视 圈小。在透视作图时,应把图形画在视圈之内,超出 视圈所画的图形要变形。
这些形式不同的透视图,他们的使用情况以及 所采用的作图方法都不尽相同。
习惯上,可按透视图上灭点的多少来分类和命 名,也可根据画面、视点和形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来分类和命名。
不管怎么样分类和命名,透视图都分为三类: 即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
2.1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向) 与画面平行,宽度 方向的直线垂直于 画面所作的透视图 只有一个灭点,称 为一点透视(平行 透视)。
天点,是近低远高向上倾斜线段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上方 的直立灭线上。
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 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透视作图框架的形成
视向的划分及其属性
视距与视角
视距越远,视角越小, 视距越近,视角越大。
原线、变线和灭点
第一节 透视图基本知识
二、透视图的分类
当视点、画面和物体的相对位置不同时,物体 的透视形象将呈现不同的形状,从而产生了各种 形式的透视图。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
足点,指画者的立足点。 基面,指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画风景时即地面
。 基线,指画面与基面相交之平线。 视点,指画者的眼睛位置。 视距,画面与画者之间的距离。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
视平线,是在画面上假设的一条平线,它是通 过心点所作的一条水平线,因与眼睛等高,所 以称为视平线,它又是画面上下的分界线,眼 面垂直。俯视透视,如站在大楼顶上低头画画 的透视,称为俯视透视。假设的画面倾斜,视 心线必须与画面垂直。

绘画透视学(三)平行透视(3)

绘画透视学(三)平行透视(3)


凡是一幅好的风景画作品,总是情景相交融
的。霍贝玛是一位对故乡怀有浓厚情感的田园
风景画家。他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多,可是对每 一幅画,他都作实地观察,认认真真地去体验
大自然的美与诗意。《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
展现了一种乡野景色的平远透视美。画家用诗 一样的语言再现了这种具有强烈透视感的田园 景色,给观者心灵以舒畅的美感。极目远望使 人心旷神怡,两边是那样地对称,显得很平稳, 可是那细微的、有节奏的、多样又统一的各种 细节,却象钢琴上发出的跳跃的强弱略有变化 的音符,丝毫也不平板单调,相反,显得轻松考题: 1.平行透视在构图中的应用。 2.平行透视画法应用中怎样把复杂的 物象简单化。
1.掌握平行透视在构图中的应用。 2.掌握平行透视画法应用中怎样把复 杂的物象简单化。
3.方凳和公共汽车的画法。
一、平行透视在构图中的应用
1.平衡稳定。 2.延伸画面。 3.集中视线。
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
• 描绘的是一条极为普通的泥泞村路,上面印着
许多深浅不同的车辙,两旁排列着细而高的树木,
• 有致的,近景的深色树丛与种植林疏密相间,在远
处,左旁有一座教堂的尖顶,右旁是两幢高顶茅舍,
这一切都经过画家的精心构思。严格的透视消失点, 把观众的心情也带向远处。 • 由于这幅画成功地表现了焦点透视的技法,所 以在美术技法教学上一直被用来作为古典的示范作 品。荷兰绘画题材的多样性,象一面镜子反映着荷 兰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在风景画方面,这位大师霍
彼此参差错落,既十分对称又富有变化。小路的另 一头,一个村民正牵着一头牲口站着,在右边的一 条叉道上,有两个一边谈话一边走路的农村妇女; 右侧近景上是一块种植园,一个农妇在修剪枝条。
地平线较低,天空留出的位置就多了,画家有更多

透视学(全)

透视学(全)
5、视心CV(center of vision):中心视线与画 面的垂直交点。
6、视平线VH(view horizon):过视心所做的水平线。 7、视平面HP(horizontal plane):视线所在的水平面。 8、视高H(height):视点(E)到停点(S)的垂直距离。 9、视距D(distance):视点(E)到视心(VC)的垂直距 离。
西方绘画:透视研究集中体现于焦点透视理论的形成与发 展,它是一种三进向空间的推理法,形成目极无穷,视线 失落与灭。其画面为单视域中心,空间形体表现常常有堆、 叠、灭的效果,给人一种近距离观察的集中现实感。
中国绘画:常以世外鸟瞰的高远之目、心灵的眼睛,游目 周览,体现了以大观小、以远观近、以上观下的方法,形 成回旋往复的空间。其画面视域中心多是分散的,空间形 体表现常常给画面带来散漫的、遥远的空灵感。
近大远小法,将远的物体画得比近处的同等物体 小。
近缩法。有意缩小近部,防止由于近部透视正常 而挡远部的表现。
空气透视法。物体距离越远,形象越模糊;或一定距离外物体偏蓝, 越远越偏色重,也可归于色彩透视法。
1、近处的景物较暗,远处的景物亮,最远处的景物往往和 天空浑为一体,甚至消失;
2、距离近的景物反差较大,距离远的景物反差较小;。 3、近处的景物轮廓比较清晰,远处的景物轮廓较模糊;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透而视之”---透过透明 的平面来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 规律和图形画法。而所描绘的图形却如实表现了 空间距离和准确的立体感,这就是物体的透视形。
“透视学” 是在二维平面上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 感、立体感的绘画方法和与此有关的科学理论研 究。
当我们站在宽广马路的中间, 会看到本来平 行的马路,远远望去他们之 间的距离越来越窄,进而消 失在远处的一点上。如果这 时候远处疾驰而来一辆汽车, 你会发现汽车越来越大,越 来越清晰,这种近大远小、

透视

透视

透视视高法准,就地量 得远近物体的透视高度,称为透视视高法; 视高:是画者对景物作画时眼睛离开被画物体放 置面(地面、台面、水面……)的高度。 视高的一般要求:绘画创作中的视高,按照构图 和主题需要任意设定,人物画中的视高宜以标准 人长度为参考单位相计。
阶(楼)梯的画法
方型物体的俯仰视特征及其画法
曲线透视

1,八点画法
其他画法分析
同心圆透视特征
拱圈结构画法
船舶画法
复杂曲线画法分析
阴影透视
1,平行侧面光透视
2,左前面光透视
正前面光透视
左后面光
正后面光
复杂环境下的光影分析与画法
成角透视的状态

它的左右两组水平边棱与画面呈90度以外 的角度,并向心点两侧延伸、消失,这时, 立方体透视图进入二点消失的状态。
60度视域圈范围内成角透视的状态
余点的产生

余点:即成角透视的消失点,它分布在心 点的两侧的视平线上,分为左余点和右余 点。
成角透视线段的三方向
1,垂直 2,向左余点 3,向右余点
透视现象与透视学
基本概念


所谓透视,是指透过透明的平面观察景物, 从二维平面上研究三维物体的造型表现。 透视的三要素:观察者、透明平面(画 面)、被描绘对象(景物)
视点和心点
心点随着视点的变化而变化
心点和视平线
视平线随着心点变化而变化 变化的方向是上下的
视平线和地平线
原线、变线和灭点
平行透视图的作法

距点求深图法:
距点的位置和确立
等距离物体的画法
作业
1.利用距点求深法作出矩形的平行透视图 2.利用等距法作出你所熟悉的一个环境场景 透视图。

【素描入门】素描透视中认识三点透视及多点透视

【素描入门】素描透视中认识三点透视及多点透视

【素描入门】素描透视中认识三点透视及多点透视与广大素描爱好者互动交流!素描教学素描欣赏素描新闻素描创作…素描相关,这里都有精彩内容一、室外三点透视两点透视都学会了,三点透视也没什么难的了。

就是多了一个透视点。

(下图中间的那个点不是透视点,只是一个交点)下面我把上节课的例子稍微改了一下,改成了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画起来真的好麻烦啊….我偷工减料少画了好多楼…下面提醒一下初学者,你们这里有人可能会犯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注意看画面上的两栋楼,在这个角度你是不可能看到楼顶的。

有些人可能会把楼顶画出来。

这是不对滴!为嘛呢,因为你的楼已经超过了上面两个透视点的连线。

所以是仰视不是俯视。

看下面的这个简陋的室内图。

关于比例的问题嘛,和两点是差不多的。

比如这个门前的小垫子,它的长和门的宽度是一样的,我们画的时候就直接画在门宽的延长线上。

(图中两条黄线其实在现实是一样长短的)上面这段话的意思如果理解了,那我就没啥可说的了。

屋子的长宽高(图中红线)按照比例定好即可。

是图中红线代表的长宽高按照正常比例定!看起来是不是很麻烦觉得很烦躁~哦呵呵呵呵呵我这只是画了一个轮廓哟。

当然大家时间紧迫的话,就不用画细节了(比如书柜里面的书,毯子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门把手上的钥匙眼,床上的花纹和褶皱)。

每个细节也是要画辅助线的….= =你的画面会布满密密麻麻的线条….二、多点透视我们之前说过了,一点透视:除了水平线,垂直线。

所有平行面的延长线的线都交汇于一点。

两点透视:除了垂直线。

所有平行面的延长线都交汇于两点。

三点透视:所有平行面的延长线交汇于三点。

那么多点透视呢?就是这个画面中有很多个透视点。

清明上河图就是典型的多点透视(大家随便找几个屋顶做一下辅助线,你会发现每个屋顶的透视点都是不一样的)。

多点透视多用于大型的画面。

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

绘画透视学教案(3)平行透视精选.ppt

绘画透视学教案(3)平行透视精选.ppt

38
平行透视
六、画法 (一)正方体的画法 (二)立方体的画法 (三)正方形的画法 (四)长方形的画法
.精品课件.
39
平行透视的画法
(一)正方体的画法 1.画出视平线、心点、视点、左距点、右距
点。
2.画出平行面。 3.从平行面的四个顶点向心点引连线。 4.从一个顶点向相应的距点引连线,求出透视
深度。
出透视深度。
5.连线成图
.精品课件.
60
平行透视画法
.精品课件.
61
平行透视画法
.精品课件.
62
平行透视画法
.精品课件.
63
平行透视练习(四)
.精品课件.
64
½ 距点
.精品课件.
½ 距点求深。 视高1.5米,墙 角线4米,2米 宽的窗子,1.3 米宽的方体。
65
平行透视
七、平行透视画法的应用 1.方凳的画法 2.公共汽车的画法 3.建筑风景的画法 4.室内设计的画法
.精品课件.
77
.精品课件.
28
平行透视
五、平行透视在构图中的应用 1.平衡稳定。 2.延伸画面,适宜表现长廊、隧道、公路。 3.集中视线。
.精品课件.
29
.精品课件.
30
.精品课件.
31
.精品课件.
32
.精品课件.
33
.精品课件.
34
.精品课件.
35
.精品课件.
36
.精品课件.
37
.精品课件.精品课件.
67
.精品课件.
68
.精品课件.
69
.精品课件.
70
平行透视画法
.精品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不同平面与斜面的组合透视 4.不同平面与斜面的组合透视
平视时,与地面平行与画面垂直或成角方向的透视会消失主点、距点、余点, 平视时,与地面平行与画面垂直或成角方向的透视会消失主点、距点、余点, 而与地面倾斜与画面倾斜不同方向的透视倾面会消失不同天点和地点, 而与地面倾斜与画面倾斜不同方向的透视倾面会消失不同天点和地点,这个 天点和地点的方向和位置是根据倾面倾斜位置和角度而定。 天点和地点的方向和位置是根据倾面倾斜位置和角度而定。可先求底际面的 方向和消失点再求天点或地点位置。 方向和消失点再求天点或地点位置。不同透视平面的组合会产生复杂多消失 的组合性透视图。 的组合性透视图。 成角透视的平面与上斜成角透视、下斜成角透视的组合。 成角透视的平面与上斜成角透视、下斜成角透视的组合。
第四节
倾斜透视
三.倾斜透视的特征
1.在倾斜透视中,方形平面与基面和画面都不会平行,也都不 会垂直。 2.在倾斜透视中,视向是平视,方形物体的透视斜面,上斜其 消失点是天点,下斜其消失点是地点。 3.天点和地点离开斜边底际线的天点(主点或余点)的远近取 决于斜边斜度的大小,斜度大则远,斜度小则近。 4.对称的桥梁、屋顶、斜坡的斜面,无论在视平线位置高低、 左右,只要倾角相等,它的天点和地点离视平线(地平线) 距离相等。 5.同一斜面内的变线的消失 点在同一斜面天线上。
定画幅、视高、视平线、主点,视距, V1V2点,M1M2测点,V1垂线,M1测点量上、 下两个30°角的线,延长交得天点、地 点。在基线上定最近点A,房屋长7cm线 段AB,量房屋宽3cm线段AC,高4cm线段 AD,用测点法画出长方体ADEFIHJG。
3.台阶画法 3.台阶画法
用已知条件分割法作台阶斜 面 已知画幅 已知画幅 8cm,h=5cm, 7×8cm,h=5cm,主点离画 面左框朝右3cm 3cm, 面左框朝右3cm, 最近点左 台阶左成60 60° 1cm ,台阶左成60°角,右 30° 成30°角,求作台阶倾斜透 视图。 视图。
透 视 学
Pe r spi ce r e
第四节
倾斜透视
一.倾斜透视的形成
当我们以平视的视向写生观察时, 当我们以平视的视向写生观察时,方形平面倾斜 于地面并与画面也倾斜的斜面, 于地面并与画面也倾斜的斜面,它们互相平行的边线是变 会发生透视变化,集中会消失在天点或地点上。 线,会发生透视变化,集中会消失在天点或地点上。如桥 斜坡、屋顶和楼梯等。 梁、斜坡、屋顶和楼梯等。
倾斜透视
五.天点、地点与主点、距点、余点的关系 天点、地点与主点、距点、
天点和地点的位置始终跟着底际面的主点、距点、余点。 天点和地点的位置始终跟着底际面的主点、距点、余点。 当上斜平行透视时,天点、地点的主点在垂线上, 当上斜平行透视时,天点、地点的主点在垂线上,当倾面 向左上斜或下斜时,天点和地点消失在视垂线左面距点、 向左上斜或下斜时,天点和地点消失在视垂线左面距点、 余点垂线上;当倾面向右上斜或下斜时, 余点垂线上;当倾面向右上斜或下斜时,天点和地点消失 在视垂线的右面距点、余点垂线上。 在视垂线的右面距点、余点垂线上。因它们是垂直投影关 不能主观另取偏离主点、距点、 系,不能主观另取偏离主点、距点、余点垂线位置的天点 和地点。 和地点。
第四节
倾斜透视
二.倾斜透视的概念
方形物体(正方形)与地面、 方形物体(正方形)与地面、画面倾斜成一定角 存在一组斜边消失在天点或地点的透视。 度,存在一组斜边消失在天点或地点的透视。
第四节
倾斜透视
二 .倾斜透视的概念 方形平面有一对与 基面平行的边叫平边, 基面平行的边叫平边, 平边 另一对与基面倾斜的 斜边, 边叫斜边 边叫斜边,斜面的平 面投影叫底迹面 底迹面, 面投影叫底迹面,底 迹面的边线由平边和 斜边底迹线组成。 斜边底迹线组成。
定画幅、视高、视平线、主点, 最远角2倍定X距点,画视垂线。 根据斜面与地面倾斜30°角,在 六.倾斜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视平线的X处,用量角器量30°角, 2.定角度的倾斜面的画法 2.定角度的倾斜面的画法 并与视垂线相交的天点为消失点 位置。画正方形AB在基线上居中, 画斜面时先求底际面(如原来斜面是正方形, 画斜面时先求底际面(如原来斜面是正方形,底际面就是 并消失主点。量XF线上实际正方 缩短的长方形),然后画垂线(平视时垂线是原线) ),然后画垂线 缩短的长方形),然后画垂线(平视时垂线是原线)切割 形边长尺寸4cm=XF,用直角尺在 视平线画垂线,得到XF的底际面 斜边的透视深度。 斜边的透视深度。 的长度XG,取XG底际线,在AB线 上斜平行透视图 上量出AG'(底际线比斜线短), G点与X距点相连交得A'点得到底 已知画幅7 8cm,h=5cm,主点居中,正方形斜面居中, 已知画幅7×8cm,h=5cm,主点居中,正方形斜面居中,边 际面的透视深度,从A'点画水平 长为4cm 斜面与地面倾斜30 4cm, 30° 求作上斜平行透视图。 长为4cm,斜面与地面倾斜30°角,求作上斜平行透视图。 线交得B'点,底际面就求出了。 A、B两点出发与天点相连,分别 以A'B'两点画垂线与斜线相交得 CD两点斜面透视深度,将CD两点 连接,最后将斜面ABCD画重,完 成。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四节
倾斜透视
六.倾斜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1.X距点、 1.X距点、M测点在倾斜透视中的运用 距点 我们知道在平行透视中测深度用X距点, 我们知道在平行透视中测深度用X距点,在成角透视中测深 度用M测点,而在倾斜透视中, 距点和M 度用M测点,而在倾斜透视中,X距点和M测点分别具备两种 功用。一是测透视深度,二是测天点或地点的透视高度。 功用。一是测透视深度,二是测天点或地点的透视高度。
将D、H两点连接天点, 将F、G两点连接地点并延 长交得K、N两点,K、N两 点连接消失V2点。(方法 二:当有已知屋顶到地面 的高度尺寸,可用AF与ED 相交的求中法并从中点画 垂线再量A点的垂线房屋 高度,与V1点相连,可交 得K点,另外N点可通过H、 G消失地点和天点并延长, K点消失V2得到。)最后 需要的线加重。
第四节
倾斜透视
四.倾斜透视的分类
3.成角上斜。每一对边与画面都不平行, 3.成角上斜。每一对边与画面都不平行,且有一对边与画面成 成角上斜 近低远高。 近低远高。 4.成角下斜 每一对边与画面都不平行, 成角下斜。 4.成角下斜。每一对边与画面都不平行,且有一对边与画面成 近高远低。 近高远低。
第四节
将A、D两点消失 地点,E、F两点向 下画垂线与两根消失 线相交得J、K两点, 将两点相连并消失 V1点。最后将ADKJ 的斜面画重,完成。
3.房屋画法 3.房屋画法
根据示意,已知画幅7 8cm,h=5cm,主点离画面左框右3cm,最近点左1cm, 根据示意,已知画幅7×8cm,h=5cm,主点离画面左框右3cm,最近点左1cm, 3cm 1cm 房屋左成60 60° 右成30 30° 7cm, 3cm,墙高4cm 屋顶与地面左上、 4cm, 房屋左成60°角,右成30°角,长7cm,宽3cm,墙高4cm,屋顶与地面左上、 下倾斜30 30° 求作房屋倾斜透视图。 下倾斜30°角,求作房屋倾斜透视图。
第四节
倾斜透视
四.倾斜透视的分类
根据斜面与画面的关系,一般将倾斜透视分为: 根据斜面与画面的关系,一般将倾斜透视分为: 1.平行上斜 有一对边与基面和画面都平行, 平行上斜。 1.平行上斜。有一对边与基面和画面都平行,另一对边与画面 成近低远高。 成近低远高。 2.平行下斜 有一对边与基面和画面都平行, 平行下斜。 2.平行下斜。有一对边与基面和画面都平行,另一对边与画面 成近高远低。 成近高远低。
第四节
倾斜透视
已知画幅7 8cm,h=6cm,主点离画幅左边框朝右3cm 3cm, 定画幅、视高、视平线、主 下斜平行透视图 已知画幅7×8cm,h=6cm,主点离画幅左边框朝右3cm,最近 点在右2cm 基线上方3cm 贴切画幅,斜面边长4cm 斜面与画面左成40 2cm。 3cm, 4cm; 40° 点在右2cm。基线上方3cm,贴切画幅,斜面边长4cm;斜面与画面左成40° 点,视距,左右成角角度V1V2 右成50 50° 斜面与地面倾斜40 40° 求作下斜成角透视图。 点、M1M2测点,V2点画垂线。 角,右成50°角,斜面与地面倾斜40°角;求作下斜成角透视图。 定最近点A,画水平线,定 AB=AC=4cm,A点出发消失V1V2 点,在视平线M2点上用量角器 量出与地面倾斜角度40°与V2 垂线相交得地点,在M2视平线 上量边长为4cm的M2G线段并画 垂线得M2H的底际线长度,将 M2H长度移至AC线段上,得 AH’,B、H'点测深度得D、E 两点透视深度,DE两点消失 V2V2点交得F点,ADFE底际面 画成了。
图1,天点、地点 天点、 位于主点的垂直上、 位于主点的垂直上、 下方所引变线的底 际线、 际线、面与画面成 90°角的垂直关系。 90°角的垂直关系。 天点、 图2,天点、地点 位于X 位于X距点的垂直 上、下方所引变线 的底际线、 的底际线、面与画 面成45 角的关系。 45° 面成45°角的关系。 天点、 图3,天点、地点 位于V 位于V余点的垂直 上、下方所引垂线 的底际线、 的底际线、面与画 面成除45 45° 90° 面成除45°、90° 角以外的余角关系。 角以外的余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