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论文范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论文范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论文范文在我国的义务教育中,小学三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逐步发生改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论文篇一:《浅谈新时期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创新教育》摘要:改革"与"创新"是当今教育界喊的最火的两个词,不少教师都在践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使出了浑身解数。

伴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理念确实已经难以符合当代教育背景下的实际需要。

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深深感到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还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数学课程创新教育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作用中统一发展的过程。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也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

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

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

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探摘要: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激励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教育。

而小学教育是学生最基础的教育阶段,是培养和开发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机。

数学教学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上有着无限的空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改变教学理念、拓展思维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创新意识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激励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教育。

新时代要求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多方面人才,九年义务教育也一直强调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

因此,在培养创新意识方面应从基础教育开始抓起,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

在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谈一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实验证明: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

尤其是对小学生,他们还没有充分的判断能力,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宽松、和谐、自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为中心创设适合他们的教学课堂,诱导学生进行探究,从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讲“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向学生出示一个长方形的图片和一个正方形的卡片,其中长方形的卡片折起来正好是一个小正方形。

之后,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有几个小正方形卡片组成,从而诱导学生思考如果是更大的长方形面积,比如:教室、家里的院子、操场等等,也用小正方形的面积去测量吗?将学生引入到讨论、探究阶段,让学生自主地去探讨这个问题。

最后总结学生研究出的方法,并作出评价及导出教学内容。

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创设,诱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阻碍了其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其思维发展的空间,只是让学生一味地接受,占有被动的位置。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有句话说得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下面,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民主氛围,诱发创新意识创新教育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老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的创新意识。

作为老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即使是暂时落后的学生,也不能放弃他们,因为放弃一个学生就等于泯灭了这个学生内丰的创新潜能,就使他推动了争取成功的机会。

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不要盲目迷信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重点和难点的问题,老师不要怕花时间,尽量多的展开同桌、小组或全班的讨论。

这样每个学生的发言机会增多了,对于后进生来说在小组里发言也比在全班发言轻松自如一些,讲错了也不要紧。

课堂上学生的意见出现分歧,老师不要过早的下定论,让学生们在争论中寻找出真理,老师只在适当时候点拨,以免偏离方向太远。

对于平时的作业和考试题,除了单一的由老师来评改以外,还可以展开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自我碰撞和相互碰撞中出现火花。

如我所执教的二年级学生学习了乘加乘减后,计算:“6+6+6+3”,出现了如下多种算法:(1)6+6+6+3=12+6+3,(2)6+6+6+3=6×3+3(3)6+6+6+3=6×4-3(4)6+6+6+3=3×7首先,我鼓励了想和常规以外方法的孩子,并让他们说说这样算的理由。

然后再组织同学们互相评价一下,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这样各种不同的思路得到了交流,信息量非常大,就在这些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学生“创新”的思想火花开始萌芽。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论文第一部分:背景与现状分析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

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教育资源有限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现状分析1. 教学模式单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仍以讲授法为主,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缺乏有效的互动和探究。

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育资源有限虽然我国在教育投入上逐年增加,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象仍然存在。

一些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小学数学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

3. 评价体系不合理当前小学数学教育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应试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家长和社会观念制约部分家长和社会观念认为,数学学习就是做题、考试,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推进。

第二部分:创新教育理念与目标设定一、创新教育理念为了突破传统小学数学教育的局限,我们提出以下创新教育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重视过程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实践和合作能力,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界限,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 生活化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目标设定根据创新教育理念,我们设定以下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目标: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文论文

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文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21世纪,教育界已普遍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过去强调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造成了学生想像力贫乏、创造力低下的现象。

昔日的单纯传授知识已转化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了。

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都已向素质教育转轨。

由于传统教育理论比较忽视“创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开始愈来愈多重视培养创造性,主要是认为培养创造性应当贯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为解决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问题,我进行了一些尝试,现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交流。

一、开展数学创新教育数学教学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是数学创新教育的主阵地。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有充分发现问题的机会,并用他们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学生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数学知识时,可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

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知识。

二、营造数学创新教育的氛围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摘要:教学本身是在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创新教育其实就是把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者,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己任,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利用反馈信息,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等方面着手,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使创新落实在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一、激发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刚入学的儿童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强,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喜欢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

我在“口算、笔算相结合”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一入学就把学具引入课堂,使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

我首先教会他们如何操作。

对他们来说,小棒、图形不仅是一种学具和算具,还是一种“玩具”。

当他们得知这些学具可以帮助他们学好数学,会深深地为它们所吸引。

课堂上的自由摆、集体摆、小组比赛摆,既具有游戏的色彩,又富有比赛的气氛,学生摆小棒、摆图形,行动迅速,兴趣很高。

时而看数摆小棒,时而听数摆图形,时而动口陈述操作过程,眼、耳、手、口、脑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符合儿童单项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点,从而形成了广泛的信息通道,使其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

同时,三种计算方式的结合,相互交替的学习、练习和运用,使儿童的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相互调节,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寓学于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心理要求,从而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我采用线段、图像、实物(自制教具)等直观形象教学。

如,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在教学“34+28”时,我按以下步骤进行:(1)动手操作小棒练习,学生摆小棒;(2)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28根小棒,并注意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3)启发学生,先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有12根小棒,把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这时还剩2根小棒。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能“好学”、“乐学”。

巧妙设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握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研究目标,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学的美,以美启真,以美添趣。

引导学生审美、爱美、创造美。

二、在大胆质疑和猜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些都指出了学生提问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非常重要,但是让学生经过主动思考,自主地提出问题更重要。

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在疑问处提出问题,这才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让学生有批判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挑战。

循规蹈矩的人是不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按部就班,严格执行教材的教学模式,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教材教参,敢于挑战教师,勇于质疑问难,勇于提出个人见解。

教师要用博大的胸怀来包容学生的质疑与发难,允许学生的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要对学生质疑问难中闪现的创新火花加以助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次课上我正在按照教材讲解着新知,此时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我认为书上的这个方法不是很好。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国家发达民族兴旺的不竭动力,是当前教育的核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备受重视。

广大教师的肩上担负着更为艰巨的使命。

作为学生成长与成才基础阶段的小学教育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全面落实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精心导入,激发创新兴趣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设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导入巧妙,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可以激起学生内在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心理向往,自然会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为学生的主动创新打下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关注,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与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激起学生主动创新的欲望。

数学具有抽象与枯燥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要运用故事、游戏、悬念、多媒体、诗歌、生活等与抽象的数学知识相联系,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多样的形式来呈现,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与激情,从而使学生乐于创新。

二、创设情境,增强创新意识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外部刺激与内在动力相结合的过程。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一个由好奇到求知到探索的过程。

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好奇心,才能进行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才能透过事物的表象达到本质与规律性的认识,才能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最有效的教学情境,将学生顺利地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点与注意力转移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来,从而乐于探索奥妙、发现规律。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探析摘要:创新是21世纪突出的根本的特征,也是本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

此外,创新还是人的主体性的突出标志,是人的高层次发展的必然。

江泽民总书记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因此,做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着实大胆地进行创新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讲话中强调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着重提出:要“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的现代人必须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作为世界文明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担负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创新精神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工作是启迪学生心智,开发学生能力。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

所以,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努力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现就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观念。

一个人能否有所创新,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他有无强烈的创新意识。

要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树立“人人是创造之人,事事是创造之源,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的观念,从课堂教学做起,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坚信经过教育和训练定能提高每个人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或探索者。

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主动走到学生中间,用真诚的微笑、亲切的话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把学生这种潜在的需求激发出来,使他们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创意的情感,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灵魂论文

创新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灵魂论文

创新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灵魂【摘要】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新也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而应包括以下更多的内涵: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新点子”;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于别人不同的见解等【关键词】创新数学意识能力创新一般是指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制造新的事物的能力。

创新是人的一种高级能力,创新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创新是民族发展、进步永恒的主题。

作为基础教育者肩负着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勇于探索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中,创新直接影响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会更容易成功。

创新,不是一种单一的智力游戏,而是充分调动和运用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再看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或共同之处的能力,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

所以,在培养了学生创新,就是在培养学生观察、想象、逻辑思维、分析判断等等各方面的能力。

美国教育专家指出:“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人类能够创造而动物不能。

”,“创新是人类所具有的本能”。

因而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很好的进行研究。

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新也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而应包括以下更多的内涵: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新点子”;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于别人不同的见解等。

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和创新能力呢?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和健康的心态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敏锐。

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

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法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是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浅谈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发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的呼声。

那么,到底如何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浅谈一下拙见。

一、转变教育观念,营造数学创新教育的氛围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1.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具备明晰的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

2.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

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二)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注重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的氛围1.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必须让学生置身于有着浓厚创新意识的氛围之中。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的机会,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

2.放手让学生在自己活动的天地里自主参加实践活动。

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一次次的实践活动,教学时要防止对学生太多的“干涉”和过早的“判断”。

学生的创新正是在不断尝试、不断纠正中逐步发展的。

3.要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传统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精神形成浓浓的学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二、优化操作过程,促进学生创新习惯的养成(一)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是儿童的天性。

例如:教学“乘法估算”时,例题21×48可以看作20×50进行估算,一位学生质疑提问:“48看作50后,21×50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两个数都看作整十数呢?”问题提出后,引起学生争论,最后在质疑提问中得出了估算的结果。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之我见论文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之我见论文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之我见【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时期的基础教育,而数学更是教学中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小学数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在实施数学创新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创新教育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奈斯比特说过:“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

”这就是说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小学数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笔者认为在实施数学创新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营造课堂教学的创新氛围创造活动作为人类最特殊的活动,不仅需要智力因素的作用,还需要非智力因素——动机和个性的推动和协调。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

宽松和谐的氛围,是激发、培养创新能力的土壤,一个过于紧张的课堂只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因为学生此时思考的第一问题不是想问题,而是守规则。

相反,如果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活力,那一定会点燃师生之间的创造火花。

数学教学活动对智力处于开发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无疑蕴含着无限的创新生机。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师生情感能相互沟通,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大胆质疑。

教师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创新潜力得以开发。

这样不但营造了课堂氛围,同时又使学生学到了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为小学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元、角、分》教学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给你1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文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进行发言。

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的创新能力【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教育更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础,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此在教育中应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以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让学生树立创新信心和勇气我们要使工作,学习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

当然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比较》时,比较0.4和0.36的大小,我们平时的教学时都是让学生小数点对齐,从高位比起,可以很快得出0.4>0.36。

但是,很快有同学站起来说,我把0.4和0.36同时扩大100倍,就成了40和36,我们很快就可以得出0.4>0.36。

我马上为他的想法鼓掌,同时告诉他,这个方法很好,而且和我们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非常有创意。

当学生小有成绩时,辅以表扬,是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保护发挥。

学生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创新,这本身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

二、要积极创设创新的气氛和环境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

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摘要: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①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二、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

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数学教育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一、创设现实生活问题的情境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例如在教学了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体积。

学生通过认真的讨论交流,设计出了一个计算这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案:先将一个容器里放一些水,然后测量并计算出现在容器中水的体积,再将不规则的物体放入容器中,再测量并计算出放入不规则物体现在容器中水的体积,容器内水的前后体积的差即为这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这样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既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既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作业学生经过教学和课堂练习掌握了一些知识,虽然也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因为这些实际问题都经过加工处理过,学生往往很快会忘记,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作业,学生形象深刻,会容易记住。

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因为学生对于占地面积和表面积极容易混淆,我拿出六块同样大小的木板,并请学生量出三块木板的长、宽和高,做两次安放:第一次将三块木板并列平放在地上,我请学生计算出这时三块木板的总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然后我再将另外三块木板重叠平放在一起,放在地上,再请学生计算出这时三块木板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通过计算,学生很快知道,三块木板重叠平放在一起放时的占地面积小,占地面积的大小同木板的表面积并无关系,这样使学生对占地面积和表面积这两个概念加深了理解。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之我见一直以来,数学被誉为思维的“体操”,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但是从教育的角度,我们不仅要看到数学的知识、技能,更应该看到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观念。

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同时成为数学精神与思想方法的文化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数学学习载体的教材、多媒体技术与考试测验在观察、实验、内省中,在同伴合作学习的交流碰撞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并应随着小学数学教育的要求而不断革新。

一、教材编排力求“精、新、思”作为数学教学的首要载体——教材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我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开始采取一标多本模式,这是我国近代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转折。

当前,在多元化思想指导下以及多重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各套数学教材均进行了积极探索。

受教学信息论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教材是课堂中师生双边活动的媒介。

教材编排科学合理与否、所选内容恰到好处与否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把握好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1.素材选择要“精”所谓“精”指所选材料应当是从众多材料中经过千挑万选、千锤百炼的,每个素材都应当是仔细斟酌、比较后遴选的。

小学数学相较其他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而言,更为注重基础知识和思维开发,教材中所选素材也普遍较为浅显易懂。

但真正衡量一本教材所选素材优秀与否的标准,除了“易知”以外,更重的砝码是“精”。

2.内容编排要“新”提及对教材编排的创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教材页面的扩大和连环画般的彩色印刷。

我认为除了在感官上对编排设计创新之外,内容的创新组织也是必不可少的。

博辛将教材组织形式分为:逻辑式组织、心理式组织、折衷式或教育式组织。

作为数学教材,应当兼顾逻辑式组织与学生心理式组织。

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基本的逻辑组织从例题到解析,再到练习,层层深入,由易入难是抽象思维形成、建立、巩固、运用的有效模式。

小学数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略谈小学数学中的创新教育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同时,知识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状况的基本因素。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要,是使学生人格得到完善和塑造,使学生获得生命的全部意义。

因此,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师的使命。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创设各种条件,抓住每次活动的契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入手,实施创新教育。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新欲望小学生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对问题总想问个究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创新教育的起点。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结论不要轻易给出,要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对猜测的结论办法验证其是否正确,激发学生做小发明家的志向。

如在“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时,可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如下设计:(1)操作。

引导学生将两个同样大小的梯形拼成任意的各种各样的图形。

再要求学生拼成一个学过的简单图形,通过操作,学生对“任意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积累了生动的表象,为独立思考、自由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

(2)再现。

引导学生再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自觉地运用旧知去探求梯形面积计算的新知。

(3)尝试。

引导学生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

(4)互相交流,展示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通过实际动手,学生寻找到了不同的推导方法,他们有了创新的机会。

二、重视实践活动,焕发学生创新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必须通过形象、直观的操作、演示才能使学生感兴趣,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方法时,教师先出示一个圆形铁环,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周长,学生可以把铁环剪开,成一条直线,再度量其长度;接着教师出示一个圆形纸片,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周长,学生想出用绳子环绕圆纸片一周,再量出绳子的长度,或者用圆形纸片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看滚动了多少长度;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测量黑板上所画的一个圆的周长,这时学生们觉得再用前面的方法来测量太麻烦了,于是便产生了探索周长计算公式的欲望;最后,通过四人合作,根据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关系,寻求圆的周长与圆的某条线段的关系,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尝试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尝试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目前各学科教学研究的热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几年来着重研究的课题,下面是我几点做法。

一、正面引导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和开拓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手段,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人类社会和当今世界,意识到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重视创新目的教育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目的的教育,并把它作为一种经常性的工作。

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把创新活动、创新学习同国家、社会密切相联。

从小树立起创新的远大志向,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创新之重要,感受创新之力量。

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时,用祖冲之早在1400年前就算出但是世界上最精确地圆周率这一成就来激励学生以数学家为榜样,在学习中要勇于创新,在生活中乐于创新。

(二)进行创新意识教育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注意结合现实对学生进行创新应用意识教育,激励学生的创新欲望。

如:在学了几何的初步知识后,我适时引导学生观察我们的教室及身边的建筑物,观察它们的造型和结构艺术,认识到这些都是几何形体的创新性结合,是建筑设计师创新性劳动的成果,并在学生中开展“小小设计家”组合图案活动,在于实际的联系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启迪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决心。

二、创设环境营造创新氛围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孩子多都有其创造的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的创新潜力在与之相应的情境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萌芽,加以保护并造就有益的环境氛围,熏陶感染学生,使其创造性潜力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同自信心和创新性是相互制约的。

一般来说,好奇心大的学生自信心强,创新潜力大,通常新异的事物可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教学论文

小议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教学《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独立思考是创新的萌芽和基础,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习惯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认为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们教师责无旁贷。

下面具体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培养学生创新潜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创新意识实际上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好奇心”,我们作为教师,要竭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因为只有学会质疑,才可开拓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先教学生画网格图,再教数网格法,接着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想知道一湖面的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去计算吗?此时,课堂上议论纷纷,各说其法,我顺势引导,从而自然过渡到面积计算的学习。

又如我在教学分数写法时,先让学生随心所欲的写,之后再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这样使学生产生一种好奇心,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结果学生对写分数的顺序记忆深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如我在讲《三角形的认识》中说明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时,先让学生从家里自带几根长短不一的棒子,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要构成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看能不能构成三角形。

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又如在教学“倍数”时,快要下课了,我并没有按部就班地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面对全班,做了个“动脑筋离课堂”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老师出示一张纸片,如果你的学号是纸片上的数的倍数,你就可以走开,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再走出教室,可以说“我的学号是几的倍数或能被几整除”,教师先出示卡片2,同学纷纷上台,用不同方式正确地说出了一句话,高兴地走出教室,接着教师又出示卡片3、5,学号是3、5的倍数的同学走出了教室(其实他们都没走开,在门窗外看着),最后剩下学号是1、7、11、13、17、19、23、29、31的学生,这时我不再出示卡片而问:“你们怎么不走呢?要老师出哪个数你们才能走呢?”学生积极思考后,异口同声地说“1”,教师出示一个大大的卡片“1”,使这些学生在下课铃声中欢快地离开了教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038 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下面我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激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
(1)尊重、理解、宽容学生。

小学生往往喜欢教师这个人而喜欢上他的课,因此教师应走下“师道尊严”的圣坛,放下架子,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愉快还给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心与学生交朋友,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给予他们热情的鼓励和帮助,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

多鼓励、表扬学生,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多给他们一些思考、实践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动手操作能
力;多制造一些教师与学生争论的机会,让他们毫无顾忌地利用自己的天赋,发挥潜能,大胆想象,大胆质疑,大胆猜想,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从没有过多地批评和指责,而是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宽容他们,允许他们在学习中出现尝试性错误,认为这是通向成功的前奏。

给他们以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

我常对学生说:“我既欢迎成功,又允许失败,别怕自己错。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前提。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材中生动逼真的画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趣味性极强的题目,活泼有趣的游戏等都可以极大限度地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进行恰当的游戏,吸引喜欢数学的同学们自觉地投入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

因为游戏能够成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范畴,把不同的知识融入到不同的游戏中。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把孩子们从苦不堪言的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减少多余的重复的枯燥的联系量,让学生的学习和现实生活联系更密
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契机。

二、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智慧出在人的手指尖上”。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已成为小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操作学具,能改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的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满足学生好动的心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已学过的图形,由学生自己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的学生发现: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还有的学生发现:不用书本的方式也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用一个梯形把它剪拼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上底+下底)÷2×高(即中位线×高),还有一个平时较好动、调皮的学生又发现:将梯形连接对角线,分成两
个三个角形,梯形面积公式也能很快推导出来。

此时,我表扬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做法,让他们感到创新成功的喜悦,树立创新信心。

三、发散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找别人没有找到的窍门,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积极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求异中创新。

例如,在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枫叶服装厂接到生产1200件衬衫的任务,前3天完成了4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项生产任务一共需要用多少天?”由于学生思维的切入点和具体思路不同,可找出6种不同的解答方法,当学生把“3天完成了40%”联想为完成任务所需天数的40%是3天时,解答方法为:3÷40%=7.5(天),最为简便。

显然,在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中,闪现出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以独到的见解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思路,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个能够得到培养的空间和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