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0课 “百花齐放”》优质课教案_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0课 “百花齐放”》优质课教案_3

《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过必修Ⅰ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以及必修Ⅱ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因此有助于从政治、经济角度理解“双百”方针。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是一项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总结“双百”方针在贯彻、受挫、恢复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过程与方法:分析探究“双百”方针提出贯彻、受挫、恢复的原因;通过情景再现和影视赏析,以小见大,深刻理解双百方针在不同阶段的贯彻实施情况,及对文艺科技的影响并总结教训。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各个领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理解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积极培养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双百”方针的贯彻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以《2016年第33届百花奖颁奖礼》片段导入,引出百花奖并介绍百花奖。

问:百花奖设立体现我国哪项文艺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课讲授:一、初提“双百”现活力(一)背景【自主探究】展示材料,让学生归纳总结。

(二)提出:让学生阅读教材,指出提出时间、会议、人物(三)内容及地位通过书本和投影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指出双百方针两者侧重点不同,百花齐放侧重文学艺术,百家争鸣侧重学术方面【合作探究】“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有何不同?【讨论比较】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异同?(让学生分组讨论)(四)成就及意义通过图片及相关资料,着重指出电影的辉煌:难忘的1959.过渡:(直接过渡)“双百”方针的提出,极大的促进了中国文艺的繁荣发展,但是到了70年代,“双百”方针这项国策并没有坚持下去,反而遭到了破坏,让我们一起回顾下这段历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秀教学案例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秀教学案例1
2.作业要求:文章需包含对某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影响等方面的阐述。
3.小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提高。
五、案例亮点
1.探究式教学法:本案例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和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2.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呈现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使抽象的哲学思想变得具体可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能够概述诸子百家的兴起和发展。
2.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和著作,能够分析各自的特点和影响。
3.通过阅读原著、研究文献,提高文本阅读和解读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人生哲学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个性化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位置。
3.通过问题驱动,使学生关注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高比较分析能力。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想进行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包容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3.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选取一个具体的文艺作品或学术观点,分析其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的地位和影响。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
4.设计一份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问卷调查,包括至少五个问题,旨在了解同学们对这一历史现象的认识和看法。通过问卷调查,培养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的主要成就,如代表性文学作品、艺术形式及学术观点。
3.分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
2.探讨主题:各小组针对以下主题进行讨论:(1)“双百”方针的提出背景;(2)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3)学术领域的成就;(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影响。
3.讨论过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观点,形成小组共识。
4.汇报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历史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双百”方针的短文,要求阐述其提出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此项作业,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2.列举并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取得的三项主要成就。要求学生关注代表性人物和作品,分析其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贡献。此项作业旨在提高学生对文化成就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秀教学案例
3.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分享合作学习的喜悦。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加深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
2.教师强调诸子百家思想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五)作业小结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与诸子百家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景。
2.课堂导入:通过播放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景模拟:在课堂上,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评价:本节课中,教师采用了自我反思、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了全面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4.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2.同伴评价: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与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意见和建议。
4.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②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③通过学习,学会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2)过程与方法:①中心问题讨论法:“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经历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分析或探究变化的原因;②历史比较: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较;③情境再现和影视赏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

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这个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

1951年4月,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据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陆定一回忆,1956年2月毛泽东主持的一次中央会议上,他汇报了学术领域的教条主义表现,会议决定对科学采取“百家争鸣”的方针。

4月25日,毛泽东作了主题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论十大关系》报告。

在随后的讨论中,陆定一发言再次谈到学术、艺术、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它自由”。

陈伯达则回顾了1953年中国历史研究委员会成立时,因郭沫若和范文澜在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上有不同观点,他向毛泽东请示工作方针,毛泽东说了“百家争鸣”四个字。

人教版高中历史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会分析、思考、借鉴,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 “双百”方针的提出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的成就,引发学生对“双百”方针的兴趣。
2.讲授新课:
(1)讲解“双百”方针的提出背景、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2)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的重要作品、学派及其发展变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发展变化,以及重要作品和学派的涌现。
3.理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促进文化繁荣和学术进步方面的重要意义。
5.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艺术作品和学术成果的图片,如《白毛女》、《茶馆》、《红楼梦研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和成果背后的历史背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双百’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一方针的实施,使我国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含答案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知道“双百”方针的具体内涵;列举反映“双百”方针贯彻下硕果累累的典型事例。

(2)“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中国的国情;“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基本方针,对促进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3)通过讨论在“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学会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来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认识到这个政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国国情.(2)通过对春天的信息——“双百”方针提出的过程和基本内涵的了解;对春天的硕果展示与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对比分析,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3)通过对“双百”方针的了解,增强我们中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信心和能力。

【教材分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于1956年提出的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方针,本意是想通过在文艺上“百花齐放"促使文艺创作活跃起来,文艺舞台多姿多彩;在学术上百家争鸣,从而使学术研究真正发展起来。

“双百"方针是党的一项基本的、长期性的方针,它是为适合探索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而提出的.“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使科学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但同时又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繁荣科学文艺工作的“双百”方针。

第一目“‘双百’方针的提出”着重阐述了“双百”方针提出的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双百”方针的内涵;第二目“曲折的年代”概括说明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左”思想盛行,“双百”方针受到彻底破坏,百花凋零,科苑荒芜;第三目“文艺的春天”重点介绍了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文艺领域的新变化和新成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1.学生对“双百”方针的概念和背景有一定了解,但具体内容及其在各个领域的表现和影响可能不够清晰。
2.学生在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有一定兴趣,但对于“双百”方针在这些领域的具体成果和贡献认识不足。
3.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和分析能力,但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双百”方针及其成果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4.学生在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有利于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环节:
(1)导入:通过展示“双百”方针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讲授:详细讲解“双百”方针的背景、内容和成果,结合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双百”方针在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客观评价。
(4)巩固: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5)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双百”方针在我国文化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关注。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合作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历史小论文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双百”方针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了解“双百”方针时期的实物资料,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
3.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3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3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

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需遵循客观规律;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掌握新中国文学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我国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出现的挫折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各个领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用这些成就激励青年学生发奋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双百”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的成就。

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用毛泽东的两段话导入。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提问:哪位同学能够跟我们解释一下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授新课: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这个问题书上虽有阐述,但过于简略,应适当补充。

①对苏联模式迷信的的破除。

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1956年2 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随之而来的匈牙利、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冲破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步伐,并由此而逐步形成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以自由讨论和独立思考来繁荣科学和文化事业,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避免因矛盾处理不当而引发对抗的基本思路。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②从国内来看,三大改造结束,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毛泽东作出了阶级斗争已经结束的论断,要求把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这样,发掘和动员建设资源,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直接的、间接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成为当务之急。

其中,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央召开会议,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提出了改善知识分子工作条件,包括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环境条件的重要许诺,承认知识分子经过参加社会活动、政治斗争,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思想改造,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对象。

毛泽东则在讲话中批评了那种“老子革了一辈子命,没有知识分子也行”的论调是“很不聪明的”。

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是革什么命呢?是革技术的命,是革文化的命,要搞科学,革愚昧无知的命。

技术革命、文化革命,没有你也行啊,没有他们(知识分子)就不行了。

”毛泽东的这番话,无疑给知识分子带来巨大的鼓舞。

对阶级斗争状况的估计、对当时面临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历史任务的理解、对知识分子评价的变化以及文艺政策的逐渐松动,是“双百”方针提出的重要原因和有利条件。

2、“双百”方针的提出“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来的。

首先要明确“双百”方针的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使学生明确,“双百”方针的针对性。

然后再通过毛泽东对双百方针的阐述进一步理解其含义:材料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0课 “百花齐放”》优质课教案_1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0课 “百花齐放”》优质课教案_10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欢乐”。

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掌握新知,本课从电影百花奖导入新课,以谢晋导演“电影人生”中的几个故事为线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双百方针在不同阶段的贯彻实施情况以及对文艺科技工作的影响,最终探讨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二、【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三、【教材分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过程和贯彻情况及取得的成就,最终探讨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出生在科技文艺繁荣的20世纪末,他们深受环境的影响,大多数是追星族,了解电影、电视、互联网等,本课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很容易实现,他们了解许多文艺作品,有利于加深对“双百”方针的理解。

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双百”方针含义、“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2.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的背景、目的、实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吸取的经验教训3.运用:通过本课学习,学会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二)、过程与方法:1. 以谢晋的人生经历和影视作品为线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双百方针在不同阶段的贯彻实施情况,及对文艺工作的影响。

2.在课堂探究问题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问题能力3、补充材料,提升学生阅读提炼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双百方针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双百”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坚定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信心六、【教学重难点】:重点:“双百方针”含义、提出背景、实质和贯彻历程难点: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上课前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当今中国有哪些大型的电影奖项?生:金鸡、百花、华表投影展示文章、白百何图片和百花奖的奖杯师:大家能说说百花奖名称的由来吗?(设计意图:高二学生出生在科技文化繁荣的信息时代,他们大多数是追星族,知道很多有关电影的知识,通过此导入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投影展示两位大咖导演图片。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共1课时)
c.《中国哲学史》中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期哲学思想的变革。
4.请同学们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思考“双百”方针在新时代的实践与发展,为下节课的课堂讨论提供实例。
4.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片面理解,教师应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性看待历史事件。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2.掌握“双百”方针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实践,分析其对我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
3.认识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过程中涌现出的代表性人物、作品及其历史价值。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同学们撰写一篇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历史现象的分析文章。要求如下:
a.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论述充分;
b.结合具体人物、作品进行分析,体现“双百”方针在各个领域的实践成果;
c.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语言流畅,书写工整。
2.请同学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为下节课的课堂讨论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经过之前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脉络。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历史现象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其中涉及的诸多人物、作品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判断的影响,难以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当代文化建设的启示是什么?
b.如何看待历史事件中的复杂性?如何避免片面理解历史现象?
c.你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继续发扬“双百”方针的精神?
3.教师推荐以下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拓宽知识视野:
a.《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相关章节;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概述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材中的第20课,主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1.2 教材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及内涵; - 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理论依据; - 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局限性和原因。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概念及其背景;•掌握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理论依据;•理解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局限性和原因。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式,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献分析能力和历史问题解决能力。

2.3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于丰富思想交流和学术争鸣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内涵;•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理论依据。

3.2 教学难点•分析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局限性和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4.1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历史背景;•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思考。

4.2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提问:你知道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是什么吗?请简要说明。

–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了解回答问题。

2.课文学习–学生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代表汇报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背景,并对于历史事件进行解读。

3.知识梳理–教师讲解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理论依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4.学习成果展示–学生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展示,如小组口头汇报、PPT展示、角色扮演等。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20【教学设计】《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20【教学设计】《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本课教材主要从几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繁荣科学文艺工作的“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方针的提出过程、内涵;方针的贯彻情况和成果;经验教训。

“双百”方针是党的一项基本的、长期性的方针,它是为适合探索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而提出的。

“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使科学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但同时又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2)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中国的国情;“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基本方针,对促进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3)运用:通过讨论在“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学会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来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认识到这个政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国国情;(2)通过对“双百”方针提出的过程和基本内涵的了解;对春天的硕果展示与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对比分析,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2)各个领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用这些成就激励青年学生发奋学习,勇于探究,敢于创新,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教学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教学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本课教材主要从几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繁荣科学文艺工作的“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方针的提出过程、内涵;方针的贯彻情况和成果;经验教训。

“双百”方针是党的一项基本的、长期性的方针,它是为适合探索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而提出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0课 “百花齐放”》优质课教案_2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0课 “百花齐放”》优质课教案_21
④文艺作品遭封杀,仅保留样板戏。P98 林彪、江青等将改编后的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现代芭蕾舞《红
色娘子军》等作为“样板戏”。推广全国。全国上下成了样板戏“一统天下”。 样板戏实际是强行推行文艺的一言堂,与“双百方针”的宗旨背道而驰。中 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文艺形式多种多样,样板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的需 要,同时,也大大束缚了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严重阻碍了文艺的繁荣发 展。由此可见,由于政治运动扩大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文艺和科学的发展受
到很大影响。 (多媒体展示)历史片段 4——1977 年巴金被撤销了加在他头上的反
动权威的帽子,并开始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1978 年巴金告别“过去”,开始创作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随想录》。 1982 年至 1985 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和香港中 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国院士称号。
③中央提出加强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 内容:出现以反映“文革”为主题 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及 以改革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和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 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 结果: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展示一系列文学作 品和影视作品图片)
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使“双百”方针又恢复了它的生 命力,我们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 活的关系,使文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种形势下, 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进入 21 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 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课堂总结: “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由此你有何认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0课 “百花齐放”》优质课教案_1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0课 “百花齐放”》优质课教案_10
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点评
◆课堂总结
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基于要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化的任务,党和国家提出了“双百”方针,并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发展,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但是在反右扩大化时期,特别是文革时期,出现了文化只为政治服务的错误,“双百”方针遭遇严重破坏,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党吸取经验教训,恢复“双百”方针,重新强调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文化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文化迎来春天。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学科
历史
授年级
课 题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 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双百”方针;
(2)认识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3)培养学生史论结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梳理学案
1、“双百”方针的含义
2、“双百”方针的提出过程
3、“双百”方针的提出背景
4、“双百”方针的地位
5、“双百”方针的发展历程
6、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不容易理解部分老师重点讲解
◆合作探究
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异同。
(提示——异:侧重点;同:背景、作用)
教学重点
“双百”方针的含义、提出的背景、贯彻的历程
教学难点
认识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
教学用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0课 “百花齐放”》优质课教案_9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0课 “百花齐放”》优质课教案_9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主要思想流派及主要代表: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以及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1)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

(3)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难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设计按照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调查法等,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体现了参与式学习,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等现代教育思想,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让学生搜集有关孔子、荀子等的史料,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搜集资料及调查过程中,能够学到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并能自觉受到热爱祖国文化的教育,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其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这是世界儒学大会的现场照和新闻报道。

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名儒家专家学者云集一堂,对世界儒学的弘扬与发展等主题展开精彩演讲。

同时,还对3位外国人士授予“孔子教育奖”。

到2009年8月,已在世界八十三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68所孔子学院和71个孔子课堂。

甚至早在1988年1月,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让我们走进第一课,探索2500年前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的人格魅力,领略先贤思想的博大精深吧!<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一、阅读教材,思考问题:1.什么是“百家争鸣”?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3. 列举这一时期主要派别、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3、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

养育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2、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中心问题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学过程
导课
阅读引言,提问: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天?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本课学习。

新课讲授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学生看书回忆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来建设伟大的国家。

引导回顾: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

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提出:学生回答——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结果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

硕果累累:《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2、结果:百花凋零
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遭到政治批判
三、艺术的春天
1、背景:“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

邓小平指出,艺术要为人民服务。

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讲”“四美”。

2、内容:出现以“文革”为主题“反思文学”“伤痕文学”;“改革”为主题;社会生活为主题。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3、结果:中国文艺再次繁荣,走向世界
四、“历史的经验教训”
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包括:“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执行过程遇到了哪些问题,“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应该如何处理三个关系?贯彻“双百”方针有什么现实意义?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使“双百”方针又恢复了它的生命力,我们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文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这种形势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

教师可结合“三个代表”的理论,使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正确处理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习题反馈:
见课件和评价手册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