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专业简介

合集下载

华中师范大学是985吗

华中师范大学是985吗

华中师范大学是985吗华中师范大学不是985院校。

该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华中师范大学基本信息介绍1、学校简介华中师范大学简称“华大“”或”“华中师大”,位于湖北省会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78] ,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高校,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

2、学校规模及师资该校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500余人,研究生12000余人,国际学生1100余人。

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专任教师190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97人,博士生导师352人,专兼职院士、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各类国家级人才40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

华中师范大学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有权自行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博士生导师资格。

3、学校学科及专业的设置该校下设30个学院,70个本科专业,现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中国语言文学和物理学等15个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有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有12个专业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立项。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联系电话:027-
传真:
邮政编码:430079
联系部门:新闻传播学院
学术型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人 数
其中接 收免试 生^8攵
考试科目
备注
050301新闻学
16
2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711新闻传播理论
(4)825中外新闻史
050302传播学
16
2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711新闻传播理论
(4)825中外新闻史
全日制专业学位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人 数
其中接 收免试 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55200新闻与传播
38
6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I)IoI思想政治理论
(2) 204英语二
(3)334新闻与传播专
业综合能力
(4)440新闻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

大学_华中师范大学专业介绍_1

大学_华中师范大学专业介绍_1

华中师范大学专业介绍华中师范大学专业有哪些:国家品牌专业8个:教育学、历史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体育教育。

国家重点专业3个:公共事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

华中师范大学重点专业: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汉语言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教育学院: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分为师范和非师范)和运动训练。

外语学院:英语、俄语、日语、法语、朝鲜语(韩语)和翻译专业。

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

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社会学院:社会学、社会工作。

化学学院:化学、应用化学。

城市和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旅游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物理学院:物理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华中师范大学特色专业:历史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学科有百年的历史,历史文化学院是华中师范大学传统优势学院之一。

其中历史学专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历史文献学为湖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为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重点学科。

该学科点在辛亥革命研究、商会研究、思想史、社会史等方面在全国都有很强的'优势。

汉语言文字学是华中师范大学的传统古老专业,本学科点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属国家级重点学科。

其学科带头人邢福义老师所编著的《现代汉语》等教材,已经成为大学语言学中的经典范本。

本学科点有良好的学术条件。

已建立内容丰富的现代汉语语料库、汉语方言语料库和汉语资料信息库;已配置数十台电脑和语音实验设备、资料室书刊齐备,研究和资料用房达400余平方米。

计算机科学全国师范类院校中华中师范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算是走在前列的,其中计算机软件专业创建于1984年,属全国最早设置本专业的院校之一,曾多次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奖。

英语师范专业方案修订

英语师范专业方案修订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师范)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编号:425专业代码:050201一、专业简介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历史可追溯到90年前的华中大学前身文华书院,当时设有外文系英语专业,50年代初组建外语系英语专业教研室,1970年武汉外语专科学校并入华师外语系英语专业,1985年组建成独立的英语系。

英语系现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拥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教职工50人,其中正副教授34人,副高职称2人,讲师14人。

自2007年以来,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享受国家免费师范生待遇。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被列为华中师范大学重点学科,承担英语教育免费师范生本科教学、培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至博士研究生等系列学历教育;设有英语文学研究中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并与文学院合办外国文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英语系拥有较好的教学环境和研究条件,建有外语资料中心和外语电教中心,配有先进的电教设施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英语系注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多所大学和有关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与文学院联合主办了《外国文学研究》(双月刊),并主办《外国语文研究》(双月刊)和《中学生英语》(周刊),面向全国发行。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一流师资。

毕业生职业走向以重点高中师资为主体,同时要求具备从事初中及小学教育教学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知识,具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能比较准确、流畅、得体地使用英语;2.了解英语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知识;3.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4.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5. 具备英语语言学、文学、英汉翻译等领域的基本知识;6.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与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7. 具备在语言学及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能力。

自然地理学硕士专业(070501)

自然地理学硕士专业(070501)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专业硕士点始设于1985年,是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自然地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主要研究领域有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等。

现有教授、副教授3人,每年都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拥有地理过程与空间分析实验中心、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研究中心等实验室。

毕业生就业门路宽阔,20余年来,为国家教育部门和行政部门输送了上百名优秀硕士毕业生。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整体及其组成要素的空间联系和地域分异规律。

通过研究能量和物质的迁移转换以及人对环境的塑造,解释地球表层的地域结构形式、功能关系及动态过程。

在当代,该学科以全球变化为核心,研究地球表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层界面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资源之间相互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律。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增进了人类对其家园的认识,从而更为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有效地治理和保护自然环境。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层次的自然地理专业人才。

即掌握自然地理学及有关学科的系统理论知识和野外工作及实验技术,掌握现代研究方法与技术,具有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研究能力,能洞察本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及跨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三、研究方向简介四、学习年限本专业学习年限为2—3年。

第一、二学期学习公共政治理论、外语、专业学位课程等公共课。

第三、四学期学习选修课程及实习、科研活动。

第五、六学期主要做调查研究和学位论文。

个别成绩优秀,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相关要求,经申请批准可以2年毕业。

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4年,但最长不得超过4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8分。

1)学位公开课9学分,其中外语5学分,科学社会主义2学分,自然辩证法2学分。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并由此形成相对独立的学术阵营
本学科在这几个研究方向均有较强的学术实力和较大的学术影响
形成了自己比较鲜明的学术特色
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
并赢得了全国同行的好评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高等学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和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古籍整理及其它文化工作的专门人才
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值得拥有的资料
是来自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
有问题的地方肯定有的
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50105 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传统的重点学科


(C类课) 107105010501 先秦文学研究 34 2 1 安敏 107105010502 汉魏六朝文学研究 34 2 1 韩维志 107105010503 唐代诗歌研究 34 2 1 戴建业、余祖坤 107105010504 唐宋词研究 34 2 2 汤江浩 、林岩 107105010505 元明清戏曲研究 34 2 2 王炜、谭邦和 107105010506 明清小说研究 34 2 2 王齐洲 任
专业课
(A类课) 107105010001 国学典籍 51 3 1 张三夕等 107105010002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 51 3 1 胡亚敏、孙文宪 二级学位课 通


(B类课) 107105010005 文学理论与批评专题研究(通选) 34 2 2 孙文宪等 107105010006 现代逻辑与语言研究(通选) 34 2 1 刘云 107105010007 学术示范与论文写作(通选) 34 2 1 张岩泉 107105010008 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34 2 1 王又平 107105010009 电视研究(通选) 34 2 2 彭涛 107105010010 海外汉学研究(通选) 34 2 2 林岩 107105010011 比较文学理论研究(通选) 34 2 2 胡亚敏 107105010012 影视理论专题(通选) 34 2 2 修倜 107105010013 文化研究导论(通选) 34 2 3 陈建宪 107105010014 外国经典作家作品选讲(通选) 34 2 2 聂珍钊等 指定选修课 专

自然地理学硕士专业(070501)

自然地理学硕士专业(070501)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0501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专业硕士点始设于1985年,是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自然地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主要研究领域有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等。

现有教授、副教授3人,每年都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拥有地理过程与空间分析实验中心、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研究中心等实验室。

毕业生就业门路宽阔,20余年来,为国家教育部门和行政部门输送了上百名优秀硕士毕业生。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整体及其组成要素的空间联系和地域分异规律。

通过研究能量和物质的迁移转换以及人对环境的塑造,解释地球表层的地域结构形式、功能关系及动态过程。

在当代,该学科以全球变化为核心,研究地球表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层界面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资源之间相互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律。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增进了人类对其家园的认识,从而更为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有效地治理和保护自然环境。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层次的自然地理专业人才。

即掌握自然地理学及有关学科的系统理论知识和野外工作及实验技术,掌握现代研究方法与技术,具有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研究能力,能洞察本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及跨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三、研究方向简介四、学习年限本专业学习年限为2—3年。

第一、二学期学习公共政治理论、外语、专业学位课程等公共课。

第三、四学期学习选修课程及实习、科研活动。

第五、六学期主要做调查研究和学位论文。

个别成绩优秀,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相关要求,经申请批准可以2年毕业。

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4年,但最长不得超过4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8分。

1)学位公开课9学分,其中外语5学分,科学社会主义2学分,自然辩证法2学分。

应用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应用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答辩前的审查:博士生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 3-5 个月向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有 关教师、导师、论文指导小组成员全面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广泛征求意见,共4页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应充分发 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努力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积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研究生按时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传授知识采 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研究生可以通过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 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来增加自己的理论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动手能 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十、其它
1. 学位专业课程应进行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其他考核可以用考查方式进行。有 关标准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2. 研究方向和专业课的设置要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适应社会发展,反映交叉学科、 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新状况,根据学科发展、学院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可予相应的适当调 整。
3. 本专业博士生、硕士生课程可贯通,硕士生高年级课程可作为博士生的课程。 4.每位博士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知道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六周 内,在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上制定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根据个人培养计划每学期都要 完成“在线选课”,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打印四份报研究生处盖章 备案。
七、科学研究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是学习和研究并重并行。博士研究生应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技术 上做出创新性成果,在申请博士学位时必须有至少 1 篇专业学术论文在重要学术刊物(SCI 检索刊物)接收发表,博士研究生在论文中的署名单位必须是华中师范大学。文献综述和论 文摘要不计在其内。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培养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培养方案

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40121 / 040110 授予教育学博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专业1986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批准具有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被批准具有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包括院士1名、教授4人、副教授2人,硕士导师6人。

主要设有3个研究方向:智能软件与知识服务、数字媒体技术和信息检索与语言信息处理。

本学科点设置在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拥有一大批国际水平的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工作站和软件。

本学科与我校教育学、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等学科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

二、培养目标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素养,能用辨证唯物主义观察社会和自然,积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掌握扎实宽厚的教育学和信息技术理论基础,教育软件开发技术及其最新成果,在工作中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选修另一门外国语。

三、研究方向简介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3年。

学分为20分。

在职攻读者可延长1—2年,最长不超过8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①总学分为15-18学分,按17学时/学分安排教学课程教学;②学位公共课5个学分,其中外语3学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文科)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革命(理工科)2学分;③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学分为8-11学分。

④实践环节为2学分⑤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应在培养计划中增加补修本专业本科(硕士)主干课程,并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但不计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实践环节①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参加次数8次以上,其中2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2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②本人至少主讲2次学术报告,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

③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硕士培养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硕士培养方案

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30201 授予法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00年享有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4 年8 月,在教育部组织的学科水平评估中,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二。

2006 年 3 月,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研究生教育政治学(0302)一级学科排行榜(A等以上)中,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生教育排列第一。

华中师范大学是国内最早设置政治学理论专业的院校之一,以政治学理论中的农村政治学为研究特色,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好评。

经过多年的建设,本专业目前已经成为华中师范大学的优势专业,是设置在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的主要依托专业。

多年来,本专业形成了一批从事政治学研究的学者,全部是硕士生导师,并培养了大批的政治学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者,培养了我国首批政治学博士后,形成了重视理论和思想、强调基础专业知识、注重政治分析方法、培养思想创新的学科专业风格和传统,强调研究的应用性、理论性、规范性和前瞻性。

依托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从事实证研究,本专业初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和研究风格,特别是国家建构与农村政治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目前是政治学研究院主要的学科支柱,是学院其他专业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身心健康的从事政治学理论和中外政治思想史研究、教学、以及公共管理实践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的政治学基础理论,通晓国家理论、政府理论、政治制度理论、政党政治理论、基层治理、农村政治学和政治学方法论,了解政治学学科前沿动态,把握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独立从事政务管理、政治宣传、政治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介绍

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介绍

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介绍一、学科简介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是历史学全国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由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历史文化学院近现代史教研室共同构建学术平台。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于2000年入选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历史文化学院近现代史教研室是国家级精品课“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组织单位。

从80年代初以来,该学科已经培养近千名优秀的近现代史硕士,成为全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的栋梁之才。

学科的师资力量雄厚,图书资料丰富,科研成果突出,学风严谨。

学科能为有志于近现代史的研究生提供较多的选择方向,因材施教。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为高等院校和各级科研机构培养教学、科研人才,同时也为各级政府机关培养具有丰富历史知识、研究能力和品学兼优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很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品行良好,立志为国家、社会甚至以及人类发展作贡献;(2)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了解国内外对于本专业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并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同时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好的科研潜力,并能够独立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此外,应不乏其它方面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三、研究方向简介本专业点立足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密切关注近现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使研究生的培养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研究方向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本方向着重探讨近代转型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机制及其主要特点,同时重点关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变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研究方向二:中国近现代政治史本方向主要探讨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重点关注近现代政治运动、政治事件、政治组织、政治人物等,以及政治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关系。

研究方向三: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本方向主要考察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的演变,着重探讨思想文化人物、学术、思想和文化组织,思潮和文化运动以及思想文化与其他社会生活的关系。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培养方案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培养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60107 授予历史学博士学位)一、学科简介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是1983年全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1988年、2002年被评为历史学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直属学校有专门编制,2000年入选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下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和两个研究中心,即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方向和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方向,同时设有两个研究中心,即中国商会研究中心、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担任名誉所长,所长为全国知名专家朱英教授。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合理知识结构、坚实专业基础和独立研究能力的高水平史学研究人才。

要求博士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和研究,更健全地理解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全面了解本学科、本专业、本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全面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好,能够独立胜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工作。

三、研究方向简介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涵盖的研究范围包括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代基督教与教会大学史等。

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者可以延长1-2年,最长不超过8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要求达到15-18学分。

其中学位公共课5学分,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8-11分,实践环节2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主要内容是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参加次数8次以上,其中2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2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另外本人至少主讲2次学术报告,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

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

表收齐后以院系为单位于学位论文答辩前上交到研究生处,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该门课程成绩由研究生处负责录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

华中师范大学14级中国语言文学类培养方案 最新版

华中师范大学14级中国语言文学类培养方案 最新版

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类_208培养方案学院简介文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创建的私立文华文理学院(由文华书院大学部改名建立)中国文学系。

经过百年来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已经发展成为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的中文院系。

在教育部学位中心公布的2010-2012全国高校一级学科排行榜中,我院在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中居第5名。

目前,学院下设中文系和语言学系,三个研究所,共有4个本科专业,另办有汉语言文学基地班。

学院在职教职工近100人,其中专职教师80人,教授38人,副教授32人。

在校全日制学生2000余人,其中硕博研究生近600人。

学院拥有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培育〉)、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中国语言文学)。

学院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支(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精品课程与优质课程3门。

文学院设有独立的资料中心,藏书10万余册,供师生借阅;编辑出版《外国文学研究》(A&HCI收录期刊)、《汉语学报》、《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学生版和综合版各1种)、《华中学术》、《新文学评论》等5种学术杂志面向海内外发行。

专业代码:校内代码:208一、专业简介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扎实的汉语语言学基础,掌握基本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具有初步的语言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汉语言文字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三、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学基础理论和汉语基础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和语言学诸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语言调查和分析、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介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介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介绍教育科学学院于1993年11月在原教育系和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现辖教育系、心理学系、教育科学研究所和高等教育研究所。

设有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方向)、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学六个本科专业,拥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建有教育科学资料中心和计算机中心及心理学、教育技术、特殊教育等三个实验室;还有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课程研究中心、考试研究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学院拥有一支学科门类齐全、年龄结构合理、有敬业精神和学术影响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副教授24人,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15人。

目前,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40余项,共获得科研经费300余万元。

全院在校本科生359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80人,教育硕士专业180余人。

2004年招收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

一、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教育科学研究单位和中小学教育科研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技能。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试验班)培养方案_478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试验班)培养方案_478

四、主要课程
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概论、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 教育科研方法基础
五、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4 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7 年版★
六、课程教学学分、学时分布表
类别 学期 课类 一1 一2 2.0 0.0 0.0 6.0 0.0 8 一3 0.0 0.0 0.0 0.0 0.0 0 二1 3.0 0.0 0.0 6.5 0.0 9.5 二2 6.0 0.0 0.0 8.5 7.0 21.5 二3 0.0 0.0 0.0 0.0 0.0 0 三1 0.0 0.0 0.0 7.0 12.0 19 三2 0.0 0.0 0.0 6.0 15.0 21 三3 0.0 0.0 0.0 0.0 0.0 0 四1 0.0 0.0 0.0 2.0 8.0 10 四2 0.0 0.0 0.0 2.0 17.5 19.5 四3 0.0 0.0 0.0 0.0 0.0 0 总计 32.0 0.0 0.0 50.0 59.5 141.5 百分比 22.61 0 0 35.34 42.05 100
外国教育史(下) 教育统计与测量
二2 二2
1.5 2.0
24 16
0 0
0 8
授课 (3.0) -实 验 (实 践)(2 .0) 授课 (2.0) -实 验 (实 践)(2 .0) 授课 (3.0) -实 验 (实 践)(3 .0) 授课 (3.0) 授课 (3.0) 授课 (3.0) 授课 (2.0) 授课 (2.0) 授课 (2.0) 授课 (2.0) 授课 (3.0) 授课 (2.0) 授课 (1.0) -实 验 中国古代教育史 (实 践)(2 .0) 授课 外国教育史(上) (2.0) 授课

华中师范汉语言文学专业分数

华中师范汉语言文学专业分数

华中师范汉语言文学专业分数摘要:一、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1.学校背景2.汉语言文学专业概况3.专业特色与优势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3.实践课程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力量1.教师队伍概况2.教师学术背景与成就3.教师教学特色与方法四、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1.就业方向2.就业率与就业质量3.国内外深造机会五、汉语言文学专业招生录取情况1.历年分数线2.录取原则与程序3.招生政策与变化正文: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我国一所在文学领域具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的学府,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全面的课程体系、优秀的师资力量,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学子。

一、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华中师范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全国重点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历史悠久,学科实力雄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科研等领域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编辑、创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全面而严谨,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等;专业课程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古代文献学等各个方面;实践课程则有写作、口才训练、语文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力量本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

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实力,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教师队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四、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就业方向广泛,包括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科研等领域。

近年来,本专业的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毕业生在国内外深造的机会也不断增加。

高等特殊教育专业介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简介

高等特殊教育专业介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简介
和科 研 成 果 突 出 ,本 系教 师荣 获 湖 北 省 高等 学校 教 学成 果二 等 奖 、湖 北 省社 会 科 学优 秀成 果二
等 奖 、霍 英 东青 年 教 师 奖二 等 奖 、全 国教 育科 学 学 习 》 《特 殊教 育 学 》 《特 殊 儿 童心 理 学 》等 多部 著作 等 所 指 导 的 学 生毕 业论 文 多次 获 得 湖 北 省优 秀 学士 学位论 文奖 ,1篇 获得 湖 北 省优 秀硕 士 学位 论 文苜 奖 ;所指 导 的 学生在 湖 北省 大学 生

“挑 战杯 ” 竞 赛 中获特 等 奖2项 、一 等 奖1项 ,获 全 国大 学生 “挑 战杯 ” 竞赛 三等 奖2项 因教 学
金 、 国 家教 育科 学规 划 青 年 项 目等6项 ;承担 国家级 精 品课荆程 “特 殊 儿 童 发 展 与 学 >-7” 研 制 ;

特殊教 育专业 自成立 以来 ,科研 与教 学成果一直备 受 国内越人外 同行的 关注与认 可 I 994年杨 汉麟 教授 在特 殊教 育权 成期 于I]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_k- ̄g-.表才 “ Special Education in China” 一 文 ,成 为 西方 同仁 了解 中 国特 殊教 育发展 的 经典 之作 近年特来 ,本 系教 师先后 在 《心理 科 学 《教师 教 育研 究 》 《教育 学报 》 《中 国特 殊教 育 》 《教 育 研殊究 与 实验 》 、Teacher EdUcati川¨ 一 d
D evelopm ent and Education 、 C hild Language T eaching an师d T herapy 、 R esearch in D e x,elo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专科起点本科
招生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学、会计学、旅游管理、应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教育管理、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社会工作(社区管理)。

2.高中起点专科
招生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学、电子商务、会计学、学前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社会工作(社区管理)、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

在各地具体的招生专业、层次,请向我院在该地的学习中心咨询。

招生专业简介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
1. 高升专
主要专业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作品选、文学理论、现当代文学专题、外国文学、文学文本解读、写作等。

2. 专升本
主要专业课程: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文学批评、先秦两汉散文史、唐宋诗词史、明清小说史、20世纪中国文论、20世纪世界文学、民间文学、比较文学等。

二、英语专业
1. 高升专
主要专业课程:综合英语、阅读、语音、听力、写作、语法、英美概况、计算机基础等。

2. 专升本
主要专业课程:综合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英语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语用与交际、英语教学论、跨文化交际、词汇学、第二外国语等。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1. 高升专
主要专业课程: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数值分析、微型计算机技术、实用数据库等。

2. 专升本
主要专业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学、计算机网络、微型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等。

四、教育技术学专业
1.高升专
主要专业课程:教育技术学导论、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摄影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教育传播学、计算机动画、电视原理等。

2.专升本
主要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学科教学论、计算机辅助教育、计算机网络及教育应用、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远距离教育技术、CAI课件设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微机原理等。

五、电子商务专业
1.高升专
主要专业课程: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学、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西方经济学、实用网络技术、会计电算化、多媒体技术与网页制作、C语言程序设计等。

2.专升本
主要专业课程:信息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CI 与网络广告、客户关系管理、Web站点设计与管理、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安全认证等。

六、法学专业
1.高升专
主要专业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学、合同法学等。

2.专升本
主要专业课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婚姻家庭法、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私法学、律师与公证制度、证券法等。

七、学前教育专业
1.高升专
主要专业课程: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卫生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基础等。

2.专升本
主要专业课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原理、幼儿教育课程、学前儿童游戏、幼儿教育管理学、幼儿语言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幼儿音乐教育、幼儿美术教育、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等。

八、工商管理专业
1、高升专
主要专业课程:经济数学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市场调查与预测、经济法概论、小企业管理等。

2、专升本
主要专业课程:管理学原理、现代企业管理、应用统计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法学、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概论、企业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九、会计学专业
1.高升专
主要专业课程:基础会计学、经济法学、经济数学基础、财务会计学、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

2.专升本
主要专业课程:西方经济学、银行会计、管理学原理、证券投资学、新税制、数据库实用技术、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房地产会计、审计学等。

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专升本
主要专业课程: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劳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经济法学、劳动法学、应用统计学等。

十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专升本
主要专业课程: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概率论基础、实变函数、数学教学论、抽象代数、微分几何、射影几何、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等。

十二、旅游管理专业
专升本
主要专业课程: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文化学、旅游心理学等。

十三、应用心理学专业
专升本
主要专业课程: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SPSS统计软件、健康心理学、学校心理辅导。

十四、小学教育专业
专升本
主要专业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发展心理学、小学语文教育、小学数学教育、教育管理学等。

十五、教育管理专业
专升本
主要专业课程: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学校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教育督导、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量等。

十六、社会工作专业(社区管理方向)
1.高升专
主要专业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方法、社区管理、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物业管理、民法与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等。

2.专升本
主要专业课程:社会学理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个案工作、城市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社区工作、社会统计学、社会行政、社会问题研究等。

十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行政管理)
1.高升专
主要专业课程: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商务应用文写作,社会学概论,行政管理学,管理心理学,公关与礼仪,政治经济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