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
从语音的角度阐述新县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从语音的角度阐述新县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96a13cd8bd63186bcebbcb2.png)
从语音的角度阐述新县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方言俗称地方话,是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一个地方的方言往往体现了当地的社会、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特色。
因此有必要对于方言进行研究。
现以我的家乡新县为例,在语音方面阐述新县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新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腹地的江淮分水岭处,鄂、豫、皖三省在此交界,属信阳市。
东与商城县接壤,南、西面分别与湖北省麻城市、红安县、大悟县及本省罗山县居邻,北与光山县缘连。
新县历史悠久,处于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融带。
语言上,该地区处在中原官话、下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包围之中,受三者的影响较为明显,也呈现出“交融”的特点,但又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该地区又介于南北之间,处于南方型方言向北方型方言过渡的地带,又呈现出“过渡”的特点。
同时,有很大一部分新县人的祖上是从江西九江迁过来的,因而也继承了一些九江方言的特点,经过长期的发展,就形成了今天颇具特色的新县方言。
新县靠近湖北,方言又有湖北话成分,但绝对不等同于湖北话,同武汉话的差别更大。
这里讲一下新县的历史,以前历史上是没有新县的,新县原来是信阳光山县新集镇,后来由于20世纪初的战事,新县出了不少革命将领(现在新县是将军县),从光山中脱离出来单独成立一个县,这个过程中从湖北省得到一些土地,所以部分人原来是湖北人,那些地区湖北口音更重。
新县话语音多以八里、浒湾一带为标准。
特征:以张口音为主,闭口音和伸缩音较少。
因为口型自然伸缩,故而语速极快,较普通话约快1.3倍。
动词富于变化,很多普通话的动词词汇都可以找新县话的动词词汇来替代。
同北边的正宗河南话和南边的湖北话相比,很多词汇都不一样,更别提语音语调了。
变音:声母(仅部分字出现变音):s→sh 例:师 shi→siz→zh 例:最 zhui→zuich→q 例:吃 chi→qih→f 例:黄 huang→fuangn→l 例:南 nan→lany→r 例:玉 yu→rux→sh 例:玄 xuan→shuanj→zh 例:卷 juan→zhuan变音之韵母(多数同音节字出现变音):a→o 例:大da→doo→e 例:我wo→weei→i 例:煤mei→miuo→ou 例:做zuo→zouuan→ian 例:宣xuan→xianing→in 例:英ying→yineng→en 例:正zheng→zhenǖe→ie 例:雪xǖe→xie另,有些音普通话里没有,如:他ta→kei你ni→enr脚jiao→jo以下是一些新县方言中常见的词汇的的音译,括号中为与之对应的普通话词汇或者解释。
商丘方言与普通话辨析
![商丘方言与普通话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469789b9d528ea81c7791f.png)
说着 ( s h u 5 d e i ) 。 关 于这个特点 。 我们商丘人也有一个顺 口溜来 描述 : “ 今 天吃啥饭 ?面条子 ( d e i ) 。吃啥菜?豆芽子 ( d e i ) 。谁做
如果用普通话 或其他地方 的语 言来说 , 可能是长篇 大论 , 中原文化 、 商宋 文化等共 同文化意识 , 各地方言逐渐 发育 为具有 事情 ,
极强互通性 的商 丘方 言 。商丘方 言属于北方语 系 , 除个 别 口语 但是用河南话说 , 四个字 就可以说清楚 。这件事说的是半夜里 , 外, 与普通话相 当。而普通话是 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 z i —z ) 、 十( s h f - 一s I ) 、 是( s h j —s 1 ) 、 四( s 1 一s h 1 ) 。
六、 调 值 不 同
把普通话语 音的声调 和商 丘方言 的声调拿 来对 比, 我们会
发现 , 在 调类上 , 商丘 方言 的调类和 普通话语 音 的调类是 一致
儿 子说 是 自己, 父 亲又问深更半夜 的 , 你不 睡觉 , 在干什么 ?儿
子 回答 自己在 撒 尿 。就 是 这样 一 件事 用 河 南话 说 就 变成 了 “ 谁?” “ 我 !” “ 咋?” “ 尿 !” 四个字 , 说得 清清楚楚 。河南地处 中
地方特色。所以 , 做好商丘方言与普通话的辨析工作 , 对学好普 原 , 自古 以来就是农业地 区 , 我 们商丘又位 于河南的东部 . 是 中 华农业文 明的发祥地之一 。我们的先人 祖祖 辈辈在这块土地上 辛 勤耕作 , 当时生产力 水平低下 , 科学技术 水平不高 , 生产方式 主要 以人力 为主。当时 的人们 使用粗笨 的劳动工具 , 在广袤 的
浅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讲义)
![浅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f3c0b99e45c3b3566ec8b22.png)
浅析榆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我们通常都认为方言间的差异主要是在于语音,而对于词汇和语法在方言间的差异不够重视。
近年来,有很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方言词汇和语法的研究,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方言的词汇大部分与普通话是相同的,有差异的只有一小部分,而正是这一小部分起到了区别方言与方言、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作用。
本文主要参考《陕北方言词典》并结合对母语的感知,以榆林方言用词为标准来比较榆林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的异同,以此来揭示榆林方言的词汇特点。
本文比较时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
一、词形上的差异词形差异是汉语方言词语差异最主要的表现。
我们对于词形差异的比较主要是对于榆林方言与普通话义同形异的词语。
以下我们主要从音节数量、构词语素、造词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1. 音节数量的差异(1)普通话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榆林方言中为单音节词。
例如:普通话:缺少猴子看管漂亮得意妈妈手表桃子榆林方言:短猴照俊能妈表桃榆林方言中与普通话双音节词对应的单音节词有很多,有的完全是义同形异,如上例中的短、照、俊、能;有的是选择普通话中比较有区分特点的一个音节,如:猴、表、桃;而有的区别在于叠音与非叠音,普通话中的有些叠音的双音节词,在榆林方言中是不叠音的单音节词,这类词一般是表示亲属称谓的词,比如,妈妈—妈等。
(2)普通话中有的单音节词,在榆林方言中是双音节词。
例如:普通话:蹲章地痣云眉榆林方言:圪蹴戳子脚地隐记云彩眼眉(3)普通话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榆林方言词中相对的是多音节词或短语。
例如:普通话:早晨元旦板凳手指口袋台阶榆林方言:大清早阳历年板凳子手指头倒衩子圪台子(4)榆林方言是双音节词,而普通话是多音词或短语,此类数量不多。
例如:普通话:自行车暖水瓶切菜板榆林方言:车子暖壶案板由上可以看出,从音节数量上来说,榆林方言的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多于普通话,双音节词较少。
2. 构词语素的差异由于人们认识事物角度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语言自身的发展,所以对于表达同一事物会选择不同的语素、音节数量,这样就有了差异,而方言词汇特点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语素选择的差异。
普通话与吴语(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差异
![普通话与吴语(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97b8de44be1e650e52ea99ba.png)
国吴语差异第一篇:吴语及上海话的历史和特点吴方言是中国第二大语,分布在浙江省和江苏省东南部,使用人口逾70,000,000。
吴越地区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吴越、吴语文化是中国多元文化的极重要成份。
上海话作为吴语的代表方言,不仅是因城市地位,更由它的历史形成和特点决定的。
上海曾隶属于嘉兴辖下,苏州话因其权威性对上海话也有着影响。
上海开埠後移民大量涌入,各路移民的语言,主要是吴方言,对上海话又改造了一番,尤以宁波话为重要(因宁波人数量大、且有社会地位),上海话第一人称“阿拉”来自宁波话。
上述原因造成上海话中有些同义词特别丰富,如“一共、拢共、一塌括子、侪部、全部、亨白浪当、一革龙东”等是组同义词,对祖父、祖母的称呼也五花八门,多种方言冲击是造成上海话结构简化的重要原因。
总之,今日上海话是苏州话、宁波话为主的各路吴方言的混合体;这造就了上海话兼具苏州话的软,宁波话的硬。
吴语长期没合法地位,没做过规范化处理,所以词形常不固定。
1,上海话词形不少是同音假借,同音指本地音;所以有时词义不准确,甚至音意都不准确。
音意都不准确者如将“甴曱<tcoq,khaq>”(或“触揢”——“触气”加“恶揢”)写作“促狭<rhaq>”这样无论使用上海话还是普通话读音都远开八只脚,意思也浑生不搭界,即使是上海人也未必能悟出“促狭”即是我们常说的“甴曱”,总之作为注音词“促狭”有点淘浆糊。
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到吴语词汇进入普通话和吴语的文化特色。
2,又有人说吴语有些词汇不能写,绝大多数情况是我们不熟悉其写法。
确有部分找不出合适写法,不特吴语有这种现象,普通话也有过,如:“的(de)、那、怎、这”等字不是自古就这么用的。
3,我个人认为汉字必尽是种全民族的交流工具、写意文字,在方言用字上不必太囿于读音,有时读音可以迁就字意,何况有时是音变而来。
又上海话第三人称“伊”是由宁波话“其(或说是‘渠’)”声母脱落而来,上海本地话“伊”本读阴调;有人使用阳调“夷”表示上海话第三人称,又有人给“夷”字加上单人旁;但时间和事实说明注意胜于注音的“伊”更能被接受。
说说商丘普通话
![说说商丘普通话](https://img.taocdn.com/s3/m/1451e5fae009581b6bd9eb22.png)
说说商丘普通话[摘要]语言不仅代表了历史文明,而且展示着现代文明。
作为一名教师更应承担起普及普通话的责任,力求把祖国的语言文化渗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声调我国地大物博,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赋予了这个古老的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在过去由于地域差异较大,尤其是语言的隔阂,使得各民族的文化无法畅通交流,所以语言的统一就显得更是重要了。
方言存在于各个地区。
所谓方言,即一个地区由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沉淀形成的自己的有地方特色的语言。
其实,过去我从来没感觉到自己说话与别人有什么不同的,毕竟大家都是这种口音,至到89年我考上了师范,接触的人来自各个地区,与他们聊天时,才慢慢地感觉到了方言的存在。
记得,有一次放假结束回到学校,听到宿舍两个永城的同学在一起说话,一个同学说:“你不知道,这几天回家掰‘大叔叔’,可累死我了。
”另一个同学说:“我也是,放假还不如不放呢!”这时,凑过来一个同学说:“嗨,你怎么不带来几个‘大叔叔’呀?”……我当时在旁边听得是一头雾水,怎么“大叔叔”也能掰bai,也能吃吗?我把心中的疑惑告诉了他们,他们大笑。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大叔叔”是玉米棒。
92年上班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至今近十年,我发现有很多学生习惯于把自己平时的口头语(即方言),带入到自己的习作和课堂交流中,比如:“我把它踢走了”说成“我把它驱(qu)走了”等,所以,我渐渐地感觉到推广普通话真是势在必行。
以下是我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对本地方言的一些认识,我将从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简单谈谈商丘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之处。
一、声母商丘方言中的声母,多数与普通话的声母相同,发音基本没有差别,只有少数与普通话不一致。
例如:在我们的方言中经常把声母“zh、ch、sh、”读为“z、c、s”,如:普通话中的“渣”zha读为za,“叉”cha读为ca,“杀”sha读sa等。
同一种情况相反,少部分在普通话中为平舌音声母的字,在我们这儿却大部分被读为翘舌音声母,把“z、c、s”读为“zh、ch、sh”,例如:“泽”ze读为zhei,“测”ce读为che,“色”se读为she。
有些方言土语比普通话更生动、更形象、更准确、更有表现力
![有些方言土语比普通话更生动、更形象、更准确、更有表现力](https://img.taocdn.com/s3/m/9e4314a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b.png)
有些方言土语比普通话更生动、更形象、更准确、更有表现力赵绍军根在南阳在南阳地区的方言土语中(有些词语在南阳周边地区甚至中原地区都用),有一些方言土语比现行普通话更生动,更准确,更具有语言表现力。
就起语言表达的功能和效果而言,个别方言土语目前我们还找不到完全能够与之相对应的普通话词语。
如果不信,请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根在乡村例一、“一头耙壅子”:什么是“一头耙壅子”呢?用普通话来讲,“一头耙壅子”就是某个人浑身土气,没知识,没文化没见识,没有见过大世面的意思。
那么,什么是“耙壅子”呢?“耙壅子”就是农民在耙地的时候,挂在耙齿上的那一层的厚厚植物根须、草茎和泥土。
耙地的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把这些东西去掉,耙齿就很难深入土层耙地了。
很明显,用“一头耙壅子”这个方言土语来说明一个人的土气、没知识没文化,要比普通话更生动,更形象。
例二、“老曳丈”:“曳”和“拽”、“拉”的意思相近,用绳子搭在肩膀上使劲向前拉车叫“曳车”,用绳子搭在肩膀上使劲向前拉动犁子犁地叫“曳犁”。
“老曳丈”就是兄弟几个当中那个没有妻子儿女、但却为养活全家人整天出力的光棍汉,普通话中没有你能够与这个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对应的词语,“光棍汉”一词只能表明一个人没有妻子儿女,不能表明他为全家人无私奉献出力流汗。
如果光棍汉与其他弟兄分家独自生活,那么他就不叫“老曳丈”了。
例三、“牢把盆儿”:“牢把盆儿”的本意是指双手紧紧地攥着盆子不丢手,在南阳方言中是表明事情很牢靠的意思,对应的普通话词语是“牢靠”、“可靠”等等。
很显然,“牢把盆儿”比普通话中相对应的有关词语更具有形象性和表现力。
例四、“茅缸嘴”:“茅缸嘴”是指有些人说话不干不净,经常爱说脏话,对应的普通话的说法是“说话不文明,经常爱说脏话”。
“茅缸”就是过去农村茅厕里的粪缸,“茅缸嘴”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这种说法要比普通话中相对应的语言更具有形象性。
例五、“恶水缸儿”:“恶水缸儿”就是我们常说的受气筒。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9723b2a1f242336c1eb95edb.png)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同一个民族的各种地方方言和这个民族的共同语言,一般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
一般情况下,民族共同语言总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例如汉民族共同语言,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统一,人民政治经济文化需要发展,需要统一的民族共同语,因此在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
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含义。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不是互相对立的。
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是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
共同语言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
而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也都吸收了一些普通话的成分,日益向普通话靠拢。
尽管如此,方言仍会长期存在,作为一个地区的交际工具而发挥作用。
在方言地区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以利社会交际,“推普”的任务是要使方言地区的人民学会说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那么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方言词是一个方言地区在长期使用方言过程中形成的一类词,是一个地区鲜明的标志。
方言词一方面指流行在方言地区而没有在普通话里普遍通行的词,例如东北话中的“埋汰”,河南方言里的“中”;另一方面指普通话里从方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这类被普通话所吸收的词是得到大家普遍认同的词,例如粤语里的“埋单”。
方言的地区有大有小,有很狭小的地区所使用的方言词也叫土语词。
普通话中语音词汇语法有和方言词相同的部分,但是却有更多不同的部分。
这里我想就词汇部分谈一下普通话与我所在方言区(河南方言郑开片)中词语的异同。
河南虞城方言中的“嘞”
![河南虞城方言中的“嘞”](https://img.taocdn.com/s3/m/2264e93f3968011ca3009166.png)
要 ,出现不 同 的同现单位 ,按 照 排列 组合 的原则 ,组句表 义 。具
体有 以下几类情况 : A、嘞 1 是 结构 助词 ,嘞2 是 语气 词 。例如 : ( 2 6 ) 我嘞 1 毛衣 是红嘞2 , 你嘞鞋是黑嘞 。 ( 2 7 ) 他嘞1 电脑是在 南 门那
来? ( 你 家大孩 子现在 干什 么工 作? )
1 . 2 谓词+ 嘞 “ 嘞 ” 用 在 谓 词 或 谓 词 性 短
( 2 ) 老母 猪 嘞鼻得 淌血 了。 ( 老母 猪的鼻子流血 了。 ) 2 、代 词+ 嘞
3 3 。4 3 一 3 4 。5 2 之 间 ,属商 丘市 。北邻 山东单 县 ,东接砀 山
1 、动 + 嘞
万 ( 2 0 1 0 年 官 方 数 字 ), 面 积
1 5 5 8 平 方 千 米 。根 据 《 中 国 语 言
“ 嘞 ”用 在动 词或 动词性 短 语 后 ,性 质 跟 “ 名 +的” 一 样 。 例如 :
( 1 1 ) 南 京 到 北 京 , 买 嘞 没
地 图集》,虞 城方 言 属 于中原 官
虞城方 言中 “ 嘞 ” 兼 有
他 就知道 改了 。 ( 你狠 狠地打他
一
“ 的” “ 地” “ 得 ”三 个结 构 助
词 的用 法 。
嘞小偷 。 ( 这 一 次 ,你 我扮 警
察 ,你扮小偷 。 ) 3 、序数词+ 嘞 “ 嘞 ”用在表 示排行 或具 有
顿 ,他就会改了。 )
( 1 5 ) 你就放开量 嘞吃 吧 。 ( 你就使劲地吃吧 。 )
“ 嘞 ”用 同 “ 得”
“ 嘞”用 同 “ 的” 1 . 1 、体词 + 嘞 “ 嘞”用 在体词或 者体 词性
家乡话与普通话比较
![家乡话与普通话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5b2f48d6529647d272852c5.png)
家乡话与普通话比较我的家乡在内蒙古包头市,包头话属于非官话中的晋语,是晋语大包片的代表方言之一,也是内蒙古西路方言中的代表性方言。
包头话,被包头人称之为“此地话”,是当今汉语中保留入声最北的方言。
与其他各个城市方言不同的是,包头话并不是包头全市范围内的通行方言,包头话只通行在市内的旧城-东河区和相连的九原区。
城市中心区-青山区,建国后新建,此区居民大都为外地移民,以京津冀地区为主,普遍使用普通话。
城区中心区-昆都仑区,建国后新建,包钢集团在此区建立,初期职工大都来自东北地区,城区也以东北居民为主,使用东北话,因与青山区相连接,普遍使用普通话。
包头话的语音要比普通话保留古音多一些。
一、声母:与普通话主要有如下差别:1.平翘舌音不分,普通话中的zh ch sh读作对应的平舌音,声母r一部分人读作对应的平舌音,一部分人和普通话一样读r。
2.保留ng声母,但包头方言中的ng声母不完全等同于古代的ng声母(疑母)。
3.不规则的保留一些古音,如包头话有一个口语词[ko~ ning],其本字当为”强硬“,”强“声母读k即是不规则保留的古音,但是在其他词语中,”强“仍然读为[qio~],又如部分人将“去”读如“克”也是古音。
4.普通话的合口呼零声母字u,包头话用唇齿浊擦音声母v代替(如“完”,“卧”,“网”,“位”,“文”)。
对于u韵字,在前面加v声母(如“无”,“午”,“巫”,“武”)。
其他字的声母基本与普通话相同。
二、韵母相较于声母,与普通话的差别较大1.包头话保留了古代“入声韵”和“入声调”,如苏轼《水调歌头》词中的两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古代本该押韵,但由于普通话失去入声而不押韵,在包头话里,这两句读作:reng you bei hue~ li hak, yuak you ying qing yue~ quak“,”合“[hak]和”缺“[quak],可以完好的押韵。
2.包头话有丰富的鼻化元音,而且鼻化音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家乡话与普通话的差异[修改版]
![家乡话与普通话的差异[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0bf7f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a.png)
第一篇:家乡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家乡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家乡话是每个人自幼学习的一种说话腔调和发音习惯,人们常说乡音难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的确如此。
而且,对于地域广大多民族的中国来说更是这样。
现在中国全民都在推行学习说普通话,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们更是应说好普通话。
今天所讨论的是家乡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当然得说说什么是普通话,还有普通话的由来。
首先,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它作为我们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一方面,作为北方方言代表的北京话,数百年来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而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运动”以后,作家们自觉地用普通话写作,涌现出一大批作为普通话书面语规范的典范作品。
“国语运动”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北方方言区自身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人口优势等客观条件奠定了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
从上面的文字说明了普通话对我们的教育和文化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开始接触普通话,说普通话,但是这只限于在语文课上,同时我们说普通话时总是带有浓重的家乡口音。
因为生活在家乡语言环境的限制下,我们从小接触普通话却很难说纯正的普通话。
我认为这是地域的语言的差异,就好比语音也有自己的种族。
就像我们学习英语,说的都是Chinese English。
就算学的还可以的,但到了英国却发现每个人说的英语都不一样,也很让人费解。
大体来说家乡话与普通话的区别是有很多的。
家乡话只限于一个地区,或者是一个城市所说的语音,俗称方言。
而普通话却是普及整个国家,而且作为一种全民的交流语言,从而进行经济文化的传播。
普通话的应用有利于整个名族的交流,而家乡话只限于地区的人们交流,性质有根本的不同。
再者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从而在根本上区别于地区方言。
用途也存在着差异,我们的方言基本上只用来说或者唱,但普通话却发挥着更广泛的作用。
豫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比较研究
![豫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3ba1c7d02768e9951e738c0.png)
豫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比较研究袁蕾(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河南新乡453000)摘要:豫北方言属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的一支,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现在的豫北方言语音独具特色,为我们研究古今语音的演变规律提供了活的资料。
按照现在有无入声,把豫北方言区大致划分为豫北方言入声区和豫北方言非入声区。
我们把豫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从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对豫北方言中存在的普遍且突出的语音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豫北方言;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入声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豫北方言区,指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它地处中原腹地,西邻晋东南,南接郑汴洛,东连鲁西南,太行山脉由北向南横亘西部。
由于豫北方言区地处南北交通要冲,历史上战乱频繁,牧野大战、张良刺秦、陈桥兵变等许多重大事件在此发生,人口流动极大。
豫北方言区春秋属卫,战国属魏,隋文帝开皇六年设置新乡县,至今已有1400余年,可谓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由于这些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现在的豫北方言语音独具特色,为我们研究古今语音的演变规律提供了活的资料,但也给我们学习普通话,进行方言辨正增加了一定难度。
总体来看,豫北方言属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的一支,按照现在有无入声,大致可把豫北方言分为两区:一为豫北方言入声区,指京广沿线及以西地区(孟县除外),方言中仍保留着入声,这些地方主要包括安阳、新乡、焦作、济源等地。
二为豫北方言非入声区,指京广线以东地区,现在方言中已没有入声,这些地方主要包括原阳、长垣、濮阳等县市。
另外,豫北方言区除入声区和非入声区外,个别地方还保留着入声色彩,我们权且称之为入声过渡区。
本文试把豫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进行比较,对豫北方言的语音规律进行探索分析。
一、豫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声母比较总体看来,豫北方言区的各小方言区大都具有普通话的21个声母和零声母,其中豫北方言也具有普通话[m]、[n]、[l]、[ʐ]四个浊声母,同时和普通话一样不具有和[p]、[t]、[k]、[ʨ ]、[t ʂ]、[ts]、[s]相配的浊声母,清浊一致。
河南虞城方言中的“嘞”
![河南虞城方言中的“嘞”](https://img.taocdn.com/s3/m/578f1d764b35eefdc8d333b4.png)
河南虞城方言中的“嘞”作者:郭妍妍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4年第01期虞城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东经114°49′116°39′、北纬330°43′-34°52′之间,属商丘市。
北邻山东单县,东接砀山县,南连安徽亳州,西与商丘市相接。
辖26个乡镇,总人口126万(2010年官方数字),面积1558平方千米。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虞城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
“嘞”是虞城方言里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其用法复杂多样,在表情达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嘞”在整个河南方言中都普遍存在,但是在读音上有差别,本文采用读音比较接近的“嘞”作为虞城方言的代表读音。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的”“地”“得”是三个不同的结构助词,但是在虞城方言中,绝大多数情况下“嘞”可代替这三个结构助词的用法。
另外,在虞城方言中“嘞”也可以用作语气词表语气,“嘞”还可以用作方位词代替普通话中的“里”。
一.结构助词“嘞”的用法。
虞城方言中“嘞”兼有“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的用法。
“嘞”用同“的”1.1、体词+嘞“嘞”用在体词或者体词性词组的后面,作用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1、名+嘞“嘞”用在名词后,性质跟“名+的”相同。
例如:(1)狗嘞食儿都吃完了。
(狗的食物都吃完了。
)(2)老母猪嘞鼻得淌血了。
(老母猪的鼻子流血了。
)2、代词+嘞“嘞”用在代词后,性质跟“代+的”相同。
例如:(3)我嘞鞋迷见了。
(我的鞋丢了。
)(4)他嘞胳膊断了。
(他的胳膊断了。
)有一类特殊情况,“嘞”用在指人的名词、代词和表示职务、身份、角色等类名词之间,表示某人承担某职务、具有某种身份或扮演某种角色等,可以解释为“当”“扮,扮演”或“是”,表示它前后名词性成分的等同关系。
例如:(5)选举结果出来了,李天志嘞书记,叶长征嘞厂长。
(选举结果出来了,李天志当书记,叶长征当厂长。
)(6)斜对门张妈嘞媒人。
普通话与苏州方言异形同义词的比较
![普通话与苏州方言异形同义词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285248a804d2b160a4ec086.png)
普通话与苏州方言异形同义词的比较本文以单音节动词为例,通过实际语言运用的例子,观察、比较了普通话与苏州方言异形同义词在搭配、意义宽窄、语体等方面存在的细微差异。
标签:普通话苏州方言单音节动词异形同义词一、引言对于方言词汇的比较,早在汉代扬雄就开始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他搜集了丰富的方言词汇材料,编纂了世界上第一部方言比较词汇集——《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直至近年,方言词汇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仅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0~2008)就可以看到,各种期刊发表的关于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论文和优秀博硕士论文的数量随着年代呈阶梯式的上升。
20世纪80年代各种期刊论文17篇,90年代42篇,到了21世纪已上升为129篇(其中硕士论文67篇,博士论文12篇),除此之外,还有相关的专著发表。
苏州方言作为吴语的代表方言,前贤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详尽,不过在词汇比较这一方面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比如异形同义词(两个不同语言系统中有对应意义而词形又有差异的词),以往的比较主要是从意义看形式的差异,本文以单音节动词为例,将从另一个角度对此类普通话与苏州方言词汇进行考察。
单音节动词出现频率高,表示的词义丰富,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
所以,选择这一类动词作为研究对象很有意义。
本文中的普通话单音节动词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为准,苏州方言单音节动词以《苏州方言词典》《简明吴方言词典》为根据,并加上本地语使用者的口语材料。
二、意义和组合能力的差异词义差异是词汇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词义反映了人们的精神、思想,与复杂的客观世界联系极为密切,它是在应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把词义同词的组合能力结合起来比较,不仅能表现它们的共同性,同时更能显出它们的差异及独特性。
为了便于说明,我们首先引入符淮青归纳出的“词义成分-词义构成模式”:01A=原因、条件,B=施动者,b=施动者的各种限制,D1=动作1,d1=动作1的各种限制,D2=动作2,d2=动作2的各种限制,E=关系对象(可触摸的物体)或关系事项(不可触摸的事物、事情),e=关系对象的各种限制,F=目的、结果。
安徽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安徽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3ce7904e76c66137ee061950.png)
曹胆诞英语094 0910010423安徽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安徽方言”不是单一系统的方言,而是多种方言系统的综合体。
它既有官话方言,又有非官话方言。
安徽的官话方言主要有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
中原官话主要通用于淮北和沿淮以南的部分市县,江淮官话主要通用于江淮之间和沿江以南的部分市县。
安徽方言中的非官话方言主要有赣语、吴语、徽语。
赣语主要通用于皖西大别山南麓和沿江两岸的市县。
吴语主要通用于沿江以南和黄山山脉以北以东的各市县。
徽语主要通用于黄山山脉以南旧徽州府所辖地区。
此外,还有在近百年来,先后成批迁徙定居我省南方的客籍人所说的客籍话。
客籍话中有湖北人说的西南官话,有河南人说的中原官话,有湖南人说的湘语,也有为数较少的福建人说的闽语和客家话,还有从浙江迁徙皖南的畲族移民说的畲话。
说西南官话的湖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宁国、广德、郎溪、泾县、铜陵等县境内。
说中原官话的河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广德、郎溪等县内。
皖南的闽方言,是指由浙江、福建等地移居宁国岩山一带,和散居在广德、郎溪、歙县等地的浙江、福建人所说的话。
说湘语的湖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南陵县境内。
说客家方言的人,是指由闽西移居宁国岩山一带的福建人所说的话。
畲话是宁国境内畲族人说的近似“客家话”的汉语方言。
我省的畲民大都居住在宁国县东南部的畲乡。
皖北中原官话①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皖北中原官话①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
安徽省淮北17个市县(不包括怀远城区话)和沿淮以南的凤阳、蚌埠市、寿县、霍丘、金寨(北部)等5市县的话,均属中原官话。
语音特征:1.各地话大都将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字,读成舌根浊擦音声母。
例如,“安”读a~213,“昂”读ɑ~55,“爱”读53,“袄”读24。
1①为了称说的简便,文中有时也说成“皖北官话”或“皖北话”。
2.各地话n与l声母不混。
例如,脑≠老,年≠连,怒≠路,女≠吕。
3.各地话韵母的元音韵尾大都丢失,鼻辅音韵尾大都变成鼻化韵母。
虞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
![虞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b9a53ac284ac850ad02426f.png)
虞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河南方言属北方方言即官话方言,是中国最大的方言。
河南方言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官话,也就是说,古代的普通话。
主要是指流行于河南及河南周边地区,由于河南人口众多,历来的战争、运动、经济活动和其他原因,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以河南话为主的群体。
近代代表方言为标准河南话,与普通话发音完全一致,圆润、宛转,在豫剧节目中的对白中使用,实际上并不存在使用人群。
然而标准河南话是在郑州话的基础上形成的。
沿京广铁路地区,北至河北石家庄,南至驻马店,口音接近郑州话。
尚有洛阳城市话,洛阳老城话,豫西山区话,豫东话,信阳话等。
历史上,北方官话区长期以河南方言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语汇和语法系统。
河南方言属于北方的地方话。
用词和普通话的区别不像南方的那么明显,语速也不快。
主要是音调的区别,河南话一般没有二、三声的音调,多以一声和四声发音。
音调感没有普通话平仄变化那么明显,声调很平实,没有过多变化.河南方言接近普通话,有些字的发音在字典里不见,在英语中可见。
有一部分在韵母和声母的区别上,除了在某些字的发音不同外,大部分为语调不同。
即普通话中的1234声对应河南话的3214声普通话转换为河南话的简单方法。
由于空间内部的相对封闭性,各市县又形成了稍微不同的方言。
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虞城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一、语音(音变,调变,儿化音)形同义异的单音节词语1.中(zhōng)普通话里“中”的意义主要是中心、内部、适于、不偏不倚或用在动词后面表示持续状态等义。
虞城方言里,“中”的声调读作上声或阳平,是“成、行或好”的意思。
2.花普通话中,“花”的意义主要有:花朵、花费等意义;虞城方言中除了有普通话的义项外,还可指男子很风流,行为不端之意,读上声调。
例如:他这个人呀,花类很!。
3.得普通话作实词的“得”有“得到、适合”等意义。
虞城方言里的“得”读作dēi,调类为上声,它除了有普通话的义项外,还可指日子过得舒服或满意的意思。
常熟话与普通话音系比较
![常熟话与普通话音系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e785bb9b7360b4c2f3f6431.png)
常熟话与普通话音系比较闫淑琴1,谢宛茜2【摘要】摘要:常熟话与普通话差异较大。
本文分析了常熟话基础音系,并找出了常熟话与普通话声韵调对应关系和主要差异。
【期刊名称】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6)001【总页数】5【关键词】常熟话;普通话;音系一、引言常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隶属苏州市,东邻太仓、上海,南连昆山、苏州,西邻无锡、江阴,北濒长江,西北与张家港接壤。
[1]1常熟话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1]1056本文描写常熟话基础音系,重点比较常熟话与普通话音系异同。
二、常熟话基础音系(一)常熟话声韵调1.声母(见表1)声母说明:(1)[tʂ]组声母发音部位较靠前,并有圆唇动作。
(2)零声母限于阴调类字,法音起始有时带喉塞音[ʔ],例如“安”[ʔɤ]、“汪”[ʔu]。
2.韵母(见表2)韵母说明:(1)[ɑ、iɑ、uɑ、ɑʔ、iɑʔ、uɑʔ]:[ɑ]舌位略高,偏央。
(2)[ɛ、uɛ]:[ɛ]舌位略低,音值近[æ]。
(3)[ɤ、iɤ、uɤ]:[ɤ]舌位略低,偏央。
(4)[ɤɯ、iɤɯ]:动程不明显,[ɤ]不显著。
(5)[iŋ]中间略带[ə]音。
3.声调(见表3)(二)常熟话音系主要特点较完整地保留古浊声母。
如:甜[diE]、钱[ʣiE]、前[ziE]。
分尖团。
如:小[siɔ]≠晓[ɕiɔ]。
分平翘舌。
普通话读[tʂ、tʂʰ、ʂ]的字在常熟话中撮口呼只有[y]韵,没有其他以[y]开头的韵母。
“裙、熏、云”等和“穷、凶、荣”等同韵母,裙、穷[dʑioŋ],熏、凶[ɕioŋ],云、荣[ɦioŋ]。
不分[ən]、[əŋ],不分[in]、[iŋ]。
普通话前后鼻韵尾在常熟话中合二为一,或发成鼻化。
如:身、生[sən],京、斤[ʨin]是合二为一;江[k]、亮[li]鼻韵尾虽已失落,但主元音鼻化;也有鼻韵尾失落的,如:三[sɛ]、咸[ɦɛ]。
普通话复元音韵母在常熟话中多为单元音韵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河南方言属北方方言即官话方言,是中国最大的方言。
河南方言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官话,也就是说,古代的普通话。
主要是指流行于河南及河南周边地区,由于河南人口众多,历来的战争、运动、经济活动和其他原因,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以河南话为主的群体。
近代代表方言为标准河南话,与普通话发音完全一致,圆润、宛转,在豫剧节目中的对白中使用,实际上并不存在使用人群。
然而标准河南话是在郑州话的基础上形成的。
沿京广铁路地区,北至河北石家庄,南至驻马店,口音接近郑州话。
尚有洛阳城市话,洛阳老城话,豫西山区话,豫东话,信阳话等。
历史上,北方官话区长期以河南方言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语汇和语法系统。
河南方言属于北方的地方话。
用词和普通话的区别不像南方的那么明显,语速也不快。
主要是音调的区别,河南话一般没有二、三声的音调,多以一声和四声发音。
音调感没有普通话平仄变化那么明显,声调很平实,没有过多变化.河南方言接近普通话,有些字的发音在字典里不见,在英语中可见。
有一部分在韵母和声母的区别上,除了在某些字的发音不同外,大部分为语调不同。
即普通话中的1234声对应河南话的3214声普通话转换为河南话的简单方法。
由于空间内部的相对封闭性,各市县又形成了稍微不同的方言。
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虞城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一、语音(音变,调变,儿化音)形同义异的单音节词语1.中(zhōng)普通话里“中”的意义主要是中心、内部、适于、不偏不倚或用在动词后面表示持续状态等义。
虞城方言里,“中”的声调读作上声或阳平,是“成、行或好”的意思。
2.花普通话中,“花”的意义主要有:花朵、花费等意义;虞城方言中除了有普通话的义项外,还可指男子很风流,行为不端之意,读上声调。
例如:他这个人呀,花类很!。
3.得普通话作实词的“得”有“得到、适合”等意义。
虞城方言里的“得”读作dēi,调类为上声,它除了有普通话的义项外,还可指日子过得舒服或满意的意思。
例如:他家得哩很。
就是“他家很富有或日子过得很舒服”的意思。
4.烧“烧”在普通话和河南方言里都有“使东西着火、加热”之意,在虞城话里还有“由于变得富有或得势而忘乎所以”的意思。
上声调。
例如:你烧啥烧?有什么可烧的?6.寻“寻”在普通话里是“找”的意思,在虞城话中读作xin,阳平,专指“找对象”,如有人这样问你“你寻上没有?”就是问你找没找到对象。
7.喷“喷”在普通话中的意思是“液体、气体、粉末等受压力而射出。
”在虞城方言里,“喷”读作阳平,既有“聊天”之意,又有“胡说、说大话”的意思。
例如:①咱们喷喷吧!②别听他瞎喷!8.板“板”在普通话里是名词,指“片状的较硬的物体。
”虞城方言里的“板”读作阳平,除了具有普通话里的这个意义外,它还可以作动词,意思是“扔掉”。
例如:赶快把这脏东西板了!9.瓤“瓤”在普通话里泛指某些皮或壳里包着的东西,虞城方言里除了这个意义,还有“不好,软弱”的意思,读作阳平调。
例如:①他开车的技术真不瓤。
②他瓤得很,从来不敢大声说话。
发音在英语中可见形同义异的双音节词语1.光棍“光棍”在普通话中是“地痞、流氓”之意(它与“光棍儿”意思不同),虞城方言里“光棍”有“厉害、凶狠”之意,“光”读作入声,“棍”为阳平。
例如虞城话“你光棍啥?”就是普通话的“你厉害什么呀你?”3.老婆虞城方言里“老婆”一词若把“婆”读成儿化,就不再是普通话里“指男子的配偶”之意,而是“老年妇女或老太太”的意思了。
如:这个老婆儿真有意思。
方言里就是“这个老太太真有意思”之意。
4.喝汤“喝汤” 两音节都读作阳平。
在河南话里主要是“吃晚饭”的意思。
尤其是在农村,傍晚,家长喊孩子回家吃饭,常常这样喊“某某,快回来喝汤了!”5.回来普通话中“回来”是“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来或用在动词后,表示到原来的地方来。
”在虞城话里除了有普通话的这一义项外,还有“以后或过段时间”之意。
比如,“这事回来再说吧!”在河南方言里就是“这事以后再说吧!”的意思,“回”读作入声,“来”读作轻声。
6.老头儿普通话里“老头儿”就是“老年男子”的意思,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老年男子”的意思,还有“女人的配偶”之意。
“老”读作阴平,“头儿”读作入声。
7.不管在普通话里“不管”是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也”等副词与其呼应,而在河南话里,它却是“不能够、不可以”的意思。
例如:小王能跳上去,小张不管跳上去。
“不”读作阳平,“管读阳平8.力量虞城方言里“力量”的“力”读作入声,它除有普通话“力气、能力”之意外,还有“好、干净利落”之意,并且可以重叠为“力力量量”,意思仍为“好、干净利落”。
例如:他把事情办得力力量量哩。
意思就是“他把事情办得干净利落”。
义同形异的单音节词1.白在河南方言里,“白”读作入声调,是“别、不要”的意思,例如:你白说了,我早就着了。
意即“你别说了,我早就知道了”。
(白读bei,阳平)音变2.小“小” 读作阳平调时,在虞城方言里就是“儿子”的意思,例如:问问他小,就着了。
意即“问问他儿子就知道了。
”小,发音在英语中可见3.恁虞城方言中,“恁”除了有指示代词“那么”之意(“恁”的读音与普通话同),还有人称代词“你们”之意,“恁”作人称代词时读作阴平。
如:恁都那样说,他就相信了。
义同形异的双音节词1.沫子“沫子”在虞城方言里除了有普通话“液体形成的许多小泡”的意思外,“沫”读作阳平,还有“垃圾”的意思。
如:你赶快把沫得dei倒了。
2.黑呀“黑”的主要元音读作“ê”,“下”读作入声调。
意即普通话词语“傍晚或晚上”。
义同形异的多音节词1.胳拉肢“胳”中的“e”读作ê音,是普通话“腋窝”的意思。
音变zhi—zi2.不拉盖是普通话“膝盖”的意思,这里的“不”读作阳平。
盖读gair儿化音3.灶俯窝就是普通话“厨房”的意思。
形义同音异的单音节词1.儿与普通话"儿"相同,在不作为儿化音出现、表示孩子的时候,发音为ler 、阳平2.二与普通话"二"一致,在表示数量的时候,发音为ler、阳平音变一Sh——f或s例如:1.f类:说,书,叔 2.s类:老师,学生二zh——z例如:一支笔,找死三ch——c例如:抄作业四ai——ei例如:白干了五i——ei例如:笔六山药读saiyu发音英语中可见七ue 读八e读uo。
例如周永乐,上课二.词汇一:天文时令太阳地----太阳月门地----月亮这会儿----现在黑喽----夜里清早----早晨明儿-----明天,过明儿----后天夜儿-----昨天才夜----前天二)方位处所顶上hang----上面底下dia-----下面溜地下------地上疙涝-----旮旯家后-----村后,村北官路-------大路三)动物植物牙得--公猪叫驴--公驴骚虎头--公羊郎猫--公猫子蝎虎得--壁虎癞癞戒--蟾蜍河马蝌拉得--蝌蚪马鳖--水蛭窝老牛得--田螺燕民虎得--蝙蝠妈嘎得--乌鸦,喜鹊瓜瓜听--蜻蜓嘟嘹得--蝉噜古--蝼蛄红芋--红薯甜富秸--甘庶河坝得-----河蚌狫狫{三声}-----猪拜儿拜儿---唤狗勾勾,咕咕----叫鸡长虫---蛇小小虫----麻雀灶王爷类马----厨房里的蟋蟀河马r-----青蛙(四)农事农具木锨----铁锨抓钩----三齿耙耙的-----耧麦的竹耙子麦涝石----石磙后面的一块匾石头落把---麦场里的农具打地滚轮的-----压麦苗的一种农具拖车----去地里时放农具的一种四角架子笼嘴----牲口戴的碍眼-----驴马戴的驴加板得---驴马戴的牛搓得----牛肩上戴的扎鼻具----给牛鼻子钻眼喔喔---牲口向左依依----向右域,域薅---停止稍-----向后嘚,驾----快跑三、语法一,词法如,中1)形容词。
一般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肯定或积极的评价。
此时,“中”位于句末,前面总要出现一个名词,构成“名+中”的结构。
其意义基本上相当于“好”“行”“可以”“不错”。
例(1)这件衣服中(2)这姑娘模样中(3这孩子口才中(4)小强的人品中“中”在充当形容词的时候,有以下特点:○1形容词在句中主要做谓语或定语。
但是河南方言里形容词性的中只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河南方言中没有中作谓语的例子。
○2中能受程度副词“很”“中”修饰,一般不受“非常”修饰。
能受否定副词“不’修饰。
○3形容词性的中可以做补语。
例如:这小伙子太招人喜欢了,不但长得中,而且歌唱的也中。
2)动词。
河南方言里“中”有的时候具有动词性,他隐含着一个动作,而且这个动作常常和烹饪有关。
例如;1)妈,馍中了,都蒸了三十分钟了。
2)小静啊,饺子中了,盛碗里吃吧。
对于不懂河南方言的人,听到这些句子会摸不着头脑。
此时“中”就相当于一个动补短语。
动词性的中具有以下语法特点:1.中用于一个肯定句,后面往往加上一个“了”字,表示事情的完成。
否定句中,“不中”前前面往往有一个“还”字,后面不出现“了”。
例如:面条还不中。
2.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三、“中”与“啊’连用构成感叹句,表达一定的感情色彩,即可以表达喜悦之情,也可以表达愤怒之情。
此时,”中阿“后常常带人称代词或人名。
“啊’”读升调。
(一)表示喜悦之情(1)中阿,小伙子,听说你考上北大啦!(2)中啊你,总算从媳妇熬成婆婆啦!(二)表示愤怒之情(一)中啊你,当儿子的敢打老子了!(二)中啊你,小小年纪居然敢偷钱!上面六个例子里“中啊”可以用“中呀”替换,意义相等,但“中啊”更常见些。
四、“中”与“啦”连用构成祈使句河南方言里,表示禁止、请求意义的祈使句,常在句子开头加上“中啦”用来加强语气。
这时,“中啦”后常常不接人称代词或名词,但也有特殊情况。
“啦”读轻声或降调。
二、句法;例如:正常语序:她们两个都去吃饭了方言;她们两个去吃饭了都都吃饭去了她们两个吃饭去了她们两个都她们两个都吃饭去了无标题.wma下面我来朗读一首虞城版的《再别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