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经CT与传统X线诊断的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中国专家共识的推广和实施将有助于 推动我国COPD胸部CT检查及评价的 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我国在该领域 的整体诊疗水平。
共识的制定有助于提高COPD的诊断 水平和治疗效果,减少误诊和漏诊,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02
胸部CT检查技术要点
扫描参数设置与优化
管电压和管电流
根据受检者体型、扫描部位及诊 断需求,设置合适的管电压和管 电流,以获取高质量的图像并降
COPD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 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
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 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
胸部CT检查在COPD诊断中价值
胸部CT检查可准确评估COPD 患者的肺部病变情况,包括肺 气肿、支气管扩张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 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3-04
目录
• 引言 • 胸部CT检查技术要点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表现特点 • 定量分析方法在COPD评估中应用 • 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与临床应用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 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
通过健康教育和管理,提高患 者的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改 善生活质量。
开展多学科合作
加强呼吸科、影像科、检验科 等多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提高COPD的诊疗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功能评估指标是用于评估COPD患者肺功能状况的参数,包括肺活量、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
X线与CT检查在肺癌中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
・ 5 7 7・
x线与 C T检查在肺癌 中的影像表现及诊 断价值
刘 婧 ( 泸州医学院附属 医院放射科 , 四川 泸州 6 4 6 0 0 0 )
1 资料 与 方 法
糙. 主 要 是 由 于肿 瘤 组 织 向 周 围蔓 延 所 致 . C T检 查 的表 现 比
X 线 检查 更 加 明显 。同时 C T还 可 表 现 为 空 泡 征 、 血 管集 束 征 及空洞等[
对肺癌患者行胸部 X线检查可观察肺组织的整体结构 .
选择 2 0 1 0年 3月 2 0 1 2年 8月 就 诊 的 2 1 8 其 空 间分 辨 率 相 对 较 高 . 可将 大 多 数 肺 组 织 内 的 病 变 显 示 清 楚. 可 作 为 诊 断 肺 癌 的首 选 检 查 方 法 . 同时也为下 一步的 C T
施 根 治 手 术 由此 可 见 . 早期发现 、 早 期治 疗是 提高 本病 治 愈
率 的关键 . 其 中影像学 检查是诊 断肺癌最 直接 、 最 有 效 的检 查方法 l 2 现 选 择 2 l 0 1 0年 3月~ 2 0 1 2年 8月就 诊 的 2 1 8 例 肺 癌 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进 行 分 析
征4 2 例, 空泡 3 2例征 。 毛刺征 1 8 例 。在诊 断 肺 癌 时 , C T和 X 线 是 必 须 的检 查 方 法 , 可 以为 临 床 医生 提 供 更 加 准 确 、 清 晰 的影 像 学 资 料 . 提 高诊 断 的 准确 率 。
关键词 : 肺癌 ; X线 ; C T ; 影像学表现 ; 诊 断 价 值 中 图分 类号 : R 7 3 4 . 2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1 0 0 1 — 8 1 7 4 ( 2 0 1 3 ) 0 3 — 0 5 7 7 — 0 1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X线及CT诊断
吉 林 医学 2 1年 6 0 2 月第 3 卷第 l期 3 8
肺 门病变 慢慢 有所 减 轻 。
总之 ,在 本 组 病例 中 ,有 3 患者 的家 人均 同时 患有 特 发 性 例
早 期 :主要 是 肺 泡 间 隔 的 急性 炎 性 反 应改 变 。C 表 现 为 两 T 肺 下 部 弥漫 性小 片 状 和颗 粒状 高 密度 影 ,两 侧 大致 对称 ,愈 近胸 膜 病 变愈 密 集 ,H C 显示 小 片状 阴影 主 要 为小 叶 性实 变 或 小 叶 R T 融 合 性 病 灶 ,其 内可 见 含 气 的 支气 管影 。磨 玻 璃 样 阴影 是 早 期
综 上所 述 ,结合 病 理 改 变 ,IF H C 主 要 表 现有 如 下 几 P的 R T
个 特 点 :① 毛玻 璃 状改 变 ;② 不 规则 线 状或 网格 状 影 ;③ 牵拉 性
支气 管扩 张 ;④ 小结 节 影 ;⑤蜂 窝 状 。 33 鉴 别 诊 断 :本病 诊 断较 为困 难 ,应仔 细 询 问病 史 ,进一 步 -
张蔚起 ,林 泽鹏 ,赵少岚 ( 广东省汕头市妇幼保健 院儿科 ,广东 汕头 5 5 4 ) 10 1
【 要】目的 :探 讨新 生 儿惊 厥 的发病 原 因及 临 床特 点 。方法 : 回顾 性 分析 6例 惊 厥患 儿 。结 果 :引起 新生 儿 惊厥 病 因依 次是 缺 血 摘 0 缺氧 性 脑病 ( I 2 例 ( 00 )、代 谢性 疾 病 1例 ( 00 )、颅 内出血 (C )l例 ( 83 ),三 者总 共 5例 ( 83 )。惊 厥 H E) 4 4. % 8 3 .% IH l 1. % 3 8. %
2 () 2 0 1: . 4 [】 azn ti A , es LI i a i p l n r b o i c nc l 5 K t s n L My r J . o t c umo a f rs , iia e e d p h yi sl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新定义及临床诊疗建议——基于2022年《柳叶刀》文件解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新定义及临床诊疗建议——基于2022年《柳叶刀》文件解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1]。
截至2017年,慢阻肺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因[2],亦是2019年全球寿命损失的第八大原因[3],上述数据提示慢阻肺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广受关注。
因此2022-09-05《柳叶刀》文件《消除慢阻肺之路》正式发布,从9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慢阻肺,(1)慢阻肺:一项全球健康危机;(2)慢阻肺:不仅是吸烟;(3)为什么要重新考虑慢阻肺的诊断标准;(4)诊断慢阻肺的建议;(5)有症状的慢阻肺患者的诊断;(6)慢阻肺的关键:急性加重;(7)慢阻肺的治疗如何才能更有效;(8)要实现慢阻肺的控制需要什么;(9)迈向消除慢阻肺[4]。
目前国内外指南对于慢阻肺的各亚型分类尚无明确的推荐意见,慢阻肺的诊断主要依赖肺量计测定,这些局限可能无法为疾病表型差异巨大的慢阻肺患者提供个体化诊治方案,从而难以实施精准治疗。
此外,目前临床对慢阻肺患者的管理更多的是关注缓解症状和减少急性发作,达不到控制疾病,更谈不上消除疾病。
故本文重点对该文件中慢阻肺的分类、诊断标准及诊断建议、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和迈向消除慢阻肺5个方面进行介绍和解读,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建议和指导,并为广大慢阻肺患者的诊治提供帮助。
1 慢阻肺:不仅是吸烟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近年来吸烟以外的危险因素也逐渐被证明与慢阻肺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哮喘控制不良、环境二手烟、传染病和社会经济地位低下[5]。
这些危险因素可能通过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引发多种临床表现。
提高对吸烟以外危险因素的认识,可为非吸烟所致新发慢阻肺患者的诊疗提供思路。
因此《柳叶刀》文件系统地提出了慢阻肺的新分类(表1),其全面体现了慢阻肺病因的异质性,提示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存在多种保护性干预靶点可进行慢阻肺预防,强调疾病分类有利于对高风险个体展开有针对性地筛查,并提高大家对非吸烟风险的认识。
CT与X线影像对肺结核诊断的对比分析
作 者 单位 :480 新疆 若 羌县 妇幼 保健 院 8 10
C T与 X 线 影 像 对 肺 结 核 诊 断 的 对 比 分 析
陈 岩 王 文俊
【 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 的C x线的影像特征 。方法: 2例肺结核患者进行 c T, 对6 T平扫与X线检查, 对检查所得的影像 结果进行记录, 并将两者
增厚 ,阳性率 8 .% , 节 滑膜 增厚 , 43 关 声像 表现 为关 节积 液 暗区 内膜 状光 带 , 面不 平整 , 表 内部 中等 回声 , 布 不 均 , 分 部分 不 均 匀 增 厚 , 可见 绒 毛或 结 节 状 凸起 突 向关 节腔 ;I例患 者 有关 节腔 关节 积 液 , I 阳性率 5 .% , 2 6 关 节积 液声 像 表 现为 关节 间 隙增 宽 , 节 内液 性 暗 区透 声差 。 l 例 患 者表 关 l 现 出血管 过度 增生 , 阳性 率 5 . % , 膜血 管 过 度 增 生 表 现 为增 厚 的滑 26 滑 膜上 及关 节 内显示 较 多的血 流 信号 , 色 多普 勒 能 量 图或 彩 色 多 普 勒血 彩 流 图模式 下血 流呈 亮点 状 、 状 、 棒 条状 , 的交 织成 网 , 成血 管翳 。 有 形
不 同程 度 的血 管增 生 征象 。 表 1 两组 患 者 出现超 声检 测指 标 阳性 的例 数 n % ) (
本 项研 究 中滑膜 增厚 阳性 率 高达 8 . % , 示 滑 膜增 厚 是超 声 诊 断 43 提 R 非 常灵 敏 的指标 , A 与多数 文献 报道 接 近 。滑膜 炎 是 RA最 早 的病 理 变 化 , 现 为渗 出和 增生 , 表 因此 当超 声检 测 到 关 节 内 滑膜 增 生 时 。 示 该关 提 节存 在 滑膜 炎症 , 使得 早期 诊断 成 为 可能 。 超 声对 于液 体 的 显示 有 很 高 的灵 敏 度 , 但本 组 阳性率 5 . % , 于其 他文 献 报 道 , 26 低 可能 与 观察 关 节偏 小 有关 , 间关 节 少量 积液 不易 与 增厚 的滑 膜 区分 。在 探测 滑膜 血 管 翳 指 及血 管 生成 上 , 色多普 勒超 声 可显 示 增 厚 的 滑膜 内部及 周 边 有 血 流信 彩 号 , 研究 中有 5 .% 的患者 出现 不 同 程 度 的 血 管增 生 , 明超 声 检查 本 26 表 可在 早期 明确 关 节 内侵 袭 程度 , 了解病 变 累及 的范 围 , 助 于判 断 R 有 A疾 病 的活 动性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肺部并发症
包括肺部炎症、纤维化等病变,可通 过胸部CT检查进行评估。
如肺部感染、肺栓塞等,胸部CT检查 可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肺动脉高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合并肺动脉 高压,胸部CT检查可评估肺动脉直径 和管壁改变。
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 查与肺功能检查的关系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述
01 02
定义
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 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 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
03
影响
COPD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
有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
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 查评价指标
气道壁增厚
气道壁增厚定义
气道壁增厚是指气道壁的结构性改变,包括平滑肌增生、黏液腺肥大和炎症细胞浸润等 。
气道壁增厚分级
根据气道壁增厚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增厚。
气道壁增厚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气道壁增厚程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增厚越明显,病情越严重。
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测 量患者的肺活量、呼气流量等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 功能状况。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肺功能检查可以客观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 ,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肺功能检查,可以监测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3
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患者肺通气功能评估中应用观察
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患者肺通气功能评估中应用观
察
王瑜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年(卷),期】2017(008)023
【摘要】目的探讨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气肿患者肺通气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COPD肺气肿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肺功能正常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Vin、Vex、Vex/Vin水平较
高,MLDin、Vin-Vex、MLDex-MLDin、MLDex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 能较好的评估 COPD 肺气肿患者肺通气功能,应用价值较高.【总页数】3页(P132-134)
【作者】王瑜
【作者单位】福州市第八医院 CT 室,福建福州 3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
【相关文献】
1.99m锝-二乙三胺五乙酸气溶胶肺通气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J], 杨吉刚;王遥;李春林;邹兰芳;张楠
2.慢阻肺气肿患者肺通气功能的CT评价 [J], 李雯
3.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通气功能与CT肺气肿指数 [J], 贾毅;栾丽
4.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通气功能与CT肺气肿指数 [J], 贾毅;栾丽;
5.胸部高分辨率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J], 郭卫东;付云;高尚兰;栗鸿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浸润性肺疾病的CT及X线表现
慢性浸润性肺疾病的CT及X线表现正常解剖Meziane等[1]对尸检中获得的新鲜肺组织进行RC扫描,并同大体标本和组织学切片进行对照,其研究结果如下:①直径小到0.5mm的肺血管表现为小点状或分支状。
②在肺内中部3/4处见到支气管表现为光滑圆形影或轨道样索条影,靠近肺动脉分支。
③特别是在肺周围可看到正常的次级肺小叶。
肺小叶是RC图像的基本影像单位,正常肺小叶是边缘不规则的多边形结构,正常小叶间隔在RC上可见。
边缘部的小叶间隔与胸膜相连,多见于上、中叶前外侧及肺底部,厚0.1~0.16mm,长0.7~2.2cm,直达胸膜面,密度低于血管。
一般看不到完整的小叶多边形影。
异常表现纤维索条网状影:①特发性肺纤维化(IPF):C特征主要是位于胸膜下和肺底部细网状阴影,网状阴影可以是细小的或粗糙的,常伴有直径2~20mm的囊泡。
在90%C扫描中可见到这些囊泡(蜂窝状肺),相比之下,平片中只见到30%。
在RC上,病变主要位于两下肺外围部,早期外围部可见直径1.5~3mm的小斑点状高密度影。
晚期除弥漫性网状影、蜂窝影、肺大泡外,常有胸膜下间质短线、胸膜增厚,并可见到胸膜下线。
C和RC不仅对诊断本病有帮助,而且对估计本病的活动性,指导治疗及进行疗效观察均有重要意义。
②肺淋巴管癌病(PLC)[2]:RC表现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增厚而呈增大的圆点或由肺门向外放射的粗线影或串珠状改变;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直径大于3mm的结节;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肺外围拱形影,与胸膜相连的线影及肺内不规则多边形影;胸膜渗出、增厚。
③石棉肺[3]:Aberle等[3]比较29例有石棉接触史的RC和常规C,他们发现在显示胸膜斑块和肺实质纤维化方面RC比常规C更敏感,即使在胸像正常的患者中,RC也能显示胸膜和肺实质异常。
石棉肺的RC特点有以下几种:胸膜下线、实质带状影、叶间隔增厚以及次级肺小叶内结构增厚、蜂窝肺。
胸膜斑是石棉肺中最常见的表现,若为双侧性或多发性,其特异性更高,约10%胸膜斑可发生钙化。
影像学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作用
影像学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作用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传统的肺结核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以及痰涂片检查。
然而,这些方法有其局限性,因此影像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工具。
本文将探讨影像学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影像学技术的优缺点。
一、胸部X射线检查胸部X射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在肺结核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显示肺部的解剖结构、肺纹理、肺门、纵隔以及肺上皮、肺实质等病理改变。
通过胸片的表现,医生可以初步判断肺结核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
然而,胸片并不能直接显示结核分枝杆菌,只能显示肺部的病理改变,因此虽然是一种便捷且经济的方法,但其诊断准确率并不高。
二、胸部CT扫描胸部CT扫描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与胸片相比,CT扫描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图像信息,能够直接显示肺部的病理改变,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结核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此外,CT扫描能够检测pulmonary nodules(结节)的存在,进一步辅助判断是否为肺结核。
然而,胸部CT扫描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其对辐射的敏感性较高,需要患者暴露在辐射下,因此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慎用。
其次,费用较高,不是所有医疗机构都能提供这个检查。
三、磁共振成像(MRI)MRI在肺结核的诊断中使用较少,主要是由于其无法显示肺实质的改变,且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较低。
然而,MRI对于评估胸膜炎、纵隔淋巴结的肿大等病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因此,在特殊情况下,如肺结核合并胸膜炎时,可以考虑使用MRI辅助诊断。
四、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结合CT成像是一种新兴的影像学技术,在肺结核的诊断中显示出潜力。
PET-CT不仅能够检测肺部病变的位置和范围,还能够评估病变的活动性和组织的代谢情况。
这对于准确诊断肺结核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PET-CT的使用仍受到一些限制,比如辐射剂量较高、成本较高等问题。
X线与CT对肺气肿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X线与CT对肺气肿诊断价值对比分析摘要:为了可以增加X线扫描和CT扫描这两种影像检查技术对肺气肿诊断的分析和比较,选取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经过诊断为肺气肿的患者,60例患者均经X线扫描和CT扫描等检查,肺功能检查为诊断金标准。
X线组肺气肿的诊断准确率是86.67%,显著低于CT组肺气肿的诊断率96.67%,p<0.05,差异对比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CT扫描;肺气肿;X线扫描;对照分析;阻塞性肺病一、引言X线检查通过显示肺实质来明确诊断,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对肺部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两种检查方法各有利弊。
X线扫描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提供肺动脉狭窄、阻塞等病变的组织结构、形态、病变范围等信息;CT扫描作为一种高分辨率扫描技术,它在发现肺部微小病变和肺纤维化等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因此,一种能够早期发现病理改变的非创伤性工具对于指导医生改变无症状患者的危险因素是很有价值的。
在目前的医疗情况下,虽然肺气肿的金标准是肺功能检查,但是由于它的过程过于繁杂而且不适合大多数人,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建议诊断肺气肿一般是X线扫描和CT扫描,因为肺气肿的症状是出现在前几十年发现和详细总结的,我们对肺气肿诊断价值仍然任重道远,所以我们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对比与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资料与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在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的60例肺气肿患者进行详细的对比实验,均进行了对胸部的X线扫描和CT扫描。
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0周岁到60周岁,我们将前来的肺气肿患者分成两组且两组各有30例,分别为X线组和CT组,其中X线组为胸部X线扫描,CT组为胸部CT扫描,我们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了详细的临床检查之后,开始医学影像检查。
得出的数据采用SPSS26.0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分析数据,资料将以平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χ2行检验,P<0.05为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
肺纤维化的诊断标准
肺纤维化的诊断标准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其诊断需要依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目前,国际上尚未统一的肺纤维化诊断标准,但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可以总结出一些常用的诊断标准。
首先,临床表现是肺纤维化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通常会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胸闷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发绀、体重下降等症状。
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指端肺端指(clubbing)等指征。
这些临床表现对于肺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影像学检查在肺纤维化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胸部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肺部纤维化的病变,包括斑片状阴影、蜂窝状改变、纤维索条影等。
这些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可以为肺纤维化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此外,实验室检测也是肺纤维化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血液检查中,患者常常会出现贫血、血沉增快等异常表现。
肺功能检测则可以显示患者的肺功能受损情况,包括肺活量、一秒量等指标的下降。
此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活检等检查也可以为肺纤维化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综上所述,肺纤维化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上述各项检查结果,以确定肺纤维化的诊断。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肺纤维化,还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肺部疾病,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肺纤维化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诊断过程,需要结合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加统一和规范的诊断标准,以提高肺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治疗效果。
X线胸片与CT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
X线胸片与CT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
王文勇;申泰琼;李有祥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05(21)6
【摘要】X线胸片是诊断肺结核的常规而基本的方法,大多数肺结核通过X线胸
片是可以确诊的,但有些肺结核胸片不能发现,除了实验室的检查寻求支持外,胸部CT平扫对肺结核的诊断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有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达到避免漏诊、误诊的作用,现就52例胸片阴性的肺结核的CT资料报道如下:【总页数】1页(P714-714)
【作者】王文勇;申泰琼;李有祥
【作者单位】六枝特区人民医院,贵州,六枝,553400;六枝特区人民医院,贵州,六
枝,553400;六枝特区人民医院,贵州,六枝,553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X线与CT检查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J], 袁铭
2.DR胸片与CT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马喜凤; 杨佩
3.中央型肺癌临床诊断中CT检查与X线胸片的应用对比 [J], 康媛媛
4.CT检查与X线胸片检查在诊断肺癌与肺良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对比 [J], 杨兴华;廖云伟;张浩
5.X线胸片与CT检查诊断肺结核的应用价值对比 [J], 韩爱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支气管炎并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及案例分析(肺炎资料)
慢性支气管炎并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及案列分析慢性支气管炎也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有喘息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同时能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在原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检查时有肺气肿体征。
肺气肿实际为一种病理诊断,即有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无明显的肺纤维化。
如果慢支、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持续性气流受限时,则可以诊断为慢阻肺,无气流受限时则不能诊断。
我们通过案例来学习一下慢支、及合并肺气肿的治疗。
第一部分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支并肺气肿的病例概况案例1张某,女性,52岁,反复季节性咳嗽、咳痰5年,加重咳黄痰一周来院。
本患于5年前,每于秋冬寒冷季节即出现咳嗽、咳痰,痰液多为灰白色黏稠样,不易咳出,无呼吸困难、喘促等症,每次发病程度时轻时重,但持续时间均超过3个月以上,曾自行服用过“罗红霉素”、“氨溴索”、“川贝枇杷膏”等药,症状略有改善,却未彻底消失,于天气转暖后渐能缓解好转,夏季时病情平稳不发作,但总体有逐年加重趋势。
病程中无心悸、气短,无消瘦、无午后低热及夜间盗汗,无痰中带血及咳脓臭痰,无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无少尿、双下肢浮肿等。
因一周前受凉后,咳嗽,咳痰加重,且咳黄痰,痰量较平日增多,故来我院门诊治疗,病重后无发热、寒战,无咽痛、鼻塞,无流涕、打喷嚏。
饮食、睡眠欠佳,二便如常。
既往体弱,易患感冒。
无烟、酒嗜好。
久居北方寒冷地区,在面粉厂加工车间工作,环境较差。
无药物过敏史,无肝炎、结核史。
查体:T 36.7℃ P 85次/分 R 18次/分 Bp 110/70㎜Hg一般状态可,呼吸平稳,神清语明,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五官端正,口唇无发绀,咽部稍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胸廓对称,肋间隙不宽,双肺散在干、湿罗音,无胸膜摩擦音,心界不大,心率85次/分,节律规整,无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查无异常。
【进展】CT评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进展】CT评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相关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癌•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急性加重和合并f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
CT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并在慢阻肺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笔者对CT评估对慢阻肺的临床意义综述如下:一、CT评估的主要方法及指标慢阻肺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肺气肿形成、气道改变和肺血管受损几部分。
CT影像的肺气肿改变可通过视觉评估或软件定量分析,其主要指标为肺气肿比例,即CT值小于某阈值的肺低密度区域占总肺截面积(体积)的比例(LAA%),其常用阈值分别为-950和-910HU;在肺组织CT值分布频率图中第/I百分位点所对应的CT值,多取第15百分位点(Perc15);平均肺密度。
直径<2mm的小气道是导致慢阻肺气流受限的主要部位,但因其直径过小,无法用CT直接测量。
可用气体潴留程度评估小气道狭窄,包括:(1)密度指标:如呼气相平均肺密度、呼气相与吸气相平均肺密度之比;(2)低密度区比例:如呼气相CT值<-850HU的低密度区比例(EXP-850),呼气相CT值介于-950~-850HU之间的区域比例(EXP-850 to -950);(3)复合指标:如CT值介于-950~-860HU的区域与CT值>-950HU区域的比值在吸气相与呼气相的差值。
大气道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也可间接反映小气道病变,相关指标有支气管壁厚度、支气管壁截面积、支气管壁截面积与支气管腔截面积之比、支气管壁占支气管总截面积百分比、管腔周长为10mm支气管的管壁截面积平方根(Pi10)和支气管壁密度等。
肺血管改变包括肺动脉增粗和小血管破坏,分别用肺动脉与主动脉直径之比、截面积<5mm2的小血管截面积之和占肺部截面积之比来评估。
根据CT所示气道病变及肺气肿严重程度的组合,可将慢阻肺分为3个表型:(I)A型:无肺气肿或存在轻微肺气肿;(2)E型:存在较严重肺'气肿(平均LAA%>25%),而不合并支气管管壁增厚;(3)M型:同时存在较严重的肺气肿和气管壁增厚(支气管壁增厚/相邻肺动脉直径為30%)。
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及影像诊断意义
31 慢性 阻塞性肺 病的影像学改变 ,首先 出现 慢性支气 . 炎、 阻塞 陛肺气肿 , 肺部局限性透亮度增加 , 纹理稀疏 , 肺 纵 隔移向健侧 , 病侧横膈下降 。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表现为 两肺透亮度增加 , 常有肺大泡出现 , 肺纹理稀疏 。胸廓前后 径及横位径均增大 , 间隙增宽, 肋 横膈低平 , 活动减弱 , 且 心
影狭长呈垂位心。 C T表 现 : 慢性支气炎 、 阻塞性肺气 肿 , 表现为两肺纹理增多 、 紊
裂。提高临床医生对慢阻肺合并气胸的警惕性对防止误诊 有重要作用 , 由于慢阻肺病人多有肺通气功能减退, 且多为
老年人 , 因此少量气胸也可致其临床症状明显加重 , 发生呼 吸衰竭 , 危及生命 , 即使 少量 气胸 也应积极 处理 , 故 予胸腔 闭式引流。 复发性气胸半数 以上在半年 内复发 , 有的病人可 反复多次发生气胸 , 可能与原破裂肺大疱修复不良有关。 感
肺炎。
5 MR慢性支气管炎 的小气道炎症 。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存在小气道壁瘢痕形成 、 肿胀 , 以及 由粘 液和平滑肌 收缩造成 的支气管部分狭窄 。水肿 、 液阻塞 粘
以及平滑肌痉挛 的程度随时间而改变 , 可经支气管扩 张 并 剂治疗而好转 。这种气流阻塞具有部分可逆性 。 冬季是慢阻塞肺 的发病高峰 , 一场普通 的感 冒就会使 慢阻肺雪上加霜 , 慢性患者容易出现病情急性发作 , 表现 为 咳嗽 、 痰量增多 、 呼吸 困难加重 , 甚至 引发严重并发症 。在
7 讨 论
死、 脱落。
2 临床 表 现
慢性阻塞性肺病起病隐潜 , 病情经过缓慢 , 主要表现可 概括为 咳、 、 、 四症 , 以长期反期复咳嗽为突 出, 痰 喘 炎 但 轻 度病人仅有轻微 咳嗽和少量粘痰 , 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于 秋冬气候骤 变时 , 病情加重或引起急性发作 , 由于反复的继 发感染 , 使病情持续发展 , 则咳嗽频繁 , 咳痰增多 , 甚至长年 不断。 冒后病变 常常延及肺部 , 感 出现黄色或绿色脓痰。随 年龄的增长 , 发作逐渐频繁。患者常常伴有喘息 , 有该病家 族史的患者尤为多见 。
CT和X线检查对慢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的诊断价值分析
[ ] 陈 建 川 . 理 灵疝 装 置 修 补 腹 股 沟 疝 28例 体 会 [] 中 7 普 1 J. 国普 外 基 础 与 临 床 杂 志 ,085 1)36 20 ,(5 :6 .
气肿患者都采用 C T和 X线检查 。结 果 : X线诊断只能从 肉眼中分辨慢性肺气 肿患者的影像情况。而两组 C T诊 断肺 功能后 , 除了
T C指 标 两 组对 比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L P<00 )剩 余 肺 功 能 指 标 两 组 对 比差 异 有 明 显 统 计 学 意 义 ( .5 , P<00 ) .1 。结 论 :T对 慢 性 C
肺 气 肿 患 者 肺 功 能 的诊 断价 值 高 , 后 处 理 技 术 肺 容 量 定 量 分 析 在 一 定 程 度上 能 够反 映 肺 功 能 状 态 , 得 推 广 应 用 。 其 值
[ 键 词 ] C X线 ; 性 肺 气 肿 ; 功 能 ; 断 关 T; 慢 肺 诊
慢 性 肺 气 肿 具 有缓 慢进 展 、 病 率 高 的 特 点 … 。 近 年 来 , 发 随着 科 学 技 术 的发 展 , 过 C 通 T后 处 理 软 件 进 行 功 能 成 像 , 对 慢 性 肺 气 肿 的肺 功 能 进 行 定 量 诊 断 是 学 者 们 关 注 的 热 点 ] 。 我们 尝试在多层 螺旋 C T与 x线 检 查 下 比较 定 量 指 标 在 慢 性 肺 气 肿 患 者 和 健 康 人 之 间 的 差 异 , 而探 讨 C 从 T对 慢 性 肺 气 肿 患者肺功能的诊断价值 , 报告如 下。 现
40例肺结核的CT片和X线平片诊断对比分析
40例肺结核的CT片和X线平片诊断对比分析目的:探讨CT片对比X线平片分辨率在诊断肺结核方面的优点和价值所在。
方法:比较40例结核病中CT片和X线平片发现空洞的情况。
所有患者通过CT 片和X线平片,尤其在CT片高分辨率的诊断下,接受抗结核治疗及全程监督管理。
结果:疗程结束时复查病灶,均吸收稳定,40例患者无一例误诊、误治。
结论:应用CT片诊断肺结核分辨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检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标签:肺结核;CT片;X线平片;诊断目前,X线胸部平片以及痰检抗酸杆菌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但随着CT的广泛应用,CT片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为CT 能利用连续断层扫描,使胸内结构及病变部位清晰可见。
而且CT片分辨率高,对密度不均的肺结核病变有一定的区别能力。
因此,与X线平片相比较,CT片能发现肺结核病灶内一些特有的改变,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指导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40例2004年12月~2007年8月本院结核病患者,男性28例,女性12例。
其中,初治占32例,复制占8例;年龄16~72岁。
1.2方法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14例,占35.0%:临床诊断浸润型肺结核35例,浸润型肺结核合并胸膜炎5例。
病变分别累及1个肺野者20例,2个肺野者16例,3个肺野者4例。
X线平片发现空洞3例,钙化灶9例。
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累及胸膜5例。
而CT片空洞18例,钙化灶26例,肺门淋巴结肿大24例,累及胸壁28例。
CT片显示空洞18例中,除2例X线平片有明显透亮区外,其余16例均未发现空洞,而表现为密度不均的斑片状阴影,CT片显示的空洞多为多发小空洞。
痰涂片阳性14例中,X线平片3例发现空洞,而CT片有9例发现空洞。
10例咯血患者中7例CT片发现结核空洞,而x线平片均未发现空洞征象。
经临床讨论、会诊,制定40例患者的联合抗结核方案,初治方案:2S(E)HRZ/4HRE,复治方案:2SHRZE/1HRIE/5HER,并全部接受全程监督管理。
益气养阴化痰通络剂治疗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75例临床疗效观察
【 关键词 】 益气养 阴化痰通络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疗效 【 中图分类号 】R 2 5 6 . 1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8 5 1 7( 2 0 1 3 )2 2— 0 0 7 6 一 O 1
为探 讨临床治疗慢 阻肺 合并肺 间质纤维化 的临床疗效 ,
性 疾病 ,是 慢 性 阻塞 性 肺 疾 病 在 发 展 过 程 中一 种 较 为 常 见
1 .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 复方 丹参 注射液 ( 广东省博 罗
先锋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 字 Z 4 4 0 2 1 0 1 3 ) 进行治疗 。
具体的用法用量为 :将 l O ml 或2 0 ml 本 品加 入 5 % ~1 0 % 的 葡萄糖注射液 1 0 0 m l 一 5 0 0 m l 内静脉滴注 ,1~ 2次/ d ,持续
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 和对照组各 7 5 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 丹参 注射液治疗 ,观察组 患者 采用益气养阴化痰通络 剂治疗 ,
对两组患者 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 治疗 的总有效率 9 8 . 6 7 % ,明显优 于对 照组的 8 8 % ,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 义 ( P< 0 . 0 5 ) 。结论:益气养 阴化痰通络剂治疗慢 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 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
益 气 养 阴化 痰 通 络 剂 治 疗 慢 阻肺 合 并 肺 间质 纤维 化 7 5例 临 床 疗 效 观 察
何 锦 生
江西省大余县南 安镇卫生 院,江西 大余 3 4 1 5 0 0
【 摘
要】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化痰通络剂治疗慢阻肺合并 肺间质纤维化 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 1 5 0 例慢 阻肺合并肺 间质纤维化
X线检查联合CT检查在诊断老年慢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X线检查联合 CT检查在诊断老年慢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X线检查联合CT检查在诊断老年慢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3年-2021年4年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老年慢性肺炎患者128例,128例患者依次进行X线检查、CT检查,并综合X线检查和CT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将最终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128例患者经病理学诊断均确诊为老年慢性肺炎,以该结果为金标准,X线检查联合CT检查对老年慢性肺炎的诊断准确率为95.31%,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线检查下,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病灶边界不清晰,病灶直径在1-7cm之间,病灶性状主要为椭圆、类圆和不规则性状。
CT线检查下,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病灶边界不清晰,密集度不高,轮廓光整或轮廓不齐,肺部增粗血管影和毛玻璃阴影以及胸膜增厚。
结论:X线检查联合CT检查对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X线检查;CT检查;诊断;老年慢性肺炎慢性肺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抗病力低下,导致其慢性肺炎发病风险明显较高[1]。
老年慢性肺炎的病程较长,往往超过3个月,且患者在发病初期,其临床表现并不具备显著性,导致患者的临床诊断受到了影响,存在一定比例的漏诊和误诊,不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
因此,如何提升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水平,是非常重要的[2]。
目前,影像学技术是临床首选的老年慢性肺炎诊断方式,常用的主要是X线检查、CT检查。
但单纯其中任一种影像学技术的诊断效果均不理想,为了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临床提出了联合应用两种影像学手段对患者进行诊断[3]。
本文就对X线检查联合CT检查在诊断老年慢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3年-2021年4年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老年慢性肺炎患者128例,男性66例,女性62例,年龄65~78(68.45±1.21)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经CT与传统X线诊断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阻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经CT与传统X线诊断的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慢慢阻肺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90例。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CT、传统X线诊断。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11%(82/90)、86.67%(78/90),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COPD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经CT、X线诊断,均可达到诊断效果,但应结合患者病情、恢复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诊断方式,以防止滥用CT检查诊断,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并对身体健康构成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慢阻肺;肺间质纤维化;CT;X线诊断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CT and traditional X-ray diagnosis 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combined with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Metho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180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June 2015,and to mak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9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diagnosed by CT and conventional X ray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91.11%(82/90)and 86.67%(78/90)respectively.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COPD combined with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can be diagnosed by CT and X - ray diagnosis,but the diagnosis should be select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atient's condition,recovery and physical condition,so as to prevent the misuse of CT,cause the patient to have greater psychological and economic pressure,and to have a bad influence on body health.Key words: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CT;X-ray diagnosis慢阻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属于中年、老年多发的病症,为不可逆性病变。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所以易于诊断且不需多次实行CT检查[1]。
然而,当前人们过度使用X线检查,这也使得CT诊断发生滥用的现象,无疑促使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经济压力,同时容易导致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
为此,应规范X线的检查范围,合理的使用CT诊断,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80例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90例。
所有患者均通过X线胸片、胸部CT检查。
观察组男56例,女34例;年龄50~88岁,平均(69.6±6.7)岁。
对照组男59例,女31例;年龄52~90岁,平均(71.4±6.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观察组通过CT诊断,CT通过GE双排/GE16排螺旋CT扫描设备,层厚和层距分别为5mm、5mm。
1.2.2对照组采取传统X线诊断,X线实行DR胸部正侧位,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均通过χ2检查。
1.3观察项目观察、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
1.4统计学的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X线的主要表现90例患者均存在肺纹理增强、紊乱等症状,其中78例肺纹理显示为弥漫性分布和扭曲、交织成网状、蜂窝状,占86.67%(78/90)。
64例网织状阴影混杂大、小不一致者,同时边缘不清晰出现小点状和小结节状、小片状致密影,占71.11%(64/90)。
67例患者存在局限性透亮度增加和膈肌位置低平,占74.44%(67/90)。
34例肺大疱形成者,占37.78%(34/90)。
16例支气管扩张者和24例毛玻璃样高密度影者,各占17.78%(16/90)、26.67%(24/90)。
72例不同程度肺门阴影增大、结构紊乱和加深者,占80%(72/90)。
2.2 CT的主要表现90例患者均存在肺纹理紊乱和增强症状,同时肺门阴影增加、加深,结构紊乱,部分患者肺门还产生淋巴结肿大情况。
82例肺纹理显示圈网状、蜂窝状和网格状,91.11%(82/90)。
74例大小不一且边缘具有清晰的小点状和小片状、小结节致密影,占82.22%(74/90)。
52例肺大疱者、65例小叶间隔增厚者,分别占57.78%(52/90)、72.22%(65/90)。
胸膜下线、毛玻璃高密度影、支气管扩张各占21.11%(19/90)、23.33%(21/90)、22.22%(20/90)。
2.3两组诊断效果的对比因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均发展为中晚期,存在显著的X线、CT表现,部分患者还存在典型的临床症状,易于诊断。
但同时存在少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征象,发生伪阳性和伪阴性表现,应通过肺活检证实/高分辨率CT检查。
两种不同的诊断方式,征象显示率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P>0.05。
所以,实行X先检查的过程,需按照胸片--CT检查,低级--高级的原则检查。
3 讨论慢阻肺(COPD),属于临床方面常见的呼吸系统病症,为气流受限特征的病症。
气流受到限制,且呈不完全可逆,呈现进展性发展,85%以上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肺间质纤维化症状[2]。
这类病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与支气管炎、肺反复感染有直接的联系[3]。
病理学、影像学研究显示,慢阻肺的发展过程肺纤维化,属于多发的病理改变。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因为双重病理受损,导致肺组织受到破坏,进而发生肺通气障碍、换气功能障碍,这对于患者的预后效果会构成较大影响[4]。
因为COPD为多发病,且病程时间长、易于复发。
所以,导致CT过度滥用,主要的表现为:医务人员诊断过程,盲目使用CT作为检查的指征[5]。
相关统计显示[6],1次CT检查,患者所接受X线的剂量约为1次X线检查的5倍以上,且会对患者的身体构成严重的影响[7]。
这也导致患者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随意滥用诊断的权利,增加患者各项检查项目,瀛取较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CT滥用的主要原因。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80例患者中,每个发病周期,均存在1个患者需实行CT复查,次数一般在2~3次左右,最频繁的次数约为5次左右。
CT检查,占全部检查项目的2.3%左右,但是公众诊断性成像接受的剂量,约为22%以上。
英国相关调查显示[8],CT的辐射剂量会提高45%左右。
而美国CT接受剂量,在英国之上。
临床方面需给予CT诊断更多的关注,以便及早规范X线的应用范围,规避CT滥用、过度使用的情况,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诊断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1]杨宁,崔轶霞,张彩莲.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40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99-1401.[2]刘景平,栾照敏,韩瑜.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慢阻肺继发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9):1267-1269.[3]黑君芳.对于慢阻肺与肺间质纤维化54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30):18-19.[4]李立伟.高分辨CT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8):58.[5]孙登峰.X线胸片与常规CT、HRCT对矽肺及其合并症诊断的对比分析[J].影像技术,2014,26(4):33-35.[6]廖艺璇,陈亚红,白宇,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肺血管定量指标的临床意义[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5(6):529-533.[7]李瑛,凌芳,胡成平,等.肺气肿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预后与Goddard评分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5(4):327-331.[8]李丰章,邹南安,胡含明,等.低剂量CT与4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研究[J].江西医药,2015(5):38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