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政治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考点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考点用心看(书,黑板,屏幕)、听(教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踊跃参加(踊跃动脑,和教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
看、听、参加等形式都必需动脑,这是衡量用心与否的重要标记。
我整理了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一学问点考点,盼望能协助到你!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一学问点考点11、事物开展的缘由原理:(1)内因是事物改变开展的依据;(2)外因是事物改变开展的必要条件;(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2)建立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需把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2、事物开展的状态原理:(1)一切事物的开展改变,都是从量变起先的。
没有量变作打算,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打算。
(2)事物的量变到达必须程度时,有势必会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势必结果。
方法论:(1)要坚持适度原那么;(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要重视量的积累(优化构造)。
3、事物开展的趋势(1)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缘由: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因而具有远大的开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较的优越性;3)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因而势必会得到广阔人民群众的支持。
(2)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过困难曲折的过程。
1)旧事物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会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挡新事物成长壮大;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相识、理解和承受须要一个过程;3)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验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方法论:(1)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2)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建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4、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1)分歧:1)联系和孤立的观点;2)开展和静止的观点;3)全面和片面的观点。
(2)根本分歧:是否成认冲突,是否成认内部冲突是事物开展的源泉。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一学问点考点21、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篇)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和价值的关系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3.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提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什么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为什么没违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造成价格上下波动,价格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经常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但是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和商品价值相符的可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可能的表现形式,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二)我国的银行:1、银行的产生:(1)资金通融的中介机构,称为金融机构;(2)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2、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1)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3、银行的业务和作用:(1)尽管各商业银行的具体职能有所不同,吸取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是银行的三大业务;(2)在经济往来的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是转账支票、汇票和信用卡;(3)在我国,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第一,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第二、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第三、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利国利民:(2)我国对公民的存款储蓄,实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高二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点1、什么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不是国家行政机关,而是金融企业,与一般企业一样以盈利为目的。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与政治1. 政治:一种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的社会关系和活动形式。
政治的本质是权力关系。
2. 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学理的学科。
3. 政权:政治控制权。
4. 政治体制:用于管理社会事务和解决社会矛盾的组织和制度的总称。
5. 政治社会化:个体从政治非专业人士逐渐成为政治专业人士的过程。
6. 政治参与:指个体在政治决策过程中的行为和方式。
7. 政治权利:个体在政治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如选举权、言论权等。
8. 政治义务:公民应履行的政治责任和义务,如服从法律、参与选举等。
9. 政治稳定:指社会政治组织的发展和变迁得到平衡的状态。
10. 政治文化:一定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一套具有某种指导作用的基本观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第二章政治的基本问题1. 政治的目的和职能:保障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政治的性质:政治是一种具有权力性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是政府和统治者实施权力的过程。
3. 政治的形式:政治的形式包括民主政治、专制政治、宪政政治等。
4. 政府:行使国家权力,管理社会事务的机构。
政府的职能包括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等。
5. 政权的类型:政权的类型可以分为专制政权、民主政权和威权政权等。
6. 政治决策:政府根据社会需要和国家利益,通过政治决策制定和实施具体措施,推动社会发展。
7. 政治决策过程:政治决策过程包括问题提出、问题研究、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价等环节。
第三章国家及其性质1. 国家:具有一定领土、人民和主权的国际法上的独立政治实体。
2. 国家的起源:国家的起源有社会契约说、力量说、宗教说等不同理论。
3. 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性质是政治性质,是社会关系和权力关系的集中体现。
4. 国家的要素:国家的要素包括人民、领土和主权。
5. 国家的功能:国家的功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推动经济发展等。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二政治必修一是政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政治基本概念、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经济、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第一章政治基本概念1.政治:指的是社会成员在争取和维护权益方面的活动,是社会权力的一种集中表现。
2.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政治现象规律和政治活动的学科。
3.国家:指的是一个具有一定人口、一定领土和政治组织的社会集团,是一个权力机构的组织。
4.政权:指的是权力集团对社会力量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第二章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指的是一定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政治运行机制的总和。
2.民主政治制度:指的是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体现人民的合法权益和意愿。
3.集权制度:指的是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或一小部分人手中的政治制度。
4.分权制度:指的是权力分散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政治制度。
第三章政治文化1.政治文化:指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相互交往和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解释、评价和指导的观念、价值和信仰体系。
2.专制主义:强调个人权威和等级秩序,主张社会稳定和秩序的权威体制。
3.民主主义:强调个人和社会自由平等、多元参与和权利保护的政治理念。
4.法治主义:强调以法律为基础,按照法律规范行使政治权力和限制政治权力的政治理念。
第四章政治经济1.政治经济:指的是政治和经济相互关系的研究领域。
2.贫富差距:指的是社会中富裕和贫困之间的差距,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3.市场经济:指的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4.计划经济:指的是由中央政府来进行计划和控制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第五章政治生活1.政治生活:指的是公民在政治制度指导下的社会生活,包括政权的选举、政治组织的活动、政治参与等。
2.选举制度:指的是选举代表和领导人的规定和制度安排。
3.政治参与:指的是公民在政治活动中的参与和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行为。
高二上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高二上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高二上册政治必修一的知识点涵盖了政治生活的基础知识,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经济和政治参与等多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几个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政治制度是政治生活的基础。
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根本,它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这一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管理。
同时,我国还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确保了党的领导地位,同时也保障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其次,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
政治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规范等内容。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理念,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行为习惯。
此外,法治精神也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国家机关和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
再次,政治经济是政治生活的物质基础。
政治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政治经济的基本形态。
这一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也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保证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政治经济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最后,政治参与是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影响政治决策和政治过程的行为。
在我国,公民可以通过选举、参与政治协商、提出建议和意见等方式参与政治。
政治参与不仅能够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也有助于政府更好地了解民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二上册政治必修一的知识点构成了政治生活的完整图景。
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参与政治生活,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是我们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内容,为成为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单元、⽣活与消费第⼀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定是商品。
B、必须⽤于交换,不⽤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价值,但有使⽤价值的东西不⼀定是商品。
D、商品⼀定离不开流通领域,⼀旦进⼊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A、使⽤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B、使⽤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差别的⼈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价值的东西不⼀定有价值,因为有使⽤价值的东西不⼀定是商品。
☆两者关系:对⽴统⼀统⼀: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体。
对⽴:任何⼈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为商品是⽤来交换的,没有⽤的物品⼈们是不会要的),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价值和价值,⼆者缺⼀不可,这是两者统⼀的表现。
B、对⽴表现在:商品⽣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价值和价值⼆者不可兼得。
商品⽣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购买者为了得到使⽤价值,也必须⽀付出相应的价值给⽣产者,当商品的使⽤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2、货币①货币产⽣:偶然物物交换——扩⼤的物物交换——⼀般等价物——⼀般等价物固定在⾦银上→货币产⽣。
(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它本⾝是⼀种商品,作⽤:它同⼀般等价物⼀样,表现其他⼀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A、基本职能:(1)流通⼿段,只需现实货币。
(2)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段,⾜值的货币(2)⽀付⼿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
例:到银⾏取⼯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般等价物的职能。
人教版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整理
【篇一】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1)兩者的含義與內容:①社會存在A含義: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
B包括:它包括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自然環境和人口因素。
C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內容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②社會意識A含義:是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類社會中各種精神生活現象的總稱。
B包括:它既包括各種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社會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學、藝術、宗教、哲學等各種不同的社會意識形式。
(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無論正確與否,歸根到底都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A有什麼樣的社會存在,就會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
B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表現為:A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可能落後於或先於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兩者的發展並不一定完全同步。
B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巨大的促進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3)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觀點是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觀點則是歷史唯心主義。
(4)歷史唯心主義為什麼會產生?/馬克思主義又為什麼能夠發現社會發展的規律?①社會歷史是人們活動的結果,而人的活動是有自覺意識和目的的。
由此便形成一種假像,似乎社會歷史是由人們的動機、目的等決定的。
以往的社會歷史理論被這種假像所迷惑,它們至多只是考察了人們歷史活動的思想動機,而沒有進一步追溯到產生這些思想動機的物質原因——社會存在。
②社會生活在本質上實踐的。
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是打開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
2.生產力與生產關係(1)兩者的含義:①生產力:是指生產主體利用勞動工具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的能力,表現為人與自然界之間的關係,或者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物質力量。
它包括勞動主體、勞動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準的顯著標誌)和勞動對象等因素。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高二政治上册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大政方针、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特点和阶段、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法治与德治、宪法与法律、科技与改革开放、全球化与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3 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4 法律基础知识2. 公民道德与伦理基础2.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2 伦理道德基本理论2.3 公民道德与社会公德2.4 科学伦理与职业道德二、大政方针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 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5.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6.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7.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8.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三、中国革命的胜利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路线1.2 革命的准备和发动1.3 革命的目标和任务1.4 革命的道路和斗争策略1.5 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领导1.6 革命战争的发展1.7 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2.1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线2.2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道路2.3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相互关系2.4 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1.1 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和任务1.2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原则和制度1.3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和条件2. 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2.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2.2 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和途径2.3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3. 全面依法治国3.1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和原则3.2 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和法治建设3.3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 建设什么样的小康社会1.1 小康社会的核心要求1.2 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和指标1.3 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策略2. 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路径2.1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2.2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路径2.3 特殊时期的特殊小康社会建设六、经济建设的特点和阶段1.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方向1.1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主要特点1.2 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战略任务1.3 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主要举措和政策2. 经济建设的阶段与发展模式2.1 中国经济建设新阶段的形成与特征2.2 经济建设发展模式的转变与路径选择七、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经验与制度创新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主要内容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八、法治与德治1. 法治和德治的辩证关系1.1 法治和德治的基本概念1.2 法治和德治的辩证关系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关系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基本内涵和内容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2.3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路径和方法九、宪法与法律1.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1.1 宪法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2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1.3 宪法的形式和内容2.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2.1 法律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2.2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2.3 法律的形式和内容十、科技与改革开放1. 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1.1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2 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改革开放与科技创新2.1 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内在联系2.2 改革开放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2.3 科技创新对改革开放的支撑作用和保障作用十一、全球化与中国1. 全球化的基本内涵和趋势1.1 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2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影响2. 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2.1 中国对全球化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作用2.2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和挑战2.3 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战略选择和措施十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定义和内涵1.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含义1.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和目标2. 中国梦的背景和重要意义2.1 中国梦的历史渊源2.2 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路3.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和路径3.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任务和举措总结:以上是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大政方针、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特点和阶段、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法治与德治、宪法与法律、科技与改革开放、全球化与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方面的内容。
2019高二政治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2019高二政治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高二政治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政治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梳理.doc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梳理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文化多样性1、为什么(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P54(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3)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怎样做(1)态度: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首先要发展好培育好本民族文化)(2)原则: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具体要求: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3)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反对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3、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1)民族节日A.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C.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基础。
D.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推动中华文化的继承发展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文化的作用1、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1)(总)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瞭解文化對人們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和實踐活動的影響(1)文化對人影響的來源: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於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2)文化對人有哪些影響的表現: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說明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1)潛移默化的影響: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能夠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悅、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審美水準、道德素養。
這些文化影響既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發生,又是人們自覺學習、主動感悟文化薰陶的結果。
因此,要積極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
(2)深遠持久的影響:文化對人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在長期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是各種文化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經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理解優秀文化對塑造人生的作用(1)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2)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優秀文化作品,總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為照亮人們心靈的火炬、引領人們前進的旗幟。
而由此產生的精神力量,往往曆久不衰,激勵人們不斷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優秀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表現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優秀文化為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隨著物質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滿足,優秀文化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二】(1)哲學的智慧不是從人們的主觀情緒中憑空產生的,而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係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哲學的智慧產生於人類的實踐活動。
高二政治必修一必记的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一必记的知识点1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
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
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高二政治必修一必记的知识点2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己的事情,使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一、村民委员会1、村民委员会含义: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2、村民自治的内容:①自己选举当家人,使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②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
③村民自制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使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行为,用民主办法管理村里事务的有效途径。
2019年人教版政治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2019 年人教版政治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的内涵: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关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所有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变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单表此刻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并且表此刻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两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使社会的发展,落伍的、腐败的文化则会阻挡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应。
必定的文化由必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必定的政治、经济,赐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4、为何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愈来愈突出?(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建力和凝集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记。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世界化进度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单在经济发展上边对严重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对严重挑战。
5、我们应怎样加强文化竞争力?一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紧紧掌握先进文化的行进方向,鼎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供给正确的方向保证、不断的精神动力和强盛的智力支持。
6、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色?( 1)文化对人有耳濡目染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长久的影响7、优异文化对人的塑做作用是什么?( 1)优异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异文化能加强精神力量( 3)优异文化能促使人的全面发展8、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互相联合、互相促使的。
人越全面发展那,社会的物质文化财产就会创建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获得改良,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足,又越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渐提升、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渐提升、永无休止的过程。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一】1.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實施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偉大成果,也是我們中華民族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的制度保證。
2.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1)堅持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制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2)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3)國有經濟亦稱全民所有制經濟,是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所有的一種公有制。
保證我國經濟的社會主義方向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集體經濟,亦稱集體所有制經濟,是生產資料歸部分勞動者共同所有的一種公有制。
3.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我國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1)就全國而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
(2)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這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4.公有制的實現形式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就是指公有資產的經營方式或組織形式。
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
5.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堅持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促進我國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6.個體、私營經濟的積極作用個體經濟是以生產資料個人私有和個體勞動為基礎的經濟。
私營經濟是指存在雇傭勞動關係的一種私有制經濟。
(1)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
(2)擴大了社會就業,近期更發展為新增就業崗位的主管道。
(3)已成為支持地方經濟的主體。
(4)推動了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完善和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1.現代市場的特徵(1)統一的市場。
(2)開放的市場。
(3)競爭的市場。
(4)有序的市場。
統一、開放、競爭、有序,這是現代市場的共同特徵,也是我們在建立和完善市場體系的過程中需要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篇一】明确一个概念。
主观能动性是修整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认识和改造有着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突出我们通常所言的“想”。
二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三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心志、意志、干劲等。
弄清二个关系:一是片面能动性与意识关连能动性的关系。
两者的区别:(1)含义不同。
主观能动性(略)。
意识能动性是指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主观能动性包括“想”和“做”的能力、社区活动以及人们的精神状态。
而意识能动性不包括做的能力。
(3)作用的形式不同。
主观能动性能随意可靠性作用于客观事物,而意识能动性只能通过人的实践活动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两者联系:“意识能动性”属于“主观能动性”,后者比前者的外延要大的。
理清三个“三”:(一)宏观上认清逻辑上的“三段论”。
即什么是主观能动性?为什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才能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清逻辑上的“三段论”,有助于学生形成网络知识体系。
(二)突显厘清人们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原因。
1、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从现有条件出发,改变不利条件,创造出新新的有利条件,才能以坚强的意志和极具的干劲,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胜利。
(三)处理好制约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关系。
1、处理好发挥处理事件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充分体现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离开客观规律去发挥主观回来能动性不仅会一事无成,甚至会起到破坏作用。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整理
【导语】只有⾼效的学习⽅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
有效的读书⽅式根据规律掌握⽅法,不要⼀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
⽆忧考⾼⼆频道为你整理了《⼈教版⾼⼆政治上册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考点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
②意识是⼈脑的机能(意识的⽣理基础)。
③意识是⼈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考点2、意识的作⽤(意识的能动性)。
(1)⼈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觉选择性。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
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②意识对于⼈体⽣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
⾼昂的精神,可以催⼈向上,使⼈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悲观、消沉、丧失⽃志。
考点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
(1)世界观: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强调任何⼀⽅⾯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 考点4怎样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①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③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高二处于高中中期,更需要一个自学习惯,高二本身的知识体系而言,它主要是对高一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模块的补充。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11、什么是文化多样性?它有哪些表现?(1)含义: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表现:①民族节日A 性质: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 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文化遗产A 性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作用: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对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D 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的工作。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即文化多样性的地位)(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基本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各民族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3.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
(2)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人教版政治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内涵: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4、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5、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7、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那,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