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二次备课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二次备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二次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bbf1a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0.png)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二次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于新的数学概念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数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难点:分数的大小比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数的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分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3.激励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分数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分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如分蛋糕,引入分数的概念。
向学生解释,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大小相同,那么每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 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分数的表示方法,如 12、34 等。
同时,通过课件展示分数的图形表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数的意义。
3. 操练(10分钟) 让学生进行一些分数的简单运算,如分数的加减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
4. 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解决一些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如分物品、计算折扣等。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小数》二次备课教案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小数》二次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8e1b2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b.png)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小数》二次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小数》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的组成、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小数的大小比较。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小数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小数的实际应用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2.能够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2.小数的大小比较。
3.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问题驱动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理解和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小数实例和图片。
2.准备小数的大小比较表格。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身高1.5米,小华比小明矮0.2米,小华的身高是多少?”来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小数的实例,如商品价格、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同时,通过讲解和小结,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数的读写练习,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互相检查和纠正,巩固对小数的理解和掌握。
4. 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小数的大小比较题目,让学生运用小数进行计算和判断。
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如何比较商品的性价比等。
教案加强版:五年级下数学2
![教案加强版:五年级下数学2](https://img.taocdn.com/s3/m/05b4923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b.png)
教案加强版:五年级下数学2。
第一步:引入教学主题引入教学主题是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步,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入教学主题时,教师应该使用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工具,例如数学游戏或数学竞赛等。
例如,在讲解分数时,教师可以使用玩具比例尺讲解如何正确计算比例,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
第二步:制定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确保目标明确、可衡量和可达成。
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例如掌握小数的基本概念和正确使用分数进行计算等。
为了更好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使用测试、考试和作业等评估方法。
第三步: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步之一。
教师需要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讲解几何时,许多学生可能会遇到难度,教师可以使用模型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
第四步:教学方法和教具的选择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具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因素。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示范性讲解和实践性操作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数学工具,例如计算器、尺子和透明尺等,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第五步: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过程的安排是教学计划中最关键的一步之一。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具的选择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例如,在讲解分数时,教师可以依次进行以下步骤:引入分数的概念、讲解分数的基本操作、进行分数的计算和应用、回顾并总结分数知识点。
第六步:教学效果的评估教学效果的评估是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步之一。
为了评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例如测试、考试和作业等。
此外,教师还应该与学生进行沟通,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来不断改进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加强版的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是一种全面而系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2 足球场上的数学|冀教版(2014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2 足球场上的数学|冀教版(2014秋)](https://img.taocdn.com/s3/m/40427e1102d276a201292e04.png)
(二次备课)足球场上的数学教学设计主讲人:李翠琴一、教学设计意图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第二学段中,应该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从情感与态度角度出发,应引导学生做到“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由于学习是在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本节“探索乐园”一课,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具备数学和生活双重价值的探究活动:活动一,选择了2010年女子足球亚洲杯赛,中国队参加的一场小组赛的情境,通过探索研究比赛次数问题,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用连线列举和列表的方法求组合问题。
活动二,选择了石家庄到北京城际快速列车需要多少种车票的问题,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用连线列举和列表的方法求组合问题。
活动三,选择了4个小主人公跳棋比赛的情境,提出各赢几局的问题,将组合问题和逻辑推理巧妙结合在一起。
在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已有《可能性》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学生已经对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有初步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对足球比赛、车票等问题具备初步的了解。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次备课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次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2800e395a6c30c2259019eb4.png)
目录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观察物体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1.因数和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3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整理和复习探索图形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1.分数的意义2.真分数和假分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4.约分5.通分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整理和复习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打电话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观察物体与统计铜湾镇中心小学教案设计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主备人:执教人:铜湾镇中心小学教案设计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主备人:执教人:作业设计: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 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2)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
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教学反思:铜湾镇中心小学教案设计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主备人:执教人:铜湾镇中心小学教案设计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主备人:执教人:铜湾镇中心小学教案设计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主备人:执教人:铜湾镇中心小学教案设计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主备人:执教人:铜湾镇中心小学教案设计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主备人:执教人:铜湾镇中心小学教案设计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主备人:执教人:课题质数和合数(1)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新北师大版 五年级 下册 备课计划
![最新北师大版 五年级 下册 备课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3308c4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b.png)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备课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备课计划1一、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包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简易方程”:本单元内容是由原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方程内容整合而成。
修订后的教材有几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变化。
一是以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为主,同时适当启发学生依据方程特点灵活进行思考。
二是增设列方程解稍复杂相遇问题的例题。
三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求不同方程的解法,逐步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2)“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不仅知识点较多,而且存在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材注意以学生熟悉的整数乘除法为基础,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突出相关知识和方法的逻辑关联,有序地展开教学内容。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含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第二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4)“分数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
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亦已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所以本单元教材十分注意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5)“解决问题的策略”:删除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与复习二教案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与复习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cf2e7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1.png)
一、周密的策划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整理与复习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涉及到的知识点多且复杂,需要老师对教学任务有周密的策划。
在教学的准备过程中,需要老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考虑,以更好地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二、理性的安排教学任务繁重,需要老师进行理性的安排。
在教学期间,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科特点等,确定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学得更为有效。
三、多种教学法的运用在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资源的特点等,采取恰当的教学法,包括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引导学生理性学习在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浮躁情绪,老师要引导学生理性学习,不追逐短期的成绩和效果,而是注重提高自身知识和能力水平。
同时,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交流、多合作,积极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探究能力。
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整理与复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整理与复习中,老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六、注重评价与反思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从而加深对自身学习情况和能力的认识,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欠缺,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计划和方法。
老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经常性的评价和反思,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整理与复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探究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二》备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二》备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73a88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19.png)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二》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二》主要是对五年级学生进行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训练。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的比较大小以及实际应用题的解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同时能够解决一些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基本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题的解决上,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实际应用题的解决。
2.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熟练运用,实际应用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实际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练习本、计算器等。
2.教学资源: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课件、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展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带二次备课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带二次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b58821cddaef5ef7ba0d3cdc.png)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课题:小数乘以整数3.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一)感知算理1.算一算:3.5×3,可以怎样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二)重点分析、研讨化“元”为“角”算法的算理1.组织全班学生对上述多种不同解法逐一进行分析、评价和充分肯定。
2.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师: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中的关键是什么?(2)教师边小结边适时板书如下竖式计算过程:(4)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想到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以“角”(或“分”)作单位的整数乘整数来进行计算。
三、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一)动态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1.出示算式0.72×5=?,提问:“0.72不是钱数,怎样计算?”2.引导全班集体交流转化过程和计算方法,教师适时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由于因数0.72化成整数72必须“×100”,所以要使积不变,积360应“÷100”。
课题:小数乘小数(4)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
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2)板书:1.92×0.9=________(3)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三、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二)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带二次备课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带二次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b58821cddaef5ef7ba0d3cdc.png)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课题:小数乘以整数3.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一)感知算理1.算一算:3.5×3,可以怎样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二)重点分析、研讨化“元”为“角”算法的算理1.组织全班学生对上述多种不同解法逐一进行分析、评价和充分肯定。
2.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师: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中的关键是什么?(2)教师边小结边适时板书如下竖式计算过程:(4)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想到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以“角”(或“分”)作单位的整数乘整数来进行计算。
三、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一)动态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1.出示算式0.72×5=?,提问:“0.72不是钱数,怎样计算?”2.引导全班集体交流转化过程和计算方法,教师适时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由于因数0.72化成整数72必须“×100”,所以要使积不变,积360应“÷100”。
课题:小数乘小数(4)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
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2)板书:1.92×0.9=________(3)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三、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二)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二次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二次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a5bd286126fff705cd170a4a.png)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100 3 5
× 3 × 3
1 0. 5 元÷100 1 0 5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
)
(1)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然后板书,并指名说是如何算的.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 7 2 ×100 7 2
× 5 × 5
3.6 0 ÷100 3 6 0
引导性提问:
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
(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 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25×7
0.7×4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可能性》 例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可能性》 例2)](https://img.taocdn.com/s3/m/7a8ba07958fafab069dc02a9.png)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2.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3.摸到的可能性大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小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少。
七、布置作业:
八、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可能性(2)
二、互动新授
1.体验可能性有大有小。
出示教材第45页例2情境图。
(1)引导:在盒子里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蓝色。)
(2)(继续出示情境图做实验部分)有一个小组做了一次实验,他们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同学们观察他们摸完20次后的结果是怎样的?(摸出红色的多,蓝色的少。)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
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
三、学法指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教具:多媒体、盒子、彩色棋子。
五、教学过程
导学过程
二次复备
一、复习引入
1.出示:(1)用合适的语言描述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引导归纳: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2.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3.摸到的可能性大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小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少。
引导学生思考,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说,红色棋子摸到最有可能,因为盒子里红棋子比黄棋子多。
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时间9月26日
课题
可能性:例2
课型
新课
年级
五年级
上课时间
2016年10月19日
五年级数学第二次备课
![五年级数学第二次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d37e8f9bdaef5ef7ba0d3c90.png)
罗阳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义。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
数表示。 五年级表数中学哪备几课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主亏备损人?:朱 江
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3、试一试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 表格。 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三、教学例 4 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 路程。 师: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 2100 米,到了什么地方? 生:小华如果向东走 2100 米,到达邮局。 小华如果向西走 2100 米,到达公园。 师:如果把向东走 2100 米记作+2100 米,那么 向西走 2100 米可以记作什么? 师:可以把向西走 2100 米记作+2100 米吗?那 么向东走 2100 米记作什么? 3、表示南北方向运动的路程 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 1240 米可以 走到哪里?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 正数和一个负数。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4、试一试: (1) 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2007 年 9 月 1 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P3
—5 练习一 6—10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
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
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
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
二、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
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五年级数学二次备课
![五年级数学二次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6d685ef12cc58bd63186bd33.png)
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学习研究卡、PPT
教法:引导法、讲解法
学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转化法
汇川四小行知课堂“三行三知”教学模式备课记录
(数学组)
时间
科目
主题(单元)
参加人员
备课人
2017.10.13
数学
第六单元
周成玉罗琼霞周忠贤
叶昭梅张丽
刘玉桂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方格图,进行单位面积的归整,初步探知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2、根据以往学习经验,进行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利用割补法,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结数格法得出的结论,课件演示
师:数出来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这是什么原因?
师:我们用数格子的方法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这是什么原因?
(设计意图:本环节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参要求:教学中要注意呈现学生数的过程和方法,关注有规律的数的方法的体现,让学生从每排有几个,有这样的几排,从而发现平行四边形底和高和面积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第一环节:(预知--定行)自主习得、学会质疑----预习引疑
孩子们喜欢玩吗?玩也是一种学习,(生:玩游戏、手机,师:和我的儿子一样,不过手机游戏对人体的伤害特别大,我们要少玩,除了手机,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游戏,比如给你一张纸,可以怎么玩?(折飞机,科技节有这项活动,祝你成功,折纸,心灵手机,老师用纸剪了一些图形,想知道是什么吗?我们来猜一猜,会是什么图形?(梯形,怎么马上想到长方形,直角,对,那是它的特点,拿出来看看,验证一下,是长方形吗?没关系,争取下次猜对,三角形,怎么没同学猜长方形和正方形了,它的角不是直角,拿出来看看,猜对了,真棒!还有一个,这次不给大家看,根据我说的来猜,它两组对边相等而且互相平行,它有无数条高,它还特别容易变形!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教师备课必备:五年级数学与复习二教案
![教师备课必备:五年级数学与复习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14d9a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d.png)
教师备课是教学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五年级数学教师来说,备课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在备课中,整理与复习二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五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二教案的编写方法与技巧。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整理与复习二教案的编写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基本概念和算法步骤。
同时,需要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可行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教案编写的基础。
二、教案结构的规范整理与复习二教案要注重教案结构的规范,包括标题、学科、教材版本、课时、适用群体、内容概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具与材料准备、教学安排和教学反思等。
在教案结构的基础上,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详细规划和安排,合理安排教学时长和教学流程。
三、知识点的详细解释整理与复习二教案需要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同时,需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包括游戏化教学、生动形象的示范、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入理解知识点。
四、教具与材料的准备整理与复习二教案需要充分准备所需的教具与材料,包括自制PPT、教学手册、课件等,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
同时,还需要准备如数学连环画、数学游戏等有趣的数学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的总结整理与复习二教案完结后,需要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
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还要通过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整理与复习二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教案结构的规范、知识点的详细解释、教具与材料的准备以及教学反思的总结。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并注重学生的合理评价。
五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二教案,需要教师在制定教案时注重科学性、实践性和指导性,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新五年级数学二次备课教案例文
![最新五年级数学二次备课教案例文](https://img.taocdn.com/s3/m/32dd0ac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1.png)
最新五年级数学二次备课教案例文根据对教学目标的整体把控,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由于多面向中小学生,可以选择图示语言等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五年级数学二次备课教案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五年级数学二次备课教案例文1学习目标: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 .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学习难点:运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一、分一分有4张同样的圆形纸片。
(1)每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画一画:列示:(2)每1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画一画:列示:(3)每1/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画一画:列示:(4)每1/3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画一画:列示:(5)每1/4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画一画:列示:二、画一画1.有1根2米长的绳子。
(1)截成每段长1/3米,可以截成几段?画一画:列示:(2)截成每段长2/3米,可以截成几段?画一画:列示:2.3/4里面有几个1/8?画一画:列示:三、填一填,想一想在〇里填上“>”“<”或“=”。
4÷1/2〇4×2 4÷1/3〇4×3 4÷1/4〇4×42÷1/3〇2×3 2÷2/3〇2×3/2 3/4÷1/8〇×8你发现了什么?( )四、试一试8÷6/7 5/12÷3你能把“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和“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这两句画合并成一句话吗?最新五年级数学二次备课教案例文2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第二次备课
![五年级数学第二次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7d1e88725f0e7cd184253670.png)
积– 石子路的面积;(2)把小路两边的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底是19m,高是9m的平行四边形,
再计算出面积。
第8题要明确每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就是两条腰的长度,即都是8米。
第10题计算钢管根数的本质是求一个等差数列的和,而不是计算着钢管堆横截面的面积。
教学时,要通过直观示意图并借助想象,帮助学生体会球和方法的思考过程与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之间存在的相似性。
第11题重点要指导高的测量方法。
可提醒学生联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知识帮助解决高的测量问题。
思考题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主动去解决。
必要时可以通过画图提示学生,也可以用本单元第
16页中的“你知道吗”介绍的方法,以打开学生
思路。
评价与反思通过这一活动,重点是引导学生养成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及时总结得失,以改进学习方法。
二、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练习,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
决吗?
布置作业:
练习和应用的7、8、9题。
五年级数学二次备课
![五年级数学二次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cdf1d2c465ce0508763213fe.png)
周成玉:要注意面积单位的复习和渗透;并用课件进行形象演示。
罗琼霞:要注意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剪拼、操作、观察、比较。
周忠贤:除了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呈现思维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叶昭梅:练习上要有层次性;让学生得到及时的巩固
教
学
过
程
第一环节:(预知--定行)自主习得、学会质疑----预习引疑
孩子们喜欢玩吗?玩也是一种学习;(生:玩游戏、手机;师:和我的儿子一样;不过手机游戏对人体的伤害特别大;我们要少玩;除了手机;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游戏;比如给你一张纸;可以怎么玩?(折飞机;科技节有这项活动;祝你成功;折纸;心灵手机;老师用纸剪了一些图形;想知道是什么吗?我们来猜一猜;会是什么图形?(梯形;怎么马上想到长方形;直角;对;那是它的特点;拿出来看看;验证一下;是长方形吗?没关系;争取下次猜对;三角形;怎么没同学猜长方形和正方形了;它的角不是直角;拿出来看看;猜对了;真棒!还有一个;这次不给大家看;根据我说的来猜;它两组对边相等而且互相平行;它有无数条高;它还特别容易变形!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3)引导学生数方格;我们可以像研究长方形的面积一样;在方格图中数一数它有多少个小方格那样的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有长方形面积学习的基础;尊重学生认知;采取大胆猜测的方法;用数格法,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深入理解;并渗透学习方法)
数格法验证;探究平行四边形公式;动手操作
汇报交流:让数方格的同学来汇报;数出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怎么数的;你们的答案和他一样吗?1.对的:按大家的方法来数一数;2.错的:究竟谁的方法正确;我们大家来一起数一数。有20个整格;还有8个不满整格的;我们该怎么办。平移;通过平移8个不满整格的变成了四个整格。也就是24个整格;面积为24平方厘米;一排有6个;再看看我们铺的小方格有几排啊;4排;6x4=24。这和我们的哪个猜想一致啊?底x高;6就是它的底;4是它的高;看来我们可以初步得一个结论平行四边形是底x高。这是我们数方格得出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过
程
第一环节:(预知--定行)自主习得、学会质疑----预习引疑
孩子们喜欢玩吗?玩也是一种学习,(生:玩游戏、手机,师:和我的儿子一样,不过手机游戏对人体的伤害特别大,我们要少玩,除了手机,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游戏,比如给你一张纸,可以怎么玩?(折飞机,科技节有这项活动,祝你成功,折纸,心灵手机,老师用纸剪了一些图形,想知道是什么吗?我们来猜一猜,会是什么图形?(梯形,怎么马上想到长方形,直角,对,那是它的特点,拿出来看看,验证一下,是长方形吗?没关系,争取下次猜对,三角形,怎么没同学猜长方形和正方形了,它的角不是直角,拿出来看看,猜对了,真棒!还有一个,这次不给大家看,根据我说的来猜,它两组对边相等而且互相平行,它有无数条高,它还特别容易变形!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小结数格法得出的结论,课件演示
师:数出来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这是什么原因?
师:我们用数格子的方法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这是什么原因?
(设计意图:本环节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参要求:教学中要注意呈现学生数的过程和方法,关注有规律的数的方法的体现,让学生从每排有几个,有这样的几排,从而发现平行四边形底和高和面积的关系)
五年级数学二次备课
———————————————————————————————— 作者:
———————————————————————————————— 日期:
ﻩ
汇川四小行知课堂“三行三知”教学模式备课记录
(数学组)
时间
科 目
主 题(单元)
参加人员
备课人
2017.10.13数学来自第六单元周成玉罗琼霞周忠贤
(4)剪拼法
学生汇报,交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汇报剪拼法
师:第1次汇报:是怎么剪拼的,剪的这个地方是平行四边形的?会操作,能表达,大家听明白了,有不同的吗?哪个小组再来汇报
师:第2次汇报,我们理解得更明白了。
(3)师小结:底X高的原因
师:我们一起把大家的想法演示一下,课件演示剪拼法。
师:我们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平移,转化成长方形,仔细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发现这里原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用字母表示可以写成s=ah,根据这个方法,我们可以解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二环节:(感知--导行)探究学习,精点巧拨----探究解疑
(1)直接从结果出发,寻找原因
(2)师:看屏幕,这里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分别量出了它的3个数据,按继续你大胆的猜测,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怎样计算,学生汇报:底X高或底x邻边(挺好,能根据已经会知识来进行猜想)究竟哪种方法是正确的,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猜想上,还需要用方法进行验证,有什么方法可以进行验证我们的这几种猜想。
教学难点:
1、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学习研究卡、PPT
教法:引导法、讲解法
学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转化法
设计意图:
4、先说一个小故事带来的启发:有一次我的孩子上五年级,问我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是长x宽,为什么平行四边形是底x高,为什么两个长度去相乘得出的却是一个面积的大小,这个问题引起我深深的反思,我又问了好多五年级的孩子,他们表示都不太清楚,我在发现,在以前的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并没有关注到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数面积单位、转化思想对孩子空间观念的培养所起的作用,反正只要知道会计算、能解决就行了,原来我们忽略的,却是孩子内心深处最疑惑的。在这样的启发下,引发了我对教材的进一步解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属于图形与几何的内容,解读后发现:图形与几何这一知识块其实要解决的问题是三个:计量单位的认识,计量单位的计数,计量单位的归整,这三个过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属于面积单位的归整,是在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数的基础之上的学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原点是数面积数,从数面积开始,到发现规律得出运算公式,从而有了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所以,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我也回到这个原点,不同的是,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用摆单位正方形的操作方法,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从方格纸开始,从有几个完整的单位正方形,到不足一个单位的,再平移拼成面积单位,从而发现规律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第一课,著名数学教师俞正强说:这一课时在本课时中就像一颗种子,除了学习知识,还要种下学习方法:将面积单位归整,和转化思想的种子,他提出一个观点:教材中会提出一个问题:你能将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吗?只要学生一看教材,就能用剪刀操作了,但该问题的数学思考价值便消失了。我也赞同这个观点,所以我没有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而是在课堂上去进行思考:还有其它的方法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主要数学思考价值真正显现出来,提出还有不同的方法去进行验证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用转化去进行操作,观察,得出结论。
叶昭梅张丽
刘玉桂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方格图,进行单位面积的归整,初步探知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2、根据以往学习经验,进行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利用割补法,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数方格,我们可以像研究长方形的面积一样,在方格图中数一数它有多少个小方格那样的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有长方形面积学习的基础,尊重学生认知,采取大胆猜测的方法,用数格法,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深入理解,并渗透学习方法)
数格法验证,探究平行四边形公式,动手操作
汇报交流:让数方格的同学来汇报,数出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怎么数的,你们的答案和他一样吗?1.对的:按大家的方法来数一数;2.错的:究竟谁的方法正确,我们大家来一起数一数。有20个整格,还有8个不满整格的,我们该怎么办。平移,通过平移8个不满整格的变成了四个整格。也就是24个整格,面积为24平方厘米,一排有6个,再看看我们铺的小方格有几排啊,4排,6x4=24。这和我们的哪个猜想一致啊?底x高,6就是它的底,4是它的高,看来我们可以初步得一个结论平行四边形是底x高。这是我们数方格得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