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再创宁波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路径探索
、
宁 波 开 放 型 经 济 的 发 展 历 程
宁 波 开 放 型 经 济 大 致 经 历 了 三 个 历 程 。1 7 9 9年 宁
波港 获 准 正式 对 外 开放 ,拉 开 了开 放 型经 济 发 展 的序
崛 起 ,标 兵 远 去 、追 兵 逼 近 已 是 不 争 的 事 实 。无 论 是 从 外 贸 结 构 、 易 业 态 、 场 先 机 , 是 从 开放 的 优 惠 政 策 、 贸 市 还 技 术 条 件 、资 源 环 境 角 度 ,宁 波 开 放 型 经 济 上 升 空 间 十
更 为 优 惠 的 招 商 政 策 , 少 国 外 企 业 开 始 在 越 南 、 埔 不 柬
场 的这 些 不 稳 定 因 素 延 续 到 “ 二 五 ” 期 , 对 宁 波 的 十 时 将 外 贸 与 经 济 走 势 产 生 深 远 影 响 。就 内贸 而 言 , 波 生 产 宁 性 出 口 企 业 的 国 内 市 场 开 拓 状 况 不 容 乐 观 。 金 融 危 机 爆 发 后 ,国 内 市 场 重 要 性 进 一 步 凸 显 ,宁 波 企 业 扩 大 内
二 、 波 开 放型 经 济 存在 的突 出问题 宁 近 年 来 国 际 经 济 发 展 的 不 确 定 性 增 强 , 造 成 了 宁 波 进 出 口大 幅 震 荡 , 融 危 机 寒 冬 刚 刚 过 去 , 经 贸 形 金 外
势 依 然 严 峻 , 而 拓 展 内 贸 市 场 也 非 一 件 易 事 。外 部 冲
服 务 外 包 量 与 国 内 外 先 进 港 口城 市 相 距 甚 远 , 服 务 贸
20 0 9年 1月 一0 1年 1月 , 波 外 贸 自营 进 出 口 总 21 宁
新时代宁波城市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新时代宁波城市发展的挑战和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宁波市也在不断加快城市发展的脚步。
站在新时代的角度,宁波市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推动宁波城市的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和活力的城市,是当前宁波市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挑战1.资源瓶颈宁波市的经济和发展依托于物流产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对铁路、港口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需求较高,但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优化需要协调优化的各方力量。
此外,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也会增加资源的压力,如水、能源、土地等。
如何在资源瓶颈下协调城市发展的环境和经济需要更加注重科技与环境的创新与引导。
2.能源需求大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能源需求成倍增长,宁波市的未来发展需要依赖先进的能源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燃料。
3.人才流失与空间分割一线产城融合,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面临全球化并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城市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区域集聚的同时,城市边缘区域的人口和产业受到较大挤压。
因此,如何解决城市空间流动性与城市扎根问题,让城市空间、产业、文化相融合,防止城市人才流失和社会分割现象的存在,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机遇1.智能制造宁波市的传统产业基础扎实,其中制造业占比较高,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已经从粗放生产向智能制造转型与升级。
当前,国家对于智能制造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尤其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创新方面,宁波市应加强和产业资源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和服务化水平,打造互联网+制造业新兴产业。
2.一带一路宁波市是沿海城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同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以后,这对宁波市扩大对外开放和优化外贸结构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宁波市可以抓住当前机遇,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发展,不断加强对外贸易和投资合作,不断加强与沿海国家的经济联系。
3.文化创意产业总之,宁波市要在大力发展制造业、服务业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积极推动变革和优化,转化发展动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国际竞争力,为宁波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宁波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部经 济 模 式 下 , 波 对 周 边 地 区发 宁
展 的辐 射 带 动 效 应 也 进 一 步 增 强 , 通 过 企 业 价 值 链 和 功 能 链 在 宁 波 与 周 边 地 区 建 立 起 更 加 紧 密 、 续 的 持 合 作 关 系 , 工合 作 不 断 深 化 。三 分 是总部经济加快现 代服务业发展 。
当 , 及 时采 取 措施 发 展 总部 经 济 , 不
不 采 取 有 效 措 施 促 进 产 业 转 型 升 级 ,将 会 使 我 市 产 业 结 构 面 临 “ 空
心化” 严 重威胁 。 此 ,十二五” 的 因 “
企 业 经 营 规 模 大 、资 产 总 量 高 , 对
全 市 的 经 济 贡 献 率 大 , 逐 步 成 为 已 推动 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 二 是 总 部 经 济 带 动 相 关 行 业 集 聚 发 展 。 绕 入 驻 各 大 商 务 楼 字 的 总部 围
并 取 得 了 较 好 的 成 效 。 据 北 京 市
社 会 科 学 院 中 国 总 部 经 济 研 究 中
8( / 经济丛: }21 5 l f /01 J /
煮 产
企 业 总 部 各 项 高 端 商 务 活 动 的 高 效 业 ,4 2 7家 本 土 总 部 企 业 中 有 1 0家 5
出 的 1 0家 市 优 势 总 部 企 业 进 行 重 0
总 部 经 济 是 知 识 型 、 端 型 的 经 济 高 形 态 , 发 展 需 要 大 量 的 中 高 层 管 其 理 人 才 、 术 研 发 人 才 和 专 业 领 域 技 人 才 , 能 带动 宁波 本 地 高 级 人才 既
现 出 一 大 批 具 有 较 强 实 力 的 本 土 总 部 企 业 ,成 为 总 部 经 济 发 展 的 中 坚 力 量 和 重 要 支 撑 。 据 统 计 ,至 2 0 09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进宁波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进宁波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作者:唐伊索夏艺瑄来源:《宁波通讯·上半月》2022年第07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宁波建设新型国际贸易中心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亟须进一步厘清现状、锚定方向、明确路径,以精准举措推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助推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共同富裕先行市,全面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由规模总量向制度规则话语权聚焦。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内卷化、区域化发展趋势,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全球多边贸易规则秩序面临深刻调整。
以基于自主核心技术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链主”优势,构建“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争取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竞争的重要形式。
国际贸易内容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延伸。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内容。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近十年来,全球服务贸易平均增速是货物贸易平均增速的两倍,其中数字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由2008年的46.2%上升到2020年的61.1%,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国际贸易模式由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向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等拓展。
随着外贸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延伸及贸易分工进一步细化,市场采购、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离岸贸易、转口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在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战略引导下,我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形成。
根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市场采购贸易规模近6年增长5倍,跨境电商规模近5年增长10倍。
国际贸易结构由出口主导向进出口并重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发展大局,明确提出“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并采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降低进口关税、增加特色优势产品进口等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我国外贸由重视出口创汇向进出口平衡发展转变。
在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效应持续释放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贸易进出口并重、重质高于重量的趋势将持续深化,国际贸易发展导向由对外贸易为主向内外贸一体化转变。
宁波城市化历程及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对策思路
[摘要][关键词]改革开放30年来,宁波的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基础累积、资源开发等五个阶段,取得了众多的阶段性成果,积淀下了“一个方向五条道路”的宝贵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宁波产业层次的提升、综合实力的增强、城乡面貌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当前宁波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了新的阶段,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需要从统筹规划、完善功能等八个方面入手,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推动宁波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城市化新型城市化改革开放作者阎勤,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浙江宁波315010)宁波是一座有着七千年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拥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发达的民营经济和较强的综合实力,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以后,宁波从实际出发,积极实施富有区域特色的城市化战略,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效,形成了中心城市、小城镇互为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当前人类社会步入了城市化时代,加快城市化进程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有快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抓手之一。
理性总结30年来宁波城市化的实践和经验,有助于深化认识、理清思路,对于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推进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原则,以城市化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为标准,可以将改革开放以后宁波的城市化历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一)基础累积阶段(1978—1983)1978年以后,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历史性转折,城市化发展进入了基础累积阶段。
这一阶段从1978年起,一直持续到1983年市管县体制确立时为止。
在这一阶段,除了知青返城等政策变迁带来的城镇人口恢复性增长以外,农村改革的启动,促进了宁波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基础;工业化发展的起步,带来了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的协同发展,对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产生了冲击,为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集聚提供了拉力和推力,奠定了城市化发展的产业基础;市管县体制的确立,理顺了国家与省、地、市之间在重点建设领域的关系,促进宁波市县、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城市化发展的体制基础。
宁波淘汰落后产能的发展现状及提升路径
宁波淘汰落后产能的发展现状及提升路径内容提要:当前,淘汰落后产能已成为我国和浙江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化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的重要举措,成为宁波“十三五”时期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宁波近些年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卓有成效,但仍存不少问题,本文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淘汰落后产能,退出长效机制,提升路径作者简介:吕宁吉,宁波财经学院金融贸易学院15国贸专业学生;杭勇,宁波财经学院金融贸易学院15国贸专业学生;刘春香,宁波财经学院金融贸易学院副院长、教授。
一、宁波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现状(一)宁波淘汰落后产能情况近年来,宁波市围绕国务院和浙江省关于淘汰落后产能的总体部署,集中政策资源,以炼钢、水泥、造纸、印染、化纤、铅蓄电池、制革等高耗能重污染行业为重点,大力推进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截止2017年底,宁波市已淘汰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企业180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目标进度112%,其中淘汰铜冶炼0.71万吨,化纤7.19万吨,铸造1.15万吨,烧结砖2.54亿标砖、印染700万米,年可腾出用能空间21万吨标煤;完成宁波东江金属型材有限公司等8家不锈钢生产企业去产能工作,合计39万吨。
完成以“四无”为重点的“低小散”企业(作坊)整治提升1580家,完成目标年度目标任务127%。
共计处置僵尸企业44家,盘活土地面积1569亩,盘活厂房建筑面积39.7万平方米;建设完成18个小微园区和1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二)宁波淘汰落后产能的主要成效1.通过多部门协作不断推进钢铁去产能近年来,宁波采取了多部门联动协调淘汰钢铁落后产能的措施。
宁波市主要领导多次对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专题部署落实,并建立了完善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日常工作机制。
明确各区县(市)作为第一责任主体,同时将责任逐级传导到乡镇街道、有关企业。
2.差别电价政策强化市场倒逼成效明显宁波采用差别电价政策强化市场倒逼机制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不锈钢熔炼企业实施差别电价获得了较好成效铝壳中频炉等淘汰限制类设备的19家铸造企业继续征收差别电价,重新认定47家低效企业并按0.10元/千瓦时的标准征收低效类差别电价,行业整体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关于加快宁波湾区域开发的建议
保护 、 源 环境 等 重 点专 项规 划 , 资 并 开 展 各 功 能 区 块 的 分 区 规 划 和 核 心
地 块 的 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近 期 重 点 做 深 做 细 宁 东 新 城 、下 洋 涂 临 港 产
最 好 的 区 块 , 尚有 未 使 用 大 陆 岸 线 2 0公 里 左 右 , 建 深 水 岸 线 1 . 可 06公
一
业 和 农 业 循 环 经 济 ,着 力 转 变 农 业 发 展 方 向 和 经 营 模 式 ,培 育 壮 大 主
导 产 业 和 产 品 ,加 快 促 进 农 产 品 基
一
是 尽 快 将 宁 波 三 门湾 区 域 作 为 重
( ) 地 资 源 丰 富 二 土 三 门湾 整 个 区 域 滩 涂 资 源 占 到 全 省 滩 涂 总 面 积 的 1 % ,目前 已 围 3 垦 滩 涂 1 7平 方 公 里 。 其 中 宁 海 临 6
产 业 发 展 是 区 域 发 展 的基 础 和 支 撑 ,必 须 进 一 步 明 确 产 业 目标 和 途 径 , 出特 色 , 挥 优 势 。一 突 发 一是 努 力 打 造 先 进 制 造 业 基 地 。以 宁 东 新 城 、长 街 工 业 区 、石 浦 港 区 为 依 托 ,
是 抓 好 项 目谋 划 和 储 备 。要 提 前 启 动 重 大 项 目布 点 的 前 期 工 作 ,重 点 是 加快 中界 山跨海 大 桥 、 溪 水库 、 青
量 高 、 业 带 动 强 、 展 前 景 好 的 企 产 发
起 , 内有 白溪 、 溪 、 坛 、 洋 等 境 西 黄 力 多 座 大 中 型 水 库 , 资 源 丰 富 ; 山 水 象 以 新 能 源 、船 舶 制 造 为 重 点 的 临 港
转型升级是鄞州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重 大高新技 术产 业项 目。二要 做强传 统 投 入 作 为 优 化 调 整 产 业 结 构 的关 键 举 权改 革 ,大力 推进小 城镇 建设综 合 配套
产业 。重点 发展 装备 制造 、纺织 服装 、 措 ,以打造 高端 产业链 为 目标 ,抓好 一 改革 和农 村住房 制度 改革 ,加快 形成 有 利于 统筹 城乡 、区域 发展 的体制 机制 。 (四 )着 力 构 建 “ 体 多 元 ” 的 立 汽车 配件 、机械 电子 、文教 文具 五 大传 批 先 进 制 造 业 重 大 项 目和 重 点 技 改 项 目 统优势 产业 ,支 持企业 推进 装 备更新 、
C NM OOY
决 策 者 在 线
按 照 中 央和 省 、
L 指导 ,以宏观 为
孜 为 动 力 , 实施 “ 优 ” 政嗒 , 双
转型 升级 ,是对 我们 智慧 、勇
气 、耐心 的重 大考 验 。 必须 结合 发 展 阶段 、资源 禀赋 ,大处 着 眼 、小
: 拳 措 , 率 先 进 处 入手 。坚定不移加 快推进 。 大
越 的探 索实践 ,
。
省 委 、市 委全 会 作 出 的关 于加 快
鄞 州 区 区 长 薛 转变经 济发 展方式 、推进 经济转 型升 级
7 煌 ,得 益 于先 的重要 决定 ,是指 导我 区经济工 作 的行 辉 飞 , 必 须依 赖 转 动 纲 领 。按 照 决 定要 求 ,结 合 鄞 州 实
鄞 州 经 济发 展 惟 际 ,鄞 州 区推 进 经 济 转 型 的 总 体 思 路
科学分析和应对当前宁波经济形势200805
本期特稿3SANJIANG FORUM 2008.5[摘要][关键词]●宁波当前经济发展符合结构性调整时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
在正视矛盾的同时,不能因为现在出现了一些困难就怀疑或否定既定的经济工作思路。
●今年宁波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改变,以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内在动力正处于加速上升阶段。
●与国家宏观调控难度增大一样,地方政府同样面临着政府调控复杂性的问题,政策平衡点的把握难度也在增加。
●宁波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任务仍然艰巨,要有勇于取舍、熬过阵痛的决心和信心,着眼健康可持续发展。
●没有过去几年对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视和大力推动,现在工业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当前重视工业发展,就要更加坚定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创新创业培增计划”。
●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决策是正确并富有成效的。
宁波服务业的需求不但来自本市,而且来自长三角乃至全国,要从更大区域、更广市场来看待。
●提振各方面的发展信心,对宁波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形势科学认识和应对宁波课题组成员:阎勤,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方建新,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博士;沈小贤,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二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硕士;童明荣,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卢跃,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硕士;纪华琳,宁波市对外经济贸易局。
一、科学分析和对待当前的经济形势科学分析经济形势,是加强对经济工作领导的重要手段,是把握经济运行规律、搞好调控的内在要求,对于驾驭经济发展的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变化至关重要。
为此,除对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动力关系的固定分析之外,我们这里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当前宁波经济形势:(一)从宏观与微观关系来分析微观经济必需放在宏观大环境中去分析。
微观主体在从紧的宏观政策下是否能够生存并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宏观成本上升的消化能力和适应能力。
当前宁波面临着相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多数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能源原材料成本、融资成本等受到宏观环境较大程度的影响。
宁波增值化改革计划方案
宁波增值化改革计划方案宁波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浙江省的重要城市和经济中心。
为了加快宁波市的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居民生活水平,我提出了以下宁波增值化改革计划方案。
一、产业升级和转型1.发展高技术产业-制定鼓励政策,吸引和扶持高科技企业进驻宁波市,提供税收减免和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
-建立科技园区,提供现代化的办公和研发设施,吸引高科技企业集聚和创新。
-培养高技术人才,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和培训机构,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
2.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二、优化商业环境和金融体系1.简化行政程序-简化企业注册和办理手续,缩短审批时间,降低企业成本。
-建立一体化的行政服务平台,提供在线申办和咨询服务,方便企业和个人办事。
2.完善金融支持政策-设立创业基金,为初创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和贷款支持。
-引进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加大对研发和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提供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
三、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1.吸引高层次人才-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为优秀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和福利。
-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加强和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吸引优秀学者和科研人员来宁波工作和创新。
2.培养技能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建立企业和学校联合培养模式,提供学徒制度和实践机会,培养更多技术工人和高级工人。
四、加强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1.优化城市规划-调整和优化宁波市的城市布局,提高各区域的功能和服务水平。
-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私家车使用。
2.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排污监管,降低污染物排放。
-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宁波加快发展临空经济的战略意义与对策思路
宁波加快发展临空经济的战略意义与对策思路上世纪60年代,以爱尔兰香农国际机场开发自由贸易区为标志,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诞生,这是产业结构升级和运输方式变革的产物。
此后,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与新兴服务业快速成长,临空经济经历了运输、加工生产、服务经济、知识经济的不断叠加,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迅猛,特别是在孟菲斯、香港等一些国际贸易金融中心与交通枢纽城市,表现尤为突出。
考察世界临空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和周边城市国际机场发展态势,宁波发展临空经济的产业、交通、贸易、市场等基础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宁波也积累了将多种经济要素组合集聚发展临港经济、大桥经济等特定区域经济的相关经验,但任务十分紧迫。
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宁波提出和发展临空经济,适逢其时,意义重大,必将成为我们进一步丰富港口城市内涵,努力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的重要创新举措。
一、发展背景与战略意义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一般是以国际机场为龙头的综合交通条件为依托,以现代物流业为产业核心,以新兴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在特定区域发展起来的具有立体空间结构的新型经济形态,它综合了物流经济、服务经济、新兴经济、立体经济等多个新经济范畴。
其主要的共同特征包括:一是区域特定性,即以机场特别是大型国际机场为依托,并将依附于机场与航线的各种服务业紧密组合在一定核心区域中。
二是经济辐射性,作为一种以特定结点为依托的服务经济,对内必然通过产业链接形成一定服务“源”区域,对外则通过四通八达的航线形成一定的辐射“面”区域。
三是产业新颖性,即具有新服务先导、新技术集聚、新业态推进、新政策保障等鲜明特征。
四是效益突出性,即以比较节约空间、较小环境代价,达到高增长与高收益,如北京顺义区70%财政收入、86%税收来自临空经济有关产业,深圳机场所在宝安区GDP全市占比从2002年13%增至2 005年23%等。
(一)发展背景从国际看,为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在全球的高速流动,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从战略高度把临空经济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引擎的模式加以发展,临空经济显现出强劲发展趋势,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宁波市工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
( 一) 宁波 工 业 经 济 发展 的 成 就
宁波是 国内历史悠久 的工商业城市 ,城市工业发展起 源可 以追溯到 l 9世纪 中叶的美华书馆 。改革开 放后 , 宁波凭借 着早 期技术和资本 的有效积 累 ,依托 深水 良港和 民营经济 的独 特优 势, 从真正 意义 上步入了工业化 的“ 快车道” , 工业经济得 到了迅 猛发展 , 取得 了令人瞩 目的成就 。 1 . 工业 经济 实力逐步提升 。工业作 为国民经济 的主要支柱 , 是城市加快现代化建设 和综 合竞争力显现 的主要支撑 。上世纪 9 0年代 以来 , 第二产业 占 G D P比重基本稳定在 5 5 %左 右。从 绝 对值上看 , 2 0 1 0年全 市完成工业 增加值 2 5 7 0亿元 ,是 1 9 7 8年 ( 8 . 6亿元 ) 的近 3 0 0倍 , 完成 工业总产 值 1 3 1 7 1 亿元 , 是“ 十五 ” 末的 2 . 2倍 。 近几年来 , 工业 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 率大多达到 5 5 % 以上 。目前 , 全市 6 o %以上 的税 收来 自工业 , 2 0 0多万个 就业岗 位来 自工业 , 4 0 %以上 的农 民人均纯收入来 自务工收入 。 宁波 已 成为长江 三角洲南翼 的重要制 造业 中心和全 国的工业 大市 , 工 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2 . 工业质量效益持续改善 。 去年全市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实现 利税 、 利润分别 为 1 1 4 8 亿 元和 6 5 4亿元 , 是2 0 0 5年 的 2 . 7倍 和 2 . 6倍 。规模 以上工业企 业全员 劳动生产 率达 到每人每 年 1 1 . 3 万元 , 比2 0 0 5年提 高了 6 8 %。 工业 产业 结构 加速优化 , 高新技术 产业 、装备 制造业 增加值 占规 模 以上 工业 比重提 高到 2 5 %和 3 2 . 3 %。2 0 9种工业产 品销售居全 国同行业前三 甲, 其中 1 3 5种 产品居 同行业首 位 。去年 全市规模 以上企 业超过 1 2 0 0 0家 , 是 2 0 0 5年 的 1 . 6倍 , 销售 收入超 1 0亿 元企业 1 1 0家 、 超百亿 元企
海曙区四明山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升级的思考
海曙区四明山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升级的思考■张忠汉四明山区域既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宁波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相对后发地区"海曙区四明山区域包括横 街镇、H 江镇、章水镇和龙观乡,区域面积360.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 9.56万人,分别占全区的60.5%和15.1%。
近年来,四明山区域3镇1乡的经济虽有了较大发展,但由于地处宁波市生态功能区、产业基础落后、人口外流 严重、发展经济人才缺乏、资源利用难、发展资金不足, 是海曙区经济发展的。
波市大的重要阵地和海曙区“一心两城四片”区域统筹发展格局中的一个重大 ,海曙四明山区域经济发展要在全面 生态 的,立足于山水生态、 、乡 大 心优势发,』发展、 发展、差异发展,积 “水山是金山银山”,明生态业产业发展的主导地, 大和 , “ 产、精一产、 产”的产业 发展 ,积经济 区。
围绕生态适应性要求,坚持以系统观念搭建四明山区域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一要加强顶层统筹设计。
借鉴余姚市的省级四明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和奉化区的市级宁波雪窦山名山建设 管理委员会,建议在区级层面加强对四明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产业发展、重大项目谋划与引进、重要 设施建设、保障措施等统筹协调,高起点编制和实施四明山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镇村建设、文化旅游 发展等专项规划,并对产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以“一事一议” 进协调。
二要 生态经理。
四明山区域 重要的生态 障和 , 在经济发展中须 生态安全的原则。
按照 青山山银山的要 ,统的 经 发展环境 护与 发的经 发展 , 实 经 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
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大 、 、 、 等, 加 对 统产业的全 、 全 度、 全 的,业 , ,以 化“山”转化,以产业 发展统产业的“蝶变”。
三要 发展、 发展。
按照的、 生态 和, 在 生态理设 生态旅游区、 生态 业区、 生态 业区和生态护区,促进生然分布向经济分布、从分散布局向布局 ;并突出区域特色 I的发挥利,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避免千篇一律。
2023年工作总结:推动宁波市高质量发展
2023年工作总结:推动宁波市高质量发展2023年工作总结:推动宁波市高质量发展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充分发挥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作用,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推动了宁波市高质量发展。
在2023年的工作总结中,我将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展望和计划。
一、2023年工作总体情况2023年,宁波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以高水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为主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各项指标情况如下:1.经济发展情况2023年,宁波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万亿元,增长率超过7%。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10%,其中民间投资占比超过50%。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分别达到6%和7%。
2.人民生活情况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
城市化率达到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
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0平方米。
市民幸福指数达到85分以上。
3.经济发展质量情况2023年,宁波市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文化创意产业产值、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30%、25%、20%以上。
私营经济贡献率达到70%以上,外贸出口总额超过6000亿美元。
全市市场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继续提升。
二、2023年工作成就分析在2023年,宁波市各行各业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在2023年,宁波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对高端产业的支持,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继续发展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数字经济之都。
加强产业链、创新链和配套链的衔接,提升全市的产业竞争力。
2.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在2023年,宁波市积极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实施贸易创新、投资自由化、财税金融改革和人才政策创新等举措,构建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吸引更多国内外高端产业企业进驻宁波,促进经济发展。
轨道交通助推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府 决 策 , 分 认 识 和 发 挥 我 市 轨 道 充 交 通 建 设 在 国 家 创 新 型 城 市 促 进 经 济 转 型 升 级 中 不 容 忽 视 和 或 缺 的 重 要作 用 , 一 步 引 起 全社 会 和 有 关 进 部 门对 轨 道 交 通 建 设 的 重 视 , 早 及 的 发展 机 遇 , 采 取 相 关 的 政策 措 并
.
停车 延 误 为 4 5秒 / 里 , 行 驶 延 误 公
9 秒 / 里 。这 种 以 “ 通 秩序 混 9 公 交
同 比增 长 1.%, 副 省 级 城 市 和 长 9 2 在
三角 l 6个 城 市 中 也 位 列 第 五 位 。 但
乱 、 车 行人 安全 水平 不高 、 输效 行 运
( ) 设 轨 道 交通 是 建 设 国 家 三 建
设 国 家 创 新 型 城 市 促 进 经 济 转 型 升
级 的若 干 意 见》( 称 意见 ) 下 ,提 出
、
从 战 略 高 度认 识 轨道 交通
在 建 设 国 家 创 新 型 城 市 促 进 经 济 转 型 升 级 中 的 作 用 ( ) 设 轨 道 交通 符 合 国 家宏 一 建
可 能超 过 70 0 0亿 元 , 可 能 大 于 航 很
空 和 水运 。
( ) 设 轨 道 交通 是 建 设 国 家 二 建 创 新 型 城 市 的 新 “ 擎” 引 建 设 国 家 创 新 型 城 市 是 我 市 实 战 。在 我 市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国
术 、 才 、 理 创 新 等 要 素 向 企 业 集 人 管
注 、 大 人 民群 众 反 映 迫 切 的 问 题 。 广
时 我 市 工 业 又 是 资 源 基 础 工 业 ,受
段塘: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一、教学目标:1. 学习小猪运西瓜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勇敢、自信、乐观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小猪运西瓜的基本动作:滚动、翻滚、跳跃。
2. 团队合作:两人一组,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小猪运西瓜的基本动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难点: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团队配合的默契。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西瓜道具、音乐、绳子。
2. 场地:宽敞的操场或体育场地。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1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跑步,活动全身关节。
1.2 进行一些基本的身体柔韧性练习,如颈部、腰部、膝盖等。
2. 教学基本动作(10分钟):2.1 教师示范小猪运西瓜的基本动作,包括滚动、翻滚、跳跃。
2.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2.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团队合作游戏(10分钟):3.1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小猪运西瓜的游戏,要求动作连贯、协调。
3.2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4.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课后作业:5.1 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练习小猪运西瓜的基本动作。
5.2 家长签字确认,教师进行跟踪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猪运西瓜的基本动作,动作连贯、协调。
3. 学生能够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对课程内容感兴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猪运西瓜的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意识。
2. 结合其他动物的特点,创作类似的小游戏,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
八、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每个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小猪运西瓜的基本动作?2. 学生在团队合作游戏中,是否存在配合不默契的现象?如何改进?3.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练习小猪运西瓜的基本动作,家长签字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08-10 点击数:3339 【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实现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抓住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
对宁波而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
“十二五”时期,宁波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走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一、今后三年是决定宁波转型升级命运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而未来五年关键在前三年。
当前,宁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经受着市场格局既有国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又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考验,要素资源既有供给瓶颈又有价格上升导致成本不断推高的双重困扰,节能减排既要完成硬指标又要保证城乡居民生态权益的双重压力,产业升级既要压“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上“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
宁波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经受住这一系列挑战与考验。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转型升级不能是局部性、策略性、缓慢性的转型升级,而是要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的转型升级。
(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倒逼和机遇宁波经济出口比重大、外贸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依赖性强。
“十二五”时期,假如我们不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服务业比重,GDP要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则分别要达到年均20%以上增速才能实现。
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模式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今后5年外贸要达到年均20%的增速非常困难。
上述情况对高外贸依存度和货物贸易占主体的发展方式形成倒逼。
宁波必须要抢抓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的新机遇、国际市场新变化孕育的新机遇,从简单地卖低附加值的“仿制品”走向卖拥有专利、标准、品牌的高附加值“智造品”转变,从主要做“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转变,从主要面对国外生产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生产转变。
(二)劳动力对象、利益等形成的成本倒逼和机遇长期以来,宁波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低成本竞争型和低附加值型的产业体系。
现在这种比较优势越来越成为劣势,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
一是土地资源难以支撑。
二是人口承载力难以支撑。
三是生产要素价格难以支撑。
面对这些倒逼,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亩产率”,走技术密集型发展道路,走“两头大、中间小”的“微笑制造”之路,这样才能化危为机。
(三)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生态权益机制的倒逼和机遇宁波临港工业体量大,是全省节能减排压力最大的城市。
宁波要完成“十二五”任务,面临的困难不小。
以能源消耗为例,假如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要下降到0.6吨标煤,则当年全市能耗总量要控制在4500万吨标煤,“十二五”累计需节能1100万吨标煤,这是有相当难度的。
同时,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等减排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
因此,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倒逼着宁波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低能耗产业,做大做优经济“蛋糕”。
这种倒逼反过来也带来了新的产业和新的商机。
比如,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和产业、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总部经济将迎来良好机遇。
(四)新技术产业革命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和机遇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对宁波的产业体系形成了冲击和倒逼,使宁波产业面临着既要压“旧”又要上“新”的双重任务,既要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开发新产品、新产业,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当然,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给宁波带来了巨大机遇。
宁波要抢抓先机,宁波的企业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专利技术、品牌标准等创新投入,夯实从“宁波制造”迈向“宁波智造”的升级之路。
总而言之,在这样的倒逼和机遇下,宁波绝不能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才出手、才行动,而是要以积极的姿态、非凡的智慧和超常的胆略,开创转型升级新局面。
二、进一步明确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转型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经济、社会、城市和政府的转型升级,而这些不同领域转型升级的基础和根本在于产业。
“十二五”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宁波转型升级必须树立发展大都市和都市型经济的理念,确立向都市型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关键要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临港大工业、传统服务业和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起都市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宁波工业经济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传统制造业在工业中仍占很大比重,必须加快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升级。
一是产品的转型升级。
传统产品要在产品转型、产品升级上下功夫,向智慧产品、绿色产品、低碳产品等方面转变。
二是企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经营企业要更加注重产业价值链的整体提升,加强管理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加速从单纯的生产加工环节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要向科技型企业、总部型企业、电子商务型企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型企业等方向转型。
三是行业的转型升级。
重点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走跨越式发展之路,要在现有企业中加快培育一批,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引进一批,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宁波未来产业的“领头羊”、宁波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四是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
重点要加快改造和提升一批有潜力、有优势的块状经济,实现传统块状经济向具有“高产田、集群、集约”特征的高端产业基地和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二)临港大工业向循环、安全、高增值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宁波有优势有必要发展临港工业,但发展临港工业必须走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之路。
一要走循环发展之路。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临港工业的产业基地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临港大工业循环发展新优势。
二要走安全生产之路。
重点要在加强临港工业基地布局科学性的同时,实行基地园区化监控生产和管网式一体化式安全生产,通过“数字园区”建设,构筑起集环境监测管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安全隐患信息报送功能于一体的安全生产系统。
三要走高增值延伸之路。
重点是要推动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链高端延伸,汽车产业向总装、核心部件等方向发展,造船产业向海洋装备产业发展,钢铁、造纸要发展高端环保产品。
(三)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当前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抓好传统贸易、传统物流业和传统金融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国际港口城市型的现代服务业。
一要加快外贸的转型升级。
要着力抓好两个重点:第一要加快推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宁波外贸从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的格局转变;第二要进一步提升贸易的电子商务水平,加快构建内外对接的现代营销贸易体系,再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系新优势。
二要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
要以打造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为契机,加快建设第四方物流、海铁联运、空港物流和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等平台,加快提升物流信息化和专业化水平,使宁波物流业能打通产业链,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
三要积极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
要以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为契机,以国际金融服务中心、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投资广场等为载体,大力引进和培育现代金融主体,创新丰富金融业务与产品体系,加快发展离岸金融、“离甬”金融、保税信贷、物流金融和航运保险等特色金融业务,努力构建功能完善、富有特色、高效开放、运行稳健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当前,发展农业的重点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集约的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升级。
一要推行企业化规模经营。
扶持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集聚农业要素资源、农民就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出口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向企业化规模经营的转变。
二要推行工厂化标准生产。
深入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工作,大力推广农产品工厂化标准生产方式,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制定,不断扩大国家和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保证农产品质量、产量的同时,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生态性。
三要推行一体化加工流通。
农业生产要通过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建设,由生产、加工向保鲜储运、销售延伸,获取高端价值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四要推行基地化品牌发展。
基地是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品牌是农业的特色所在,要在优化载体、强化特色上下功夫,提升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三、加快推进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转型升级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同时也要结合地方实际,要放眼世界,立足市情,创新理念,开拓思路,科学务实。
(一)利用市场促转型升级重点是创造和利用市场优势,培育和引进带动力强、行业领先的先进企业,打造高新高端产业基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新突破。
比如,利用轨道交通和客运专线建设产生的巨大市场优势,吸引南车集团投资建设现代化的中国南车宁波产业园;再如利用大流量的集装箱卡车和建设公共交通形成的市场优势,吸引宁波港集卡“油改气”项目等LNG项目落户宁波,将来还可以吸引天然气汽车制造企业来宁波建立产业基地,从而带动4000多家汽配企业转型升级;还可以利用临港工业庞大的节能环保市场需求提升本地的节能环保装备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等等。
(二)利用技术创新、产业化促转型升级重点是以新兴技术的研发、引进和产业化为契机,促进以新技术装备与产品制造业、研发服务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提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这条路径在宁波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中大有作为:首先,这将吸引物联网、无线通信等领域新兴产业的大企业和好项目集聚宁波,形成一批智慧产业基地。
其次,“智慧城市”建设促进相关制造业的配套和升级,加快现代物流、医疗、城市管理等服务业的配套和升级,形成市场大、范围广的智慧产业链。
第三,“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传统块状经济的升级。
比如,智能家电的推广应用将直接提升宁波作为中国三大家电生产基地的核心竞争力。
(三)利用创造优势促转型升级重点是打造和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带动和支撑高新高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比如,宁波大力建设长三角空港物流枢纽,就可以形成国际空港物流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继承国际空港物流枢纽的区位优势、产业配套优势、口岸服务优势以及保税政策优势等方面的优势,能够使新的优势辐射中心城区和周边各县(市)区,使各地均可以利用国际空港物流优势,实行“多点多基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物医药、高附加值精密配件、高档文具、现代农渔产业等临空经济产业基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四)利用重点开放合作基地建设促转型升级重点是加强开放合作,把低附加值和过度占用资源的产业链环节适度外移,应对生产成本和节能减排倒逼,发展总部经济,通过品牌、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战略和管理创新的实施,促进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体系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