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与防灾减灾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地理灾害与防灾减灾

初中地理地理灾害与防灾减灾

初中地理地理灾害与防灾减灾地理灾害是指地球在地质、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引发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环境造成威胁和破坏的自然现象。

地理灾害种类繁多,包括了地震、洪水、干旱、台风、滑坡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地理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理灾害的分类地理灾害可以按照发生时的地点、原因以及引发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

1. 按照地点划分,地理灾害可以分为陆地灾害和海洋灾害。

陆地灾害包括了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而海洋灾害则包括了海啸、海洋风暴等。

2. 按照原因划分,地理灾害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洪水、山火等,而人为灾害则主要由人类的活动所引发,例如环境污染和核辐射等。

3. 按照影响程度划分,地理灾害可以分为大灾害和小灾害。

大灾害是指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和破坏的灾害,如地震、洪水等;而小灾害则相对较小,仅对当地地区造成一定的损失。

二、地理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面对地理灾害的威胁,人类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以减少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 预警和监测:及早获取灾害信息,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地理灾害,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例如,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钟到几十秒钟发出警报,使得人们可以及时避险。

2. 规划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和乡村规划,限制在易受地理灾害威胁的区域进行建设,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同时,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和管理,避免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

3. 建设防灾设施:修建防洪堤、挡土墙等工程来抵御洪水的入侵;在地震频发地区,加固建筑物,提高抗震能力,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在滑坡易发区,采取工程措施稳定山体,减少滑坡的发生等。

4. 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宣传加强人们的防灾意识,提高对地理灾害的认识和了解,学习正确的避险方法和应对措施,培养生存和自救的能力。

5. 国际合作:地理灾害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跨国、跨地区的合作对于减少地理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点总结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点总结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发的、对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自然现象。

地震、洪水、飓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了解并学习相关的防灾减灾知识。

本文将对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自然现象,会引发震级不同的地震灾害。

为了减轻地震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影响,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 室内防震知识:寻找安全的避难场所,如强固的桌子下、门框旁;避免站在建筑物外墙、玻璃、易倒物品旁边等危险区域;保持冷静,快速、有序地疏散等。

2. 室外防震知识:尽量远离建筑物、电线杆、高大树木等潜在危险物体;选择开阔地带,避免停车楼下或其他可能坍塌的地方;不要陷入恐慌,保持冷静;等待地震过去后,注意逃生和求救。

二、洪水洪水是由于大雨、暴雨、融雪或水库溃坝等原因引起的水体泛滥现象。

为了应对洪水,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防灾减灾知识点:1. 提前防范:掌握当地洪水季节和频率,关注天气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出行和生产经营活动;了解并遵守相关的防洪规定和安全操作程序。

2. 疏散与救援:如果遭遇洪水威胁,需要及时撤离危险区域,前往高地或指定的安全避难所;在撤离过程中,不要冒险穿过洪水,选择安全的通道;如遇到危险情况,及时向救援部门报警求助。

三、飓风飓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具有极强的风力和降水能力,常常伴随着暴雨、洪涝、海啸等灾害。

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防灾减灾知识点来更好地应对飓风:1. 飓风预警: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官方发布的飓风预警信息,及时采取行动,做好准备工作。

2. 安全撤离:在飓风来临前,尽早撤离危险地带,转移到安全的避难所或指定的避难区域;根据救援部门的指示,有序进行疏散。

四、干旱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水资源持续短缺,降水量明显下降,导致土地缺水严重,影响农田、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

减灾防灾知识点

减灾防灾知识点

减灾防灾知识点
灾害可分为地震、火灾、洪水、台风、泥石流等,以地震为例,防灾减灾最需要的是冷静做出适合你所在场所的避难选择,其次,千万不可以留恋财物,中途折返,以免余震造成伤害。

防灾减灾知识点(按灾害区分):
一、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二、火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三、洪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四、台风: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五、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六、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七、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

八、龙卷风: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九、疫情: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十、防化: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

防灾减灾考试

防灾减灾考试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灾害?灾害有哪些类型?灾害:由于自然、人为或人与自然综合的原因,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的显现。

按其发生原因分:自然灾害(天文、地球、生态)、人为灾害(过失、认识、政治、失控)按其发生特性分:突发灾害、引发灾害按其发生过程分:原生灾害、次生灾害按其发生过程特性分:突变型(地震、泥石流、大火)、发展型(台风、暴雨、洪水)、持续型(旱灾、涝灾、传染病、生物病)、演变型(沙漠化、水土流失、冻土、地面下沉)2、减灾系统工程包括哪些内容?灾前预测:灾害监测(卫星、台站)、灾害预报灾后救险:防灾(规划、工程、技术、转移)、抗灾(加固)、救灾、灾后重建3、从历史上发生的灾害中可以获得哪些经验和教训?土木工程灾害比比皆是土木工程防灾大有作为,预防投入一分治理节省十分第二章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对策1、地震按成因分有哪些类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诱发地震;爆炸地震;油田注水地震。

2、地震震级、烈度有什么不同?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

烈度是表示地面受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是用“度”来表示的,目前我国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烈度表,共分12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

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震级和地震烈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震级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的破坏程度,则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

3、地震台网是如何测定地震震中位置的?地震波有面波合体波之分,体波又分为纵波和横波,前者的传播速度比后者快,而且两者速度比值恒定。

通过测量纵波与横波到达地震台的时间差,就可以确定地震离地震台的距离。

震中在以地震台为圆心,测得的距离为半径的圆上某处。

如果有三个地震台的数据原则上就可以锁定阵中的位置,即三个圆的交点,通过更多地震台的数据减少误差4、抗震设防目标是如何确定的?在遭受低于本地区基本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失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小震不坏);在遭受本地区规定的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有一定损坏,但不致危及人民生命和生产设备安全,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中震可修);在遭受高于本地区基本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大震不倒)。

地质灾害等防灾减灾知识

地质灾害等防灾减灾知识

地质灾害等防灾减灾知识学习资料一、判断题1. 防震减灾的工作内容概括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与恢复重建和地震科学技术研究等。

(对)竞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3. 大陆漂移说认为弹性回跳是构造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

(错)答案解析:弹性回跳说认为弹性回跳是构造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

4. 历史地震统计结果显示,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是无规律的。

(错)答案解析:历史地震统计结果显示,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5. 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区,今后也不会发生强烈地震。

(错)答案解析: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区,并不代表以后不会发生强烈地震。

6. 被沉积物覆盖的,在地表没有醒目迹线的活断层称为隐伏活断层。

(对)7. 地震震级的大小是由仪器测定和计算得出的。

(对)8. 发生大的浅源地震后,离震中越近,受到的破坏或影响越轻。

(错)答案解析:发生大的浅源地震后,离震中越近,受到的破坏或影响越大。

9. 一般来说,地震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震动,地震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晃动。

(对)10.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都是用来描述地震破坏程度的量。

(错)答案解析: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量度。

地震烈度是描述地震破坏程度的量度。

11. 地震波包括地震纵波和地震横波。

(对)12. 常见的地震面波有勒夫波和瑞利波。

(对)13. 地震纵波能够在地球的各个圈层内传播。

(对)14. 河北唐山大地震属于城市直下型地震。

(对)15. 根据古登堡公式,震级越大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少。

(对)16. 火山地震是发生次数最多、破坏力最大的地震类型。

(错)答案解析:据统计,火山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数量的 7%。

构造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数量的90%,是发生次数最多、破坏力最大的地震类型。

17. 地震通常发生在距地面 100 千米以下的地方。

世界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因素引发的、对人类和物质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件或现象。

地球作为我们居住的星球,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学习和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及其防灾减灾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世界上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防灾减灾。

一、地震地震是地壳上的岩石断裂释放的能量在地表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地震可以造成建筑物倒塌、地面裂缝等严重破坏,且常常引发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海啸等。

1. 防灾减灾知识点- 建立稳固的建筑物:选用坚固的建筑材料,避免使用脆弱的结构;对于地震频发地区,建筑物应采用抗震设计。

- 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加固家庭内部结构,放置防震垫等物品;准备好紧急逃生工具和食水等生活物资。

- 高层建筑疏散措施:定期组织住户参加有关地震疏散和逃生训练,熟悉逃生通道和安全避难点。

- 确保交通安全:地震发生时,避免驾驶车辆或行走在悬崖边、桥梁上等危险区域。

二、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一般带来极强的风暴和降雨。

台风风力巨大,常常引发洪水、风暴潮、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1. 防灾减灾知识点- 做好灾前准备:了解台风预测,准备足够的食物、水和急救药品,确保家庭安全;- 固定和清理环境:清理院落、阳台上的杂物,固定门窗、阳台和其他易受台风影响的物品;- 避免到危险区域:避免接近海滩、河流和山体等容易发生洪水和滑坡的区域;- 加强房屋建设:台风高风速可能导致房屋受损,加强房屋结构以提高抗风能力。

三、洪水洪水是河流、湖泊等水体暴涨,超过容量造成周边地区被淹的现象。

洪水可导致水灾、土地退化及人们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1. 防灾减灾知识点- 增强警觉性:关注天气预报,及时了解是否有洪水预警或警报发布;- 提前准备:及早将贵重物品搬到安全的地方,准备好应急物资如食物、水、药品和紧急救援设备;- 远离危险区域:避免接近河流、陡坡、山谷等易受洪水侵袭的地区;- 在洪水预警时撤离:按照当地政府颁布的撤离计划,在洪水来临之前及时撤离到高地或指定的安全地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点总结自封建社会以来,中国经历了无数次自然灾害的洗礼。

从古代的大水灾到现代的地震、台风等各类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为了减少灾害带来的伤害,中国不断加强自身的防灾减灾能力。

本文将对中国的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知识进行总结,以期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一、地震灾害地震是中国面临的最严重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的发生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双重打击。

因此,了解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行动是非常重要的。

1. 预防措施:建筑结构加固、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培训人员参与地震应急演练等都是减轻地震灾害影响的重要措施。

2. 应对措施: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迅速找到避震的地方,如桌子下、门框旁边、墙角等,保护头部。

避免站在窗户、大型家具附近,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二、洪水灾害洪水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常常造成广泛的灾害和财产损失。

为了尽量减少洪灾损失,个人和社区都应当具备防洪知识。

1. 预防措施:防止排污管道堵塞、保护水源环境、建设堤坝防洪工程等是减少洪水影响的重要措施。

2. 应对措施:当暴雨引发洪水时,人们应迅速撤离低洼地带,尽量避免足部接触污水。

避免涉水行走和使用电器设备,以防触电事故发生。

三、台风灾害台风是夏至至秋至期间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狂风暴雨给中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1. 预防措施:建立台风监测预警系统,提前通知受影响地区,安排居民撤离或避难等是减少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2. 应对措施:当台风来袭时,人们应迅速闭紧门窗,避免外物飞入室内。

避免在台风中乘坐船只或外出等,以确保人身安全。

四、干旱灾害干旱是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1. 预防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型农业等是缓解干旱灾害的重要措施。

2. 应对措施:在干旱期间,人们应合理安排用水,减少浪费。

对于农业生产者来说,选择适合本地气候的作物和灌溉方式也是重要的应对措施。

防震减灾复习资料

防震减灾复习资料

防震减灾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灾害:灾害就是指那些由于自然地,认为的或人与自然综合的原因,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的各种现象。

地震震级:它是表征地震大小或强弱的指标,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它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是指未来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批准权限审定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隔震:(网上搜的:基础隔震”是在建筑物底部与地基之间,增加适当的缓冲物,使建筑物在受到地震波作用后的加速度反应大大减弱,同时让建筑物的位移主要由隔震系统承担,从而使建筑物在地震中产生的变形非常小,以达到防护目的)在建筑物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或系统)形成隔震层,把房屋结构与基础隔离开来,利用隔震装置来隔离或耗散地震能量以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输,以减少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实现地震时隔震层以上主体结构只发生微小的相对运动和变形,从而使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不损坏或倒塌,这种抗震方法称之为房屋基础隔震。

地质灾害:自然变异和人为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的后果给人类和社会照成危害,成为地质灾害。

滑坡:斜坡上的部分岩体或者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一明显的界面发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的现象称为滑坡。

崩塌:崩塌是较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

它是由于降水(暴雨,融雪、冰川)而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或地陷,在广义上讲是指地壳表面在自然引力作用下或人类经济影响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体或土体受自然作用或人为影响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上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灾害现或过程。

自然灾害与防治最全面复习整理资料

自然灾害与防治最全面复习整理资料

《自然灾害与防治》最全面复习整理第一部分复习提纲一、自然灾害概述简述自然灾害的概念、属性、特点。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列表比较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寒潮、冻雨和沙尘暴的概念、危害、成因、防治措施和在中国及世界的分布(P9-15,P35-48)。

了解干热风、龙卷风、冰雹、低温冷冻、雪灾、雷雹。

(二)地质灾害列表比较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含义、危害、成因、防治措施、在中国及世界的分布及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P15-20,P49-56)。

(三)海洋灾害认识风暴潮、海啸、赤潮、咸潮的危害、成因、防御措施和分布(P20-22)。

(四)生物灾害认识虫灾、鼠灾、森林火灾和生物入侵的危害、成因、防治措施和在我国的分布(P23-29)。

(五)说出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的主要的人类活动有哪些,诱发了哪一类自然灾害。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一)认识自然灾害分布的时空差异及形成原因(P64-67)。

(二)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理解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原因(P68-69)。

(三)学会判断某个区域的主要自然灾害并分析其原因(P69-74)。

四、防灾与减灾(一)例举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P76-83)。

(二)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三)举例说明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第二部分专题整理专题一气象灾害一、干旱指的是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华北地区的春旱:1、干旱缺水的原因: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差异大,春季雨带还在南方,降水少;但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播和越冬农作物返青生长用水量大。

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水利工程失修使防洪抗旱能力下降。

2、危害:①农作物、林木枯死,粮食减产;②河流、湖泊干涸,影响航运、养殖等;③工农业生产和人蓄饮水困难,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受阻,社会不稳定④引发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讲义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讲义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讲义一、引言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战。

它们以各种形式出现,如地震、洪水、飓风、干旱、滑坡、泥石流等,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和规律,掌握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对于降低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自然灾害的类型与特点(一)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

其特点包括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往往在瞬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毁。

(二)洪水洪水通常由暴雨、河流决堤或冰川融化等原因引起。

具有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淹没面积大的特点。

(三)飓风飓风是一种强大的风暴,伴随着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其特点是风速极高,破坏力巨大,对沿海地区构成严重威胁。

(四)干旱干旱是长时间的降水不足导致的。

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

(五)滑坡与泥石流滑坡是山体或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

泥石流则是由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它们具有突然性、流速快、破坏力强的特点。

三、自然灾害的成因(一)自然因素1、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导致地震的发生。

2、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的异常变化引发飓风和暴雨。

3、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影响着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形成。

(二)人为因素1、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如森林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增加了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

2、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使得城市在面对洪水等灾害时更加脆弱。

3、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四、自然灾害的危害(一)人员伤亡地震、洪水、飓风等灾害常常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

(二)财产损失房屋、基础设施、农作物等在灾害中遭受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社会影响灾害可能导致交通瘫痪、通信中断、公共服务设施受损,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必背知识及答案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必背知识及答案

必修一必背知识过关十四
1.防灾减灾的先期性措施是什么?
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3.防治地震灾害的基本方针。

4.非工程防御措施主要有哪些。

5.救灾准备主要包括。

6.救灾物资主要分为哪四类。

7.对灾民的救助形式主要有。

8.旱灾的避防措施有哪些?
9.洪水的避防主要有哪些方法。

10.防治虫害的主要方法。

先进行背诵,再查阅答案!
1.防灾减灾的先期性措施是什么?
灾害监测是防灾减灾的先期性措施。

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救灾准备、灾中救援、灾后恢复。

3.防治地震灾害的基本方针。

预防为主。

4.非工程防御措施主要有哪些。

减灾规划与防灾法律法规、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公众减灾教育等。

5.救灾准备主要包括。

救灾准备主要包括救灾物资和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两个方面。

6.救灾物资主要分为哪四类。

我国把救灾物资分为生活、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四大类。

7.对灾民的救助形式主要有。

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8.旱灾的避防措施有哪些?
扩大抗旱作物的种植面积,旱后及时改种或补种;选育抗旱作物,选择早熟的品种,避开干旱的危害;采用稻草、麦秆、树枝、树叶、地膜等覆盖物,盖在地上,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起到防旱的作用。

9.洪水的避防主要有哪些方法。

防洪准备、洪水中的自救、洪水中的互救。

10.防治虫害的主要方法。

农业防治、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讲义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讲义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讲义一、自然灾害的概述(一)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前者指其由自然力量引发,后者指其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损失和影响。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寒潮等)、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海洋灾害(如风暴潮、海啸等)、生物灾害(如蝗灾、病虫害等)等。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1、不可避免性自然灾害是地球自然演化过程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完全避免的。

2、突发性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往往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让人猝不及防。

3、破坏性它们能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4、区域性不同地区由于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差异,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和发生频率也有所不同。

(三)自然灾害的成因1、地球内部的力量如板块运动导致地震的发生。

2、大气环流和气候系统的变化这会引发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

3、地球表面的地质结构和地形复杂的地质条件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二、常见自然灾害的介绍(一)气象灾害1、台风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2、暴雨短时间内降下大量雨水,容易引发洪涝灾害,破坏基础设施和农田。

3、干旱长期缺乏有效降水,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球内部能量的突然释放,造成地面震动和建筑物破坏。

2、滑坡山体或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

3、泥石流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混合形成的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三)海洋灾害1、风暴潮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

2、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引发的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四)生物灾害1、蝗灾蝗虫大量繁殖和迁徙,吞噬农作物,导致粮食减产。

2、病虫害农作物和森林受到病菌、害虫的侵害,影响产量和质量。

三、自然灾害的危害(一)人员伤亡自然灾害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防灾减灾复习概要

防灾减灾复习概要

3.2.2 结构体系强迫振动消能 减震
M:结构动力作用放大系数
(1)在(ω/ ωn)≤1.5的范围内,若结 构体系阻尼ζ越小,则M值越大,结构 振动为“放大”效应。若结构体系阻 尼比ζ越大,则M值越小,结构振动为 “衰减”效应。所以,在结构体系中 设置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提供 较大的阻尼,能有效地衰减结构的振 动反应。
• 基础隔震结构刚度与阻尼比的合理控制
1)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衰减比Ra随着ω/ωn值的增大而降 低,即隔震结构的水平刚度K越小,ωn越低,隔震效果越显 著。
2)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衰减比Ra随着隔震结构阻尼比ζ的 增大而增大,即隔震结构阻尼比ζ太大,对隔震效果反而
不利。
3)隔震结构的位移反应放大比Rd随着阻尼比ζ的增大而降低, 即提高隔震结构的阻尼比ζ,能有效的减少隔震体系上部
隔震层以下结构(包括地下室)的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 应采用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底部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力矩进 行计算。
3.2 结构消能减震机理
结构消能减震的实质是,在结构内设置消能 构件(或消能装置),它们能为结构提供较大的 阻尼,在地震时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振动能量, 衰减结构的地震反应。
3.2.1 结构体系自由振动消能减震
MDs CDs KDs Mxg
Ds 2nDs n2Ds xg
(2-5)
采用转换函数求得隔震结构体系的位移。设隔震结构体系的
动力反应转换函数为G(ω);地面地震加速度为 xg eit ;则 隔震结构的地震位移反应为 Ds G()eit 。经过整理归纳, 可得到隔震结构体系的位移反应转换函数:
隔震结构的基本特性
• 承载特性 – 具有足够的竖向刚度和强度以支撑上部结构的重量。
• 隔震特性 – 具有足够的水平初始刚度,在风载和小震作用下, 体系的水平位移极小,不影响使用要求;而中强地 震时,其水平刚度较小,结构为柔性隔震结构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①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④两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此;⑤板块移动发生张裂地区,形成裂谷或海洋;⑥板块相撞挤压处,形成山脉,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山脉。

灾害特点1.灾害成因背景复杂我国地形和地质构造都很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

我国处在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交绥地区,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

2.灾害种类多我国灾害主要有:洪涝、台风、冰雹、霜冻、雪灾、地震灾害、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火灾等。

3.灾害频率高、强度大4.灾害群发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不是孤立的,它们常常在某一时间段或某一地区相对集中出现,形成众灾丛生的局面,这种现象称为灾害群发性。

5.地域分异明显各类灾害在地区上交织发生,但相对以某一主导灾害为核心,伴生其它自然灾害。

旱灾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黄土高原;水灾多出现在七大流域中下游沿河两岸;台风多见于东南沿海,雪灾、寒潮大风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和内蒙高原;沙暴多发生在西北地区。

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西南三大地震带上。

滑坡、泥石流集中以西南地区最盛。

地震释放的地震波能量E与震级M有下列关系:logE=11.8+1.5M因此,震级每增大一级,地震的能量就大101.5(约31.6)倍,震级每大二级,地震的能量就大103(1000)倍。

一、中国是地震灾害损失最惨重的国家1.中国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

2.与美国、日本相比,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国家既没有地震区划图,也没有正式发布抗震建筑规范,在建筑质量方面缺少标准,建筑质量差。

地震时人员伤亡主要是由建筑物倒塌造成的。

高质量的建筑物能够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

3.灾害意识差,依赖思想严重。

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救、互救的能力,十分重要。

火山爆发的危害火山危害性最大的是其喷出的碎屑物质和溶岩。

主要的危害有:造成人员伤亡;毁坏房屋、耕地、道路、桥梁;堵塞河流,使河水泛滥成灾;可能引起地震、海啸、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影响全球气候;破坏环境。

火山的作用火山虽然经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但它也并非一无是处。

火山的作用主要有:第一,可以给人类创造一些土地资源。

土地是世界最宝贵的资源,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使土壤肥沃,往往形成重要的农业区。

像夏威夷岛全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太平洋中的许多岛屿是火山形成的。

第二,形成许多矿产资源,包括非金属和金属资源。

第三,火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世界上一些有名的风景区是有火山爆发形成的景观。

我国的41个地质公园,7个与火山有关。

第四,火山是地球的窗口,它将地下丰富的物质和信息带到地表,为科学工作者研究和了解地球内部组成和深层结构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规定,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条例》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行政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正式步入法制轨道。

《条例》确定了三项原则、五项制度、五项防灾措施。

1.三项原则:一是“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二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三是“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2.五项制度:一是地质灾害调查制度。

二是地质灾害预报制度。

三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四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资质管理制度。

五是与建设工程配套实施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三同时”制度。

3.五项措施:一是国家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二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制定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公布实施;三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公布实施;四是发生地质灾害险情时,各级人民政府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统一协调相关部门,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五是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乡、村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1.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2.丰富的松散物质;3.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泥石流来临时怎样逃生?1.立刻向河床(沟谷)两岸高处跑;2.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高处爬;3.来不及奔跑时要就地抱住河岸边上的树木。

地面沉降产生的原因超采地下水引起;采掘矿藏引起;开采石油等引起;抽汲卤水引起。

地面沉降的危害(1)损失地面标高造成雨季地表积水,防泄洪能力下降,沿海地区抵抗风暴潮的能力降低和造成海水倒灌土壤和地下水盐碱化;(2)毁坏建筑物,破坏建筑物的地基和生产设施;(3)不利于建设事业和资源开发;(4)桥下净空变小影响泄洪和航运地面沉降防治措施(1)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2)调整地下水的开采层次;(3)人工回灌地下含水层。

海啸的产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深海、大地震和开阔并逐渐变浅的海岸条件。

海啸的特点1.海啸波的波长特别长;2.能量大;3.传播速度快。

中国气象灾害的特点:1、种类多。

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等冷冻害、风雹、沙尘暴等。

2、范围广。

一年四季,无论在高山、平原、江、河、海以及空中,处处都有气象灾害。

3、频率高。

4.持续时间长。

同一种灾害常常连季、连年出现。

例如,1951~1980年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或伏秋连旱的年份有14年。

4、 群发性突出。

某些灾害往往在同一时段内发生,雷雨、冰雹、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性天气在每年3~5月常有群发现象。

5、 连锁反应显著。

天气气候条件往往能形成或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产生连锁反应,6、 灾情重。

干旱的主要原因缺少降水,而降水缺乏的出现时间、分布情况及严重程度又与当时的水储备、水需求和水的使用等密切相关。

人口增长和农业方面对水的需求以及土地使用情况的改变,它们都会直接影响水源储备条件以及汇水区的水文响应。

对水资源的需求压力增加,也使得对干旱的抵御更为脆弱。

干旱造成的危害(1)干旱导致土壤缺水,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减产;(2)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恶化人们生存条件;(3)造成水资源不足,人畜饮水困难,城市供水紧张,生命受到威胁;(4)长期干旱还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防止干旱的主要措施(1)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2)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改进耕作制度,改变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3)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降低干旱的危害;(4)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

(5)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节约用水合理灌溉,科学用水。

农业防雹措施1.在多雹地带,种植牧草和树木,增加森林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破坏雹云条件;2.增种抗雹和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3.成熟的作物及时抢收;4.多雹灾地区降雹季节,农民下地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如竹篮,以减少人员伤亡。

如何减轻冰雹危害1、加强天气预报,减小冰雹损失;2、掌握冰雹多发时间,调整种植时间和种植结构。

如选种土豆、花生、甘薯等根块类作物,减轻冰雹灾害。

3、运用高科技手段,人工驱雹、消雹。

当遇有冰雹云产生时可及时进行消雹。

4、雹灾发生后,如果受灾作物还能恢复生长,应立即增加肥力,提高地温,或用水灌溉使冰雹尽快化掉,以减轻冰雹所带来的损失。

火灾时为什么易发生人员窒息火灾中烟气的主要成分是碳粉,还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对人体危害很大。

有资料显示,火灾时因缺氧、烟气侵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达火灾死亡人数的50~80%。

火灾逃生时为什么要匍匐前进?因为火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和烟是向上飘的,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离地面近的地方,空气比较清洁,所以匍匐前进是为了获得地面上的新鲜空气,以防窒息。

火灾时为什么不能乘一般电梯疏散逃生?一是发生火灾后,往往容易断电而造成电梯“卡壳”,给救援工作带来难度,影响及时疏散。

二是电梯直通楼房各层,火场上烟气涌入电梯通道极易造成“烟囱效应”,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死亡。

发生火灾时为什么不能随便开启门窗?由于房间门窗紧闭时,空气不流畅,室内供氧不足,因此,火势发展缓慢,一旦门窗被打开,新鲜空气大量涌入,火势迅速发展;同时大量烟气涌入,容易使人中毒、窒息而死亡。

另外,由于空气的对流作用,火焰就会向外窜出,所以在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启门窗。

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原因:既有客观原因,诸如道路状况不好、道路环境、道路地形复杂、气候等因素。

但主要的还是主观原因,一些人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漠,违章现象比较普遍。

如车辆驾驶人员闯红灯、超速、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违章变更车道、与前车没有保持安全距离、车辆故障、违章超车、违章倒车、违章停车、违章掉头、驾驶员误操作等引起。

电动自行车、自行车闯红灯、超速、违章带人等。

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人行天桥、翻越隔离带,不注意观察、斜穿或突然猛跑、折返,造成车辆躲闪不及引起。

减少交通事故措施:1.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关爱生命,安全出行”2.严格遵守交通法规3.主动遵守交通秩序,不违章、违法驾驶,保障安全行驶。

4.排查隐患、强化路面监控、打击违法行为5.科学配置警力等措施加强事故多发区域和多发时段的管控6.交通安全教育从孩子抓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