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工程期末知识总结20161219

合集下载

分离工程知识点总结

分离工程知识点总结

分离工程知识点总结一、分离工程概述1.1 分离工程的定义分离工程是指利用特定的设备和工艺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离出来,以实现材料的纯化、浓缩或者提取等目的的工程过程。

分离工程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业过程。

1.2 分离工程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离原理和分离过程,分离工程可以分为物理分离和化学分离两大类。

物理分离包括过滤、离心、蒸馏、结晶等;化学分离包括萃取、吸附、电泳、凝聚等。

1.3 分离工程的应用分离工程在化工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原料的提取、产品的纯化、废水的处理等都离不开分离工程。

此外,分离工程也被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环保等领域。

二、分离工程的原理与设备2.1 过滤过滤是利用过滤介质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的物理分离方法。

常见的过滤设备包括板框压滤机、真空过滤机、滤筒式过滤器等。

2.2 离心离心是利用离心力将混合物中的不同密度的组分分离出来的物理分离方法。

离心设备有离心机、离心沉降机等。

2.3 蒸馏蒸馏是利用液体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离的方法。

蒸馏设备包括塔式蒸馏装置、蒸馏锅、蒸馏塔等。

2.4 结晶结晶是利用物质溶解度的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的物理分离方法。

结晶设备包括结晶器、结晶槽等。

2.5 萃取萃取是利用溶解度的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的化学分离方法。

萃取设备包括萃取塔、萃取槽等。

2.6 吸附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吸附的化学分离方法。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等。

2.7 电泳电泳是利用电场作用将混合物中的带电粒子分离的化学分离方法。

2.8 凝聚凝聚是利用沉淀剂将混合物中的悬浮物分离出来的方法。

三、分离工程的工艺流程3.1 分离工程的基本流程分离工程的基本流程包括进料、分离、收集和处理废物四个步骤。

进料是将混合物送入分离设备,分离是利用特定的原理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收集是将分离出来的组分进行收集,处理废物是处理分离工程产生的废弃物。

制药分离工程期末总结

制药分离工程期末总结

制药分离工程期末总结引言制药分离工程是制药工程中的重要部分之一,主要用于从原料中分离和纯化药物成分,以确保制药产品的安全、有效和高纯度。

本期末总结将回顾我在制药分离工程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对分离工程的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一、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化合物之间的性质差异,通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方法将目标化合物从原料中分离出来,并使其达到所需纯度。

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结晶、溶剂抽提、吸附、蒸馏、过滤和离心等。

在制药分离工程中,常常需要结合多种分离技术,以达到所需的纯度和产量。

技术流程是制药分离工程的关键,可以根据具体的制药产品和要求进行设计。

通常的流程包括原料准备、预处理、分离、纯化、结晶和干燥等步骤。

在分离和纯化阶段,常用的技术包括溶剂抽提、吸附剂选择、蒸馏塔设计和浓缩等。

结晶和干燥则需要考虑晶体的形态和晶体的稳定性等因素。

二、制药分离工程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在实际的制药分离工程中,常常遇到诸多挑战,例如原料的复杂性、操作条件的严格要求和产品的高纯度要求等。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以去除杂质和不需要的成分。

预处理可以采用过滤、离心和沉降等技术,以减少后续分离和纯化步骤的复杂性和难度。

其次,选择合适的分离和纯化技术是制药分离工程的关键。

对于不同的药物成分,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技术。

例如,对于极性化合物可以采用溶剂抽提和吸附技术,而对于非极性化合物可以采用蒸馏和结晶技术。

此外,合理设计分离和纯化的工艺参数也是制药分离工程中的重要方面。

包括选择合适的溶剂、调整操作温度和压力等。

这些参数的调整可以提高分离和纯化效果,使产品达到所需纯度和产量。

三、制药分离工程的发展方向随着制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分离工程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未来的制药分离工程将更加注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将绿色化学原则和技术应用于制药分离工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分离工程》知识点笔记

《分离工程》知识点笔记

《分离工程》知识点笔记第一章:分离工程概论1.1 分离过程的重要性在化学工业中,分离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原油提炼到制药生产,从食品加工到废水处理,几乎所有的化工过程中都离不开有效的分离操作。

通过这些操作,可以将原料中的有用成分与不需要的杂质分开,或是根据产品的不同规格要求进行提纯。

因此,掌握先进的分离技术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1.2 常见的分离技术简介分离方法依据其物理或化学性质的不同而异,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蒸馏:利用组分沸点差异实现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吸收:一种或多种气体被溶解于液体溶剂中以达到净化目的。

•萃取:借助另一种液体(萃取剂)选择性地提取原溶液中的某一成分。

•吸附:固体表面吸引并保持流体分子的能力,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及水处理领域。

•结晶:通过控制温度等条件使溶液中的溶质形成晶体沉淀出来。

•膜分离:依靠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对物料进行浓缩和净化。

•干燥:去除物料中水分或其他挥发性物质的过程。

•沉降与过滤:基于颗粒大小差异来分离悬浮体系的方法。

1.3 分离过程的选择标准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时需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成本:设备投资费用、运行维护开支及能源消耗水平。

•环境影响:是否会产生有害废弃物?如何妥善处置?•效率高低:目标产物回收率、纯度指标能否满足需求?•安全性考量: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应急措施是否到位?此外,还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综合分析,比如对于热敏性材料,则应避免采用高温加热方式;当面对易燃易爆物质时,则要特别注意防火防爆设计。

第二章:相平衡基础2.1 相律及其应用相律是描述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各相之间关系的基本法则之一,由吉布斯提出。

其数学表达式为:F = C - P + 2,其中F表示自由度数,C代表独立组分数目,P指相数。

该定律揭示了给定条件下能够独立改变变量的数量上限,有助于指导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工作。

例如,在一个二元液液系统里,若已知总压强恒定不变,则只需调整温度即可观察两相间组成变化情况。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总结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总结

第一章1、什么是生物分离工程?对于由生物界自然生产生的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等各种生物工业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过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

2、生物分离工程特点:1).发酵液的特性;2).发酵液是多组分的混合液;3).目的产物的稳定性差;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

3、生物分离过程的一般流程及各流程所包含单元操作。

①发酵液的预处理与固液分离(离心,过滤)②初步纯化(产物提取)(沉淀,吸附,萃取,超滤)③高度纯化(产物精制)(层析,离子交换,亲和色谱,吸附色谱,电色谱)④成品加工(浓缩,结晶,干燥)第二章1、发酵液的基本特征:1).发酵产物的浓度低,基本是水;2).悬浮物小,密度与液体相差不大;3).固体粒子的可压缩性大;4).液相粘度大;5).性质不稳定。

2、发酵液为什么要预处理(目的)?有哪些方法?目的:A、促进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⑴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降低液体黏度;⑵相对纯化,去除发酵液中的部分杂质以利于后续各步操作;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一相中方法:1)加热法: a)加热降低液体粘度;b)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去除杂蛋白2)调节悬浮液的pH值: pH值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荷性质,适当调节pH值可改善其过滤特性。

3)加入惰性助滤剂:4)加入反应剂: 加入某些不影响目标产物的反应剂,可消除发酵液中的一些杂质对过滤的影响,从而提高过滤速度。

5)发酵液的相对纯化:A高价无机离子(Ca2+、Mg2+、Fe2+)Ca2+ ——草酸、草酸钠→形成草酸钙沉淀(注意回收草酸);Mg2+——三聚磷酸钠→形成三聚磷酸钠镁可溶性络合物;Fe2+ ——黄血盐,→普鲁士兰沉淀;B杂蛋白:沉淀法;变性法;吸附法6)凝聚和絮凝:2、什么是凝集和絮凝的概念?原理?概念:①凝聚:胶体粒子在中性盐促进下脱稳相互聚集成大粒子(1mm)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分离过程期末总结

分离过程期末总结

分离过程期末总结一、引言在分离过程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的分离方法和相关的实验操作。

分离过程是化学和生物学实验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对混合物中组分的分离,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和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分离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下面将对本学期的学习进行总结。

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本学期的分离过程学习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首先是混合物与纯物质的区别,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而纯物质则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

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我们学习了四种基本的分离方法,包括过滤、蒸发、结晶和蒸馏。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验操作锻炼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在本学期的分离过程学习中,我们进行了多次的实验操作。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锻炼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准备实验物质,如何设置实验器材,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以及如何进行结果分析。

通过这些实验操作的训练,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怎样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分析。

在实验操作中,有时会出现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符的情况,我们不仅要分析出问题的原因,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同时,在实验结果出现偏差时,我们还要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五、学习方法的改进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地实际操作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离过程的原理和方法。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积极参加实验操作,多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在学习中也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和总结,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和文献,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分离工程复习总结

分离工程复习总结

练习题
(1) 分离剂可以是(物质 分离剂可以是(物质MSA)或(能量 能量ESA),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 ),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 ) ),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 (2) 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等)的原理,常采用(平衡级)作 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等)的原理,常采用(平衡级) 为处理手段,并把其它影响归纳于(效率) 为处理手段,并把其它影响归纳于(效率)中。 (3) 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推动力)作用下经过某种介质时 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推动力) 传质速率)差异而实现分离。 的(传质速率)差异而实现分离。 (4) 分离过程是将一混合物转变为组成(不同)的两种或几种产品的哪些操作。 分离过程是将一混合物转变为组成(不同)的两种或几种产品的哪些操作。 (5) 分离因子表示任一分离过程所达到的(分离程度),其定义为( )。 分离因子表示任一分离过程所达到的(分离程度),其定义为( ),其定义为 (6) 分离因子(等于 ),则表示组分 及j之间不能被分离。 分离因子(等于1),则表示组分i及 之间不能被分离 ),则表示组分 之间不能被分离。 (7) 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熵减过程。 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熵减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
问题: 问题: 判断:将盐加入饱和的非电解质水溶液, 1. 判断:将盐加入饱和的非电解质水溶液,非电解质的溶解度 就会加大( )。 就会加大(X)。 盐溶解在两组分液相混和物中, 2. 盐溶解在两组分液相混和物中,发生的盐效应是指非电解质 盐析”或者“盐溶”作用。 的溶解度发生 “盐析”或者“盐溶”作用。 盐对汽液平衡影响的机理解释:宏观上, 3. 盐对汽液平衡影响的机理解释:宏观上,盐引起组分蒸汽压 下降幅度不同;微观上由于静电作用或者溶剂化合物/ 下降幅度不同;微观上由于静电作用或者溶剂化合物/分子化 合物作用不同,使组分之间相对挥发度增大。 合物作用不同,使组分之间相对挥发度增大。 溶盐精馏的优缺点:盐不易挥发,易保证产品的纯度; 4. 溶盐精馏的优缺点:盐不易挥发,易保证产品的纯度;能耗 易于回收,循环使用。固体盐有时溶解比较困难, 低;易于回收,循环使用。固体盐有时溶解比较困难,易结 晶析出堵塞管道,造成输送困难,使应用受到限制。 晶析出堵塞管道,造成输送困难,使应用受到限制。 恒沸精馏、萃取精馏、加盐精馏过程的优缺点比较。 5. 恒沸精馏、萃取精馏、加盐精馏过程的优缺点比较。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复习(全)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复习(全)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复习(全)一,名词解释:1,生物分离工程:是指从发酵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

它描述了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过程的原理,方法和设备,因为它处于整个生物产品生产过程的后端,所以也称为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2,凝集:通过加入无机盐,在无机盐作用下,发酵液中的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凝集成块状絮凝体的过程。

3,絮凝:指某些高分子絮凝剂能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桥梁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絮凝团的过程。

4,离心分离:是指在离心场的作用下,将悬浮液中的固相和液相加以分离的方法。

5,过滤:发酵液通过一种多孔介质,固体颗粒被截留的过程。

6,滤饼过滤:固体颗粒沉积于过滤介质表面形成滤渣层。

7,深层过滤:固体颗粒进入并沉积于多孔孔道内,溶液经孔道缝隙流过滤渣。

8,细胞破碎: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的技术,是分离纯化细胞内合成的非分泌型生化物质的基础。

9,机械破碎法: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的剪切力使组织细胞破碎。

10,物理破碎法:通过各种物理因素作用,使组织细胞的外层结构破坏,使细胞破碎。

11,化学破碎法:通过各种化学试剂对细胞膜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的外层结构破坏,使细胞破碎。

12,通过细胞本身酶系或外加酶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使外层结构破坏。

13,超声破碎法:在超声波作用下,液体发生空化作用,空穴的形成,增大和闭合产生极大的冲击波和剪切力,使细胞破碎。

14,空化作用:指存在于液体中的微气核空化泡在声波作用下发生变化,声压达到一定值,在声波纵向传插负压区,空泡化增大,在声波传播的正压区,空泡闭合,在反复增大,闭合中,空泡化崩溃,崩溃的瞬间,产生巨大的剪切力。

15,酶解法:利用溶解细胞壁的酶处理菌体细胞,使细胞壁受到破坏后,再利用渗透压冲击等方法破坏细胞膜。

16,酶解—自溶作用:利用生物体自身产生的酶来溶胞,而不需要外加其他酶。

17,自溶作用:改变其生长环境,可诱发产生过剩的这种酶或激发产生其他的自溶酶,以达到自溶作用。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总复习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总复习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总复习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二、生物分离工程的特点是什么?1.产品丰富产品的多样性导致分离方法的多样性2.绝大多数生物分离方法来源于化学分离3.生物分离一般比化工分离难度大3.生物分离工程可分为几大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单元操作?三、生物分离过程一般分四步:1.固-液分离(不溶物的去除)离心、过滤、细胞破碎目的是提高产物浓度和质量2.浓缩(杂质粗分)离子交换吸附、萃取、溶剂萃取、反胶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以上分离过程不具备特异性,只是进行初分,可提高产物浓度和质量。

3.纯化色谱、电泳、沉淀以上技术具有产物的高选择性和杂质的去除性。

4.精制结晶、干燥四、在设计下游分离过程前,必须考虑哪些问题方能确保我们所设计的工艺过程最为经济、可靠?(1)产品价值(2)产品质量(3)产物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位置(4)杂质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位置(5)主要杂质独特的物化性质是什么?(6)不同分离方法的技术经济比较上述问题的考虑将有助于优质、高效产物分离过程的优化。

五、.生物分离效率有哪些评价指标?1.目标产品的浓缩程度——浓缩率m2.系数α回收率REC第二章细胞分离与破碎1.简述细胞破碎的意义一、细胞破碎的目的由于有许多生化物质存在于细胞内部,必须在纯化以前将细胞破碎,使细胞壁和细胞膜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增大通透性)或破碎,释放其中的目标产物,然后方可进行提取。

二、细胞破碎方法的大致分类破碎方法可归纳为机械破碎法和非机械破碎法两大类,非机械破碎法又可分为化学(和生物化学)破碎法和物理破碎法。

1.机械破碎处理量大、破碎效率高速度快,是工业规模细胞破碎的主要手段。

细胞的机械破碎主要有高压匀浆、研磨、珠磨、喷雾撞击破碎和超声波破碎等。

2.化学(和生物化学)渗透破碎法(1)渗透压冲击法(休克法)(2)酶溶(酶消化)法3.物理破碎法1)冻结-融化法(亦称冻融法)(2)干燥法空气干燥法真空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三、化学渗透法和机械破碎法相比有哪些优缺点?化学渗透破碎法与机械破碎法相比优点:化学渗透破碎法比机械破碎法的选择性高,胞内产物的总释放率低,特别是可有效地抑制核酸的释放,料液的粘度小,有利于后处理过程。

分离工程期末知识总结

分离工程期末知识总结

思考题
1. 什么叫泡点,什么叫露点? 2. 精馏塔塔顶的温度和塔釜的温度分别是什么? 3. 简述求解泡露点的思路? 4. 对于泡点温度,∑Kixi <1,应如何调整温度? 5. 怎样判断闪蒸问题在给定的T、P下是否成立? 6. 等温闪蒸的通用闪蒸方程(Rachford-Rice方程
)的形式。
第三章 多组分精馏
特点:★F=D=W=0
★ L=V;L/V=1
★操作线方程: yn1 ,i xn,i
★板效率 最高
由于全回流,用 N m表示N,省去“均”:
Nm

lg([
x x
A B
)D

x x
A B
)W
lg AB
]
(3 8)
— — Fenske方程
最少理论板数只与分离要求有关,与进料组成无关。
多组分精馏
分离工程
第一章 绪论
分离过程基本概念 定义:将一混合物转变为组成不相同的两种或 两种以上产物的操作。
分离工程示意图
分离剂 (物质或能量)
原料物流 (一股或几股)
分离装置
产品1 (组成不同的物流) 产品2
第一章 绪论
分离过程的分类
分离过程分为机械分离过程和传质分离过程两大 类。
机械分离过程是指分离装置所接受的是多于一个 相的非均相进料,只要简单地分相就可以。如过 滤、沉降、固-液分离和气-液分离器等。
no yes
T,yi
第二章 单级平衡过程
露点计算
平衡常数与组成无关的露点计算 ki f (T , P) 露点方程: f (T ) iC1Kyii 1.0 0 (2 60)
f (P) iC1Kyii 1.0 0 (2 61)

分离工程课程总结

分离工程课程总结
焓平衡方程
y
i 1
c
i
1, xi 1
i 1
c
FHF Q LH L VH V
12
2 多组分分离基础
3、闪蒸问题的核实
方法一:分别用泡点方程和露点方程计算在闪蒸压 力下进料混合物的泡点温度和露点温度。 若TB < T(闪蒸温度)< TD,则闪蒸问题成立。 方法二: 假设闪蒸温度T为进料组成的泡点温度,若∑Kizi>1, 假设闪蒸温度T为进料组成的露点温度,若∑(zi/Ki)>1, 则闪蒸问题成立。 若∑Kizi<1,说明进料在给定条件下为过冷液体。 若∑(zi/Ki)<1,说明进料在给定条件下为过热蒸汽。
16
3 精馏
2、装置设计变量数计算 e u 方法一: Niu Ni Nr NC

联结的单元之间的 新的约束关系数
各单元的设计 变量数之和
表示单元以串联形式 重复使用的变量数
u x u a
方法二:
N N N
u i
Nxu:装置进料物流的变量总数+装置中具有的 不同压力等级数;
u e Na Na
2
1 绪论
二、平衡分离过程的原理及重要方法 1、原理 借助分离媒介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成两相系 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相平衡的两相中不等同 的分配为依据而实现分离。 分离媒介:能量媒介、物质媒介 如何变成两相系统:将能量加入(取出)混合物,使混 合物的压力或温度变化,转化成两相,如蒸发、精馏、 结晶。加入另一相物质作为分离剂,如吸收、萃取、吸 附。 2、重要方法 蒸发、精馏、结晶、吸收、萃取、吸附、 离子交换、干燥、萃取精馏、共沸精馏、浸取、泡沫吸 附、超临界萃取等。

分离工程复习总结解析

分离工程复习总结解析

分离工程第一章 绪论溶解(加盐酸胍、脲)--------- ► 粗分离(盐盐析、萃取、超过滤等)复性纯化(层析、电泳)'脱盐(凝凝胶滤滤超超过滤=浓缩超过滤精制(结晶、干燥)第二章细胞分离与破碎1.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有哪些 ?① 机械破碎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的剪切力,使组织、细胞破碎。

一匀浆法珠磨法 。

撞击法。

超 声法② 物理破碎通过各种物理因素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的外层结构破坏,而使细胞 破碎。

一 压力差破碎法 ③化学破碎通过各种化学试剂对细胞膜的作用,而使细胞破碎有机溶剂 表面活性剂酸碱I④ 酶促破碎―________破坏,而达到细胞破碎自溶法外加酶制剂法I2. 在选择细胞破碎方法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① 细胞处理量;② 细胞壁强度和结构(高聚物交联程度、种类和壁厚度 ); ③ 目标产物对破碎条件的敏感性; ④ 破碎程度;⑤ 目标产物的选择性释放原原料液 细胞分离((离心,过滤))3. 名词解释:过滤:利用薄片形多孔性介质截留固液悬浮液中的固体粒子,进行固液分离的方法称为过滤。

凝聚:在中性盐作用下,由于双电层排斥电位降低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絮凝: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 液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絮凝。

【在絮凝剂高分子聚合分子的作用下,基于架桥作用,胶体颗粒和聚合物交连成网,形成10 mm 大小的絮凝团过程。

是一种以物理集合为主的过程。

】包含体:指细胞或细菌中高表达的蛋白质(也可以汇同其他细胞成分)聚集而成的不溶性颗粒。

4.生化工业常用的分离设备有哪些?加压叶滤器、板框过滤器、旋转真空过滤器等。

5.凝集与絮凝过程有何区别?如何将两者结合使用?常用的絮凝剂有哪些?答:凝集:在中性盐作用下,由于双电层排斥电位降低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机制:破坏双电层、水化层解体胶体吸附、氢键结合等。

絮凝剂种类:A、阳离子类:如聚丙烯酰胺(+)、聚苯烯酸二烷基胺乙酯、聚二烯丙基四胺;B阴离子类:如聚丙烯酸钠、聚苯乙烯磺酸、聚丙烯酰胺(-);C非离子类:如聚丙烯酰胺(0)、环氧化乙烯。

分离工程知识点

分离工程知识点

知识提纲1、固有分离因子是根据气液相平衡来计算的。

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板效率来表示。

2、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气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

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的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逸度也相等。

3、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

4、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5、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6、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

7、吸收有1个关键组分,这是因为单向传质的缘故。

8、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吸收蒸出塔的流程。

9、对宽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进料热焓决定,故可由热量衡算计算各板的温度。

10、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的温度。

11、为表示塔传质效率的大小,可用级效率表示。

12、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

13、设计变量分为固定设计变量与可调设计变量。

14、温度越高对吸收越不利。

15、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

16、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L = A V。

17、精馏有2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双向传质的缘故。

18、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级效率加以考虑。

19、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液体的溶解能力和类似气体的扩散能力。

20、常用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

21、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顶出来。

22、分离要求越高,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越多。

23、拉乌尔定律表达式为P A =P A0 X A,其适用条件是稀溶液中的溶剂。

24、对于能生成二元最低恒沸物的物系来说,x、y关系在恒沸点左侧为y xy<。

>,在恒沸点右侧为x25、在一个塔中精馏某二元最低恒沸物时,塔顶得到的产物是恒沸物,塔底得到的产物是纯组分。

分离工程总结

分离工程总结

第二章蒸馏与分馏技术(论述)蒸馏原理/分流原理:均是利用有机物具有不同沸点进行分离的方法,一般情下只有两组分的沸点相差80℃以上时才有可能得到纯的低沸点馏出物。

若两组分沸点相差小于80℃,最好用分馏。

蒸馏实验装置及安装方法蒸馏注意事项:①蒸馏过程中,蒸馏装置永远不能完全密封,总有一处通大气。

②被蒸馏液中含有的固体,应先滤去。

③蒸馏前要了解被蒸馏物的性质。

一是了解其组成沸点,二是了解有无在蒸馏中会发生爆炸的物质存在 (如过氧化氢、高氯酸、肼等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后自身或在有机物存在下发生爆炸。

) 。

若有,应先除去或控制其浓度不要接近危险点,并且要在有安全保护装置的条件下进行蒸馏。

④若馏出液需绝对干燥,在接液管的支管上可接一个干燥塔,以防止大气中水分侵入。

若馏出液毒性大或气味难闻,可在接液管支管上接一个吸收瓶吸收,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接一根管子引入水槽下水管,用水流带走逸出的气体。

分馏技术:应用分馏柱来使几种沸点相近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

多次蒸馏原理:对于沸点接近的混合物,采用多次简单蒸馏以得到纯物质是不现实的,而这种多次重复的操作可以用分馏(在分馏柱中)来完成。

分流注意事项:①选好分馏柱②分馏要缓慢进行③尽量减少分馏柱的热量损失和温度波动④注意双组分液体共沸点的蒸馏共沸点:具有固定的沸点和固定组成的双组分混合物,其沸腾时气相和液相的组成完全相同,无法分馏分离。

这一沸点叫共沸点;其组成叫共沸物。

最高共沸混合物的相图最低共沸混合物的相图如果溶液组成位于Z点左边,则分馏仅能得到少量的低沸点A;如果溶液组成位于Z点右边,则分馏仅能得到少量的高沸点B。

注意:当某混合物中的组分能形成共沸时,有两种情况。

Ⅰ有最高共沸点时,在被分馏物组成未达到恒温组成前,可能将多余的组分馏出一部分,使体系内组成逐渐向共沸组成接近。

当瓶内物料组成已达到共沸物的组成后,温度即会上升,共沸物开始馏出,直到瓶内物料蒸完为止Ⅱ若物料是双组分具有最低共沸点的体系,则情况有所不同。

分离工程各章知识点总结

分离工程各章知识点总结

分离工程各章知识点总结分离工程是指对混合物中不同组分进行分离和提纯的工艺过程。

在化工生产中,分离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原料的提取、产品的纯化、废物的处理等诸多方面。

分离工程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分离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分离出来,以获得纯度较高的单一物质。

分离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离原理:分离工程的基础是分离原理,它包括各种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如溶剂抽提、蒸馏、结晶、萃取、吸附、色谱等。

2、分离设备:分离工程中常用的设备包括离心机、蒸馏塔、萃取塔、结晶器、过滤器、冷凝器等。

3、分离过程:分离过程包括前处理、分离操作、后处理等环节,其中前处理包括混合物的预处理和预分离,分离操作包括各种分离方法的应用,后处理包括得到的产品的进一步提纯和废物的处理。

在分离工程中,要充分考虑原料的性质、产品的要求、成本的限制等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和设备,设计出合理的分离工艺流程。

第二章:溶剂抽提溶剂抽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它适用于多种情况下,如萃取有机物质、提取植物精华、分离金属离子等。

溶剂抽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适的溶剂,溶解目标组分,并将其与底物分离。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是将混合物和溶剂加热混合,再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操作将底物和溶液分离开来,接着通过蒸馏等方法将溶剂去除,得到目标组分。

溶剂抽提的优点包括操作简单、效率高、选择的溶剂可以回收利用等。

但也有其缺点,如溶剂的选择和回收比较麻烦,产生的有机废物处理也相对复杂。

第三章:蒸馏蒸馏是一种基本的分离方法,适用于分离挥发性组分的情况。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组分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混合物,使其中某些组分蒸发,再通过冷凝,将蒸气凝结收集下来,从而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

蒸馏可以分为简单蒸馏、分馏、连续蒸馏等多种类型,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蒸馏方法。

蒸馏的优点包括分离效果好、操作相对简单、适用范围广等。

但它也有缺点,如耗能大、设备成本高、不适用于非挥发性组分的分离等。

化工分离过程期末总结

化工分离过程期末总结

化工分离过程期末总结(精华)一.名词解释题:1.相平衡: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着物理平衡而共存的状态。

从热力学上看,整个物系的自由焓处于最小状态,从动力学看,相间无物质的传递。

2.浓差极化:超滤分离中,由于筛分作用,原料液中的大分子溶质被膜截留,溶剂及小分子溶质透过膜,导致截留物在膜表面累积,膜表面料液溶质浓度逐渐上升。

3.关键组分:精馏过程由设计者指定浓度或提出分离要求(如指定回收率)的那两个组分。

4. 泡点: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压力,或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温度。

5.露点: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开始从气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液滴的压力,或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开始从气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液滴的温度。

多组分精馏过程。

6.特殊精馏:向这种溶液中加入一个新的组分,通过它对原溶液中各组分的不同作用,改变它们间的相对挥发度,系统易于分离,这类既加入能量分离剂又加入质量分离剂的精馏过程。

7.萃取精馏:加入的新组分(质量分离剂)不与原系统中的任一组分形成共沸物,而其沸点又较原有的任一组分高,从釜液离开精馏塔.8.共沸精馏:加入的新组分(共沸剂)和被分离系统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形成最低共沸物从塔顶蒸出,这种特殊精馏称为共沸精馏。

9.清晰分割:馏出液中除了关键组分之外,没有其他重组分;釜液中除了轻关键组分之外,没有其他轻组分。

10.多效精馏:是通过扩展工艺流程,来节减精馏操作能耗的一种途径。

11.热泵精馏:用泵或压缩机把热量从温度较低的塔底送到温度较高的塔釜,这种将精馏塔与制冷循环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热泵精馏。

二.简答题:1、共沸精馏和萃取精馏的异同点?共同点:都加入S使 ;计算所用基本关系都是物量衡算、热量衡算和相平衡关系。

不同点:(1)共沸精馏中所用S至少与被分离物料中一个组分形成共沸物,萃取精馏无此限制;(2)共沸精馏中S从塔顶蒸出,消耗热能较大;(3)萃取精馏只可用于连续操作(4)共沸精馏T较低,更适合分离热敏性物料。

分离工程课程总结与感想

分离工程课程总结与感想

分离工程课程总结与感想时光飞逝,半个学期的分离工程课程马上就要结束,回顾一下这段时期的学习历程,发现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深思,去改变。

首先从课程内容说起。

32学时的课程,大致分为了三个模块。

第一块是有关精馏的内容。

其中包括有泡露点的计算、普通精馏计算、特殊精馏(萃取精馏、特殊精馏)的计算以及各种板效率的计算。

第二块是有关吸收的内容。

包括气液相平衡,物理吸收以及化学吸收。

第三块是新分离方法的介绍。

其中包括有泡沫吸附分离技术,液膜分离技术,固膜分离技术。

细看这些内容可以发现,这些知识点都是化工原理和化工热力学课程的延续和深化。

众所周知,化工热力学的学习是很困难的,但是这门课程学起来并不困难。

这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老师的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每次老师都会不知一些课后思考题让同学们课下准备,第二次上课的时候,学习委员会让同学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于同学们分享,于此同时,讲台下的同学们也会相应的提一些问题,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我认为这一做法很好,首先,上台讲题的同学心里素质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分享的同时,自己平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会相应暴露出来,这样,在老师点评的时候,就会发现并且改正,而且印象深刻,所以,对于上台分享的同学,会得到充分的锻炼并且充分得意颇多。

同时,台下的同学,在听讲的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学习上的缺点和薄弱环节,并与台上的同学相比较,更加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培养我们的竞争意识,相互比较改正,共同进步。

二,课堂内容生动有趣,使我们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一味的讲书本上的内容,并不能充分吸引学生,也很容易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无趣。

所以,在课上,老师有意识的将一些所学内容实际应用的例子穿插在授课内容之中,同时,也会讲一些与本行业相关的前沿信息和实例应用,不仅增长了只是,还拓宽了眼界,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增添了经验。

三,讲课内容重点突出,PPT简洁清晰。

分离工程复习资料 整理版

分离工程复习资料  整理版

1、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①生物物质的活性,遇高温,pH变化,化学药物时不稳定,料液中常有讲解目标产物的物质(酶),设计合理的分离过程和操作条件,快速分离纯化得到高活性的目标产物。

②与人类生命相关的产物,应除去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并防止其从外界混入。

③存在于目标产物相似的分子或异构体,采用多种分离方法或多个分离步骤。

整个过程的总回收率Y T=Y1+Y2+.....Y i回收率低,成本大提高回收率:提高每一步的回收率,减少步骤④原料液中目标产物浓度低,需要进行高浓度浓缩,成本高。

2、生物分离技术和原理物理性质:①力学性质(密度、尺寸、形状)②热力学性质(溶解度、挥发度、表面活性、相间分配平衡)③传质性质(粘度、扩散系数)④电磁性质(电荷特性、电荷分布、等电点、磁性)化学性质:化学平衡、反应速率、激光激发作用生物学性质:利用分子识别作用、利用酶反应的立体选择性3、对于特定的分离方法或分离设备,评价指标包括分离容量capacity:单位体积的分离设备处理料液或目标产物的体积或质量。

分离速度speed:单批次分离所需的时间,或连续分离过程的进料速度。

分辨率resolution:目标产品的纯化效果或杂志的去除能力。

4、重力沉降球形固体颗粒的匀速沉降速度为V g=d p2(ρS -ρL)g / 18μL5、如何提高重力沉降?①在中性盐的作用下,可使菌体表面双电层排斥电位降低,利于菌体之间产生凝聚。

②向菌体的料液中加入高分子絮凝剂,可使菌体之间产生架桥作用而形成较大的凝聚颗粒。

凝聚或絮凝有利于重力沉降,还可以提高过滤速度和质量。

培养液中含有蛋白质时,可使部分蛋白质凝聚而同时过滤除去。

6、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受到的离心力为F c=rω27、差速离心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以菌体细胞的收集或除去为目的的固液离心分离是分级离心操作的一种特殊情况,即为以及分级分离。

菌体和细胞一般在500-5000g的离心力下就可以完全沉降。

分离工程总结

分离工程总结

第一章定义:分离工程就是将混合物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较纯物质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按分离过程中有无物质传递现象发生:1、机械分离过程 对象:非均相混合物 特点:用机械法将非均相物系分离,而相间并无物质传递发生 2、传质分离过程 特点:相间有质量传递现象平衡分离 利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等的原理:常采用平衡级(理论板)作为处理手段,并把其它影响归纳于效率中。

速率分离 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差、浓度差、电位差)作用下经过某种介质(如半透膜)时的传质速率(透过率、迁移率、扩散速率)差异而实现分离 特点:所处理的物料和产品属于同一相态,仅有组成的差别。

通用 根据汽液相平衡组成将实际分离设备所能达到的分离因子与理想分离因子之间的差别用效率来表示: 效率第二章 吸收的定义:吸收是利用液体溶剂对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气体混合物的过程。

吸收的类别: 物理吸收 化学吸收 吸收过程:吸收→吸收塔 解吸→再生塔 解吸方法(1)减压冷再生(2)气提冷再生(3)间接蒸汽热再生气液相平衡---热力学体系:等T ,等P 下: 又 则 气相 液相 平衡时 ―― 气液平衡常数 大多数气液吸收过程中溶剂的温度高于气体的T C ,此时,气体不再被冷凝而只是溶解于液相: 其中 饱和液体的逸度=饱和蒸汽的逸度Pis 为纯物质i 的饱和蒸汽压。

理想溶液 低压下:Pei (平衡分压)代替f i G 则 亨利定律 若以浓度Ci 代替xi ,则: 其中 C M 溶液的总摩尔浓度 高压下 其中:Hi 为溶液中i 组分的标准态逸度,Pi 为纯物质i 的压力。

xi (溶质浓度)非常小的非电解质溶液 其中:x 0为溶液中吸收剂的摩尔分率(x0=1-xi ), A 为常数,是温度、压力的函数。

对于理想溶液,A=0化学反应平衡常数 理想溶液Kr=1 其中溶解时相平衡服从亨利定律: 连解得 ①:物理溶解,H A ②:化学反应,K A 化学平衡根据K A 求C A ,再根据亨利定律求P A 双膜论 可简化为 Fick 定律如下: G Li i μμ=ln ()i i RT f T μλ=+GL i if f ∧∧=G i i i f P y φ∧∧=L L i i i i f f x γ∧=G L i if f ∧∧=L i i i i iP y f x φγ∧=Li i i i ii y f m x p γφ∧==ln ()L is i i v i f V p p f RT -=-v s i i f f=G i i if H x ∧=ei i i p H x =ei i i p H C '=i i M H H C '=()ln ln G i i i i i f V P P H x RT ∧--=+20ln ln (1)Gi i i f A H x x RT ∧=--/m n M N a a b A B a a K K K a a γ==m n /M N a b A BC C K C C =m n M N a bA B K γγγγλ=/A A A p H C =/1//()m n aM N A A bBC C p H K C =A A C N dz dz t z ∂∂=-∂∂)()(Ai Al l Ai Al lAB l Ai Al AB AABA C C k C C D C C D zC D N -=-=--=∂∂-=δδA AC N t z∂∂-=∂∂j i j i ij x x y y =α对于液相 对于气相 渗透论 物料衡算+费克定律 可得到 求解得其中 l 正比表面更新论 模型参数S (表面更新率) 传质总系数 K G 和K L双膜论的要点1) 传质在稳态下进行;2) 传质阻力集中在相界面两侧的滞留膜中,膜内进行分子扩散传递;3) 相界面保持气液平衡, 无界面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组分精馏
简捷计算法步骤:
1、由工艺要求选LK和HK,假设清晰分割或假设回收率, 物料分配得出D、W、xi,D,xi,w;
2、分别由露点方程和泡点方程计算塔顶和塔底温度,由此 计算全塔平均相对挥发度; 3、由Fenske方程计算最少理论板数,验证清晰分割或回收 率(以产品是否合格为依据);
4、由Underwood方程计算最小回流比;
第二章 单级平衡过程
2.1 相平衡及其计算 2.2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计算
掌握 重点掌握 掌握
2.3闪蒸过程的计算
第二章 单级平衡过程
相平衡的定义 在一定的条件下,当一个多相系统中各相的性质和数 量不随时间变化时(即保持物理平衡),则称此系统处于 相平衡。
相平衡的实质: 热力学上看—物系的Gibbs自由能最小
▼各组分相互影响,最小回流比下,存在上、下恒浓区;
▼所有进料组分受非分配组分的影响, ▼恒浓区位置不一定在进料板处。Fra bibliotek多组分精馏
重组分 恒浓区 轻组分 恒浓区
多组分精馏中的恒浓区
有两个“夹点”
(1)轻、重组分均为非分配组分
重组分 恒浓区 (2)重组分为非分配组分,轻组分为分配组 轻组分 分 恒浓区 重 组 分 恒浓区 轻 组 分 恒浓区 (4)轻、重组分均为分配组分 重组分 恒浓区 轻组分 恒浓区
yi , L, x i
液化的量 L e 液化率: 总加入量 F
液化的量 V 汽化率: 总加入量 F
e 1
(给定料液的量和组成,计算在指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闪蒸 得到的汽相量和组成,以及剩余的液相量和组成)
第二章 单级平衡过程
1、进行闪蒸计算之前,需要核实闪蒸问题是否成立! 在给定的T、P下,计算: = 1 T TB 进料处于泡点(饱和蒸汽) 泡点方程
27
(xiD)m —最小回流比下馏出液中组 分i的摩尔分数; xiF —进料中组分i的摩尔分数; q —进料热状态参数(进料液相分 率); —方程的根,对于c组分系统有c 个根,取LK>>HK的根。
最少理论塔板数
全回流: D=0, R=L/D= 全回流是精馏操作的一个极限(上限),全回流操作时,精馏 段操作线和提馏段操作线重合,完成分离需要的理论板数最少。 说明:全回流时不向塔内进料,也不从塔内取出产品,装置的 生产能力为0,因此对正常生产并无意义。但全回流对精馏过程 的理论计算,开工阶段及实验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活度系数法计算汽液平衡常数
yi i f iOL i f i L Ki V V ˆi P ˆi P xi
L S V ( P P L S S i i ) f i Pi i exp[ ] ( 2 21) RT s s L S yi i Pi i Vi ( P Pi ) K i V exp[ ] ( 2 35) ˆi P xi RT ——计算Ki的普遍化形式(用于严格计算)
分配比 21
多组分精馏
对于多组分精馏,通常,把由设计者指定分离要求的这2 个组分称为关键组分。 其中 相对易挥发的组分称为轻关键组分(LK) 相对不易挥发的组分称为重关键组分(HK)
设αih为非关键组分i对HK的相对挥发度。
若: i h l h : — i为轻组分,表示: LNK i h hh : — i为重组分,表示: HNK l h i h hh :
组分i对组分j的相对挥发度定义为:
分离因子:表示组分间分离的难易程度。
第二章 单级平衡过程
ˆ 汽液平衡关系式: f
V L ˆ ˆ i yi p i xi P (2 8) V 0L ˆ i yi p i xi f i (2 9)
V i
fˆ i
L
状态方程法
活度系数法
第二章 单级平衡过程
第二章 单级平衡过程
泡点计算依据的方程
①相平衡关系:
y i K i xi
②摩尔分率的归一化方程:
(i 1, , c)
y
i
i
1
x
i
i
1
③相平衡常数关联式: K i f i ( p, T , x, y )
(i 1, , c)
以上方程组共有3c+2个变量,独立方程数2c+2个,自由度 为c,给定p和c-1个xi,方程有唯一解。
③计算收敛时,
i
( y x ) 0,目标函数为: z ( K 1) 闪蒸方程 G ( e) ( y x ) ( K 1)e 1 Rachford-Rice eq
i i i
i i i i i i
1. 2. 3. 4. 5. 6.
什么叫泡点,什么叫露点? 精馏塔塔顶的温度和塔釜的温度分别是什么? 简述求解泡露点的思路? 对于泡点温度,∑Kixi <1,应如何调整温度? 怎样判断闪蒸问题在给定的T、P下是否成立? 等温闪蒸的通用闪蒸方程(Rachford-Rice方程 )的形式。
Nie = Nve-Nce
= C+4
L1和L2的T、P、组分浓度相等
20
内在关系式:
Nc
多组分精馏
设计变量Ni可进一步分为:
Ni N N
e e x
e a
固定设计变量Nx
Nx
= 进料物流变量数+系统的压力
可调设计变量Na
=Ni -Nx
L1 L L2
分配器
固定设计变量Nx = 进料+压力=(C+2)+1 可调设计变量Na = Ni-Nx=(C+4)-(C+3)=1
B和C在塔顶和塔釜均出现,为分配组分; A和D仅在塔顶或塔釜出现,为非分配组分。 A B C D A B C
B C D
23
多组分精馏
多组分精馏的特点
定义:顶釜同时出现的组分——分配组分 只在顶或釜出现的组分——非分配组分
一般:LK、HK和中间组分为分配组分;
非关键组分可以是分配组分,也可以是非分配组分。 多元精馏特点:
非均相进料,只要简单地分相就可以。如过滤、沉降、 固-液分离和气-液分离器等。 传质分离过程是除了机械地将不同相加以分离外,相 间还发生物质的传递。分离对象是均相混合物,将含 有不同组分的均相混合物分成组成互不相同的两种或 多种产品的操作。精馏,吸收,萃取等。
平衡分离过程
传质分离过程
速率分离过程
特点:★F=D=W=0 ★ L=V;L/V=1
★操作线方程: yn1 ,i x n ,i
★板效率 最高
由于全回流,用 N m 表示N,省去“均”: x xA lg[ ( A) ( ) D W] xB xB Nm (3 8) lg AB — — Fenske方程
最少理论板数只与分离要求有关,与进料组成无关。
(3)重组分为分配组分, 轻组 分非为分配组分
最小回流比概念
e
y
xW
x
xD
xD ye Rm ye xe
最小回流是精馏操作的另一极限,操作回流比一定要大于最小 回流比。 最小回流比的计算公式-恩德伍德公式
i ( xiD )m Rm 1 i
i xiF 1 q i
22 — i为中间关键组分
多组分精馏
清晰分割
馏出液中除了重关键组分(HK)之外,没有其它重组分; 釜液中除了轻关键组分(LK)之外,没有其它轻组分。 那么,根据组分是否在精馏塔的两端都出现,可分为 分配组分和非分配组分。
例:A、B、C、D 挥发性逐渐减小, 精馏工艺要求按AB与CD分开。 则:B为LK;C为HK; A为LNK;D为HNK。
第三章 多组分精馏
本章要求:
1)会确定系统的独立变量数、约束关系数和设计变量数。 2)了解多组分精馏过程与二组分精馏的比较分析。掌握 关键组分等概念。 3)掌握多组分精馏过程计算,清晰分割和不清晰分割物 料衡算的计算方法。 4) 掌握简捷法求算精馏过程理论板数的步骤。 5)了解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过程的概念和异同点。
分离工程
第一章 绪论
分离过程基本概念 定义:将一混合物转变为组成不相同的两种或 两种以上产物的操作。
分离工程示意图
分离剂 (物质或能量) 原料物流 分离装置 产品1 (组成不同的物流)
(一股或几股)
产品2
第一章 绪论
分离过程的分类
分离过程分为机械分离过程和传质分离过程两大类。 机械分离过程是指分离装置所接受的是多于一个相的
最小回流比
计算最小回流比的Underwood(恩德伍德)公式: 假设: 1、各组分相对挥发度是常数; 2、塔内汽液相流率为恒摩尔流。 Underwood(恩德伍德)公式:
i ( xiD )m Rm 1 (3-3a) i
i —组分i 的相对挥发度;
i xiF 1 q (3-3b) i
动力学上看—相间表观传递速率为零
相平衡准则:
各相的温度相等、压力相等,每个组分的化学位(逸度)相等。
第二章 单级平衡过程
相平衡关系的表示方法
(1)相图
主要用来表示二元组分体系的相平衡关系,包括恒压下的t-x图 和y-x图,以及恒温下的p-x图。
(2)相平衡常数K
组分i的相平衡常数定义为:
(3)分离因子(相对挥发度)α
5、确定实际N、R和适宜进料位置; 6、由热量衡算计算塔顶冷凝器和塔底再沸器热负荷。
30
1、试确定分配器、全凝器、分凝器的设计变量。 2、什么是关键组分?非关键组分?分配组分与非分配 组分?非关键组分是否就一定是非分配组分? 3、什么是清晰分割法和不清晰分割法?叙述其原理。 4、试分析多组分精馏在最小回流情况下,恒浓区出现 的位置(按清晰分割处理,分只有轻非关键组分的 物系、只有重非关键组分的物系两种情况论述) 5、怎样用简捷法计算精馏过程的理论板板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