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年级历史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华东师大版.doc
九年级历史华师大版上册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共25张PPT)西华营一中赛课课件

克里米亚战争(1853)
(俄国 PK 英国、法国、土耳其)
1、下图是俄罗斯为纪念某一重大事件150周年,于2011年2月 1日发行的纪念币,图案左侧为一名农夫在田间卖力耕作的情 景,右侧为一支成45度角放置的鹅毛笔,下方为沙皇亚历山大 二世签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A. 俄国农奴制改革 B. 俄国十月革命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2、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开辟了海外市场 C.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D.摆脱了殖民统治 3、2011年是俄国农奴制改革150周年。这场改革对俄国历史产生了重 大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B.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 D.所有的农奴无偿分得了土地 4、“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个评价 是针对 A. 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1861年改革 C.中国戊戌变法 D.美国内战
一、农奴制的危机 即: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1、根本原因:野蛮的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
俄国农奴制: 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 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 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 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 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 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自 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 服役并交纳租税。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 可以买卖或转赠。 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第23课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课件(共25页)(共25页)

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 思想上: 的新思潮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直接原因 国内矛盾激化 主观上: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知识拓展】
俄国农奴制: 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 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 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 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 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 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自 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 服役并交纳租税。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 可以买卖或转赠。 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
强军强国
政治 设立参政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人员, 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
经济
军事 其他
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和海军,开办 炮兵学校,海军学校培养专门军事人才
发展文化教育 社会习俗
1718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已达到160万普 特,跃居世界前列······到1725年,俄国已建 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不少工场的规模 是比较大的。如莫斯科的官营造帆工场拥有工 人1162名,谢郭林制呢工场的工人为730 名······ 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 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俄国波罗的 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
富裕的农奴主家庭
农奴主给农奴居住的“独立房”
贵族们在圣彼得堡沙龙品茶的情景。
农奴被迫在庄园劳动
俄罗斯贵族与他的农奴们
农奴的贫困生活 睡觉的孩子
我是一个工厂主,我有些烦……
九年级历史华师大版上册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 PK 英国、法国、土耳其)
3、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 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
1853—1856年的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以失 败告终。你能说出俄国失 败的最根本原因吗?
俄国—— 固守封建农奴制
败
(根本原因)
英法——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完成工业革命,技术 先进
胜
农民起义的打击
当堂训练题
5、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 大转折点。这个“转折”是指 : A. 俄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俄国封建势力被彻底清除 C. 俄国农民免费获得“份地” D. 俄国废除了沙皇专制 6、19世纪60年代美俄两国都要解决国内的重大问题, 其相同的历史任务是: A.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为工业资本主 义发展消除障碍 C.避免国家分裂 D.反抗殖民压迫 7、各国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方式各不相同,俄国实现这 种转变是通过: A.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改革 C.推翻殖民统治 D.国家统一运动 8、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 转折点。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改革使农奴无偿 获得了土地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改革废除了沙皇 统治
3主要内容:
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 农民或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交纳一定 的赎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和宅园地。 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维护了贵族和 地主的利益。(教材P152)
【材料】“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 方式: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
初中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3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案02 教学课件

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标准】知道并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掌握相关知识,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俄国抓住历史开展的机遇,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开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
改革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重点: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难点:理解1861年改革的性质。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与此同时极其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也抓住了历史开展的机遇,走上了开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新课探究】问题屋一农奴制危机〔背景〕讨论分析明确:内因:1、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开展2、社会矛盾的激化表达:“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平民知识分子提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农民起义的打击〔在PPT上展示并且讲解〕外因:1、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
〔俄PK英法〕2、西欧、美国资本主义开展的冲击交流讨论:恩格斯在谈到克里米亚战争时说:“克里木‘即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展绝望的搏斗。
〞1、克里米亚战争是两种社会政治制度的比赛,俄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度导致俄国社会经济的落后。
2、农奴制度的腐朽导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废除农奴制成为俄国历史的潮流。
3、落后就要挨打,先进生产方式必然战胜落后生产方式问题屋二:面对以上的情况,沙皇该如何抉择?1、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2、“诸位会深信,但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 农奴制改革

拓展延伸
6、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
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 依据是 ( C )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改革使农奴无偿获得了土地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改革废除了沙皇统治
感谢指导!
毛泽东:
她用光绪帝年轻的生命和“戊戌 六君子”人头来捍卫自己的既得利 益,捍卫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必 然的导致了中国的落后、挨打……
1、俄国1861年改革与美国废除黑人
奴隶制的异同
相同点:(1)时间都是19世纪60年代。 (2)内容都废除了奴隶制。 (3)影响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不同点:方式上:美国无条件废除,更彻底 一些。俄国,有条件的废除,以赎买土地的 方式解放农奴,对农民进行掠夺。
拓展延伸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方式有哪些? (1)资产阶级革命方式: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及南北战 争。 (2)资产阶级改革方式:俄国1861年改 革,日本明治维新。 (3)统一战争(王朝战争)方式:意大 利和德意志的统一。
自上而下的
资产阶级改革
亚利山大二世
改革的意义
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 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 阶段(资本主义社会)。
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 余,改革后,俄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课时总结
原因: 农奴制统治引发严重社会危机 时间: 1861年 内容: 人物: 亚利山大二世 目的: 维护自身利益
改革的评价
“农民获得自由时,已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列宁
资料:在改革中,地主把最好的土地留给自己。农奴得 到土地,按当时市价算仅值5亿多卢布,而实际付出的 却不少于20亿卢布。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华东师大版

2.改革的前期准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思想,农奴制改革的初步尝试以及改革法案的制定等。
3.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解放农奴的法律规定,农民对土地的获得以及农民身份的变化等。
4.改革的影响: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农民生活的改善以及俄国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等。
其次,我注意到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了一些错误,特别是在理解和应用改革内容方面。这表明我在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环节需要更加注重细节和实际操作的讲解。我计划通过提供更多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改革的内容和应用。
此外,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环节显得有些困惑。这提示我需要在课堂小结环节更加清晰地总结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并在作业布置环节更加明确地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5.改革评价: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成效及其历史意义的评价,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等。
本节课将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全过程,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使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分析改革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激发学生对农奴制改革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共21张PPT)

材料二
年代
农民起义
1801年~1820年
207次
1821年~1840年
299次
1841年~1861年
942次
主要原因是:农奴没有人身自由,没有生产资料和生 活资料,为了生存和争取自由,发起反农奴制的抗争。
3、新思潮涌动——“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
1825年12月(俄历),俄国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 官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起义。起义者因此被
如何评价 1861年改革?
对改革的评价:
这次的改革很不彻底,它实 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 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它 是在保护地主利益的前提下进行 的。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惨败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内容: 废除农奴制,农民赎买土地 意义: 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局限性: 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二、自上而下解放农奴——1861年改革 时间: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 开始标志:沙皇签署“二一九法令” 领导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目的:巩固沙皇的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缓解
社会矛盾,增强抵御西欧国家侵略及扩张能力。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内容: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享受拥有财产、从事工商
农奴与农民有何区别?
〔华东师大版〕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PPT课件1

31、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华兹华斯 3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时 间
大 二 世
内 容
改
革
1861年
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享受 拥有财产、从事工商等经济活动、 参加选举等自由权利;地主不得 买卖农民或干涉他们的生活;农 民交纳一定的赎金,可得到一块 份地和宅园地。
影响: 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为俄
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雇佣劳 动力、国内市 场、资金以及相对稳 定的社会环境,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 历史进程,俄国开始从奴隶制时代进 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6、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8、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10、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46、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费尔巴哈 47、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高尔基
48、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奥斯特洛夫斯基 49、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莫洛亚
历史: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

内 容
影响:
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为俄 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雇佣劳 动力、国内市 场、资金以及相对稳 定的社会环境,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 历史进程,俄国开始从奴隶制时代进 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局限性:改革不彻底,农奴制 残余在俄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 领域中仍大量存在。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
分析这次改革的性质!
改革的三项主要内容,在客观上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发 展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收取的 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 积累了大量资金。)
由下图看改革的方式
自上而下
一.单项选择题 1.沙皇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B ) A.农民起义威胁到沙皇的统治 B.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沙皇统 治面临危机 C.西欧资产阶级革命对俄国的影响 D.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
2.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前 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 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D C.缺乏技术人才 D.缺乏自由的劳动力
为什么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进入 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 云创通
段话:‘人壹辈子都在找佫能轻易让本人沉淀下心去の囡人/但太多人紫醉金迷壹路过来/最终大彻大悟还相信选择游戏人间/不敢轻言动感情这东西/’咱想这也将相信咱の结果/|黑袍听到马开の话/都忍不住想要笑出来/恁才多大/说の本人好像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囡人似の/|马开笑咯 笑/眸子里灼灼发光/或许因为向来糜烂惯咯/对于美丽の囡人根本就没存在什么抵抗力/如同黑袍阶说の那样/咱异常の好色/恁还存在脸承认/|黑袍轻轻の掐咯壹下马开/|快放开咱/咱现在突然觉得/男人都虚伪の可怕/到漂亮の囡人都想扑上去//)恁存在花花先生の潜力/都担心囡人被 恁祸害后/再也不她壹眼/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华东师大版

解答:农奴制改革并不彻底,虽然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但实际上仍受到地主的控制和剥削。土地分配方面,农奴虽然获得了一块份地,但需要出钱赎买,这对于贫困的农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5.例题五:谈谈你对农奴制改革的看法。
解答: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和土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现代化。然而,改革并不彻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我认为,农奴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俄国的社会面貌,但它并不是一个完全成功的改革,需要在后续的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知识点梳理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知识点进行讲解和讨论:
1.农奴制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农奴制的定义,包括其基本特点,如农奴的地位、劳动条件、生活条件等。
2.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讲解农奴制改革的社会经济背景,包括俄国农业的发展、农民阶级的形成和农民起义的爆发等。
2.当堂检测
(1)选择题
1.以下哪项是农奴制的特点?
A.农奴有自由流动的权利
B.农奴在封建土地上耕作
C.农奴可以自由选择职业
D.农奴主不剥削农奴
2.以下哪个事件是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之一?
A.俄国农业发展滞后
B.农民阶级的形成
C.农民起义爆发
D.农奴制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2)简答题
1.简述农奴制改革的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农奴制改革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改革的意义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华师大版)

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 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 “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 只用数十年的巩固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 能完成的转变。”——恩格斯 亚历山大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 动力,积累了大量资金,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步伐。 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探究:结合以下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进行 改革的目的何在? 材料1: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 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 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 材料2: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 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 目的:缓解社会矛盾,巩固动摇的统治,增强抵御西 欧国家扩张的能力。
(三)寻求解救之道
恰恰是窒息生命的统治,使自由 成为一种焦灼的渴望;恰恰是腐 质土的堆积,迫使一种名叫崇高 的生物直立起来,以流血的方式, 不顾一切的生长。
——《山峦》
到19世纪中期,以车尔尼 雪夫斯基、赫尔岑 等进步文 学家、思想家为代表,形成了 具有俄罗斯 特色的“知识分 子”群体 。他们具有强烈的 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沙 皇专制和农奴制进行了揭露和 抨击,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 放。
71 323 150 175
26 385 108 40.2
1606 14603 9160 10065
请结合上表思考: 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经济发 展状况如何?Βιβλιοθήκη 19世纪中叶俄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原因
(1)状况:
已出现机器工厂,但仍处于工场 技术知识 市场的扩大 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手工业阶段,远远落后于西欧其它国家 (2)原因: 农奴制的严重阻碍 雄厚的资本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良好的环境 (缺乏自由劳动力、工业投资、国内市场)
初中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3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学案01

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学习目标:1、让学生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局限性、影响等根底知识。
2、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开展的必然过程,只有不断改革才能顺应历史开展的潮流。
一、新课探究〔一〕农奴制的危机【自主学习】看课本完成以下各题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内因:①19世纪上半叶,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_ 国家,__________ 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②农奴制阻碍了俄国________________ 的开展〔根本原因〕。
③农民起义的打击。
⑵外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俄英法〕,彻底暴露农奴制腐朽性。
【讨论探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其中根本目的是什么?〔二〕1861年改革【自主学习】1、时间:______ 年3月3日。
2、人物:___________ 。
3、改革的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_________;②地主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___________,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⑷改革的性质:是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
⑸影响:①废除了_______________,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开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
②保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剩余。
【讨论探究】1、为什么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使保护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稳固练习:1、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但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这句话说明了改革的目的是〔〕A.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挽救统治危机B.消灭农奴制制度2、1855年,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的战争是〔〕A、瓜分波兰B、入侵阿富汗C、克里米亚战争D、日俄战争3、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得重要转折点。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案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农奴制改革的历程。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改革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农奴制改革这一领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改革背景,理解改革过程,并分析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掌握改革背后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理解改革必然会遭遇种种困难和阻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原因;2.改革的过程及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3.改革中所涉及的各方利益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改革背景和过程;2.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改革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课件;2.与改革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改革背景。
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俄国需要进行农奴制改革?”激发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概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呈现改革的过程。
通过多媒体展示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让学生对改革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选取一个与改革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改革背后的原因。
2019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课标要求(粉字是增添内容)新课标: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旧课标: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记忆点: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农奴制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
能力培养法:分析改革的内外因和改革、进步性和局限性。
感悟与启示:俄国抓住了历史的机遇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三、重点难点1、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理解改革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为什么说废除农奴制意味着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四、温故互查1、英法两国是通过()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是通过()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德意两国是通过()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而俄国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呢?五、设问导读师:美国通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当时,最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也抓住机遇,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它是什么模式?生:理解标题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阅读理解:野蛮的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师: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这种制度就出现了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生:阅读理解:外因是()、内因是()。
认识:改革势在必行。
师: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
根本目的是什么?生:识图认识师:1861年,沙皇()签署了国务会议批准的()的法令,内容有哪些?它产生了什么作用?生:师:为什么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生:讨论认识六、思维拓展七、图片资料1、农奴制危机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3、亚历山大二世。
华师大初中历史九上《第23课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word教案 (4)

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标准】知道并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掌握相关知识,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俄国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
改革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重点: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难点:理解1861年改革的性质。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与此同时极其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也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机遇,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新课探究】问题屋一农奴制危机(背景)讨论分析明确:内因:1、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2、社会矛盾的激化体现:“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平民知识分子提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农民起义的打击(在PPT上展示并且讲解)外因:1、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
(俄PK英法)2、西欧、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冲击交流讨论:恩格斯在谈到克里米亚战争时说:“克里木‘即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1、克里米亚战争是两种社会政治制度的较量,俄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度导致俄国社会经济的落后。
2、农奴制度的腐朽导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废除农奴制成为俄国历史的潮流。
3、落后就要挨打,先进生产方式必然战胜落后生产方式问题屋二:面对以上的情况,沙皇该如何抉择?1、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2、“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学习提示】
学习木课应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去掌握相关的知识。
农奴制危机,使俄国工业发展步履艰难,这是1861年改革的根木原因;新思潮的涌动是改革的重要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肓接原因。
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要求学生分析改革的内容后得出。
【课文撷英】
木课的基木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1861年改革的过稈和主要内容,是教材的重点。
教师可分三个层次讲述。
首先,它是一场由以沙皇为首的农奴主实行的改革,冃的在于阻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
其次,改革的两项主要内容,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师应紧紧围绕课文列举的两项内容进行讲解,着重指出农奴成为H由人,为资木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H由劳动力;收取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木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最后,应指出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
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小字部分和引语,不必再加新的材料。
对1861年改革历史意义的评述,教师应强调它的资产阶级性质,它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木主义发展的道路,因此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然后在此基础上, 再适当地指出它的局限性,这就是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统治,这些因索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关于1861年改革的性质
点拨:对于一场改革性质的认定,关键要看导致改革发生的原因、改革的内容及改革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从改革的背景来看,一方面,改革前俄国资木主义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另一方血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充分说明封建落后的农奴制无法占用强大的资木主义制度,它推动了俄国统治阶级的改革因此,这次改苹是在俄国资木主义和欧洲资木主义发展的推动下进行的。
从改革的内容来看,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木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
从改革的影响来看,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木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综上所述,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示的括号内)
1.俄国1861年改革最根木的目的是()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E、缓和阶级矛盾,维持沙皇专制统治
C、发展资木主义
D、笼络资产阶级,扩大政权基础
2.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感召下发动动起义,提出废除农奴制、推翻沙皇统治的是()
A、十二月党人
B、口月党人
C、共产党人
D、革命党人
3.1854年3月,英、法对俄宣战,爆发的战争是()
而下解放农
A 、克里木战争
B 、葛底斯堡战役
C 、克里米亚战争
D 、萨拉托加战争
二、填空题
4. 面对LI 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于 _______ 年签署了国务会议批准的 ______ 的法令和宣言。
5. 在反对农奴制的斗争屮,俄国涌现出一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他们是赫 尔岑、 _________ 、 _____ 、 __________ 等。
三、填图村「图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的人物是
四、材料解析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
民”。
------------ 亚历山大二批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2:农民获得”白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回答:
冋答:①材料一的引文讲话的人是谁? %1 两段材料反映的都是什么国家发生的什么事件?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白下而上起来解放白己,不如白上而下解放农民。
-------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 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
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 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白由的农民。
-------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农民抱怨。
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地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 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回答:
%1 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1 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1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1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五、问答
9. 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什么?你怎样评价1861年改革?
【拓展提高】
10.对比分析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黑奴制有何界同,并简要作出评价。
11.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
【史林采风】
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俄国沙皇(1855—1881)尼古拉TltZ长子。
即位后,血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和农民革-命高涨的形势,被迫实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保护了地主阶级利益,客观上也促进了资木主义的发展。
在位期间,残酷镇压七I•年代革命运动和1863年波兰民族起义,兼并北高加索和屮亚的大部分土地。
对外废除1856 年《巴黎条约》,恢复在黑海驻扎舰队权。
为争夺巴尔干,进行了1877—1878年俄土战争。
1滞1年3月在彼得堡被民意党刺杀。